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古诗词 想象力 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7-0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今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如下几方面障碍:一、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它特殊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理解较为困难。二、小学生阅历浅,直接表象不足,间接表象的积累也不足,难以想象诗的意境,形成意象。三、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让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展开联想,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所见》作者是袁牧,内容为:“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带我们到茂密的森林了,可以让学生骑在桌子上,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在吹,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枝头高唱。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轻轻地走到“大树”下。可以想象墙壁上有只蝉在鸣叫,所以停止笛声。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牧童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二创设意境,渲染氛围。
精心设计,优化情境,首先要看古诗显示的基调是什么,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是欢快的,还是悲哀的;是宁静的,还是喧闹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段:如欢快的,喧闹的就可以运用表演,体会情境;而那种高昂的、激奋的、或者低沉的,悲伤的,都不宜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去创设,因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比较严肃,庄重,是儿童生活的经验中没有经历过的,情感没有体验过的。因此表现这些情感的古诗宜用音乐、图画,而不宜用剪贴画、简笔画。比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可以请同学做诗人上台表演,然后描述:在美丽的春天(指图),你(诗人)可见到那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诗人累了,就伏案而睡(此时同学作伏案而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机(鸟鸣),(坐起)睁开眼睛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时,从昨夜的风雨声,又看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诗人又想到什么?又说出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一个一个连续的情诗,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全面完成古诗教学任务。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样,便将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古诗词生动化,引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
(一)抚慰学生心灵、陶冶个人情操
初中的语文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让学生能够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诵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古诗词本身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特殊的美感能够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好像音乐一样,控制学生的性情,从而更为有效地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的心里能够得到一份慰藉与舒适。通过古诗词的诵读,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配合教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文学的殿堂中体会到古文的美。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通过诵读古诗词,能够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书写中,一位学生在描写春天时使用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文艺斐然、意境悠长。此外,在语文教学课上进行古诗词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在充满文学气息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从观念入手,打破传统思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艺术就是思想观念的结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以最小的语言负载最大化的情感内容。中国的古诗词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品,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神的底蕴。学生在进行诵读时,能够将这些优秀的诗篇当作是自身文化的基础,让自己充满文化的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杜绝为了背诵而背诵的作法,准确地抓住古诗词的精髓,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应及时将“读书明理、明报国之理”的精髓告诉给学生。尤其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要让学生在诵读时体现出那种诗人高洁品质和英雄气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古诗的精华,让学生能够带着非常丰厚的感情投入到诵读之中,从而在心底里理解古诗,理解诗人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思想精华举不胜举,教师在教学时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能为了分析技巧而进行教学,教师必须着力于学生们的整体感知,发挥诗词的育人功能,利用精炼而富有深意的文化语言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够在心里埋下文化的种子。
(二)从方法入手,突出吟诵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
古诗词诵读最重要的就是吟诵的方法,中国的古诗词没有朗读,只有诵读。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隔墙为妙玉“朗读”诗词,这一点其实并不符合当时的习惯,只有利用饱含深情的“吟诵”才能够真正地将诗声与诗情传到远处的栊翠庵当中。诵读古诗词,方法最为重要,在吟诵时教师要强调韵律的重要性,让节奏感鲜明,体现出跌宕起伏的感觉。
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教师应当建立起独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只要引导的方向正确,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表现。只要学生在诵读时真正地进入到诗词中,同诗中的人物、景色、场合等融为一体,就可以诵读出特定的感觉。古诗词是文化、语言的精华,言简意赅,但是意味深长,每一首诗就好像一幅画卷,能让学生享有充足的想象空间,自由的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幅幅场景,教师也可以从中引导,让学生如见其景、如见其人,最终实现情感的融合。
(三)从操作上入手,让学生自由诵读,充分发挥出自主性
第一,在教学中可以将相似的古诗词归结到一起,共同进行讲解与诵读,这样的方式就是“相似块”的教学方式。例如,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春晓》、《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等;描写离别的古诗,《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样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下,进行更为标准的诵读,更好地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一个难度极大地课题,教师往往只注意和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进一步探究国学内涵的精神境界,导致学生能记住诗词,能说出含义,确难以说出诗词真正地魅力。
二、国学综合教学的策略
国学文化,不仅包含对古文的理解,更包括与之关联的书法和绘画。作为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其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我们综合手段使用得当,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和综合动手能力。
三、传统教学
在教学初段,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使学生能够轻松背诵文章,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小学所接触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较好的指导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四、加强动手配合,促进能力发展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找出诗词中的关键字,让学生动手书写,在掌握关键字词以后,推广到整个诗词的书写,在书法练习中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水平。
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F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诗中主人“久不开”是为什么,主人在不在?在,那么他在做什么?不在,那么他去哪儿了?他是干什么的?诗词中只有一支出墙来的红杏,那么园内的春色将是如何美妙,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推广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必定会联想出缤纷的春色。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缺少鉴赏分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名师大家们数量很多的经典古诗词,有很多的古诗词作品值得当代的文学界去研究和鉴赏,但是当前只是在文学层面对很多的古诗词进行了研究,对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缺少鉴赏分析,导致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缺少参考资料去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存在困难。
2.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有很多初中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难以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总认为古诗词理解困难、语言拗口、枯燥乏味、难以记忆,在有参考释义的情况下也难以理解全文的意思;但是现代文章采用的是白话文的语言方式,语言表达直白明了、简单易懂。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古诗词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去学习,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去体会古诗词中的深刻涵义,难以从古诗词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及文化品质。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的措施
1.将意境想象融入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意境想象融入古诗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例如:在元曲作家马致远所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的意境和情境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看到直观的、生动的意境,播放过程中可以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将学生慢慢引入内容所描述的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描述出一些关于枯藤、老树、小桥、夕阳等事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配合教学PPT,让学生慢慢体会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心情和意境,以更好地去学习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实际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对学生古诗词的教学有机地融入实际情境,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在唐代诗人王湾所著的《次北固山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首诗进行分解,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讲授要将“雁”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大雁的生活习性是春天飞到北方,冬天飞回南方,到春天,大雁不是不爱恋美丽的南方,而是留恋它北方的故土。所以说,大雁象征着思乡,有很多诗人将大雁比喻为自己,将思乡之情浓浓的表达出来。在诗中,所描写的青山、绿水情境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尽管看上去在作诗时,作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但是从实际描述的事物中可以读出诗人的心情显得比较惆怅,诗中多选用行舟、客路等实际情境,真实地将作者内心情感表露出来。采用融入实际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涵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3.鼓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古诗词的意境展开充分想象,以更好地体会意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仍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为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所想象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评价。比如可以将文章的意思描述为:干枯的树藤紧紧地缠绕在枯老的大树上,瑟瑟的秋风吹动着枯叶。在昏暗的空中,传来了寒鸦一阵阵的叫声,带来了些许的悲凉。在小桥下,平静的水面被阵阵秋风吹过,波澜泛起,慢慢地流向炊烟袅袅升起的普通人家。在悲凉的秋风中,街道显得那么的孤独寂寞,孤独的游子在瘦马上,眼看太阳即将下山,在仅留的余晖里,伴着孤独寂寞慢慢向前走着。通过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够在想象中体会诗人的心情和作诗时的意境。采用这种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去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都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灵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本身含有丰富的情感。“许多古诗词有很强的情境性,适合表演。通过表演,能让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尤其是描写人物之间情感、交往的古诗词,如《天净沙・秋思》、《春望》、《过零丁洋》等等。教这类古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如教师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师生共读并引导学生做举杯饮酒状,师生仰头喝干后坐下去。接着,教师问:“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滋味?”一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一杯酒里有难舍难分的滋味。”“既然这样难舍难分,一杯酒够不够?”教师问。学生回答:“不够!”师生再做举杯饮酒状,师生深情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继续引导:“还有谁体会到别的滋味了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整个课堂弥漫着依依不舍的情谊,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
二、通过吟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美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凝练质朴等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其中的“绿映红”就足以把江南春天的景象给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再加上江南的绵绵细雨中的楼台,这样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种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地诵读,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种种美。
三、创设情境与自主感悟相结合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境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塑造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的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境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应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品析名句,丰富积累
品析名句可以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甚至能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如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直”字看似浅显平白,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足以看出作者练字的功力。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所以教师在教学生赏析名句的时候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听的CD,谈谈现在歌星们演绎的这首歌好不好;教学《早梅》时,就让学生比较“昨夜数枝开”和“昨夜一枝开”哪句好;同时也可以在讲完一首古诗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比一比描绘西湖的诗谁收集得多,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句)……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古诗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也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出了生机活力。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初中语文教师应抓住古诗词教学这一重要平台,用全新的课程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知识底蕴,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正立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