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纳入标准:(1)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2)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3)患儿家属正常,无特殊人格;(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按照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情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办法,按照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辅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1.2.2观察组

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察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1)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采取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安排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专门提醒;做好区域管理,如安排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提供热水、保温袋;培养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2)做好技术性操作人文关怀:许多患儿害怕扎针、输液、吃药、住院,开展临床技术性护理时,应注重手法,尽量减轻患儿痛苦,同时给予言语关怀、抚触,采用言语激励促患儿配合;鼓励家属陪护,传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巧,如伴有消化道不适患儿,应做好护理、温度护理,减轻肠道刺激。(3)做好家属人文关怀:陪护家属多为父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关心则乱,护士应换位思考,给予多方面支持,包括:具有预见性及早发现、处理急重症;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情况,不拖沓;热情接待患者,以自信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促家属镇定、镇静,以达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及时处理诊治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患儿突然哭闹、自述疼痛刺激等,不推卸责任,及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如部分家属觉得候诊室较冷,可给予适当保暖措施,部分家属觉得等候时间过长,可安排医师给予预处理;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护士应从职业角度出发,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如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并无输液需要,但家属仍要求输液,不应敷衍了事,随意答应,应有理有据的阐述药物治疗可行性、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若家属仍执意要求输液,再通知医师进行宣教,若仍要求需要,才考虑输液。

1.3观察指标

患儿不依从率(如皮下注射时哭闹、拒绝服药等),门诊患儿病情加重、恶化转住院率,输液率。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15.5%(31/200)、门诊转住院率10.56%(15/142)、输液率41.0%(82/200)高于观察组6.5%(13/200)、门诊转住院率3.5%(5/140)、输液率35.0%(7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2篇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人物展示来让学生回答“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先进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之间有何关联性,其中又有哪些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寻答案或是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2.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间的冲突。

教师处于教育者、管理者的地位,而学生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这些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对立和冲突,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首先,要防范于未然,重视出示矛盾的转化,把教的目的转化为学的目标,把教师的管理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区别对待。其次,一旦出现对立和冲突,教师一定要冷静沉着,从而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情绪来感染学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后慢慢处理。这样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实现了人文关怀教育。

二、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途径

虽然高中历史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比较多,但也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能获取高分,教学中要能体会到历史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等爱国人士的行为,对学生而言都是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和留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很多教师只注重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关心成绩差的学生,认为他们成绩差是不努力造成的,跟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如果教师多关心和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询问他们落后的原因,并由此根据学生的内心想法来教学,就能很好地实践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比如在讲“辛亥革命”时,教师以巩固以往所学知识为前提,提出近代历史上我国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结果是怎么样的,造成这样的原因又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的,那么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越完整越好,其次是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受,给他们多点时间在书本上找答案,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或是跟不上上课节奏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进行询问,并给予辅导,通过教师关怀,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让其他学生学会自主关心他人。

2.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分层教学。

比如有的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而有的学生则是记不住详细的知识点,但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方面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分层进行教学。还是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对其要求是能熟悉掌握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制度、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事件等书本阐述的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则以考查他们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为重点,类似于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进行探讨。除了书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关于历史事件所传达的精神也是教师需要重点教育的,在“辛亥革命”中烈士的鲜血,孙中山先生不怕挫折、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制订的“临时宪法”所体现的“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都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突显人文教育的内容。

三、以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重点

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互帮互助,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介绍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反映了什么精神?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他们各自在上课之前分工收集关于的资料,并讨论评价,这样在演讲时才能发挥自己小组的特色和对事件的独特见解。此外,经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性学习,也能克服以往独立学习的弊端,学会乐于分享,当以后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能互帮互助,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能主动去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朝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发展,而且受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染,能有效地建立起爱国精神和社会使命感。

四、结语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3篇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对人力资源的占有需求已开始转变为对人才资源的争夺需求。各大高校应充分注意到这一转变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深刻启示,并切实抓好人才的管理,对人才给予充分重视。换句话说,高校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加强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履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做到对教师群体的个性和需要尽可能关心和理解,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对希望的工作环境的需要。一方面要做到识人善任,努力发现人才,另一方面要对所发现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更符合本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并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鼓励其有所创新发展。

(二)激励原则

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少不了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教职工作亦是如此。因此,高校必须将激励制度的建立高度重视起来,以求得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实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尽量满足教师较高的不同种类需求。在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还应构建完整可操作性强的业绩考核体系,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力求客观合理,使其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核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性化的原则,考核的目的应是对教师的激励而非提出各种高难要求,切不可造成过大的考核压力。只有本着激励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其岗位上真正发挥应有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体现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有稳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甚至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严重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奖惩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为不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在奖惩或考核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教师个人利益这一因素,因此常常造成奖惩制度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态度。在职称晋升方面,往往会因为晋升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择优原则的落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

(二)管理过程中民主化程度过低

由于高校是具有强烈学术性质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也都是各个学术领域内的精英,他们与其他企业员工相比,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因此常常会对学校管理的民主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高校教师希望对高校工作的更多侧面有更大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他们的一些需求和个人意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反映并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权益。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教师对目前的民主化程度不甚满意。许多高校虽然也将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原则,但落实到真正的工作环节中来,就常常无法兑现这一承诺,致使民主管理变为一种包装和形式。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目前大多高校都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管理较为僵化,对校内人才的诉求和想法不闻不问,导致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更无从改进,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民主进程和科学发展。

(三)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于各高校来说,其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建设和支持。但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来看,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仍不完善,这些高校的领导阶层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导致大量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高校领导则只注重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轻视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贡献或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因而从未或很少在校内开展针对管理领域的人才培训,致使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匮乏,使整个高校的管理能力降低。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策略

(一)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高校管理具有更浓厚的人文关怀,其首要前提就是建立起充分民主化的管理制度,且民主管理应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主要方面包括考核机制的客观公正、职称晋升的公开透明以及岗位聘任制的全面实行。在这些制度的具体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集思广益的原则,使制度的确立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并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要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秉着求同存异的制定方针对差异化的想法进行集中讨论,力图能够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主原则,并保证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得到落实和开展。在管理制度方面,常常会存在严格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的问题,这是由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和理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在对这些严肃刻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常会给人以较强的压迫感而显得人文关怀不足。从这一角度来讲,结合高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进行思考,就会发现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并未将充满温情的人文因素融入其中。由此可知,在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以高校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适当地添加具有人文关怀的因素,保留一些合理的弹性和空间,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为人才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优良的环境。

(二)严格推进管理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若要将人文理念真正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不仅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注意对制度所规定的内容积极落实和严格执行。应该认识到对制度的执行程度是评价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有效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威慑力和作用。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在主持高校相关工作和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实施过程的民主化程度是否到位,对缺乏民主化的管理环节要予以警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因为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民主管理方式与专制管理方式相比,显然前者更有利于从业者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原则在高校这种学术类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使全体教师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就应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说高校必须将民主管理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应使全体教师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每个人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同时,还应充分尊重人才对高校行政工作的监督权利,使其有权对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管理工作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在坚持了民主原则的前提下,还要对民主程度做进一步的思考。对人才参与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要有明确的标准,切实推进高校管理的民主进程。

(三)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4篇

人类一切的创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顾名思义就成为人类创造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是符合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时代的产物,人文关怀是不同于以一味追求和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它是以人为本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心。人文关怀涉及到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既然作为人类知识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其人文精神文明在人文关怀上体现的更多一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显得格外重要,其既有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焕发无限光彩,同时对处于知识掌握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而言,也起到了引导灌输的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有利于让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从我国的初中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不够,其不仅表现在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上,还表现在具体形式上。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们的道德素质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发现这种现象正逐步影响到在学校接受知识学习的学生,就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规范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但是,仅仅是出台了道德规范远远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人们从心底形成这种良好的素养,到头来这规范标准还是一纸空文。所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发展观都处于迅速形成的时期,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如何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初中语文教育中

1、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

社会讲与时俱进,教育也必须这样。性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但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为了职业而改变,这是对工作的执着,为了修养而改变,这是任务。作为教师就是要适度地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层次,才能适应社会的一日千里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几本书,远远适应不了今天的教育。冷冰冰的说教面孔、硬生生的死板语言、喋喋不休的传教士表达、课后夹着书本走人的教师似乎都欠缺了什么。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这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生命样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好老师就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它也许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的微笑是学生快乐的表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兴奋剂,教师的情绪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教师的友善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兴趣广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师的坦率和宽容更容易使学生也拥有这样的品质。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简洁,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偏见教会偏见,散漫教会散漫,爱教会爱,美教会美,关怀教会关怀……在这里寻不到“教师教会学会”的笼统的说法,也不是因为教授了知识而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而是因为你的鲜活个性、你的举手投足、你的高贵典雅大方、你的学识和幽默、你的激情和热爱,使你的生命本身多姿多彩,成为人们尊敬的典范。

2、选材上选择有人文教学意义的课题

一堂课的开展主要是围绕着课文中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那些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带有人文关怀,知识性强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上要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气息和氛围。

3、提高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中的质量

人文关怀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和现实生活相关连的,所以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课堂看成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场所,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下所具备的不同的情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课堂的生活作为落脚点,把对教学的思考、学生的尊重以及生命的敬仰融入到人文关怀中,并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虽然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作为学生还是会对老师起到影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人文关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以及提升人文关怀质量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过程。人文关怀如此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进而提升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质量。

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5篇

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关注、帮助,再到现在的重视其潜能的发展,这一路的风景是社会展现出的最亮丽的风景。但在一些招收特教生的高校里,特殊教育中课堂语言在人文关怀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认为在特殊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针对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做出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学设计,使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健康发展。越是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我们越应该从精神层面重视他们的教育。语言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特殊教学中,无声的语言更具有这样的魅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社会的期望、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基础之上的,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利用课堂语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注这些残疾学生的情感动向和道德标准,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为了教而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偏离了人文关怀的本位观念,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忽视了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在特殊教育中,聋生们不会用有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会选择沉默的接受,这使我们的教育陷入一个老师掌控教学格局的僵局里,那么,怎样才可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呢?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的学生具有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他们一样具有灿烂的精神世界,在每一个学生心中仍然有着一片阳光地带。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信任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于老师的教育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反,就会不认同,甚至厌恶。古人常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特殊教育中充满情感的语言更具有一种无声的感染力量,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特殊教育中的学生更要求独立的人性存在,教育往往忽视这个方面的需求,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深度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良好品格的人,重视人性,重视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各种情感需求、劳动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需求。而最具人性色彩的就是追求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特殊教育中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就是用具有人性色彩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的需要,那些身残志坚的信念、善良美好的品德、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怀,让他们的人生充满一种强烈的自信感和幸福感。我们学校的特教学生由于生理缺陷问题,往往对于劳动学习和创造力方面没有很高的精神需求。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这部分人性,一定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美丽的富有创造力的,要想尽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出他们心灵中的这些需要,让这些需要成为学生生活的勇气和自信的源泉。比如,我们在授课时,在讲授一些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拿出一部分励志类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性格健康发展有利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来做分解,其中史铁生的作品就是可以拿来做素材的极佳作品,通过老师对内容的动情讲述,让学生感受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正能量,从中传递出一种健康的人性。再如《变形记》里面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方法使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生命以何种方式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的形式,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的生命存在,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的关注才会给特殊教育的学生一种温暖的期盼,关注的内涵是尊重、关心、牵挂,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尊重个性、关注其自身优势,培育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的学生,也能让这些残疾学生在社会上得到跟普通人一样的职业认同感,用自己的课堂语言鼓励我们的学生从自身特长出发,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认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和谐气氛,从而真正体验到与一个普通人无异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引导要凸显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进行平等的互动,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地吸收课文的内容,进入课堂情境,把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做到真正地用心灵感知、体验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从而获得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且进行深入地探究,这种探究还要延伸到生生之间的合作。大学生已经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同学之间已经完全有能力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他们之间的这种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气,实现一种凌驾于自我之上的情感飞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自己爱好和兴趣的个体,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性,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比如自己选择阅读内容,自主提问,自发地去探讨问题,对感兴趣的中外作品加以品读,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

(三)教学语言要关注心灵感受。大学生处于心智倾向于较成熟的年龄阶段,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各种技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些生理残疾的学生不爱发言,没有大学生的朝气,我觉得可能是一种自卑情绪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自尊心的伤害,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我认为有的时候,教师说话的艺术决定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温暖的课堂环境很是重要,这对学生自信的表达、大胆的交流、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比如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让学生们做一次阅读能力表述题,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说“: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观点?”其实这位老师犯了一个大错误,虽然是一句课堂惯用语,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从教育的本质而言,这位老师就把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给弱化了,如果改说成“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观点呢?”这样的话就肯定了第一个同学的观点,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照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本来我们的特殊教育就存在诸多的障碍,所以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你说错了。”“没有更好的理解吗?”“谁能比他说得更好?”“你表达得不具体,谁能更具体地表达?”……类似这样的语言带给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是怎样的心灵感受呢?这样的感受怎么会让他们还有发言的愿望呢?学生会觉得自己被充当了预演的试验品,还不如保持沉默!教师的每个小小举动对于学生都可能是学习中的致命伤,特教学生的每一次站起来的勇气都是可嘉的。就发言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每一次发言,都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这是对人性本身的一种尊重。对于知识层面而言,答案可能不完美,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表达,更是一种自信心的满足,即便是错的,我们也该鼓励这样的行为,不能否定。这是我们特殊教育的财富。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你是独立的自我,你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支撑,反复地表扬学生,让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鼓励和尊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其目的是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信与满足,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起生存的自信,为以后融入社会铺路。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认识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就是说,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的教学评价要依托“人文关怀”这个理念,主要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生命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鼓励性语言。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评价标准,来对每个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赞美这些学生的每一点好的改变,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2.重视情感因素。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关注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情感、意志、人格和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评价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关注特殊学生的道德观和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