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导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毕业选题。
不要选太偏的题,选太偏的题有可能导致可借鉴的资料太少,到最后落下个力不从心的结果。也许很多老师在选题的时候给的建议是不要选太常见的题目,其实我个人见解是这是个误区,竟然学校安排了这些题目,理所当然就能被选择。更重要的是常见的题目也能推陈出新,你可以用流行或者高级的语言来新解这个论题,这样也能拿到理想的分数。选题另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选太宽太泛的题目,一旦你的指导老师是个比较严格的人,要求你按要求办事,你就会有点自食其果了。
二、掌握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该掌握的还是得掌握,个人觉得数据结构可以忽略一下,毕竟《数据结构》是运用主要体现在程序的实际开发中,而其理论知识都是大套大套的,对于答辩提问实在不宜,所以答辩中不会过多的涉及数据结构的知识;而对于系统开发必不可少的《数据库》知识,在这里我推荐重点掌握一下,数据库中重点要注意的是查询这块,答辩的老师可能会针对你具体系统中的某个查询要你写出数据库语句,比如当时我答辩的时候老师就问了我一个牵涉三表查询的问题,还有主键在这个系统表中的串联和功能。
三、掌握毕业设计开发使用的语言。
这里所谓的掌握并不是需要你真正的能用一门语言去开发一个系统什么的,是你得对这门语言熟悉,略知其一二,能知道它有什么优势以及它在日常开发中的作用,并且掌握一些基础的,如定义变量,基本语法结构,其大致的开发模式;有了这些东西在你毕业答辩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胜算。据我了解,一般学校的答辩也不会很为难学生,其一是老师都是来自学校本院,提的问题也是相对基础的,只要你答的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出太大的洋相,基本及格还是没有问题的。其二是学校自身得保证他们的升学率,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
四、毕业论文。
论文这块比较的重要,我就多啰嗦几句。1)论文格式。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容不得半点马虎,投机取巧那更是给自己挖坑。刚开始就能把格式这块重视起来会给指导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哪怕你的程序不是非常的完善。2)论文目录结构。计算机专业大多数专业(可能部分学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不过肯定会开软件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都必须学习软件工程,一般论文的结构都是按照软件工程所要求的在做。一般来说论文目录结构主要有一下部分:绪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总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这其中绪论这块我就不详细说了,需求分析这块也没有过多要说的,只是把各模块实现的功能概括出来就OK了。总体设计中就牵涉到数据库设计了,这个就得注意一下了,你得明白自己的系统使用的是面向结构还是面向对象,针对不同的开发模式需要绘制不同的图,如面向对象就需要包图、类图、E-R图之类的。详细设计中配上系统运行的截图,然后附带实现方式,不要放过多的代码,不然代码过多会影响论文的排版和整体美观。调试分析这块很多人会忽略这块,其实这块会无形中给你加分;因为软件测试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界有这样一句话:代码是调出来的,这足可想见其重要性,因而在论文中配上测试,会体现出你的专业性和学习认真的态度。论文后面的感言就不多说了,都是些新的以及对老师的感谢,懒得自己原创的话可以去搜索引擎网站搞拿来主义。毕竟这块在论文中不太被重视。最后强调下参考文献还得属于开发语言的家族,免得弄出不必要的笑话。当年我答辩的时候老师都是挺重视这块的,可能是这块容易出问题又或者这块能体现出word排版的水平
五、系统。
系统这块,根据学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可以事先跟学校毕业的师哥师姐先了解下。要求严格就老老实实做。据我了解,一般的学校还是只要能实现主要的模块就行了。比如人事管理系统,员工信息、出勤、调岗就是重点,而打印报表这块就没做太多要求。而对于类似ASP中的字符过滤,java中的抛出异常稍微松懈下也无伤大雅。毕竟毕业设计是由没有实战经验的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开发学生完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通过职业督导促使大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民族学生利用网络传播藏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的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首先,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利用网络进行本地区的文化传播,除了前期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后期几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费用投入,较之传统的印刷方式更为节约,因为人们完全可以用WEB方式进行访问和传播。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更为快捷和直观的地向公众表达自己对各种文化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看法。对于藏民族的同胞来讲,通过将计算机网络运用于文化传播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本民族语言、历史地教育和传承。事实表明,有了计算机网络后,无论是对于边缘个体还是社会组织,人们都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方式创造、传播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权力。由于有了网络,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落。从研究中我们还可发现,通过组建专门主题的文化网站,更是促进社区发展、文化传承的有力工具,使人们能通过网络方式和网络语言进行新形式的交流,尽管大家相距千里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要在实践中通过职业督导促使大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民族学生利用网络传播藏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建设与发展。
引导藏区高校大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在今后的职业督导过程中不断跟进。首先应当引导藏区学生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藏区特点,同时阅读有关民族文化、历史方面的书籍储备丰富知识,树立生涯意识。可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搜索、实地走访、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有关藏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例如,通过深入到康巴藏区进行实地的拍照、摄像等进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主题等进行网络调查。而教育工作者则可通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研究,直接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同时,通过与藏区的政府、企业单位进行合作研究,深入到藏区基层,了解藏区对大学生的具体计算机能力要求,为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校企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只有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在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跟进,进行必要的职业督导。
从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同角度,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分析如何全面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利用网络办公,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已经成为必然。对于今后有可能在藏区就业的大学生而言,在生涯规划过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在平时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积累和整理有助于提高自己文化视野的动手能力培养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作品等,进而从网络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在实践中去全面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职业督导过程中应注重对民族学生的关怀与教育
结合藏区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进行职业督导。我们知道,藏区民族高校在校的民族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在长过程中,由于地理、家庭,特别是人文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认知和心理上表出自卑、敏感,甚至于愤世嫉俗的负面倾向。因此,在进行职业督导的过程中,就不能完全按照一般大学生的标准进行一刀切,而应当结合他们的行为习惯、理念信念和能力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怀和教育。职业督导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树立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讲,首先就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团队意识。而对于长期生活在藏区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社会也许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在实践中引导他们同其他的普通大学生一样,树立团队意识,树立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促进藏区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职业核心能力有很多方面,例如执行力、判断力、心理平衡能力等,但作为当下职场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那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拥有则有待于其计算机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因为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当下,职业核心能力在各种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新时代各类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以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基础和发展潜质,使其不断的通过活动体验、知识储备、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职业生涯教育注重个人的特质分析和综合表现,在生涯教育过程中,以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和锻炼为抓手,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从而帮助个人了解其内在的特质与主要能力,从而促使其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生涯活动开展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案例研究分析,特别是结合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使藏区高校的大学生也能在现代网络背景下,尽早的树立生涯规划意识,通过职业督导师的帮助,促使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职业督导在藏区高校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通过职业督导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任重道远。诚然,随着藏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本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了学习和自我提高,但从职业督导的角度来讲,高校教育教学系统还应当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方能使藏区高校大学生尽早受益。
1.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oftheACM》杂志上给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的定义。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从周教授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思维是基于计算机科学并涵盖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人类应具有的一种能力。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简称3R)能力一样,计算思维是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2.计算思维的本质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和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2011年通过给计算思维的各要素作描述,下了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即计算思维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特点:
(1)制定问题,并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工具来帮助解决该问题;
(2)要符合逻辑地组织和分析数据;
(3)通过抽象,例如模型、仿真等,再现数据;
(4)通过算法思想(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支持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5)识别、分析和实施可能的解决方案,找到最有效的方案,并且有效结合这些步骤和资源;
(6)将该问题的求解过程进行推广并移植到更广泛的问题中。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方法,是对计算机学科三个不同领域(理论、设计、实现)的概括和提炼。计算思维注重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对问题的抽象及表示、注重算法设计的抽象化及算法实现的自动化、注重问题求解后实现方法的再利用,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3.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思维是人类具有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早期没有计算机时计算思维就已经存在了,但由于缺乏对计算思维概念的正确认识而没有被人们明确意识到。计算机的产生及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使计算思维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并将计算思维的培养纳入到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已经能够明确体现出计算机技术及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引领计算机学科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研究却较少涉及,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被局限在解决已有类似解决方案的问题上,当遇到崭新的问题时,只能用已有的技术或方法去套用,即使问题得以解决也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这对于学科的延展性以及各行业的发展前景都是不容乐观的。这就是源于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不仅能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解决专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全局出发,以计算机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激发学生在各学科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进而能为将来就业后的行业发展和突破创新做到很好地铺垫。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狭义地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就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过于宽泛且理论层次不高,并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内容重复,这样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感觉好像什么都知道,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递增,社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学目标和内涵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的各环节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的重定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科在某些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知,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而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学科,是一个能带动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学科。作为信息时代主要载体的计算机已不再做为一个简单的工具存在,其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更为深刻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提高被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大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对的教学群体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工作,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大学中对这些学生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进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这种能力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行业都将是终身受益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科学谋划,稳步发展,不断创新。教指委《关于申报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通知》中明确给出了大学计算机“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思维能力”的总体教学目标,不仅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更要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意识、兴趣和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
四、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拓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1.转变教学理念计算机基础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知识加技能为主,过多地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上,这样在学生以后回忆时也仅能记起一些零散的概念、对于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等,从知识的延续性上对学生没有较大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要确立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贯穿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引导和训练,逐步养成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活学活用,解决现实生活或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师资队伍的建设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以及传授方式等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要将教师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思维融为一体,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对知识体系的一种重组,因而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思维的学习、研讨以及交流活动都是很有必要的。
2.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1+X”的课程设置方案,将大学本科阶段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学生专业或行业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科专业分布重新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1)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了较大地改进,引入了对计算思维概念、本质以及特征的教学专题,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确定了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网页制作、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共十个教学单元。将计算思维概念的体现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蕴含在不同的教学单元中,例如通过大量引入日常生活中涉及计算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概念以及计算无处不在;通过典型实例介绍抽象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了解基本计算环境等。
(2)计算机专业教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对理、工、文科开设《程序设计技术》课程,对艺术类开设《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根据学科分类不同分为C语言和,同一种编程语言又根据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学生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教育之后,已经初步建立了计算思维的意识,借助专业教学使学生将这一思维模式很好地延续下去。特别是在《程序设计技术》课程中所侧重的就是学生对于抽象算法的设计以及利用编程语言将算法具体化、自动化的实施过程,这无疑是计算思维得以体现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实例。
(3)计算机能力教学。计算机能力教学是前两种教学的升华,包括计算思维能力和学科创新能力。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涵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科方向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学术讲座以及学科竞赛的形式得以体现。目前我校对机电、测控专业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食工、化工开设高级编程、对经济管理类开设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对艺术类开设网页设计和动漫制作等。这将使学生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所培养的计算思维方式以及计算思维能力得以延续发展,进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3.更新教学方法由于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学方法也要同步地进行更新,由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改为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题研讨、问题引导、反思与自我建构等多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在每一种教学方法中,都要体现出教师引导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把所有内容灌输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体会出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感,所取得的效果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要好很多。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思维的模式下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4.丰富课程资源以往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往往是自己的讲课课件、习题答案等,内容、形式都过于单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迅速兴起为教师创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创建本课程的课程网站,将本课程的教学文档(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以及答案等)放在网站上,还可以在网站上设置讨论区为师生课下交流提供空间,分阶段测试区为学生自我测试提供平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意识和能力,为此还可以在网站上开辟计算思维专栏,将计算思维的概念和理论详细地进行介绍,并结合计算思维在该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使用,使学生对计算思维从理论到结合实践的具体应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逐步锻炼并养成利用计算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使用习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网络与高科技的融入,让计算机网络的内容与花样多姿多彩起来,网上的部分信息也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侵蚀,影响了我国当代计算机网络整体的正确思想导向以及价值观,使得计算机网络用户出现焦躁,轻浮的情况,出现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对我国的教育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界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要进行对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思想发展健康,引导计算机网络为精神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保证了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我国现如今对精神与思想生活越来越重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是在学习与生活中解放计算机网络思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妥善处理,对培养我国优秀的“四有”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在思想高度开放的今天,老套的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处理手段已经落伍,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不改变原有思路的情况下,改变方式,让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
二、出现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契机。
(一)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自身用户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用户们是开放性的,对于用户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有可能对系统造成的损害,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防不胜防。而且因为用户的不同心理与需求,使得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操作行为也是各种各样的,部分用户的行为就会造成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伤害。用户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在预防用户行为伤害的过程中,总会有难以预测的情况发生,很难进行统一性的管理与控制。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最令人担心的是用户的操作超出权限,违规操作,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系统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系统瘫痪。
(二)在网络中的病毒也会威胁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正常运行,这种病毒普遍存在于不明来源的软件中,如果安装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终端上,会破坏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存储的数据信息,造成数据破损,并且出现不良信息,使计算机网络管理不能够正常使用,影响用户的心理。而且在含有病毒的软件运行中时,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硬盘数据破损最大,导致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人为的黑客攻击对计算机网络管理造成伦理道德威胁
黑客,是互联网上一群网络技术高超的电脑专家,他们利用高超的电脑技术进入他人的电脑进行窃取资料与信息,很多黑客通过窃取重要信息资料来获得利益,所以说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来说,黑客的目的一般是窃取用户信息来进行犯罪活动。黑客通过发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上出现的漏洞来进行窃取,攻击,导致计算机网络管理出现不良信息的漏洞。
三、探讨改善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手段与措施。
(一)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结合时展,进行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与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而现如今我国网络文化与信息文化深深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高速与信息,通过网络进行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创新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也能更加贴近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水平,因此要及时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将网络手段与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规范性。
(二)明确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控制目标,加大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力度
要在我国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与控制中做到以人为本。将发展计算机网络用户思想政治的全面素质作为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改革的目标,利用不同的载体与工具,改革计算机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提升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受到了不良信息的推动,由于我国近年来对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思想政治问题的重要作用也愈发凸现出来,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品质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与阻碍,所以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起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为我国塑造优秀思想的专业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1997,(2):14~18
(1)重读一遍四大名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细读《信息技术与应用导论》、《c++精髓-软件工程方法》,做好笔记,需要时查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知识的学习:专心学好本学年的所有课程,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作业与练习。
(4)课外知识的学习:多去图书馆阅读近期各类杂志,例如《程序员》、《软件学报》等,重点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报道和有关新技术新方法等的文章。
通过实行上面的计划,我想应该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进入大二后,我觉得重点就应该放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了。因此,经过认真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计划:
(1)抽取时间阅读名家名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细读《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掌握查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知识的学习:专心学好本学年的所有课程,加深对《离散数学》、《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的理解,掌握好相应的各类实践技能。
(4)课外知识的学习:登陆图书馆数据库阅读相关论文,提高自己的论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经过前两年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想自己应该对计算机领域有了整体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领域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拥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大三的学习过程中,我参照系里安排的课程做了如下的计划:
(1)阅读一些管理沟通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沟通和管理组织能力。
(2)专业知识的拓展:细读《数据库系统导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掌握查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掌握有关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及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课外知识的学习:查阅信息技术论文(特别是多阅读英语论文),扩展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跟上当前最新的技术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