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英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与此同时,对中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也引起了会计界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二、加强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是探讨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1.1顺应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1.2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融会贯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3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2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其一,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例如存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收入确认,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3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3.1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3.2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4结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管理会计;标准
全球化是指社会经济体系、政治体系的非国家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不断壮大。在其影响和推动下,全球化条件下的管理会计也面临强烈的冲击,并从欧美波及到我国,使管理会计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大范围的变革,宏观上由政治、经济开始,经过财政、金融下传至企业,从方针、战略,微观上直接由财务会计传导给管理会计。
一、全球化经营的管理会计背景
十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围绕全球经营,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势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采用诸如并购成长的方式以全球的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①。由跨国经营转变为全球经营,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一)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随着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制造组装等业务也开始全面向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转移。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化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适应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管理会计开始从内涵与外延上发生转变。
(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开始将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边界,促进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外包的常态化
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organicgrowth),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方式被广泛应用。
在全球经营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贸易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随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变,它们所产生的内部贸易已经占了世界贸易的很大比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85万多家,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②。全球公司通过跨国界的企业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进行中间产品交易,可以更大程度上以日益广阔的内部市场的交易来降低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形成的交易费用和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产品的内部化程度随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也就是说制成品内部化程度一般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内部化交易程度。这是因为,通常一国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都高于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随着产品加工程度而逐渐升级的关税结构,不仅推动了全球公司出口中间产品,然后在市场所在地进行组装,而且也促使出口企业将一些最终制成品的出口实行内部化。在这种形势下,管理会计的转移价格问题研究再次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并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偏向于对收入和资产规模的重视,而对企业收益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资产规模在扩张,而另一方面资产收益率却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下降态势。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增强价值创造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全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新的管理结构以及新的理念和文化给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会。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本国企业的市场化以及战略、结构及理念文化的转型;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必须转变管理会计的传统观念及思维方式,积极考虑以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和有效吸纳整合跨国公司的资源为我所用。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产业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那些具有全球经营战略理念的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并购同产业的其他企业,允许外部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外资企业并购促进竞争,淘汰落后,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提升市场经济地位,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管理会计标准的国际化
面对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一般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适应环境;二是影响环境;三是重新选择新环境。管理会计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单纯是管理会计的方法,作为其根基的管理会计概念也面临着挑战。
(一)管理会计的国际标准
在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仍然采用一国的局部标准是难以适用的,制定国际标准(globalstandards)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标准可分为法律标准(dejurystandards:DJS)和事实标准(defactostandards:DFS)。法律标准有按与法律相同的基准进行处理的强烈要求,而事实标准虽无法律上那么高的强制性,但是若缺少这样的基准,灵活处理经营活动就会带来困难。比如,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前者有JIS(适时制)及ISO(国际认证)这样的标准,而作为后者则有“window”(微软公司)及VHS等规范,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者。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某类工业产品若只注重自行创立DFS,而不考虑与其他DFS的一致性,那么其生产的产品就无法到世界市场上去销售。不仅是工业层面,经营层面上也有DFS的问题,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也不例外。如何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需要,改造我国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是管理会计战略制定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国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经营文化,然而,随着企业的跨国经营,各国之间存在的文化、体制、法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国际性企业对这些差别具有敏锐的感觉,并针对这些差别采取适当的策略。
管理会计规范必须与全球化环境相适应。AAA.NAA(全美会计师协会)连续颁布的是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文告》(StatementsofManagementAccounting:SMA)。IMA在管理会计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研究、教育机构,拥有包括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内的300多个分支机构,会员达到八万五千多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号召经营过程的管理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全球化管理。通过《管理会计文告》(SMA),对管理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以及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范。现阐述如下:1.管理会计人员的责任。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恰当地进行计划的制定、经营事项的评价、控制的实施,以及完成有关经营资源履行情况的会计受托责任,并向外部作出报告。
2.管理会计人员的活动。为了完成上述责任,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信息的报告、信息的解释、经营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先进设备、技术的利用、信息的验证以及会计组织的管理等职责。
3.管理会计的过程。上述各项活动,是经过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以及归集,作业的分析、资料的编制以及解释,并向使用者进行信息传递等这一系列过程来加以实施的。
《管理会计文告》(SMA)较早的事实标准(DFS)被认为是AAA颁布的《1995年度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这份报告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除了要求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之外,还需要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揭示本身虽然只是财务会计的事,然而,将其结果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给其他利益相关者,这种外部报告会计也变成内部管理会计的共同话题,并被明确作为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早期尚未制度化的环境成本、股东持有股份变化情况以及经营层讨论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报告,这些对外报告的内容,今天已经或部分成为了管理会计的目的之一。
(二)SMA中有关革新的内容
在《管理会计文告》(SMA)中,面对2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针对可能对管理会计的冲击,了若干新的革新文告。详见表1。
如表1所示,按照内容的不同,可根据连载的分类列出SMA的标题,并附上编号及年份。现说明如下:
1.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将SCM及VCM作为直接对象的是4X,而对此开展综合的业绩管理讨论的是4U和4DD。其中,作为一种方法将TOC引入的是4HH。
2.基于国际经营的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并列所讨论的是“差异突破”,反映在4V中;国际经营中是以竞争环境与新的财务功能为对象加以讨论的,反映在5D及5E之中。
3.基于股东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面对21世纪全球化冲击的应对策略,管理会计的革新是实施价值创造经营(VAM),其核心是股东价值创造经营(SVAM)。讨论这些新课题的是4AA。
4.基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直接论及这个问题的是SAM。
5.基于公允价值的管理会计。公允价值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商品,在4M、4Q中有这方面具体的介绍,并对有关控制实务提供了指南。
6.基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会计。有关这方面直接论及的是SMA。
7.基于环境保护的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的各种问题正面论及是4W与4Z。4R与4S在讨论质量与风险的过程中也涉及了这个问题。
8.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与股东价值创造经营并列第2的是价值创造经营,就是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VAM)。在这个课题中,从ABCM的侧面论及的是4T、4CCC以及4EE,此外,从成本企画角度论及的是4GG与4FF。
三、寻求最佳实务标准的国际计量基准
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管理会计仅仅依靠国际标准也是远远不够的,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施方案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良方。一种策略,就是在差异比较中寻求最佳的计量基准(benchmarking)。
(一)计量基准的意义及其种类所谓计量基准,就是在进行计量或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以下简称BM)。作为经营或会计的BM,依据SMA,它是以判断类似活动的优劣与否为标准来计量作业的方式。管理者为了能促进作业的有效性或者高效率,依此来识别环节或方法[IMA,1998,P7]。这样的BM,有以下三种类型[IMA,1995,glossary]:1.内部(internal)的BM。在组织内部类似的环节、产品或者服务中,调查确定最完善的方案。2.行业内或竞争的(industrial/competitive)BM。在同一行业内的其他组织中,调查确定最强有力的直接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最高的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环节。3.世界水准(world-class)的BM。调查确定各国所实施的类似环节中的世界最高水准的组织业绩。
对同一企业的其他事业部及工厂、分店,调查确定的最佳实务方案就是“内部BM”。这种基准具有获得信息容易,在推进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且最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它难以获得期望的大成果。以企业外部为目的,选择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来寻求最佳实务方案,这是“行业内的BM”,因为它是以竞争企业为对象,所以又称“竞争的BM”。它提供的是一种竞争对手的信息,该基准有助于明确企业自身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定位。面对全球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今后基于集团经营的管理会计必须开展“世界水准的BM”,超越国界、超越行业探寻出世界最高的实务标准是极其必要的。这一过程具有很大的困难,但同时,它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果。在这种管理会计的冲击下,以这种“世界水准的BM”为对象,管理会计将表现出如下的特色:1.本公司具有成功决定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这种决定因素以选出的业绩指标为焦点;2.探索有关CSF的超优良企业的世界最高水准的实务标准;3.该最高实务标准要与本公司的文化进行协调与配合,要寻求其文化导入的接口并持续地加以改善。
(二)最佳实务标准的步骤与行动
针对上述的BM,特别是“世界水准的BM”,我们需要寻求恰当的实施步骤与行动。现将实施步骤(1-6步)和实施活动(a-q)分析如下:1.选出BM项目,并附上优先顺序。即,a、以识别出实施BM的领域来排列顺序;b、识别出实施BM的顾客和其他要素。2.编制BM小组。即,c、任命BM小组。3.记录自己的作业环节。即,d、决定有用的BM尺度;e、调查揭示内部BM的环节。4.探索和识别最高水准的业绩。即,f、决定数据的收集方法;g、识别应该实施BM的组织;h、收集BM业绩和可能使用的数据。5.分析BM数据,识别可能采用的方案。即,I、决定现行业绩差异;j、有关现行和未来的差异识别成本;k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业绩。6.依据BM,调查实施关注的事项,最后进行再设计,即,l、经营者承担改善差异的结果及寻求对策;m、设定有关业绩的目的及目标;n、实施对策;o、评价目标实现的进展;p、必要的时间,改进目标;q、设定适宜的、最新的计量基准。
上述核心是步骤4,即如何收集有关最高水准的信息。依据SMA4V,必要的信息源有以下途径[IMA,1995,p.11]:1.内部的信息源。来自销售员、调查员、技术员的信息,以及委托事务所的调查,或者访问顾客、对图书馆资料的数据分析及对最近的雇用、竞争对手分析所获得的信息等。2.外部的信息源。如行业的出版物、专业团体、研讨、业界专家、大学、刊物、顾问、财务分析、国内与国际的票据交易所、需求集团、证券分析报告、年度报告、特许记录、调查报告、新闻、销售商的介绍、政府记录、联机服务与信息交换等。3.独自调查。如邮送调查、电话调查、顾问、BM的现场访问等。对于世界水准的BM,要求有很高程度的信息收集能力。图1这种金字塔式的收集方法值得借鉴。
在图1中,底部是定期刊物、杂志、新闻、会议资料与记录等,这一层次无论是收集的努力程度,还是调查的结果都是低水准的。但是,从国际信息、国际报告中获得的第二次调查,以及有关社会共有财产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最佳实务方案的数据分析与调查、逐步向金字塔的上层推进,这种收集努力和调查结果就逐步成为了高水准。最后是现场访问,这一步达到了顶点。在实地访问中,往往期望其能够获得较大的调查成果,即使对所访问公司的探索、谈判、了解等已经付出了许多的收集努力,然而这项工作也是值得去做的。在日本,譬如索尼、丰田汽车等优秀公司,就是通过实地访问获得许多成果的,如索尼的小公司体制与执行董事制度、丰田的看板管理方式及成本企画等,这些都是最佳的实务方案。它们作为经营、会计领域的《世界的BM》被认为是世界水准的最佳实务方案,且已众所周知。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到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活动中去,许多原有的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并在全球观念下制定战略。全球化竞争将对政治、经济结构产生新的冲击,管理会计必须通过变革谋求新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全球化经营背景下的国际管理会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泽修.直面国际化经营的管理会计.企业会计(日),1999.12.
[2]西村明,大下丈平.管理会计的国际展望.福冈:九州大学出版会(日),2003.
[3]Cooper,Robin&RegineSlagmulder,SupplyChainDevelopmentfortheLeanEnterprise.1999,TheIMAFoundationforAppliedResearch.
[4]Goldratt.E.M.,TheGoal,2ndedition,1992.NorthRiverPress.
[5]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ing,StatementsonManagementAccounting.
.4TImplementingActivity-BasedCosting,1993.
.4XValue-ChainAnalysisforAssessingCompetitive,1996.
.5ERedesigningTheFinanceFunction,1997.
这些问题是构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管理会计方法复杂,缺乏独特性;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
管理手段落后,其标志就是计算机参与管理程度不够。从原理上讲,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一定要用计算机,但为了进行预测和决策,现代管理会计要用到复杂的数学方法,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等,在参数和约束条件比较多的情况下,手工计算可能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而变得不实际。计算机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的数据,使手工条件下许多不可能的计算处理成为可能。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界已普遍应用,但其应用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大型企业应用效果较好,能为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但在绝大部分企业,其有效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程度还很低,这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上世纪7O年代末随着管理会计的传人开始的,有些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未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直到今日在实践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企业仍屈指可数。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授权批准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会计程序、责任等内容,会计论文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能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字或盖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的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
(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三) 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系统中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四)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会计凭证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存储介质上,因此必须要求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确保备份安全,确保硬件设备安全。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和实施
(一)操作系统控制
操作系统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对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件和硬件的资源进行管理、调度与分配。在计算机内部会计控制中,操作系统控制的目标是在可靠保证系统资源程序的处理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执行系统控制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抵御和防范各种偶然或人为的系统入侵或资源破坏。主要有几个方面。
资源保护。该保护策略主要表现为根据会计控制工作的制度和特点,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访问控制功能对有关的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和数据访问等方面的设置与控制,从而对会计控制工作的操作独立性和数据保密性等到方面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
岗位隔离:岗位隔离是操作系统的资源保护功能在计算机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延伸,其本质是,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和资源保护机制,使得具有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的会计控制人员只能执行自己相应职权范围内的模块,此外,经过合理的设置操作系统的用户认证和管理机制,还能够实现对用户进入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和状态进行记录,从而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灾难防护:灾难防护本质上也属于计算机安全的范畴。该策略的实施反映到计算机会计控制工作中主要包括:病毒防护和故障恢复两个方面。
病毒防护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资源保护和控制功能来实施有关的病毒防护处理,而故障恢复控制的作用是保证计算机会计控制系统在遇到诸如停电等环境故障时能够维持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完整。
(二)数据资源控制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控制主要通过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控制管理机制实现和实施。
完整性控制: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完整性控制主要通过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当前,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能够对其管理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在逻辑关系上提供语义参照关系机制来检验和保证数据库存系统中的有关数据在进行了相关控制应用操作后仍然保持逻辑上的语义完整。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策略的实施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加密和存放功能实现,其作用不仅维持了数据信息的保密,而且使得合法操作人员只能通过系统规定的程序实施操作和控制活动。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控制的实施过程为,管理和存储信息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特点与要求,定期将系统中的关键数据从系统中的硬盘设备中,转存或备份至可以长久保存的存储设备中,比如光盘、移动硬盘。
(三)组织结构控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财务部门一般主要从组织形式和组织程序上实行岗位控制,其中,组织形式控制是通过财务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几个不同的职能组来实现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控制作用,而组织程序则是通过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财物核对以及会计主管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审核制度来实现处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在引入了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控制技术与工具之后,尽管计算机会计系统运作的主要原则没有改变,但是计算机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与方法上的许多变化与发展,使得实施计算机会计控制的企业或组织也必须相应的在组织机构、工作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变化,从管理和控制功能的角度看,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结构控制主要包括部门设置、运作协调和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
部门设置:由于引进了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控制技术和处理工具,根据系统中操作人员任务和目标,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根据系统运作的特点与要求,将有关人员分别划分到岗位和职能相对独立的不同部门或工作小组中,例如,根据所担当的角色与任务,在企业或组织中设置:系统开发、系统维护和会计操作等几个相应的职能工作部门。
运作协调:运作协调的主要作用是在明确了各职能组织部门的职责与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和执行各部门协调处理和控制的规章与制度,以保障控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控制的作用则是在明确各职能组织部门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和执行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制度,以保障会计控制工作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和完成。
(四)系统维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