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披露

一、引言

逐利是企业的本质,因此企业会把工作重心安排在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上。但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公益事业的履行与发展等等。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陈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CRS),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心产物。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战略方针、行动计划与愿景规划等非财务绩效而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反应利益相关者对经济、环境、社会的社会责任信息需求,是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协调利益相关方的重要载体。上交所规定“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以及金融类公司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每股社会贡献值;深交所也要求深证100指数的样本股公司必须同年报一起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自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至今,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总量从32份增加到了1703份,标志着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反映出广大企业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构建商业潜力的重要砝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企业价值。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形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参考了各式各样的标准,披露内容上倾向于使用文字和图片予以表述,缺少定量指标,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只能披露概念与愿望,对于使用者而言效用大大降低。如环保设备只能体现为固定资产、承担社会责任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只能在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中列示。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

纵览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在选择披露内容的选择上仍然会倾向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对阻碍企业发展的信息只有寥寥几笔“问题与改进”。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都忽视了对债权人、供应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难以树立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信息凌乱,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具体指标不够全面。例如在员工利益中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员工待遇和培训,对于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参与工会运转情况、业绩考核与晋升渠道、带薪休假、职业病防治、事业安置等信息披露不足。

(三)缺少社会责任第三方审计

我国至今依然缺少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性审计的法律法规,企业在对待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计的问题上还是自愿的态度,2014年只有14.2%的企业对报告进行第三方评价,并且在接受第三方评级的企业中,标准也并不统一。目前我国企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时主要参考的标准就有GRI、上交所指引、社科院指南、深交所指南等等。这使得企业在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时失去了积极性、降低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而且使企业在标准的选择上也会出现困惑。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统一社会责任披露标准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有很大增长,但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形式上,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报告使用者在阅读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甄别和筛选信息,所以制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时,需要从形式上进行规范;内容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需要完整统一的标准,打破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多样化、碎片化的现状,建立统一标准,使得披露过程和内容有章可循。

(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政策制度方面,加快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配合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改变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有选择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

(三)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与监督

相较于会计报表的内审和外审监督制度,对于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也是必要的。将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与企业内部审计想结合,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一方面可以敦促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按评级标准执行,另一方面确保所披露的内容真实公允。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也可以保障社会责任信息充分并且真实,提高使用者效用,以便进行相关决策。

五、结束语

无论是从企业自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是出于对我国宏观经济背景的考虑,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完善企业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内容,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与监督,对改善其披露现状有着很好地效果,也有利于企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晨,张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14,22:121-122.

[2]顾枫,张瑞.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4,11:54-56.

[3]韩振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中商贸,2015,02:165-167.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截至2015年10月31日,我们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共收集到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57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指数2015”,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报告集中在一线城市

对2015年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显示,北上广深的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在收集到的57份地产企业报告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地产企业报告的数量为36份,占比达63.2%,非一线城市报告的比重为31.6%。

发现二:注重对绿色地产等与企业主业相关的社会责任议题披露

研究发现,2015年大多数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详细披露实质性议题的识别过程及议题回应过程,并且在报告中深度披露与企业主业紧密相关的社会责任议题,如“绿色地产”“安全文明施工”“产品及服务质量”等与地产相关的关键社会责任议题。

如《招商地产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用整个篇章详细披露了全球较为关注的“绿色地产”议题,通过“绿・思想”“绿・建筑”等的绿色实践充分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对绿色地产的诉求。

发现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创新实践

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创新,并以此为切入点创新产品与商业模式,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企业的思考、行动和成效,提升公司透明度,展现地产企业的担当。

如《保利地产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了保利从密切关注长者的情感与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解决中国养老地产问题,彰显了公司在业内的影响力。

发现四:报告表现形式多样化,可读性提升

通过对众多地产企业的报告进行研究,发现地产企业报告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报告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如《瑞安地产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各个篇章使用不同主题颜色进行设计,提高了报告内容区分度,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减少读者阅读的疲劳感;《万科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用逻辑图与文字互为补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且形式活泼,在提高报告可读性的同时体现了地产行业特色,并且对报告使用到的行业专业术语或内部语言及时给出解释,降低报告阅读门槛,增进利益相关方理解。

发现五:报告平衡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5年我国大多数地产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仅客观地披露了企业经营过程面临的风险机遇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信息,关于负面信息披露不足甚至未披露,报告平衡性有待加强。只有少数地产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负面信息,并对负面信息的发生原因、改进措施等进行了详细披露,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如《中国建筑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客观地披露了公司亿元产值死亡率、员工流失率等负面指标绩效,并以案例形式披露公司在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负面事件,具有较好的平衡性。

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接轨国际,提升社会责任报告质量

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管理,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让社会责任工作更加系统化与常态化,为高质量社会责任报告积攒优秀素材;二要对标国际先进,依据G4、ISO 26000等社会责任国际规则编制报告,注重对管理信息的披露(DMA),展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有效管理。

建议二:重视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

报告在披露员工基本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等社会责任议题的同时,应重视对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力度。通过披露供应链方面关键绩效指标,加强公司供应链管理,包含公司上下游供应商的监督与评价考核,提高公司责任竞争力;通过详细披露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增强地产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和外界对地产企业的理解和信任。

建议三:坦诚披露负面信息,加强报告平衡性与可信度

地产企业应化被动为主动,正确对待负面信息的披露问题,积极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勇敢地面对社会舆论,积极与公众沟通,改进不足。在报告中应增加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施工人员死伤情况等负面指标或负面信息的披露以及应对预防措施,提高报告的平衡性;同时在报告中应增加利益相关方评价、社会责任专家评价以及进行第三方审验等,确保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增加报告的可信度。

建议四: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群体开展差异化传播,提升报告传播效果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 增值表模式

截至2010年,全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国内企业比重逾90%,在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社会责任缺失等情况也较为突出,影响到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正确评价和其正常有序地发展。选择并建立起真实、准确反映中小企业运行特点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不仅有利于从信息披露角度遏制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下滑的趋势,也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相关能力。

一、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特点

(一)反映政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继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后企业拥有的更为独特的竞争力和优势。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联合”,诸如利润、负债、发展前景等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资讯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相比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较为集中,债权结构、管理层级和公共管理相对简单。一般而言,政府、债权人、债务人、管理者和员工等是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利益相关者。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资本支持,所有者和债权人是资金提供的主要来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等各司其职,为企业经营规划和特定顾客群提供优质的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等。在保障必要获利能力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履行好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而做好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和报告工作。

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关注,是做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前提。囿于能力的限制,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披露上,应当将保障员工作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和披露内容。一方面,中小企业是社会吸纳员工的重要场所,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员工处于相对流动性快的境况,安置中小企业员工并维护好其合法权益是整个社会在转型期较为艰巨的任务。

此外,中小企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主体相对集中,其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状况关注度更高。但对于政府、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人而言,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的管理相对薄弱,其受关注的程度较上市公司偏低。加强对中小企业在环境保护、消除污染、道德经营等方面社会责任的关注和信息披露,既是体现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参与者的作用、体现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做成绩的需要,也是打破社会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缺乏社会回报责任的偏见,为中小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长远发展赢得社会认可的需要。

(二)关注对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价

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在于经营获利。这不仅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理由,也是企业赖以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专属经营,集中于相对较窄的经营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小企业能够发挥经营的特长,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领跑者。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经营风险偏高,社会影响力较小,构成社会对其获利能力的关注。因此,相对于资产雄厚的上市公司,是否有必要的获利能力更是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企业认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带来相应的社会回报,增强企业获利能力时,企业才有持续的动力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尹军通过对浙江省50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与经营绩效成正比,经济因素是促使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因。

(三)注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国际接轨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使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成为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组成,虽然细小但不可缺失。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培养,我国中小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低资源价格和退税补贴,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一直存有疑问,也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少中小企业因不符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中小企业要在国际规则、惯例的指导下赢得全球竞争,立足在国际市场发展,要注重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目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始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有代表性的模式大体有四种:一是美国全球报告倡议提出的GRL报告框架;二是美国社会责任国际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SA8000;三是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制定的AA1000;四是英国标准协会等联合制定的可持续管理整合指南。

这些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学习先进理念,推动企业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与员工福利方面的改革,提高企业回馈社会和道德贸易的意识。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引导中小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破坏、防止污染排放,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值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选择

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点分析相对应,增值表因其简便、直观和全面特点,可以作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可行选择。

增值表是反映增值形成及其分配的会计报表。其计算依据为经济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得收入,以及为进行经济活动购买商品及取得劳务发生的对外支出,是这两者间比较所得的溢余及增值部分。增值表与利润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基于会计原则,所反映的收益或净收益,说明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不同之处是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利润表着眼于股东权益,视股东为企业最终的受益者,增值表着眼于参与企业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如职工、债权人、政府等,谋求反映参与企业活动的各方面的共同利益。

(一)增值表满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像会计准则那样的统一标准,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影响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中小企业不可能提供类似于跨国公司或者大型公司的全方位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责任报告。同时,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相对比较集中,信息披露的受众面较窄,这要求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也要相对集中提供。增值表报告模式重点就企业的所得而不是利润进行核算,突出反映了薪金与增值额,税款与增值额的比例、销售与增值额的比例、全年平均投资与增值额的比例等信息,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准确的判断。从增值表的使用来看,增值表一方面能满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增值表的编制相对比较容易,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所接受。

(二)增值表完善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

增值额所反映的是企业整体创造的价值增值,以及在不同的产权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等情况。增值表组成项目能从更广泛的利益群体而不仅是股东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收益及其分配的去向。与传统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相比,增值表在信息披露上更加有效:一是减少人为因素。由于利润表对净收益的核算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其结果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而增值表的增值额是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与消耗的物资材料之间的差额,数据来源具有相对客观性,对价值增值的反映具有相对客观性。二是信息使用面广。利润表主要反映了所有者或股东的所得,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有涉及;增值表立足于社会,反映企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且,增值表能反映传统的财务报表中无法披露的产能耗用情况。三是有助于准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增值额作为衡量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一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得营业收入相对于物质消耗的关系。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每单位物质消耗所产生的增值额越大,说明企业“生产率”越高,经营管理效益越好。

(三)增值表责任报告披露具有客观性和比较性

社会责任报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日益完善的过程,即以雇员信息为主要内容,以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以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体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过程。增值表报告方式基本属于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体内容的信息披露模式。增值表克服了叙述性披露的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缺点,在会计核算中拓展了除盈利指标外考核分析中小企业经营成果的方法,从而规范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学青.基于G3指南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10(5).

[2] 樊行健,颜胜勇.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的财务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6).

[3] 温素彬,张建红,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09(2).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应是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在该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讲解比例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问题,这也是造成该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希图为制定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供思路。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

1.加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学习

可模拟社会保障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社会保障费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运行模式。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对社会保障理论有更为深入地理解,也为校外实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引进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鉴于全国各地实用的申报系统软件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使用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可介绍当地社会保障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课程来讲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使用的是“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软件和网络版软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引进济南市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

2.延伸现有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训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后,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劳动合同管理的人员去思考和掌握,如劳动力成本、解雇员工风险、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等等,还有制定厂规厂纪、解雇员工等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在讲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规》这门课程时,除了要介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之外,还要将法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入“劳动全同管理软件”,注重实务操作内容。在讲解劳动争议等内容时,可以组织本专业学生在校内模拟法庭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保险精算》课程可适当增加实训学时,《人事测评》课程可以介绍“人力素质测评软件”等。

3.努力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代表的课程群,包括从选题、文献评述、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抽样方案的制定,到调查访谈的实施,直至问卷录入、统计分析到最后撰写报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大量问卷调查和调研报告,选题可围绕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提高。

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压缩甚至淘汰演示性、验证性、模拟性的基本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有教学计划、教师有明确要求的学生在校园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将专业内容融入到如文艺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技能比武、校内科技服务、创业设计、公益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各地和多个高校曾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极大地普及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等咨询服务。

高校可将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作为完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养体系进行要求和规定。科技竞赛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挑战杯”、“新苗计划”、校内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本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1.实习与社会实践

实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长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和责任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课程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可以采取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见习等形式,时间较长的还有阶段实习或短学期(也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两个暑假)和毕业实习。

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周内按照当地领取最低生活补贴的标准生活一周,体会穷困家庭成员的感受;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去参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也可以以客户的身份访问社会保障机构,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感受,并提出可以改进之处;还可以请学生去养老院等机构做义工,这些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对其所服务对象的认同感、树立服务民众的信念非常重要。大学生们利用暑期,结合专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学生将来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重视学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本专业应建立有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在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本专业毕业走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应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范围,除了原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外,还应该将民政局、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纳入进来。在实施手段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实习逐渐由单纯教学实习向科研实习、就业实习转变。

另外,在实习模式上要灵活多样,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迫于就业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毕业实习阶段甚至阶段实习阶段作为就业的试用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分散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实习是必要的。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论文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中,可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保证一人一题,切实做到选题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坚持“真题真做”并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鼓励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选题,由学生确定或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在保证基本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专题,提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

在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要求在学生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主要是对学生提出和规定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起引导、启发及规范的作用。任务书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计划进度,推荐的参考文献(5篇左右,含外文文献至少2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进行外文资料翻译,了解选题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检索和阅读大量相关国内刊物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采取二次答辩、学校及教育厅两级论文抽检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3.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习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的方式,让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部门工作人员,结合某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讲授,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也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可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管理定量分析》实验项目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劳动社保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1周布置下去,第15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做统计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笔者对本人指导的近几届毕业生,要求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学年论文(第三学期)、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论文普遍存在的空洞与摘抄的现象。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看,有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一般同学,且因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翔实,其所提问题和对策更有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普遍高于一般同学。如一名同学的学生课题是“浙江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他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的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等子体系构成,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的能力的拓展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张玉平等: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3]白凤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

[4]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社会就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技术、工程、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和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研究结论,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査与评估

咨询单位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后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业主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因此,要对该报告进行详细审查和评估。审核和评估其内容是否详实、完整,分析计箅是否正确,最终确定投资机会的选择是否合理、可行。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是指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另一家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咨询单位再一次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的论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做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实和评价,如实反映项目潜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或有关决策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需由政府审批的项目,一般委托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咨询单位进行评估。评估结论是政府决策的依据。拟对项目贷款的银行,一般自行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论是银行贷款、决策的依据。

项目业主或投资者为了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聘请另一家工程咨询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单位的选择

项目业主为了能快速、正确、科学地作出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工作的准确与否,因此,业主在进行可行性评估单位选择时应重点考察执业资格、信誉、实力三个基本条件。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工程咨询单位,必须依法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机构认定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包括资格等级、咨询专业和服务范围三部分。工程咨询单位应在其执业范围内承揽任务,并有良好的业绩。

评价可行性评估单位的实力主要是考核专家层次、―组织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工程咨询单位,应有自己的专家队伍,有一批能胜任评估任务的项目经理,善于综合优化多种咨询方案和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应具有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和装备,并有组织高层次评估专家组的能力。

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査的主要内容

3.1建设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宏观角度,审査建设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市场预测是否准确,项目规模是否经济合理,产品的品种、性能、规格构成和价格是否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趋势和有无竞争能力。

建设条件与生产条件。项目所需资金能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分析选址是否合理,总体布置方案是否符合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文物保护的要求和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原料、燃料的供应条件,供电、供水、供热、交通运输等要求能否落实;项目的"三废"治理是否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工艺、技术、设备。分析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是否可行、先进、适用、可靠,是否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引进设备有无必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情,能否与国内设备、零配件、工艺技术相互配套。

3.2建筑工程的方案和标准。建筑工程有无不同方案的比选,分析推荐的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审核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和采取的治理措施「建筑工程采用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

基础经济数据的测算。分析投资估算的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有关规定,工程内容和费用是否齐全,有无高估冒算、任意提高标准、扩大规模,有无漏项、少算、压低造价等情况;资金筹措方式是否可行,投资计划安排是否得当;报告中的各项成本费用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标准和规定;产品销售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预测变化趋势,各种税金的计算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对预测的计算期内各年获得的利润额进行审核与分析;分析报告中确定的项目建设期、投产期、生产期等时间安排是否切实可行。

3.3财务效益。从项目本身出发,结合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对项目的投入费用、产出效益、偿还贷款能力,以及外汇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判别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审査财务效益指标主要是复核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涉外项目还应评价外汇净现值、财务换汇成本和财务节汇成本等指标。

国民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考虑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一般审査时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判别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审查计算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投资效益率等。

3.4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生态平衡、科技发展、就业效果、社会进步等方面。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和审查可能产生的主要社会效益。

不确定性分析。审査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一般应对报告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进行鉴定,以确定项目在财务上、经济上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业主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审核后;对项目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做出总的评价,进而作出投资决策。若认为推荐方案成立时,可就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要求咨询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提出结论性意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4.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两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尽管在报告书中所涉及内容大体相同,但由于工作目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点、评价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区别,业主在审查这两个报告时,应掌握两者的差异,以便进行更好的评估审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