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再过三天就是李老先生九十寿辰,值此宗族同贺之际。我谨代表***********全体职工,向老前辈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老前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似南山不老松,
九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人生来说,却是漫长而曲折的。九十年来,老前辈阅尽了人间沧桑,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的变化。他一生中积累的最大财富是他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本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品质,宽厚待人与世无争的立身之道。这一切,伴随他经历了坎坷的岁月,更伴随他迎来了今天幸福的晚年。
老先生出生于城里村,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年仅十六岁的他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戎马生涯十一年,参加了和。在部队,先后做过通讯员,联络员,在后勤卷过烟,造过炮弹。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献给了祖国,他是人民的功臣,是我们的骄傲!这些祖国没有忘记,人们没有忘记,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国家颁发了纪念勋章,我公司为能有这样的功臣而自豪!
一九四八年,老前辈光荣退伍,他不提任何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回家务农;五七年,听从组织安排,参加工作来到********,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不以功臣自居,哪里最苦哪里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推过面,扛过包,清理过工厂的下脚料。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事迹先后被作为先进典型登报宣传,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七九年,老前辈光荣退休后,仍然受聘返厂,从事下脚料的清理工作,一把笤帚一张筛子,不怕脏累,颗粒归仓,继续为国家贡献余热。
还乡后,已到暮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然开荒种地修河滩。直至八十岁才不再从事体力劳动。
老前辈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平凡并非意味着平庸。他的人品、学养、才具、精神,乃至形象仪表都不落人后。
老前辈是从旧时代过来,他的身上没有沾染不良习气,在曾经污浊的社会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老前辈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任何环境中,总是泰然处之,以平常心态看待生活。知命安贫,安步当车。以致无欲则心宽,心宽则体健,耄耋之年,头脑清醒,身体硬朗,实为难得!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前辈已逾“古稀”二旬,堪称仁者之寿,智者之寿。如此高寿,除得益于自身的体质心态与调养外,也与子孙的仁孝,各位亲友的关心照应分不开。今天欢聚恭贺老前辈九十华诞,四世同堂,希望老前辈百岁华诞再共同举杯!
最后我送老前辈对联一副:
本片的妙处不是对历史做了一次纪录片式的拍摄,也不是对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一次电影的翻版,而是从历史与小说中提炼出了“赤壁”这个深入人心的名词,通过人物的重新塑造,在部分地还原了历史的精神的同时又巧妙地体现了现代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对赤壁之战做出的又一次颇有意味的诠释与反思。
一、想当年,三国周郎赤壁
说到部分地还原了历史,就不得不谈到片中周瑜的形象。
在大家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是那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愚蠢将军,是那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吐血而死的气量狭小之人。可是在坡的诗中,周瑜还有另一种面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两个形象哪个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
史载周瑜确实是少年英雄,威震江东,是孙策最为倚重和信任的知己,孙策曾说过“吾得卿,谐也”。赤壁一役,完全由他独自指挥。战役发生之时,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并不高,正在后方为刘备准备粮草,相对于大都督周瑜来说,几乎是个无名小卒,二人既不曾相见相识,又何来斗气之说呢?且周瑜素有“雅量高志”的美名。周瑜的部下程普曾经因为年长的原因不愿屈居周郎之下,多次表示不满,而周瑜就像蔺相如对廉颇一样,对程普处处谦让,终于使东吴军中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 “跟周公瑾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电影中吴军吃汤圆时,甘兴、鲁肃、黄盖乃至孙权等人纷纷从自己碗里拿出一个汤圆放到周瑜碗中,也是周瑜对上拥有主公的绝对信任,对下获得众将归心的真实写照。
本片正是通过梁朝伟版周瑜还原了“三国周郎赤壁”中那位真正的周公瑾。赤壁的练兵场上,兵士们个个虎虎生威,整齐划一地随着主将羽扇的挥动进退得法,能够训练出如此威武之师而又能够端坐高堂,指挥若定的将军,其勇武有谋,深谙兵法之妙可见一斑。继而笛声响起,万籁俱静,声如松涛,犹如白云翻滚,只是音律上犹欠一份精准。这时,作为主将的周瑜停止练兵,亲自为小牧童指点,可见其气度。这个场景,或许是取意于“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以此作为周瑜的出场,耐人寻味,未见其人,先见其阵,先感其气(质),面对这个威武而亲切的将军,小说中周瑜狭隘的形象已然烟消云散。
在本片中,将军的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如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另一种是武功盖世,冲锋陷阵的豪杰。如戏文中唱到的“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的关云长;“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张翼德,“长阪坡,救阿斗,杀的曹兵个个愁”的赵子龙,而本片中的周瑜形象,正是这两种形象的结合。一个颇有诗意的场景是,小乔端坐在茶桌旁文火煮茶,周瑜身穿一袭白衣仗剑而舞。小乔随着剑的起伏不时评论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不动如山。”剑法的精湛与评价的精彩相得益彰,这便显示出了周瑜剑道的精进。较关张等人来说对“武”的演绎少了一份嗜血的野蛮,多了一份赏心悦目。
在战场上,当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诸葛亮所设的八卦连环阵中交战正酣时,作为主将的周瑜也不再满足于摇扇观战,而是直接杀入阵中,横扫千军。这比作为谋士的诸葛亮又多了一丝英武之气。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本片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体现在重建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上。
前面说到,从史实的角度看,赤壁之战发生时,诸葛亮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对战争可有可无的角色。同时,诸葛亮与周瑜在性格和风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的形象特征几乎是重叠的。
小说《三国演义》之所以把周郎塑造成气量狭小之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和避免人物形象重复。在本片中,如果去掉诸葛亮无疑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程度,还会冒违反观众经验的风险,如果留下诸葛亮,又该如何使这一形象从冗余变得有新意呢?本片中,诸葛亮作为周瑜的知己形象出现,一方面还原了周瑜诸葛亮雅量的风度,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当代社会的审美理想,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少一份嫉妒,多一份欣赏。
上部中周瑜与诸葛亮在初次见面时,两人通过琴的合奏,在对曹作战的态度上达到了默契。把一个关乎国家生死的决策放在宴席之上、琴歌之间作出,一方面表现了二人举重若轻的气度,另一方面,让人想起到了高山流水识知音。这不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而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欣喜,惺惺相惜的欣赏,珠联璧合的合作。
虽然在一些场景和对话中暗含了二人的比试,和将来反目的可能,但二人之间的对立,始终把握一个度,任何一方都没有狭隘的嫉妒,而是上升为一种更高的境界。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嫉妒应像一位高贵的勇士蹙眉叹息,而不是一群烂兵丁的深夜混斗,像两座雪山的千年对峙,而不是一树乱缠藤绕树干。她曾是两位孤独诗人一辈子的相互探寻,它曾是无数贵族青年决斗前的默默托付。”这样的感情高贵而动人。
三、谁言女子不如男
本片的时代气息,更鲜明地体现在了片中的两位女性――孙尚香和小乔的形象中。
孙尚香不再是戏中那个任人摆布的贵族女子,而成了一个红衣飘飘,勇敢而机灵的女中豪杰,像一团火般热情艳丽,可爱无比。他和曹军士兵叔材的一段相遇让人在快乐的笑声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仁,生出反战之思。
和热烈如火的尚香相比,小乔是温柔如水的,然而,她为了深爱的家乡和亲人,却敢于以身犯险,去拖延曹兵的进攻,为自己的家乡负起责任。正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她成功了!她的功劳不是可以和周瑜诸葛亮相比肩吗?
虽然这不是历史的真实,但却是善和美的,两位女性所表现出的热爱和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国家兴亡,匹女有责”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可以说以上这些形象的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