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凝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循循善诱,让女儿接受文学的熏陶
铁凝的父亲铁扬是一位画家。认识他们一家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铁凝有个好爸爸。
小时候,铁扬想让铁凝学画画。然而,铁扬很快就发现,女儿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上小学了,会写字了,她开始悄悄把这些描述记到巴掌大的小本子上。有一次和妈妈去买冬瓜,冬瓜好大,小铁凝拿不动,回到家,她在日记里写下:“今天我们买了一个胖冬瓜。”
铁凝上小学二年级时,迷上了舞蹈。铁扬支持女儿学舞,对铁凝的要求也很严格。铁凝上初二时,考上了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要去报到的时候,平时督促女儿练功最积极的爸爸,却提出了反对意见。铁扬对有些生气的女儿语重心长地说:“舞蹈自然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值得为它献身。可是,孩子,你想过没有,以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将来怎么办?”铁扬的一番话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他知道,女儿尽管兴趣广泛,而真正的始终如一的爱好,还是文学。如果不能帮助女儿认识到这一点,不创造条件使她在文学方面有所发展,女儿可能会遗憾终生。
铁扬说服了女儿,并为她制订了学习计划:背唐诗,背宋词,背古文。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领略古典散文的美妙意境;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里,体味中华民族的内在韵致。后来,铁凝甚至能把《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某些片断,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铁扬还给女儿开了好多历史书目,他对女儿说:“不了解昨天,就不懂得今天。我们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活,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行!”
坚定信心,为女儿寻找写作上的老师
铁扬深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文学之路是十分神秘又很渺茫的,甚至连前面会遇到多少坎坷都是未知的。会背几首诗词,写出几篇受到老师赞扬的作文,这离真正的文学之路还很遥远。
一个冬日的夜晚,晚饭后,铁凝突然宣布:“大家安静,现在我要给你们念念我写的小说。”在这个家庭里,长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氛围,孩子和长辈是平等的。铁扬认为:让孩子在大人面前放得开,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铁凝在家里这样庄重地宣读自己的小说,还是第一次。铁凝一口气念了两篇小说:《会飞的镰刀》和《冬虎的故事》。听完后,铁扬清楚地意识到,女儿是有希望的。他对沉浸在兴奋之中的女儿说:“孩子,你自己闯去吧!要发表作品,可别指望我那些在文艺界的熟人。爸爸帮不上你的忙,只能给你找个老师。”
铁扬带着女儿找到了徐光耀。这位以创作《小兵张嘎》而闻名的著名作家,看到铁凝的小说后,他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此后,铁凝写了小说就去找徐光耀老师。从他那里,铁凝学到不少过来人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如何积累生活的体会。回到家里,铁扬常常对女儿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对待艺术,对待生活,要真诚。”
在以后的生活里,铁凝认真地思考和写作。在徐光耀老师的指导下,铁凝写作的悟性越来越高了,为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选择,支持女儿到农村去锻炼
铁凝高中毕业后,面临着三种选择:当兵、留城、到农村。铁凝提出要到农村去插队落户。铁扬相信,女儿到农村后,也会用笔写下她体验到的一切。然而,她毕竟还是个孩子,艰苦的环境能承受得住吗?平凡的生活会不会磨掉她的理想?
第二天,铁扬找女儿谈话,郑重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到农村去吧!即使你将来什么也写不成,但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对你今后的生活是大有好处的。”铁凝沉静地听爸爸说完,简捷明确地表示:“爸爸,您放心。我已经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
到农村以后,铁凝每个星期都给爸爸写信。她在信里告诉爸爸:村里为她们盖起了新房,四十多个人住在一起,真像大家庭一样。一年以后,铁扬去看女儿。铁扬注意到,吃饭时知青们喜欢找女儿谈生活,问农事,小集体洋溢着友好信任的气氛。饭后,女儿拿出到农村后自己写下的几大本日记给他看。这些日记是她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油灯下,把小帆布箱子放在腿上当桌子,一页一页写下来的。
女儿成长起来了。铁扬很高兴: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女儿的创作愿望,生活的丰富色彩把它催熟了。直到今天,铁凝一直认为,插队的那段经历是她一生的宝贵财富。
获奖篇目
特别奖:
李骏虎
《前面就是麦季》(中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八年二期)
次仁罗布(藏族) 《放生羊》(短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四期)
大 奖:
贺绍俊
《铁凝评传》(理论)(《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一期)
吴义勤、王素霞 《我心彷徨——徐訏传》(理论)(《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三期)
最佳叙事奖:
朗顿·班觉(藏族) 《绿松石》(长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二期)
李学辉
《末代紧皮手》(长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一年二期)
最佳抒情奖:
刘益善 《向阳湖》(中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一年三期)
杨静龙
《遍地青菜》(短篇小说)(《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一期)
最佳审美奖:
胡殷红
《作家手记:和王蒙先生“漫谈”(外九篇)》(随笔)
(《芳草》文学杂志二九年二期至二九年六期)
徐 风
不能说这话毫无道理:想想我们由小到大,谁不是在听着各式各样的舌头对我们各式各样的说法中一岁岁地长大起来?
少年时你若经常沉默不语,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怕是有些呆傻;你若活泼好动,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打小就这么疯,长大还得了么?你若表示礼貌逢人便打招呼,说不定有人说你会来事儿;你若见人躲着走说不定就有人断言你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你长大了,长到了自立谋生的年龄,你谋得一份工作一心想努力干下去,你抢着为办公室打开水就可能有人说你是为了提升;你为工作给领导出谋献策,就可能有人说你会摆自己能。
遇见两位熟人闹别扭你去劝阻,可能有人说你和稀泥,若你直言哪位同事工作中的差e,还得有人说你冒充明白人。你受了表扬喜形于色便有人说你肤浅,你受了表扬面容平静便有人说你故作深沉。开会时话多了可能是热衷于表现自己,开会时不说话必然是诱敌出动城府太深。
适逢激动人心的场面你眼含热泪可能是装腔作势,适逢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没有热泪就肯定是冷酷的心。你赞美别人是天生爱奉承,你从不赞美别人是目空一切以我为中心。你笑多了是轻薄,你不笑八成有人就说整天像谁该着你二百吊钱。你尽可能宽容、友善地对待大家,不刻薄也不委琐,不轻浮也不深沉,不瞎施奉承也不目空一切,不表现自己也不城府太深,不和稀泥也不冒充明白人。
遇事多替他人着想,有一点儿委屈就自己兜着让时光冲淡委屈带给你的不悦的一瞬,你盼望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健康、文明的气息应该在文明的时代充溢,豁达、明快的心地应该属于每一个崇尚现代文明的人。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如此旁人便挑不出毛病便没有舌头给你下定语,这时有舌头会说你“会做人”。
从字面上看,“会做人”三个字无褒意也无贬意,生活中它却是人们用多了用惯了用省事儿了的一个对人略带贬意的概括。甚至于有人特别害怕别人说他会做人,当自己被说成“真不会做人”时倒能生出几分自得。好像会做人不那么体面,不会做人反倒成了响亮堂皇的人生准则。
“e拇指是个不错的平台,对于文学是一个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对于文友是一个写作、交流和学习的好平台,进了这里,我学了许多。”这是手机文学会员夏天0768的留言,它道出了200多万会员的真实感受。
手机文学的兴起
2004年6月,中国移动海南公司、天涯杂志、天涯社区共同发起“首届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大赛初衷是引领健康文化,打压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空间。
首届大赛曾得到全国31个省市的草根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征集作品1.5万多件,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三大类,反响热烈,并得到铁凝、韩少功、苏童、格非、蒋子丹等著名作家的支持,担任大赛评委。“段子”第一次有了“短信文学”名份。截止2006年底,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颁奖典礼,第三届参赛作品达93000件,直接参与用户480万人次。“短信文学”升华为“手机文学”,推动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大创举,为文学在网络时代再次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增添了一大最新平台。
中国移动拓展“手机文学”空间,着力建设“e拇指”文学艺术网平台。截至当前,每月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且上涨趋势相当乐观。另外,“e拇指”目前拥有一支强大的原创作者队伍,作品逾50万篇,其中原创祝福语逾10万篇,累计转发逾1000万次,影响人群5000万人次。这种兼融娱乐性于一体的绿色手机文学,受到一大批草根化的文学爱好者和手机阅读爱好者的追捧。
创新e拇指内涵
“e拇指手机文学”是利用运营商短信、WAP、WWW作为支持平台,目前e拇指手机文学平台已推出手机文联、拇指日志、指尖小说、拇指书屋等多个产品。其中拇指书屋依托国内各大文学网站的力量,藏书累计近万。e拇指平台延伸有印刷出版的刊物,一共出了4期e拇指文学大赛的精选作品,同时开办了e拇指文学报。手机文学与手机音乐、手机报纸等一起组成了中国移动绿色手机文化建设的立体画卷。
如今,手机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方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原来纯粹的70字的短信方式已经风光不再,彩信、手机上网创作并阅读者占参与者的半数以上,“手机阅读”的市场潜力已现端倪。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故事会》、《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人文期刊,天涯社区、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原创文学网站现场签约,与“e拇指”结成手机文学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文学期刊的手机版,试水文学的手机传播市场。另外华谊兄弟影业公司也与中国移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后,“e拇指”平台的精品原创作品将会作为影视素材,有可能由华谊兄弟公司制作成手机短剧,推向市场。
成果斐然
关键词:现代文明;传统文明;冲突;矛盾;向往;怀念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17-01
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的问世,在新时期的文学中,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趋附于新时期共名的“反思文学”潮流,而是以散文化和抒情的手法表现了生命情态的美,体现了纯文学独特的功能与价值,给沉浸在历史反思中的文学吹进了一股清新和煦的新风。因为作家所关注的不是生活形态,而是具有纯净天然的生命形态,那就是尚未受到现代文明冲刷的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一群单a纯淳朴的山村姑娘,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的姑娘们精神变化。当时代的变迁,所带给这群姑娘和生活在偏僻山村人们心灵深处情感的变化,展示出那道独特的超越任何生活形态美感的淳朴天然的女儿心灵风景。
《哦,香雪》这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个与外界隔绝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台儿沟在火车经过山村后带给人们的精神变化。台儿沟身居大山,从不知晓外面的世界,当铁轨伸进台儿沟并在这里停留一分钟时,山村的宁静被打破了。每晚七点,姑娘们便精心梳妆打扮,去迎接火车的到来,了解山外精彩的世界,并由开始对火车的好奇、观望到用山村的土特产与火车上的旅客交换物品。而山村中唯一的中学生,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塑料铅笔盒,毅然登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交换一个铅笔盒,最后在夜色中走了三十多里山路回到家里。作家在这篇小说中把要叙述的地点放在大山深处偏僻的台儿沟,历史背景则是古老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遭遇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的情形下。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而与外界阻隔的小山村。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这里的人们一如既往沿袭着祖辈的生活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当铁路修到偏僻闭塞的台儿沟,从首都开往山西的火车,每晚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意味着随着列车呼啸而来的现代文明,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与停滞,古老的乡村无法抗拒外面世界的诱惑,人们的生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轰隆隆的火车鸣叫声,划破了山村的寂静,也搅动了姑娘们的心,“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然而火车的短暂的一分钟停靠,唤醒了与世隔绝的沉睡的山村;“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的新鲜的清风”吹醒了台儿沟的乡亲,一切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山村那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每逢列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她们那猎奇的心透过火车那扇窗口看到山外魅力多姿的世界。让没见过世面的山村姑娘窥见新世界后引起内心强烈的情感激荡。感受现代文明春风的吹拂,向往山外那神奇魅力无穷的世界,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梦想。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并没有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一样,把笔引向社会变革的时代,去正面展现面临变革阵痛带给人们的内心情感波澜,而是将笔触伸向那沉睡的大山之中,刻画地处偏僻的山村姑娘,她们封闭的心灵与外界相沟通时所带来的内心世界的不安,借助于她们内心情感的变化,透露出现代文明带给小山村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它选取一个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独特角度切人,大山中几乎被人遗忘的“台儿沟”,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一群活泼可爱的山村少女,一个让香雪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铅笔盒,一条长达三十里的夜路……作者用抒情化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全面而深刻的。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崇拜的时代,人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明显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然而作家可贵的是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文明/愚昧二元对立的话语模式,不是对现代文明做一简单的肯定,而是透过姑娘们内心的变化和行动,通过台儿沟的小姑娘香雪及同伴善良、纯朴、天真的山村少女内心情感的变化,刻画出她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她们已不满足于老一 辈人沿袭下来的陈旧生活方式,渴望尝试新生活。透过列车这个窗口对山外精彩世界的了解,吸纳山外现代文明的素养,尘封深山的心灵感受到山外扑面而来的春风的吹拂,对明天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每当夜幕降临,火车在台儿沟停留时,她们每次都以极其隆重的方式――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个人梦想。作家在对山村人们对现代文明向往和追求肯定的同时,还留给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悖论:人们在选择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是否也会遗失掉人与自然那种纯真、和谐、美好的东西?以主人公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的姑娘们自然是尚未被现代文明惊扰和污染的偏僻山野里的年轻姑娘,她们的美,不只在于外表,更在于心灵――还没有学会势利和算计,保留着善良天性的心灵。这种在现代文明世界里所见无多的生命形态,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在接受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那种时代为人们所赞美的自然、纯朴、美好的情感,也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尚未受到外来文明同化的传统文明是否也在渐渐淡化,与我们渐行渐远?质朴的品德还能存续多久?这恐怕也是值得我们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在香雪们的希望和追求中,我们也看到了封闭的山村沿袭多年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和解体。对新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的同时,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当呼啸而来的火车打破了“台儿沟”的宁静,在宁静与喧嚣中,现代物质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农耕文明孕育的道德风尚受到了一次严峻的挑战。与传统农耕文明相伴而生的淳朴、自然、敦厚、纯净、诚实、善良、真挚、宽厚、和平等美好的秉性,在现代物质文明强大的诱惑下,在“台儿沟”姑娘们身上也暗暗发生了变化,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由最初列车开进来时的对列车的好奇和观望,逐渐转向用自己家中的东西去与旅客交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懂得做生意。而作为山村中唯一的中学生,也不满父亲给自己做的木头铅笔盒,最后通过交换换回了自己喜欢的塑料铅笔盒,那种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香雪对塑料铅笔盒的追求和向往代表着对现代文明的理性追求,虽然还不是自觉的,然而,在追求过程中,无疑也遭受了一次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与拷问。因此,在现代化浪潮中,现代物质文明并未使山村顺利地进入现代精神文明,相反,它与山村生活中更深层次的精神传统产生了冲突:亲情、道德、友情及淳朴、自然、敦厚、诚实、纯洁、善良、真挚、宽厚、和平等美好的秉性在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对接中发生了冲撞,香雪的追求虽有其合理和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淳朴美好的秉性的丢失又令人担忧和发人深思;同时,凤骄等其他“台儿沟”姑娘一味地追逐现代商品来满足她们对外表美的需求,而忽略现代精神价值的心理趋向,谁又能保证她们在追求现代物质的过程中不会将原本美好的秉性丢失呢?为此,作者仿佛已经意识到,在外来世界给山村带来现代文明生活的同时,将笔触直击山村的传统和精神内核,山村人们沿袭的传统的观念正在解体。
《哦,香雪》,作家采用了城市人的叙事视角,以一个城市人的眼光去审视台儿沟这个偏僻落后山村的变化。通过对香雪这位普通的中学生从书本上获知山外的现代物质文明及山外广阔、精彩的世界是那样美好和令人向往,然而,当香雪登上火车似乎已近找到通向山外文明的通途,但她却又表现出一种不安和恐惧,这就充分说明了以香雪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生活在物质文化相对贫瘠,特别是交通闭塞深山的农民的心理状态:在贫困和落后重压下的农民,渴望摆脱祖辈延续上千年的贫穷和落后的生活,寻找一条幸福的大道。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和追求,是那样的微薄和局限。透过对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姑娘对山外世界的期盼,也体现了作家对渴求过上现代物质文化文明生活的农民的深切关怀,并对他们命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和思考。
小说《哦,香雪》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现代文明冲击蹒跚前进的身影,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当两种文明对接时传统与现代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