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验 教学 问题 探讨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也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强度与质量,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实验教学的定位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处于从属地位。造成这一观念的原因在于,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精英教育”,而“精英”被认为是掌握高端、前沿理论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决策家、领导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所担负的责任变为培育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以理论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高的用人要求和学生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高等教育的重心必须由理论教学转到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实验教学往往采用小组形式授课,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以竞赛形式开展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抗压能力。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都是现代企业极为需要和看重的。无疑,实验教学有效缩短了学生未来适应企业的时间,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与周期,提高了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实验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顺应了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实验教学?我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召集相关教师讨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从学院层面进行管理,让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强调短学期实验教学过程与效果,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参加的全院动员会,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在效果上体现。
2. 实验教学的主体
何谓主体?主体,指实践者、认识者或实践――认识活动的行为者本身,它是作为认识――实践活动的发出者而存在的。教学主体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实验教学是由学生、教师双主体进行保障的,教师负责“搭台”,学生进行“唱戏”,两者缺一不可。以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为出发点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考量教学方法的适用度、教学内容的层级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以点拨为主,减少讲授、示范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尝试、验证的实验环境下不断提高与突破。学生作为实验的实际操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到各项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实现“问题――解决方案――再提出问题”的螺旋式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背后的原理,再运用实验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验问题。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组织中,很容易发生主体缺失的问题,既可能是教师主体性缺失,也可能是学生主体性缺失。为此,我院必须要求教师完善实验教学教案,包括实验案例的选择、实验进度的掌控、实验难点的预估等;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课考勤,尽量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之中,并安排充足的时间和场地资源,供学生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
3. 实验教学的组成
按照实验教学的作用,可以分为理论教学辅助实验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顾名思义,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课题或项目的实验探索。这两种实验教学之间具有连贯性,学生只有很好地完成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之后,才可能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设计应当紧密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或之后,实验中教师应适时启发和提醒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注重实验的过程性。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可以依靠教师课题、各种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开展,多利用课余时间,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不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随机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可供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实验课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其课时比重往往多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
4. 实验教学的内容
从狭义而言,实验教学的内容指教师在实验课程上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等,一般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随着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入,实验教学的范畴被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可以完成许多理论教学所无法涉及的教学内容。实验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之初使学生掌握各种正确的实验防护措施和实验危险发生时的急救方法;实验纪律教育,要求教师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这将有助于各种形式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实验习惯教育,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既可以有效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以上这些看似与实验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企业所看重和要求的。而随着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开展,也促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得广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而且要懂得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真正的实验素养,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我院每学期第一周实验课,都安排专门实验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通用实验器材使用及实验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将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课程成绩直接挂钩;实验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报告的同时会提出一至二个拓展性问题。
5. 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验教学亦如此。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方法更为多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针对单项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练习。针对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启发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师先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最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针对自主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当实验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针对校外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启发法”,教师在参观前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参观完毕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6. 实验教学的时空拓展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应当在专业实验室展开。随着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实验室这一概念正在被实验中心所取代。首先,实验中心在空间范围上要广于实验室,实验中心包含实验室,同时也包含其他实验所需场地。因此,实验中心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集中场所。其次,实验中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实验中心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提供不同教学需求的实验场地、实验软件、实验设备等,很好地满足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涉及面广、需求多样、要求复杂的教学特点。再次,实验中心不仅仅设立在学校内部,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企业等从广义上而言,都可以归入实验中心的范畴。因此,实验教学的空间从原先的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实验的资源、实验的对象、实验的内容被无限扩大。最后,实验中心的核心从原先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变为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使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中心内部,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场所进行实验。因此,实验中心不仅是实验教学的集中地,更是实验信息的汇聚地。
随着高校实验中心的成立,实验教学管理朝着正规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实验场地、实验资源、实验人员的统一管理使实验教学的全时段开放成为可能,实验教学从原先的上课时间变成了全天候,这符合了理论教学辅助实验教学时常不固定的特点,也符合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多开展于课余时段的特点。实验教学时间的延伸其实质是实验教学过程的延伸,而过程恰恰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当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网上预习、复习实验课程,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超前学习某些实验课程。这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弹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始终有实验学习的目标。
我院于2008年整合各实验室资源,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6间,计算机220台,服务器5台,相关软件20余种,共680。可为物流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多个经管类专业及行政管理、物流工程等旁类专业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每学年开设面向10余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约38门,实验教学项目约180个。依托学校资源,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利用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备战全国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获得“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2010-2013年“都市菜园杯”营销创意大赛多项名次;2012年“联想创意大赛”冠亚军。我院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11年成立“可口可乐申美班”,并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Min-xi CHENG ; Xian-qiu WU,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J]. 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Volume 8 Issue 01.
[2]B M Deb; Mainak Sadhukhan; Sudarson Sekhar Sinha; Sucheta Sengupta ; Ranjit Biswas, An Integrated and Open-ended Experiment[J]. Resonance Volume 13 Issue 01 2008-1-1.
[3]Jaroslaw Tegowski, A Laboratory Study of Breaking Waves[J]. Oceanologia Volume 46 Issue 3 Pages:365.
论文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第三、声调的掌握
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
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则是平淡无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过语言艺术这一关。使课堂语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有的教育论著中把其称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对各种现象的描绘,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都要做到语言词准意切,不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比如:有的教师望文生义,对概念的解释不进行细致的推敲,“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责任的人”等等,这些解释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N对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信口开河,今天说一样,明天说一样,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学》的教学中,讲到教育的起源这一问题时,就有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等多种理论,教师应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缺点,什么理论最正确,应采取什么理论。
既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第二、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再比如:一个学生作文没有按时交,他告诉教师忘在家里了,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临下,动辄训人。和学生说话也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课堂讨论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课堂讨论形式化,不能发挥讨论法应有的功能,降低了课堂效率。本文就语文课堂应该讨论哪些问题,如何把握问题讨论的时机,如何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如何注重对讨论结果的评价,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
选准讨论问题 把握讨论时机 控制讨论节奏 注重结果评价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讨论法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将课堂讨论形式化,结果不仅不能发挥讨论法应用的功能,反而会浪费时间,或者引发课堂纪律问题,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课堂讨论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选准需要讨论的问题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演示就是这么一句话“请同学们讨论讨论”,不到三五分钟,讨论结束,结果公布,其实就是学生的自说自话。使讨论法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审慎地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哪些问题不需要讨论,这是组织课堂讨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地说,对于知识性内容的教学,教师讲授的效果要比组织讨论的效果好。如字音、词义、文学常识及课文的背景材料等,大都不宜组织讨论。在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的情况下,也不宜组织讨论。如教学《藤野先生》,要想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水户”这两个地名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学生不了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也不知道“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的事迹,讨论就很难展开。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参看有关注释,进行适当地补充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忧患意识。
然而那些具有开放性、思辨性、争论性的教学内容必须组织学生讨论。这类问题的讨论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人》开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一哲理性诗句的理解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还应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搜集事实材料,印证诗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二、把握问题讨论的时机
确定了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后,还要很好地把握讨论的时机。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时机去讨论,其效果是不同的。那应该怎样把握时机呢?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要切合课堂教学情境。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应根据小说的教学特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即组织学生讨论:小说在情节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中有哪些巧合?这些巧合是否在情理之中?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情节特点之后,再继续讨论:菲利普夫妇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有何特点?在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基本了解后,要进一步讨论人物性格生成的社会根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我”对叔叔的同情说明了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状况做具体分析,学生的思维活动也由此进入新的境界。总之,这一系列问题讨论的组织,都必须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三、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
要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还应当对讨论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控制。课堂讨论中,教师有时缺乏耐心,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草草收兵,越俎代庖将“答案”和盘托出。这种太快的节奏往往使讨论流于形式。有时讨论学生的发言远离中心,旁逸斜出,东拉西扯,教师却听之任之。这种太慢的节奏往往造成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讨论节奏的失控必然导致课堂结构失衡,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宁鸿彬老师教学《分马》一课,在控制课堂讨论节奏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试举其中几个教学片段:其一,宁老师要学生给课文加“……的郭全海”的副标题,学生翻书思考后,一个接一个发言,分别加出了“关心别人胜过关系自己的郭全海”“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郭全海”“爱党爱民的郭全海”“领导有方的郭全海”“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郭全海”等副标题,并紧扣课文进行解释。就在仍有学生举手发言的时候,宁老师却宣布:“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此。”其二,宁老师让学生给“三百来户人”分类,先是故意不给分类标准,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然后才亮出底牌,告诉学生分类要“明确标准”,并要求学生按“思想觉悟水平的高低”重新分类。学生继续讨论,意见仍不一致,可宁老师并不着急,直到讨论中出现正确意见,众生点头表示赞同时,宁老师才说:“很好,咱们就这样分。”其三,宁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却写了这么多人,那么采用了什么措施呢?”一个学生回答:“我认为是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第二个学生表示赞同第三个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接着发言:“我认为分了三个等级,一是特别重要的人物,详写;二是有一定作用的人物,略写;三是普通群众,简写。”三个学生回答后,宁老师立即加以总结:“说得不错,就是这样。”从而迅速结束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宁鸿彬老师这一课之所以非常成功,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分清主次轻重,有效合理地控制课堂讨论节奏乃其奥秘之一。
四、注重对讨论结果的评价
本文作者:马会梅吴萍工作单位:云南红河学院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价值理论
对评价涵义的理解是与对价值涵义的理解紧密相联的。价值论诞生以来,关于价值与评价之涵义的主要观点,包括直觉主义、自然主义与情感主义[5]。我们对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价值设计自然是建立在对这些理论观点的分析、批判、反思、继承、改造、重建、深化的基础上的。直觉主义价值理论认为,评价行为是表达事物本身的固有价值、内在价值的活动过程,评价行为的价值不能通过经验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方式来把握,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同时,通过直觉所做出的价值评定是客观的、绝对的、普遍有效的。这种理论肯定了评价行为对事物本身内在价值的评定,这有其合理性,但它只承认直觉主义的价值评价方式是有局限性的。自然主义价值理论认为,评价行为是表达价值主体需要的活动过程,价值主体所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所以评价行为决定于价值主体对不同利益需要的认知、鉴别和取舍。对拥有不同需要的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同样一个事物,其评价行为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评价行为是人的主观需要的表现行为,评价行为的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主观需要的满足。这种理论肯定了评价行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这有其合理性,但它完全忽视事物本事的内在价值、客观价值是有局限性的。情感主义价值理论认为,评价行为是表达人的情感、态度、欲望的活动过程,评价行为的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的情感、态度、欲望等感情范畴,它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因而不属于认识的范围。这种理论肯定了评价行为与主体情感的关联性,这有其合理性,但它否定了评价行为是人类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是有局限性的。直觉主义价值理论、自然主义价值理论及情感主义价值理论等都属于工具理性的价值理论。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评价行为在理论上可以定位为“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工具”,在现实中,它更多地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手段来使用并服务于学校教育活动。因此,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核心价值是教育价值和管理价值。教育价值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本质价值,主要是指教学评价行为所选择、所追求并在行为活动中时时处处体现出来的价值内容,它表征着教学评价行为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以及这种活动结束后而产生的结果。管理价值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手段性价值,主要是指教学评价行为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的一系定的程序或原则,是规范教学评价行为价值主体在控制教学资源和获得自身利益过程中的程序性价值要求,主要体现在评价行为活动顺序、范围、方式等方面要遵循的一系列的原则。教育性价值常常体现在管理性价值之中。同时,教学评价行为价值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动力的,工具理性的价值理论也强调了教学评价行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弥补工具理性价值理论的局限性,需要系统理性的价值理论,这就要重视教学评价行为的全息性价值。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价值设计
1.个体性价值设计。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个体性价值,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于人的理念、教育的理想、生活的意味、成长的含义及发展的内涵等方面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被逐步认可和重视。”[6]现代社会,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价值也在于促进人身心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个体性价值,也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本体性价值,它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个体性价值,首先表现在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综合评价;其次表现在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致力于促进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专业人格的养成,注重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教学风格等综合评价;再次表现在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致力于促进师生互动发展,注重以学生“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具体地说,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个体性价值重视评价对个人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教师评价行为的个体性价值设计,首先强调以人为本的生命化价值评价设计,它着力于人的内在认识、思维、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方法、体验及能力的激发,着力于个体的和谐发展,追求对生命的点化与润泽[7],强调评价价值在于发现人的价值,评价价值在于发掘人的潜能,评价价值在于发挥人的力量,评价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其次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价值设计,突出其主体地位,重视评价对象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总结的价值作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8]自我评价是提升评价价值的基本动力;再次强调人格化和差异化价值评价设计,要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的、全面的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的人格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2.社会性价值设计。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是指教学评价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对教育及其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社会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9]。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生产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它是教学评价行为的宏观性价值,也是教学评价行为的外在价值。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主要表现在:全面地控制和诊断教学的过程和行为,为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和社会人才决策服务;通过教学评价的过程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从内部改进教学活动,以满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对人才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使社会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状况,并形成理解、支持改进教学活动的外部氛围,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受教育者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规定的教育目标,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设计,它强调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价值评价设计,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社会文化环境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掌握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准则,形成社会所允准的道德品质、个性特征和行为素养,发展成为能被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所接受的社会成员;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设计,它强调对影响到社会范围的那些指导、规范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价值评价设计,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的社会效益等;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社会性价值设计,它强调应注意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个体性价值与群体性价值问题、现实性价值与发展性价值问题、科学性价值与人文性价值问题、民族性价值与世界性价值问题、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价值问题。3.管理性价值设计。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管理性价值是指教学评价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管理性价值代表了其作为管理手段的价值利益和行为目的,决定了教学评价行为的功利性导向和工具性特质。管理性价值是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一项常规性价值。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管理性价值主要表现在:教学评价行为的结果,可以提供大量与教学过程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管理的依据;教学评价行为实施有助于学校领导决定教师的聘用、评定、晋级和奖励,安排教师进修等;同时教学评价行为的开展,也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自身的工作做出适时判断决策,改进管理,提高效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学评价行为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实现教学目标程度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检查执行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安排是否正确,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从而推动各项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发展。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管理性价值设计,它首先强调行为管理的教育性价值评价设计,要求管理者要提高管理育人的意识,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管理要素,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从实际出发,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做好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工作,使价值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职责。教育性价值是管理评价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教育性价值在管理评价实践中的运用,将会真正创设让教师、学生、学校均得到发展的教育新空间;其次强调行为管理的系统性价值评价设计,要求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目标管理的价值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计划管理的价值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组织管理的价值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质量管理的价值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绩效管理的价值评价等;再次强调行为管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价值设计,要求诊断性评价价值、形成性评价价值和终结性评价价值相结合,相对评价价值、绝对评价价值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价值相结合,宏观评价价值和微观评价价值相结合,他人评价价值和自我评价价值相结合,定性评价价值和定量评价价值相结合,静态评价价值和动态评价价值相结合,终结评价价值和过程评价价值相结合;最后强调行为管理的人文价值评价设计,要求管理评价的过程应该成为创设充满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的过程。人的人文需求往往比经济利益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由和谐宽松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现教师和学生思想、情感、兴趣、愿望、意志、能力的机会,会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欣慰,极大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才能在管理评价过程中焕发出具有灵性的鲜明的生命活力。教学行为的管理评价充分实现人文价值是时展的必然选择。4.全息性价值设计。教师教学评价行为在价值评价上具有全息性。全息性是指局部要素包含并反映着系统整体的全部信息。由于局部包含并反映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就可以从局部来考察整体,也可以从一个局部来反映另一个局部。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全息性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从评价所获得的局部信息可以对整体进行判断。比如,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推断他在一个学科的学习收益乃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进程;从一个教师一次或几次的教学行为,推断他的教学能力或水平等。第二,教学评价信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它可以制约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决策,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安排,这是一种反馈作用;它也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促进或削弱学习愿望,影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动力;它还可以作为社会或教育安排的依据,成为选拔、分流的判断前提等。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全息性价值设计,强调一方面要重视教学评价行为,充分发挥它的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管理性价值等多种积极价值,并使它们协调统一,同时也要在不同的条件下或有不同的需求时,可以偏重于发挥其中的某些价值而忽视另一些价值,另外还要关注评价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效应,研究如何预防、减弱或化解这些消极作用,特别强调教学评价行为要十分慎重,不可滥用评价或随意做出论断;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全息性价值设计,强调教学行为评价的界域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因素,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素质的价值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行为表现的价值评价,对教学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价值评价,对教学设备、场地及其利用效率的价值评价,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价值评价等,还有诸如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双边活动状态、课堂气氛、德育渗透情况、教学对学生智力、能力、个性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价值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全息性价值设计,强调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教学行为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主张重视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评价信息等的多维度价值、多元化价值和发展性价值[10]。
现将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围绕“基于问题解决的作文教学”的主题进行。从“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写作。“我的作文教学观”要求立足作文教学发表观点,可以是作文本原思考、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性文章,也可以是作文教学反思、作文教学评价、作文考试等言之有物的文章。“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突出作文教学探索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课堂实录,可以是教学设计、校本教材章节摘选、作文教学序列实践探索、作文教学故事、师生写作档案、教研活动纪事,也可以是课题研究报告等具有实践真知的文章。
二、参赛对象
全国各地初中、高中、中等师范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等院校语文教师、中学育工作者。
三、论文评审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大赛设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四个奖次,获奖结果将在第三届“三新”作文研讨会现场公布并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将于大赛结束后在本刊公布。论文评审过程由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理事会专家评审团指导,《新作文》杂志社编辑部执行,并接受读者大众评审团的检验。
四、投稿要求
1.每位参赛者可同时参加“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两个层面的写作比赛,每人最多可投两篇。教师下水文及指导的学生优秀作文不参与此次评选。参赛论文严禁抄袭,不可一稿多投,已发表的文章不在参赛之列。字数控制在1000-5000字之间。
2.请将个人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电子邮箱附在文章最后,方便及时联系。
3.本次大赛专用投稿邮箱:。欢迎以电子版的形式投稿,来稿请使用word文档并以附件形式发送。发送主题为:三新参赛+作者姓名+主题(教学观/教学实践)。
4.每篇参赛论文需交评审费用50元。
5.评审费邮寄方法:
(1)邮局汇款。邮寄地址:山西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新作文杂志社;030001 新作文杂志社(收)
(2)账号汇款。汇款户名:《新作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账号:04136501040003117(中国农业银行太原金穗支行)
五、大赛时间
2016年9月1日――2017年3月底
六、其他
1.所有参会者均可获得加盖新作文杂志社和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公章的获奖证书。
2.评奖过程中收到的论文会陆续择优发表于《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供全国广大读者品鉴交流。
3.参赛优质论文的作者将有机会在第三届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自由论坛上阐述教学主张。
关于此次大赛更加详细的内容,欢迎关注微信:三新作文(sxzw5610)
QQ 咨询 :279463773
电话咨询 :0351- 4193845
新作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