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范文第1篇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学习现代散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散文的线索,并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对文章中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段落进行重点感悟,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只有如此,教师的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背景知识,以及这篇散文作者朱自清的重要事迹,以便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同时也会以最真挚的情感来阅读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父子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这篇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散文题材的文章。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现代散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实效,教师首先要读懂《新课程标准》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抓住散文特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独特意识”、“鉴赏意识”、“语言意识”,做学生的领路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我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即注重现代散文教学的实效性。 

当代散文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说,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 

仅仅抓住散文的特征来提高教学实效,当然是不够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言堂,无论在散文教学还是任何其他文体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我们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伴侣,是一个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的引路人。 

20 世纪 30 年代 , 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提出了阅读层次论 ,我认为其中的知识性阅读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只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掌握就可以了。而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层次才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层面,所谓理解性阅读,包括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类能力;推断能力等。所谓探索性阅读能力,包括审美能力 ; 评价能力; 创新能力。而提高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就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恰当的指导。 

比如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 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 

一是“独特意识”。抓住散文的特征 ——“ 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 

二是“鉴赏意识”。引导学生循着“感受”——理解——鉴赏”拾级而上。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多媒体展示的课文相关图片,然后倾听配乐朗诵,然后准备说说济南的冬天美在哪里。这就是对济南的冬天进行审美阅读,前一个步骤是“审美的感受”,后一个步骤是“鉴赏”。审美阅读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下一个环节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知 ” ——品读 2 、 3 、 5 段文字,不仅感受它的美,而且要从遣词造句、音韵节奏、文脉气势、修辞手法上分析它何以产生美的效果。让学生“跳出来反观”,依托审美的感性认识,深化其思想涵义的深刻精妙之处,精化其人文情怀的感人之处。 

三是“语言意识”。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对主题“春花图”中几个关键词:让,赶趟儿,闹着,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包含比喻、排比等修辞,而且抓住事物特征,突出主题,以及抒情式的表达,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的另一方面则是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原有生活体验,激起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水平还不高。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无论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长效,都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原有水平,或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或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或寻找美点,让语文课奉献一份美丽的心灵鸡汤,注重感悟,让语文课绽放一束美丽的理性之花……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 充分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开启关闭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提高散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恰当运用测评手段,量化测评后进行量化分析,适时运用多媒体,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映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 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个人的文学阅读感受和经验; 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等也是提高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教学的领域里,既要不断提高理论的能力,更好亲身实践,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代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张培基 现代散文翻译 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归化指的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指的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有助于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翻译实践中,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的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堪称优秀译文。

在国内外,归化和异化之争一直存在。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提出译文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障碍,译者要避免文化冲突,做传播者,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在中国,蔡平提出,“文学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在国外,主张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奈达。奈达提出,“翻译应实现动态对等,译文对译文接收者所起的作用跟原文接收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同”。而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中国,主张异化的代表人物是孙致礼。孙致礼指出,“21世纪,中国的文学翻译将由归化转向异化”。在国外,韦努蒂是异化论的代表人物。韦努蒂认为,“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批判在西方翻译界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指出英美文化中通顺流畅的归化策略导致译者‘隐形’,并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以阻挡英美文化的霸权。”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既使用了归化手段,又使用了异化手段。根据原文情况,选择翻译手段,二者兼顾。总体而言,归化手段起着主要作用,这样一来,外国读者读起来更轻松。以下是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使用归化策略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例1:张培基英译夏丏尊《中年人的寂寞》(Xia Mianzun’s “Mid-life Loneliness”)一文中 (第1卷,31)

真正的朋友,恐怕要算“总角之交”或“竹马之交”了。

Real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ersons originates perhaps from the time of life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出处 《礼记·内则》。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出处是唐·李白《长干行》。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童年时期好友,出自古语,在古代经常使用,文言味甚浓,当今已不流行,当代中国不少人不知其意。这里使用了归化而非异化。如果这里使用异化将其译成“Association among Jiaos”,“Association between bamboo horses”,文化意象模糊,外国读者不知其所云。

例2:张培基英译谢冰莹《黄昏》(Xie Bingying’sDusk)文中 (第2卷,134)

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在槐树中间穿过时,好像另走进了一个草木青青的仙境,真正的桃花源。

What’s more, in passing through the locust trees,we often felt as if we had entered a fairyland with lush greenery——a real Shangri-la.

这里张培基使用了“香格里拉”(Shangri-la)替代了“桃花源”(the wonderful land of peach blossoms)。香格里拉指代吉祥如意的地方,世外桃源,出现于James Hilton的《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已为大多数外国读者接受。而“桃花源”和“香格里拉”表示的意思大同小异,来自于古文中一典故,可大部分外国读者不熟悉,不如直接以香格里拉代之,从而避免大费周章解释该词的潜在含义与渊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该仙境是诗人的理想世界,那里没有阶级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归化手法。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异化手段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它可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特定中国文化。以下是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使用异化手段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例1:张培基英译顾均正《耳闻不如一见?》(Gu Junzheng’s “Is the Ear Less Reliable than the Eye?”)一文中(第1卷,294)

在郭老新编的话剧“蔡文姬”里,提到了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所造的那张焦尾琴。

In the play Cai Wenji, newly written by venerable Guo Moruo, reference is made to jiao wei qin, a zithern partly made of scorched wood by Cai Yong, father of Cai Wenji.

焦尾琴,又称“烧槽琵琶”,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典故出自《后汉书·蔡邕传》。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他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制成一张声音不凡的七弦琴。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以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后用来指代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这里使用了音译加解释,异化手法,由于焦尾琴地位非凡,还有引申意义。

例2:张培基英译巴金《虎》( Ba Jin’s The Tiger)一文中(第2卷,176)

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了。

The dead tiger lay in the yamen for a day until it was skinned and dismembered.

旧时称官署为衙门。由于很早中国学者就将这一古典文化词介绍到外国,外国读者十分熟悉,所以这里使用了音译,异化手法。

例3:张培基英译The Lane written by Ke Ling(第1卷, 267)

它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暗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Nor has it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linong (meaning alleys) in Shanghai, which are literally packed with dwellings and their residents. Over there, you’ll see vendors hawking their wares here and there. From time to time, women are seen emerging from inside some dingy small gates and shuffling languidly in their slippers towards a laohuzao, the shop specializing in selling boiled water, their hair disheveled like wind-blown withered grass in autumn, their eyes blood-shot, their faces betraying traces of overnight make-up. Nor has the lane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hutong (also meaning alleys) in north China, which are dusty on every side, especially when a wind rises.

胡同,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虎灶是江浙一带的古老传统。老虎灶以形状而得名,因为有一个翘起的“尾巴”和灶头。最初盛行老虎灶的时候还没有媒、煤气等方便的燃料,为了节省成本,就有了这么一个专门供应热水的地方,还附带卖茶水,可用作澡堂。原来全部是人力来开办,如木桶挑水,舀子打水,人工烧火,现在有些地区弄堂里仍然留有老虎灶。所以这里使用了异化处理,译为linong (meaning alleys in Shanghai hutong),(also meaning alleys in north China),laohuzao(the shop specializing in selling boiled water)。这样一来,既保持原有文化意义,介绍了中国传统,又加上了解释介绍用途,通俗易懂。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手段。《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部不可多得的译作佳品,既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也为翻译爱好者提供了榜样。

参考文献:

[1]Lawrence Venuti.(2008).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Routledge.

[2]张培基.(2007).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谭载喜.(1998).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4]蔡平.(2002).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中国翻译.

[5]孙致礼.(2002).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中国翻译.

现代散文范文第4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浓,“人文性”越来越强,现代散文也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主观性强,难度大,分值高,得分低,散文阅读已经成为令考生颇感头疼的“难题”之一。

因此,了解中考散文阅读命题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和解题策略很有必要。散文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规律。

一、选文重视“人文”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引文同此)散文阅读题的材料人文内涵丰富,主题积极向上,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选文一般来自两类:一是名家经典作品,如,丰子恺、余秋雨、毕淑敏、林清玄、张晓风、席慕容等;二是优美时文,如,丁立梅、查一路、莫小米、乔叶等。选文多与课内文章紧密关联,课内课外衔接自然。

二、命题重视“文本”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命题者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题目一般围绕着行文线索、构思立意、结构布局、词句运用等设计。

三、探究重视“拓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理解文本,又要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展开联想和反思。此类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真题展示】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18~21 题。(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1)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2)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3)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4)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5)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蒙眬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6)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7)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8)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

转贴于

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9)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10)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本文由收集整理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请说出你对第(4)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简要说说第(10)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试题分析】

第18题是整体感知题。回答这道题,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不但要在文本中筛选出儿子生理上的“长大”,还要分析出他心理上的“长大”。

整体感知一般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第19题属于局部赏析题。局部赏析一般从细节问题切入,主要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19题两小题要求结合具体语境,所以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加以理解。

第(1)题对“受宠若惊”的理解,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受宠若惊”的本义是“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联系上文中儿子和他拉大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有一天“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以及下文中“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这一句,可以想象得出“我”该是怎样的“激动”与“惊喜”!

第(2)题是句子鉴赏题目,是散文阅读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题。“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语言大多比较形象生动,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用词之美——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和成语等。

2.修辞之美——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

3.句式之美——文中的骈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第20题也属于局部赏析题,是对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赏析。这类题目一般先要指出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再指出其内容上的作用,最后指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1题是一道颇有创意的拓展探究题。在拓展探究题中,链接材料大多选自课外,目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而这道题的链接材料却来自课内。选文来自课外,链接来自课内,其导向非常明显,这就是提醒语文老师和学生,要抓纲扣本,认真教好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千万不可舍本逐末。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拓展探究类题目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本词句的启示或感悟。2.对某种态度的评价。3.文本内外材料的比较。解答拓展探究题,特别要重视材料之间的比较,分辨出材料间的异同,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大纲,

转贴于

把握住散文阅读考查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语文成绩。

附: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分);二是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分)。

20. 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单粗暴。

现代散文范文第5篇

猪老大整天就和自己的女朋友上街买东西,不得了,他们买的尽是高档货。什么法国香水啊,德国护肤霜啊等等。于是,他手里的钱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像流水一样,马上就花光了。

猪老二呢,把自己大部分的钱都放在银行里存着,剩下部分留下来作自己的生活费,每天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又不想着自己去赚钱,结果钱花没了,到银行里一看,钱又被人偷了。

猪老三想:我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原来,猪老三在以前就想开一家电视机专卖店。可一直没有钱,现在有钱了,可以开了。他就开了一家电视机专卖店。可他又想:要是有人家的电视机坏了怎么办呢?于是他又在电视机专卖店旁边开了一家电视机修理铺。很快,猪老爸给他的钱翻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