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自主学习语文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自主学习语文,即在自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创造性的精神尽情地发挥,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将自主学习语文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对世界的朴素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并在多重对话中,积淀语文素养,完成精神的建构。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落实对学生意义重大。

1.自主学习语文,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由于语文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所以,自主学习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激发。

例如,《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用激扬的笔墨描写了黄河的险、艄公的沉稳,涤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为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的勇敢、智慧及其对黄河的深情,我设计了三个填空,贯穿全课教学。

(1)填空一:这,就是( )的黄河!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黄河的波涛滚滚、浊浪排空。随后,我让学生在《黄河大合唱》的乐曲中充满激情地走进文本,体会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师:(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出示填空:“这,就是( )的黄河!”]

生: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

生:这,就是翻腾的黄河!

生: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2)填空二:(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接着,我根据课文内容过渡:“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请打开书本,读第2至5小节。”然后,我提出阅读要求:“在这部分内容里,都有哪些词句牵动了你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些词句画下来。”在交流中,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小小的”、“整个儿”、“浮在水面上”、“贴着水面漂流”、“只有十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等,发现了羊皮筏子的特点。

师: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牵动着作者的心。[出示填空:(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生: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啊!我的天哪!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师:谁能通过语言描述让我们看到羊皮筏子?

生:无论风多大,浪多大,都奋勇前进!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是什么!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那么小,那么轻,好像一个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3)填空三:(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二次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三次齐读第6小节)

师: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生:还有经验和技术。

师: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体现?

生:如屡平地。

师: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战胜了黄河,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这三个填空体现了三种意义。一是画面的推进。这三个填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画面: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不仅鼓浪前进,还载着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镜头越来越近,艄公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二是感悟的深入。这三个填空既让学生内化了书上的语言文字,又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建立了平台,使得学生感悟的过程成为用心参与、深入参与的过程,人心与文心通融、情感与理智交融的过程,个体情思抒发的过程。三是情感的抒发。这三个填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又有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2.自主学习语文,彰显生命价值

人之为人,不在于其有自然生命,而在于其有特定的主体人格。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人格塑造上。归根结底,自主学习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最完善的人格和最有价值的生命。

(1)片断一

师:昨天我们针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生: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而听一个少年的劝告呢?

师:看来,少年的劝告是耐人寻味的,它改变了吴王的决定,也牵动着同学们的心!

生:少年为什么要在清晨去捕捉螳螂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时机。

生:为什么少年选择去王宫花园劝吴王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地点。

生: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个“悟”字也是吴王改变决定的关键所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故事。

在片断一中,先是让学生回忆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抓住“劝”和“悟”这两个牵动全文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其凭借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生命、触摸人物的灵魂。

(2)片断二

师: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大臣的“劝”,让吴王很没面子。因此,吴王很固执。

生:清晨是一天最让人放松的时间,所以少年选择这个时间“劝”吴王。

生:清晨王宫花园的花草树木上有露水,为后面少年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作了铺垫。

生:王宫花园的环境比较轻松,不像朝廷那么严肃。

师:你将劝说的两个地点作了比较,这也是少年选择王宫花园的重要原因。

生:因为这个少年是侍奉吴王的,所以对吴王的行踪比较了解,因此他选择了王宫花园。

(引导学生朗读“清晨,我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我的鞋子和衣服,我也毫不在意”。)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是少年的安排,一件事情的成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要选择适合的地点,这就是智慧。

在片断二中,教师抓住“劝”字,让学生在自主表达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品读、讨论、体会,既能真切地感受到少年的智慧,又可巧妙地深化文本的内涵。另外,通过“劝”的一唱三叹,并与隐藏于文字背后的诸多信息沟通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最终孕育学生创造的能力、点燃其智慧的火花。

3.自主学习语文,巧在感悟为先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文字领会广阔的文化内涵。而自主学习语文就是透过语言文字,在心灵的层次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领略和理解广阔的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而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为学生修枝剪叶。

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我抓住文中“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让学生披文入情,深入体会母亲的“启蒙”。在读完歌谣后,我出示了填空:“ 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学生们此时已深有感触,无须再作启发,那优美凝练的语句已是脱口而出。

师:母亲用歌谣仅仅把对故乡的爱给了我吗?[出示填空: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谁想说一说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儿子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勤劳的美德,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浓郁的诗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纯朴乡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的钥匙,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飞向诗歌王国的想象翅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师:母亲吟唱的纯朴的歌谣,像月光般洒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并真正使学生融入教材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所以,让学生自己感悟是自主学习语文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4.自主学习语文,释放情景再现的创新能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自主学习语文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我让学生亲历老天鹅破冰的过程,于是学生感同身受。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旁白式的点拨,对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进行挑战:“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难道你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通过这样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审美主体(教师、学生)与客体(老天鹅)间的心灵激情地碰撞了。随后,我播放俄罗斯音乐,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异域风情,不仅有感动涌入心田,更有另一种深刻的“对话”即将开始。

5.自主学习语文,贵在科学而系统地培养

因为自主学习语文是在自主合作的教育气氛中,使学生不断地发挥其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努力使语文课堂变为对话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并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品质进行探索,从而给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从好奇(学习兴趣)、乐学(学习情趣)、自主(学习态度)、自律(学习意志)、创新(勇于探索)、合群(乐于交往)六个方面制定了指标,以便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养。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2篇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一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知已”,才能“不惑”

有人光说语文提高不易。问及其困难点,则说不清,以作文为甚。有的同学至今还不清楚六至八年级写了多少篇作文,命题作文几篇,半命题几篇;写人记事的几篇;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类型又有几篇,有老师评语的,没有老师评语的几篇;最得意的作文有几篇;写作中最发怵的是什么,也许不少的同学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

连自己作文的“家底”都不清楚,写起作文怎能不惑呢?最近,学生把那些“高束焉、庋藏焉”的作文找出来,根据上述的要求,再看一遍也许有所感悟。同学们需要利用现在时间“亡羊补牢”,不要让作文拖语文的后腿。因此,“知己”方能“不惑”。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充电”时方好

进入初三后,学生要摆脱"读画面”(看电视)羁绊,改为读文字,有条件的话读点名著。也许有人认为“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就读点身边的报刊杂志,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作文的高下,立意是关键,立意并不是“穿靴戴帽”硬套上的,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人说:“文章是语言的艺术。”然而,有的同学作文语言淡而无味,影响了表达。同学们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如可以记诵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开头结尾,以及让人眼睛一亮的片断描写和含有哲理的句子等。中考作文卷阅老师对那些语言流畅,表达方式恰当,有一二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句子,很重视,可以作为采分点。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要识“庐山真面目”——“寻宝”

有立意,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炊”。有人叹苦经,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无材可选。其实美好的校园生活绝非是“ABC、XYZ”,也是虎虎有生气的,《黑板上的记忆》就会折射出许多亮点。此外,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交朋结友等,每个同学也不是在真空中生活,有不少的“宝藏”,待你发掘。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功

现在是新初三学生“磨刀”的时期。怎样的选材算充实,怎样的选材为空洞,同学们要趁早弄个水落石出。

一般来说,组材的方式,一种为重点记叙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来论述文章的中心,这叫单一式;还有一种方式,为选取二三件事,多角度,多侧面地说明题意,这种选材方式,称并列组合式。运用这两种方式,要有清晰的头脑,单一式的组材方式只要把一件选材独特有新意的材料选好,然后具体生动地落笔成文。而运用并列组合式,要注意几件事件之间的联系,文章的重点不在于事情的本身,而在于这几件事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这类文章容易出新意,写出思想感悟。因此,同样一道题目,你可以“一题两写”。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要“逼迫”自己作文“热身”

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戏”。同样,作文也是写出来的。多读、多思、多写是三位一体的,写是学语文的体现。有的同学苦于“热身”找不到好题,激发不起写作欲望,因此,“热身”作文不是随意“涂鸭”,草草了事,“热身”是动真格的。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二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

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3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我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惧怕和隔阂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进行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了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意义兴趣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时期。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授教好我们的母语课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⑴激发浓厚的兴趣

激发浓厚的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又心情愉快的去学习探究。培养兴趣的方法有:

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语文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热切的希望、期待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之中。

②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当一个人的进步和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充分的激发。例如:在“知”环节,当学生对学习收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理解程度哪怕是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刻,教师都不应指责,相反,应从“微小的进步”或“微小的收获”的角度给予认可、肯定或表扬,为他们创造最佳心境。激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层次兴趣。

③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激起心理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⑵强化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倾向是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⑶锻炼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定起来。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用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预定目标。

⑷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每个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马马虎虎。二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平面的语言文字,从抽象的语言符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表象,建立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读懂课文,而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三是要手脑并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学习与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这就是启、读、练、知、结。

⑴启,就是启发,即在上课时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启”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外,课文中的思考题也承担一部分“启”的工作。

⑵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凡是课本上的文字,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朗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口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读的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要保证课堂上所必需的自读时间以及自读时间的完整性。

⑶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与“读”同步进行(这与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分,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

⑷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即时性反馈,是一种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议论,均属“知”的教学环节。

⑸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克服什么,有时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这一环节所用时间极少。

三、思想收获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5篇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日益增强,教师若能放手让学生预习则会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感知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何去预习呢?

一、初步整体感知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要求预习时至少读课文三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结合课后思考题,整体熟悉课文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初读的过程,就是在践行这一新理念,锻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能力,更是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深入感知

指导入情入境读课文,即指导学生把感情融入到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课文。这也是叶圣陶倡导的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通过勾画优美词句,做旁注,深刻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例如,一位学生在学习五年级课文《梦想的力量》时做的旁注“瑞恩的坚持令我感动,瑞恩的执着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梦想虽然遥远他并没有放弃。我想瑞恩的梦想是彩色的,是无形的,是持久的……”又如,另外一位学生在《祖父的园子》时做的旁注“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是那么顽皮、可爱,作者的童年是那么的阳光灿烂、自由自在,真是一幅明丽、漂亮的图画。祖父的园子一定在她长大后成为最精彩的、最难忘的画面。”

要让学生达到预习效果,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而兴趣不只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其实来源于取得成就的自我满足。怎样入手解决呢?

(1)交流预习收获。在课前介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句子谈体会,交流收获可在学习小组或全班进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质疑、试讲比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给学生提供机会大胆质疑,激发灵感,然后评比谁提出的问题价值大,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或合作解决,或请教老师。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试讲课文,可单独或合作,讲完后点评。学生在开启心智的同时也是在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过程,满足学生发现者的愿望,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