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为此,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经联系确定协助连云港灌云县下车乡政府进行留守儿童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实践地点的留守儿童数量、生活情况、心里健康情况等;从留守儿童中找出那些家庭生活贫困、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当地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协助当地老师对小朋友进行艺术兴趣方面的辅导;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向乡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共同来帮助留守儿童,并且很荣幸我成为社会实践服务团里的成员之一。

(一)、此次活动以“分享成长经历,共享精彩世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为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我参与一下几方面的活动:

1.暑期素质夏令营:招集当地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30名留守儿童入营,夏令营期间我们将开展文体、知识、游戏等各方面活泼轻松的活动,从而丰富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并以小型晚会结束夏令营。

2.家书送亲情:队员事先准备贴有邮票的信封和淮海工学院信纸,组织留守儿童为在外打工的父母寄出自己最真切的祝福。通过“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环节,使孩子们把聚积内心已久的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了出来,志愿服务团队员同时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把孩子们的话发给了他们的父母,使远在外地的父母可以与孩子情感交流。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

3.体验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将从农村学生中选出两户留守儿童家庭,从我们的团队中选四位来自城市的队员,分为两组与两个农村的学生联谊,住进他们家。感受他们的生活,对留守儿童有更加深刻的体味,要求队员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两天的生活,并形成总结式的文字,方便大家交流。

4.爱心筹款:为更有效的帮助那些家庭有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采用爱心筹款的方式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学习。

5.应急知识:对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应急知识的教育,四川、青海地震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应急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我们向孩子们发放宣传手册,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地震避险应急知识,保护好自己,也可以将逃生知识宣传给更多的人

6.素质拓展: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队员们首先安排了“背靠背夹气球“的游戏,孩子们小小的胳膊紧紧搭在一起,牢牢夹住气球,一鼓作气地向前跑,连鞋子掉了都顾不上。应孩子们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个“绑腿跑”的游戏。接着,大家围成一个圈做丢手绢的游戏,在表演环节中,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大方,有的则找来伙伴帮忙。素质拓展训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显得十分必要。这次活动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体现了活动团结、信任、协作、勇气的宗旨。所有的参与者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彼此间的团队精神,释放了自我的潜能。

7.大手牵小手,知心哥哥姐姐伴成长:(1)每一位队员与1-2名孩子结对,做孩子们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单独辅导孩子各科功课,志愿担当孩子们的“爱心家教”,帮助他们提高对各科的兴趣与成绩,并帮助孩子们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2)为寻求长效机制,社会实践之后,知心哥哥姐姐们将留下联系方式,与孩子们保持长期的书信联系,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分享成长经历。

(二)、此次活动任务目标及预期效果

根据目前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结对帮扶活动任务目标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乏照顾,生活水平低。

3.心理失衡。部分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4.亲情失落。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强烈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性格自卑。

5.安全失保。留守儿童缺少亲人照料,自护意识淡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预期效果:

1.将“留守儿童”整个活动能够延伸下去,并在这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活动。用双手传递真情,让爱心构筑和谐,让留守儿童及广大市民感觉到我们的真诚。

2.队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学知识有个新的认识。

3.丰富队员们的课外文化生活,让队员们身心和谐发展,提高队员实践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让我院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有效推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同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让群众了解我院的具体情况。体验农村现在的发展状况,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饮食住宿情况,亲身了解和体验三农,帮助当地农民做一些实事,分担他们的农活。

(三)、总结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河北衡水中学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一个数学函数式来表达教师的师德与教学能力、教学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师德,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时任衡水中学校长的李金池认为,在这个函数中,一般说来,教师的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交白卷,就是因为此时的k值已经为零或者为负数,造成教师的教育力永远是零或者负数,其教学成绩必然下降。《学记》中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把y=kx中的k(师德)调整为正的最大值,是校长的首要任务,也是一所学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在传统师德建设中,师德建设概念界定模糊,不易量化,造成师德建设无的放矢、力不从心,师德建设活动化、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传统的师德建设往往以群众考评代替师德建设,以开展具体的师德“活动”代替师德“建设”,导致师德建设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职业行为脱节,背离了师德建设的实质意义和初衷。无效的师德“活动”,令教师无奈、反感,谈“德”色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寻找一条师德建设的有效运行模式,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要增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师德,正确认识师德之于教育的价值,增强教师关注自身师德修养的积极性。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师德建设可以从五个特征来认识:一是职业性,即教师道德在职场中建设实现。二是实践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在教师职业实践中实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三是引领性,即师德建设目标要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师德建设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体现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智慧、责任、价值取向。四是过程的有序性,即师德建设过程管理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以有序发展式的师德建设标准和目标引领、评价激励、适时督导给力的过程的有序性管理,实现师德建设的发展性、文化性。五是文化性,师德建设是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行为质量,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直至形成教师职业行为文化。在教师职业行为文化产生之时,即学校品牌、特色、文化的形成之时。

教师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师德建设的起点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良心”,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成就师德的过程,师德建设的终点是教师彰显高尚师德的教育教学业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者缺一不可,而师德修养更具基础性。

从师德建设的目标角度来说,为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教师专业质量提高服务,谋教师成长,求教育发展,追求教师职业文化,丰富教育文化,是师德建设的终极目的。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强调教师职业发展与师德建设之间的相关性,加深教师对师德建设的理解,增强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其次,师德载体是师德建设的切入点、总抓手。直接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而“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点。师德建设载体的运行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师德建设要与教育教学紧密关联,师德载体的选择要有方向、效益意识,要围绕当前影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来研究确定。因此,师德载体的选择应与教师职业中的关键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成长积分制、规划书、愿景书等选择,并制定运行科学的体制、机制,明确阶段标准和发展目标。

再次。师德建设体制、机制、过程管理是师德建设健康、高效运行的保障。师德建设的体制、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一)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工作团队,设置工作室,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二)确定师德建设载体并制订运行方案,确定目标、标准及运行方式。(三)构建载体运行过程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四)实施教师团队和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性评价。实践证明,积分管理是师德建设过程管理的有效形式。(五)适时举办论坛,及时反思、总结,提炼规律、品牌、特色并形成教师职业文化。(六)宣传、推广典型,放大效应,形成大文化。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提出“向师德要质量”,为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德州市教育局在开展师德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师德建设的“六步工作法”:一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选择当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确定载体。二是确立阶段目标、标准。三是明确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和工作室建设。四是采取教师团队及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教师自主成长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累积一定的分值。五是构建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六是及时总结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各级教育教学管理者就明确了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学校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将学校发展总目标转化为教师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把教师认可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引领教师付诸行动,在教育教学细节中践行职业道德,向职业行为要师德,向师德要教育质量,初步实现了虚功实做、软件做硬。

德州市教育局还积极倡导“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定期组织各县市区、乡镇学校开展多种师德实践活动,鼓励各地、各学校创设符合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的师德建设载体,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使师德建设活动逐步走向深入,不断取得实效。陵县郑家寨中学确定了“让师德在教学细节中闪光”的师德建设工作主题,以“自主、合作、当堂达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四个精品”为载体,即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作业,建立了由学科考评组层层把关,全体教师进行监督的师德建设积分管理体系,出台了师德建设积分办法、教研组工作积分管理办法、精品课堂管理积分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整个考核体系公开、公平、公正,使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选择“精品教案、高效课堂、温馨批语”为载体,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黎明小学以“创新和亮点工作计划书”为载体,把创新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为学校发展不断增添新活力;解放北路小学以实施教师发展积分制管理办法为载体,促进教师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学校管理科学、有序、轻松。这些师德建设实践,以细化教学常规为载体,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师德建设新模式。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优争先为统领,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教职工中继续开展以“塑党性,铸师魂,创造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活动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1、学校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活动效率。

2、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保证安排集中学习不少于八次主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3、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分层管理,抓两头带中间,确保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对于工作热情高,爱岗敬业、爱校胜家、爱生如子的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性情急躁、工作尚缺乏经验的教师,经常过问、指导、提醒,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4、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过程性管理。

(二)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全面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共谋学校的发展。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

2、认真组织学习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学习我区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文件。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内容,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3、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4。认真开展“读教育名篇,学习先进理念”活动。以校为单位,于3月20日之前报所选择书目,交总校备查,教师必有所学笔记。

5,。结合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好“岗位争先”活动,强化师德教育培养,要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宣传校内先进,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动和影响身边的人,大力弘扬正气,让师德优秀的教师扬眉吐气,是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培养我校重师德和强师德的浓厚氛围。评选2011年教师区先进,评选校区优秀党员。召开师德总结表彰大会。

6。召开辉煌90年党的辉煌历程教师演讲会。

7,开展问卷调查,根据教师的工作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写出学生的反馈意见。

8,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家长开放日要求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写好反馈意见。

四、学习纪律

1、实行校长负责制。

2、考核小组公正、公开、公平地作好考核工作。

3、教导处认真做好师德档案建设工作。

4、教师按要求准时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

5、认真学习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自觉遵守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考核小组名单

六,时间安排:

3月召开师德总结表彰大会。

3月19日教学开放日

学习人大报告

4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5月;学习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条文。

6月:召开建党90周年演讲会。

7月:评选区优秀教师及优秀党员。

9月:9月19日教师评价。教学公开日。

10月:学习18大文件。

11月:

1,问卷调查。及对问卷的总结 。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一、高校师德有待加强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师德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不加分析和选择地盲目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泛起,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下海热,跳槽热及第二职业热使部分教师很少关注自身师德建设;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由于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师德的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在制约力相对脆弱,师德教育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而流于形式。

2.教师考评制度不完善

高校教师评价指标过多强调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缺乏师德方面的评价机制。从新进教师的选拔录用到教育教学的考核,从教师的职称评聘到进修、考博,都把学历学位、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刊物等级作为硬性指标和主要标准,而师德师风评价往往有意无意被忽略,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软要求,也就是说评价标准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种重才轻德的考评制度,势必导致高校教师重视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3.重复的工作内容导致职业倦怠

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在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中发现,课程教过几遍的教师对教材缺乏新奇感和兴趣。目前高校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固定的学科、岗位,相对稳定的生源,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都影响着教师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也间接影响师德建设。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师德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它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基础,离开传统文化谈师德建设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高校师德建设来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应该发掘其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校师德建设相融合,提升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内涵。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吸取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提倡博众之长,方能博大精深。

2.围绕重点,创新形式

(1)突出“师爱教育”和“师能教育”两个重点。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每位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与期待。“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情感。教师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学生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实现“以德立教”,营造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师能”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知识功底、教学水平、授课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使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能力等。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制定个人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个人持续发展。

(2)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进行职业道德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如“师爱与责任”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等;定期召开师德建设总结会,表彰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利用校园网、橱窗、宣传版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3.严肃师德纪律,严格考核管理

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公平公正的师德评价,奖惩分明,褒贬有度,才能促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师德建设必须贯穿渗透到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等各个环节。

(1)将师德要求纳入到相关规定和制度中,用以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制定和完善《教师岗位职责》,把对教师的思想政治与师德要求列为首要职责;制定和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

(2)完善和落实师德考评制度。施行学年度教师师德测评,制定和完善师德考评的具体办法,切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审、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3)严格查处失德行为。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师德规定,对违反师德行为规范的行为要依据规定严肃处理。

4.重点关注青年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达88万人,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塑造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师德建设的重点工作。青年教师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和价值标准,个性强、创造性强,但经验不足,有些人责任心不强。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和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建立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肯于吃苦,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要有胆量、有气魄、有能力、有准备承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

5.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开展高校师德建设,需要一个由选拔、教育、评价、宣传、激励、监督等各方面工作共同构建的全方位立体式框架体系。其中,高校师德宣传工作具有教育引导、营造氛围、激励推进等功能,在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宣传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和时代性特征。概括而言,包含以下4个主要方面:

正确的指导理论和崇高的理想精神

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为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只有用理论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确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高校师德宣传还应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基本内容。共同理想是凝聚国家、民族的精神动力,高校教师只有将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内化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切实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追求统一起来,才能成为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才能甘愿为人民全心服务,为教育事业孜孜以求,为祖国发展勇于创新。我们大力倡导的方永刚精神、毛二可精神、王选精神,正是师德建设指导理论和理想精神的鲜明体现。

明确的法制规章和师德规范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教育法制规章是师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师德建设只有在师德立法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增强自身的力度和强度,因此,完善的教育法制是师德建设的前提。师德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对教师行为的约束来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师德命令,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法律规定的教师义务是师德的底线,而教师自觉守法必然成为师德建设的基础。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在这个意义上,相关教育法律规章和教育制度的宣传就突显出其重要性:只有通过对有关教育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教师了解法律内容、领会法律精神,广大教师的教育法治意识才能得以有效培养、教育和熏陶,他们才能进一步遵循法律要求,履行法律义务,乃至形成自我规范,将法治观念等内容内化为主体素质。

在宣传师德规范的同时,高校的师德宣传还应增加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宣传内容。在美国等国家,教育工作者有其自己的职业宣言,如美国的《教育者誓词》:“我在此宣誓,我将把我的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为了忠实地完成这一职业义务,我保证做到努力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使在我教导下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职业宣言使教师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形成遵循宣言和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自动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教师职业特点为基础,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进行规定和管理的准则。虽然还未出台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宣传,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管理。各高校的师德规范都为各自学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法规性基础,也形成了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方式的良性模式。在今后的师德建设工作中,高校还应进一步强化师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宣传形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化为教师的内在自觉和自律。

悠久的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嘉言懿德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结出许多优秀思想和精神。这些道德精华不仅在古代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渊远历史,经过历代淘洗和积淀的传统道德精华,如杨雄“师者,人之模范也”的定义,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诠释,以及欧阳修“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等都可以融入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为当代高校教师提升自身师德水平提供丰富给养。20世纪90年代,地处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就结合自身的地域历史人文优势,将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他们将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归纳出为国征战、安国政治、惠国献才等10大类内容,结合古今爱国志士的事迹、语训、诗词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爱国情感;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与提升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相结合,以修身为基础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以齐家为中介强调恋爱、婚姻和家庭伦理道德,以治国为目标突出公德、师德和爱国主义,初步探索出借鉴传统道德精华塑造师魂师风的一条创新之路。

高校在师德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大力弘扬中外传统道德精华,而且还应该全面彰显新时期形成的嘉言美德。2006 年,总书记提出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系统总结和高度凝练的新时期道德规范,既契合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丰富了当代师德的内涵,又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等提出了指导方针,树立了具体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目标。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高校纷纷开展学习宣传,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校不但组织教师沙龙活动以交流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心得,而且还面向广大师生大力宣传报道具有代表性的师德楷模事迹,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在新时期师德宣传工作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总结和提升当代高尚师德并加以宣传推广,进而产生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高尚的师德楷模及其先进事迹

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和执着于教育岗位的普通教师,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境界高远,学术造诣深厚,职业道德高尚,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也是广大教师效法的楷模。在新时期师德宣传工作中,学校应做好典型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师德标兵的模范作用,发挥先进事迹的带动作用,在校园内经常性地开展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不断发现和推出师德典型,使师德建设学有榜样,落到实处。2005年,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同志学习,2006年要求各地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精神,均体现出师德楷模的典型引领作用。在不断线的宣传报道中,广大教师深刻感动于孟二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师德师风,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师德教育。

在不断完善师德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一方面应进一步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经验、好作风、好做法,大力弘扬更多的师德先进人物;另一方面,也应适当有度地引入警示教育宣传,对社会上某些触犯教育法规、违背师德规范的人、事、物进行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通告警示、引发讨论,使教师感受集体导向的思想洪流和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规范。

可见,师德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宣传工作中,对于具有普适性的师德内容,应面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全面宣传,但也应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针对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机关管理岗位和后勤服务岗位等承担不同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针对刚刚参加工作和已经工作多年的新、老教师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确保取得良好的师德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爱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对策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0).

[2] 戴亦明.《论教育法制与师德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