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快乐体验 自主作文”就是不作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下面是我在“快乐体验 自主作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让我们从中领略“快乐体验 自主作文”带来的变化。

鸡蛋里的文章

“都是王老师出的馊主意!秋游时还带两个鸡蛋……”读着孩子们充满趣味的文章,我笑了,因为我的“阴谋”得逞了。

又是一年秋游,班主任真头疼!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好不容易出去一趟,怎么不“猴性大发”?往年实践活动时那拥挤不堪的场面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今年秋游地点是花山谜窟,妈呀!路程远,路难行,组织不好极有可能会出事故。怎么办?偶尔翻开《语文基础训练》,发现上面有道训练题“请将一个鸡蛋放在口袋里,小心保护一天,看谁能把鸡蛋侍候好,并记下你侍候鸡蛋的过程。”哈哈,有了,我何不略施小计,将这道练习题和秋游联系起来?一则可以增加侍候鸡蛋的难度;二则可以收收他们的猴性;三则为秋游增添点乐趣;四则可以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体验的机会,此乃一箭四雕!说干就干,于是公布了今年秋游的最新规定:每人携带两个鸡蛋,小心保护,回来时鸡蛋是“完尸”的奖励:免除三天的家庭作业!

第二天,秋游出发了,学生的脸上除了兴奋,似乎多了一层忧郁,我知道那是鸡蛋惹的祸;上车了,居然没有了往日争先恐后的场面,个个温文尔雅,绅士风度,我知道那是鸡蛋的功劳;休憩时,找个平坦地方坐稳了,不是先吃东西,而是掏出鸡蛋,摸摸,看看,再摆个安全的地方,我这个班主任比往日清闲多了,我知道那是鸡蛋抢走了我的风头……也有些猴性不改的,一不小心,“啪”――鸡蛋破了,哈哈!引得同学一阵哄笑,我则拿着手中的相机不断地记载着孩子们快乐的瞬间。

第三天,我收到了孩子的习作草稿,篇篇精彩,妙语连珠:“瞧,潘孝雄一手捂着口袋,一手挡着四周的同学上车,嘴巴里大声嘟囔着:‘各位兄弟姐妹,千万别碰着我的宝贝!’”“休息了,胡峰放下书包,高兴地说:‘哈哈,这个位置是留给我的。’话刚说完,兴奋地一屁股坐下去,他又像弹簧似地跳了起来――我的鸡蛋,迟了,以他的重量下去,鸡蛋早就体无完肤了。”“身揣两鸡蛋,不敢把队插。个个变文明,老师乐开花。”以诗结尾,大大赞美老师的“创举”。

讲评课上,我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阅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点评,并自己修改。当晚的家庭作业就是把自己的文章上传到班级QQ群里,一周内要阅读同学的文章并回复点评。学习委员还编排了一本作文集《鸡蛋里的文章》,有整篇入选的,有精彩语段入选的,也有好词好句入选的,全班无一遗漏,让人人都享受到了成功作文的快乐。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49-01

写作,是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集中反映了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是学生系统、正规地接触写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写作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从目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写作缺乏一定的热情,甚至“谈虎色变”,有一定的厌烦心理;学生即使动笔写作,所写作文也较为单调乏味,缺乏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和个性表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拟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好作文教学。

一、注重阅读积累

语文学习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也是语文基础稳固的必经之路,写作也是一样。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也就直接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容易出现“词不达意”“词穷语塞”的现象。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有效解决。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不断地积累新知识,扩展自己的认知面。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写作时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词句,写作难度自然有所降低。这也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收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如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章,通过摘抄或者剪报或者是电脑记录的方式抄录并分析其中的好词句,要求学生摘抄时加上自己的批注,指出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既能够认真对待阅读,也能在批注中对相关的好词好句加深印象,同时还能够锻炼表达能力。这些对于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若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定量的图书,如世界名著、科学传记、古典诗词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

二、增强观察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也是如此,其素材、内容乃至情感的表达皆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正是生活给了写作无穷的灵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好的写作素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周边的环境和人物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观察角度和习惯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神秘的、美好的事物他们还未能发现,对于自己的情感也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观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仔细观察看似微小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对比,并将自己的感悟及时书写下来。

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较长期的任务: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要求将自己与某个人每一天的故事写下来,或者是观察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同的人的特点,然后将其记录下来。接受这一任务后,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面貌,面对不同的事情也有不同的情绪和表现。要想将这些“不同”表现出来,就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且观察得越细致越好。由于是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无形中就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

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和书面语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与其写作水平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学实践来看,口头表达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做到了写作技巧的教授和日常素材的积累,却独独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训练口头语言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这一训练显然还远远不够,或者说还只停留在口头作文的训练上。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除了口头作文这一形式,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每天课前可以提供“5分钟演讲活动”,一天安排一个学生进行5分钟演讲。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求内容突出、主题明确、语句连贯。随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出学生演讲中的优点和不足后,再要求学生将演讲内容整理成书面作文。

又如,南方进入夏季后,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或者大暴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或是轰轰作响的雷鸣等吸引。雨水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不一样的味道,让世界产生了细微的变化。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仔细观察雨水带来的变化,互相交流内心的想法等。这类训练能够锻炼学生口语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071-03

“作文难,难作文,一听作文心就烦,写起作文手发颤”,从顺口溜中反映出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的真实心理。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作文教学确实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于永正认为:“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情感,因而写作时感到很困难。作文教学如果从 “情”字入手,一定能在课堂上激感的“火花”,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一、走进心灵,倾诉真情

教学案例: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出你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

(生自由写)

师:现在我来了解一下这个世界上你写下的最爱的五个人是谁。

生:我写的是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

师:你写下他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心暖暖的。

……

师: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你爱的人,你选择了五个,现在请划掉一个,你就想这是他或她突然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且永远也不再回来?

(等待片刻)

师:孩子,你把谁划去了,我发现你眼睛里饱含泪水。

生:我划去了我的表弟。

师:为什么?

(生沉默了)

师:这可是你最爱的表弟,你为什么把他划去?

生:(泣不成声)因为……因为……

师:孩子们,当你拿起笔来划掉他们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我割掉了一块肉……

生:我觉得我的心很疼……

……

师:现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还剩下四个,再划去一个。

生:我把郑老师划去了,因为爸爸妈妈毕竟是离不开的,而且我们小孩子长大也是靠爸爸妈妈的。

师:但是我分明发现你把郑老师划去的时候,你的手犹豫了一下,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要失去太多爱我的人了。

……

师:现在这个世界上还剩三位你最爱的人,再划去一个。

(沉默的等待中,许多孩子默默地抹泪。)

师:我发现你在哭,你把谁划去了?

生:我把爸爸划去了,因为爸爸已经离我而去了,所以我把爸爸划掉了。

(孩子泣不成声)

……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天仿佛都要塌了。

师:(板书:天仿佛都要塌了)天仿佛都要塌了,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多好的语言, 多好的话呀!因为它是你的心声。孩子,赶快把这话记下来。我怕感觉过去了,语言就没了。

……

(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划掉第四个、第五个爱人,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写作,朗 读交流。)

点评: 这节课的争议在于,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了太多的痛苦,但谁又能说这世间只有幸福与快乐,没有痛苦与悲伤呢?而整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真正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使他们主动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与宣泄。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对于作文教学来讲,唤醒的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热爱;唤醒的是学生想自我表达和与人对话的欲望。要靠什么来唤醒呢?这就需要不断地激励、鼓舞,不断地为学生的习作增加动力,去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教师,在课堂要做的,即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当教师所说的话,所讲的事能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时,学生的表达欲望也随即被激发,写作这件事,也由此变得水到渠成。

二、走进生活,融入真情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生: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点评: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师“耍了个花招”,“骗”学生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早已在做菜的实践中融入了对做事、对生活的直观认识与真实感情,所以他们能很主动并且饶有兴趣地用文字来来描绘出这种生活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和源泉。以往的语文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究其问题的根本,正在于偏离了这一方向,语文只盯在几本教材上,只盯在语文的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上面,使语文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变成了机械的语文技能训练,使语文这一与生活有着血肉联系的学科变成了远离生活的冷冰冰的东西。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素材才会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而这也是是融入真情实感的活的话语,是最有价值的体现本真的作文。

三、走进自然,抒发真情

教学案例: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有什么变化呢?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去校园里走走,看看校园里的春天什么景物最美。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带着探秘的心情来到操场)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株桃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桃花。

师:谁能用句子说一说?

生:粉红的桃花开了。

师:你的桃花抓住了颜色来描述,还有谁再来说说桃花?

生: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盛开了。

师:你很聪明,说出了桃花的数量。同学们仔细观察桃花,看看谁更会描述?

生:老师,桃花不是全都盛开了,有的只是小花苞,有的是花骨朵,有的是半开的,还有的全开了

生:他把桃花的花朵样子说清楚了。

师:是的,他说出了桃花开放的姿态,我认为他很会观察,大家再仔细观察桃花,看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看到了桃花的花蕊浅黄色的,像小小的触角,细细的。

生:老师,粉红的桃花颜色好美呀!

师:你能把美丽的桃花打个比方吗?

生:美丽的桃花好像小姑娘的脸,细细的花蕊好像细细的眼睫毛,桃花姑娘正对着我眨眼睛呢!

生:老师我闻到了桃花的香味,真香啊!

师:用什么词语形容呢?

生:一阵清香,沁人心脾。

生:一阵清风吹过,桃花姑娘轻轻地跳起了舞蹈,抖动着她美丽的衣裙呢!

……

点评:案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着眼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在体验中学到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唤起学生对桃花、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

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一节好的作文课,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体验,当他们有了自已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这样就能为学生的习作降低难度,提高水平。

结语: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学生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训练,这样的习作教学必然远离作文的本源。我们应改变思想,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投入情感,教师要在作文课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这就给予了写作以源头活水,使学生作文能真正反映生活,折射人性,使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主动的倾诉,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发命题审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yllabus to point out: "composition is to show he see, hear, think of the content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ings, use appropriate language into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pil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stimulate proposition examines the topic training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激发写作冲动,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能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二、合理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写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四、注重平日口语训练,把说和写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作文就是把想说的写下来,教说话就是教写作。可是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严重的说写脱节现象:教师对作文本上的语病改得细之又细、不遗余力,但对学生平时口语中用词、句法、修辞等方面的毛病却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学生说且不能,怎么能写?

所以,要把纠正学生口语中的每一处语病,当成作文教学工程中细碎而又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说话活动,如十分钟新闻、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

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十年终圆教师梦

1984年,年方21岁的姚志忠,高考失利,寻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职业成为当务之急。正在他迷茫之际,一个工作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岷县城关初中因教师短缺,急需一名语文教师,该校校长在当年高考落榜的毕业生中选中了他。由于偏科严重,他虽总分没有达到高考录取线,但语文成绩却居全县考生第一。校长找到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姚志忠爽快地答应了,从此,他以代课教师的身份走上了陌生的讲台,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在岷县城关初中代课两年后,他的人生再一次发生转机。1986年,岷县一中因为师资缺乏,从城关初中招聘了他,步入岷县最高学府的岷县一中,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发展舞台,他在这里一干就是近30年。

虽然上了讲台,但教学能力的不足和代课教师身份的尴尬对他形成了很大的困扰,于是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初次规划。既然学养不足,就开始学,既然没有学历,就开始考。自学考试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没有课本,就到处借,然后在上完课、改完作业的时间里,开始了自己的大专课程自学。因为接连负责初三把关,遇到中考临近的那一次考试,他就被迫作出选择,为了学生的前途,自己的考试就必须作出让步,所以自学考试专科课程,他足足用了四年时间,才全部合格,获得了甘肃省自学考试专科学历。遗憾的是,其后出现过一次五大毕业生转正为教师的机会,但因为他的主考院校不是师范类,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

四年自学考试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从教学历,更让他从中获得了追求知识的乐趣和职业自信。在接连三届初中毕业班获得优异成绩之后,他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于是,在1991年,学校将高一的一个重点班果断交给了他,他的职业生涯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了取得和高中教师相匹配的本科学历,也为了获得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当然也是为了向转为正式教师迈进一步,他一边教学,一边又于1992年报考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平时是一边教学一边自学,暑假去该校参加面授与考试。因为学习很努力,1995年,他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西北师范大学评为优秀函授生。他的毕业论文也经指导老师推荐,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高师函授》上。

一面是沉甸甸的本科毕业证捧在了手里,一面是他带的首届高三应届班在1994年毕业,高考单科成绩在岷县一中历史上首次超过了补习班;1995年,他所带的第一届补习班再度获得突破性的好成绩。他写的高考经验总结报告《我教高中的几点体会》获得岷县首届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从进入岷县一中开始,不论是带初中班还是带高中班乃至补习班,他所带班级的中考高考语文成绩都稳居全县第一。1991年、1996年他两次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定西地区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县级教坛新秀。成绩的优异和荣誉的积累,终于让他的转正水到渠成。在从教13年后的1997年,岷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他的转正问题,终于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的途径,破格将他转为正式教师,姚志忠终生从教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不待扬鞭自奋蹄

教师身份明确了,工资稳定了,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然而,转为正式教师对他来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姚志忠深刻认识到,自己不是正规的师范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成为他的一块短板。在学校教师持续短缺的情况下,他欣然接受学校的安排,多年来跨年级、超负荷代课及管理班级。过重的工作压力不仅没有让他疲于应付,反而促使他革新教学,期待闯出一条既高效又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路子。

在课堂教学方面,他在摸清学生基础差、阅读少、能力低的现实情况后,经过反复思考,摸索出了“比较教学法”。这种完全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法,是通过课内不同学段之间、课内课外之间的资源重整,扩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前呼后应、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较教学法终结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明显提高了课堂信息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面对高耗低效的中学作文教学,他也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路子。首先在命题上,力避假大空,讲究作文训练的两个原则:一是作文训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二是作文训练与高考命题思路相适应。其次在整个语文界都深感头疼的作文批改反馈方法上,他也作了大胆尝试,创建了“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层八组,加上教师构成三层。一个班级中四十多个在写作上表现平庸失误频繁的普通学生构成塔基,分为八组;遴选十六个写作上优势明显的学生构成塔腰,二人一组,评改一个组同学的作文,约五六篇;这十六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构思上已经过关,他们的问题是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创新,这些作文由构成塔尖的教师精批细改,教师再对普通学生的作文进行抽查。由于学生评委经过了反复培训,完全胜任对同学作文的评改,问题都说到了当面,所以学生得到的帮助是非常切实的。

在限定时间里评完作文后,由每组评委讲评本组作文,推荐佳作。每次作文均产生三篇“最佳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揣摩。凡在评改中出现的问题,都由教师当堂解决。这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法真正营造出了一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在这种互助格局形成后,又适时增加其内涵,衍生出“课外阅读小组”等,不断扩大团组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这种尝试的成功体现在学生作文的普遍提高上,为学生的作文考试铺平了道路。“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成功后,他写出了《“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实验报告》,在2000年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并在全县初中教师培训中得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的“国学课前诵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学生将每一次留给一个人的诵读展示活动当作自己难得的展示舞台,完成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探索,很好地实践了新课改的理念。

转为正式教师后,姚志忠老师的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除了在自己的教学教改中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学校还给他压担子,除了正常教学,还任命他为校教研室主任、校报校刊主编、语文教研组长等,期望他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同时,岷县教体局也安排他参加暑期师资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他均圆满完成任务。1997年,他被推选为政协岷县委员会委员,1999年,《民主协商报》以《十年磨一剑――记岷县政协委员优秀教师姚志忠》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奖章岂可成句号

志向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姚志忠常说,一个教师,学无止境,教无终点,永远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在下一站等着他。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类荣誉,面对各级主管部门对他的肯定,他想到的只有继续拼搏和努力。他带领自己的教研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到各种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活动中去,学校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竞赛捷报频传。

2003年,他的论文《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在颁奖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同年,他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生质疑批判思维的培养》,经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于2005年鉴定通过,并收进了甘肃省第十一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经验交流汇编(高中语文卷)》,并获得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教学中,发现了现行课本及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与谬误,这使他产生了一种纠错辨误的念头,一方面,他把这些探讨引进课堂,另一方面还捉笔成文,与同行切磋。诸如此类的文章,在《中学语文园地》《语文天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专业刊物,他连着发了十几篇,他对高考的研究也受到杂志社的青睐,受到邀请,他为《中学语文园地》的六个高考专号编写了文言文和名句默写章节,文言文紧扣考纲,很有训练价值;默写部分则多次与高考试题重合,受到考生的喜爱。他集多年高考指导经验写成的《高考语文教学策略与全程资料选择》,不仅获得了甘肃省教研成果一等奖,还参加了四川省面向全国征集高考方案的“高考通”论坛,获得高考方案设计一等奖。

多思善教方为师

2006年,岷县一中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进取空间。在对全体教师的重新定位中,他被学校推选为“岷县一中首席教师”,担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谈及他的教育思想,他说,这可以在他的教育专著《教师要想明白再教》中予以了解。

《教师要想明白再教》一书,篇幅20万字,2011年6月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精耕细作――走入课本纵深地带”、“在教言教――探讨当前教育得失”、“金针度人――漫谈教学措施方法”、“民俗放谈――注目家乡风土人情”、“试手做羹――亲尝写作甘苦滋味”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集了作者公开发表的教材分析论文二十六篇,这些论文有的是对教学参考不深不透的地方进行深刻挖掘,使教学内容更为深透;有的是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对教材处理中的谬误进行辨正,使教学更为无懈可击;有的采用比较文学的治学方法,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比较中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第二部分收集了作者思考教育法规、考试设计、道德引导等方面的文章八篇,这些论文对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理念和考试观念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偏差和失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路。

第三部分收集了获得各级奖项的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研究论文十六篇,这些论文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抑或考法辅导,都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总结这些经验与方法,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同行交流提高。

第四部分收集了七篇文章,是作者为语文学科的“研究性教学”所作的准备与研究。其中主要涉及地方文化、民间风俗等领域。发表后,在本地民俗研究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作者被吸纳为县民俗研究会理事。

第五部分收集了七篇文章,是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写的一些练笔性作品。该书在2013年获得定西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尽管都是些小心得小感悟,但其产生的过程却与任何著作没有两样,也经历了触发、思考、梳理、落笔成文诸环节。况且这些思路观点也并不限于孤芳自赏,作为教学研究,也曾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产生过影响;作为讨论意见,也曾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引起过争议。姚志忠将自己对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理解投入教材带进课堂,使其变成确确实实的教育内容,做了一个教师所应做的一切。

说起今后打算,姚志忠说,除了正常教学、培养青年教师,他的教学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那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以更贴近的姿态从事教研,为青年教师提供更直观的借鉴材料。在这方面,他已经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了班主任工作案例《修剪枝桠》,被该杂志作为重点文章推出,并获得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这个案例通过对一个班级貌似违纪事件的恰当处理,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文理念。还有收入专著的教学案例《枯萎的花复苏的爱――关于尊重生命教育的一个案例》,通过一次借助特定情境对所有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的写作经历,提出了教育中被忽略的一个主题――关于生命,我们该怎样对待?寓生命教育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