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发展论文

心理发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发展论文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个体道德发展道德心理研究儿童心理理论

一、引言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各种理论和流派百花齐放,相互影响和渗透。道德心理研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时期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皮亚杰对道德发展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柯尔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发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此构造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柯尔伯格所开创的公正主题和后来其他道德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关爱和宽恕主题,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及其追随者们,都明显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而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为突出。他认为德性的形成是通过直接强化和榜样示范的间接强化而实现的,所以他对道德发展这样的术语持有不同观点,这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重奖励和惩罚的德育方式。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对道德心理研究也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加深和扩展对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二、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剖析

在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对他人心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理解错误信念为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从其发展过程看有两个阶段,即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经典研究主要是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提出了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和发展的模型。

(一)经典错误信念研究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理解了“错误信念”。目前以韦尔曼(Wellman)和普那(Pemer)的“错误信念任务”为这方面的经典实验。如研究之一,两个女孩,一个叫安娜,一个叫萨丽。

萨丽把一个小球放到一个筐里,盖上盖子,就离开了。可是当萨丽不在的时候,安娜把小球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盒子里。问儿童:“萨丽回来会到哪里找小球?”研究者发现,3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盒子里找,正确判断率只有10%,而4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筐里找。这是因为三岁的儿童把人的心理认识(即Wellman和Pemer的信念)等同于客观世界的事实,也就是不能认识到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但人的主观反映却可以不同,而四岁的儿童就可以突破这种限制。目前一般认为能正确解决“错误信念任务”,即能正确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以此作为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

(二)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

有研究者在把“错误信念任务”作为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开始从整体上思考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建构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如同科学理论形成一样是个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且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模仿理论认为,儿童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从而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按照这一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理论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上通过移情能力而获得的。

匹配理论强调,儿童必须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各自心理活动上都属于等价的主体,儿童不断面对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上的相似性,从而促使儿童不断深入这种对等价关系的理解,逐渐形成系统的对心理活动的认识。

以上三者都有各自的实验研究或演绎推理的支持,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以上三者都认为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心理活动或状态的知识,是后天形成的,这是共同的。现在不排除这种可能,那就是儿童在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等价的主体地位后,才有可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复杂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心理理论,也就是说三种模式都能说明问题的某一方面,但综合起来可能更全面。

(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模式

正确解决“错误信念”问题,标志着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关于在此以后儿童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韦尔曼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过程。儿童最初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心理学”上的,即他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受欲望制约的。随着年龄发展,儿童会发现,仅靠欲望来解释人的行为是不够的,渐渐出现了“欲望一心理理论”,即儿童通过对信念和欲望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来解释和预测行为。但是到了七八岁之后儿童又逐渐开始发展起对他人人格特质的理解,即不仅从信念和欲望这些方面来解释行为,而且还会从不同时空中抽象出稳定的人格特质来作为解释行为的又一依据。

普那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元认知能力后,标志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质变,以后心理理论的发展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其中量变主要体现在能够理解的心理状态的嵌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从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前面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是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就是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如果把类似与前面的实验情景改变一下就是考察儿童对二级信念的理解。故事如下,约翰和玛丽在公园玩,有人在卖冰棍,玛丽想吃冰棍,但没带钱就回去拿钱。过一会儿,约翰饿了也回家吃饭去了。约翰走后,卖冰棍的人到学校去卖了。

玛丽拿钱以后半路上遇到卖冰棍的人,就跟他一起到学校去买冰棍。约翰后来到玛丽家,玛丽的妈妈说玛丽去买冰棍了,约翰就去找她,问儿童:“约翰会NiU1.,找玛丽?”研究发现儿童只有6岁以后,才会认为约翰会到公园找玛丽,即儿童能正确认识到“玛丽认为卖冰棍的人在公园里”。这虽是个错误信念,但它却是约翰实际的二级信念,约翰会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所以到公园找玛丽。

儿童心理理论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与我们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中的许多已有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一个新的视角。而品德心理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经典研究领域,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三、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

自从20世纪初皮亚杰对道德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以后,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影响最大。许多个体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来看,其实质内容与儿童心理理论是一致的。如:自我中心主义、他律和自律道德、观点采择和移情、道德情绪判断研究等。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认识到他人与自己一样是有一套对外在事物的观点,即拥有关于世界的信念,而每个人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的,尽管这个信念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就是认识到别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引起不同的行为。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是特指儿童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种混淆使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思维处于前概念时期的标志之一。这个时期在4岁左右结束。很显然。自我中心主义使儿童不能区分他人观点与自我观点的不同,而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要求儿童能认识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信念和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的。从实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韦尔曼和普那的“错误信念任务”研究发现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分界的年龄,而这也正是自我中心主义存在的前概念时期结束的年龄。

(二)自律道德

前面说过,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实在论是导致他律道德的关键的原因,自我中心的儿童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他们把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从而会自发的尊重准则和服从成人的权威,因此没有获得儿童发展理论的儿童是不会出现自律道德的。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逐渐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问题,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心理具有认知能力。也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观点采择与移情

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能力。皮亚杰认为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色承担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观点采择能力。米勒等人认为,观点采择需要很多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具有递推的性质。最初级的观点采择是直接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和认知,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可以推断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认知的,再后来,能对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点的推断进行认知……,这种观点采择的间接性逐渐增强,说明了儿童在头脑中能同时处理的心理成分在逐渐增多。.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它是根据有关线索推断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并且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如觉察到他人伤心,自己也能体验到一种难过情绪。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儿童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霍夫曼指出:移情会成为儿童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艾森伯格也发现自愿助人与移情分数呈正相关。艾森伯格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出现助人行为阶段。其中,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他人的需要是属于他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他人的心理状态,儿童能对其注意显然本身就是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

在整个儿童期;无论是观点采择还是移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化发展中经常涉及的领域,观点采择与个人的移情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了利他行为的产生,而观点采择和移情都需要正确地认知他人的观点和情绪,这实际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之一。特别是米勒关于递推的观点采择理论与普那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心理嵌入量”增加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四)道德情绪归国判断

以往的研究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即道德认知上。而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即研究道德情绪及其归因判断。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个人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对他人的情绪及其原因作出推论判断。情绪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一个人具有了某种道德情绪,会成为个人产生某种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的道德行为。如有人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受伤躺在路边,心里觉得很同情,并且忿忿不平,想到底是谁把老人撞伤的,这种同情和忿忿不平的情绪促使他可能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去公安局报案。

研究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快乐的损人者”现象的研究发现,儿童对犯过者的情绪判断及归因有三种模式,即高兴——难过;难过——高兴,难过——高兴——难过。三种模式由于实验设计的一些因素处理和研究重点不同,导致出现结果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先提供一个犯过情境。然后让儿童站在犯过者的角度推测犯对者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一样也有心理反映,也就是对他人心理状况的认知。所以我们说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研究与儿童心理理论在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合的,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方面,即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四、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一)传统的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无论是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还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法,实验所用的材料多来自于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投射来进行研究。首先向儿童呈现一个道德故事,其后跟随一个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会怎么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儿童能在道德故事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对他人的道德抉择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并能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因此支撑了道德心理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很小的儿童如果还没有获得心理理论,那就无法使用对偶故事或两难故事来测查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虽然现在有些研究者打破了单一的情景故事方法,开始使用其他的道德研究方法,如有人通过对品德词语的内隐记忆研究来间接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投射故事法,所以说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二)儿童心理理论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内容的扩展。

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大小是不同的,前看是儿重对他人心理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而他人的心理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有知、情、意三方面,个性心理又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儿童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子系统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就相应的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的不同研究内容,儿童对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按照韦尔曼的观点;对他人个性特质的认知是到七八岁后才能形成。品德是社会性中的核心成分,它们也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些方面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主题都是道德心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理论虽然在次级结构中可以分为知、情、意,但就其是本质来说只是认知,因此要比道德心理的外延小一些。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业信息化;跨跃式发展

1信息农业———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农业是以农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业。就目前而言,信息农业可说是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并可视为继传统农业(包括原始农业、古代农业)、现代农业之后的最高阶段,它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充分运用为主要标志。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中非农产业的比重还不高,处在国家和人民用增加资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刚刚起步。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农业不能再按部就班地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常规发展道路,而应该摆脱传统思维的模式,实施以农业信息化带动的跳跃式发展道路,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从世界农业发展的事实来看,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国,之所以较快接近老牌发达国家农业的水平,除了历史因素外,与其超常发展信息业是分不开的。

2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国外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影响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专家系统、遥感技术R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农业部1994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目前,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全国还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和对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效果。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的“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可使小麦增产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15%~30%;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研究的“农业专家系统”能指导农民科学育种、栽培、施肥、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等,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实现增产节约良好效果。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2.1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2.2工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农业的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2.3农业的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农民用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

2.4人才缺乏,特别是专门的信息人才短缺,且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水平也较低。

2.5缺乏一种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和资源共享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农业信息化还停留在为农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国内外基础数据和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参考的阶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

信息农业建设是复杂的、知识技术密集的、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时间短,缺乏先进的技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农村电子商务等才刚刚起步,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技术与经验普及率还不够高,不能形成规模,整体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就决定了发展信息农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的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以政府为主导,结合市场机制,发挥后发优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尤为重要。

3.1突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3.1.1加大国家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程投资大,短期商业效益不明显。因此,政府投入是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树立大联合的协作意识和发展观念,建立一个以农业部及其系统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教学科研联合、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协调的体系。当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的部门所有制,改变信息封闭和条块分割的状况,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及农民、农业科技人员间的共享。

建立领导和协调机构,着重规划和安排一些当前急需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把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纳入到农村社会综合服务体系中,当作农村与农业公用事业来对待,力争使农业企业和农民都能利用这项资源。

3.1.2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资源。政府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窗口。目前,我国农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不是互联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传统媒体和通讯工具还是主流。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通讯工具的作用,使之与网络之间有机结合和搭配,强化信息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及其技术力量,将信息体系建设与基层农经站、农技服务站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农技推广体系的资产和人力资源,节约信息体系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还能促使传统农技站推广体系转变职能,更新力量,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信息工作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紧密结合。

3.1.3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各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适宜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证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3.2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不灵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条件对信息传递的约束,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通信条件使农民获得的信息也相当滞后,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努力吸引民间及外资参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条件,尽快缩小城乡环境差异,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中介组织按商业原则,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通过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为涉农企业提供商业服务。同时,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使之形成合力,全方位为农业服务。政府的网站或信息站也可以实行部分的市场化管理、商业化运作,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3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大科教兴农力度

3.3.1在大专院校设置信息化专业,选择重点单位设置硕士、博士学位点,同时吸引国外信息科技人才回国工作。

3.3.2深入到乡镇,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层次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争取做到每个乡镇配备几名专职信息员,每个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员。

3.3.3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待遇,使其人心合一,在岗敬业,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从而实现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参考文献】

[1]王丘,黄世详.实现农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探讨[J].技术经济,2004,(10).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不适;分析;应对

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1心理不适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非标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在求学成才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矛盾与挑战,这些都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科学调适,就会导致心理不适。具体来说,造成大学生心理不适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新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压力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产生心理不适。

1.2学业压力

学习上产生的压力首先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带来的。在高中期间,老师讲课细、提问多、考试多和辅导多。而大学期间,老师授课主要是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自学能力。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就会课堂上听不着要领,记不住重点,课后又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长此以往,就会问题积堆,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过关性考试。大学期间,大学生一般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

1.3不和谐人际关系产生的压力

有调查显示,在大学新生中,有18%的人认为人际关系处理起来困难,难以适应新环境;22%的人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满意;49%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只有11%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良好。这些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大学生转换角色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入学之前,这些孩子一直处于家长、老师的重点保护和热情关怀中,进入大学后,总觉得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像高中那样好,同学之间从陌生到熟悉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②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发现,实际中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想像中的落差太大,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完美。还有一些学生考上了并不是当初自己喜欢的学校;③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处事原则、性格特征也就会有所不同,这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1.4就业压力

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工作经验的匮乏、技术能力的不足、竞争的激烈……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2003年的212万人,2004年的280万人,到2005年的338万,2006年的413万,2007年的495万,以至于到2008年的559万即今年的610万,毕业生人数飞速增加。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显然要复杂的多。通过4年的大学生活,学生们在知识能力、技术技能和人格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而他们要求尽快地步入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环境中,去从事适合于自己的好的工作,然而,工作岗位毕竟是有限的,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剧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加上现今的学生对于自己在就业方面的定位较高等诸多客观和主观上的因素,使之出现了焦虑、恐惧、自卑、孤傲、急躁等心理障碍。

1.5情感方面的压力

情感生活作为大学生活主旋律之一,始终是问题的敏感点和多发点,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中,情感危机引发的心理问题占到了相当比例。性与恋爱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很多大学生在与异性的接触过程中,不知道该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走极端。

2心理不适调适的措施

我个人认为要调整大学生心理不适,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应从大学生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着手。

2.1客观方面

2.1.1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贯彻有关的政策要求。高校要充分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心理教育政策中关于利用各方面力量的要求,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家校合作。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因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成熟,专业化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同时,要每年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和个案研讨会。

2.1.2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2.1.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获得休息和娱乐,有效地调整生活节奏。如:集体踏青、歌唱比赛、外出写生、运动会、文艺联欢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2.2主观方面

2.2.1正确看待心理压力

调查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压力都会形成心理不适,只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科学及时的调适时才会导致心理不适。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首先,心理压力的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人有一种惰性,能拖则拖,可推则推,如果没有压力,恐怕许多人很难在规定的时限内办好一件事。有了心理压力就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其次,心理压力要有一个限度。如果过重,超出人的心理承受限度,或对心理压力带来的应激不能适应,那就会发生心态失衡,轻者会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出现心理困扰、心理障碍,重者便会导致精神疾病。再次,心理压力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心理,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有了心理压力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用科学的调适方法去减轻。

2.2.2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渴求所在。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善于客观、全面、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俗话说:“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是化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挫折和困难的重要法宝。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对他人以诚相待,尊重宽容,用真情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支持和帮助。此外,为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培育自己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从而不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2.3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健康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完成学业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期,心理状况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生活。对于学习现状与目标有较大差距而感到苦恼的学生,除了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还要靠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合理支配自己的行为。在学习上要有恒心,尽力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摆脱自卑心理,客观认识自己和克服自己短处,进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潜能,成功之道,贵在勤奋,学习之道,贵在坚持,所以要树立战胜困难和战胜自己的勇气,只有以平常心态面对凡事种种,才能健全人格,才能解除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得在学习及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2.2.4正确看待就业难

如果仅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信息看,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飞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激烈,情形不容乐观。家长和学生把就业的困难归罪于扩招是有根据的。但是,从全球来看,我国大学毛入学率也就是刚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早在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17.8%,发达国家平均毛入学率高到61.1%。而且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也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现实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很严峻,从某些方面来讲,只是与以往大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对比以及一些就业观念的束缚而形成的局面有差异。从客观方面讲,是我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造成的,它又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提倡大学生创业的根据之一。

2.2.5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减轻心理压力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希望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维持心理平衡,同时还要学会心理调节,自觉排解不良情绪,使身心保持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之中。进行心理调适时,常见的减缓压力的方法有:①运动。这是一种最为积极的减压方式,也是脑力劳动者最有效的休息和娱乐,运动时体会到的乐趣可以使人们从各类烦恼中解脱出来,并以较好的态度面对挑战。②聊天。找一位朋友随心所欲的聊天,可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③投身于喜爱的娱乐活动。比如听音乐、打游戏等,全身心的投入能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④换一种认识。看待某一事物和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就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缓解和消除心理不适、心理疾患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形成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的合力,建立一整套实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彬.谈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管理科学文摘,2008(Z1)

2陆水东.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时代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3谢炳清、林多贤.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8(04)

4金崇芳.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04)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由于受运算速度的限制,其实时性在相当的时间内远不如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从80年代至今的十多年中,DSP芯片在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制造工艺、芯片成本、体积、工作电压、重量和功耗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开发工具和手段不断完善。DSP芯片有着非常快的运算速度,使许多基于DSP芯片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得以实现。目前,DSP芯片已应用在通信、自动控制、航天航空及医疗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载人航天领域,基于DSP芯片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sof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chip

Abstract:Duetothelimitationofoperationspeed,realtimeperformanceof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systemisfarfromthatofanalogsignalprocessingsystemindecadesago.Sinceearly80’s,DSPchipshavebeengreatlyimprovedinthefollowingaspects:operationspeed,computationprecision,fabricationtechnics,cost,chipvolume,operationalpowersupplyvoltage,weightandpowerconsumption.Furthermore,developmenttoolsandmethodshavebeendevelopedgreatly.ModernDSPchipscanbeoperatedveryfast,whichmaketheimplementationofmanyDSPbasedsignalprocessingsystempossible.NowDSPchipshavebeenwidelyappliedsuccessfullyincommunication,automaticcontrol,aerospaceandmedicine.DSPbasedtechnologyhasverypromisingfutureinmannedspaceflightarea.

Keywords: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chip;development;application

数字信号处理作为信号和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已渗透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信号在时域及变换域的特性进行分析、处理,能使我们对信号的特性和本质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我们需要的信号形式,提高信息的利用程度,进而在更广和更深层次上获取信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优越性表现为:1.灵活性好:当处理方法和参数发生变化时,处理系统只需通过改变软件设计以适应相应的变化。2.精度高:信号处理系统可以通过A/D变换的位数、处理器的字长和适当的算法满足精度要求。3.可靠性好:处理系统受环境温度、湿度,噪声及电磁场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较小。4.可大规模集成: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集成度可以作得很高,具有体积小、功耗小、产品一致性好等优点。

然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由于受到运算速度的限制,其实时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不如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使得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制约。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诞生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特别适合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DSP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许多新系统、新算法应运而生,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DSP芯片已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航天航空、军事、医疗等领域。

DSP芯片的发展

70年代末80年代初,AMI公司的S2811芯片,Intel公司的2902芯片的诞生标志着DSP芯片的开端。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要求和数字信号处理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在80年代初至今的十几年中,DSP芯片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从运算速度看,MAC(乘法并累加)时间已从80年代的400ns降低到40ns以下,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几十倍。MIPS(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从80年代初的5MIPS增加到现在的40MIPS以上。DSP芯片内部关键部件乘法器从80年代初的占模片区的40%左右下降到小于5%,片内RAM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以上。从制造工艺看,80年代初采用4μm的NMOS工艺而现在则采用亚微米CMOS工艺,DSP芯片的引脚数目从80年代初最多64个增加到现在的200个以上,引脚数量的增多使得芯片应用的灵活性增加,使外部存储器的扩展和各个处理器间的通信更为方便。和早期的DSP芯片相比,现在的DSP芯片有浮点和定点两种数据格式,浮点DSP芯片能进行浮点运算,使运算精度极大提高。DSP芯片的成本、体积、工作电压、重量和功耗较早期的DSP芯片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在DSP开发系统方面,软件和硬件开发工具不断完善。目前某些芯片具有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支持断点的设置和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DMA的访问及程序的单部运行和跟踪等,并可以采用高级语言编程,有些厂家和一些软件开发商为DSP应用软件的开发准备了通用的函数库及各种算法子程序和各种接口程序,这使得应用软件开发更为方便,开发时间大大缩短,因而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效率。

目前各厂商生产的DSP芯片有:TI公司的TMS320系列、AD公司的ADSP系列、AT&T公司的DSPX系列、Motolora公司的MC系列、Zoran公司的ZR系列、Inmos公司的IMSA系列、NEC公司的PD系列等。

通用DSP芯片的特点1.在一个周期内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累加。

2.采用哈佛结构,程序和数据空间分开,可以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

3.片内有快速RAM,通常可以通过独立的数据总线在两块中同时访问。

4.具有低开销或无开销循环及跳转硬件支持。

5.快速中断处理和硬件I/O支持。

6.具有在单周期内操作的多个硬件地址产生器。

7.可以并行执行多个操作。

8.支持流水线操作,取指、译码和执行等操作可以重叠进行。

DSP芯片的应用

随着DSP芯片性能的不断改善,用DSP芯片构造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作信号的实时处理已成为当今和未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各个DSP芯片生产厂家研制的投入,DSP芯片的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产量增大,成本和售价大幅度下降,这使得DSP芯片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现在DSP芯片的应用遍及电子学及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

典型应用(1)通用信号处理:卷积,相关,FFT,Hilbert变换,自适应滤波,谱分析,波形生成等。(2)通信:高速调制/解调器,编/译码器,自适应均衡器,仿真,蜂房网移动电话,回声/噪声对消,传真,电话会议,扩频通信,数据加密和压缩等。(3)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文字变声音,语音矢量编码等。(4)图形图像信号处理:二、三维图形变换及处理,机器人视觉,电子地图,图像增强与识别,图像压缩和传输,动画,桌面出版系统等。(5)自动控制:机器人控制,发动机控制,自动驾驶,声控等。(6)仪器仪表:函数发生,数据采集,航空风洞测试等。(7)消费电子:数字电视,数字声乐合成,玩具与游戏,数字应答机等。

在医学电子学方面的应用如同其它数字图像处理一样,DSP芯片已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图像重构等领域,如CT、核磁成象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助听,电子耳涡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文献[1,2])。国内、外也有关于脑电、心电、心音和肌电信号处理方面基于DSP芯片系统的报道(文献[4~7]),我们对1996年以前国外生物医学工程的部分核心期刊,如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ComputersandBiomedicalResearch等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有关基于DSP芯片处理系统的报道很少。对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的核心期刊,如《中国医疗器械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等刊物进行检索,未见有关基于DSP芯片系统方面的报道。对我所的光盘数据库进行检索,未见有关在航天医学方面应用的报告。

我们认为在生理信号处理领域基于DSP芯片的技术可以解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如当生理信号数据量很大(如脑电,肌电等)且处理算法相对复杂时,现有的微机在实时采样、处理、存储和显示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而基于DSP芯片的高速处理单元和微机构成主从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载人航天领域中信号传输带宽的限制需要对生理数据进行实时压缩;大型实验中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依赖于数字处理系统的构成;载人航天中对数据处理精度,可靠性要求以及功耗、工作电压、体积、重量等方面的限制需要我们在构造处理系统中选择性能优良的芯片。我们认为将DSP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以DSP芯片为核心构造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可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高速实时处理为一体,能充分体现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优越性,能很好地满足载人航天领域设备测量精度、可靠性、信道带宽、功耗、工作电压和重量等方面的要求。目前,DSP芯片正在向高性能、高集成化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各种各类通用及专用的新型DSP芯片在不断推出,应用技术和开发手段在不断完善。这样为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尤其是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DSP芯片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对载人航天信号处理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华,李雪琳,徐俊荣.基于DSP的数字助听器的研究.95年生物电子学[C],医学传感器等联合学术会议文集,北京,1995:438~439

[2]候刚,徐俊荣.用于植入式多道电子耳涡的一种数字实时语音特征分析系统的研究[M].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471~476

[3]邱澄宇,何宏彬.用于心电信号数据压缩的数字信号处理器[M].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463~466

[4]VijayaKrishnaG,PrasadSS,PatilKM.ANewDSP-BasedMultichannelEMGAcquisitionandAnalysisSystem[J].ComputersAndBiomedicalReserch,1996,29:395~406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电视直播一经和通信卫星相结合成了直播电视后,人类的新闻传播史便被改写了。直播电视具有信息采集、信息生成、信息传播、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特点。自从人类成功地发射了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的通信卫星之后,发达国家的电视业便迅速抢占覆盖全球的卫星频道,形成国际卫星电视广播网络。CNN从海湾战争的实时新闻报道中后来居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以此为起点,电视直播史便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世界上的主要媒体均大力发展了自己的直播卫星,在亚洲上空,ABS、CBS、NBC、CNN、BBC、NHK、APTN等都有大量的传送信道和中继信道,每当引人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事件的进程便能在全世界几亿、几十亿电视观众面前播映。

所以,为了能大量增加正在进行的消息报道,尽可能让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与传播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从时间轴线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本源,目前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是尽可能地采用现场直播,即采用正在进行式的报道形式,让观众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就看到它的发展与变化。

从传播的过程上看,电视直播使受众主观接受信息与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即从时间轴线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本源,信息的衰减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新闻的真实性便更加毋庸置疑。传播信息是电视新闻的首要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仅就信息传播而言,地球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村落”。另一方面,日益成熟的受众需要了解周围世界的最新境况,以便对自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及时做出决断,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因此,利用快捷生动的直播电视传播手段为观众提供及时的新闻信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与时间的瞬时性相比,电视在空间轴线上让观众接近新闻事件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视观众不可能真的到达新闻现场,但是电视通过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溶入感吸引观众,以较强的心理感受弥补了身体介入的不足。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电视的现场直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使大众传播的螺旋式上升中又出现一次复归,向电视新闻本源的复归。生动可见的电视图像,把人际传播中的心灵沟通、情感互动、归属认同等基础特色,融入到大众传播之中,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此外,对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做出现场同步的报道,这是新闻发展更是高科技武装后的电视新闻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将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将成为检验电视队伍实力的重要标尺。目前,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常规化,直播报道应变成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常态形式。而要跟上世界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潮流,这种转型也迫在眉睫。在电视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得到某一新闻事件的电视直播信号已属正常操作,现场直播也不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成为一种常规的报道形式。世界权威电视媒体衡量你的报道是否权威,关键看你的记者是否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一直以来,记者在现场直接报道本身就是媒体权威的一种体现,而现场实时地传送出新闻则更能维护和巩固这种权威。所以,现代的电视人应树立现代意识,强化记者现场直播报道,展示媒体自己的实力和形象,而不是事后报道或甘当二传手转发别人的报道。

从科技的发展来看,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是现代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电视新闻的直播化。同其他媒介如报纸媒介、广播媒介相比,电视传播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电视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目前世界各大电视台都以最先进的装备来武装新闻采编播部门。因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难以预测,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范围不仅涉及到国内,而且遍布全世界。因此装备现代化新闻采访设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付任何突发性事件,并能从众多、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和编辑出可靠、准确的即时新闻,并以第一时间迅速播送出去。目前电视新闻工作除电子新闻采集方式之外,新颖的卫星新闻采集系统正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这种系统在可移动的运载转播车上安装了小型地面卫星发射和接收装置。卫星新闻采集车能够在到达现场后,只需稍做调整便可在短时间内播出现场的新闻图像。新闻车的装备包括摄像和编辑设施。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只需接通线路,调整天线,直接与卫星接通,实现即时播出。这种新的电视新闻采集、编播方式的产生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的直播化。电视新闻无论是在采集上还是在播出串联形式上,利用卫星传输手段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已成为世界新闻发展的趋势。所以说,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推动现代化的电视新闻。不断将先进技术应用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和传输,本身就是电视新闻不断发展、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page_break]

从世界主要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和中央电视台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直播电视节目的方兴未艾也说明了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目前,电视新闻业者之间的互相较量除了传统的人员素质、能力和团队整体实力外,有一个鲜明的新特点就是卫星新闻采集转播的能力。近几年,世界上各主要电视新闻媒体在宣传广告上更加强调自身的卫星新闻采集转播能力,如NBC-NEWS的宣传广告上就以一排排的卫星转播车和眼花缭乱的设备来明确说明自己拥有的卫星转播设备和能力,想以此展现自己在报道新闻时的整体实力。就连一些新闻节目片头上也改变了以往的记者出现在各地的图像,而变成先进设备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出,至少目前有一种趋势,就是重心在往高技术手段上转变,而目前最新的电视新闻技术手段,就是直播电视。在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趋势,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在节目中大量出现“LIVE”(现场直播)。

在国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的电视直播仅仅是体育比赛。“现场直播”的字样只有在足球赛、排球赛或奥运会上看到。从1998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不断扩展各项直播报道的领域,直播节目渐渐从专业报道、特别报道向常态报道转变,组织水平也逐步提高。从近期中央台的各次直播报道看,从介入人员的数量和事先准备的周期上看都明显减少,但播出效果却日趋顺畅自然、完美和谐。虽然纯粹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在我国还不普遍,只在一些重大题材如回归、新世纪等时候采用。但一些新闻性直播专题节目的频繁出现则明显地表明中央台的发展思路。如,《东方时空》中的“直播中国”,近期我看了关于“同里”等的节目。这些虽然不是对现场突发事件的报道,也明显地看到了一些组织的痕迹。但由于是直播,传播者带领受众同时介入了现场,通过电视视听兼备、声话同步的优势,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获得了十分真实的现场感受。又如中央电视台2套的《证券时间》,每天通过先进的直播卫星设备将演播室、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等联系起来,虽然传送的信息较单一,但已使受众能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信息,可以说已经几乎接近新闻的本源了。这些都说明中央电视台对于直播报道的组织和直播节目的操作逐渐向常规报道转化,电视直播已逐渐成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