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介调查报告

媒介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介调查报告

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艺术媒介 书画艺术 接受状况 调查报告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直观地展示着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深典雅的审美意识,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别样的光辉。19世纪下半叶以来,书画艺术经受了现代历史的各种社会运动和文化观念的冲击而岿然屹立,通过不断地丰富、修订自己的艺术理想和技巧而继续发展繁荣。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极速膨胀,包括书画在内的传统精英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书画艺术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在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心里的感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传统书画艺术的继续发展和繁荣,非常需要了解当代经济、技术、媒介和受众心理的状况,因为它们是艺术发展的宏观基础。为此,我设计和实施了本次调查,希望以个案形式大略得知当代青年与传统书画的关系状况。

一、基本状况报告

1.调查方法

2011年3月间,我对杭州市下沙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传统书画接受状况”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529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511份,有效回收率为93%。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使用情况,艺术媒介接触情况和对传统书画的接受心理,以及其对书画创作、消费目的的了解等方面。

2.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数据

本次调查样本总共511份,其中大一学生238人,占46.6%,大二学生144人,占28.2%,大三学生129人,占25.2%;男生共156人,占30.5%,女生共355人,占69.5%,基本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在校情况。

(2)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使用情况

书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其表意和表现的基本媒介形式是手工的绢帛纸笔,这种自然状态的媒介技术使用期与传统文化的繁荣期大致对应,它们是传统文化表意和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书画艺术蕴含深厚韵味的艺术形式基础,并在长久的表意和艺术欣赏传统中培养了民族的独特审美趣味。但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达至21 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传统的媒介表意方式的地盘大为缩减,这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如图1所示,在回答“平时需用文字表达时你怎样完成”的多选题时,选键盘打字的比率是47.3%,选笔写的比率只有41.8%,显示现代的机械复制的表意方式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表意的主要方式,传统手写表意的感觉正在让位于信息传达的效率追求。而图2则表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有八年时间没再写毛笔字了(相当于小学毕业以后即将传统纸笔束之高阁)。如此传统书画的艺术表现和心理体验的物质基础正趋于流失。

图1用到文字表达时怎样完成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2多少年没用毛笔写字了

与此同时,在被问到自己字写得不好的感觉时(多选题,图3),选择“有点遗憾,显得没文化”的比率是62.2%,选“没什么,反正写东西多用电脑或手机”和“无所谓,字写得好也没什么用”两项相加的比率为29.7%,不到前者的一半;反之,在被问到别人字写得好,自己的感觉时(多选题,图4),选“有内涵,个人形象比较好”的比率是51.9%,选“对个人发展有好处”的比率为32.8%,而选“书生气较重”和“没什么可炫耀”的比率分别只有10.4%和4.9%。可见,对汉字这种传统表意工具所展示的个人形象,大学生还是相当在意的。但显然这里有一个矛盾状况,即在行动上大学生们为实用目的而使用现代技术投入了现代生活,但在心理上他们仍以传统的文化形象为骄傲,而这正是传统文化及其艺术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图3自己字写得不好的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4对别人字写得好的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3)大学生接触艺术媒介的状况

中国画作品在传统文化环境中,基本上是凭借着人际关系的接触而传播的,只是在明清以后,随着雕版印刷业的繁荣,一些画谱开始通过商业渠道得以较大范围地传播。书法作品虽较早已有拓印形式流传,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它与摹写的帖一道,也是以人际交流的形式传播的。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大众媒介成为几乎所有信息交流的必经渠道,传统书画作品的传播也深受其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人们接触书画的时间频率和空间场合上,而且表现在人们经由何种具体物质形式来实际感知体验书画作品,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媒介接触状况因此也有较大变化。

首先,是如何分配自己的休闲和审美欣赏时间的问题,从多选题图5 可见,上网、游戏的比率最高,为35.8%,户外活动和看书次之,分别为24.7%和24.8%,去艺术馆博物馆最少,为1.7%,看电视次少,为13.1%。可见在大众媒介上进行艺术体验和在户外进行身体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文化审美形式。

图5业余时间怎样打发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其次,在何种场合接触书画,由多选题图6可知,在学校最多,为36.3%,因为这里报刊和画册最多且易接触,次之的是在博物馆美术馆,为33.6%,这令人惊讶,与上述“去艺术馆博物馆打发时间”的最少比率1.7%形成反差,可推知在此时空中接触书画机会之少了,由此类推在商店、家居和宾馆中则又更少了。

图6在何场所接触书画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最后,对经由何种具体物质形式来实际感知体验书画作品的问题,由多选题图7可知,影视和电脑多媒体形式最多,分别为19.5%和18.7%,在当代网络技术环境下,两者其实都说明学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书画最多,其次则是报刊和画册,这属于较传统的大众媒介了,而工艺品以12.4%的份额位居第四,超越了传统书画形式的卷轴和镜框,这是颇值得注意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书画消费形式与传统有了很大的不同。

图7以何种媒介形式接触书画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4)对传统书画的接受心理

中国书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其外在装裱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媒介形式,而且其艺术形象本身呈现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样式,表现着别样的审美蕴含。它与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占主流地位的西方写实绘画有着鲜明的不同,其根本差异在其书写性的笔墨形式,以及由此所表达的传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和文雅情致。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包含的独特韵味,当代大学生们的感觉和体验如何呢?

首先,如多选题图8所示,选传统卷轴装裱形式“太老旧,没感觉”的比率只有1.3%,反之选这种传统装裱形式“富有书卷气,很雅致”的比率为49.3%,同时选它们“富有中国特色,感觉亲切”的比率为46.3%,这三项相加占96.9%的比率,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是认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的,与他们对待网络电子游戏及其他大众文化的态度一样,呈现出同样的热爱态度,这是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这也印证了前述大学生个人表意媒介技术情况所反映的矛盾状况,即沉浸于大众文化的技术刺激和感官兴奋之中,同时在深心中又以传统文化为价值的根本。

图8对传统装裱形式有何感觉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其次,如多选题图9所示,在回答中国书画的价值何在的问题时,认为在于其中国历史文化蕴含浓郁的比率为28.5%,认为在于可以修身养性的比率为26.9%,认为在于笔墨功力深厚有意境的比率为22.8%,而认为在于造型逼真、色彩鲜明和表现了深奥哲理的只分别占10.1%和11.6%,可见对于中国书画形式与内容的大致特点,大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并非像表面的敬而远之态度那样一无所知。

图9你认为传统书画价值何在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最后,在回答不喜欢传统书画的原因(多选题图10)时,大学生们表示有28.4%的因素是自己修养有限,无力欣赏,有20.3%的同学认为是其形式太古雅,难以理解(与上述对传统装裱的肯定形成对照,显示大学生即使难理解还是喜欢其形式),还有17.3%的认为是可见的原作少,欣赏成本高(这与他们多数通过网络和电脑屏幕接触中国书画正相关联),还有一个因素(占12.7%)是大众文化丰富多彩,以致顾不上欣赏传统书画。其他如创造性少模仿多,脱离现实生活,功利性太强这些与专业创作问题有关的因素则不太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可见,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觉得书画太古雅难懂的主要因素。

图10不喜欢传统书画的原因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5)对近年书画市场繁荣原因的理解

传统书法艺术的理想是“书,心画也”(扬雄),人品高则书艺自高,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则是畅神而已(宗炳),“聊写胸中逸气”( 倪瓒),它们共同建构了传统书画艺术超功利的价值取向。虽然自明代以来,书画家出卖字画以取润格的活动得到了宋明理学世俗化乃至市民社会出现、商业市场繁荣等因素的支持,书画市场逐渐形成,但在传统的艺术格局中,实用功利的艺术经营观念和活动总是处于暗昧状态,或以癫狂的叛逆姿态出现,并不能取得正面的价值肯定,这种状态甚至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但在新世纪消费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对艺术,包括书画的态度显然已经有了较大改变。

图11近年书画市场繁荣的原因 Freruencies

a. Dichotomy group tabuiated at value 1.

图11的多选题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近年来书画市场繁荣的原因,有近四成的因素是大家想以此投资保值,分别有近二成五的因素是欣赏艺术和装饰家居,另有一成多的因素是用于人际交往。可见大学生对艺术的看法是比较现实而非浪漫的,这应是其大众文化的消费经验和对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了解使然,因为现实中的书画消费往往很实用,很少再有纯粹审美观照的机会。

二、反思和建议

1.从个人表意工具使用和艺术媒介接触的状况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介入,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和感觉日益高技术化,而对传统艺术得以产生魅力的自然工具手段逐渐开始陌生和远离,这是对书画艺术发展的现实威胁。但尚处发展之途的中国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可遏制,好在大学生心里已经具有充分的传统文化根苗,这应该是拜多年的学校教育耳濡目染所赐。但中国基础教育的功利化(中数理化等而轻人文艺术教育课程)正在削弱这种文化根苗成长的土壤,这是比学生单纯偏好高技术效率和刺激更令人忧虑的。日本和韩国是协调传统文化保护和技术发展关系的良好榜样,应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目前来看,大学生投入技术性的大众文化和身心保持对传统艺术的敬仰还处于势均力敌的矛盾状态,但这种状态能长久保持吗?如果放任自流,技术的强大力量和它们在青年心中产生的惯性是否将把传统文化的根苗彻底拔除?切实的文化保护措施应该尽早地设置,比如学校是否应开设更多的人文艺术课程,城市公共设施中可否建立更多的博物馆、艺术馆,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展示活动?

2.从对书画艺术的接受心理来看,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与20世纪初的争相留学以引进西方艺术观念和技法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这显然是由于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有了巨大提升,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为大学生所清晰感知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对大众文化毫无抵抗力,而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内在意蕴虽心爱之,却表示它们太古雅艰难,自己修养有限无力接受,这真是让人扼腕的现实。问题出在哪里?是否还是在教育上,太表面化,太功利?教育改革如何补上这无实利但很重要的一课?

3.从书画艺术自身的观念和实践来看有无值得反思之处?对是否坚持文雅高深形式还是兼容通俗视觉表现之技,专业人士各有看法,但上述大学生以工艺品形式接触书画作品超过传统卷轴和镜框形式的情况提示我们,传统艺术形式在保留固有优雅气质的同时,如何因应时代氛围和受众心理,确实需要细心考察思索,以求有所改变和创新,毕竟现在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时代,消费者的趣味和权力应该受到尊重,否则很可能就是作茧自缚,自我取消。

4.从艺术的目的和功能来看,传统书画总体上可以说是超功利的,主要是为了直观地象征自己的内在品格和人生追求,以之牟利是接近近代才有的趋向。但当代文化的主流是实用功利的,以消费形式取代了纯粹静观。大学生生长于当代文化环境之中,并表明深知这种现实,但这并不表示他们认可这种现实,就像他们沉浸于电脑游戏的华丽景观之中,而深心并不以为然一样。因此,专业人士应该有所担当,不要随波逐流而遗忘了艺术的超越和创造性本质,否则青年心中的传统文化根苗就难有茁壮之望了。如果都是追求实用价值,鼠标点点即可轻松实现,因此,大学生根本没有必要去瞻仰徒有其表的传统形式。

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家庭场域的重构

根据2016年1月的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0.1%。数字表明手机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最主要的媒介使用形式。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满足日常工作生活各种需求,“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①。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加剧了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占,家庭场域空间作为最重要的私人空间随之发生重构,在特定时空领域蜕变为媒介中枢。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居民在自己的住所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在卧室的接触率高达26%,在客厅的接触率为22.6%②。作为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介中枢,家庭场域的媒介使用频率激增,移动互联网络的频繁使用割裂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卧室和客厅的媒介争夺成就了疏远的陪伴,家庭场域的关系网络组成和作用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家庭场域的重构,以家庭场域为载体的家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化趋势

(一)家庭教育中教与受的角色不断转换。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长作为权威性的存在,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知识、规范和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孩子则因为年龄、身份、阅历、经济等方面的弱势,更多扮演着受传者的角色。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分享取代了单向度的教授。谁更擅长应用电子产品和移动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谁就扮演教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教和受的角色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的占有量决定某个时刻的教受关系,某个新知的分享权。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趋于碎片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一般采用家长面对面教授的方式,完成内容的整体传达。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原本单一的信息源变得复杂,浩繁的移动网络应用工具带来信息的洪流,这些信息一方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却加深了信息的碎片化和无序性。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整合碎片化信息无疑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缜密的思维和精准判断力,而家庭中符合这一标准的受教育者寥寥无几。调查数据显示③,我国网民有75.1%年龄在10-29岁,10岁以下低龄群体占到了2.9%,学历层次集中在中等教育程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弱势加深了家庭教育信息内容甄别和整合的难度。

(三)家庭教育的媒介实现多元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的媒介主要是面对面人际传播。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手机、平板、网络电视等多元化网络终端成为家庭教育的惯用媒介。家长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获取信息,同时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媒介与孩子、教师和专家沟通,而孩子可以通过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站社区等媒介接触行为自行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家庭教育媒介的多元化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但同时也削弱了信息的拔罐,一些恶意传播的信息会导致孩子行为的失范,对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知识结构的养成都是致命的伤害。

三、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巨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家庭教育参与者的媒介素养。提高家庭教育中教受双方的媒介素养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培养教受双方使用媒介的能力,二是培养教受双方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的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提高硬件配备,普及移动网络终端,提升手机等移动网络载体的使用效率,推广网络应用工具软件,使家长和孩子保持同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同时,培养家长和孩子批判思维,提高媒介接触和使用的主动性,有选择性的接触有用信息,提升对信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二)加强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监管。自行生产内容的网络平台,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把关力度,通过网友上传产生内容的平台,要加强对网友上传内容的把关力度,一些知名度高的兴趣知识共享类社区,如知乎、B站、果壳网等,应提高驻站答手的水平,保障内容输出的质量。

(三)重视在线教育,发展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使用在线教育应用的达到11014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6%,④在线教育大有可为。一方面,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场域登陆的网校和MOOC课堂,推动家庭教育通过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连接;另一方面,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带入家庭教育体系,在家长、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关系链条。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中心(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第37次),39-40.

②喻国明、李慧娟.《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J]现代传播,2016(3).

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张大钟在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产业论坛”上介绍说,我国正处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趋向融合的时期。手机电视、IPTV、网络宽频和高清电视等“下一代媒体”的优势正在显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下一代受众”已经形成规模,即出生于1980年后的年轻人群。

张大钟说,“80后”正在成为媒介消费的主流人群,他们熟悉和掌握互联网,身处日益丰富的媒介环境中,主要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新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满足视听娱乐需求。此外,在消费方式上,“80后”们也具有鲜明特点,更加张扬自我个性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电视观众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80后”一族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显著下降,每周少于18个小时。

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提高办案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以下简称“统计执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三条案件查处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四条统计执法人员办理案件应当遵守回避原则和保密规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第二章管辖

第五条统计执法机关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统计工作管理权限,管辖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六条上级统计执法机关可以直接查处下级统计执法机关管辖的统计违法案件,有权复查并纠正下级统计执法机关处理不当的统计违法案件。

下级统计执法机关对其管辖的统计违法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统计执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可以报请上级统计执法机关决定。

第七条两个以上统计执法机关都有管辖权或者有管辖争议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共同上级统计执法机关指定管辖。

第三章程序

第一节立案

第八条受理统计违法行为线索和材料,应当填写受理登记表,并予以初步审查。

拟立案的,由负责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呈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立案的,应当同时指定3人以上奇数组成的办案组,并明确组长。

第九条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二)经初步审查,有统计违法行为的;

(三)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第二节调查

第十条确定立案调查的案件,实施调查前,办案组应当制定调查方案,及时调查。

调查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一条调查案件必须取得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搜集证据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等方法;搜集证据应当取得原物、原件。如果不能取得原物、原件时,可以复制、拍照、录像,也可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应当注明原物、原件的保存单位或者出处,并由提供原物、原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及相关人员签字或者盖章;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并当场制作询问笔录,交被询问者校阅或者向其宣读,经核实无误后,由其签字或者盖章。如果被询问者要求对原笔录作部分或者全部更改,可允许在注明更改原因的情况下另行制作笔录,但不退还原笔录。

第十三条调查终结,办案组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并填写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呈批表,呈报统计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

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案由、调查过程、违法事实、案件性质、处理建议、办案人员及报告时间等。

第三节处理

第十四条统计执法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决定。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理,统计执法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召开案件审理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制作统计违法人员行政处分建议书,连同案件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材料,移送任命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决定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统计执法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统计执法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七条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统计执法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第四节结案

第十八条案件在处理决定得到完全执行后,办案组应当填写结案呈批表,报经主管领导同意,予以结案。

第十九条对下列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二十日内将结案报告报上级统计执法机关:

(一)给予行政处分的;

(二)给予乡镇以上政府或者县级以上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

(三)适用听证程序的;

(四)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五)经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

(六)新闻媒介予以曝光的;

(七)上级交办的;

(八)其他需要上报的。

第二十条案件立卷归档,实行“谁办案谁立卷”和“一案一卷”的原则,做到材料齐全、排列有序、装订整齐、便于查阅。

第四章送达

第二十一条送达外部统计法律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二条送达统计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人的,可以送交其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统计执法机关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三条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统计法律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把统计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二十四条直接送达统计法律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受送达人所在地的统计执法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五条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统计法律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六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章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上记明原因和经过。

媒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 山东省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市老年人养老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老年人异地养老的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城镇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西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研究 老年人采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影响因素研究 杭州市老年人养老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河北某地社区老年人和公寓老年人养老意愿对比研究 提高城市机构住养老年人媒介接触率的低成本策略探析 以保定市为例分析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进展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养老院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影响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prolongation=1.

[6] 王静,吴明.北京市某城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医科学,2008,(12A).

[7] 褚婧,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8] 周秀慧,焦亚波,李汉,等.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9] 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

[10] 高晓路,颜秉秋,季珏.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10).

[11] 同[6].

[12] 初炜,胡冬梅,宋桂荣,等.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13] 袁秀,阳四,王辉,等.城市居民养老意愿与养老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邯郸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2,(4).

[14] 同[9].

[15] 同[10].

[16] 同[13].

[17] 段贤来,朱继臣,张敏,等.安徽省城镇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3).

[18] 同[7].

[19] 曾子昂.关于武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2013,(3).

[20] 丁煜,叶文振.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1,(2).

[21] 宋宝安,杨铁光.观念与需求: 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养老方式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22] 同[12].

[23] 丁华,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4] 周宇.养老机构发展呼唤创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机构的调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5] 同[8].

[26] 同[13].

[27] 赵迎旭,王德文.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8] 同[12].

[29] 同[20].

[30] 同[10].

[31] 杨晓龙,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 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 2013,(2).

[32] 同[19].

[33] 宋红玲,陈志菊,顾桐语,等.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

[34] 同[7].

[35] 同[10].

[36] 同[3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媒介批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当代传播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新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