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报告提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人数的突然增多,使之学生被单独指导的时间大量减少,若在此时还是将“一对一”小课中的教育方法生搬硬套至电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中,所得的结果也只能是学生所吸收的钢琴知识与其所消耗的课时量不成正比,简而言之就是大量地减少了学生学习钢琴方面的知识含量与上课时间,加之整体学生水平又是以无钢琴基础为主,因此照搬的结果也对学生的自主识谱练琴、伴奏、视奏、艺术理解等各方面能力都无从提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就这些问题,黄山学院的钢琴教师们都在教材,教学方法上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变,笔者也就此对教学成果进行了一个调查。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实施的过程
1.调查对象:黄山学院08本全体(56位)同学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调查开始前设计了关于“生源情况、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这三个方面的调查问卷。
(2). 听课:听取黄山学院音乐教研室所有教师的电钢琴集体课,了解各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及电钢琴使用情况。
(3).个别采访:通过采访部分学生来了解学生的钢琴学习状况及其学习效果形成的原因。。
3.调查的实施过程:
针对黄山学院56名08级音乐学(本科)全体同学,发放的56分问卷调查,收回56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 学生在进校前的钢琴学习情况学习钢琴的年限
人数
百分比
5年以上
2人
3.6%
3—5年
0人
0.0%
2—3年
17人
30.4%
1年以下(包括无钢琴基础)
37人
66.0%
根据钢琴学习的规律——学习年限与演奏水平成正比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黄山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在进校时的钢琴水平,具有较好钢琴基础的同学只占全体学生的3.6%,而有初级钢琴基础的同学也只占了全体同学的30%,剩下的绝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任何钢琴基础,占了全体同学的66%。根据访谈得知,在学习钢琴2年以下的学生中,都是以民乐或声乐主修考进该校的,对于钢琴的弹奏方面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钢琴。
2.在不影响教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兴趣与将来的自我的职业规划,学生对钢琴学习程度的最终要求。
钢琴演奏程度的要求
人数
百分比
掌握最基础的弹奏知识
35人
62.5%
对钢琴演奏技巧有一定提高
15人
26.8%
在钢琴演奏技巧上达到较高水准
4人
10.7%
由于一些客观问题(如: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以学习他们进校前就掌握的器乐或声乐为主、钢琴的较难演奏技巧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童子功”、高师集体电钢琴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最终达到所谓“一专多能”的目的等),仅有少数同学在毕业时希望也有能力达到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绝大部分同学(89.3%)如果能够在毕业时弹奏一些中等难度乐曲、并在视奏或伴奏比较通俗的曲目时没有多大的技术及艺术表到上的困难,便达到了自己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目的。
电钢琴学习中对教师授课满意度对教师授课满意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满意
12人
21.4%
比较满意
30人
53.6%
一般满意
11人
19.6%
不满意
3人
5.4%
据走访调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两部分同学占全体同学的75%,他们中大部分是以其他主修项目考进该校的同学,钢琴基础都比较薄弱,甚至零基础,那么电钢琴集体课的开展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同学学习钢琴的需求,在上课练琴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的其他同学的弹奏状况,甚至完成一些简单的合奏伴奏等,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在钢琴上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1.认清生源质量,集体课仍应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扩招,使得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且国家也将高校教育有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若还想跟以往一样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毕业时都达到较高的钢琴弹奏水平是不可取的。
2.明确教育目的,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国家号召的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方法要以提高就业率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将教育的最终目的设立在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将原先的培养高层次钢琴演奏人才的教育目标转变为培养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必须由原先培养学生攻破难度较高的部分钢琴曲目改为以培养学生掌握和规范基本演奏技法的前提上、同时具有一定的视奏、伴奏普通中小学歌曲或流行歌曲水平及艺术理解能力的目标上即可。
3.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
集中实践环节是对学员们两年学习经历的总结,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体现。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梳理所学知识,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本地区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管理类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
社会调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调查的程序及要求
社会调查要求学员深入并参与当地的乡村、乡镇管理和生产实践中,了解当前管理和生产状况,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掌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改进生产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即毕业作业)。
第一步,选题
①选题一般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一人一题。如果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必须注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②选题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及管理现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既要符合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又要满足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问题追踪,同时要切实可行。题目不宜过大。
③要紧密联系实际,应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现实问题,鼓励从现实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实际问题,或者研究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④选题要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选题范围既要与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相关联,又要避免重复。
第二步,选点
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或乡村,应就近安排,调查应取得当地领导的支持。应事先将调查提纲提交对方。社会调查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工作,它是有
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的教学活动。
第三步,制订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是社会调查的行动纲领或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调查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大致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即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可采取在乡镇经济管理部门或村、镇政府部门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要求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会设计问卷,能组织座谈会。)等,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如何调查等问题。注意,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实习笔记。
第四步,实施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方案的规定就可以实施调查过程了。这一阶段就是将调查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社会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实习点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需要收集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
第五步,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掌握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方法。
第六步,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学员生产实习的最终成果体现。报告依据内容、性质可分为专题调查报告(就一类事件或一项工作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调查报告(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三)社会调查的成绩鉴定以学生提供的实习笔记、社会调查提纲、设计及收回的问卷、查阅和整理的文献资料、座谈会记录、参加社会调查的态度等为依据,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一)毕业作业的写作流程
选题——收集资料——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修改稿 ——定稿(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4000字)
(二)毕业作业要求:
1.要求学生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作业。即学员确实进行了认真的、与专业有关的调查工作,调查报告是独立完成的;
2.毕业作业的形式:主要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分析报告、学术论文等。 如果是调查报告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有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3.毕业作业要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4.定稿的毕业作业一律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统一装订顺序为:封面、毕业作业评审表、毕业作业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毕业作业评审与答辩记录表、封底。省电大统一印刷封面、封底和各种表格。
(三)毕业作业的完成时间及格式要求(另发)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1、什么是调查报告
A、调查报告就是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所写下的关于被调查事物、人员、组织等等有关情况的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
B、调查报告的用途
⑴、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提供材料和事实依据;
⑵、反映下层情况,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
⑶、提供宣传的典型,以便面上工作的开展;
⑷、为处理某个具体问题提供依据。
2、调查报告的特点
A、内容广泛——重大社会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
B、无严格的固定格式。
C、着重事实的陈述。
3、怎样写调查报告
A、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尤其是观点要鲜明。通常的办法是:
⑴在文面上上使它显眼一些,通常用把它作为标题。
⑵运用对比材料,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⑶运用统计数字和百分比。
⑷尽可能采用原始材料。
B、要分析研究,归纳材料。
C、语言要朴实、简洁、准确(尽量不用“可能”“据估计”等)。
D、严谨的结构
⑴标题——要标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如;《上游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永安镇坪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等。
⑵开头——又叫“总提”或前言,一般交待调查的缘起、时间、对象等,有的还说明调查的范围、方式、方法、经历的时间和调查的结果等。
⑶正文——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通常用能概括那一部分的内容的字样作小标题。 ⑷结尾。如果觉得要定的内容在前面都写清楚了,就不要另写了。但有关情况还有必要作一个交待和说明的,就在结尾部分写明。
(见示例)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绝对不要相互抄袭。以免造成都不过关的惨况。
2、从自己最熟悉最能找到材料的方面着手,形成第一手材料,再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然后拟定写作提纲,再写成4000字的初稿。10月12日交班主任老师。然后确定指导老师。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
[关键词]中学生 调查研究能力 探索
调查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了解或者熟悉想知道的事情或者事物,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容易学会的方法,因此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常常采用调查的方法。中学生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调查也是较容易出小成果的探究方法,近年来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中调查类的课题越来越多。且东莞市获得全国及省创新大赛比赛奖项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东方明珠学校获国家一等奖的《初中生诚信调查》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时会选择调查报告?原因有三:一是易掌握,可控制。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试或实验操作的研究相比较。调查的难度要小些,调查内容的深浅程度可以因学生的思维程度而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控制,如实地考察法、问卷法、访问法、资料查阅法(上网)等学生容易掌握,指导学生写作科技调查报告的可操作性较强。二是经济,成本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机构的测试的实验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元,这对学生或学校而言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调查所花的费用要少得多。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
我校近几年参加省、市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获得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二等奖的《常平薇甘菊的入侵情况调查》,市创新大赛二等奖的《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调查》、《初中生对异性的倾慕情况调查》等。参加调查研究论文写作后学生的变化很大:胆量变大了,爱动手了,更喜欢提问了,质疑的能力也强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了,分析问题更深入全面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增强了。近几年在指导中学生撰写调查研究科技论文中,笔者探索出对于提高中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具体如下。
一、通过“讨论法”,提高学生科学选题的能力
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课题,目的质量是课题成败的关键。选题要注重新颖性、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在提高学生科学选题能力方面,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讨论筛选确定调查课题。
1 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对于初中生来讲,要想出并确定一个调查课题不是件容易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生物课堂中调查方法的学习,用课件先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想出的课题及网上下载的较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题,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给出的课题进行联想或发散,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课题,并记录下来。这一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先不考虑题目的可行性。凡是想出课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2 用讨论法筛选确定课题
讨论能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想出调查课题后,让学生分小组对组内各个同学想出的课题进行讨论、筛选。筛选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几个方面问题:课题的调查目的和对象是什么、课题的现实意义如何、课题新不新颖、课题的操作性强不强。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课题,选择较为可行、有新意、有实用性的课题。学生小组讨论筛选出题目后,教师再根据已有的经验跟学生进行多次讨论,帮助学生做最后的决定。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了很多课题,如“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等。
二、采取“六步走”法,提高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对于从未接触过调查问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较有效的“六步走”做法:了解一模仿设计一修改一理论提高一反复修改一确定问卷。
第一步是“了解”,教师出示本校以前学生做过的问卷给学生看,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什么是问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设计问卷的信心。第二步是“模仿设计”,学生根据自己课题的调查目的,模仿别人的问卷,进行问卷设计。模仿设计过程,教师不做太多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发挥,允许学生存在漏洞百出或一无是处的情况。第三步是“修改”,修改主要是教师给学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意见。主要从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这几方面来给学生提出意见。第四步是“理论提高”,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可能还是不知如何设置问卷,这时可以介绍一些如何科学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的书籍或文章给学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五步是“反复修改”,这一步的修改次数视学生设计的问卷质量而定,有的可能改三两次就行,有的可能要改十多次。修改时要注意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题目的设置方式、问卷面对的人群的水平、问卷的科学性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完善。第六步是“确定问卷”,这一步的操作较简单,教师帮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将设计的问卷确定下来。
“六步走”做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理,分步走可谓步步为营,学生在每走一步都会有提高。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报告》等课题的问卷设计都是采用了“六步走”的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比赛评委专家的认可。当学生设计好一份较令人满意的问卷时,学生不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对研究项目更有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拓宽了,思考问题的水平提高了,设计问卷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通过分析法、访问法,提高学生访问的能力
1 用分析法设计好访问问题
调查研究经常要进行访问。因此,要提高访问的效率一定要在访问前设计好访问的题目。怎样设计访问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就是你所要知道的事情,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可引导学生注意:你
到底想从访问对象那里知道什么?这些跟你调查的主题是否密切相关?访问对象的背景如何?你设计的问题,你预期访问对象如何回答,如果他的回答在你的预期外你该怎么办?在后面的撰写调查报告时,学生要根据访问的问题来写分析,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在访问前设计好一个相当于写作提纲的访问提纲,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提高访问的效率。
2 把握好访问方法
进行访问时,应指导学生注意三点:一要用礼貌用语;二要带上纸笔做好记录;三要带上相机拍照或录音(机)笔录音。对于学生来说,做记录是最难的一项,比如有些学生字写得慢,可以通过记关键词、关键字来解决。之后再根据关键词、字进行补充,确实记不全的再听录音笔。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采用录音(机)笔,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在访问中有依赖性,不利于养成记录的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访问前学生应该记熟自己的问题,进行模拟访问。学生第一次实地访问时教师一定要在旁边观看,回来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
四、通过考察法,提高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
调查有时需要运用到考察法进行实地考察。去哪里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如果出现某些突发事件应该怎样预防,这些都要引导学生事先想好。如《触目惊心薇甘菊――薇甘菊在东莞常平的入侵情况调查》第一部分的调查内容采用考察法实地调查薇甘菊的入侵情况,在实地考察之前指导同学根据常平镇地图,选择周边的几个管理区和镇中心的管理区的小山丘、镇中心的道路旁、学校周边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准备相机进行拍照,并设计考察记录的表格(见表1)。
由于是野外考察,学生要穿较紧身的长衣长裤及鞋袜,用来预防荆棘和蛇咬,并且带上望远镜,较远的地方可以用望远镜观察。这样在实地考察的实践中,学生从观察、记录、拍照等中不仅提高了实地考察能力,还学会了在野外如何保护自己。
五、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提高学生统计的能力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后,要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才能做下一步的分析。统计调查数据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统计调查问卷,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件无从下手的事。要解决此困难,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会用SPSS软件的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建造数据表格如何录入数据,再用软件生成的所需项目的图表,但SPSS软件非常专业,学生较难掌握。二是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种作法符合中学生的电脑水平,使用较普遍。此法是教学生先用手工统计,再在Excel软件中汇总并生成图表。手工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问题较多且样本较大,统计起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比如在(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的课题中,学生设计的问题有20道题,而调查的样本达3000多份,起初学生看到小山丘似的问卷时无从下手,笔者便让学生在统计前,先根据题号和选项划好表格,或用电脑制作相同的统计表格,打印并复印多份,然后学生按每班或每固定数量如50份一张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时采取划“正”字的方式。统计前先把不符合要求的作废的问卷抽出来,再进行统计。这样操作起来就不容易出错。手工统计好后让学生在Excel中进行汇总和生成图表再进行分析,这些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六、采用“仿写法”与“分段撰写法”,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2020年7月)
一、总论
按照国家开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保证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开大特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根据本细则具体组织与实施综合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二、社会调查
(一)目的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实践的了解。通过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他们独立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二)要求
1.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不得免修。
2.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北京开大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行管专业社会调查相关选题,学员可以在选题的范围内选择调查题目,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的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题目。选题确定应与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协商决定,经指导老师批准后,开始调查写作。
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参加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提供社会调查报告时还需同时提供调查过程的相关资料。调查报告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三)指导教师条件及职责:
1.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开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5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社会调查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针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
4.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四)成绩评定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北京开大验收,国家开大抽查、终审。
1.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选题(占20分)、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占30分)、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占30分)、逻辑是否严密和结构是否严谨(占15分)、语言文字是否流畅和优美(占5分)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具体分数。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90分(含80分)为良好,70—80分(含70分)为中等,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