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关键词】家长需求;办园水平;师资队伍;教育价值;教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41-03
【作者简介】王瑜(1972-),女,江苏徐州人,无锡市育红实验幼儿园教师、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发展既给幼儿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都希望为自己的子女选择一所理想的幼儿园。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个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不一,近几年来常常出现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优质的幼儿园而彻夜排队的场景。针对现实情况,幼儿园如何把握住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成为现今幼教界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对象
徐州市新沂县1000名幼儿家长。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徐州市新沂县选取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城区幼儿园,对10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9份,有效回收率为79.9%。具体来说,在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7份,其中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81.8%;在2所城区幼儿园,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78.0%。然后在城区和乡镇幼儿园的有效问卷中各抽取150份,对这300份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要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考虑因素中,位于首位的是教学水平,有59.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最为重要。其次是师资水平和教育理念,都达到了56.0%。然后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占总人次的45.7%;有15.7%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益智玩具、娱乐设施、游戏设施、活动场地和大型玩具。通过调查显示,家长对班级环境的要求,首先是卫生整洁,达到135人次,占总人数的45.0%;其次是明亮,选择人次占11.0%;之后依次分别是宽敞、温馨、安全等。
由上面的数据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教育理念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且对幼儿园益智类设施设备和卫生情况非常关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科学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优秀个性品格形成的基础,所以,教学水平成为家长关注最多的因素也在情理之中。益智类的设施设备一般是既好看好玩,又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所以备受家长们的青睐。对于环境要求的选择,则体现了家长“环境可以塑造人”的共同价值观。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科学的管理,创设安全友好的园所环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以满足广大家长对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家长对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在家长对教师职业形象要求中,居第一位的是敬业,选择的有225人次,占总人次的75%;其次是教师的态度,有207人次,占总体的69%;再次是言谈,有155人次选择,占总体的51%。在家长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方面:大专占44%,中专占22%,本科占20%,高中和本科以上分别占7%。
由统计结果可见,大部分家长都把敬业精神和对工作、幼儿、家长的态度作为衡量教师职业形象的标准。在家长心目中,幼儿教师应该是爱岗敬业、和蔼可亲,对幼儿充满爱心的。教师是家长的合作伙伴,同时在家长眼里更是互助的伙伴。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言谈举止,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品格形成,还有助于和家长之间建立亲密伙伴关系,在幼儿的教育上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长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44%的家长认为幼儿教师的学历应达到专科水平。在家长的观念中,已经不再满足于幼儿教师保姆式的照看方式,而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教师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综合素质的水平。因此,幼儿园应把教师的外在形象树立和内在素质提高,作为幼儿园发展中的重要目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家长的需求。
(三)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可度
调查表明,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的占9%,从1岁~2岁开始的占24%,从3岁开始的占53%,从4岁~6岁开始的占14%。在幼儿园现有的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五大领域课程基础上,有14%的家长认为不再需要其他课程;而分别有47%,42%和40%的家长认为需要开设拼音识字、书写计算、英语类的课程。
从统计数字可见,家长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而且有逐渐向0岁延伸的需求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苏北新沂县区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为91.5%,而全国毛入园率为50.9%,这说明,新沂县幼儿教育入园率已经高于全国,家长对0岁~3岁的幼儿教育机构的需求非常明显。
从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家长们都渴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幼儿园开设识字、计算、英语等方面的课程。但是我们知道,幼儿的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学习的范围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超越幼儿认知和年龄的拼音识字、书写计算、英语等所谓的课程,需要大量记忆、持续注意、反复练习,这都是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如果僭越儿童成长的自然速率和自然进程,对儿童的成长便是有害的。”正是由于家长在教育观上存在着误区,所以需要幼儿园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
(四)家长对幼儿教育消费的承受度
【关键词】双语教学 调查问卷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本科教学大力推行的改革方向,是培养复合型、个性化、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必然趋势。从双语教学的目的来看,双语教学既不是中文教学,也不是语言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运用语言技巧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改革,使学生和教师真正受益最大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试图了解学生的主要教学期望,希望能从中找到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进一步完善钱江学院的双语教学。
一、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
为了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望和建议,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共向学生分发问卷调查表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97%。问卷调查表共设计28道题目,前27道是选择题(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涉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双语课程、授课教师、教材、教学效果的预期等;最后一道题为开放题,请同学们对双语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从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中来看,被调查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好,有84.09%的学生通过了专四、大六及相当水平的英语测试。我们认为,在语言或专业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双语教学可能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地吃力。所以,开展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如果忽视这一点,强制要求不具备条件的学生个体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则会大大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较好的语言基础上,支持双语教学的学生数达到85.61%。
关于授课教师,52.27%的学生认为外籍华人或者有留学背景的中国老师更能胜任双语教学。与外教相比,这些教师兼具国内外信息资源优势,熟悉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英文理解能力,交流起来更容易。同时,希望外语好且专业能力较强的本土老师进行授课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38.64%,这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只有9.09%的学生希望由外教来进行双语教学。我们认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师,要想成功地进行双语教学,他们必须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和媒介,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及教学过程等提出具体的规划。
二、双语教学的不同模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主要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四种:
1.滴注式双语教学。即把双语课程中的专业英语视作一门专业必修科目,保证每天或每周的固定学习时间。即通过日复一日的“滴注”,渐渐掌握专业英语。目前各高校在国际贸易等专业开设的商务英语就属于这一类。
2.淹没式双语教学。即教师全部用英语授课,汉语不属于教学语言。这种教学方法强制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英语语言,对培养西方思维、掌握课堂内容等方面大有裨益,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
3.过渡式双语教学。即一开始对学生进行部分或全部采用汉语进行教学,等学生渐渐熟悉了专业词汇之后,再使用英语教学,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淹没式教学。
4.保留式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高校时采用汉语教学,以后逐步在部分学科使用英语,部分学科仍然使用汉语。
在实际教学中,滴注式双语教学被视作普通课程,收效甚微;淹没式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较高要求,真正采用这种模式的高校也不是很多;过渡式和保留式双语教学比较符合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过渡式和保留式是较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中西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的融合和互补,也能大大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从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从主观意识上真正喜欢双语教学,否则一味地“填鸭”,只会导致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感。另一方面,如何保持英语语言教学的连续性,是保证学生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我们应该继续利用已有的语言优势资源,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条件。
影响我校双语教学的另一个瓶颈是师资队伍问题。为了搞好双语教学改革建设,必须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当前师资培养工作必须先行,师资队伍建设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不断完善过程。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选拔一批有过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双语教学骨干队伍。对英语基础比较好,又有教学和专业知识经验的教师通过英语强化培训。
总之,从这次对钱江学院的双语教学调查问卷的分析中,我们清楚地认识了我院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具体期望。在实际的双语教改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地了解和确认,进行客观的科学解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真正地改善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灿. 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以会计学学科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农村 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颁发的《国务院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武陵山区农村幼儿家庭环境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本研究随机抽样选取了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及闵孝镇,调查对象为太平乡及闵孝镇的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其中,走访了308户村民,发放672份问卷。
2 武陵山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2.1 该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居多
武陵山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抚养者是父母的只占32%,而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人抚养的占到68%(表1所示)。可见,该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2.2 学前儿童父母亲的年龄呈年轻化态势
统计显示,调查样本中学前儿童父母的年龄有85%在20-30岁之间,他们有充足的精力照管幼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接受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方法。
2.3 学前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不良习惯较普遍
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父母亲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到79%,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21%。另外,如图1所示,63%的家长有吸烟的不良习惯,21%的家长有酗酒的不良习惯,57%的家长有吸烟的不良习惯。
2.4 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意识较高,但学前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在调查中,71%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8%的家长认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可有可无,仅有11%的家长认为幼儿没有必要接受学前教育。
调查还显示,90%的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游戏;同时,也有90%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学习舞蹈、美术、音乐等技能。
2.5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较陈旧
调查显示(图2所示),92%的家长有意识地教育幼儿的某些方面,其中对幼儿进行常识性教育的占100%,品德教育的占89%,生活行为习惯教育的有58%,性格教育的28%。
3 武陵山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武陵山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并且交通不便。在我们的调研中,当地的收入水平不能满足人们的经济期望,因此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父母们)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交给爷爷奶奶带。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地68%的家庭出现留守儿童问题。而这些留守儿童将出现基本教育、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等问题,而社会关爱对这个问题也不能全部兼顾。
(2)学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仅占25.7%,初中文化水平的占47.3%,还有四分之一多的家长其文化程度为小学或文盲,他们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能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自身曾经接受过的教育层面上,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完全把孩子看作是家长的附属物,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极其简单,经常采用责骂,甚至殴打的粗暴方式来教育孩子,极少采用说服教育等。
(3)家长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有过针对杰出人士的研究,他发现他的调查对象们肯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去培养自己的孩子,而且都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而在我们的调查中,81%的幼儿父母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层次,这对幼儿将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另外,家长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4)家庭教育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本次的实践调查发现,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必要学习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但却很少有家长注重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的学习。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也即孩子能读写多少字、会背几首古诗、会算几位数的加减法等显性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更多地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没有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不能系统的掌握幼儿成长所需的身体、认知、情感、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4 改善武陵山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4.1 从政府方面来看
(1)建立“留守学前儿童服务站”,为幼儿提供全方位辅导。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托幼机构的教育资源,成立专门的“留守学前儿童服务站”,建立留守学前儿童的成长档案袋,详细记载这些幼儿的生活、学习、心理发展等情况,不定期地与父母亲或者主要抚养者沟通、交流,尤其是针对留守幼儿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还可以为留守幼儿开展心理疏导教育,老师与留守幼儿结成帮扶关系,让幼儿向自己的“妈妈”(幼儿老师)说“悄悄话”,让幼儿倾诉自己的心声,及时宣泄幼儿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绪。
(2)整合各职能部门优势,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农村各级政府可以整合教育辅导站、文化站、计划生育指导站等部门的职能,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等评选活动。根据当地人们的爱好,开展象棋、绘画、体育、歌咏、书法、讲故事等各类竞赛,建立起适合农村孩了发展、创造、竞争、成才等健康的家庭文化,减少和消除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从思想上、文化上、形式上改革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活动。各教育部门应认真总结开办家长学校的经验,督促托幼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并将此纳入托幼机构的评价考核体系。除此之外,还应开辟和完善其他类型的宣传渠道,比如可以利用本地区特有的“赶集日”时机,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单的形式普及科学的幼儿方法,使家长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4)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的各级政府可以开办科学知识普及班、家长文化补习班、扫盲班等,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水平。另外,还应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实行,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是杜绝这种恶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4.2 从幼儿园方面来看
(1)家庭教育讲座。托幼机构可以通过该活动向幼儿家长系统的介绍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结合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身体的、情感的、能力的、认知的等各个方面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突出问题和典型特征进行系列讲座,要结合家长的教育困惑设计讲座专题。
(2)家长会。托幼机构可以分为全园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提倡多进行班级家长会,因为班级家长会可以从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予幼儿家长具体的指导。
(3)家长园地和家园小报。托幼机构可以设置全园性的橱窗、墙报、板报,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可以开办小型的图书馆,订购各种学前教育刊物以及读物提供幼儿家长阅读。
(4)家长咨询站。托幼机构可以设置家长咨询站,为有困惑的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也可以(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54页)建立托幼机构的专门为家长服务的网站。除了以上的集中途径之外,托幼机构还可以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执教活动等,调动幼儿家长参与科学育儿的积极性。
4.3 从家长自身来看
首先,可以正确吸纳亲朋好友的教子经验,间接地获得关于孩子的知识,但不可全盘照搬。其次,幼儿家长应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的理论知识。家长可以自己订购,也可以向孩子所在幼儿园借阅一些幼儿教育的刊物、图书。此外,广播、电视、录像带、VCD等电子产品,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途径。再次,家长可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幼儿园是家长了解孩子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源。
参考文献
[1] 黄淑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7).
[2] 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2).
[3] 姜又春,任勤.亲属关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分析[J].黑河学刊,2012(7).
关键词: 《普洛登报告》 欠发达地区 学前教育
二战后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和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966年,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儿童及初等学校》,亦称《普洛登报告》,对初等教育提出了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为离校青少年开办)享有同等的地位,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其中有三项提议值得关注:其一,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大量增加保育设施的数量。尤其要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尽快设立“教育优先地区”。其二,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义务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1]第三,地方教育当局应该资助新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应建立在高等院校附近,以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帮助。[2]
在《普洛登报告》的影响下,英国政府的注意力转向了社会文化背景处境不利的学前儿童。为避免物质或经济贫乏地区儿童在起跑线上处于劣势,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情况,在政策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连续几年拨款为“教育优先地区”建造校舍,通过倾斜政策和特殊扶持,使不发达地区的儿童与其他地区的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做法对于经济或文化不发达地区的儿童有实质的帮助,尤其在增进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更是一种相当具体的措施。报告还建议幼儿教育机构应建立在高等院校附近,以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帮助,显现出了关注高等院校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合作,以此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普洛登报告》对英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给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立“学前教育优先发展区”,加强软件投入
《普洛登报告》将教育优先限定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学前教育阶段,由此我国实行教育优先区政策也可以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资源分配优先投入的重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从入园率来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95%以上,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还不到35%。[3]到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70%以上的适龄儿童还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此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激增,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正日益突出。[4]为了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应逐年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学前教育优先发展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物质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软件补助。如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或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任教,并对他们进行物质补助。但此类补助不同于硬件建设,长期持续才能见效,有鉴于此,教育优先区补助应长期持续,并着重于软件补助。
二、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规范民办学前教育
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探索非正规教育形式,满足欠发达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民办学前教育事业是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公立幼儿园暂时无法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要的情况下,民办学前教育可以极大满足那些无法进入公立幼儿园的一部分幼儿的需求。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尽管存在的时间较长,但不够规范,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教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发;收费标准有很大差异;产权不清,园内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师生存状况不佳,职业倦怠明显;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与管理机制。针对民办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加强民办幼儿教师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适当资助和奖励民办园。由此规范民办教育,推动其健康发展。[5]
三、加强幼儿园与高等院校间的双边合作关系,重视专业引领
加强幼儿园与高等院校间的双边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欠发达地区幼儿园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拓展合作的途径,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高校方面除了为幼儿园提供图书馆或周边可利用的社会环境等,更应该重视专业引领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当前专业引领形式众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双方的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反馈信息,促进双向的发展。要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教师的需要为其提供专业帮助,避免高校专家的单方指导而使幼儿教师被动接受。这些地区的幼儿园为高校提供便利,可作为高校见习或科研的基地,而高校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为幼儿园发展服务,从而促进幼儿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单中惠,刘传德.上海教育出版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