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裁员离职报告

裁员离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裁员离职报告

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第1篇

在公司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公司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公司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职员个人离职申请报告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职员个人离职申请报告材料一

敬爱的领导:

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但照目前的情况看,我估计要一直这样“待命”下去了。既浪费了公司的资源,也让我自己觉得尴尬。而且,我的心理还没有到可以承受无所事事依然充实快乐的境界。我必须在自己在工作中完全腐烂之前,做一个了断,那就是离职。

是的,选择离职,实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气馁或者落魄,归咎于老板,更不能归咎于公司。但感念老板在我刚进公司时候的一心栽培,我还是乐意将一些话说出来。如果我不说,我想,也没有人会说。这些话,我在公司期间也不想说,现在说出来,是想回避出头鸟的嫌疑。

1.争论和抢白是两个概念,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士要学会倾听,但我发现公司从上到下都很欠辩论缺这种意识。很多时候,大家明明是在辩论一个问题,后来往往各说各的,变成了抢白,而且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结果是,讨论半天,没什么结果。

2.整个团队时常像一盘散沙,没有一点凝聚力。公司似乎没有任何集体活动,使得大家下班之后没有任何的交流。这样的话,工作上的磨合就显得困难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与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进行了一下对比,实在很欠缺。

3.加班没有加班费,迟到却扣钱。这样的制度没有多少人忍受。虽然大家表面上没说什么,可是内心的不满早已经汹涌澎湃,甚至可以说是怨声载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让员工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劳是不可能的。

4.答应加薪水,却最少拖延一个月。也许您不是故意拖延,可是由于“总是太忙”而无法顾及。不过,您一忙起来就是好几个月不见影子,那么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只能悉听尊便。我只想说一句,不要让“忙”成为推迟某些事情的借口。

5.老板不懂得用人。刚来公司时候,老板的确重视我。但后来公司业务面临转型,老板似乎完全把我遗忘,把注意力从文案完全放在了策划推广上。而且,新招的已经引起公愤的小年轻,既然你那么喜欢听他夸夸其谈,那我也无话好说。

对于溜须拍马这种职业手段,被一个小孩演绎得淋漓尽致。我这做前辈的,也活该受冷遇。我总不能怪自己不会讨好你吧。

我真的十分乐意追随一个英明果断、有人格魅力的老板。但既然老板不懂得欣赏,那我只好辞职。在公司,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算了,实在不想说什么了。最后,祝愿公司业务不断,前途无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年_月_日

职员个人离职申请报告材料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辞去目前在公司的职位,现在由于我的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公司,给公司造成的不便还请谅解。

加入这个集体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成熟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过去的一年里领导同事都对我很照顾,在这里曾经有过欢笑,有过收获,也有过泪水和痛苦,公司里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一度让我有了找到依靠的感觉,在这里我经历了开心而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的成长将刻在心里一辈子,成为以后生活的一部分回忆,在参加工作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继续上学,只想尽快逃离学校加入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经历了一年的历练,终于明白原来知识真的很重要。

同时由于在工作上总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种成就感总困扰着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前方到底在哪里,这迷茫曾一度让我痛苦,不明白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困惑让我萌发了想要辞职的念头,并且也更确定了这个念头,我想重新返回校园,希望可以经过更深的学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定位。

我很清楚现在辞职对公司对自己都是个考验。现在退出这个岗位以后再想拥有就不可能,可我想试试自己的能力,想通过学习试着开拓更开阔的天地,都说爱拼才会赢,现在我想逃避安逸的现实去挑战更残酷的现实,而现在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的扩大,也正值用人之际,一切工作都必须按计划进行,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的离开造成任何损失,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

能为公司效力的时候已经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让公司与自己都不会有任何遗憾。离开这个公司。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会舍不得,不会忘记领导们的谆谆教诲,不会忘记同事们之间的友善与真诚。也愿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年_月_日

职员个人离职申请报告材料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从_年初至今,进入公司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公司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公司各位同事。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公司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公司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公司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公司的过去两年里,利用公司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两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在经过_年下半年的时间里,公司给予了很好的机会,让自己学习做市场方面的运做,但由于自己缺乏市场等方面的经验,自己没有能很好的为公司做好新的市场开发,自己身感有愧公司的两年的培养。

由于我个人感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感觉满意,感觉有些愧对公司这两年的照顾,自己也感觉自己在过去两年没有给公司做过点贡献,也由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在公司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自己和公司考虑,自己现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与酒店行业成为朝阳产业,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成为紧缺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应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规划,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剖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上存在不足

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⑶在知识结构要求上,重职业能力,轻综合素质;⑷专业市场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高职特色不突出;⑸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⑹某些合作企业简单化地将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忽视实习生培养等。

2.在顶岗实习管理上存在不足

⑴实习单位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监管难以到位。实习生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且不在一个城市), 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不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出现漏洞。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作法,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互动,保持监管到位。

⑵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笔者在对顶岗实习进行调查以及与兄弟院校进行座谈交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期望值过高。如对于单位安排的一线工作、基层工作,不愿干、怕吃苦、讲待遇,完全没认识到这是在实习,是在完成教学的一部分,还不是正式的工作。思想认识的不足,必然导致实习质量的降低,比如,有的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工作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等等。

⑶部分家长和学生对“2+1”模式的误解。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2+1”人才培养方案是把学业从3年压缩为2年,因此,不愿缴纳第三学年学费与住宿费。这完全就是一种误解,因为,“2+1”模式的“1”,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劳动,然后放任自流。“1”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只不过是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做事和做人的本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锤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并且,顶岗是带薪的,学校在联系实习企业时,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在全国各地的顶岗实践中,学生得到的实习费为800—1000元不等(广州本地的高星级酒店甚至可达到1400元以上),包吃住,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所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

3.校企合作需要加深融合

⑴企业与学生对待实习酬金的认识问题。学生对于实习工资普遍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市场的现状是实习生薪酬待遇不可能与正式员工一样。据前期调查显示,在这方面,实习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而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这给实习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需要校企双方加强沟通。

⑵实习生轮岗问题。从学校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轮岗机会,使学生能全面接触工作岗位内容,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但实习单位往往从使用熟练员工的角度出发,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部分酒店完全基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出发使用实习生),一般很少安排实习生轮岗。当前实习生(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在酒店从事单一岗位的情况较多,而实习生结束顶岗实习后不少人主动离开原实习单位(不能轮岗是原因之一),重新寻找单位就业,这也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深入培养实习生,由此更加导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分歧加大。

⑶实习工作的内涵需要扩展。根据前期进行的顶岗实习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整体评价很好的较少,大多数人指出虽然学校的实习工作大部分安排得很好,但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需要改进服务范围。这说明学校的实习工作仍然要扩展内涵,拓宽范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与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风险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36-01

一、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规定中的风险与控制

(一)实体条件中存在的风险与控制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实体性条件,所以,企业要在条件成熟时,才可进行裁员,否则就有违法裁员的风险,而且根据法律规定,企业裁员有举证责任。例如企业破产的,需要有法院的破产裁定书;企业做出重大的调整,需要履行一个前置程序,即要与劳动者协议变更合同,如果没有履行前置程序,也属违法裁员。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法律规定了一条限制性兜底性质的条约,要求用人单位不能宽泛地理解不利于企业的所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本条中的“客观经济情况”应做限制解释,通常理解为不可抗力。

(二)程序条件中存在的风险与控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要特别注意上述法条中的人数限制和时间要求,很多企业在没有达到最低法定人数要求时就启动裁员程序,就要承担违法裁员的风险。在司法实务中,建议企业在没有达到法定最低人数限制时,采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单独解除劳动合同的办法,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应提前30天说明情况的义务也要遵守,根据法律规定,企业说明情况有两种选择:一是向工会说明情况,二是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在实践中,企业要留有提前说明通知(书)等文件,特别要注明日期,并且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时,要保留有职工签到的文件和会议记录,这些都有利于防止法律风险。

关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报告义务,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报告需经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实践中关于报告义务的运作也有不同理解:有学者认为没有规定必须经劳动部门批准,说明此处的报告义务是程序性的,则企业可以事先报告,也可以裁员后报告;有学者认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而经济性裁员由于涉及到的劳动者范围广,影响面大,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也要在事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道理。企业向劳动部门报告后,要留有报告的相关证据,例如行政机关相关人员的签名,通过专递或者其他渠道的,一定要保留回执。

另外,在企业员工离职时与离职后,企业也要相应地做好程序性工作,如员工的离职证明,劳动者离职的财务部门证明,劳动者医疗、保险、如果员工岗位是与公司客户或者其他单位有密切联系的,公司应向有关单位发函告知员工的离职情况,并收回相应的例如空白合同书、印章等相关资料。防止员工离职后损害公司的利益,而第三人又以表见抗辩,造成公司的损失。

二、非裁员解决方式探讨

(一)降薪或停工放假

在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会出现订单锐减、人员闲置的情况。如上文所述,经济性裁员存在很大的风险,实施不当,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实践中有企业实行停工放假的方式,以放假来变相裁员,放假期间,企业给员工的仅仅是最低工资或者不发工资。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法律风险,因为员工的工资数额一般是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企业在停工期间,也要支付员工工资。或者在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也要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如果企业单方面降低工资或者不发工资,属于一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笔者建议不要强行降薪,但可以调整薪酬结构,提高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在金融危机中,应该说,企业和员工都是受损者,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和对企业有归属感的员工,应该采取协议的方式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实为上策。

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第4篇

——阿尔德尼·福克斯

虚假的安心

员工流失率一直是公司人力部门最关心的一个经营参数,几乎所有公司的人力部门绩效考核都是以这个经营参数为依据的。但是在过去的四年里,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于这个关键数值其实并不紧张。2008年到2010年的经济大衰退,再加上2011年至今的后危机时代,失业、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遥遥无期的经济复苏使得大部分公司职员不敢轻易离职。在这一原因驱使下,员工流失率在四年中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1月,当全美失业率攀升至7.5%时,各个企业的职工离职率则降至历史新低。当年全美自由离职的人数只有200万人。这一数值已经打破了2001年新创下的350万的自由离职人数的纪录。

从2009年开始,离职比率一直维持着相当低的水平。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们经常一脸无奈地说,“我们也希望经济尽快复苏,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也不错,毕竟离职率的情况是大家都乐意接受的。”

但是这一切从今年5月开始隐约地出现了改变的迹象。今年5月,全美失业率是8.2%,按照常理,如此高的失业率意味着一个较低的员工流失率。但是,不少企业的人力部门发出了警告:一个迫在眉睫的员工流失率危机正在到来。

员工失业率与流失率的比率关系其实只是一定人才供给关系下的特例而已。“高失业率=低离职率”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人力市场现象。实际上,随着连年不断的动荡经济形势,2012年下半年的离职率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乐观。早在2012年年初就有不少媒体进行离职意愿的调查,现在,当时调查的84%的求职比率将转化为市场上巨大的人才流动趋势。

美世咨询公司的调研更有针对性一些。在美世咨询的调研工作报告中,人们可以对2005至2010年之前的企业人才流动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美世的数据显示,2005~2008年全美大部分企业的岗位流失率维持在了23%左右,与此相应的是,在此期间大部分美国企业的裁员比率维持在了20%左右。从2009年开始,世界金融进入后危机时代,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美国企业开始缓慢地复苏,企业的岗位数量开始放开,与此相应的是,企业的裁员比率开始缩小,至2010年,全美企业的裁员比重已经降至7%,但是令大多数人失望的是,低裁员率并没有换回低岗位流失率。根据美世咨询的调查报告,2010全美企业平均岗位流失率上升到了32%。2012年第一季度美世最新的报告显示,500强企业的美国公司岗位平均流失率达到了43%。

1.0版职工岗位流失率

为了有效应对岗位流失率,企业首先要对“岗位流失率”这个概念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字面的基本含义来看,这个概念在于一个企业的在岗职工中,从岗位上卸任的不再负责先前岗位工作的人数与整体在岗人数的比值。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研究人员往往会将这一比值细化为自愿离岗与非自愿离岗两个分支概念。

长期以来,企业都将自己的控制重点放在了自愿离岗的问题上,因为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看来,非自愿离岗是企业造成的,或者说非自愿离岗并不是企业反感的。相反,自愿离岗则是打了企业一个措手不及,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计划和工作布置,同时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是事实证明,企业的担心很大一部分是多余的,根据B&A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在受访的125家各类企业中,存在核心员工自愿离岗现象的企业不到50%,而且离岗人数较少。从整体上说,自愿离岗其实并不像企业原来想象的那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

“非自愿离岗的职员,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就是企业的计划内员工流失率,因为是在计划内,企业一般不会重视这个数据的管理意义。”亚特兰大智囊顾问公司首席绩效分析师凯西·米德尔森·马丁如是说,“在我们看来,非自愿离岗现象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应对的一个课题。虽然从表面来看,自愿离岗的危害性没有非自愿离岗那么大,但是,我们相信破解员工流失率的关键在于对于这个课题的攻克。”

凯西的团队致力于企业在岗员工流失率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她在接受采访时直陈了自己对于传统降低流失率策略的批评意见。“员工流失率是在两个作用力的影响下实现的,但是我们的企业只重视对于一个作用力的控制。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什么要忽视非自愿离岗这个概念?我们的企业没有一个理性的解释,更多地是一种臆想与一相情愿。而事实是:非自愿离岗与自愿离岗两种情况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凯西从几个方面归纳了两种员工流失率的关系,进而批评了偏重自愿离职率的错误做法。

凯西认为,大部分企业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即:如果要降低员工离职率的话,并不是简单依靠降低自愿离职率可以实现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自愿离职率本身并不高。企业完全可以把更多精力投放到非自愿离职率的控制上。否则,一相情愿地控制自愿离职率只会让离职率本身不会产生更大的变化。

凯西和她的团队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两种离职率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简单地讲,企业都存在一种倾向,这就是宁愿牺牲大多数人的意志自由,也要保障处于管理位置的少数人的意志自由。”凯西向我们描述了二者之间最显著的一个联系,“管理上的确需要集中权力,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管理上独断专行而让大多数职员为错误的决策‘埋单’,并且产生矛盾之时还一味维护错误决策者的权威,这固然降低了自愿离职率,但是却极大地刺激了非自愿离职率。所以,我们的企业面对内部矛盾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查清是非曲直,分辨管理责任,对于错误决策者,不应姑息或者保护所谓的‘自愿离职率’,而应当拿出不惧管理者离职的勇气来保护更多职员对企业的忠诚度。”

2.0版职工岗位流失率

裁员离职报告范文第5篇

5月20日下午5时,《京华周刊》记者来到了中国第一家上市视频网站酷6传媒有限公司(简称“酷6”)总部。虽然坐落在没有围墙的北京正通时代创意中心,酷6总部却大门紧闭、戒备森严,门卫更是由平时的1位变成了8位。

“突然裁了这么多人,怕有人闹事……”坐在来客登记桌前的保安笑呵呵地说。所有出入员工都必须持有进出电子玻璃门的门卡,访客则必须在门外等候酷6员工的迎接。

一天前的5月19日,酷6发表声明称,针对在上海销售部门出现少数人煽动闹事、制造谣言的情况,酷6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

但5月20日,已被免职的酷6高级运营副总裁郝志中却在微博称,“在酷6暴力裁员事件中,因我们维护共同权益,SD(指盛大)要以‘造谣诽谤者’罪名我,现北京法院不予受理!”

两天后的5月22日下午,郝志中更是在媒体会上表示,被裁员工决定联合提起法律诉讼,要求恢复在酷6的原工作岗位。

酷6如此狼狈,源于5月18日宣布的大幅“砍人”计划――裁掉酷6销售部190人中的150人。随后,引发了酷6华东分公司的“暴力裁员”事件,并导致其股价大跌、员工流失、品牌受损。

“暴力裁员”

5月18日早晨,已进入酷6两年多的华东地区销售员孙舒婷,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了办公室。“我们一到办公室,领导就说开会,突然就说裁员的事,一点征兆也没有,并没有发邮件和正式通知文件。”孙舒婷说。

酷6官方在发给《京华周刊》的回应文件中称,5月18日酷6计划重组其销售部门,将减少员工总数量的20%左右,全部为销售部门员工,并计划在宣布后两个星期内完成。

“然后领导就找每个人谈话,让我们签离职协议,补偿方案为N+1(即工作年限×一年的平均工资+1个月底薪)。”孙舒婷说,她并没有签署离职协议。因为她和大多数被裁员工一样,对公司的这种裁员举动非常不满,如何赔偿、销售提成、期权兑现等一系列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答复。

截至18日下午4点50分,华东分公司大部分被裁员工并没有签署离职协议。当晚,便发生了“暴力裁员”事件。

“你们怎么打人啊!不要让他们走……”一位女员工尖叫着,随后有人拨通了110报警。两位“彪形大汉”欲离开,被几位女员工挡在了玻璃门前,在“彪形大汉”使劲拽门的时候,一位女员工的胳膊被玻璃门夹伤。

现场员工拍摄的视频中出现了上述混乱场面。一位现场员工解释称,“晚10点,同事们希望陈昊代表官方明确答复销售提成等问题,陈以时间太晚为由起身离开。同事们欲阻止,此时一直徘徊在门口的两个貌似保镖的高壮男性直接摁住两位同事的脖子,把他们向后拖。”

5月20日,郝志中向《京华周刊》透露,5月18日晚,盛大新任命的酷6销售部副总裁陈昊带着两个“彪形大汉”来到华东分公司销售部,“要求大家今天必须签离职协议”。随后,被裁员工与其理论,引发肢体冲突。

郝志中说,华东分公司的两位男同事和一位女同事因此受伤,其中被玻璃门夹伤胳膊的女同事伤势较重。5月19日,网上便出现了一张女生胳膊上有着红色伤痕的照片。

5月23日,酷6官方向《京华周刊》发来了酷6CEO朱海发的《三个事实 一个态度》文章。文中表示,后悔派两位人事部女士独自去上海,“如果酷6有保镖,我一定会派一个连、一个营过去保护你们。但是哪怕下午赶来了行政和司机,已经对你们造成了伤害,我对不起你们。”

而蹊跷的是5月19日,酷6人力资源总监俞鹏在媒体沟通会上称,涉嫌打人的两位男子是司机。郝志中和被裁员工则要求“严惩凶手”。

酷6官方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5月20日,上海办公室所在地派出所就所谓打人事件传唤当事人,派出所已认定没有打人事件;并已就郝志中散布谣言对公司进行诽谤的行为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了侵犯名誉权之诉讼。但郝志中却称,法院并未受理。

“就地解散”

早在3月份酷6创始人兼CEO李善友离职之际,酷6便有过一次裁员。“为了保持公司的业务发展,我和曾兴晔(负责华东分公司的酷6副总裁)不同意大规模裁员。最后在压力下,我们不得不裁。”郝志中无奈地说。

5月22日下午,未被裁掉的酷6营销策划总监李嵘代表在职员工向媒体公布了“酷6在职员工集体声援”的文章。文中确认,3月份已做过一次涉及200人左右的裁员行动。朱海发在文中称,“4月份不少技术、内容团队的人为了酷6,陆续挥泪和我们作别。”

这一次,郝志中也不同意大规模裁员,“我们的员工都在努力工作,而且第一季度完成了105%的业绩,不能在业绩超额完成和4月你们热情表扬之后,一转身把员工像牲口一样裁掉。”

酷6在职员工确认,在4月15日举行的销售部大会上,朱海发曾对销售部业绩作出表扬。

“150多名兄弟还在前方流血打仗,后方在积极布置回来枪毙他们!”5月18日下午,郝志中愤怒地在微博中写道。他同时透露,谈判过程中盛大方面曾对其开出某种许诺,遭到他的拒绝。

但结果郝志中自己也被“砍掉”,在5月20日接受采访时,郝志中说:“今天我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被限制上班了,但只是口头免职,并没有履行任何手续。”

不光如此,曾兴晔和主管华南地区事务的陈成也被“口头免职”,而且华东分公司更是被宣布“就地解散”。“不光销售部,连市场部、技术部也被裁了,就没有华东分公司了啊!”孙舒婷突然提高了声音。陈成向《京华周刊》表示,华南分公司的命运也有可能和华东分公司一样。

是否违法

面对酷6的“突击砍人”,被裁的150名员工愤愤不平,郝志中、孙舒婷、陈成均称裁员“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酷6官方向《京华周刊》确认,5月18日电话通知裁员,5月19日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员工通知:5月20日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备。因未提前30天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按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

但一些律师却表示,“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并不能取代“提前30天通知”,涉嫌程序违法。

酷6官方表示,在公司巨额亏损,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对销售团队进行重组,根据销售排名留下优秀销售人员,同时劝退、裁撤冗员,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采取的正常的、理性的管理行为。

两年前,酷6被盛大收购、借壳华友世纪上市,盛大投入3亿元支持。然而,酷6却依旧疲软,最新财报显示,酷6去年亏损额高达5150万美元,全年营收仅2030万美元,亏损额超过营收额的2.5倍。

“我们的业绩是不好,我不知道领导说的完成销售额的105%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盛大给我们定的业绩指标是5000万,那我们完成了1000多万,就只完成了20%,如果说我们的指标是1000万,那我们就是完成了105%。”孙舒婷坦诚,她自己今年的业绩很差,还不如去年。

酷6官方称,2010年,总销售成本占到毛收入的84.67%。其中,销售收入为1.5亿,销售成本高达1.27亿元。由于公司持续亏损,公司曾提出将销售提成由16%降到7%,但未得到回应。而裁员正是为了减少销售成本。

“高层之争”

“其实对于我们底层的这些员工来说,给谁服务都是服务,我们本身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老板之间的矛盾太激烈了,老板就想把我们当枪使,就包括现在他们还想挑起我们底层员工的情绪,跟盛大对着干!”孙舒婷扯着嗓门说。

5月19日上午,酷6华东、华南、华北三地销售人员聚集于各公司门口,向盛大酷6管理层讨要说法,并在合影中打出了“超额完成业绩”、“呼吁严惩打人凶手”、“反暴力裁员”的口号。

第二天,李善友在微博表态:“老李退隐江湖,安居下岗生活,微博世界里隐姓埋名,每日只读圣贤书……但连续两天,展开书本,看不得一个字进去,却看到一颗颗鲜灵活泼、昂扬不屈的心。子在川上曰:相煎何太急!”

郝志中透露,自己代表被裁员工通过各种形式与酷6管理层沟通,但沟通效率非常低,故聘请了律师收集证据,准备进行劳动仲裁或诉诸法律手段。

“我现在认为,酷6是李善友和他的团队一手撑起来的,但也可能将毁在这批人手里。这些创业元老走了,但不会轻易放过酷6,盛大不让他们好受,他们也不会让盛大好过。”孙舒婷说。

5月20日11:36,酷6媒体合作总监杨春晓收到了人事部发来的一条短信,“协商时间截止到今天下午16:00,16:00以后人力部将通过EMS正式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半小时后,酷6人力资源总监俞鹏在微博中称,自己收到了郝志中的威胁电话,并表示将会直接报警。5月22日下午,酷6被裁员工便召开了媒体会,决定联合提起法律诉讼。

与此同时,酷6在职员工也向媒体公布了声援文章,呼吁合理解决裁员事件。文章同时表达了他们的担忧,“我们了解到,6月与皮皮网合并后还会做第三批裁员,计划裁减掉300名员工。我们现在工作完全没有安全感。”5月23日,未被裁掉的杨春晓表示,自己的公司邮箱账号也已被封。

这一天,酷6官方却称,上述第三批裁员,纯属造谣,不予回应,并表示将在毁谤书中追加上述内容。关于部分员工社保漏缴的现象,CEO朱海发上任后,已于5月6日之前全部缴纳。

裁员之殇

“我不想再回酷6了!”孙舒婷有点抓狂地说,“我对我们公司有很大意见,对盛大也有很大意见,我们底层这些‘不该死’的人却莫名其妙地成了‘死掉’的人。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酷6的悲哀!”

5月19日,受裁员消息影响,酷6股价大跌0.62美元,跌幅为12.53%,收报4.33美元。同时,酷6已滑出国内视频网站前三甲行列,位居优酷网、土豆网、56网之后。

不仅如此,竞争对手也加快了“挖人”步伐。5月16日,原酷6全国营销总经理陈军加盟激动网;5月19日,原酷6运维副总裁吴亚洲加盟乐视网。

除了人才的流失,更主要的是裁员导致的客户服务下降、客户流失以及品牌信誉的损害。陈成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不光没有说补偿的问题,甚至连客户的情况怎么处理,也没有任何说法,比如客户的单是跟进还是撤也都没说。”

上海好耶广告有限公司全国媒介总监向一民也在微博称:“KU6的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KU6高层考虑过广告主和公司的权益吗?没有人做好后续服务的准备,项目停滞,你们已经严重违约了,怎么收款?”

5月22日下午,在职员工声援文章中透露:目前,酷6已经收到中国移动、宝马、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纳爱斯、宝洁等多家客户和公司的质疑,甚至撤单和赔偿的要求。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交际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科院

沪港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时事报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