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对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学习,写出几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沦文
一、巩固本社区原有的资源,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老龄委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社区老龄事业的发展。社区要从广大老年人精神生活需要出发,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 进一步做好社区独居老人关爱工作,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独居老人提供各类相关的服务,巩固所有老人一对一的结对关爱活动。大力宣传“安康通”呼叫装置,为有这方面需求的老人做好服务工作。
三、认真做好老年人来访、来信工作,热情接待,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
四、深入开展敬老活动,对小区困难老人及时送温暖,经常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发现困难及时解决。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夏季高温等重大节日前夕对无业老人、高龄老人、离休干部等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在“三八”妇女节,组织文体骨干排练节目,为社区中的老人们表演。
五、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力度,利用小区科普画廊、小黑板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对社区老人在赡养、家庭、财产等纠纷问题及时处理和调解,并在社区开设法律维权讲座,增强老人们自我维权意识。
六、发挥社区内三个“睦邻点”的特色功能,继续作好“空中老年大学”的工作。
七、充分发挥离休老干部作用,使他们的余热能得到发挥。
八、定期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活动,扩大为老服务志愿者读物,为特殊困难居民送医、免费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理发等。
九、继续做好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老人的结对帮困工作。
一、社会政治稳定。
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首先召开了班子会议,建立综治网络,各单位、小区建立综治联络员。通过全体居民和各单位的努力,没有发生集体上访或去市、赴省、进京上访事件;没有发生宗教等各;没有发生社区工作成员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发生破坏社区民主选举的事件;没有漏报、瞒报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信息。
二、营造创建氛围。
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居民住宅区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各个厨窗定期张贴消防、禁毒、交通、治安等平安创建的宣传画报;社区还通过“和谐**”的邻居节活动,“三八”妇女节活动,“学雷锋日”等做好平安创建的宣传;9月份,社区还开展“七个一”(上好一堂课、捐好一本书、做好一次宣传、串好一次门、做好一次服务、做好一次宣传、搞好一次共建)主题活动,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500余份,征求到合理意见20余条,捐得书籍300余册,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治安状况良好。
社区按照“抓文明、强素质、求进步、促发展”的思路,把“环境优美在社区、遵纪守法在社区、教育新风在社区、读书育人在社区、爱绿护绿在社区”的活动,全面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星级社区”的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常抓不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健全,至今社区内无练习者和吸毒人员,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为建设和谐社区打下扎实基础。
深入开展文明评比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修订完善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社区通过评选“文明家庭”等形式,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爱国守法、邻里和睦”的文明风尚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居民安居乐业。
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通过各小区、企事业的群防队伍治安防范,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提高,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发生聚众赌博、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没有发生侵犯公民权益的事件;没有发生破坏城市公共设施案件;全面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创建率达97%;社区内至今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火灾事故,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更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居民安居乐业。
五、流动人口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2680人,共有出租房屋户576户。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六、基层基础稳固。
1、创建无毒害社区工作。以“不让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我社区今年出各项普法宣传板报12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资料20000份,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2、帮教工作到位。我社区共有社区矫正人员2名,归正人员3名,社区结合每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建档登记,制定矫正每月报到制度。社区帮教小组定期走访、了解归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社区内无归正人员和矫正人员重新犯罪。
3、积极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社区设立了综治工作室和社区警务室,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调委会共接受市长公开电话1起,调解纠纷3起,排查率100%,调成率100%。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创办,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性、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2002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黄字〔2002〕14号)下发后,我市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始起步,但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而且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很不健全。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有关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年起到2006年底,社区服务业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有明显扩大,规模和档次有明显提高,手段和方式有明显改善。社区服务业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2007年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从提供物质生活服务向物质生活服务与精神生活服务相结合转变,从福利服务型向福利服务与市场经营型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主导投入向政府倡导支持与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相结合转变。
第三阶段,2009年到2010年底,全市基本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产业结构提升相适应,多种经济并存、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区服务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把满足社区成员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作为拓展社区服务业的工作重点,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创新服务模式,实行社区服务业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大力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社区服务业建设,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3.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公益项目,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凡属经营性项目,以民营、私营或其他社会组织创办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从各区县、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注重整体推进,又强调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防止追求面面俱到;既体现政府支持,又量力而行、防止包揽。根据社区服务业的不同类型和居民的不同需求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
二、主要任务
(一)发展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备、程序规范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及特殊困难群体的劳动保障服务更加优化。积极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建设、卫生保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后勤社会化服务岗位,广泛吸收和援助低保、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企业干部、退役士兵和现役军人家属中有特殊困难人员以及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再就业能力。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的比例达到60%以上,再就业率达到60%上。
(二)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保障服务,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三位一体”(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特困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的社会救助制度,各区县建立“社会捐助接收中心”,各街道(镇)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社区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点”,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广泛接收社会捐赠物资和资金,为兴办社区慈善超市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工作平台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三)发展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治安防范、社区警务、人民调解、处理等制度,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辖区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全市“平安社区”达70%以上。积极开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服务,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完善措施,规范运作,加强对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加强对吸毒、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有劣迹行为人员的教育和监控管理。
(四)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加强街道(镇)、社区文体科教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等进社区活动,并形成制度。建立居民学校,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居民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加大政府投入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兴办各种社区群众性文体组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发展以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文化市场。
(五)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业。
(六)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加快社区各类便民利民商业网点、餐饮业和新型服务业网点规划建设,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企业,支持和鼓励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企业在社区开展就地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化、市场化、产业化。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创办社区托幼、托老、助残服务机构和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经营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
(七)发展家政服务。依托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家政服务信息网络,重点培育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开展家政服务,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婴幼儿保育、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逐步推行社区家政服务持证上岗制度。
(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机制,鼓励规模大、档次高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各区县政府和市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公安、司法、商务、房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逐步推进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快社区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发展并规范管理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服务组织,建立对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服务组织的评估机制,促进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区非营利服务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执业水平。
(三)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各级政府要采取财政投入和多渠道筹措的办法,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对社区公益项目的建设和扶持,用于社区组织承担行政服务工作的经费补助。
(四)完善配套政策
1.持**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的,按照市委、市政府黄字〔2002〕12号和黄政办〔2004〕36号文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2.社区组织创办的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务合同的,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下一年继续扣减,结转期可延续2年。
3.执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的有关规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免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4.对社区新建福利性非营利机构的,免收城市增容、规划咨询等费用,渣土管理、放线测量等费用给予减半优惠,散装水泥和墙改费实行先缴后返。社区非营利性机构开展福利的,社区辖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内部设施的,其用水用电按居民用户价格标准收费。
5.社区托幼、托老、助残等非营利利机构提供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的,其收入按有关文件规定免征营业税。
6.属于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范围的服务项目,价格主管部门要本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区别不同服务对象,建立标准有别的社区服务价格体系,对老弱病残等福利性的服务价格实行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