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01-02
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把计算机基础作为课程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列为医学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对医学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运用现代教育观念,教会学生灵活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程度好的学生学习软件功能时,认为操作十分简单,感到乏味;与此同时,程度差的学生往往看或听一两次功能讲解仍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收效甚微。并没有培养起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会进行延伸性学习,不会探索性学习,也就难以灵活应用所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2]
二、借鉴“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分析研究为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思路,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3]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能力,受益终生。下面我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药品销售开支月报表》来加以说明:
1.项目的确定。作为医药商贸系的同学对于如何做电子表格excel来设计药品销售月报表,对今后从事的岗位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我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简单罗列,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中,以虚拟岗位提出练习项目,由实际工作需要布置课堂教学。
2.项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帮助同学们分析要完成一项目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针对这个项目需要依次完成哪些内容。比如本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对药品的确定―数量、进价、售价等信息采集―确定所使用的软件、所需要的公式函数―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
3.项目实施。学生们的完成各自项目的第一阶段后,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相似的项目案例,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优缺点,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4.项目评价。首先分组,进行项目的自我评价,各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项目进行总结,完成自评,并推选出小组作品代表参与班级评选。其次进行小组代表作品的优秀展示,让同学们在自身作品上寻找缺点及优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给予表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并为下一次的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所谓案例教学,即教师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使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与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点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以此为驱动,督促学生想尽办法去完成它。
案例教学法更容易使学生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教学内容的精髓,随着任务一步步的被完成,学生的成就赶逐渐增强,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中知识的“与时俱进”,为“案例教学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因材施教的口号虽然已呐喊多年,目前还有些老师上好几个不同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时,为了个人方便,从头到尾都是使用一套课件或者教案。其实我们理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也应有所调。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点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知识点,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如上例的医药商贸专业的同学采用了excel来制件药品销售报表,对护理专业的同学可以采用excel来制作自己所服务的病人护理情况分析报表,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也可以以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每个专业都有它们的特殊性,只有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多以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才能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案例出来。由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考虑计算机教学,与医学联系较少,这样对医学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觉得计算机与医学的应用联系较少,学与不学都一样,没有意识到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会产生影响,教师应与时俱进,有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为“案例教学法”中的主角“案例”搜集更多素材。钻研教学大纲和学生心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适时进行改革以紧跟科技的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借鉴了“案例教学”方法,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最突出的是学生普遍提高了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作业和实践能力测试,学生对软件功能应用更灵活,掌握软件功能更多。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典型案例为引导材料讲解本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案例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案例掌握了各知识点的应用;在实践环节设计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法。
五、总结
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还有许多章节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实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一直需要坚持和探索的理念。
借鉴“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使“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新理念,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学生不但学会了软件的功能操作,而且普遍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犹为突出,达到普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梅,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调查[J].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李莎莎,文华.教育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教导刊,2009,(1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计算思维
1.计算思维简介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2006年3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和定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看,涉及计算机学科专业能力的是: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恰好反映了计算思维的两个核心要素:计算环境和问题求解。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定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这是今后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另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展现了计算机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创新性地解决专业问题奠定基础。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紧紧围绕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知识内容,而且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也体现了通识教育应有的特征。显然,这样的教学定位,不仅摆脱了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也更好地诠释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特征。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及互联网有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不仅承载着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使命,也是培养大学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更是训练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领域独特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具体做法
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本课题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教育技术进行调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托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科学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构建起基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能够“自觉”的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复杂事物进行抽样、分解的能力,并能够将复杂问题归纳推倒至他们熟悉的简单问题上去,终身受益。
以实践为主线、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在不弱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前提下,提升到“计算思维”训练的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的教育教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1)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构建计算机文化素养平台。
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还有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供学生随时上机实验,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内容不同步的矛盾。
(2)按分类分层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我校在校学生有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生,有理科专业(数、理、化)和文科专业(中文、英语、政治、教育等),还包括艺体类专业(美术、音乐和体育),层次和类别较多。以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讲授相同的内容,采用统一的考核和评价体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本科层次的理科类学生“吃不饱”,而专科类的文科及艺体类学生不能“消化”,这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接受的事实。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应我校具体情况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为同类兄弟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1+X”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整合要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相应调整方案。
一是根据文科和理科专业不同的需求特点,实行按文科、理科等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分开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是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随着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以及地区上的差异,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此,采用普通班、提高班及特色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班级,实行动态管理。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我校的在校学生按学历分为三个层次:本科、专科及函授。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均不相同。根据文科、理科及艺体类专业不同的需求,分别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确立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3)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中,需要对计算思维重新阐释成如何开展教学的问题,简单地说: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march2006.
[3]putationalthinkingand thinkingaboutcomput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J].seriesa,july,2008.
[4]jancuny,larrysnyder,jeannettem.wing.demystifyingctfornon-computer scientists[J].workinprogress,2010.
[5]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 (1).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适应性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4结束语
关键词:计算机;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从具体案例入手,能促使学生学习实践知识、形成问题意识、养成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更多地深入实际,在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依据
1、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一条是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经过本世纪初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低潮期后,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学校招生规模方面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生源的质量上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某些地方还有下降的趋势,招来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但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自己动手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论的接受能力较差,不愿意上理论课,而喜欢上动手较多的实验实习课。
2、适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类课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理论稍次,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当中,能不能做出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掌握一项实际操作技能,就更容易表现自己。职业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采用偏重于实践的案例教学方法,更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案例式教学在Photoshop中的应用
在Photoshop的案例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个具体实例的制作方法,接下来针对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本文从三个阶段来探讨案例式教学。
1、做好课前准备
在授课前教师应做好准备: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寻找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另外,对课前就学生关心的话题、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拟定多项教学预案来应急处理课堂上的突况,如学生的可能反应和可能提出的问题。案例式教学也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把握课堂实施要领
进入课堂实施阶段时,案例式教学法要根据不况灵活组织。在组织方式上可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如分小组讨论、自由式发言、中心式发言、独立思考的形式;在时间分配上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和理解程度来合理安排:在提问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做到层次分明,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安排方面,围绕设计要求、制作效果、服务对象等因素来提出一个案例任务。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案例的设计、制作、完成在学生头脑中已初具雏形,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逐步养成。
3、搞好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地跟踪检查,主要为课上检查与课后作业检查两种。课上教师及时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长期记录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针对作业完成的质量,可定期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能在互动中学习。在不断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肯定他人,取长补短,协作学习。实践证明,计算机授课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新方法的应用,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培养,真正发挥了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学生更多地只是处于被动状态,且非常乏味无趣,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法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教材
要进行案例教学,教材选取也很重要,所选教材一定要适合于进行案例教学,原则上是,选取的教材要有相当数量的案例,而不要选择整本书从头到尾都在讲菜单使用方法的那样的书,而且书中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层次,从单项到综合,从易到难,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案例最好都是精选的,案例中要能体现出重点和难点,比如PHOTOSHOP课中,有关图层应用的案例、有关蒙版应用的案例、有关通道应用的案例等,而且要能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如果教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自编一些例子供学生进行练习。总之,教材选取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一定要精,要细,案例一定要充分。
2、要合理安排课时
案例教学通常强调案例制作的完整性,比如电脑美术课的案例制作中,一个案例最好能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会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另外学生在做自由设计的时候,从构思到完成一般也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学生上机实习课时间要相对集中。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一种称为集中式,就是在总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课程放在几周内集中完成,可以将其中4节课连排,集中在一个上午或下午,这样学生上机实习时基本上能完成一些完整的案例,保持了学生构思思路的完整和知识的连贯性,更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式
选取了适合于案例教学的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一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做案例,做案例先从简单的入手,基础入手,在做的进程中,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深入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随着案例难度的增加,使学生逐渐掌握一些高级技巧,并逐步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基础;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已成为所有中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而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相对较差、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特点,中职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计算机教学的不足,是最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材的内容出发,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案例的情境中,对所遇到问题的进行独立的思考,得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并通过与大家的交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整合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有助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一、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
大家知道“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使教育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条件。“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更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古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前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既是对新内容的一个心理准备,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准备[
作为教师大家都很清楚,在上课前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有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很重要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则教学的效果也就会越好,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在上课前也应该进行课前预习,对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同时对即将要学到的内容进行预习,这一点对于拉高教学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特点,教师和学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阶段
在对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课堂的实施自然也就会事半功倍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案例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接受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以下主要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见表一。
表一:几种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
呈现方式 适用情况
口头描述 相对简单、易理解的案例,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讲述清楚。
图表展示 在案例中有表格以及数据等内容,只有引入图表才能充分体现案例中的数据。
书面材料 以文字为主的叙述性案例,案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多媒体演示 案例中存在视频的材料。
学生表演案例场景 案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也很难进入到案例的情境中去,从而导致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呈现案例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比如使用引用或者暗示等手段,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分析案例,从而才能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足够的准备。
(二)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其原因是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对案例进行解读,运用自己以及整合他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问题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进入案例中的情境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
(三)讨论案例
经过前面案例的引入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已经进入到案例的情境中,一旦进行,就应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需要进行讨论,有时引入一些小案例只是为了引进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如在要讲到Excel时,通过引入含有Excel内容的案例,让学生们通过与Word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使用Word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从而引入Excel的教学,让学生分析Excel的强大优点,然后总结。像这样的小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够解决。
(四)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情境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讨论结果,教师要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首先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言,对于学生在发言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而对学生的一些比较零散的意见,教师则要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以便于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出色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表现的足的地方,要给予鼓励,让学生有信心会做得更好。
(五)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练习,课后反思加以巩固
引入案例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尤其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实践练习的重要性。在每次案例授课完成之后,教师都要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当场完成,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在具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及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所以,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符合中职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明银.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2,(2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