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教经验总结

家教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教经验总结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痹必夹湿;风湿病;健脾化湿;名医经验;王承德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2.011

王承德教授为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他从事临床4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其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风湿病也称痹、痹证、痹病,是多病因、多病机、多系统、多脏器、多属性、多表现的一类常见、疑难疾病;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或者内生风、寒、湿、热、燥、痰、瘀,热毒闭阻经络,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重浊、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以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本病以皮肉、筋骨、脉络,甚或脏腑的经络气血不通、不荣为主要病

机[1],临床上具有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等特点。

王承德教授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就“湿”与“风湿病”的关系做过深入研究。他依据古代文献的启示,在总结导师谢海洲[2]和自己诊治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痹必夹湿的观点。其对认识风湿病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临床表现、辨证治疗、转归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痹必夹湿理论整理总结如下。

1 痹必夹湿的含义

风湿病病因病机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湿起到主要作用。

1.1 理论溯源 《说文解字》谓:“痹,湿病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张仲景将痹病列在《金匮・痉湿》篇湿病之中,吴鞠通将痹病列在《温病条辨・中焦湿温》篇中论述[3]。张从正《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

1.2 病因病机 湿有内外之分,但脾虚才是湿邪致病的内在根据。外感湿邪多因气运太甚,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致天暑下迫、氤氲蒸腾,劳作之人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或受雾露雨淋、冒雨涉水而得之。内生之湿多由脾胃先伤,运化不力,水饮内停,则生内湿。同气相求,脾虚一方面易生内湿,同时又易遭受外湿侵袭。更进一步,湿邪阻遏阳气,日久则常常变生湿热。今人多恣食生冷、肥甘厚腻,暴饮无度,饥饱不调,损伤脾阳在先,又为外感湿邪所伤,更有因避暑而久居空调室内的人造寒湿环境,外感与内伤交织,初始不知,日久为患。外感者风、寒、湿、热、燥可有偏重,然而一旦与内生之湿结合,就成为缠顽难愈的风湿病。

1.3 湿邪致病特点与风湿病症状的对应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着、隐袭、秽浊、潮湿、趋下。湿邪在痹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凡风湿病者,多为肢体肌肉疼痛重着,关节肿胀,肢体浮肿,周身困重,纳呆乏味,病势缠绵等。湿留关节则关节肿胀疼痛,晨起僵硬。湿留肌表则肌体浮肿,四肢沉重。湿留脾胃则纳谷不香,呕恶腹胀,舌苔腻。湿邪久羁,化生痰浊,阻滞经络则关节肿大变形。湿为阴邪,故阴天、雨季、夜间、潮湿寒冷,阴盛之时,资助阴邪,更伤阳气,病情加重。就发病地域而言南方高于北方,就季节而言雨季多发,就性别而言女性高于男性[2]。湿为住着之邪,必依附他物而行,内蕴之湿,多可从化,非附于寒热不能肆于里,感于寒则为寒湿,兼有热则为湿热,夹之风则为风湿。湿性黏滞故痹病缠顽难愈。湿性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久坐湿地,涉水行走,水中作业,易感湿邪而为风湿,常见下肢恶寒怕冷明显,上身汗出等症。

2 痹必夹湿的临床意义

痹始于湿,病机于湿,变生于湿,治难在湿。

2.1 解决湿热辨证难点 风湿病在临床最多见的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尤其是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湿热阻络证候最为多见[4]。而辨湿热阻络证又当依据热与湿孰轻孰重,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区别。临床对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中的湿重于热证的辨证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患者前来就诊,关节红肿热痛者很好辨证,一般多为湿热痹阻证中热重于湿证;而有的患者症状寒热错杂矛盾,颇难辨证[5]。例如关节肌肉红肿热痛,皮色如常或反复发作关节局部色素沉着,患者自感全身或局部怕冷畏寒,得温则舒;关节肿痛,医者触之不热,但患者自感局部发热;或关节肿胀,局部不热反而怕冷,全身恶热,口干便结,多汗恶风;或下肢恶寒明显,肢重乏力,但上半身畏热,多汗,口干且黏。舌象可见舌红苔白腻,或舌红苔黄,或(关节热象兼见)舌淡苔白腻,或舌淡苔白厚上浮黄腻。若将此辨为寒湿痹阻证,用温热辛燥剂治疗,则往往导致病情加重。

区分寒湿痹阻证与湿热痹阻证中的湿重于热证,应从关节局部是凉是热、关节疼痛是否能得温缓解、局部和全身是恶寒怕冷还是畏热发烧、大便稀溏还是干结、舌质是淡是红、舌苔是白腻还是黄腻、脉象沉迟还是滑数来区分。寒湿痹阻者俱无热象,而湿热痹阻则有分化的区别。湿重于热者,因湿邪易遏伤阳气,使寒湿更甚,故本证易向阳虚证候转化,虽出现寒象但仍然属于湿热证。热重于湿者,因热重易耗伤阴液,易向阴虚热盛证候转化,甚则伤及肝肾之阴。湿热并重者,则易耗液伤气,常常向气血阴阳两虚之候转化。因此在临证中,应根据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详细辨识,并依据症状改变,参照有关证候的治疗方法灵活达变,随

证治之。

湿热痹阻证之热重于湿证辨证要点为关节肌肉局部红肿、疼痛、热感、肢体重着,烦闷不安,发热或恶热,无恶寒;关节局部触之灼热,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寒湿痹阻证辨证要点是肢体关节冷痛剧烈、肿胀变形、重着、痛处固定,局部畏寒,遇寒疼痛加重,得温缓解,舌淡苔白腻,脉象弦、沉、缓。

2.2 提出健脾化湿应贯穿风湿病治疗始终 风湿病本虚标实,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往往有脾胃虚、肝肾虚、气血虚、阴阳虚之别[6],以往各医家多以重视肝肾不足为主。王承德教授认为,风湿病以脾胃虚为多,重视脾胃虚弱在风湿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脾虚是“痹从内生”的主要因素,治风湿病应首重脾胃。因脾主肌肉,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利关节,脾气虚则四肢不用。痹多有关于湿,湿之本在脾,土旺则能胜湿,祛湿必先实脾。通过补益脾气,使脾运得健,水湿自去。健脾化湿是治湿的基本大法。

2.3 健脾化湿用药经验 依寒热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异。寒湿痹阻证当以温补化湿,选药宜既能健脾,又能利湿,以黄芪桂枝五物汤[2]为基础化裁,选药如炙黄芪、附子、苍术、白术、炒薏苡仁、党参、茯苓、熟地黄等。湿热痹阻证当清补以化湿,以防己黄芪汤[2]加生薏苡仁、茯苓、猪苓等为主方,选药宜既能健脾,又能利湿,清热而不甚寒凉之生薏苡仁、猪苓、白扁豆、白术、山药、沙参、生黄芪、泽泻之类;兼有阴虚热偏盛者当养阴清热,选药如生地黄、生石膏、知母、玄参、生薏苡仁、土茯苓、穿山龙等;兼阳虚寒湿偏盛者当温阳化湿,选药如附子、肉桂、川乌、桂枝、狗脊、巴戟天、仙茅之类;兼血虚风燥者当养血祛风,选药如白芍、当归、川芎、防风、荆芥穗、羌活等;兼水湿偏盛者当淡渗利湿,选药如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等。

其中黄芪、苍术、白术、生薏苡仁是历代医家治痹之常用药,用量宜大。王承德教授经验为黄芪30~60 g、苍术10~15 g、生白术30 g、生薏苡仁30~45 g。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抗炎镇痛、抑制肿瘤的作用[7-10]。当代医家对黄芪治疗风湿病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11-12],黄芪健脾行气,可利湿化浊、行血散瘀,痹病但见气虚证即可用之。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法自张仲景麻杏苡甘汤,无论寒热均可用,用量30~45 g。生白术健脾利湿,30 g方可见效。此外热盛多养阴以清热[9],宜重用生地黄,治疗湿热证降炎症活动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效果好,急性期偏热者20~30 g,偏寒偏虚者30~45 g。

2.4 治疗风湿病应守法守方 湿与它邪裹结,胶着难解,决定了风湿病病程缓慢缠顽,证情变化较小,因此在治疗中只要辨证准确,药证合拍,须守法守方,依症之变,稍做加减。

3 小 结

王承德教授提出痹必夹湿的理论,认为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离不开湿,临床表现离不开湿,辨证分型离不开湿,治疗原则离不开湿,遣方用药离不开湿。湿贯穿于风湿病始终,对认识风湿病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风湿病为什么病程缠顽,久治难愈。风湿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是寒湿阻络和湿热阻络,而湿热阻络证往往见寒热错杂,症状矛盾出现,既有热象,又有寒象,临床上难以辨别。实则许多寒象是由湿引起,辨证的机要在于是热重于湿,还是湿重于热,治疗时依热与湿孰轻孰重,决定清热与祛湿的治则。

王承德教授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不仅重视肝肾的作用,更重视脾胃在风湿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风湿病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法则,从而提高了风湿病的诊疗水平。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疗湿热痹阻,尤其是风湿病急性活动期的一般方法[13-14];而健脾利湿则是通用的基本法则,每方中必及健脾。该理论与他提出的“痹多夹瘀”“扶正培本”有机结合,辨证思维易于掌握,组方用药主次分明,指导临床疗效颇佳。

4 病例举例

患者,外籍,女,50岁,钢琴教师,2012年12月初诊。患者在当地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已3年,初起时双膝关节反复积液,轮流抽取积液达7次之多,服解热镇痛药和免疫抑制剂,但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特来我国求助于中医。初诊时患者双手、腕、肘、膝、踝肿痛,双手尺偏畸形,指关节晨僵至中午,左肘关节屈曲畸形,伸直受限,双膝双踝关节触之微热,其余关节局部皮温不高也不冷,腰背疼痛喜暖,不能转侧、下肢沉重乏力,行走不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微畏寒,自汗较多。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

20 IU・mL-1,CRP 72 mg・L-1,ESR 80 mm・h-1。

辨证为湿热痹阻证,治宜健脾化湿、清热通络。处方:生黄芪60 g、生薏苡仁30 g、生白术15 g、山药15 g、茯苓皮30 g、生地黄30 g、生石膏60 g、知母15 g、金银花30 g、雷公藤20 g、独活15 g、川续断15 g、牛膝15 g、桑寄生15 g、全蝎6 g、蜈蚣2条、白芍15 g、莪术15 g、肿节风20 g、焦三仙各10 g、甘草3 g。7剂。同时配合清湿热加化痰瘀中药关节局部离子导入。二诊: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又服药20余剂,关节热肿渐消,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能自理,并独自坐飞机10 h回国。患者回国后电话联系,从国内邮寄中药坚持服用10个月,生活已能完全自理,并从事少量工作。

2013年10月来院复诊,患者腰背活动度恢复正常,左手小指、左腕、左肘、双膝、双踝微硬肿疼痛,局部不红不热,项背部疼痛、头腰转侧不利,双手晨僵数分钟,纳可,小便少,大便溏,自汗畏风,无恶寒发热,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RF 20 IU・mL-1,CRP 6 mg・L-1,ESR 18 mm・h-1。

患者已属缓解期,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辨证仍为湿热痹阻证,治宜健脾化湿、补益脾胃、清热通络,住院治疗1个月余诸证缓解,带药回国。

按语:本例患者症状以寒湿之象为主,如畏寒、腰背疼痛喜暖,关节肿胀晨僵,同时也有热象,如双膝双踝关节触之微热,无红肿热痛。有热象,即可先辨别是湿热痹阻而非寒湿痹阻。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下肢不怕冷,即使冬季取暖,病室内也只有20 ℃左右,但患者仅穿睡裙拖鞋,不穿长裤和袜子,而舌红暗苔薄黄、脉弦皆提示内有郁热,恶寒、自汗、乏力为气虚见症,故辨证为湿热痹阻、气阴两虚。治疗上扶正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祛邪用利湿、清热、通络。扶正用此两法是因为:①治湿必先健脾,用药以清补之品为主,如薏苡仁、山药、白术、茯苓皮,同时以大剂量的生黄芪补气行气,助利湿通络之力;②更年期女性生理特点为肝肾亏虚,滋补肝肾常用独活、桑寄生、川续断、牛膝,既可强筋健骨又不滋腻助热。在重用白虎汤石膏、知母、雷公藤、肿节风、金银花清热通络的基础上重用生地黄,取热痹宜养阴的清补法,是迅速控制炎症,扭转病势的关键。同时方中生地黄、白术、白芍与雷公藤、全蝎、蜈蚣配伍使用可降低后者毒副作用,便于守方常服,使得疗效及安全性都得到保证。

5 参考文献

[1] 王承德.《内经》论痹[J].山西中医,1985(2):10-11.

[2] 谢海洲,王承德.扶正培本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J].新中医,1986(2):37-40.

[3] 王承德.痹病新识[J].中医杂志,1993,34(5):315.

[4] 王承德.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临床医生,2000(4):14-16.

[5] 马桂琴,王承德.提高风湿病辨治疗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医正骨,2001,13(8):51-52.

[6] 王承德.痹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思路[J].中医正骨,1999,11(9):47-48.

[7] 邵佳,骆殊.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4):306-308.

[8] 杨沁,陈敏珠.黄芪总苷的抗炎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5):376.

[9] 杨沁,路景涛,王斌,等.黄芪总甙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索[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1):21-24.

[10] 胡兵,沈克平.黄芪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材,2008,31(3):461-465.

[11] 朱象鲁,朱兆元.浅论血痹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2):22-25.

[12] 李丹.冯兴华教授应用黄芪治疗痹病学术思想研

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3] 刘维,王慧,左芳,等.活血清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48.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师范生寒假小学家教社会实践报告。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师本研究:校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校本研究?当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研究课题应该来自于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主体应该是学校中的教师,研究结果应该直接用于学校实践的改进。这种解读,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现实让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对校本研究的理解发生偏差的现象确实存在。按照这种偏差的理解,一些学校的校本研究多以教师群体研究为主,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探究。具体地讲,就是学校的校本研究多以课题形式表现,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而对教师个人以非课题形式独立确定问题、自主开展的研究重视的不够。调查显示,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检查中,不少学校都是汇报学校有多少项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且这些课题参与人员众多,误以为这样的“学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是在做“校兴科研”之事,而对教师个人所开展的研究却很少提到,有关材料也很难见到。

我们之所以提出“双本研究”这个命题,愿因也正在于此。所谓“双本研究”,就是“师本研究”和“群本研究”的统称,即“校本研究”。所谓“师本研究”,就是以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选题范围,以教师个人作为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所谓“群本研究”,就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群体为单位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其实,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种提法可能不妥,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提法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的价值在于,提出“双本研究”,更加有利于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的开展,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十一五”课题申报过程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十一五”开局之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中小学教师申报课题,并强调,学校申报课题应以校本研究为主,但实际情况是,多数课题的选题大都是教师群体共同研究的粗放型(贪大求全)课题,而教师个人开展的精细型课题太少,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学校和教师对“校本研究”含义的理解有问题。鉴于此,下半年我们又专门组织了一次“个人课题”申报。所谓“个人课题”,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和研究并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认可,主要用于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课题。从申报情况来看,教师的选题比较符合实际、切入口小,研究价值大。

两次课题申报的结果表明:学校应把“师本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本文所提“师本研究”这一命题,并不是想别出心裁,而是旨在对“校本研究”这一概念进行强化。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不仅有教师的群体研究,也应该有教师个人的独立研究;不仅有以课题形式来表现的研究,也应该有非课题形式表现的研究,因为科研并不是课题的代名词。当前,关于“校本研究”的研究,资料很多,且不少文章在论述校本研究问题的来源时,大体上有这样的表述:学校发展中由来已久存在的困难与缺点;学校当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学校自身的定位及已有的传统;学校已有的成功经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变革需要之间的结合点,这些归纳具有“校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乃是学校大范围之嫌。另外,“校本研究”中的“校”字也可能给一些学校造成某种错觉。

二、责任、意识、程序:双本研究有效实施的前提

双本研究的主体是学校中的教师。不管是对教师群体而言,还是对教师个体而言,有效实施双本研究,必须以责任、意识、程序为前提。

(一)要有责任感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是实施双本研究的首要前提。因为在履行忠诚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对学科教学以及对学校发展关注的兴趣,责任和兴趣是从事某一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学科教学是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俗话说,研而不教则虚,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成功可以唤醒教师成名的渴望,这种“成功”和“渴望”可以产生教育科研的内动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要求愈来愈高,期望值愈来愈大,内动力也愈来愈强,进步也就愈来愈快,对教育改革的热忱追求愈来愈强。成功的喜悦使教师的科研一发而不肯收,于是双本研究便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要有角色转变意识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区分为三类:一类是后喻文化,其特征是变化迟缓,墨守成规,人越年长,就越有资格来指导年轻人,其突出特点是过去指导着未来,在教育上则体现为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指导;另一类是互喻文化,其特点是文化有了较明显的的变化,人的年龄并不能成为文化的惟一承载依据,年轻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化特征,青年文化出现,代沟开始出现,年轻人更愿意从自己的同龄人那里吸取经验,其突出的特点是现在指导着未来,在教育上则体现为同代人之间的相互指导;第三类文化是前喻文化,这类文化变化显著,变化速度加快,如不注意时刻吸取信息来修正自己的知识与行为,就会落后。老年人意识到自己落伍了,需要向年轻人学习才能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其突出特点是未来指导着现在,在教育上的体现方式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指导。

如果把教师定位在“教书匠”或者一味做一个实践者的话,那么对于后喻文化来说也许是适宜的,但在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中,这种角色却不见得适当。在当今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共存的状况下,教师如果还一味的扮演着实践者的角色,就很难承担起指导学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只有自身研究这些新问题,解决这些新矛盾,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因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不能全部概括教师自身的特点,至少要再加上一个“教研并重”。

(三)要掌握一定的研究程序

双本研究虽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的严格,但也不能没有章法。因为能够称之为双本研究的活动,除了必须具备前面提到的“校本研究”内涵的三个“应该”条件外,还应该具备“研究活动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这个条件。因为双本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类型,所以它应该从属于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主要是目的、过程和方法。尤其

是师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和教学日志的正确使用和常用。

三、适当定位:“双本研究”并驱的基础

如前所述,师本研究是对校本研究概念的强化。要想有效的实施“双本研究”并驱,光有责任、意识、程序还不够,因为“师本研究”与“群本研究”这两条轨道靠得很近,有时很难区分,因此,有必要从研究问题和研究类型上对两者作一比较。比较的切入口在哪里?答案是适当定位。

一是定位研究问题。按照教育研究的内容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中观、微观研究更注重教育体系内部的、一般社会系统所没有的特殊成分,如教学、课程等。所以真正的校本研究的定位应该是主要针对学校内部进行各种活动的中观和微观研究。就中观层面而言,学校里开展的研究课题应将围绕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管理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单独对某一方面的活动进行研究,是局部性研究。

其中教学活动的研究又有单科和单项研究之分。单科研究是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的研究,如数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研究;单项研究指的是对构成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愉快教学模式研究。课外活动研究包括了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研究和自发性的课外活动研究。前者如社团活动研究、劳动研究;后者如伙伴团体的活动研究。管理活动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如校长负责制管理研究、校领导班子建设研究、教师培养研究;另一个是班级的组织管理,如学生干部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此外,有关学校与其它一些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机构、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方面的研究,是对学校内部活动研究的重要补充。

中观层面所针对的这些研究,都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中又体现了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以及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精细化的研究,那么就达到了微观层面的研究,如问题学生研究、学生亚文化研究、班级互动研究等等。

这样看来,所谓的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作为一所学校来讲,还是应该作到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指导教师明确哪些问题适合教师群体的协同攻关、协作研究,哪些问题又比较适合教师个人独立探究。一般地,学校可将教育思想的更新、办学思路的转换、现代管理方法的探索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中观层面的问题,开展群本研究。其研究目的是引导学校创特色、上层次,寻求新课改的支撑点和突破口;其作用是为学校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作出科学的定义、定向、定位,为学校在发展中扬长补短提供策略和途径;其实施策略是层层规划,将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形成一个由更下位的中观或微观层面课题所构成的子课题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研究工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不断有所突破,以逐步逼近核心目标。而具体的教育、教学操作方法的改革或单一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作为师本研究。一般地,这一类微观层面的课题不需要再进行分解成更下位的微观课题,因为它本身就是课题单元。

二是定位研究类型。归纳一下当前的校本研究,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基础研究。其实这种研究是外在于中小学校的,即使是做成的基础研究课题,很大程度上在学术界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了。二是似乎看上去是经验总结与概括,但又不具备经验总结那种针对性强、经验介绍详尽、问题具体明确等特点的研究。这种经验总结是“抽象的”,没有形成对自己实践的独到透视,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抽象的层面上分析问题,缺乏具体问题的关照、具体情景的省察、具体实践的反思,从总体上看仍旧是“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的语言”。三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尽管这种研究具有预先隐藏着基础研究的成果都是有效的、都可以付诸实施的一个假设,实际赋予了基础研究绝对权威之不足,但它仍不失为适宜学校运用的一种研究。这是因为,教育系统的实践性要求教育研究中应用研究占有较大比例,而学校是教育实践的主阵地,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四是行动研究。这种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常用的研究类型,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及时情境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样的分析,使我们厘清了这样一个思路:对于群本研究,在选题上应注重中观层面的研究问题;在研究类型上,应选择行动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行动研究与应用研究有何区别?行动研究倡导进行反思、实践,并不关注一般的抽象理论,应用研究则要占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要放置在行动研究中进行论证,群本研究更多的是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汇总。对于师本研究,在选题上应注重微观层面的问题;在研究类型上,应选择行动研究。

如果一所学校能够适当定位研究问题和研究类型,思路清晰的按照“群本研究”和“师本研究”两条路径开展活动,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才有可能更好地落在实处,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可能有效促进。

四、专家教师:双本研究的理想追求

通俗的讲,双本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或教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双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双本研究的价值仅仅只定位于此,因为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就会淡化双本研究的另一个价值,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这一目的出发,学校开展双本研究有必要密切关注每一个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生存方式,其实,双本研究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在“问题解决”与“专业成长”上实现双赢。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缘于“默会知识论”之故。20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一个我们有着共识而有忽略的命题: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居此,他推断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可以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默会知识它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学会和提高,双本研究就具有这种功能。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从师范生到职初教师,再发展到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其中专家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疗养康复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动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临床培养专业素养精深、护理实践丰富、富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专科护士和护理骨干。培训采取理论与临床见习(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科技能相结合、学科发展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方式。疗养骨干培训班培训时间为10d,其中理论授课52学时,临床见习13学时;康复护理培训时间为2个月,其中理论授课150学时,临床实践为160学时。理论授课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授课教员主要安排我院全军康复医学中心、信息中心、软伤组织疾病诊疗中心、护理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聘请国内、军内多名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前沿知识、学科发展等知识授课;临床实践主要以模拟操作和临床跟班形式进行,安排实践操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语言表达清晰、个人作风品质过硬的教员进行带教[2]。疗养机构骨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学与疗养事业、特勤疗养员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疗养护理咨询及心理评估方法与技巧、数字化疗养院与护理工作、核武器杀伤因素及防护、部队官兵常见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潜水减压病的诊治护理与预防、亚健康的评估流程、方法与调理等。康复护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护理发展现状、颈椎康复、脑瘫康复以及卒中康复训练与护理等;并结合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了共同科目授课,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心理护理、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护理科研、学术论文写作、战伤救治、沟通技巧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培训效果评估

严密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考核评价是保障培训成效的关键[3]。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我们将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考核、专科技能考核和临床实践评估。其中疗养骨干培训只进行理论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康复护理培训除进行理论考核外,还进行专科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践评估。修完规定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者,颁发《军队疗养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授课老师教授内容、对教学计划安排、对编写的教材、对教学及生活服务保障的满意度以及学习收获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通过培训,开阔思路(75%)、提高理论水平(95%)、提高科研工作能力(52%)、提高操作能力(85%);同时护士对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人际沟通技巧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需求很高[4]。康复培训班结束后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让学员畅所欲言,谈体会,讲收获,提建议,对下一步改进培训方法,调整课程安排,提高组训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考试 纠纷 考务管理 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13-01

1.教育考试纠纷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制度来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国家,从隋唐至今,考试作为一种选拔评价手段也一直为世人所认可。古人有‘万卷青书,孤灯作伴,为求半生折桂步蟾宫’的诗句,形象地展示了历代文人学者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仕途人生的历史轨迹。即使在21世纪当下社会,考试依旧是我国最重要的评价工具和管理手段,特别是一些关系考生仕途前程的重大考试,更是得到了社会的足够重视,考生十年寒窗,为的就是能在高考中‘鲤鱼跃龙门’。正因如此,近几年来随着考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涉及教育考试类的纠纷、投诉呈增多趋势。

2010年高考期间,杭州某高考考场内一名监考老师在发放考卷时手指不慎被试卷割破,将一滴血滴在试卷上,此事当时并未引起监考老师的重视,把带血试卷分发给考场里其中一位考生。高考结束后,该考生遂将此事反映给当地教育部门,认为试卷上的一滴血是造成自己高考发挥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求当地教育考试院给予说法,并作出经济补偿。

这是一例典型的教育考试维权纠纷,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积极地维护自身权益,这本是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大为增强的一种体现,也是促进教育考试体系不断规范化的推动力,但有些时候却很难有一个界限的鉴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到底是属于“正当维权”还是“过度维权”?就以上纠纷为例,这一滴血究竟是否真的给这位考生高考发挥造成影响?造成多大的影响?监考老师又该承担多少责任?当地教育考试院是否就应该因为这滴血来为这位考生的高考发挥失误买单?考生在此纠纷中究竟是属于正当维权还是过度维权,钻了维权的空子,揪着“一滴血”来让相关教育部门摊薄自己高考发挥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这些都没有一个作为衡量的鉴定方式,更没有相对的法律法规做参照,这也让教育部门在处理此纠纷时,显得有些被动。

2.教育考试纠纷映射法律法规的缺位

前些年被教育界、法律界人士广泛关注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虽已经完稿,但却迟迟未能实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规范教育考试法律关系、明确全国教育考试纠纷中所涉及的责任认定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相关考务管理工作规章中并没有具体处理教育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的相关处理依据,以至于存在着一些考生揪着在考试中某些微乎其微的不利客观因素来向相关教育考试部门讨说法的现象。这虽然只是教育考试纠纷中的极少一部分,但一旦产生纠纷,却直接影响到了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社会公信度和执行力。因而,关于教育考试纠纷涉及的责任认定行为的相关立法的缺位现象是滞后于当下社会的,无法适应考试法治的需求。

3.有效规避教育考试纠纷的途径

现阶段而言,规避教育考试纠纷的最好途径就是规范考务管理,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考务管理制度,通过每场考试经验总结和归纳,将整个考务管理系统不断改进,达到以“事前预防”为主的考务管理体系,才能将考务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避免产生教育考试纠纷。

3.1 重视考前考场布置工作

考前考场清理工作是考务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考前考场的布置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所有考生,除了最基本的,对考场内部桌椅进行清理摆放,将考试相关的内容清空,对清理完毕的考场进行临时封闭,并在考场周围拉起警戒线阻止考生随意进入。此外,一些细节工作也值得重视,例如,事先在考点大门口张贴考场示意图,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引导指路,避免考试当天有些考生因为找不到考场而耽误考试时间。

其次,考点要对考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事前预防”,派考务人员对考场周围进行勘测,尽量排除影响考生的隐患,例如:在英语听力考试前,应该事前先跟考场周围居民进行沟通,要求居民在此阶段尽量减少噪音,特别是遇到考场附近有居民嫁娶放炮,更应该及时进行沟通,要求避开这个时间段,以免影响到考生的听力考试,产生教育考试纠纷。

3.2 规范考前考务培训工作

每场考试要配备足够的监考教师、巡视人员、工作人员、考务员,开考前进行严格监考教师筛选,挑选工作态度严谨,原则性强,作风正派,做事认真的教师担任监考工作,根据考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严明考场规则,严肃考场纪律,严格按照考务管理章程对监考教师进行考前考务培训,从思想上重视监考工作,使其明确监考职责,熟练掌握监考程序和操作要求,监考过程中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

3.3 规范考中考务管理工作

在整个考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考试进行过程中的考务工作操作。在监考过程中,将每个细节做到实处,严格遵守考务规范流程,不用一句话来形容“只做指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真实反映考场情况,对于考场内发生的任何突况,即使出现再小的问题,都要及时向主考汇报。

3.4 重视考后考务总结工作

任何管理系统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考务管理系统也不例外,只有通过每场考试后的反馈总结,进行经验归纳,将整个考务管理系统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达到以“事前预防”为主的考务管理体系,在保护考生利益的同时,也是有效规避教育考试纠纷的最好法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