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兽医核心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发展实际方向相脱节等,加上近几年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素质水平不高、教学设备落后、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大多采用普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本上一些抽象的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专业成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迅速,企业和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因此,学校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重新优化整合课程模块的设置,尽可能地精简课程种类,以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在优化课程设置时,学校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特征,结合专业技术领域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开发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精简课程体系,着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使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二)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要想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施改革,大胆改进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关键,需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引导、启发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一些养殖场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来学校开展专题报告,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生产经验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运用到的职业技能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饲养管理、人工授精、品N识别、设备观摩等实际场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加强教师道德与作风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三是培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多渠道的实践锻炼与深造学习机会,使其尽快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独当一面,培养出符合企业单位用人要求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四)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培训
产学结合是指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根据企业生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职业性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应与校外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实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以达到培养满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五)革新考试评价方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各个课程的考试形式基本均为单一的闭卷形式,成绩评定方法也都是统一的百分制,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论文写作、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对关于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核心能力的一些课程应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而关于能力拓展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则可以开卷考、口试、论文综述等较为灵活开放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改革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国兽医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全年定价120元,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兽医大学学报》,由当时的解放军兽医大学主办,1994年学报依托本校兽医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了由综合性高校学报向专业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的转变。
《中国兽医学报》现已被 CA 、CAB 、Agris 、AJ 、ZR 以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20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第4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2005 、2006连续2年进入CA千名表。
《中国兽医学报》的影响因子稳步提高,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畜牧兽医期刊三甲之列。先后20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2001年获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称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十佳期刊”荣誉称号; 2002年获科技部“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4年获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同年获第4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中国农学会);2006年获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和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
栏目介绍
论坛、论文、简报、综述、简讯
投稿要求
1.来稿应为一式2份(含线条图与照片),一份为原稿,另一份为清晰的影印件。作者一定要自留底稿,以便于编者对文稿有关内容核对时用。欢迎作者以软盘(最好采用方正、华光排版系统)形式投稿,投稿时将软盘及手写稿或打印稿一并寄交编辑部。研究论文应按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撰写,并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其他栏目的文章不一定套用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但必须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首页下脚处应注明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学位,以供有关数据库统计用。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攻关课题等的论文,均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并注明批准号或编号。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及作者未一稿两投的声明。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审查。为便于与作者联系,来稿请附联系电话。
2.文稿用16开方格稿纸正楷书写,或用4号以上字打印。为减少排印错误,稿内所有英文最好都用打字机打印,并注意大小写、上下角和正斜体。容易引起误解的字母、符号,还需用铅笔注明。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文稿中的计量单位,采用1984年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日)。文稿中数字的表示,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后空一格写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3.1.2”。正文层次不宜过多。
4.来稿均须有参考文献(论坛稿除外)。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资料切勿引用。每篇文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15篇,综述一般不超过40篇,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如……[3-4]。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文献结尾处加“.”。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之间用“,”分开,不用“和”或“and”;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由2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外文刊名一般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注意:卷号不加(),期号加(),二者不可混淆。
中文例:[2]何孔旺,林继煌,江杰元,等.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3):224~227.
外文例:[4]BishopMD,KappesSM,KeeleJW,etal.Ageneticlinkagemapforcattl[J].Genetics,1994,136:619~639.
(2)图书--[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中文例:[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80~85.
外文例:[5]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M].2nded.NewYork:McGraw.Hill,1959.17~36.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中文例:[6]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4.
外文例:[11]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withanunrelatedMLCcompatibledonor
[A].WhiteHJ,SmithR,eds.Proceedingsofthethird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
[C].Houston: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1974.44~46.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关键词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革;“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17-01
Practiceof“Competence-based”ModeonCattle andCowDiseasePreventionCourseReform
ZHAO Zheng 1CHEN Xue-wen 1XIE Shu-tao 1LI Shi-jian 2LING Ze-hui 2YAN Gao-zhang 2
(1 Departmant of Animal Science,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Royal Dairy Co.Ltd.)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 teaching,indrouced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mode on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teaching reform;“competence-based”teaching mode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其强调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不再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着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核心技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主[1]。“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打破了书本式教学形式,在解构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职业针对性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参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从学生就业环境及岗位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2]。养牛与牛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方向,以提高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能力为目标,是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的一块敲门砖。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1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与能力培养,偏重其一
长期以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死书,常缺乏创新胆识和主动钻研的能力。而对养牛与牛病防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附加课”,常常失去操作性。如此以来,因过于强调理论化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性较差,与社会所需的业务人才需求衔接不上。
1.2 教学方式落伍,学生缺乏主动性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中得以体现,即填鸭式教学模式,机械的灌输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兴趣,容易出现思想僵化现象[3]。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更好地转化应用。
1.3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以书面答卷为主,多以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为手段,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素质未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与国家关于高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上的实践
2.1发掘课程自身特色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理论课教学以外,适度增加实践操作课。增强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2.2.1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突出难点、重点、热点、前沿,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其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明晰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地特点,实地讲学。
2.2.2教学方式改革。一是提倡Seminar报告形式。教师制定报告题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形成Seminar报告,教师设特别课堂进行评比。到目前为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已经开展创新课题逾10项,独立完成论文和Seminar报告逾30篇。二是鼓励现场教学,增加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深入现代化养牛场实训基地,教师聘请畜牧师、兽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并传授就业经历[4]。三是倡导自编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课题组成功编写了养牛与牛病防治专业教材,突出该校学生自身需要、当地区域特点,以养牛企业为实体,突出企业特点,强调学以致用。四是与生产企业合作制定生产实习方案。根据华南地区养牛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与工学结合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方案;按照规模化养牛业的要求,将实习生分成奶牛饲养管理组、奶牛兽医保健组和奶牛繁殖组3个实习组,每组10 d轮换1次,轮换时必须在上一个实习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实习;另外,每个项目的实习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考核办法,如实习生人手一份的奶牛饲养工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饲料调制技能考核单、奶牛繁殖员技能考核单、奶牛场兽医防治员技能考核单、奶牛修蹄技术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场接产员技能训练考核单等[5-6]。
2.3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规范了试卷评审机制,细化各项评分指标、评分结构,科学评分比重,采取明细化评分、逐点评分。试卷妥善入档、保存,并请专人审验[7]。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成功,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提高。
2.4 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挂钩
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锻炼课题研究能力,指派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专门辅导,让学生汲取教授的学识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学术研究的科学熏陶。 3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30-34.
[2] 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3] 刘文晖.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认证[J]..职教论坛.2005(11):54-57.
[4] 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5] 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7-38.
1.1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考核重知识,轻能力
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课程,即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如“英语”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这类课程侧重于对学生素质培养,实训课很少。第二类是理论实践混合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这类课程反映了职业岗位群对知识和能力的专业要求,在注重技能操作和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相融合。这类课程实训占比较大,如“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禽生产”“养猪生产”等课程,教学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往往都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各教学项目往往都是企业生产操作过程中的真实任务,有些教学项目甚至需要在企业的车间实施,并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机会,以打造真实职业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中,以往虽然加大了平时考核成绩的占比,但也仅仅限于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简单的元素,期末试卷考核仍然是评价的重点。这种模式很难反映出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项目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创新性、团队协作性也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评价,造就了高分低能现象,学生毕业后也很难和企业“无缝接轨”。
1.2考核标准存在不合理性
专业课程中,部分老师也对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了考核,但因为自己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实的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操作标准或职业要求,也无法给学生标准的指导或操作建议。另外,考核内容也比较笼统,没有真正挖掘出所教授课程与企业操作规程部分紧密相连的知识与技能点。所以,这种没有企业和行业参与的考核存在很大缺陷,最终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适应企业岗位需要。
1.3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以往的评价主体往往限于学生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校内督导的评价等。学校要想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多角度考核,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标准,以此来设置考核形式,所以,要引入行业的评价、企业第三方的评价,以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要实行由学校、顶岗实习单位共同考核;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自我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学会自我评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就得不到更好的提高。要实施对学生团队协作性的考核,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只有以更开放的姿态引入外部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使本专业的课程更客观、更全面、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更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2.1考核进行权重分配
将本专业的课程从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等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如“英语”等素质提升类课程)主要从听课态度、提问回答准确程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论文完成情况、参加社会大赛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进行了权重指标分配,确定了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课程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期末测试3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分别为50%、20%、30%。。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来实施评价体系。教师要在课程开课初期将考核评价体系告知学生,明确权重比例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并做总结分析。这不仅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
2.2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专业考核评价实施中,笔者引入饲料厂、养殖场等相关企业加入考核团队,引入畜牧兽医协会或政府组织,使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更加客观、全面;企业行业运用职业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把握度更加准确,毕业后可以直接对接企业的工作岗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3考核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一线
传统的课程考核内容基本都是偏重于理论化,局限于教材,容易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象,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轨,学生不能学有所用,也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我们改革考核体系后,将考核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重点考核与企业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技能点,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及实践性。考核方式和要素更加多样化,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全面客观的检验。
2.4考核实施全程跟踪,公开透明
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考核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纸质考试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引入了企业考核和第三方的考核评价元素,重构评价体系,实施全过程式考核。规定每门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的考核必须详细分配到每一个教学项目(教学情境)中去,并当堂进行教学质量反馈。采取这种形成性评价考核机制,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小结
摘要:基因工程学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于专业必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前后与其他学科的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基因工程学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高端课程,是连接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纽带课程。为适应现代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基因工程类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33-02
生物技术专业是在顺应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位,培养具备较系统的生物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有关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能在生物产业、医药卫生、农、林、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基因工程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临床医学、农业生产等若干领域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基因操作主要技术的基本原理、载体的构建与应用、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等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现状与进展,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基因工程学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阐明基因与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及基因克隆的各种质粒载体,原核、真核基因的表达与调节,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等内容。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内容以大肠杆菌的感受态制备为基础,进行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质粒DNA的提取、鉴定,以及质粒DNA的酶切与连接等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及实践技能。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上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将在生产一线、基层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将参加全国各大学术会议中学习到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学术前沿知识融入课堂,再把诺奖、院士、知名学者等名人事迹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进行案例式教学。对有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式研讨,采取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式,进行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教学效果更加形象和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与讲授相互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管理改革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学的每一过程都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对课程梯队新任教师实行试讲制度、听课制度及进修制度,制定自我进修提高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到外校进修或去国外攻读学位。认真备课,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老教授。认真批改作业,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当堂课问题当场解决。积极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课题组活动,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中的科研训练项目,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课程考核中,课程理论考核占70%,实验考核占30%。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表现、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成绩,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即优秀为A、良好为B、一般为C、差者为D。另外,在实验考核中,纳入了科研训练环节,独立设计并完成试验的学生给予实验考核分数的适当倾斜。
二、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
基因工程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高等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现状与进展,以及在临床医学、农业生产、化学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基因工程学最基本的五大实验技术,成为继续深造读研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以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考研学生的录取率达90%,入学研究生学校的反馈评价优秀率为100%。
(二)学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本专业学生根据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中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试验经验,本科生申请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20余人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其中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本科生获奖20余人次,其中获得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院校级学科竞赛奖多项。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3名学生获得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6名学生保送硕士研究生,10余名学生顺利考入南开大学等知名院校研究生。
总之,基因工程学课程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尤其在基因工程学实践教学方面使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学位、完成毕业论文试验做好了垫,也为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将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期达到培养具有高科研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桂萍,王文飞,尹杰超,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0).
[2]贾立军,张守发.综合性大学农学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8).
[3]梅辉,韦琴,张军林,等.微课在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基因工程实验”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7).
[4]陈桂敏.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5,(6).
[5]王小敏,叶晓霞.综合性实验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
[6]贾立军,张守发,鲁承,等.边疆高校兽医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
收稿日期: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