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中。学生自己去搜寻要讲演的题目、文章,安排表达的方式,去评价表演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事倍功半。
4.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说”的能力,也通过搜寻说话材料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方式步骤
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实施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在实践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口语训练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阅读积累、讲述和演讲。难度也由易到难,逐步增加。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就是利用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成语更有操作性。因为成语往往既有语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实行前,并不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好内容,只需通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天气冷热、阴晴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状态,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及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接下来的材料搜寻和遴选,在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的促进下,现代的初一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完成。
2.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讲述是在阅读积累一阶段后开始实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阅读积累,讲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话把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
同样,在开始实行阶段老师也可以规定范围,让学生更好着手,例如: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你参加的某项活动或某次旅游;讲述你在报纸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新闻,并简单谈谈感受;甚至欣赏的一部电影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要求讲述时语言要通顺、流利,还要加入自己简单的看法。
3.演讲
演讲就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是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最终阶段,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讲的目的是使听众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具有流畅的话语,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具体要求有:
①演讲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演讲之别于讲述,主要在于演讲要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流畅、有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相当不易的,所以我让学生选取有讨论意义、甚至有争议的文章或事件,先说出来让大家了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悟。一开始时可以以叙述为主,辅以简单的评论,随着学生逐渐的驾轻就熟,慢慢增加评论比重。理想境界是使叙述简单明了,控制在半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由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加强对学生演讲的指导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习惯,要求演讲者态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体,演讲当中要注意用眼睛和听众交流,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收集素材、构思结构、组织语言等。由于演讲的难度较大,所以初期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这时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
③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之前的“阅读积累”和“讲述”都较简单,一般学生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台时基本不会有问题了。但演讲就困难得多,所以要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前几天就让他们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在多次当众背稿的过程中他自然能体会演讲的感觉,慢慢也就学会了演讲。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注意事项
1.训练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语文课前的训练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积累每一节课的三分钟,三年坚持下来,这项学生在各方面均会有很大的进步。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非常的幼稚。如果这个时候就让他们直接进行讲述或演讲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惧难而退,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要求,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做起,时间也不必强求三分钟,要一步一步有耐心地辅导。
3.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课前三分钟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应该从始至终参与,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要以尊重、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得再差,都不要讽刺、挖苦,都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如何做才能把说话训练开展好,落到实处,达到满意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小学很少进行语言训练,很多显得拘谨,不善于与人交流,一说话脸就红。基于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也就是,初中一年级上台读自己摘抄的好句好段,更多是朗读上的要求,比如声音洪亮、语速适度、普通话标准等。初中二年级就要求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用演讲的形式,更多强调与其他同学的的交流。初中三年级则要求即兴演讲,可由同学或老师临时指定话题,临场发挥。话说训练的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初一阶段推荐偏重于记叙性文体,更多积累写人叙事的语段。初二年级偏向议论型、鉴赏型。初三年级则会配合中考复习,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做好时间安排。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里,“课前说话”都有明确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开展形式。
话话训练要求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我会将每节课的说话的学生提前安排好,提前张贴在教室内,让每位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如果因为有事未上课,第二天一定抽时间补上。
其三、注重教师指导
教师在学生“课前三分钟说话”之前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说话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学生上台说话过程中,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言传身教,自始自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的“演讲”,让演讲流于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其四、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以展示课前三分钟说话的成果,形成一种动力,不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每过一个阶段,我就会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通过十进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让“课前说话”中的姣姣者在更大的舞台中得以锻炼。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课前进行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刚开始时操作还不够熟练,学生走上讲台后往往无话可说,有的同学非常胆小,不敢上台来,或者一上来就紧张的手脚无措。有摸鼻子的、有抠手指的,有哆嗦着的,有满脸绯红讲不出话来的。有时候好不容易开口了,可是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但等到第二学期,学生在台上的表现就要从容得多了。
其次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来体验和实践,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希望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课前三分钟的说话,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虽然每次练习只有一个同学,但所有同学都在听,甚至比听老师的讲课认真。为了获得说话成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有学生在周记里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会精心地去搜集材料,及早就准备了。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其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一节课40分钟,如果光是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必然是沉闷的,也是低效的。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主动多了。课堂气氛不仅在说话过程中热烈,而且这种课堂活跃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心智状态会延伸到整节课,让课堂充满活力。经过几学期的锻炼,很多同学都盼望着能早点轮到自己上台。这三分钟成为孩子们抒发、倾诉内心情感的欢畅时刻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新课标;作用
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广泛、知识、信息的传播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思想平庸、知识浅薄、口齿不清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就算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时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让自己会说话,说好话,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说话能力的训练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轻说现象。当前,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围绕书面能力的培养进行的,致使很多学生说话能力差,讲话语无伦次,没有中心,也不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更无法谈及语言的准确严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到上面来演讲,对学生“说”的能力训练等方面有许多好处。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看法。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关键词:语文 三分种演讲 步骤
现在的高中,特别是农村高中,课堂上很少有同学主动发言,即使发言,要么不敢大声讲出来,要么就是表达不清楚。问其原因,不是胆小,就是怕人耻笑。宁肯不回答,也不让自己当众出丑。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同学登台演讲,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洪亮,内容完整、清楚,以达到锻炼胆魄、增长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课前演讲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在课前“三分种演讲”中我主要实施了三学期六步骤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背诵诗词或优秀作文。
学生在刚开始登上讲台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难免会不适应,比如有些同学登上讲台不敢面对学生,手不知放在什么地方,结结巴巴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鉴于这种情况,不妨让学生从诵诗词或优秀作文入手,激发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的意识。
第二步:自我介绍。
学生进校之初,彼此之间还不熟悉,需要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就很有必要。学生在自我介绍前,老师要告诉他们介绍的内容,方法,并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富有吸引力,在你的介绍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切忌人云亦云。有个同学这样介绍:“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也飞不高,因为爸爸妈妈总以为我小,不给我独立的机会。我好想对爸爸妈妈说:请给我独立的机会,否则我永远长不大……”
第三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轮演讲要求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诗句等,这类句子往往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鞭策或者给人们一些美的享受。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我要求学生演讲前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还要求学生除了讲出喜欢的句子外,演讲中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演讲好,往往会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同时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
第四步:讲成语故事。
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的意义。学生收集成语故事,把它们讲给大家听,并说出成语的应用和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有收获。这轮演讲,既丰富了语言,又得知许多成语的来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运用起来也就自如了。
第五步:精彩片断赏析。
鲁迅先生曾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象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读好教科书是不够的,在读好教科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广泛阅读,并且通过课前演讲来展示自己阅读的效果。我首先要求学生从教科书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同时还要求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如语文书上“名著导读“中提到的《家》、《论语》、巴尔扎克《高老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又如《读书》、《随笔》、《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世界博览》、《奥秘》、《科学画报》等。把自己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说出自己欣赏的原因。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们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社会的美好,人类心灵的美好。这一轮演讲,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第六步:主题演讲。
这一轮演讲中,教师提前两三天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演讲。这轮演讲难度较大,要预先给学生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题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量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一轮由于准备的时间较充分,有的学生演讲得很好:“一滴水和一块巨石看上去不成比例,可是如果水滴不断地落在巨石上,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惊奇地发现水滴之处已成了一个水坑。这是什么道理呢?有恒。”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课前演讲,要及时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评出“演讲之星”、“最收欢迎奖”等,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课前“三分钟演讲”,成效明显:
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刚进中学时,有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愿说,有的学生想说但又说不好,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演讲,上课时发言积极了,学生已经克服了“想说又不敢说,敢说又不能说,能说又不会说”的毛病。而且,学生在演讲中,已经能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彩,说话时情动与衷,感情饱满,并能恰当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的和谐统一。三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已经基本达到了阶段性目标。现在,每一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都满怀期待。它已经成为学生们积极参与的一项语文活动。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参与教学;激发兴趣
一、让学生快乐参与语文课堂
1.课前三分钟演讲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在教学中,笔者把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先交给课代表,由课代表在课前组织学生准备每一课的导入语、重点句段、语法知识或基础知识,每节课派一个代表演讲,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课前三分钟讲解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学生都会精心地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每节课内容不同,学生准备充分,很多学生都积极地讲、努力地听,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变得勇敢自信,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时,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语文课堂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2.课前有效预习
当前教学,许多人都把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教师,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尽心设计,其实学生也需要备课,也就是课前预习。作为教者,我们深知:只有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中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领会作者的意图,体验作者的情感。学生在课上读课文的时间有限,所以更凸显了预习的重要性。它是课堂学习的铺垫,能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打好基础。所以,只有让学生做有效预习,才能确保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笔者认为,任务型的预习比较有效,很多学生都有动力完成。比如把教学生字词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每次上新课前都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这样按要求掌握对生字词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充分熟读教材。在教学新课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比较难掌握的生字词,特别要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这样实际上是组织了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巩固。这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这种课堂就像做游戏一样,每个置身其中的学生都会是快乐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1.导入激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语文课上,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教师一上课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与氛围中去,若要学生动心,先要教师动情。因此,讲述时,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语句说得要有感染力。
教学《长江三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我们当代的作曲家谱写的《长江之歌》,更是从惊涛澎湃的巨浪中看到了我们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深情地唱道,‘你从雪山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最为瑰丽奇伟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让我们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吧。”这样就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了。
2.情感投入课堂,激活课堂
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乐观、热情、饱满、自信。教师要借助形象和激情的体态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每个学生都喜欢面部表情丰富的教师,教师脸带微笑能消除学生紧张、不安等感觉。此外教师的手势也很重要,语文教师的手势语尤其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身体动作来猜测并理解教师说的内容。实践证明,表情和动作丰富的教师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教师要和学生情感交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给予鼓励,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表扬,都会让学生的心里开花,进而更乐于表现,乐于参与,让教学有好的进展。
3.多样化的游戏教学,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一种游戏,学生有玩腻的时候,这就需要多样化游戏的出现。一句笑话、一段故事、一个表演,多种方式的教学能自始至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古诗词时,事先让几个学生弄几样道具,在课堂上模仿古代诗人吟诗的样子,穿着长衫,捋着胡须,摇头晃脑。然后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都感到紧张有趣,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动作,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的诗也就背熟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朱侠.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