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暖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
通常来说,进行暖通空调设计,首先就是进行建筑物室内温度的计算取值,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室内温度进行取值,室内温度取值如何直接影响着暖通空调系统的耗能大小,通过对夏季制冷环境下的室内温度调查得出,室内温度升高一摄氏度,能源消耗就会降低10%左右;而在冬季制热的条件下,温度每降低一摄氏度,耗能就会较少8%左右。所以说室内温度取值必须要做到科学、严禁、精确。这样是为了能够将我国的每一份资源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在我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一般民用建筑室内供暖温度取值以及制冷取值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为:夏季民用建筑供暖和制冷温度不能低于二十五摄氏度,而冬季制热的温度则不能够高于二十摄氏度。
2.冷热负荷计算
冷热负荷计算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上针对冷热管道的大小、源容量以及水泵配置等方面都应该进行科学地设计,而冷热符合计算为这些设计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可靠依据,这些计算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地耗能问题,因此针对这方面的计算,必须要做到可靠、准确,这样才能够达到耗能优化,同时也为后期维修减少成本。另外,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借鉴大量成功的例子以及经验,将普遍规律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回归计算来实现设计指标的确定,它虽然在具体的设计中不具有精确性但是胜在具有代表性。
二、采暖与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
1采暖系统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否能实现节能运行的功能。管路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相关设备耗材使用量少,前期建设成本低后期维护费用少;能够实现不同建筑空间温度独立调节控制;实现热量消耗分户分摊功能;以上三个原则是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科学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2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
依照相关国家标准,设置多台冷冻水系统节能设计时,以能够跟随负荷变化实现自动改变系统流量为目标,尽量降低系统运行中的能耗。当前我国常用的空调冷水系统有一次泵变流系统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两管制及四管制系统等。
三、采暖与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及定压设计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当根据系统的整体规模和不同系统的实现形式按系统的用水容量来计算。封闭式采暖空调系统补水定压点应当设置在循环水泵入口处。
四、风系统设计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关系着空调系统能耗的大小和运行的成本,同时也关系着人体的舒适度。对于人员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进行相应的集中供暖,这样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对于建筑面积大人员多的场合要进行集中的供暖控制时,应当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通风系统设计中热量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的产生的热量,一旦这些热量无法得到及时排除,那么就会对设备的这样运行带来影响,从而导致故障的发生,这样一来节能目标要求也随之降低。所以说做好通风系统设计,是及时排除热量的有效手段,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热量全部排出,是整个系统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调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热回收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在排风热回路设备型号的选择上也需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进行。
五、冷热源设备选型
在整个暖通空调设计上,冷热源设备的选型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应该严格的根据建筑功能、规模以及造价等进行。具体为:充分利用毗邻工业余热,将其作为冬季热源,采用溴化锂吸附式冷水机组进行工业热水降温,降低成本,将其引入到空调系统中使用,这样一来资源得到了二次利用;要根据当地的能源结构进行选择,科学利用当地的富余能源,比如:采用风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型的能源。
六、保温与保冷
1)注重空调设施在暖通设计中的可调节性和可操作性。暖通设计空调系统的可调节性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季节性的空调系统而设计的,能够确保空调可调节,从而适应四季的变化负荷。我们国家目前比较好的两种针对可调节性能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是VAV 空调系统和VRV 变频空调系统,可控性较强,虽然初期投资费用昂贵,但是后期的运行能耗较小[1]。对于一些公共的建筑设备,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去考虑,由于空调设备不需要全天候的使用,因此对运行空调的工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熟悉的操作空调系统。
2)空气调节与通风的注意事项。在暖通设计建筑的要求规范当中有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明确规定,在进行暖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按照参数的要求进行。浴室的温度要大于25度,而盥洗室和厕所的温度要维持在12度上下。此外,通过门窗的冷空气量是影响室内温度的重要因素,在暖通设计时要将通过门窗的冷空气量包含在系统的热负荷量之中,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暖通设计中应该合理恰当的去选择通风设备的保温材料,例如很多设计人员所选择的铝箔玻璃棉对风管的保温效果确实不错,但针对冷冻水管和立管却没有什么效果。一般情况下风管的设计不允许穿过防火墙或者变形缝,特殊情况下需要穿过变形缝时,需在俩侧设置防火阀;要穿过防火墙的话则要设置防火阀穿越的位置。
3)严格要求设计人员。设计人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设计能力,需要定期的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有效的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设计人员在学习掌握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的同时,也有着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处理突发事件。严格要求设计人员按照相关政府以及国家的规定进行设计工作。
2 在暖通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2.1 合理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在暖通设计中,注重使用绿色材料,多选用可回收利用和可以重复使用的保温材料以及管材。尽量做到在满足建筑需要的同时,减少材料对居住者的不良影响,避免使用不节能的环保材料,严格把关材料的选择,杜绝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禁止使用Halons 以及HCFCs,需要制冷时尽量少去使用CFCS制冷剂。综合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缺之不可的。而考虑到降低成本,建议本地取材,取近舍远,也能够大大降低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减少了业主的负担。
2.2 合理使用可再生能源
常规的能源通常价格较可再生能源要高,且不环保。作为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消耗的首选,以降低对常规能源的损耗。因此,运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暖通系统的高能耗是现在暖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考虑到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进行暖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权衡可再生资源分担暖通系统的部分作用并维持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暖通在空气调节、通风以及采暖这三个方面。采暖相对来说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供暖的能耗,做到良好的辅助供暖设备呢?在中国泰州的民俗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中心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作为冬季的热源,很好的发掘了当地的地热资源优势。土壤源热泵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采暖空调热量可以达到24000kw h/年,且可以承担百分之百的负荷。而在夏天则是从土壤提取冷量转到建筑内进行供冷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热能储备供冬季使用,反之亦然。在暖通设计之中高效率的应用可再生资源,既环保节能也节约成本。
2.3 关注建筑的全面节能
引言
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建民用建筑要执行节能百分之五十的设计标准。能设计中建筑、暖通、电气等各专业之间缺乏配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行国家与地方节能设计规范中存在的、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此一并提出,供设计者和相关规范制定者参考。
暖通与建筑专业在节能设计中的协作关系
建筑设计的各个专业中,建筑、暖通和电气专业与节能设计的关系最直接、最紧密,其次是给水排水和结构专业,而其中相互关系最密切的显然是建筑与暖通专业。就建筑设计院及设计人员而言,应建立良好的操作流程和程序化的文件模式,解决好上、下游的无缝衔接,才能有效地在设计文件中正确体现节能设计的内容,以利于最终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在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建筑与暖通专业之间最容易、最常见发生的衔接差错,就是反映在各自计算文件中的各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不相同。主要原因是:一开始就需要输入围护结构的各项参数,而此时建筑专业往往还未最终确定各种围护结构的材料选用,暖通空调计算书只能按当时初定的围护结构参数输入数据,而围护结构材料的选用一般要到建筑专业作“节能计算报告”作调整后才能最终确定。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检查每项工程“空调(采暖)负荷计算书”中的围护结构各项K值,核对建筑设计所采用的实际围护结构材料情况,以确保“空调(采暖)负荷计算书”与建筑的“节能计算报告”所使用的K值吻合一致。如在施工图设计的最后阶段,发现建筑专业的围护结构材料有改变,就要相应修改“空调(采暖)负荷计算书”中围护结构各项K值的设定值,重新计算并打印该计算书的修订版。
节能规范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相关节能规范是设计的依据,但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遇到或发现了一些应用节能规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此一并列出,以供设计人员和规范制定者参考。
1.热回收装置效率问题
设计过程中,参照《标准》5.3.14条规定选用相关热回收设备时可发现,目前市场上,众多品牌产品的技术参数中,显热回收效率普遍大于60%,满足规范要求,而全热回收的参数,冬季效率基本勉强满足60%的要求,而夏季的全热回收效率则普遍不满足规范要求。如果严格执行此条规定,设计中则会发生无满足规范要求的设备可供选择的现象,即使有,也是个别品牌,另外不能排除这些厂商根据规范篡改技术参数的可能。
对于此问题,建议规范制定者与国内热回收装置的主要生产厂商加强技术联动,制定更为合理的技术指标,且全热回收效率和显热回收效率宜分别设定。从专业角度分析计算,并综合市场上众多品牌产品的技术参数,可以发现60%的指标,对显热回收效率而言偏低,而对全热回收效率而言则偏高。
2.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机组的能效比问题
对于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机组的制冷性能参数(COP值或EER值)则并未规定。实际设计中只能参照风冷冷却涡旋式冷水机组或风冷式单元式机组(不接风管)的2.6W/W值,进行设备选型。而市场产品中,无论是变频机还是数码涡旋机,其制冷性能系数均明显高于2.6,以2.6W/W作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机组的制冷性能参数的限定值并不准确。
建议单独对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机组的COP值或EER值进行规定,以利于设计中的明确选型。
3. 以计算负荷为依据的设备选型问题
《标准》5.1.1条规定,对施工图阶段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但是如何根据计算出的冷、热负荷值,进行相关的设备选型,则无任何提及。
建议应给出以计算负荷为依据的设备选型的限定,例如:如何根据计算所得的冷、热负荷总值,选配冷、热源主机,最终选用的主机总制冷、制热量和计算数据的关系应进行上、下限的设定,特别是上限限定;冷负荷的逐项逐时计算值和制冷主机的台数选型配置宜有相关的建议;另外对于室内空调机组,全空气系统的空调机组如何根据负荷计算值选型,半集中式系统的新风机组和室内机组(如风机盘管机组等)如何根据计算负荷值进行选型等,均宜有所建议。只有给出了以计算负荷为依据的空调系统设备选型的建议,施工图阶段冷、热负荷的计算才有针对性的意义,否则算负荷与选设备互不相干,则计算已无意义了。
4.其他问题
规范中主要针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相关设定,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建筑物的冷却则无任何条文,建议应增加充分利用通风进行建筑物节能设计的相关规定。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