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音通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打开微信,然后点击我,接着点击设置,选择新消息通知,接着将语音和视频聊天邀请提示音的按钮打开,就可以设置来电铃声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铃声保存即可。
微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不部分人都会每天使用,一般来说大家都是一直挂着微信的,微信提示音也是系统默认的,这样会觉得比较单调,并且还很容易混淆,不过现在可以设置来电铃声了,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首先打开微信app;
2、点击【我】,选择【设置】-【新消息提醒】模块;
3、将【声音】、【接受新消息通知】和【接收语音和视频聊天邀请通知】的按钮向右滑动打开;
关 键 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审美情趣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生理学、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音乐教育来说,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在培养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对象问题时,很自然地就要谈到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对象的未来问题。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普及性,要把普及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要在普及中追求相对性的提高,不要盲目追求纯粹性音乐教育所谓的提高。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水平,只能是占用了大量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专业课程学习而盲目追求音乐水准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注重于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教育的方法,学会在音乐教育上的为师之道。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相同之处
音乐教育是将个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两者在教育作用上是一样的。这些教育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沁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转贴于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人的大脑被分为结构基本相同但分工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的左半球称为“语言脑”;负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的右半球被称为“音乐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例如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音乐内容的多解性、不定性特质,可以训练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例如在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过程中,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力。
音乐素质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力。比如,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要全面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和接触中外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懂得不少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三)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独特的流动的审美形式。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有力地“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正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存在异同,两者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1.必须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开展课外活动,对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因而有的学校没有管理艺术教育的机构;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编制;缺乏艺术教育活动经费、场所和设备。
3.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师资缺额很大,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现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困难,往往以音乐院校的评审标准对待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
4.需要编写、出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所需要的多种教材。有些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体现普通高校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在音乐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彻底摒弃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全盘西化的“一元论”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高职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高职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高职生学会鉴赏音乐、体验音乐。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例如,“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是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互动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主感来促进学习过程。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有经济条件的学校应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课堂,对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音乐作品的讲解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81.
[2]《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关键词:高校传统音乐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的意义
1.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曾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发展祖国的艺术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基础是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在接见当时准备去朝鲜访问的舞蹈团时又一次谈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怎么能没有外国音乐呢!要有芭蕾舞团,要有交响乐团,也要演外国歌剧,但这些不会是大力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的是民族音乐,民族文化艺术。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凝结着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思想和价值取向,并以其观念的形态联结着历史,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和文明链,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说,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担负起自身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构建。应该从综合性出发,开发学生智慧,和谐人类行为。继承和发扬儒家乐教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乐教理论融合,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乐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培养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人才素养
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涵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正在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注重音乐单方面的学习,而应该把音乐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音乐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哲学、文学、艺术和意识行为等各种层面的内容,并加强对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种教育以培养完美的人格,培养一个外而有礼、内而和乐,具有美好理想和端正人格的人为目标,是一种人文的教育。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高校把音乐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
3.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被教育者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美丽,更宽广,更深厚,更和谐,这是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人人参与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的教育思想。目前,能开展音乐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得许多学校虽然也较重视音乐教育,但效果却不一定好,或流于形式只抓亮点,或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何使在校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设置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问题。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使它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这里有一个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首先,高校的体制、教育方针、办学模式、审美教育的功能、规律等是一致的,要根据其共性来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但每一环节中的课程组合、安排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又有一个个性差异问题,因为每所大学在教师配备、教学设备上有差异,同一所大学,各学科有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差异。因此,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因素,使之既符合共性又针对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个性,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程设置模式
在目前情况下,对各高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持,扎扎实实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用“2+1”模式便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2+1”模式就是以校级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这两个选修模块为主,加上课外活动模块为补充,三个模块结合互补,共同组合成三个系列:一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干课程的理论课系列。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三是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系列,形成三个模块三个系列的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让在校大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保证每人至少能接受两个以上学分的音乐教育。
1.选修课模块
为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各高校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方面的选修课制度已基本形成,一般高校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定在6-10个学分不等,开出的选修课程多的达200多门,少的也有几十门。但把音乐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放在一起让学生选课,往往学生在选课时会比较实际,哪些课程对他们毕业后找工作用得上的,一般比较有吸引力,如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软件、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而实用的课程选完后学分也基本够了。
2.限定选修课模块
限定选修课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是为一些必须加强音乐教育的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专门调整组合的音乐综合课。就目前而言,将音乐课开成全校性的限定选修课不太可能。一是因为音乐教育在高校还没有这样的地位。二是全部开成限定选修课,内容太单一,无法充分顾及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只能是针对具体专业开设限定选修课。如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
3.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作为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一个模块,是音乐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音乐课程设置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模块以音乐实践类课程为主,包括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各项内容,可结合校学生艺术团的活动,根据各校师资、设备等条件,以学生艺术团训练队的形式,如合唱队、铜管乐队、古筝队、琵琶队等,让学生报名参加,每个队通过考核分成提高班和普及班,其中提高班为艺术团成员,普及班为艺术团后备力量。
四、综述
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设置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让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者,乐于并将充满信心地不断实践和研究,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使高校音乐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传统音乐;传承;策略
一、传承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传承传统音乐是音乐发展的需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的过程,现在能够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都是音乐中的精品,其创作风格独特,内容经典,韵律优美,现代音乐的发展需要借鉴传统音乐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民族音乐的独有特点,才能使我国音乐保持自的独有风格,真正地点走向世界。另外,现在社会,人们过多地追求时尚文化,追求西方音乐文化,忽略了传统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失去了群众基础,正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悲哀。在文化方面,放弃传统,丢弃传统,就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失去自己的本真,因此,在高职音乐教育中,有必要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真正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音乐文化,这是我国音乐文化独立于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发展民主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能够借鉴传统音乐中的精髓部分,与时代相联系,进行音乐文化创新,进行人才的有效培养,这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要,也是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二、高职音乐教育传承传统音乐的策略
(一)树立传承传统音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在高职音乐教育中,教育者要认识到传承传统音乐的必要性,要树立传承传统音乐的教育理念,能够把传承我国经典的音乐文化贯穿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积极展示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精粹,分析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风格,不断用传统音乐文化丰富现代的音乐教育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点认识欣赏借鉴传统音乐文化。只要教育者能够树立传承传统音乐的音乐教育理念,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使传统音乐能够在现代课堂上大放异彩,展示自己的魅力与价值。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学生对传统音乐普遍不感兴趣,他们觉得传统音乐与时代脱节,很难真正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他们大多喜欢流行音乐,国外音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流行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主导。他们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要通过教育工作,使学生明白传统音乐学习对学生个人发展,对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性,要积极引入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欣赏传统音乐,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加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动力。
(三)重视传统音乐课程教学
重视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是传承传统音乐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传统音乐安排足够的课时量。现在高职音乐教育普遍不重视传统音乐教育,传统音乐文化课时量安排得很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学习不重要,在学习中很难真正地投入进去,传统音乐学习流于形式。因此,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学校必须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教学工作,要能够安排足够的课时量,保障传统音乐课程教育的效果。另外,传统音乐教育所涉及的科目有很多,并且很多科目内容的专业性极强,要保障这些科目教育的效果,学校必须要能够聘请高水平的学科教师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要保障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能够承担起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科目。学校要开足传统音乐相关课程,提高专业教师的素养,安排足够的课时量,从而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四)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要提高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传统音乐文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传统音乐的表演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向社会有效宣传统音乐文化,是人们通过观看学生表演可以更好地感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也可以有效提高传统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为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奠定群众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与社会上的一些文艺社团联合起来,搞一些音乐实践活动,或者是学校引导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传统音乐表演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
[2]刘雅琴.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
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体艺厅[2006]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保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普通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契机。
一
2006年3月到5月,深圳大学“大学音乐欣赏教育课题组”对全国排名前100名①的大学2006年上半年音乐欣赏教育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这些大学全部是省重点、部属院校或进入211的院校。调查的方法是查询相关大学校园网站、电话访谈或者委托人员直接调查。调查的问题分三部分:音乐欣赏教育基本情况、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及师资、艺术社团与艺术活动。
从调查数据看,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已经起步,绝大多数大学已经将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纳入了正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100所大学中93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欣赏或相关课程,仅7所大学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欣赏课程的周学时为1―4学时,其中仅5个大学为1学时,2个大学为4学时,多数为2学时或3学时。多数大学音乐课程门数在1-5门之间,有的大学在课程建设上已经做了较多的投入,最多的开设了16门音乐欣赏或相关课程。这是相当令人鼓舞的状况。可见普通大学的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正在按照教育部门的部署呈良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但是,对照教育部办公厅《课程方案》第四条“保障”体系,100所大学在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制度和保障措施上仍然存在很大的距离。
首先,教材建设情况。虽然大学音乐欣赏属于选修课程,但既然开设了,就不能将其当成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大学教育内容,这是由音乐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特殊教育功能所决定的。目前虽然教育部推荐了音乐人文教育的一些教材,但并不作统一规定,因此100所大学中没有使用正规教材的大学有77所,这些大学一般使用教师备课教案或者课件,这些教案或课件未经审查直接授课,势必导致鱼龙混杂的教育状况,给学生成长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像对待德育教育的内容那样作统一规定。
《课程方案》中强调:“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100所大学中只有25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艺术教学研究室,75所大学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其音乐教育和管理的任务由学生处、团委或艺术学院担任。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和管理机构,一方面没有统一协调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呈重复无序状况,学生选择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各自为政,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另外,在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紧缺空间。《课程方案》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目前,从调查的数据看,100所大学普通音乐教师与在校本科生比例,在0.025%―0.1%之间,偏向于0.025%。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而只是艺术学院教师在承担和完成本职专业任务之外,为全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
这种专职普通音乐教师编制紧缺的现象,导致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门数和容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供不应求。对100所大学的调查显示,2006年上半年选修音乐欣赏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的本科生占本科生总数的平均百分比为3%,最高15%,最低为0(即未开音乐课程的学校),假设要让50%的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那么在保持办学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一学期6%的选修比例是必须的。因此,纵向数字为6%到15%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很重视,学校开课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学生要求;纵向数字在6%以下的学校,在音乐教育师资建设和艺术教育重视度上要加大投入。基于选修音乐课程人数平均百分比为3%,如果按本科生总数3%的等差数列递增,而办学规模不变,那么这个数字说明,四年的本科读下来,最多只有24%的大学生可能接受音乐欣赏教育。这个数字反映的是100强的整体状况,国内其它一般大学的整体状况只可能低于24%。
《课程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和比例,上述调查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如果去掉任意性选修课部分,则数字会更小,分析说明目前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离教育部《课程方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关于利用第二课堂加强音乐教育方面:对100所大学举办正规音乐会的调查显示,只有6所大学一年内没有举办过音乐会,其它大学或多或少都由学校举办或外请音乐团体入校举办音乐会,内容涵盖西方音乐、中国音乐、民乐等内容,最多的19场,最少的1场。音乐讲座情况:100所大学中只有18所大学没有开设音乐讲座,其它82所大学都开设了音乐讲座,开设讲座最多达20场。从上面数字来看,100强中仍然有些大学没有开设讲座,也没有举办过音乐会,有些已经举办过正规音乐会和讲座的大学,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大学的校园文化不够活跃;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些大学对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情况与欧美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
《中国大学评价》的专家认为: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最高学术水平。大学排名前100所的大学自然包括了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其学科优势和科学研究能力与成果,是一般大学不可比拟的。但是,从调查看,我国一流大学的艺术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因为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代表了艺术教育的主流。虽然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整体对普通音乐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尤其是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体系和保障制度离教育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反映在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师资配备、学生选课容量和教学设备上尤为突出。
这个状况很像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大学也有一些普通音乐课程,但是教育的目的讲究实用性,音乐教育属于可有可无、不被人重视的教育。直到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它让美国人目瞪口呆,震惊过后美国人的意识开始苏醒,只得承认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改进教育的需要不再仅仅是基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而是基于民族生存的斗争。”他们的研究认为:“俄国大唱片时代建立了一个教育系统,为其统治者训育了一批达到技术高峰所需要的男女人士……”。他们认为苏联很重视那些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如音乐学科。这样,美国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教育系统,并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自此以后,美国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美国的学生,幼年至中学十二年级,均按国家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到了大学仍然没有中断艺术教育。美国大学几乎都开设有音乐欣赏系列课程,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等名校,人文教育在学生的课程总量中占18%至25%的分量,人文教育中包括西方音乐欣赏、交响乐、合唱音乐、音乐审美等选修课程。以师生比为例,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教师和本科生比是1/250,比我国目前最高比例的大学高出近4倍。
我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模式,目前基本上是借鉴和学习美国大学,但是研究表明其保障机制滞后于整体教育目标。因此,我国大学很有必要在思想观念、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师资配备、学生选课容量和教学设备上,抓住机遇,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工作。
①武书连《2005年全国大学百强排名》[EB/OL],[2005-4-12]。省略/zt/gxpm/list/20050412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