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包服务方案

外包服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包服务方案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为突破口,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建设成为“科技创业家摇篮、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科技创业

1、科技产出和投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750亿元以上,高新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以上,其中企业R&D投入占全市比重达到85%以上。

2、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成三创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一站两中心”80家以上;不断拓展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合作院校总数累计达到10家以上。

3、专利工作: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5000件以上,授权专利总量达到5500件以上,建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以上。

4、人才建设: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创业团队150个以上,创业人才500名以上,创办“530”企业150家以上。

(二)服务外包

1、业务总额: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额15亿美元以上,其中执行额10亿美元以上。实现离岸外包业务总额8亿美元以上,其中执行额5亿美元以上。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收汇额1.2亿美元以上。

2、培植企业: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新增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国内服务外包50强投资企业20家以上。新增通过CMMI/CMM、PCMM、ISO27001/BS7799、ISO20000、SAS70等国际资质认证服务外包企业30家以上。

3、政策扶持:大力实施“123”计划,新增“123”计划企业20家以上。

4、人员培训:全力建设国家级标准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新增服务外包人才培训3万人以上,新增服务外包就业人员2万人以上。

5、载体建设:服务外包载体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建成中国*国际数据中心,启动建设中国信息化体验中心。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开展科技创业促进行动

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线,以促进现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再创业和吸引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来锡创业为突破口,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基础实力和加快三创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全市科技创业促进行动,培育创业主体,增强创业活力,健全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奋力打造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

1、加大科技创业投入。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大力吸引科技创业投资企业来锡,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大力培植科技创业企业。促进生产型企业“中间分离,两端延伸”,设立“一站两中心”,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行业竞争力。鼓励科技创业企业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通过重组、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实现再次创业。对企业扩大规模或再次创业形成产业带动、当年发挥效益的,享受市相关优惠税费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收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分散化解科技创新风险,降低科技创新成本。

2、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围绕*市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着力加大*(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科教产业园等“三创载体”建设,不断充实内涵完善功能,使之成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设立支持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鼓励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建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市优势产业,依托科研单位的科研资源优势,在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装备、生物医药、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服务于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环保等特色产业领域内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优化全市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全面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产权组织形式的转变,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投资主体创办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综合性与专业性、非盈利性与赢利性相结合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依托相关专业孵化器,择优扶持一批孵化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建立支持创业企业由小到大迅速成长的梯次推进机制和全程孵育体系,着力解决科技创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组织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的承载支撑能力,努力使科技企业加速器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基地和特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配套服务,建成一批标准高、配套好、功能全,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孵化育成功能的科技载体,并将条件成熟的载体逐步建成“科技小社区”。

4、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安排政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1亿元,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内涵,积极开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与转移活动,鼓励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工作,鼓励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公司在*市创办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全力推进与各院校政产学研对接成果的落实与推进,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5、鼓励各类人才创业。加大“530”计划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继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530”计划宣传,吸引各类领军型海外留学创业人才和团队来锡创业。设立后“530”计划专项资金,加快实现已落户“530”计划项目产业化,以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及动漫等产业为重点,每年重点实施10项以上“530”项目产业化推进计划。设立“泛530”计划,两年吸引30个境外专家和科技创业者到*设立实验室,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进行科技创业。实施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业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学科带头人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积极探索适合*的以“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等为代表的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鼓励和吸引国内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来锡创业,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

(二)全力实施服务外包促进工程

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转移的契机,以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和吸引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来锡为突破口,以大力引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吸引高中端服务外包人才来锡创业、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通信信息服务外包为重点,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促进工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

6、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引企力度。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100强企业的跟踪力度,强化工作目标和责任,采取“上门敲砖”、“以企引企”、“以业务促项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着力推进一批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着力引进对跨国公司研发、采购、销售、营运等生产服务环节的外包业务企业。精心组织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为各板块、服务外包集聚园区、企业对外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在经贸节期间举行第二届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组织赴印度、日韩、美加等重要国别地区服务外包招商活动和大连、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服务外包先进城市专题投资说明会。

7、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广泛宣传推介、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等措施,大力培育有条件入围“123”计划的企业,大力支持和推进“123”计划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依托集成电路、光伏、液晶、生物制药和工业制造产业的集群优势,着力发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嵌入式软件、创意设计、高端咨询等合同研发外包和技术先进型业务流程外包。实行对国家服务外包扶持资金配套政策,鼓励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保护服务外包企业的信息资产。同时,立足*市制造业高地的实际,鼓励外资企业引进集团(总部)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壮大内部研发中心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8、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培养。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太湖工程”,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人才集聚和“蓄水池”效应。成立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向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优先配置资源。按照国家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更大力度支持,按政策规定予以资金配套。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外包人才培训模式和培训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吸引应届大中专学生来锡培训,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培训,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区域内中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服务外包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端引进、中端专培、低端职训”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企业的互动合作,重点培养服务外包产业急需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形成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

9、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建设。制定服务外包集聚园区环境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园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并积极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获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已建成公共技术平台的带动促进作用,加快IBM云计算中心、中国*国际数据中心、SUN开源技术创新中心、超级计算机等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鼓励本地企业使用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推动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将服务扩展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

10、扶持培育本土服务外包品牌。编制并完善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科学发展指导力度。选择一批规模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管理水平高、品牌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的本土企业,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实施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定位“中国服务·*创造”品牌核心,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市服务外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发包方和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把目光投向*,在*投资兴业。

11、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加快推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信息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的外包整合工作。继续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体制改革,创新后勤服务社会化形式,进一步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形式,在全市推广信息通信、物业管理、设备维护、绿化养护、保安保洁、交通运输、房屋维修等服务外包。

(三)积极优化服务环境。

12、加快知识产权的建设与保护。修订《*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和重点支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业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专利,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群。继续实施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计划,鼓励、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鼓励科技创业、服务外包企业借助专利数据库运用专利分析软件开展国内外专利技术的比对、分析、借鉴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和多途径解决纠纷机制,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13、优化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制度,为科技创业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指导与策划、创业培训等服务,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财税、法律、劳保、外贸、政策、信息、管理、融资等全方位“保姆式”辅导和服务。加快服务外包企业协会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建设,积极开展以“加强协作、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推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享受国际通讯专用通道服务;推进所有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实现双回路供电、公共交通等保障;推进服务外包相关专业人员实现顺利落户等就业保障。

14、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推动银行与科技创业企业、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对接沟通,加大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力度,改善和优化融资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快构建社会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风投资金集群。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开展银行短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为实物抵押条件不足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缺失、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设立新的信贷方式,用足用好服务外包扶持资金。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建立“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联系会议制度,并在市科技局、外经局分别设立科技创业促进办公室和服务外包促进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协调解决“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中的问题。各市(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本地区“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重大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对促进年各项活动的组织指导,并建立工作制度和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资金扶持。加大科技创业投入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确保推进年培训、辅导、宣传、招商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方案所需政策兑现资金在相关专项中统筹解决。

(三)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并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活动主办、承办单位要从全局角度出发,集思广益,制定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强力推进。协办部门要主动配合,加强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第2篇

虽然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一直高速增长,但截至目前,IT外包服务的用户群还相当狭小,同时缺少像发达国家那样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的大单。就IT外包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而言,还主要局限于基础架构层面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桌面设备的支持与维护,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应用系统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未来几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要在量的扩张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还面临很多障碍。

据赛迪顾问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达到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18.4%。进入2003年,虽第二季度受到SARS疫情的负面影响,但前三季度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整体规模仍达到28.5亿元人民币,显示出旺盛的增长态势(2000~2003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如图1所示)。

市场产品结构透视

赛迪顾问依托自身对中国IT服务市场多年来跟踪研究的深厚积淀,在与诸多IT外包服务商和业界专家广泛沟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对IT外包服务的定义和分类。按照赛迪顾问的界定,IT外包服务是指企业战略性选择外部专业技术和服务资源,以替代内部部门和人员来承担企业IT系统或系统之上的业务流程的运营、维护和支持的IT服务。IT外包服务包括IT系统外包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两大类。IT系统外包(IT System Outsourcing)是指企业将自己的整体IT系统或部分IT系统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由其按照服务水平协定的要求管理、运营、维护被委托的IT系统的服务过程。按照被委托的系统的不同层次,IT系统外包又可以分为IT基础架构外包(IT Infrastructure Outsourcing)和应用系统外包(Application System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是指企业将自己基于IT技术之上的业务系统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由其按照服务水平协定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其中包括客户管理外包、人力资源外包、财务流程外包等。

基于上述的界定与分类,目前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IT系统外包服务,而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主流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所占的份额还比较低。在IT系统外包服务中,占绝大部分的又是桌面系统维护、主机托管等IT基础架构外包服务,技术门槛和利润比较高的应用系统外包服务所占的份额还很小(2002~2003年前三季度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细分产品结构如图2所示)。但最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企业IT应用的逐步深入,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应用系统外包服务一直保持着高于IT基础架构外包的增长率,成为整个IT外包服务市场发展的热点和中外IT服务商关注的焦点。

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未来几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赛迪顾问预测,到2007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124.9亿元(如图3所示)。

推动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纵深发展,IT应用将更加广泛,企业的IT系统将日趋复杂多样,系统更新、升级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配备拥有维护企业自身IT系统运营和维护所需要全部技能的IT人才。而且,由于单个企业自身IT应用系统的狭隘性,使这些企业难以留住高素质的IT人才。面对这样的困境,选择采购市场中成熟的IT外包服务便成了这类企业最现实的选择。借助IT外包服务商的专业服务能力,企业有望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将最新的IT技术应用到企业的IT系统中,实现IT系统和自身业务的无缝连接。可见,日趋普遍而重要的IT应用与中小企业自身IT资源、能力之间的巨大差异,为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证券、基金、保险、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型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将会成为外包服务的重要用户。

与此同时,核心能力日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组织的核心业务,而把作为后台支撑的IT系统外包,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对于国有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大型企业而言,虽然他们具备独立运营和维护自身IT系统的能力,但直面后WTO时代全球竞争的挑战,也需要通过引入先进的IT外包服务来进一步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于这些大型企业而言,IT外包服务需求的重点将从目前基础架构层面的网络维护和桌面端软硬件升级维护等转向应用系统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从而推动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层面发展。

此外,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中国IT外包服务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透明化,促进了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超分工整合,使独立的第三方IT外包服务得以顺利展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ASP和远程维护等IT外包服务方式的发展。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合力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未来几年的高速发展。

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第3篇

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HRM)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于人员的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事务性活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绩效评估、激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发展、企业文化的营造等战略性活动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由一种维持与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职能。同时,随着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一般来说,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有60%的时间用于管理(即我们这里说的事务性工作),30%的时间用于咨询,仅有10%的时间用于战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的不断繁杂使得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

资源外包(Outsourcing),英文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这种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实践领域兴起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柯达公司。1989年柯达将自己的信息部门委托给了IBM等两家公司。当时柯达面临着计算机设备投资的增加和从自动相机领域撤退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选择了外包。柯达与IBM的契约为10年,合同总额达10亿美元。柯达在实行业务外包的同时,将计算机设备出售给IBM,将信息部门的350名员工也转籍到IBM。此举将柯达信息部门的计算机关联投资减少了90%以上,年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这一成功的尝试引发了业务外包的。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外包现象,企业、医院、学校甚至政府把整个项目交给专门从事某种业务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外包影响到日本、欧洲,全球外包业务急剧增加,外包成为一股潮流。

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创新,1990年,GaryHamel和C.K.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发明了“外包”这个词。所谓“外包”,即组织把某个项目或者工作内容交给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公司。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能力或能力不强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专注于人力资源的核心战略性活动,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外包项目的效果。企业投入了人力、物力、时间,如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能因为错过时机丧失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另一类风险就是在外包项目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如造成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薄弱,以及企业信息外泄等。具体来讲,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包服务机构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数目众多,由于行业进入门坎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些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世界顶级服务提供商,也有一个人一台电脑的独立顾问。由于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很难对服务商的背景、资质准确了解,而真实的水平往往在过程中才能被准确评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提供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因此,服务商选择的决策风险不可忽视。笔者在一个客户企业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失败案例:该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考核方案设计外包时选择了当地号称最有实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但是,在项目还未有任何成果时项目组突然解散,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咨询公司。后来了解到该咨询公司的实际资质与对外宣传极不相符,对方进驻的3名顾问中有2名是刚刚招聘的毕业生,其中一名离职后公司再无人员补充进来,项目经理自身的业务素质又不足,因而无法继续项目,造成项目失败。

(二)企业与外包服务本身及外包服务商的适应。许多关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研究都把这种适应归结为企业文化问题,即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实际上这种适应还应当包括企业对外包服务本身的适应,比如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因为外包的成果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应用和实施发挥效用。

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中,这种双方的适应磨合是普遍存在的,而适应的程度对服务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对人力资源招聘、薪酬考核、职业生涯设计外包方案进行实施时,遇到几个问题:第一,按照设计方案,招聘工作应当从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出发,而国企的背景、人际关系的影响造成在招聘的过程中方案往往无法得到严格执行;第二,薪酬体系的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但是员工由于多年处于“大锅饭”的体制下,对收入差距的接受程度极小,方案推行的难度很大;第三,职业生涯的设计将企业现有岗位划分了职系,梳理了清晰的晋升通道,但是在实际干部升迁时,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对所谓“资历”以及政工方面的因素过多的考虑使得职系往往被忽视,跨职系升迁调动十分普遍。这些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就是企业自身还没有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而设计方案本身对企业现状的考虑也存在不足。

(三)信息安全。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例如,企业战略、经营方案、经营指标、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特别是在一些项目中,如人力资源规划等,也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行业的运作,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出现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如何在保证服务商为外包服务的顺利开展获得足够企业信息的同时,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也是外包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四)外包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外包,就必然会产生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职能的定位问题,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1.如何应对企业自身人力资源职能边缘化。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从简单的档案管理、薪酬福利发放到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员招聘、人力资源规划。在这种趋势下,选择进行外包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技能可能会越来越少,企业可能随之产生对外包的依赖性,逐渐使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削弱,久而久之造成对外包服务的评估能力下降或者无法准确认识企业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且一旦与外包机构的合作终止或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

2.如何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定位。随着人力资源外包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产生了一种担忧,就是随着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范围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权是否逐渐被削弱而最终使人力资源部失去存在的意义。这种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潜在风险实际上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即原有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人员流失。

三、规避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对策

人力资源外包决不简单是将一些职能“扔”给服务机构而高枕无忧,在外包的决策、实施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对外包项目本身、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经营造成消极影响的风险因素,企业不但需要识别这些因素,而且需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应对方案,这就要求在外包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参与者,包括高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等各方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具体来讲,企业为了规避人力资源外包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外包的内容。企业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哪些可以外包,哪些是不适于外包而必须限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对外包的定位问题:人力资源外包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战略性的工作。试图把人力资源的所有职能,特别是战略性职能全部外包是不现实的,估且不谈成本问题,这样一是会增加重要经营信息泄露的风险,二是会使人力资源部门陷入无事可做的窘境。理性的做法应当是将事务性的工作,如工资发放、档案管理等外包出去,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职能,如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中,既规避了风险,又无形中提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危机感。

另外,外包内容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企业自身在规模、性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确实没有对一些职能进行外包的可能和必要,切忌迷信或者跟风,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最有效果的内容进行外包。

(二)做好外包之前的准备。在进行外包之前,特别是在将如薪酬考核方案、人力资源制度设计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项目外包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几方面的准备:首先,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工作,营造变革的气氛,保证服务实施的效果;其次,要在内部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优化,为外包服务的实施搭建顺畅的通道。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外包的决策之后,做好内部的功课,完善内部管理,转变人员思想观念,从领导者的层面保障服务的顺利实施。

(三)选择外包服务商。对服务商的选择,除了价格外,应当从公司实力、客户群体、专业背景、客户口碑等方面综合了解,针对所要进行外包的内容,选择专业可靠的服务商。特别是客户口碑,作为在传统的信息渠道的补充非常有帮助:通过曾与服务商合作过的客户的反映,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该服务商的水平资质。企业的项目负责人(通常是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必须在服务机构调研、选择时考虑周全,尽量选择实力雄厚、公司历史较长、有本行业企业服务的丰富经验、在合作的内容上具有专长、以及客户评价良好的服务商。

在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考虑来自服务商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外包项目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当明确详细。

(四)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在外包过程中的职责和定位,保证过程的参与和监控。虽然外包可以把人力资源部门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参与和监控也决不可以忽视。不断的参与,可以保持和提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边缘化,同时更好地行使其战略方面的职责,而且这种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更重要的是,作为与外包服务机构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承担起对服务的监控和评估职能。要建立起服务商的评估机制,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审、反馈和沟通;同时,由于大多数信息资料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披露给服务商的,因此,在信息安全的保障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建立起文件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避免机密信息的外泄。

总之,人力资源外包本质上虽然是把繁琐复杂的工作交给服务机构处理,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者及人力资源部门的负担,但是要保证服务的效果并且规避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要求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及全体员工在外包的前、中、后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然,随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规范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对外包服务的理解认识的不断加深,文中提到的一些风险将会随之减弱,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加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积极效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摘要]人力资源外包已成为当今企业界的潮流。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并指出虽然人力资源外包有很大优点,但是同样存在许多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使企业产生损失,最后就如何防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婕.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

[2]刘颖,钱慧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的探讨[J].企业活力,2006,(2).

[3]陈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规避[J].人才资源开发,2006,(1).

[4]刘叶云,周飞.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规避[J].企业技术开发,2006,(1).

[5]王长福.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5,(7).

[6]韩红.人力资源外包(HRO)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5,(5).

[7]严群英.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与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5).

[8]潘文燕,余一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利弊[J].经营与管理,2005,(4).

[9]陈通,赵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因及风险应对步骤[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2).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第4篇

从开复印店到成为复印机商,从成为东芝最大的合作伙伴到成为雷立国内首家,从成立立思辰品牌到确立企业从“卖钻头”到“卖钻孔”到做顾问的商业模式,池燕明这20多年一直与文件在“对话”,对文件管理外包服务更有独到的见解,这使他决心做大做强国内文件管理外包服务。“顾客要的不是直径三英寸的钻头,而是一个直径三英寸的钻孔”,这是池燕明经常跟自己的员工讲的一句话,他的意思是顾客的真实需求不是一件产品,而是产品背后能够实现的功能。如果把这句话移植到立思辰所在的产业领域里,那就是“顾客购买的不是打印机、复印机,而是文件处理能力”。在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后,池燕明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在文件外包服务的商业模式中,提供商的核心价值是帮助客户节约费用,从而与客户的利益完全一致。池燕明说,一家企业如何努力、如何节俭,都不如打造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重要。

超额认购153倍

立思辰在创业板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28个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之一。在本次发行中,立思辰通过网下配售向配售对象配售的股票为530万股,有效申购数量为30550万股,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为1.73486088%,超额认购倍数为57.64倍;立思辰本次发行网上发行2120万股,中签率为0.65%,超额认购倍数为153倍,可见股民对创业板市场中惟一做文印外包业务的公司还是非常追捧的。

立思辰在扣除发行成本之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 44572.99 万元。募集资金拟投资于服务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上述项目总投资为27622.76万元。实际募集资金超出公司拟募集资金数量16950.23 万元。立思辰计划以超募资金中的 13630 万元用于服务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中需要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营运资金,以减少财务费用,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水平。此外,立思辰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目前正致力于在视音频解决方案及服务领域推广管理外包服务模式,因此,随着立思辰办公信息系统管理型外包服务模式的不断深化,对于运营资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立思辰计划用本次超募资金中的剩余部分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立思辰此次发行后每股净资产为5.47元(按照2009年6月30日净资产值加上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发行后每股收益为0.35 元(以公司2008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按照发行后股本摊薄计算)。立思辰2009年1~9 月实现营业收入22003.68 万元,较2008 年同期增长了13.57%,毛利率为27.33%,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2009 年1~9 月实现净利润2851.20 万元,较2008 年同期增长了48.29%。随着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以及公司办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不断得到市场认可, 2009 年全年立思辰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以管理型外包服务为核心

立思辰以管理型外包服务为核心,面向企业级客户提供办公信息系统服务,主要有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视音频解决方案及服务。我国的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市场是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现代办公应用需求不断升级而出现的新型市场。目前,传统办公向现代新型办公全面升级,传统服务业向新型服务业全面升级。

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文件管理外包服务为例,据国际外包协会统计,2006年世界500强中已有85%采用了全部或部分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而根据赛迪顾问2009年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所做的市场调研,目前我国的应用比例还不到6%。随着视频会议应用的快速发展,视音频解决方案及服务在中国的应用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的市场研究报告,2008年我国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市场规模为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43%,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5年市场将以平均25.80%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22.95亿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决策者观念转变,国内大量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开始重视办公的节约、高效、环保、健康,并逐渐接受了外包服务理念。但是整体来看,国内办公信息系统服务行业发展时间尚短,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市场普及程度远未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市场对于以立思辰为代表的新型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商并不熟知,对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视音频管理外包服务等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价值的认知程度有限。立思辰在业务拓展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教育工作,市场的增长速度还存在不确定性。

最大的对手是国际企业

立思辰充分借鉴了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采取以“整合设计、专业外包、长期服务”为核心的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情况,不断对商业模式作出调整和完善,在商业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立思辰拓展新商业模式较早,在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大量客户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高效的服务资源管理体系,培养了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较强的自主软件研发能力,建立了营销网络基础,并积累了大量高端客户,目前在行业内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并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

在国际竞争者方面,立思辰主要面临富士施乐的竞争。富士施乐的目标客户是涉外企业客户,立思辰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本土客户,双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本土企业方面,一些本土竞争对手在行业经验、品牌知名度、研发实力、技术服务能力、市场推广等方面与立思辰尚有较大差距,未对立思辰构成直接威胁。随着国内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市场发展,新商业模式将逐渐被社会广泛认知和接受,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市场将吸引本土传统办公市场的参与者(如设备销售商、传统服务商等)陆续探索商业模式升级和创新。立思辰认为,办公信息系统服务是存在巨大潜力的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尽管当前并无强有力的国内竞争者,但将来尝试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立思辰如果不能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业务模式以满足客户对办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不断深化的需求,将已有的成熟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在全国市场进行快速的推广、复制,并积极推动核心技术与软件研发,尽力保持并拉大与追赶者的距离,公司已经取得的先发优势将被削弱。

未来靠自主核心技术

立思辰目前拥有10项核心技术,公司围绕这些核心技术,成功开发了立思辰文件输出管理计费系统、立思辰会议管理软件、立思辰视频录制点播软件等一系列应用软件,已经在客户服务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明显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外包服务方案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two types of society" in Changsha, the paper analyz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services development, suggests widening the field of financial outsourcing business, developing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combing the education,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establishing reserve pool for financial outsourcing services.

关键词:两型社会;金融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处理外包

Key words: two types of society;financial outsourcing;ITO;BPO;KPO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04-02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型企业对跨国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远距离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跨国企业和大型金融企业为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占领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的尝试金融服务外包,2004年,国金证券研究所调查发现,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中愿意选择离岸外包服务的企业占95%。

2005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及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发表的《金融服务外包》将金融业务外包定义为“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金融服务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按照外包业务的内容可将金融业务外包分为: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和KPO知识处理外包。

1外包业发展现状

外包业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追求低成本,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提高,人工工资水平却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欧美国家的高工资相比形成了劳动力成本优势。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客户是北美、欧洲和日本企业,2006年,美国在全球BPO中所占比重为47%,西欧为43.7%,日本为6.9%,三家占全球外包服务发包市场的96%以上,而外包中心则集中在印度、中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其中,印度在外包市场中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中国、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地区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逐步增加在外包市场中的份额。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较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据全球服务外包联盟()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9年全球离岸外包市场规模从328亿美元增长到800亿美元,增长240%,而中国从2004年到2009年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从20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50%。名为《中国和印度,谁将成为21世纪外包市场的发动机》的文章指出,在服务外包领域,中国正在快速赶上印度。

2010年到2014年中国金融外包服务行业运行态势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世界前100家大型国际金融企业将要向外输出3560亿美元的金融外包业务。”巨大的金融外包市场为中国外包业务尤其是金融外包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为长沙发展金融外包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十七大以后,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起被国家确定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试验区。经过多方调研长沙市制定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在2010年5月通过湖南省政府批准。根据方案描述的“两型蓝图”,到2020年,长沙市能源及资源生产率、环境及人居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早在2009年,为配合长沙市的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长沙市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意见》,针对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助措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为长沙市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0年,长沙确立了以数据处理外包、软件外包、文化创意外包、金融外包、呼叫外包、物流外包、IT教育与培训外包等七大外包发展产业,开始加速拓展欧美和日本市场,争取在2015年完成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500亿元的目标。

同时长沙市政府还采取在重点城市举行推介会,积极引进服务外包领域知名企业的措施助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搭建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竹湖生态科技园区为基地的产业发展平台,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3如何推进长沙金融外包业有效、健康发展

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金融外包产业提供了外部支持,借鉴国际和国内其他城市金融外包业发展的经验,长沙的金融外包业发展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 拓宽金融外包业务领域,形成外包产业规模优势

为实现产业转型,国内众多大中城市相继推出促进发展外包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全国范围的规模产业优势,同时也必将带来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国各城市服务外包业发展时间均比较短,大部分处于服务外包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限制使大部分金融外包业务集中在IT业务外包上。长沙的金融外包业务发展应积极拓宽业务领域,避免将投入集中在竞争激烈的IT业务外包领域,造成产业发展过度和无序竞争的局面。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城市金融外包服务业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各自城市的地域和人才优势,形成金融外包产业规模发展优势。

3.2 既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也注重发展国内市场,保证发包市场多样性

目前,长沙外包市场的主要目标市场定位为开拓欧美和日韩市场,这些国家的企业经济实力雄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外包的利润相对较高,也是国际金融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但是,长沙金融外包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盲目争夺高端市场可能造成行业发展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的不利情况。因此,政府在为金融外包企业提供优惠措施的同时,可以引导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蓝图,以国际高端市场为目标,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为基础,逐步建立多层次客户资源,保持行业发展的稳定性。

3.3 教产研结合,为金融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储备人才库

人才优势是发展金融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立起高技术含量、宽技术类型的储备人才库,是金融外包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长沙市教育资源丰富,每年为全国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以发展金融外包产业为契机,长沙市可以将储备人才库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相结合,改变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发展人才定制型高校教育形式,由企业提出培养方案,大学提供培养场所,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为金融外包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优良人才储备。

综上所述,在“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长沙金融服务外包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为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制定合理的规划,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使金融外包业发展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

参考文献:

[1]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Z].

[2]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意见[Z].

[3]长沙统计年鉴.2008、2009.

[4]鲍务英.金融企业后台业务外移区位选择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2008,7(13).

[5]贺晓波,苏薇.渤海区域内金融外包服务业务发展探索[J].经济师,2009(4).

[6]苏薇.借鉴国际金融外包经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J].经济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