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师; 学困生; 归因; 措施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这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再加以巧妙的引导、鼓励和激发。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的不求甚解,马虎从事。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败感,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3.依赖心理强。现在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他们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题目或抄或空着或等老师讲,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学困生。
4.家庭因素。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社会的人,都离不开家庭,都是在家庭中生活的一分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一所最直接的学校。然而,现在单亲家庭增多,独生子女备受父母溺爱或祖辈的隔代溺爱,孤儿或留守儿童接受不到家庭教育,或者说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某些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不正确教育和引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状态。
5.社会原因。当今社会,不少连小学都没读完的孩子,也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有的甚至发展得不错。相比之下,有的大学生未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发展空间。这就给农村的家长一种错觉:读书与不读书相差无几。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师原因。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思想和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其次,有的教师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转化措施
1.鼓励学困生做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首先,从思想上不嫌弃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作业因人布置,合理适当。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使每个学困生都明确学习目的,克服自卑感,增强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摘要】随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项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所争相研究的话题之一,本文就研究性学习提出几点措施及建议,以便于对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措施
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推广的时候,怎样能够将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当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学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教育部最新提出的《高中英语课程》当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堂不仅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和英语知识,还要学生能够在学习和使用当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文化素养和发展综合思维能力。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措施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一、高中英语中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应遵守的原则
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直是一些英语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下面就高中英语中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应当遵守的三点原则进行简要的介绍:1、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中进行教学的时候都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这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原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2、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从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当中确定和选择研究的主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通过各种渠道汲取感兴趣的英语知识,在学生完全掌握英语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体现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措施,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将实践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措施,将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整理理论知识、归纳各种信息和搜集有价值的材料。同时,还能够在实践活动当中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再次运用,做到理论充分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效果。3、合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教授各种英语知识的时候,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有自己独立个性的群体。因此,在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让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接受,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进行简单的了解,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进去,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多关注教学方面的新措施、新方法,充分利用当前高度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台学习英语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
做好高中英语教学首先就要明确教学任务、找准教学目标,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找准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方案中的教学方式将所需要传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高中英语的一节课程中,主要讲解的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课程之前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的搜集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常识,并对这些节日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一些做的不好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认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提前掌握课本知识,便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对一些课上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实现独立自主学习。同时,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虽然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传统中教师一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的进行自主学习,如果给学生全部自由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应付了事,或者产生不学习的情况。学生在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研究性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多和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就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
三、总结
研究性学习方式虽然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其次是学生要接受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在今后的高中英语课堂当中将成为教学方式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议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0
[2]肖嵋.浅议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01
[3]徐定军.浅议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J].才智,2013.22
[4]顾秀兰.浅析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数学思维 学习心理 学习能力
0 引言
30年前,我国数学教育界就有人探讨学习数学能力这个问题,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广大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们要么数学成绩很差,要么成绩很高却不会有效地使用数学。如何使学生学好数学?这已成为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专家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也都认识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笔者将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从课堂内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一些具体的看法和措施。
1 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学好数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只看到了数学抽象性与枯燥性一面,而看不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等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和没用的,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创造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外学习也很重要,除了预习、做作业、复习外,还有很多学习数学的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兴趣小组,趣味数学竞赛等。尤其是数学学困生,老师应该在课后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
1.2 没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不会去预习,导致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又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可能导致课堂内听到的是自己会的,而真正的重点、难点反而没有认真听。(2)课堂不记笔记,或者没有重点地只记笔记不听课。这又导致课后作业不会做,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以至于学习效率低下。(3)学生不注重课后的学习。他们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做作业,对于上次的作业或试卷不及时进行订正;一节课或一个章节学完之后不进行小结;做完一道典型题,不进行归类、反思等。(4)不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特别强,只会按照老师的模式去听课、做作业、复习、考试,而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学习。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需要从学法上对其进行指导,比如: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听讲,什么时候做笔记,什么时候小结以及具体怎么进行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学法系列讲座,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的指导,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3 没有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只有形成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只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因此,只有学会了学习,才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的学习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作的探究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因此,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使用教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
事实上,教材中知识的设置以及例题的编写等,都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的。许多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有着重要价值的素材。于是,教师只是在“教课辅资料”,一味地讲题、做题,不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忽略知识的再生成。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拥有了知识,却不知知识从何而来;每天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却不知做题只是学好数学的方法之一。没有数学思想的学生,只是一个装有知识的容器,不具有再生性和可扩展性。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在课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1.4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长时间产生困惑或曲解,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去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定势化。长时间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记题型、背公式的习惯,这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会灵活应变,只会用一种定向模式进行思维。(2)思维惰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愿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做题时,总想套用以前学过的方法。(3)自卑意识。几次的听不懂或者不会做,就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产生质疑,否认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4)厌烦心理。由于数学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许多学生在遇到计算或证明复杂的题目时,就没有耐心做下去。(5)对数学的畏惧。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所以一旦遇到某道未曾相识的题目或是以前遇到过的复杂题目,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不会做,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2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2.1 从内因入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喜欢去思考数学问题,不畏惧数学,有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那么学习数学将不再是一件难事。首先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其次,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适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生成,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2 从外因入手
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都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数学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能把它当成是一种痛苦、压力或煎熬,否则就失去了数学学习的意义。所以应该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欢笑中讨论数学,在愉悦中学习数学。教师切合实际的情境创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引导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及时肯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感染学生。
3 总结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只教会学生知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一定要设法让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实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阳志峰.关于数学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32).
[2] 裘晓岚,陈兰清.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01-104.
一、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包含着很多日常生活现象,所以,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从周围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出发,让自身的日常的生活现象帮助自己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身生活实际中的困惑,更好的凸显知识来源于生活,归属于生活,从而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2]。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里烧水壶中常会结有一层厚厚的水碱,从而影响烧水壶的使用,在生活中往往用醋才进行水碱的清洗,那么这样一个日常生活常识里面蕴含着咋样的化学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高中化学中酸碱反应一课的学习,从课堂学习中学习有关酸碱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帮助自己对于水碱清洗常识的解释。从而将日常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点相结合,帮助自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引导自己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是一个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学习,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现象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不断提高对高中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总结,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伴随着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解,并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与学生和老师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加强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当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化学知识的形象比喻时,应该努力结合老师的形象比喻,加强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成绩,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搜集与学习,结合在学校课堂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搜寻一定的学习素材,在老师以及家长的协助下,在网络中所及到的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对化学试验的验证,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对于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学习成果。拓宽自我的知识范围,提高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目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18-02
一、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期末学生手册的成绩评定中,按照统一要求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分A、B、C、D、E五个档次,而学习过程占30%,也分为A、B、C、D、E五个档次,两者结合最终给学生一个评价。但如果仅是到了期末才对学生给出一个评定结果,或者仅凭印象随便打个档次,而学生却不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定和所给评级档次的原因,那么势必会削弱这项评定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加强思想教育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笔者在执行落实常规评价(如课堂学习、纪律、作业批改、章节测验等)的同时,设计了一个表格,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进行评定。表中分表扬、批评、测验、备注几项,进行辅助评价。这张表格张贴在黑板旁边的墙壁上,注意贴上后还能取下来,每个月更换一次,使评价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平时分组上课,由课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各组回答问题得分,最后在章节测试后算出小组的平均分。
二、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实施措施
1.关注学生每个闪光点,及时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让同学乃至家长知道学生得到了表扬。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不再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常规课堂上,教师的单方口头表扬,对学生不再有大的、长效的激励作用。故笔者在所设计的表扬栏里注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及时的激励。例如,上课认真听;积极主动参与;平时胆怯学生的一次大胆发言;在学习讨论中的一次独特见解;作业书写工整;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测验进步明显,等等。教师在表扬的同时,用笔在该学生表扬栏的空格上打个“√”,得到表扬的学生看到自己榜上有名,很高兴,对其他学生也有触动。在一次期中测试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都对这张表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回家后配合老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看到自己表扬栏里还是空格时,也会积极地创造机会争取表扬,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分组教学配合分组评价,在激发个人荣誉感的同时,配合小组之间的评比评价,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正确发展。笔者采用组长负责制,每组六人按某次考试学习成绩平均分组,并考虑到每人的思维特点、上课发言、合作交流能力等合理均匀搭配,每学期一调整。课堂发言,解题正确,回答对一般性问题加1分;创新思维,方法独到,大胆质疑等给予特别加分,加2~3分,甚至最高5分。下课前总分并记录小组得分。因为有了个人与集体荣誉感的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维和发言的积极性,大都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会做的题可以由小组长讲解,再独立完成。因为每组六人正副两个组长,每人负责帮助两个组员,精力时间较充裕,每人都希望本组单元测试得好成绩,学习差一些的也不愿给小组拉分,这样无论课上课下,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互帮互助、交流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单元测试后计算小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和单元测试成绩按5∶5计算各组得分,并取前三名成绩(占一半)给予物质奖励,每人一块牛皮糖,其他组每人一块水果糖,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攻克难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真诚帮助,指导学生认知缺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随时纠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也会使学生迷失自我。因此,善待学生的错误也是阶段性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例如,有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常缺交作业;而一些学生懒于动脑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求甚解,抄作业;有的学生书写太马虎……在第二天的作业评讲中或者讲新课前,教师应给予指出并在该学生的批评栏上打叉,尤其是对抄作业的现象,单是靠教师监管是不行的,谁的作业是抄的,学生最清楚,而且,往往是抄的作业显得比原来自己做的作业更整齐,得到不知情的老师的更高评分。当众批评能公正地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警醒。另外组长负责监管本组成员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有抄袭现象,因为不动脑子抄作业会直接影响单元测试成绩,进而影响小组成绩,所以抄作业的学生会有顾虑,组长也比较负责任,对这种现象会加以制止,再加上从入学初的诚实守信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抄作业现象越来越少直至杜绝。有的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讲话,对课堂学习缺乏主动性,老师批评后也在其批评栏里打个叉,让该生知道这样违纪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看到自己批评栏上的叉叉在增多,又影响小组荣誉,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了。
三、数学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