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办刊思路清晰

什么是数字教育?只有弄清楚概念才好定位。数字教育就是数字化教育,是把数字技术有效地、充分地运用到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数字教育属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学范畴。该刊的定位在哪里?简单说就是四句话四个字。四句话是读者定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技术研究者、中小学一线教师、数字教育实践者和技术研发者。四个字是发文定位:纵、横、实、热。纵,就是该刊发表从研究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或终身教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横,就是发表对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终身教育的教育学现象与本质规律进行探讨的文章。实,就是发表一线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技术研究者、数字教育研发者的理论、实践和宝贵经验的文章。热,就是发表对数字教育的时代热点、焦点和难点理论探讨的文章。

二、理论联系实践

《数字教育》2015年第1至4期每期都有七个栏目,分别是《特稿》《理论探索》《高教数字校园》《基础教育信息化》《微课有效设计》《实践案例》《域外观察》。从这七个栏目当中可以发现,《特稿》和《理论探索》两个栏目探讨数字教育热点问题与前沿理论,具有高端学术品位;《高教数字校园》《基础教育信息化》两个栏目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践案例》栏目侧重对“三通两平台”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探索,具有典型的教学工作参考价值。《域外观察》栏目,是通过介绍国外的数字教育先进理论和教学案例供国内同行研究者参考。《数字教育》第1至4期共发文68篇,理论学术文章16篇,应用实践文章36篇,其他文章16篇。从中可以看出,该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且更侧重基础教育,侧重教育技术理论在中小学一线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三、作者构成合理

在68篇文章的作者中,博导有12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28位,与基础教育相关的一线教师有32位。从作者的层次和分布来说具有广泛性和高端性。12位博导中,有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盛群力,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张海、王以宁,有陕西师范大学的乜勇,还有河南大学教科院的汪基德等。从作者层次的梯度讲也十分科学合理,除博导外,也有许多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有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邵水潮,有被教育部树为数字校园典型的郑州市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王瑞,还有微课创始人、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胡铁生等。

四、办刊方向具有国际化视野

第一,封面顶部《数字教育》刊名具有醒目的英文译名,紫色封面配上黄色英文字母,特别抢眼。第二,每个栏目名都有英文译名,汉语目录后紧跟英文目录,让国外教育技术专家同行可循着英文栏目名寻找自己需要的文章。第三,每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便于国际学者快速阅读文章梗概。第四,《数字教育》已进入大数据。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全文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全省电教馆长会,今天召开了,这是我们交流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的重要平台。按照会议的安排,我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传达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的精神,总结2009年电教工作,安排2010年工作计划。

一、传达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的精神

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3月20日在北京召开,除了各省馆长参加外,各省还选派市、县级电教馆馆长各一名参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基础教育二司、师范教育司的领导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陈志龙馆长代表中央电教馆和教育部资源中心就过去一年电教馆系统共同开展的主要工作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电教馆系统2010年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文字稿已经印发给大家,我在此做简要汇报如下:

陈小娅副部长指出,电教馆系统要围绕教育部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精神,为加快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有力的支撑、做好服务。具体包括: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把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电教馆系统的整体优势。

中央电教馆陈志龙报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经构建起一个遍及全国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国电教系统将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及共享机制的建立,国家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更好地发挥电教馆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和优势,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2009年电教工作总结

2009年度,全省各级电教馆在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各级教育的重点工作,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发挥电教系统整体优势,重点围绕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农远工程、教学教研、资源建设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安徽电教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总结如下:

㈠全力以赴,做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工作

2009年安徽省政府决定建立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目的是在教育部提供的优质资源基础上,建设、整合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体系,通过卫星网、互联网等传播渠道,把丰富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解决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因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部分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等难题,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按照委厅的统一部署,作为项目的承建单位,我们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作为我馆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厅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多次项目方案论证;开展了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卫星上行站电磁环境测试、站点审批以及卫星信道带宽租用等工作;实施了项目硬件、资源的招标采购、安装、系统开发、调试工作;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了万所学校的卫星终端接收软件的安装、注册和培训工作;为保证英语空中课堂及时有效开播,为每个市县各培训了1名英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目前该网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3月12日开始按照审定颁布的课程表全面播出,3月29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互联网平台开始试播(域名:),开通仪式也进行了三次以上的彩排。在这其间,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是靠全省电教同志,特别是市、县电教馆的同志团结合作、以坚强的信念、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代表省馆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馆长,并通过你们向参与项目建设的校长、老师表示忠心地感谢。

㈡、多方努力,进一步推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

安徽农远工程经过5批建设,已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我们认真总结农远工作经验,在基教处的支持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从组织领导、经费使用、教师培训、督导考核等各个方面对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明确的要求,有效地促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2009年首次将农远应用纳入到对市教育局主要工作目标考核中,并认真组织各市开展农远应用管理的互查、交流,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促进力度很大。

配合教育部组织了全省首届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评选活动,为教育部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遴选、积累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该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基层学校开发研制资源的积极性,也增强基层教师选好资源、用好资源、交流好资源的自主性。

积极开展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组织开展了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优秀管理员评选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应用成果评比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对承担省级课题研究的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研究指导、咨询和评估多种形式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远工程"技术服务体系。

完成2009年度农远工程补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积极争取援助项目,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活动为我省13所学校各建设一个多媒体教室;争取到由中教台资助我省50名家境贫困的高中学生项目,并通过连续报道提升这项工作的影响。我省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的肯定。

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活动促应用是我们组织各项教研活动的宗旨,效果十分明显。

#、全省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已经创出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

#、组织和开展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和结题指导活动,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我馆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加强市、县、校间教研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继续开展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教师和学生培训工作,2009年在全省9个市、县举办10个培训班,共培训省级主讲教师800多人,学科教师8000多人,学生1000多人。

#、召开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09年年会,总结09年电教协会工作的成绩,交流工作经验,讨论,颁发协会各项评选活动的奖牌与证书。

㈣、紧紧围绕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电教软件建设工作

1、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徽省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教学软件配备标准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重要内容,其配备质量、数量、种类直接影响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也影响教师教学的使用和设备效益的发挥。借此东风,我们加大中小学软件资源建设力度,推进中小学校教学软件配备逐步达标。专门组织召开了年度全省中小学电教软件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省中小学学校2009年教学软件标准化建设目标。通过各市、县的共同努力,09年度我馆为全省2000多所中小学配置了优质教学软件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

会同教育厅基教处、教科院联合征集电教软件,组织好电教软件的征集、评审工作,编印《安徽省中小学2009年秋季--2010年春季电教软件推荐目录》,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为促进应用,全省共开展各种软件教学培训20多场。

2、发挥系统优势,组织拍摄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近两年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的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教师,拍摄制作农远资源应用优秀示范课例,由于所选教师均来自农村中小学一线,这些课例资源为大力推广农远"三种模式"应用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继续完成新课改典型课例的拍摄制作工作。

3、积极加强与外省电教馆部门的联系,互通各省资源建设信息,交流各省优秀资源,为资源的跨省共建共享积累经验。

㈤、加强网(安徽教育资源网)、台(教育台)、站(记者站)管理,促进网、台、站健康稳定发展。

积极做好安徽教育资源中心网站的信息和日常维护工作。续扩大网站通讯员队伍(现有通讯员近40名),全年采、编、发教育动态、教学研究、招生考试分数和录取等各类教育信息4100多条。宣传各地的教育成果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信息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全年共发稿1154篇。

及时召开了全省教育电视台台长会议,总结交流了各教育电视台的工作,探索教育电视的改革发展之路;与省广电局联合对5个市级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年度检查工作。阜阳台被批准为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站。

中教台安徽记者站按照教育部宣传部署,紧紧围绕委厅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报道,有力的展示了安徽教育的亮点、闪光点。完成《师生风采录》、《经验交流》、全国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等新闻专题片的策划、组稿、编辑和制作任务。协助委厅相关部门拍摄制作协助委厅相关部门拍摄、编辑、制作多部反映委厅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题片。

㈥、其他工作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合理安排电教专项补助款。实施各种教学设备招标十多次,几十包,涉及金额二百多万,均如期执行完成,受到基层学校好评。

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群众的监督。

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对馆内设岗位、人员进行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调动了积极性。

三、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省电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充分发挥电教系统优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做好服务。

㈠、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最近,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搞已向社会公布,这份纲要高度概括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也作出的重要部署,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省教育厅为了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教育工作任务,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教育任务分解为49项,"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一项,根据任务分解,由金燕厅长为该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省电教馆作为牵头的责任处室,49项任务,电教馆仅仅参与这一项工作,并作为牵头处室,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省馆2010年重点工作,也是全省电教系统的重点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电教系统全体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委厅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决策、重要部署,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增强机遇意识和全局观念,紧密结合实际,在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把电教馆的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狠抓落实,锐意创新。什么叫教育信息化?专家定义,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从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来看,委厅领导是深刻地领会了教育信息化内涵,在这方面作了充分、全面、超前的考虑和部署,在基础教育领域现已实施了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校舍安全GIS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就是通过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参与管理,努力实践教育信息化。同时专家在定义教育信息化是特别指出:"教育信息化在强调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和教育部门中应用与推广的同时,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领域(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与推广''''。不抓住这个重点,教育信息化就会本末倒置,就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取得显著成效。"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就是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规律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建设管理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才能不断完善、拓宽基础教育资源网功能,才能创新运行机制,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教育网站,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上无愧领导、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㈡、群策群力,进一步建设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要把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建成遍及城乡、覆盖所有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做到优秀课程和教材可以在网上随时查到。方面教育部门要与广电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合作,整合互联网、村村通等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这不仅对教育有好处,也能带动信息产业发展。"这段讲话也可以说是我省网台建设的宗旨、方向、任务、方法最好的指示。

1、完善基础教育资源网各项建设工作,不断拓展网站平台功能。指导各县、区做好学校终端接收软件的使用维护,妥善解决少数学校还存在的终端接收软件问题。确保各接收站点能及时完整地接收到资源网卫星平台播出的各类资源。

2、继续按照教学计划进程,开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等空中课堂节目,各地不仅要做好资源接受工作,而且要切实做好小学英语的开课,确保80%以上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能按教学要求,开齐开足英语课。省教育厅将把网台资源接受应用和英语空中课堂开设与农远工程一并列入对市教育局工作目标考核中,加强督查指导。在农远教学应用新星的评比中,为英语空中课堂资源应用优秀教师增设名额,结合评比举办"小学英语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专题培训班(三市六县),帮助广大农村教师使用好这套教学资源。

3、加强资源建设。一是召开初中资源建设规划研讨会,探讨初中资源建设的突破口;二是商约教科院的专家,研讨小学音乐、美术资源的建设规划,三是拟定统一的资源开发技术要求。结合2010年经费预算,根据实际需求,按轻重缓急,集中力量为网台制作(合作制作、采购)一批急需资源,满足网台播出需要。

继续配合教育部组织了全省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评选活动,为教育部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遴选、积累一批优质教育资源,

4、大力开展远程培训,今年计划免费对5000名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能获得初级证书。

5、加强调研,探索建立网台运行科学机制。首先建立省级平台管理的组织架;其次是建立资源上传、远程培训的省、市、县、校四级网络架构,确保运行和相关功能实现。

6、积极拓展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公共服务功能,网站要办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聚拢人气,提高影响力,因此,在做好农远工程资源服务同时,将积极探讨依托资源网开展服务到家庭、个人业务,如开设网上师生家园,开通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平台等;筹集经费,引进、开发高中课改配套资源、幼儿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网站影响力。(安徽广电网络正在与我们协商,下一步是按照省政府数字安徽建设要求,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成为互联网、卫星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省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不仅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电教馆工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哲人说:抓住网络,就抓住了未来;我说:抓住了平台,就筑牢了电教基础。

㈢、继续巩固和发展进农村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成果

1、各级电教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和《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主动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谋划"班班通"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建设。

2、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对市教育局工作目标考核,继续加强对农远工程应用管理的督查指导,促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3、认真开展农远应用示范校评选工作,今年拟评选百所省级示范校。评选的示范校除自身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外,重要的条件是能真正起到示范、引导、辐射、促进的作用。

4、继续开展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选活动。组织拍摄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示范课例。

㈣、以活动促应用,推进教育技术研究

认真做好每一项教研活动,力争有所进步,使教研活动成为我们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锻炼队伍,增强影响力的平台

1、继续做好各项常规评比和竞赛工作。继续组织全省讯飞杯中小学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和优秀教育技术论文三项评比活动,推荐优秀作品与优胜代表队参加全国评比、竞赛活动。

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全国中小学说课展示、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等由中央馆、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举办各项评比。

2、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和成果推广。

继续做好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和"十一五"安徽省教育技术重点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的指导管理工作。

3、继续组织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三级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力争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十周年庆典展示活动中取得研究和展示的较好成绩。

4、召开电教协会年会,调整充实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协会各项工作。

5,筹备召开庆祝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建馆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举办全省电教工作成果网上展览;开展建馆三十周年征文等活动。

㈤、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和电教设备配备工作。

1、配合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研究制定资源建设规划。

另行安排会议,重点是配合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需求,强调的是按规划建设,特点是成系列。

2、根据我省标准化建设"一扩三建四提高"的内涵,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徽省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和电教设备配备工作,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继续会同教育厅基教处、教科院联合征集评审工作,编制《安徽省中小学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电教软件推荐目录》,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

#2、组织召开年度全省电教软件建设工作会议。

#3、加强与外省电教馆部门的联系,互通各省软件资源建设信息,交流各省优秀软件资源,探讨软件资源跨省共建共享的机制。

3、继续做好电教专项补助费的使用工作。各级电教部门要严格按文件要求,将补助费用于基层学校,按时上缴拼盘经费和采购计划。

㈥、加强教育电视台及记者站管理工作

1、落实中国教育电视台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委厅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宣传报道工作。

配合广电部门,做好市级教育电视台的换证工作。积极向中国教育电视台申请,争取在我省有条件并有积极性的市级教育部门,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市级记者站,壮大宣传队伍,全方位宣传安徽教育。

2、加强对教育电视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开展市、县教育电视台和校园电视台交流、培训及优秀教育电视节目评选等专项活动。希望市、县教育电视台、电教馆积极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报送教育新闻、校园文化等视频节目,充分利用网站视频传播优势,大力宣传各地教育的好形势、好做法,提升教育形象。

3、通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发挥和优化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站等电教载体的文化作用,使电教手段和数字化设施有机融合教育理念和建议方法,转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计划适时举办安徽省首届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文化节。

㈦、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1、加强电教队伍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市、县电教部门建设标准和要求,强化电教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寻求支持,举办市、县、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

2、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分享经验,相互促进。进一步完善通讯员队伍建设(有文件),开展通讯员队伍业务培训。加强教育电视新闻、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安徽电化教育杂志和电教工作简报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广泛宣传电教工作成果,展示电教系统良好形象。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2-0103-04引言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开展教育信息化服务与应用的基础平台环境,近年来已成为国家与地方各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中提出要“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己取得初步成效,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近期已投入使用。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推广,教育云服务模式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教育部2012年3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目前,一些地区正在尝试将云计算技术与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整合,如江苏省启动了教育云初期建设工程、上海市实施了“云海计划”中的教育云建设项目等,这些都是对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积极探索。本文拟以云计算的优势与特点分析为基础,重点从建设规划和功能结构两方面对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开展初步探究。

一、采用云计算构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模式。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认为:“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扩展性、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廉价等优点。采用云计算构建国家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公共服务的集约化、效益化、优质化发展,形成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运营体系。具体而言,云计算可为构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持:

1、促进平台建设的一体化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依托超大规模的教育云,涉及众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的子系统。云计算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平台借助云计算所构造的虚拟化资源池能够轻松实现不同子系统间的数据整合与应用共享,降低了对各个子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计算能力的要求。因此,平台可以在“云”的支撑下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并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另外,云计算的弹性扩展能力也为平台建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技术支持。

2、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云计算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能够为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首先,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能够依据策略自动分配计算节点,并在节点出现故障时将计算任务转移;其次云计算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和强大的故障恢复能力;此外,集中统一的管理与维护模式也将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

云计算能够将数量庞大的基础设施进行规模化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硬件资源的运行效率并节约能耗,降低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此外,云计算将为教育机构节省购买和更新基础设施的成本,并减少后期硬件维护工作的开销;目前云服务一般采用价格低廉的弹性计费模式,可以为平台提供资金运营方面的借鉴。

4、提供灵活多样的网络服务

从服务内容上而言,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汇聚全国范围内的海量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云计算使用户能够在任意时间自动获取需要的服务,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和工具的随需随用,服务方式便捷高效;在获取途径上,用户可以通过任何接入网络的设备登录云端,接入方式灵活且对终端设备性能要求较低。

二、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规划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规划是系统进行宏观部署和具体实施的依据。由于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范围广、部门多,所以需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从整体上推进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我国公共网络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而建,以下从宏观体系规划和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平台的建设规划进行分析。

1、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宏观体系规划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区域云、业务云等多种形式的云相结合的架构模式,各云之间互联互通,最后由公共教育总云通过基础设施层、应用开发层及服务共享层实现系统软硬件的集中部署、共建共用,如图1所示。用户看到的是一体化的平台,而实际所访问的服务可能由其中任何一朵云来提供。

公共教育总云隶属国家教育部,服务于全国教育大局。总云不仅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还负责将全国范围内呈分布式存储的资源进行统一部署和调度。总云的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1)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层,支持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是教育信息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平台。该层对硬件资源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控,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为用户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等通用服务和各种支撑工具;(2)应用开发平层采用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service,PaaS)的模式构建,提供专业的教育应用引擎用于教学软件或教育系统的开发。该层将各种各样的服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给上层应用,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创建应用,并将应用部署在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3)最高层为应用服务层,采用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模式,覆盖全民学习需求,支持教学、科研、管理等教育领域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用户通过选择相应服务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且无需关心软件安装和升级问题。

区域云是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以我国行政区域为划分单位建设区域云,并在各省设立区域云服务中心,负责将区域内所有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区域云内部需要建立下属子云,在子云规划方面应该灵活多样,例如可以依据地域对市、县进行纵向划分,也可以按照服务项目进行横向部署。在建设区域云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以支持整体建设,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和学校参与建设和管理,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机制。

业务云是针对某个特定的教育阶段或者具体的教育业务而形成的特色云,依托于学术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而建,例如幼儿教育云、职业教育云、远程教育云、教师联盟云等等。目前我国已建有的中国基础设施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央电教资源中心等汇集了大量优质资源,它们均可作为业务云上的服务内容部署在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

根据建设需要,可以将其他形式的云以合作方式纳入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体系之中,例如政府、企业的私有云等等。这些云同样能够为受众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起到丰富和完善平台功能的作用。

2、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云端服务器集群的部署,还应该考虑到通信设施建设和终端设备配置,这样才能保证平台服务的全面覆盖,使社会公众均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概括而言,设施建设可分为云端、通道、终端三个层面。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云端即由虚拟计算资源整合而成的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是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服务的载体。云端设施建设的核心理念在于“分布存储、统一管理”,即每个区域云或业务云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均由多个站点共同提供,这些站点分布于全国的各骨干机房,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通过资源采集和汇聚系统实现硬件设备的整合和共享,最后交由总云进行统一管理。

通道即在云端和终端之间或者不同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云服务对于网络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有面向服务、结构化、传输快、可靠性高的带宽资源保障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传输。通道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设施,例如已有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等,另一方面要建立高速传输的专用主干网和地区网,提升网络接入能力和管理水平。另外,网络接入模式应该多样化,例如电脑可以通过宽带接入,移动终端通过Wi-Fi接入,数字电视通过HFC接入等等。

终端是指用户连接云的设备。云计算技术降低了系统对终端配置的要求,提高了平台服务的交互性和移动性。用户只需要使用任何能够进行网络交互的设备就能轻松登陆云端,包括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或者车载电子设备等。在终端设备配置方面,主要是要加强教育机构尤其是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配备能够接入云服务的智能终端教学设备,例如网络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等,从而形成云覆盖下的网络化教学环境。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呈现工具。它以教育机构、企业、学生、教师、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通过信息、资源、应用、项目等形式将教育服务呈现给用户,以支持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自主学习、教师发展和终身教育,从而实现服务全民学习、服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其功能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功能结构模型并非指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终端界面,而是对整个教育云体系的功能需求及内容呈现形式的分析和设计。

1、平台功能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在教育管理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优化管理与服务流程,提高教育决策和服务水平;平台支持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教务管理系统、开发平台及办公软件等,以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建设。

在教学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相关软件工具,创设智能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网上课件制作、课堂活动管理、视频教学、教学评价等等。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构建个性化和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基于网络的学习和探索。用户可以综合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信息获取与知识建构,或者利用网络协作工具实时、在线地进行项目合作,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系统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服务。

在教师发展方面,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资源共建共享、合作研讨、学习管理和评价反馈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构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师共同体,联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也可以参与网络研修培训、学术交流、职业竞赛、技能鉴定等活动,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在终身教育方面,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支持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农村教育等,以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例如提供适合社会各类成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源,开发完善的终身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支持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系统等等。

2、结构模块

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性教育服务,从服务呈现形式上考虑可以划分为信息、资源、应用、项目四大结构模块。

信息模块涉及与教育相关的普通新闻资讯和专业性的服务信息。教育部门可以依托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服务中心,考试、招生、就业、留学等公共信息,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的政务公开,以加强社会监督。作为国家级公共服务系统,平台所的信息应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丰富性,不仅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还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资源模块包括教育资源和娱乐资源两大类,教育资源是指媒体素材、文献资料、教学软件和学习工具等,娱乐资源是指电影、音乐、游戏等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大众资源。云计算具备强大的网络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将各级各类资源进行分布式存储和统一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资源存储、索引和分享服务,满足用户对海量数据、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使资源服务走向开放和共享。

应用模块是指集成在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将基于IaaS模式的基础设施和基于PaaS模式的开发平台作为应用服务提供给用户,这是云计算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具有的特色业务模式;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在线软件,包括课件制作软件、知识管理工具、协作交流软件等;应用系统的种类同样丰富多样,例如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平台、“学分银行”等。平台采用动态伸缩的弹性模式进行架构,各个应用服务模块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新软件或新系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项目模块主要应用于大型活动开展或工程建设。系统将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相关功能和服务加以集成,可以开发出针对大型教育项目的支持系统,用以提供科学管理技术和其他的网络服务。项目模块能够用来开展教育科研、讲座会议、职业培训等大型活动,或者支持各级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例如开放性大学、远程教育工程等等。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教育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条件和学习平台,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未来学习将是个性化的学习,关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个人适合性和选择性的学习形式将被不断运用。人们将通过移动学习APP式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促成更有效的、碎片化的学习。APP式的学习将更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嵌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更形象化地感受学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更要求我们关注如何将其良好的运用于教育,如何更精准、更快捷地将其定位于教育的某些特定领域。

教育APP,目前?没有学界公认的定义,APP是英文 Application 的简称,主要指运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文中教育APP特指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平台或进行技能训练等用来学习的一类APP的总称。现如今教育APP如此迅猛的发展状态,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前提下,也伴随着一些研发和应用相关的问题。为使教育APP更大化地服务于人们的学习,对教育APP进行合理有效的建设、监管、推广以及应用,将对我国移动学习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一、教育AAP的应用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教育APP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亿元,在苹果的APP商店中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游戏类APP[1],在过去半年中约七成以上用户使用过教育类APP。友盟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教育APP增速迅猛,一线城市的用户量全年增幅达90.7%[2],二线城市用户量达到68.75%。国内APP应用市场一般按照通用类别及用户使用习惯来对APP进行分类排行,根据对用户的输入及检索内容分析来推送相关应用。新浪教育[3]对教育APP 的一级分类里,把教育APP分为外语、考试、平台、幼教、中小学和其他六类。本文采用抽样统计方法[4],分别在百度应用、APP store、360应用市场和豌豆荚中以“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出来的APP按照功能和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为阅读类、外语学习类、学科辅助类、早教类、考试类等五类。

1.阅读类APP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以占用视觉为主要形式的娱乐内容开始向用户的碎片时间集中,而移动端APP的便携性和内容丰富性,使得阅读在碎片时间的渗透进一步加强。移动阅读用户主要集中在公交地铁、工作闲暇、睡觉前、用餐、卫生间等空闲时间。据速途研究院2016年Q3移动阅读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移动阅读用户数量平稳增长,2015年移动阅读用户规模约2亿人,预计2016年底将达3亿[5],目前用户规模已远超3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背景下,能够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并进行交流和共享将是阅读APP的发展趋势。阅读类APP也将进行优化和完善:①人性化的功能与UI设计,现代人越来越青睐于那些能够“懂你”的阅读APP,能够根据用户阅读书目对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进行精确定位,推送相应内容,不但“人找书”更加方便,“书找人”也得以实现;②丰富阅读书目和类型,保证优质内容实时更新和丰富,平台需要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③功能社交化,例如微信读书APP,阅读软件可以实现读书好友之间的互动和共享,可以看到好友读书书目、对所读书目进行评分评价、朋友推荐、阅读时长好友排名、读书时长兑书币等。

2.外语学习类APP

外语学习类APP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外语类APP最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学习已经全面超越PC学习”[6]。外语学习类APP主要指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功能价值而采用的一种移动应用服务,例如专项学习口语听力或写作阅读的APP,还有词典工具、考试训练、背单词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词典工具,其次为翻译类和口语类。相对来说,社会人士为了增加在工作中的竞争力,提升自身外语水平,翻译类APP和口语类APP使用较多。而在校学生则使用词典、考试类APP以及专项提升类APP较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工具的强烈需求,市场上外语类APP也是丰富而多样,面对更多的选择,学习者更偏向于免费APP以及能够达到自己学习目的且资源丰富的APP。因此,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后为学习者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以及能够与学习者进行互动训练加深记忆的外语类APP将受到更多青睐。

3.学科辅助类APP

丰富的学科辅助类APP资源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近年来电子书包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学术界关于电子书包在课堂中应用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教育类APP结合教室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远程同步教学、视频录像、作业投票、个人移动终端资源分享、基于个性化资源推送等多元化的技术功能,使学生学习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人性化。国外有关iPad教育应用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iPad应用MagicMarker通过向左或向右滑动屏幕可以查看学生答题是否正确,使教师可以追踪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现阶段我国学科辅助类APP一般都是按照中小学不同学科进行开发,或者按照功能不同进行开发的试题题库类、网校视频类、作业答疑类等。分析国内运用学科辅助类APP主要实现以下作用:①教师在课堂使用,作为辅助工具。主要进行画面共享(教师将自己端屏幕投射到学生端或投影仪)、实时互动(学生在移动端回答问题或做笔记,并共享给教师端或同学端进行讨论交流)、班级管理(运用移动端班级管理系统,可协助教师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事件通知等)、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共享课件、讲课视频以及作业的发放等)。通过分析国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师需要学生对多个 APP 进行切换使用,专门用于教学活动的APP较少,缺少针对性和全面性。

4.早教类APP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为0-6岁婴幼儿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全面提高0-6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的目标,自此婴幼儿早期教育备受关注。为满足家长育儿及指导的需要,各类早教APP大量涌现。早教类APP根据家长或教师的需求,以及幼儿的喜好进行设计开发,不仅可以传递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做到寓学于玩。根据实现功能不同,早教类APP可分为语言类、益智类、游戏类、音乐舞蹈类等。虽然早教类APP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帮助,却也存在很多问题:①早教APP市场鱼龙混杂,如何选择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的、高质量的APP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②长时间注视平板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将对孩子的视力、社交能力、对游戏的喜爱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③APP提供的知识内容是否符合幼儿所需,是否与学校知识进行挂钩衔接,是否有助于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这些不确定因素造成家长和教师一方面对早教类APP抱有很大期待,一方面却又心存疑虑。

5.考试类APP

考试类APP是指在手机或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为了应对考试从而进行练习和考试的面向考生服务的教育APP,一般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外语等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等,例如驾校宝典、华图在线、教师资格证考试通等,这类教育应用在网络下载排名中也比较靠前。考试类APP一般具有资料检索与共享、历年真题题库、模拟演练、专项学习、错题分析、成绩分析、学员互动交流区等功能。该类APP充分集合了学习者所需要的各类考试资源,使得考生不再需要购买大堆考试真题、考试参考书目等,让考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和模拟测试等,达到提升考生应考能力的目的。截止2015年12月,在职业教育考试类APP用户中,约有35.8%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且每天使用超过6个小时,远超?^其他教育类APP的使用时长[7]。现如今各类职业资格和认证考试比较多,人们往往都没有大块时间去集中学习,利用这类APP便可随时随地学习,轻松复习且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育APP的研发与应用问题分析

1.教育APP的用户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的问题

教育APP之所以可以吸引那么多人选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仅在于它丰富的内容资源,还在于它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迎合了无线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触屏式智能设备的习惯。广大学习者普遍看重的是APP拥有的图形界面特质,图形式的界面设计不仅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且好的界面设计也让学习者对资源分类一目了然,可以很快定位自己的需要并开始学习,例如适用于儿童的教育APP则选用符合童心的界面设计,不要有较多文字,应多以卡通人物或事物代替等。友好的人机交互,灵活的操作方式,将更能使学习者享受其中。一个好的教育APP设计应该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和喜好,保持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和用户体验技术的创新性,从用户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多进行市场调研和访问。

2.教育APP产品良莠不齐,同质化问题普遍

教育APP的数量持续上升,教育内容和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教育APP产品却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APP大多以免费为主,开发成本较低,缺乏优质内容的支撑。目前国内用户付费意识还较薄弱,多关注免费教育APP资源。目前教育APP总数已超7万,排序靠前的教育APP几乎都不是由教育技术人创造的[6],而是来自于公司的技术性员工。开发公司绝大部分是拥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型公司,开发人员并未受过教育技术专业学习,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严重不足,对教育APP的功能设计以及内容设计前期分析不足,多是将传统内容照搬到移动终端上[6]。因此,教育APP开发人员应努力提升教育APP产品的创新性和专业性,积极引进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参与设计建立高质量研发团队,将教育APP的教育性、社交性和游戏性进行结合。另外,在教育应用主题选择上多一些调研和数据支撑,APP提供的知识内容是否精确,是否与学校知识进行挂钩衔接,是否有助于孩子在后面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庞大的数据支撑将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

3.教育APP的内容系统设计与质量评估问题

分析现有教育APP主题分布,语言阅读类排前,综合益智类排在第二,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比例最小[2],整体上各应用主题分布严重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偏科”现象。随着80后、90后逐渐“升级”为家长,他们更加注重孩子教育的全面学习以及认知能力和智力情感的开发。在2016年度最有价值、最好用的教育APP榜单上,一些新型教育APP让人们眼前一亮,例如“高考志愿填报”类教育应用,“高考帮”、“乐学高考志愿”、“完美志愿”等[8],从教育工作者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教育APP的内容系统设计,精准定位于考生和家长的迫切需求,为应用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持,可以让考生在填志愿时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提升教育APP的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特征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应用服务产品。当前移动设备由于其屏幕大小尺寸的限制,并不适合长时间的注视或阅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增加疲劳感。因此将以往完整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片段化或提取摘要等方式来加以呈现,把“完整性”知识块往“碎片化”知识转变进行提取细化。现阶段我国对于教育APP质量的评估尚是个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缺少专业的评估标准,只能根据用户评分和评论次数两项指标进行评估,评价主体单一,学习者无法尽快选择到优质的学习资源。

4.教育APP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影响的问题

移动学习资源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和增长见识,零碎时间也可以实现大的价值化。为促进学习的多元性以及用户粘性,教育APP会加入一些游戏、社交功能等趣味性元素,容易造成学习者手机或平板依赖。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控应用中娱乐元素与学习之间的平衡,逐渐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自控力较强的成人来讲,可能这个问题比较小。但毕竟学习需求的主流群体还是学生,特别对于自制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要掌握APP中娱乐元素与学习之间的平衡点,难度系数比较大。其次,如果长期使用观看平板电脑,儿童缺乏运动、交流沟通,有可能患上感觉统合失调,易引起做题粗心、记忆力差、词不达意、协调性差、孤僻、视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障碍。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影响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趣味性的教育APP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而太“死板”的APP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如何在提升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放松效果,教育类APP还需继续探索。

三、移动学习APP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教育APP的研发与应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教育APP发展现状及教育改革方向,为教育APP更好的服务于学习者和走入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升资源质量,与学校教育建立衔接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教育应用程序应该回归教育本质,更为广阔的应用在于师生教学情境,就是常规课堂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能看到APP的强大功能和内容资源带来的便利,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应用程序,提升教学品质,是未来教育APP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8]。国内教育APP多与学校不太相关,衔接不够密切,主要为英语教材点读和专业题库等。有些APP和学校相关,也仅局限于教学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并未涉及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交互运用功能。

开发人员以及学校应该意识到教育APP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将教育APP与课堂内容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联系。①多做调研,APP的开发设计应该符合师生的使用习惯和需求,积极丰富学习资源的形式,例如加入微课视频、微信公众号、小工具等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源;②教育APP开发人员应该积极引进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参与设计,提升教育APP产品的创新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开发设计更多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教育APP;③扩展APP应用功能,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开展家校协同教育,例如教师和家长可以在管理端对学生端部分功能进行简单控制等。

2.引入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探寻学习者更深层次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分析学习者需求并推送类似的优质学习资源或学习伙伴,提升学习者学习体验和效果。大数据可以针对学习者进行精细分析,从而为开发者提供有效的决策和引导。对于学习者来讲,好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对教育APP的选择前提,但是良好的学习体验是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学习的动力来源。随着技术的?l展,教育APP不应该仅止步于对学习资源的提供,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教育研究的发展,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最前沿的后台技术支持。将大数据分析加入学习者分析,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学习者更深层次的思维和行为,设计出符合学习者风格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3.建立教育APP的评估标准规范

随着教育APP的大量涌现,教育应用软件市场鱼龙混杂。如何快速选择一款合适的教育APP,并且保证这款教育APP的内容质量优质,同样是学习者所关心的问题。美国对于教育应用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儿童教育APP领域,包含了CSM评分、CTR评分、用户评分以及用户评论次数四项指标[9]。现阶段我国对于教育APP质量的评估尚缺少专业的评估标准,只能根据用户评分和评论次数两项指标进行评估。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教育APP评价机制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几。建立完善教育APP质量评价标准,为学习者快速选择优质的教育APP提供便利,同样也给APP开发人员提供了开发指导,将有助于教育应用的再优化,为教育应用的持久发展发挥作用。因此,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为指导,集合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形成精英团队,一起探索形成一系列教育APP的评估标准规范。同时,鼓励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等一起关注教育APP评估,从而保证教育APP的质量符合评价标准,给学习者以更好的学习体验。

4.教育APP的开发应符合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10]指明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方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创新。分析国内教育APP开发现状,普遍存在盲目跟随市场、同质化问题频出,主要原因是定位不清晰、应用软件缺乏持续性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教育APP的开发未能紧跟我国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不能适应学习者最新的教育需求。学习者(尤其是学生群体)运用教育APP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若教育APP不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止步于现状,便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终将被淘汰。教育APP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应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

5.加大政府或教育部门对教育APP的支持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