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农民增收

党的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任务中提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新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保定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加快推进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探索适合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的路径,对推动保定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

1发展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对于农民增收的意义

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农民参与性强等特点,因此,依托保定市农村本土的悠久历史文化或自然文化资源的优势,发展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保定市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十分单调和贫乏,这严重制约了河北省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通过发展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三大产业的联动发展,必然促进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规模化,带动食宿、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以及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进而拓宽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除生产性收入之外的产出,提高农民多种经营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开辟农民增收更广阔的空间。

2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阻碍农民增收的发展现状剖析

目前,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还还比较缓慢,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相比更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保定市作为文化资源大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也正在成为保定市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即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不仅文化企业少,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而且科技化程度还较低,总体发展水平缓慢,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一些贫困偏远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信息不畅,文化生活贫乏甚至缺失。所以,从整个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总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第二,政策引导与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从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相关的保障机制、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如政府关于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市场准入政策、投融资政策、减免税政策等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此外,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才能够健康发展,引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保定市农村文化市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村文化市场化程度低、发展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等等问题依然存在。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要想取得健康、长足的发展,应该走一条适合保定市农村实际,农民积极参与、符合农切身利益和农村发展特色的道路。三,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稀缺从保定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储备来看,市场对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人才的供给。在农村从事文化产业建设,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需要既懂经营,又懂管理,同时还要热爱文化事业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广大农村地区来看,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很多农村地区,基本都是兼职,在文化产业建设上,既缺少专业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专业人才文化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多在模仿别人,缺乏创新能力,致使产品的文化含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发展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

第一,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新模式,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的富足,农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也也有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必须使农村文化建设模式符合创新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更好地加入到文化产业建设中来。保定市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这些资源都是农村文化生活开展的关键因素,例如清苑哈哈腔、高洛古乐、徐水狮子舞等文化形式在农村都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却很难以高端精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因此可以将文化产业建设和文化遗产传承有效结合,同时还有白洋淀、易水湖、狼牙山等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景区,可以促进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建设农家乐、旅游基地等,以此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增加农业致富的路径,提高农民的非生产性收入。第二,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产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和配套措施的健全,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激活农村文化产业的经营机制,发展创新经营模式,提供农村文化产业准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二是健全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想要得到彻底解决,必须使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一个适合保定市农村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政府的行政手段必须要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农民自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中介机构要确实起到桥梁的作用,民营资本等形式是重要的补充内容。三是全方位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通过拓宽投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制定实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农村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第三,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保定市广大农村地区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对从事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重点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产业领军人,充分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其次,引进大批既熟悉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又懂得企业管理与经营的高层次人才。再次,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建设者不仅包括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还需要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还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加快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的程度,通过文化熏陶使农民群众受到感染,引领农民群众参与贡献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保定市要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通过繁荣发展农村经济做强做到农村文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泉湖二月八;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不灭的印记,更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凸显重要作用。在我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就不称其为“县”。严格的说,农村文化产业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农村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的文化产业;第二类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的文化产业。在本文的论述中,农村文化产业就是指第二类———以农村文化为主要依托、在农村发展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群的文化产业,因为第二类农村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2017年,衡南县县委、县政府以“聚合优势、创新升级、挺进十强”为主线,以补齐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城镇化、发展环境五大短板为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有进”。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程度仍然偏低,基于此,衡南县把文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采取制度先行、品牌打造、项目带动等有效举措,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而作为神龙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衡南县泉湖镇则依靠“泉湖二月八”这个衡阳农耕文化源,带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泉湖二月八”历经风雨,洗尽六百年历史尘埃,重新焕发了夺目光彩,成为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一、资源挖掘,打造品牌

“泉湖二月八”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经过六百多年的不断演绎,现已发展为集农耕、商贸、科技和传统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品牌。挖掘其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贸特点。“泉湖二月八”以农耕物资交易为主,明朝时期,泉湖二月八农耕贸易集市主要产业支柱有茶、盐、瓷器和丝绸棉布。民国以后,泉湖二月八遗留传承下来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四大农贸集市:竹木器市、牛市、种苗市、草药市。交易108样农具的“竹木器市”位列首位。尽管在工业化自动化发展的今天,已经不需要这些手工化的农具,但泉湖二月八市场依然有卖;牛市位居第二,牛是农耕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牛的耕作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以致五谷丰登。过去的牛市不仅卖牛,还有骡、驴等牲畜交易。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化的铁牛、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等已成为农机具交易的“新宠”;位居第三的是种苗市,品种繁多,涵盖五谷种子、林木种子、药材种子、百色花卉、各种园林绿化苗木及盆栽剪艺等;第四位是草药市,基本都来自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本土衡山草药、常宁草药、樟树脚草药和安仁草药等药号。一年一度的商贸集市,吸引了当地及周边乡镇和常宁、祁东、邵阳、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群众和客商,上世纪末流动人口突破20万,交易额突破千万。从2011年树立品牌意识以来,交易额更是节节高升,以2014年赶二月八的统计为例,商贸人口达20万,交易额超过6千万。二是民俗特色。四大民间习俗:拜庙、唱戏、走亲相亲、特色小吃。它起源于寿佛庙会,本地干旱无雨,得到寿佛爷救助,因此每年的二月八烧香感恩寿佛爷之后,还要举行求雨的仪式,祈祷寿佛爷再次显灵,年年显灵,普降恩泽。泉湖二月八的祭祀仪式是借助一出戏的表演,由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这出戏叫《满江红》。求神的“苦戏”演完之后,便是娱人的“乐戏”登场了,压台戏总归是《莲花落》,艺人大多唱的是《十二月古人》。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庙会宣传弘扬,而现在的“泉湖二月八”,每年则由衡南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宣传部、县农业局、县文化馆等多个部门搭台,给七里八乡的乡亲们献上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花鼓戏、渔鼓、皮影等戏曲曲艺表演类节目轮番上演,新时代赋予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一首首作品中流淌,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拜年不歇客,拜到二月八。泉湖的春节拜年习俗也很特别。泉湖本地人以及他们在全州、郴州结的老亲,都会在二月八赶来拜年。走亲在二八,相亲娶亲谈恋爱也在二八。如今随着通讯时代的高速进步,微信、QQ和各种聊天软件的发展,已经再也看不到泉湖老街的馆子里那双双对对坐着前来交定情信物的年轻男女,只有那一声声青春的呼唤,还在洋溢着季节的喜悦。泉湖自古为歇马充饥带粮的官镇驿站,小吃品种丰富多样,麻园、包点、油圈、烧饼、糄粑、麻花、米豆腐、豆腐、鲜藕、湖之酒等地方特产温暖着四面八方宾客的肠胃。三是文化价值。“泉湖二月八”农耕商贸,体现了和气生财、诚信为本、公正务实的传统商业道德,延续六百余年不间断,体现了当地百姓接纳外地商贾“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古代思路人文精神。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和善、祈福、感恩、笃行、务实,追求社会和谐,饱含勤政爱民、知恩图报、生产自救、民族自强等人文要素,由此延伸出的民俗民风,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拓展内涵,加强品牌

泉湖二月八有着得天独厚的农耕文化资源,为了打造极具冲击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要加强文化品牌的推介与研究,扩大影响、吸附资金,带动产业发展。从2011年起,泉湖二月八变民间自发为政府主导,树立文化品牌,除了农贸交易,还开展品牌升级,开展项目申报,艺术打造与宣传推广。同时在泉湖二月八节会上,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主题活动,为群众提供党的十精神宣传。文化、科技、卫计、交通旅游、农业、人社等众多县级单位,现场开展了志愿服务、政策宣讲、“春风送岗”专项招聘会,义诊服务,科技下乡等多项惠民活动,给基层老百姓送上更多实用农用资料,给群众送文化送欢乐送关怀送春风。2016年泉湖二月八集市商贾游人的人数达到30万人次。2017年泉湖二月八农耕庙会开幕当天,还请来了《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得主彭敏,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互动见面会。用“泉”“湖”为主题字的飞花令,也使泉湖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这种弘扬传统的媒介,提升了人们的审美,侵染了灵魂,使泉湖二月八的湖湘文化内涵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生态多元,深化品牌

当今世界提倡的是环保,绿色产业是大势所趋,要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创意服务产业链。在大力发展文化主导产品的同时,做长产业链,向其他产业渗透、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2017年,新一届泉湖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先期将泉湖文化站打造为小型“泉湖二月八”展览馆,向普通民众免费开放。同时投资1.2亿,规划“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体验园,规模为“一中心四线路八区域”,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向观光、休闲、体验的旅游方向转变。推进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农产品粗加工业和旅游产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经营。按照每年接待40万游客,旅游消费每人100元计算,年旅游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年均收入达2500万元,按此效益6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目前衡南县文体广新局、衡南县文化馆、衡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备战“泉湖二月八”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明录。曾经赶二月八的人数不断减少,市场凋敝,2010年跌至4万人。从2011年泉湖二月八由民间自发组织改为政府主导,打特色,打品牌,2012年商贾游人超过10万人。之后不断的发展创新,摆脱了经济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2013年二月八流动人口达15万,交易额突破4千万;2014年更是超过6千万;2016年泉湖二月八的商贾游人高达30万人次。“泉湖二月八”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福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1 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些人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1.2 不少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协调,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

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村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2 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

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2.3 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障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三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历史特点;问题;对策;福建福安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0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uch as increasing financial revenue,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leading construction bas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ozen brand, expand marketing,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grasp innovation, transfer mode, and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Fu'an Fujian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近年来,福安市因地制宜,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使产业得到发展,形成了茶业、果蔬、水产、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农业结构在调整中走向优化,多项规模农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全省前茅。为了提高福安市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就其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福安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历史特点

福安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00万hm2,其中生态茶园6 666.67 hm2。葡萄种植面积3 333.33 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 666.67 hm2,仅赛岐镇象环、苏阳连片设施葡萄就达到666.67 hm2,形成了“万亩设施葡萄带”。此外,还种植水蜜桃1 333.33 hm2,晚熟龙眼1 000.00 hm2,芙蓉李3 000.00 hm2,脐橙近666.67 hm2,农业产业呈现种养加多元化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局面。

纵观福安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几次关键的历史转变阶段,如19世纪80年代以前,福安农业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温饱,其产业主要是水稻、甘薯、小麦;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进而发展经济作物,因此福安提出抓“两水(水果、水产)、两菇(蘑菇、香菇)、两茶(茶叶、油茶)、两竹(绿竹、毛竹)”,建立水果、水产、蘑菇、香菇、茶叶、油茶、绿竹、毛竹基地,全面推进8个产业发展;基地的建设取得实效,把福安市农业产业推向一个历史的鼎盛时期,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20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农业生产则更胜一筹,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福安市农业生产从温饱型转为以品质优良和结构优化为核心,以追求高效益为目标的效益型农业,顺应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符合福安农业发展实际,是实现福安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1]。

2 福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安市农业投入逐步与市场成功对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全市农业投入依然不足,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产品滞销比较严重,还无法顺应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2.1 财政农业支出不稳定,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少

从2014 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4 1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福安农业产业发展。但从2001―2012年财政农业科研经费支出来看,虽然财政科技支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增长较快。但从增长的结构上分析,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增长速度较少,且不够稳定。如就福安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来看,2014―2016年分别是269万元(其中省上160万元)、129万元(其中省厅40万元)、121万元(其中省厅55万元),科研项目经费投入较少,并且呈下降趋势。研发资金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 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产业产品出现滞销

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14家(省级10家、宁德市级36家),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占农业企业的30%;从事京东、当当、天猫、淘宝等网络经销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2 000多人,年销售逾8 000 t,产值逾4亿元,电子商务销售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但是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产业产品出现滞销。如芙蓉李产业,3 000 hm2的芙蓉李产品,原来仅靠潭头蜜饯厂、新嘉食品有限公司、新味食品有限公司3个企业加工,近些年来,受金融危机等影响,造成潭头蜜饯厂、新嘉食品有限公司都已先后停产,仅存新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在生产加工;由于企业的加工能力有限,3 000 hm2的芙蓉李鲜果仅靠民众自已加工李干,自营自销,效益低下;另外还有政府财政投资较多的葡萄产业,2016年在晓阳、松罗、范坑等高山晚熟地区也已出现滞销现象,许多种植大户葡萄鲜果烂熟在田里;穆阳水蜜桃面积在666.67 hm2时产品非常热销,价格很好,现在发展到1 333.33 hm2,几乎全部靠鲜销,穆阳水蜜桃鲜果难贮运,因此市场需求与产品需求量已经成为问题。此外,近666.67 hm2脐橙也存在类似情况,其鲜果农历正月十五在福安市场上售价3元/kg;溪潭芹洋一带桔柚严重滞销,后来只能通过媒体促销。

2.3 缺乏农业科技与市场嫁接平台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存在“重项目、轻市场,重研究、轻效益;生产与科研项目结合不紧”的现象[2-3]。政府部门往往是依据行政目标对具有政绩效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而农民或农业企业则倾向于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这使得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实际需要存在差距,从而导致许多科研成果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或者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2.4 农业品牌的市场效应不佳

虽然福安市每年会下拨一定的金额用于加强农业公共品牌宣传,形成区域农业品牌体系,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但农业品牌的市场效应不佳,其主要原因如下:农产品品牌一是申请多,宣传少,造成品牌知晓率低,市场效应低;二是企业私有多,公共品牌少,品牌发挥不了作用,没有产生市场效应。

3 进一步推进福安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百业之基、安定之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摒弃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观念,加大基础性农业科研投入,实施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农业科研项目,保持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后劲。

3.1 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是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在预算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将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贯穿其中,适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以政府为引导的无偿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创造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引导农业产业,最大程度发挥其社会效益。其次是优化财政贴息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用,通过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来。通过贴息降低企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少量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商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来[4]。

3.2 依托龙头建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福安的地理、气候优势,围绕福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集聚、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5]。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带动福安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福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持续拓展壮大。因地制宜,推广“林+果”“林+药”“林+禽”“林+蜂”等种养模式,建立连片百亩以上的示范点及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3.3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化生产

截至目前,福安市先后出现了不少科技创新技术,如19世纪60年代的银耳栽培技术创新、19世纪80年代的茶叶新品种选育和对虾养殖技术创新、穆阳水蜜桃的品种提纯复壮、“八五”期间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的弹涂鱼养殖技术创新等,带动了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一是要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科技示范园区为“样板”和“基地”,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现技改升级,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联姻,推行分工协作、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展示科技引领农业发展的神奇力量[6]。

3.4 打品牌、扩营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制约福安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一批有市场开拓能力、加工增值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很难起到外连市场、内连基地的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点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现技改升级,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7-8]。二是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业公共品牌宣传。为了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踊跃参加省部级组织的各类农业推介会、展销会和博览会,市政府必须增加市本级每年预算安排农业品牌创建奖励资金,支持农企争创各类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全市农业领域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4件、省著名商标18件、省名牌农产品10多种、“三品一标”企业33家49个产品,潭头芙蓉李获全国优质果评比金奖。围绕福安市国字号品牌,继续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如“坦洋工夫”“穆阳水蜜桃”“巨峰葡萄”“岳秀脐橙”“苏阳杨梅”等品牌的推介力度,逐渐树立和创造本地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发挥优势品牌的带动效应。

3.5 抓创新、转方式,推动农产品社会化经营

一方面,通过实施农业企业提质工程,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企与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同时,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果蔬保鲜、精深加工及营销配送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9]。另一方面,重视发展电子商务新型业态。目前,电商已成为福安市扩大销售收入和实现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为了扩大覆盖面,减少流通成本,福安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大重视发展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把信息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引领农产品探索现代营销新模式[10]。

4 参考文献

[1] 金敏.立足优势 凸显特色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J].海峡通讯,2015(8):30-31.

[2] 汤旖G.加强政府引导型科技投入力度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辽宁经济,2011(8):44-46.

[3] 巴瑞苹.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增刊1):187-189.

[4] 高杨菲,徐晓波,沈利明.苏州市吴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3):303-305.

[5] 王东.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27(10):92-94.

[6] 范德成,胡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与策略设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0):68-71.

[7] 王慧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9.

[8] 赵保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7):52-54.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主要问题;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46-0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粗具规模,各地成立了相当多具有较大知名度的龙头企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许多乡镇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完成了由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但由于中国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对农业进行横向的和纵向的以及深度的扩展。例如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发展滞后,土地经营权的平均分配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机制的缺乏,使农业生产只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长期凝固化,形成了农业生产中每个农户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农民的市场意识差,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数量也较低,导致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弱。

2 市场发育不成熟,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一是农民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产品的交易方式,多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使他们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难以抗衡社会上各利益集团对农民权益的侵蚀。同时,在宏观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参与市场和自我保护的市场主体,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二是市场建设和市场运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情况比较严重;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掺杂使假、欺行霸市、虚假广告时有发生,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调节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农民等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监督管理政出多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3 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不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企业在产品难以销售时拒收农产品或压价收购农产品,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促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等。目前在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很多都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签订协议订单的只有43%,而且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4 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分散种植的格局和分散的农户利益,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很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小农户无法和发达国家现代化、产业化和一体化的农业组织进行竞争。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应该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增强市场观念,全面融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目前,农产品质量问题更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决定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营销的效率。

2 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龙头企业要在提高质量和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管理,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志,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3 要抓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这是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关键。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宣传。

4 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当今的世界是名牌的世界,当今的市场是名牌的市场,龙头企业生命力的强弱,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高低最终有赖于商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市场的裁决。因此。龙头企业要大力调整产业化结构,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争创名牌、发展名牌,增强自我品牌保护意识,发挥名牌效应,去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机制,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人股方式,实行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充分利用利益机制互动的组织载体――行业协会,积极支持农民行业协会的发展,通过架设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发展和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产品时可以确定

最低保护价。

(三)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须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多年来,农户经营的田块除地理位置和地貌形状不同外,村域内土地生产力状况基本相同,差异很小,同时,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城,故可依据农民的意愿,通过村民委员会协调,重新调整责任田,使农户承包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形成规模,这样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可采用反租倒包和股份制的形式组织股份制农业开发公司,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具体操作办法:一是把所承包的责任田分为基本“口粮田”和“经济发展田”反租回来,按规模化形式倒包给懂科技有经营头脑的劳动者。二是村委会把“经济发展田”集中起来,组成股份制农业开发公司,公司由有技术、有经营能力、有一定资本的人牵头。按股份制企业组织法让农民把自己的“经济发展田”按面积入股,同时也可在股份制公司从事劳务。这样入股的那份土地可以取得利润分红,而且,参股的农民通过在股份公司从事劳务还可挣得一份工资。公司有规模化的土地,按照市场需求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养殖以及特种经济活动,通过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经营,以面对大市场和人世后的国际竞争,最终实现农户、公司双赢。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培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组织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视等现代化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