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要通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本文集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药性相关文献于一体,是对历代止痛中药文献进行的一次大集结。文章采用拉网式搜索、穷竭式收集、主题式筛选的方式,在占有大量文献基础上,进行中药止痛机制的传统理论文献研究,分析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完善止痛中药的理论体系。
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标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著,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因而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笔者经过广泛调查古今对止痛中药的研究概况,现归纳如下:
1.关于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研究
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的原始记载,多见于历代诸家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对历代本草进行了一次大集结,其中关于止痛中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类中药的文献中。这是迄今为止对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最具权威性的总结。只因不是专门性的止痛中药文献专集,卷帙浩大,翻检不便,对止痛中药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物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著,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2.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2.1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近二十年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杂志及《中华本草》《现代中药药理学》等文献进行普查,发现已有300余种中药被实验证实有镇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药物是经古代本草文献明确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吴茱萸、五灵脂、没药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灵芝、党参、海参、土茯苓、天竺黄等,是在实验研究中被发现有止痛作用。这说明止痛中药的筛选十分必要。对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碱类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吕富华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较”一文中总结:“实验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效价为吗啡的40%,且镇痛作用乙素>丑素>甲素。”皂苷类镇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总结:“对怀牛膝总皂苷采用化学刺激、热刺激进行大、中、小3个剂量的镇痛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作用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另据研究证实,人参皂苷、白芍总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⑧酚、酮、醛类镇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药理学研究”文中说:“桂枝醛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关さざ药理学研究”文中说:“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抑制率50%。”
2.2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止痛中药的镇痛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不仅找出了止痛中药的许多有效镇痛成分,而且也阐明了止痛中药的一些镇痛机制。吴承艳在“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口文中,对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①中枢镇痛;②麻醉镇痛;③抗感染镇痛;④解热镇痛;⑤解痉镇痛;⑥抗凝镇痛。
3.关于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以专著居多,如唐迎雪主编的《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收录止痛中药88味。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实用。张卓主编的《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董连荣主编的《古今止痛验方大全》螂则以止痛方剂为重点。在论文方面有:肖金撰写的“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将止痛方剂分为:清热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温经止痛方、祛风除湿止痛方,亦是以方为主、以方带药的论述。王顺成撰文“痛症的病因病机与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首先分析痛症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止痛中草药分为:解表止痛药、祛风湿止痛药、活血化瘀止痛药、行气止痛药、温里止痛药、麻醉止痛药、清热止痛药7大类。每类举出4~5味代表药物,论述其止痛功能与适应证吲。以上研究是以实用举要为主,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
还有一些关于古今名医治痛经验的评述:如赵天才等撰文“张仲景治痛十四法”,总结了张仲景治痛症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湿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双解治痛法、呕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温补治痛法、行气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针刺治痛法等。该文对止痛的治疗法则及给药途径进行了发掘㈣。韩学杰等撰写“沈绍功教授痛症辨证论治经验”一文,对沈氏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辨证分为虚实、部位划分7类、病性分为寒热等思路与经验。
4.关于毒剧止痛中药的研究
止痛中药虽然毒性较大,但生物活性亦强,止痛效果好。若临床应用恰当,确能起沉疴顽疾。若用之失宜,则祸不旋踵。为了充分发挥毒剧止痛中药的独特疗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医者对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论文“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总结出临床应用的几条原则,如:①宜于顽痛;②作用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剂量;⑥选择剂型;⑦煎服相宜。该文对临床应用毒剧药物止痛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朱建伟撰写“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认为马钱子碱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5.对止痛中药研究的动态综述
吴承艳撰文“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中,将该领域里的研究总结为4个方面:①古代文献对止痛中药的收录研究。②古代医家对止痛中药用药特点研究。③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吴氏在“对止痛中药研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她说:“在大量的方剂文献中能寻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药。本草文献更是直接记载前人使用中药、研究中药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进行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对加快止痛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吴氏之说确为真知灼见。
6.对止痛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
急性咽炎 一般有咽黏膜红肿、疼痛与吞咽困难等症状,可选用青黛散,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将其喷撒于患处即可;也可内服珠黄散,每次0.6克,一日2次,另取少许喷撒于患处。如果患者除咽喉肿痛外,尚伴有痰黄、咯吐不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可服清咽润喉丸,每次2丸,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下。
慢性咽炎 表现为咽部干燥隐痛,言后尤甚,常反复发作,且有咽部黏膜慢性充血,不易治愈。此类患者可服用清音丸,每次1~2丸,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下。也可用西瓜霜碾成细末吹于患处,每日2~3次。同时患者还需积极防治鼻炎,以免加重咽炎病情。
急性喉炎 患者有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或无声,胸部满闷、咳嗽痰黄、口干欲冷饮、便秘尿黄等症,可服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一日2次。也可服用六神丸,每次10粒,一日1~2次,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孕妇禁服。
慢性喉炎 有咽干、红肿疼痛及声音嘶哑等症时,患者可服清音丸,每次1~2丸,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下。
慢性单纯性喉炎 患者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声音沙哑,时轻时重,常感喉干、微咳或隐痛,或有少量黏液等,此类患者可服用金果饮,每次15毫升,一日2~3次。
急性扁桃体炎 表现为双侧咽痛,吞咽时加剧,且常伴有头痛、发热、怕冷、四肢酸痛等症。患者可服喉症丸,成人每次含化5~10粒,一日2次;3~10岁儿童,每次3~5粒,一日2次。患者也可应用清咽润喉丸、青黛散等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 患者常感咽部不适,有咽干、咽痒、咽痛等症,此类患者大多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可服用青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1/3量。但这种方法对外感风寒、头痛、声音嘶哑者,不宜应用。患者还可服用玄麦甘桔冲剂,成人每次1袋,一日3次;7岁以上儿童减半;7岁以下儿童酌情使用,以开水冲服。此法对外感表证未除,或痰湿内盛者忌用。另有一种办法是服用清喉咽合剂,每次20~30毫升,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下。
病毒性咽峡炎 有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多、吞咽不利、咽干口渴等症者,可服喉炎丸,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成人每天10粒;孕妇忌用;小儿酌减;外用时,用水调敷于患处,若已破损忌用。
关键词:痛经;中药;辩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89-1
中医药理论中把痛经原因归纳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肝肾亏损、寒湿凝滞[1]。所以中药治疗痛经采用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1 气血两虚
女性在行经前后的表现为小腹绵作痛,月经量稀少,体乏无力,自汗,并伴有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或蜡黄,心悸失眠,脉搏细弱。则辨证为气血两虚型[2]。痛经原因是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行经后血海空虚,气虚血滞,无力流通。
气血两虚型患者需补气养血,应用胶艾汤和圣愈汤加味:党参15g 、熟地6g 、黄芪12g 、当归10g 、艾叶10g 、芍药10g、川芎6g、阿胶12g、香附10g、肉桂6g、补骨脂10g、炙甘草6g[3]。服用10 剂后小腹痛止能眠,再服用10剂后自汗、目眩、头晕、心悸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再服用5 剂善后。
2 气滞血瘀型
女性在行经前5天或者在行经期间小腹剧烈疼痛, 时长半个小时以上,经常是阵发性绞痛,面色苍白冒冷汗,手脚发凉,经血暗紫夹有血块或肉物等,恶心呕吐,甚者会昏厥虚脱,脉涩。则辨证为气滞血瘀型[4]。痛经原因为平日心情抑郁, 经期或经期前后复伤于情志,肝气更为拂郁,郁则气滞,气滞则血亦瘀滞血海气机不利,经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型患者需调气活血, 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焦三仙各10g、 红花10g 、元胡6g、牛膝6g 、香附10g 、枳壳6g、甘草6g、木香6g[5]。服12 剂后小腹绞痛好转, 又服10 剂症状减轻。月经干净后服食少量的腹逐瘀丸, 每天2次, 每次1丸, 连续服用20 天。每次月经来潮前3 天服药, 连服服用3 个疗程症状消失。
3 肝肾虚损
由于女性天生体质较弱,肝肾本虚,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精亏血少,行经时精血更为虚弱亏损,导致子宫卵巢缺少相应的营养补给,从而产生痛经。女性行经后一二日内,小腹隐隐作痛,腰髓部酸胀痛,经色暗淡之稀薄,脉搏微弱。则辨证为肝肾亏损[6]。
肝肾亏损型患者以益肾养肝止痛为主,方药为调肝汤:黄芪18g,黄精160g,白花蛇舌草150g,虎杖30g,党参20g,白术12g,白芍12g,仙灵脾9g,大枣10g,枸杞12g,甘草6g,柴胡8g,当归9g[7]。服10剂后腰部酸痛减轻,12剂后症状消失,又服10剂经量稍增且颜色转深。
4 寒湿凝滞
女性行经前后稍感小腹疼痛,形寒肢冷,经期延迟,经色紫暗并夹有血块,惧寒,手脚冰凉,舌淡暗苔白,脉涩。则辨证为寒湿凝滞型[8]。多是因女性在经期淋雨、涉水、洗澡,或者在经期食用生冷食品、内伤于寒,或在湿地,风冷寒湿的地方生活。
寒湿凝滞型需温经散寒, 燥湿化瘀, 方可用温经汤加味: 党参15g、川芎12g 、炒当归12g 、白芍12g、香附10g、肉桂6g 、小茴香3g、丹皮10g 、苍术10g 、莪术10g、牛膝10g、淡吴茱萸6g、甘草3g, 水煎服[7]。服用16 剂后形寒肢冷, 小腹疼痛减轻, 再服用10 剂后症状消失, 连服上药2 个疗程巩固疗效。
5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的不畅通,于是就形成了不通则痛的病症。之所以会气血不通,则是由于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这四点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应该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不可一概的化瘀行血。虚性痛经应当先补而后通之, 实性痛经则应行而通之, 寒性痛经应当先温而后通之, 热性痛经则应先清而后通之, 纯虚无滞宜补养气血使气血充足则痛经自愈[9]。由于经血得温则行,通则不痛,所以治疗时所使用的用药宜偏温性。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既能够理气化瘀又可以缓解子宫痉挛收缩从而止痛的药物。痛经患者长伴精神紧张,对疼痛十分敏感,所以安定心神非常必要,在用药治疗时需配合使用镇静安神的药物[10]。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经期不宜游泳,淋雨,涉水,起居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做剧烈运动。
除了相应的有效治疗法之外,还要结合防治措施, 以预防为主,预防疾病发生, 减少痛经的发病率, 是好顶防工作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认为痛经是一种女性经期的正常现象,而并非疾病,对其不以为然,护士病情,没有尽早诊治, 导致病情加重, 病程延长,增加痛苦。因此抓住时机, 及一早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所以医务人员平时要作好宣传和更深入人心的研究探讨对痛经的治疗, 使对痛经的疗效取得更新的成果, 为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照国.成培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326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6 版2005:347
[3] 张军平,王筠,郑培永.对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03):123-124
[4] 罗元恺 主编.中医妇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78
[5] 于萍,黎清婵,谭宝莲. 附没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08):466
[6] 李立.中药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50例[J].中外医疗.2009(17):211
[7] 容小翔.痛经的辨证论治与食疗[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12):423-424
[8] 杨清慧.辨证治疗痛经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7(04):46-48
【关键词】节能;智能;单片机;PWM;遥控
1.引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处处开始显露出科技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能源节约是其中一个必要组成。要实现能源的节约,电能的节约是必不可少的,其直接途径是实现电器的智能化。使电器能够在完成必要工作情况下使用最少的能源下,智能遥控灯系统正是符合这种潮流的设计。本设计利用单片机作为总控制器,完成数字显示、自动调节及手动调节各种功能,以适应使用者的要求。
2.系统设计与系统功能
2.1 系统设计要求及任务
(1)只选用一个单片机实现所有的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功能。
(2)能够使用按键遥控控制LED灯的亮度。
(3)数码管可实时显示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
2.2 设计方案
本设计方案是利用一个S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实现所有功能,大大的节约了制作成本。本方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智能调节部分、手动遥控调节部分和数码管显示部分。
智能调节部分:利用光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利用PWM技术调节LED灯的亮度,当外界光照强度变大时LED灯变暗;当外界光照强度变小时LED灯变亮。
手动遥控部分:利用遥控模块通过按下不同按键实现手动调节LED灯亮度的功能。
数码管显示部分:利用单片机在基于一定的物理知识处理光亮度采集模块送来的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出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
2.3 原理介绍
本设计三个部分共分为电源模块、光亮度采集模块、智能灯控制电路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数码管显示光亮度模块、驱动放大电路模块共7个模块。
(1)电源模块:由USB端口向PCB板供+5V电压(红外发射模块由电池供电)。
(2)光亮度采集模块:该模块将光敏电阻与普通电阻串联接在5V电压下,利用8位模数转换器ADC0804监测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将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实时的传送给单片机。
(3)智能灯控制电路模块:该模块是基于光亮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程序使用PWM调光技术实现智能调节光亮度。
(4)红外发射模块:该模块是基于芯片PT2262利用微功率发射模块F05V向红外接受模块发射对应按键的编码。
(5)红外接收模块:该模块是基于解码芯片PT2272利用超再生接收模块J04V接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编码信号并将其解码后送给单片机。
(6)数码显示光亮度模块:该模块是基于单片机通过程序将需要显示的数值数据经过锁存器74HC573送给数码管,数码管显示出具体数值。
(7)驱动放大模块:该模块是利用两个晶体管组成放大电路将单片机输出的电信号放大以更好的驱动LED灯。
其中光照强度的测量原理如下:
把照度测量用的传感器和标准灯放在光轨上,调整标准灯灯丝面和光传感器的测试平面,使两个平面和光轨的水平测量轴线垂直,并且中心点位于轴线上。
固定光传感器位置,揭开光传感器盖子,调节测试平面与标准灯面平行,改变标准灯与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光传感器在多个位置得到不同的照度值,根据光照度平方反比定律(见式1)改变灯丝平面与光传感器间距离,根据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经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所需定标校正照度值。
(1)
式中:
e:测试面的标准照度值,单位为bc;
I:标准灯的发光强度,单位为cd;
r:标准灯的灯丝平面到光探头测试面的距离,单位为m。
2.4 系统功能和作用说明
该系统在上电后光亮度采集模块会及时采集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单片机会输出相应大小的电信号驱动LED灯亮,但外界环境光照强度变化时LED灯也会相应的变亮、变暗。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通过键盘调节LED灯的亮度。上述情况下,数码管都能实时的显示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
红外发射模块上有四个功能按键,分别是:“开/关”按键、“转换”按键、“+”按键、“-”按键。
“开/关”按键:按一下后系统进入自动模式,(此时单片机屏蔽光亮度采集模块的数据)再按一下关灯;
“转换”按键:在开灯状态下,按一下由自动模式转换为手动模式;
“+”按键:在手动模式下增强灯光亮度;
“-”按键:在手动模式下减弱灯光亮度。
系统在自动模式下LED灯亮度自动调节,打开电源自动进入自动模式。当自然光较强时LED灯光照变暗,当自然光较暗时LED灯光照增强,使光照范围始终保持适宜的亮度同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系统在手动模式下,LED灯亮度手动调节功能,手动按“+”、“-”按键,由红外发射器发射编码信号,红外接收器接收信号处理后输入到单片机,单片机接收信号输出对应占空比的PWM,再通过驱动部分调节LED灯的亮度,数码管显示此时光照亮度。这样使用者可根据的自身需求在允许范围内任意调节灯光亮度。由于灯光亮度变化范围较大,也适用于对灯光亮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其亮度的可调性省掉了更换灯泡等繁琐的工作。
3.系统硬件设计
本智能光控系统只采用一个单片机实现所有功能,电路简单、成本低共分为:
电源模块(见图2)、光亮度采集模块(见图3)、智能灯控制电路模块(见图4)、红外发射模块(见图5)、红外接收模块(见图6)、数码管显示光亮度模块(见图7)、驱动放大电路模块(见图8)。
该系统是ST89S52单片机为控制器件,以PWM调光技术为核心,自动模块是以8位数模转换芯片ADC0804为核心采集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变化,通过机器语言传输给单片机,通过程序实现自动控制。
手动模块采用超再生发射/接收模块F05V/J04V传输红外信号,利用编码/解码芯键盘的控制信号输送给单片机,实现对LED灯的亮度控制。
系统电路结构框图(见图1):
4.系统软件设计
该系统采用STC89S52为控制核心,系统的软件设计也是以PWM调光技术为核心,单片机不断扫描光亮度采集模块的输入端口-P0口和红外遥控模块的数据输入口-P2口;在自动模式下,P0口的数据变化直接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数值并在LED灯的控制端口输出相应占空比的电信号;在手动模式下,P0口被屏蔽,单片机不断扫描P2口,通过按下不同按键,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将不同按键的编码处理后送到单片机的P2口,单片机通过扫描到得P2口的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程序结构框图(见图9):
5.系统功能测试
5.1 调试仿真
系统的硬件及软件都已经设计完成,然后利用protues进行系统仿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并在调试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设计。仿真图如图10所示。
图10 仿真图
5.2 实物制作
当仿真效果达到预期要求以后,硬件和软件设计均没有问题,便开始实物制作。首先准备好所有需要的器件和工具,再按照原理图制作PCB板,制作好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查找错误不断调整线路以达到预期目标。
6.结论
本次项目设计是基于S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光控灯系统,通过对控制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初步确定构成该系统的模块和每个模块的核心元件,根据这些元件的工作原理完善模块的功能,再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连接,完成其硬件图。
智能光控灯的主要功能依靠单片机实现,利用编程软件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编程并导入单片机中,再进行调试及仿真,成功达到设计期望后作出实物。
该智能光控系统最终能够利用红外遥控传送信号来调控从而实现LED灯的启动和停止以及亮度的手动或自动调节,从而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不同需要和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煜明.C51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胡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1.
[5]余宏生,吴建设.电子CAD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可以自疗的咽喉肿痛
一般地说,单纯的咽喉肿痛可以自我药疗。多由普通感冒、单纯性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引起,局部症状明显,全身伴随症状非常轻。此时,如采用自我药疗的方法,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局部治疗可选用华素片等口含片。
2.对症治疗 可适当采用解热止痛药物,如复方阿斯匹林等。也可用漱口药保持口腔卫生,如复方硼砂溶液或甲硝唑漱口液等,每日多次漱口。
3.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对治疗咽喉肿痛有独到之处,也是自我药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有良好效果。
风热邪毒感染所致急性咽炎:咽痛常较重,伴流黄涕、便秘等症,可采用疏风清热、消肿利咽之法。方药常可用银翘散和银翘解毒片,也可用银翘散加减方,如金银花15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6克、大青叶12克、桑叶9克、卢根15克、射干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1疗程。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六神丸、万应胶囊、黄连上清丸、一清胶囊、银黄含片、草珊瑚含片、咽立爽口含滴丸等。
外感风寒所致急性咽炎:咽痛不甚严重,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喷嚏、咳嗽诸症,可采用疏风散寒、解表利咽之法。常用方剂荆芥9克、防风9克、柴胡6克、羌活6克、独活6克、前胡6克、桔梗6克、枳壳6克、茯苓6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可酌情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1疗程。
推荐方:药茶 金银花15~30克、15~3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胖大海5枚、生甘草6克,每日分3~5次代茶泡饮,或用1000毫升水煮后代茶每日多次随时饮用。该方对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喉利咽有良效,慢性咽炎者可长期饮用。
不可以自疗的咽喉肿痛
如果除咽喉肿痛症状外,还伴有以下一些症状,则不宜采用自我药疗的方法,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1.咽喉肿痛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达38℃以上。多见于急性扁桃体炎,它不同于一般的咽喉肿痛,发病急,多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常达38℃以上,也可伴有吞咽困难和吞咽痛。急性扁桃体炎如果没有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进一步并发为扁桃体周围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还可能引起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肾炎或关节炎等疾病。因此,病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咽喉肿痛伴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难,吞咽时咽痛加剧等。多见于急性会厌炎,该病除表现为咽喉肿痛外,多伴有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难、吞咽时咽痛加剧等特点,严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急性会厌炎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可突发喉梗阻而窒息,危及生命。因此,出现咽喉肿痛伴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难时,必须去医院入住急诊监护病房进行观察和治疗。
3.小儿在咽喉肿痛的同时,出现特征性的吸气性喉鸣音或哮吼样咳嗽声。多见于小儿急性喉炎,它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即在咽喉肿痛的同时,常可出现特征性的吸气性喉鸣音或哮吼样咳嗽声,重者伴有呼吸困难。由于小儿对疾病的表达有一定困难,而小儿声门下黏膜组织松弛,在急性感染时易出现明显水肿而发生喉梗阻,且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应及时送医院急诊处理。
4.单纯性咽喉肿痛经一周左右的自我药疗,大多数病情好转或痊愈。如果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或出现了其他症状,如咽喉疼痛加剧、咽喉梗阻感、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
急慢性咽炎常用自疗药物
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
警惕咽喉部癌症发生。咽喉肿痛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急慢性炎症所致,但一部分咽喉部肿瘤病人也常可表现为咽喉肿痛、咽喉异物感、咽喉梗阻感、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症状,因此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当咽喉部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如肿瘤浸润及压迫邻近组织,肿瘤的破溃或激发感染等均可出现咽喉肿痛。因此不明原因、隐匿起病、无畏寒发热、钝性持续性的咽喉肿痛,或经抗炎治疗无明显疗效者,应尽早去医院耳鼻咽喉科和相关学科作进一步检查。
可以长期服用“润喉片”吗?如果慢性咽喉炎能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病人服用“润喉片”对改善咽喉肿痛症状有效,则长期服用“润喉片”无妨。因为“润喉片”本身一般比较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注意,最好能定期检查咽喉部,及早发现新问题。
咽喉肿痛需要使用抗菌药吗?一般认为咽喉肿痛不必应用抗菌药,可以通过中医中药及自我药疗达到治疗效果。但如有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抗菌药:① 急性咽炎全身症状重,如发热、畏寒、四肢酸痛、周身发热、体温38.5℃以上,且咽部肿痛明显;② 咽喉肿痛且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③确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急性会厌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