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理实一体化 项目 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正进行着课程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其关键之处就是将理论知识更多地溶入实践操作过程,即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它具有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突出技能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特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经济生产的特色。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建设的特点,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即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参照,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模块化处理,具体做到了“四个整合”(陈述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训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参考实践操作规程,制定出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块,使该课程的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一、深入研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理念以及设施设备等原因,以往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以至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这几年学校对于实训设备的大量投入,以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推广应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质的变化。近几年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硬件一体化设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由原来的300多学时削减到100学时左右,大幅度增加实验和实训的时间分配。例如,在齿轮传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用10个左右的学时讲一些简单的定义、尺寸计算、加工原理和安装维护等方面的知识,理论上做到够用。但是大幅度增加实训环节的课时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有利于贯彻“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具体到课程设置时,我们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以学生技能等级逐层递进为训练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教学体系。将理、实教学学时调整为3:7,减轻了课业负担,加强了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我校较好的硬件设施,使学生在拆卸中学原理,在装配中长技能,每一个学生均能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下培养出较为全面的职业素养,几年下来,学生身上充分体现出理论知识基础实、兴趣浓、吸收快等特点。并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使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与经济发展相贴近的课程内容。将传统枯燥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挂图”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一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的生动、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课,让学生全面接触实践操作,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形成了一切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体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劳动力价值和人力资本增值的核心竞争力目标。

二、编写制定出实用性较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和项目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学教案。具体在该课程的以下几个章节:1.螺旋传动;2.齿轮传动;3.饺链四杆机构;4.轴系零件;5.综合知识的课程设计。以上每个章节我们都编写了项目课程教学的课改教案、多媒体课件,添置配备了教学教模或实物教具(一般为3~4个学生一组)和部分学生自制教具。同时在编写教案处理教材时注重实践知识和创新内容的融入环节。针对社会需求,紧紧围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课题训练,学生实习分组,根据课题和设备条件确定教学程序。例如:铰链四杆机构章节中机构方面内容的创新我们把它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按照设计方案结合实际自己动手操作,去完成摇头式电风扇的机构创新构思设计,教师在此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方案的优劣,从而推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推广,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例如在生产实际中经常遇到螺纹滑扣的问题,我们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螺纹知识,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到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图示中的“万能扳手”(如图所示),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获江苏省2009年度职业学校中职组创新大赛的三等奖。

三、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相应提高

在对课程教学计划重新制定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到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懂得理论讲授、又能够进行实践教学。为此,学校加大了对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在教学不太紧张的阶段,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各样技能培训,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或双休日到企业去锻炼,并且是带着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到企业去求解。另外我们还从长期合作的企业里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出一支合格的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四、通过多种途径,设计出可行性较强的实训项目

要想真正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除了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场所,还要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训练项目。有了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结合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以及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部分实习基地,就能够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们首先对部分企业进行调研,然后依据企业需要与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项目,同时根据项目内容对学校机电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工厂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布置。例如增加设备的投入、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小的实训器材、在实训工厂增设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等等。而且投入巨资即将完工的实训基地也充分考虑到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能够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使用。

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参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分析调研确定评价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实施,尽可能排除感情因素的影响,设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评价规则,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例如,根据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可获得不同的成绩评价,并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布,这样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就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科学实用的质量评价体系,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顺利推进。

总之,以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已逐步成为学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比较理想的模式。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项目的构建和是否编制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课程改革步伐和决心。推而广之,职教课程改革如果能够始终紧扣理实一体化的理念进行,应该能够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郑向华(1977-),女,黑龙江嫩江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CAD/CAE/CAM;李刚俊(1965-),男,四川成都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副主任,教授、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高职高专教育;唐剑兵(1964-),男,重庆梁平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光机产品优化设计。(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43-02

高职高专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优秀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课程的改革建设成了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专业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肩负着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基础教育的重任,教学中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工程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机电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目标。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坚持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国家发展特色,结合四川地方经济、文化优势,与社会人才需求结合起来,与企业沟通合作,以科研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牢固树立“课程是基础,科研是水平”的思想,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国家发展的三要素(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蓬勃发展。我校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一、建设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环境

1.建立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科研促教学学术水平。“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对于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为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确立科研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我校很早就自行制定科研管理评价制度,对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重点的确立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首先,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应用的评价观,把教师参与应用技术开发、企业项目攻关、技术服务、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成果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成果的主要指标,设立科研奖,对优秀的科研教师进行奖励。其次,把工学结合纳入教师科研评价的体系,设立教师科研教学发展项目,带动课程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改革。再次,把科研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科研教分制(科研项目抵教学分),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最后,要重视科研教学团体的作用,积极创立教学科研团队。总之,学校只有通过科研激励机制,使教师的科研与学校教学的发展目标、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才能在增强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2.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培养“双师型”职业技能教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学师资建设的特色。“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操实践能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其应用性与技术性,因此要求教师也必须理论与实践技术兼备。教师传授技术应在较高理论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熟练操作。所以,我校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使教师深入地方企业,熟悉工作现场和实践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使其满足教学要求,能讲也能进行实践指导;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实训,鼓励教师进修。同时,基于培养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向学生传授走上工作岗位后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建立教学与科研实践互动机制,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科研实践项目中,提高教学质量。

3.实验技能大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大系,机电工程系长期坚持对年轻教师的大力培养,尤其重视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师的技术实操水平,机电系定期举办实验技能大赛,通过全方位的实验技能比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引导广大教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从前期的实验构思、资料收集、撰写实验设计书,到比赛中的实验操作、归纳和总结等,这一系列大量的工作作为进行实验研究的要素贯穿大赛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程组教学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立

1.课程教学引入DACUM模式。加拿大课程开发的DACUM(Developing Curriculum)模式是以CBE(Competency-Based Ed? ucation)为导向的一种课程开发的系统方法。CBE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以培养职业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顺序(从易到难)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的一种能力为本的职业培训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培训目标的确定,还是培训课程的开发,都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职业能力的确定,则由学校和企业界从事技术工作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共同制定。采用职业能力分析法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发DACUM(Developin Curriculum),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制订DA? CUM表。DACUM把每一个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成8~12项相对独立的工作职业,每项工作职责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能力;根据每项工作职责的需要,把每项工作职责分解成6~30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即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专项能力;最后,将职业分析确定的该职业应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订成图表形式。通过DACUM表所列各项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在完成DACUM表后,由岗位专家、课程教师组成任务分析小组,对DACUM表所列各项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形成各项能力必须具备哪些知识等。根据以上分析形成课程单元。

我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以DACUM模式为向导,以服务四川地方经济为主,从学生就业单位实际需求出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课程以模块化知识单元为教学特色,以校管课管理方法为主;课程建设大体可分为人才培养、就业市场分析、机电行业调研、教学研究等几个阶段。课程的最大特色是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使课程与教学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实践经验表明,CBE/DACUM是一种更科学、更经济、更有效的课程模式。

2.整合课程开发,注重素质价值,突出科研工程实践的教学

内容。我国高职高专一出现就显示出其现代学术观念:既重“学”,又重“术”,二者并进,原学科理论内部逻辑发展的学术与行业实践中发展的科学技术互联互补为一体。因此,作为高职教育活动核心的高职高专课程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超越旧学术传统,超前思考新的经济、科技、教育背景下的改革和发展战略,更加突出高职高专特色。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它集中反映着教育的特性和功能,因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其课程有不同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空前发展,作为“经科教”结合的高职高专课程应为社会所需,课程整合根据实际人才培养需要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三、科研引导课程工程实践环节

1.利用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工程从业基础。机械创新设计MCD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利用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课程学习基础。我校每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由系里专业指导教师带学生参加。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开拓型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采用产学研的科研成果,促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是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直接结合的形式,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它的主体由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组成。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总体教育安排,教学计划中设定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依据产学研原理,紧密结合地方机械相关企业,逐步形成完善了教学、科研、生产与培训的产学研机制。四川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人才等都不充分,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教师根据企业需求为其研发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对于这些长期紧密合作的单位,我们不仅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师生进行项目合作,同时还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上岗培训及顶班工作提供了校外实训环境。目前,我校与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四川的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收到很好的成效。3.毕业设计中引入科研项目,使学生“手脑并用”。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坚持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真题真做,使学生“手脑并用”,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近几届的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科研项目与工程应用的占90%以上。近三年,近两百篇毕业论文与指导教师承担的课题相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论文质量。学生大多成为单位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继续与我们合作科研项目,形成科研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出现与人才竞争的激烈,科研育人已经成为工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学发展,学以致用。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科研可以充分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通过以科研促教学活动,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4]宋海农.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

[5]魏凤荣.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2).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优化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64-02

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和筹划,都会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前景。在推进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从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入手,对《机械设计基础》“教什么”和“如何教”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优化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教员为中心,从教员的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和策划的传统做法;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入手,确立了“听、看、动、思”的教学策略。

1.“听”即听教员讲授

绪论课作为教员与学员接触的“第一印象”,是能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本门课程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关键。为讲好绪论课,课堂设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引导:阐述机械发展的历史,让学员认识到古老的机械工业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展望未来,让学员认识到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机械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介绍建国后我国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大量事实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既宣传了我们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指出目前我们在某些方面相对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巨大差距。这种情感教育,激发了学员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看”即参观和观看

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策略和课程教学策略结合起来,使课后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绪论课后安排学员参观实验室和地方工厂,让学员亲眼目睹各种各样的机械产品、先进的数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让学员认识到机械行业工作人员的无限光荣和责任重大,并鼓励学员学习机械设计人员和制造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员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观看与机械设计有关的录像片,如:机械工程博览、古代机械、专利产品介绍等,让学员感到机械设计课程有意思、有学头。

3.“动”即动手

机械设计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讲授中要用到大量的教具模型和实物样件,其中大量实物样件是从装备上拆卸下来的,和实际专业结合非常密切。教员积极鼓励学员大胆动手操作教具模型,分解实物样件,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运动原理,了解机构的组成和装拆过程,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和神秘感。

4.“思”即思维方式

创新设计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反复引导学员应用“抽象――发散――收敛”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员对同一设计题目多角度、多侧面提出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反对一条路走到黑,允许互相辩论,允许不同意见乃至错误意见的出现和存在。

通过教学策略的优化,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员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把握了教学的方向性。

二、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较少考虑教学需要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限制了教员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主动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现代化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注意精炼理论体系和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以便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的要求,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1.强调系统性,优化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主要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大部分组成。在机械原理部分,紧紧抓住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这条主线讲解;而在机械零件部分,则抓住失效、强度条件、设计步骤和零件结构这条主线来讲授,从而将较分散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脉络清新的统一体。

2.强调先进性,优化教学内容的比重分配。

在内容的设计上注意突出先进性的比重,逐步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取代比较落后的设计方法。如教材中机构设计内容,作图法占的篇幅很大,过去花费的课时较多,而解析法却介绍很少。现在根据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技术已被广泛采用的现实,教学重点不断向解析法上倾斜,淡化几何作图法的讲解,逐步建立了面向计算机应用的内容体系。

3.强调应用性,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针对课程的特点,强调应用性,简化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避免知识内容过深过细,而把精力放在工程技术问题的简化处理和结论的具体应用上。如在零件强度的讲授中就是这样处理的,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课时用于实践环节。

4.强调灵活性,优化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

当今社会知识量的极度膨胀,已使我们无法用有限的课堂教学使之无所遗漏地传授给学员,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否则就会导致课时越拉越长,学员的负担越来越重。我们一方面删除先修课程讲过的重复内容,突出本课程内容体系特色;另一方面把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内容安排给学员课后自学,但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员事先给出自学提纲和思考题,必要时安排课堂讨论,检查自学情况。

三、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基础课,它的实践性很强,在学习设计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反复设计实践才能逐渐掌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开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始终处在“理论学习――设计实践――理论学习”的交替过程中。

1.合理安排实践性环节

在课程进行当中,根据学员的认知规律安排三种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在每一个教学专题讲完后,各安排一次单项设计性大作业,此类作业主要让学员熟悉掌握机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的综合设计打基础。二是在课程中期,精选设计题目,分组选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安排时间组织课堂讨论,此类作业主要是培养学员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精神。三是在课程结束前安排一次综合性课程大作业,此作业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环节,也是对学员进行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重要途径。鼓励学员使用计算机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此类作业既是对全部内容的总结、综合和提高,又是熟悉一个完整设计过程的最好的一次实战练兵,对学员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式教学。为了实现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延续性,面向高年级学员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并在其中挑选对机械创新设计特别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动眼,以看为主,学员可自己选择内容和方式,实验室为其提供的有:大学生发明创新实例光盘、创造发明系列丛书等,目的在于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第二阶段:动脑,以构思和提出设计方案为主。第三阶段:动手,学员可按照设计方案在机构创新组合实验台上搭建真实机构或与工厂协作做出样品,检验方案的可行性。第四阶段:动口,讲解、演示、答辩、评出优秀作品。第五阶段,参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

四、注重教学环节的一致性,优化考核评价标准的设计。

考核评价必须与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相一致,为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服务。由于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只是应试指标,且是静态评价,方法单一,大多是靠期末的笔试来进行的,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平时教学的效果。特别对于像机械设计这样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来说,一个学员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是很难在一份试卷上反映出来的。比如,少数学员平时学习不认真,尽管设计能力一般,但考试前抓突击,往往也能考个好成绩。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调动大家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平时的设计大作业,以实现提高学员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目的,我们改革了“一份试卷定乾坤”的传统做法。规定机械设计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一般类型的作业成绩,各种类型的设计大作业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三部分成绩的比例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特点而定。这种考核成绩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员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加大学员平时参与教学实践的投入力度、提高学员的创新设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几年来,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院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与肯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被列为学院现代化教学“示范性主干课程”建设项目,配合该课程开设的“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也被列入学院现代化教学“研究式课程”建设项目。在总参军训部举行的军队院校素质教学案例征集评比中获一等奖两项;在学院优秀素质教育案例评比及课堂教学实践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学院举办的当代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中获一等奖一项;教学改革经验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在学院举办的创新教育研讨会宣读交流,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加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建设,培养学员创新素质”荣获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学员在山东省举办的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获特等奖一项,一、二等奖多项。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45-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类教学中。本文根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充分应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软件的技术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1-3]。

1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已发展成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经典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机电设备的运动控制问题。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抽象。同时,教师也时常感受到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系统全面地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有必要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

2 网站开发工具简介

本文利用了三套网页制作软件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它们分别为Macromedia Dreamweaver8.0、Adobe Photoshop8.0和Macromedia Flash8.0。Dreamweaver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一套专业网页制作软件,它具有很强的可视化特性,用户无需编写任何一句代码,就可以创建出比较简单的网页,而且读者可以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浏览。同时,Dreamweaver还提供纯粹的代码编辑环境,包括html、CCS、JavaScript、Asp等语言代码编辑工具盒参考资源,用户可以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对象和命令,可以通过编写代码扩充功能[4]。

3 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根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利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软件的技术特点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界面如图1所示。

3.1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界面包括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不随链接变动的LOGO,LOGO上主要包括山东建筑大学校徽、动态的精品课程和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字幕、时间和日期、欢迎语、菜单栏等内容。其中菜单栏包括首页、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学队伍、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第二个板块是随着用户点击不同菜单内容变动的动态版面,该板块显示不同菜单内容的具体介绍。

第三个板块是在每个动态板块上都会有的固定下载板块,它包括教学录像、CAI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和网络答疑等内容。

3.2 网络课程功能结构和内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包括菜单栏和下载区域。

菜单栏包括首页、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首页主要是与本课程有关的学术活动和奖励证书的滚动图片,让读者很容易了解本课程的成就及成果。

2)申报表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精品课程申报表,它介绍了本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时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科研活动等成果。

3)课程介绍主要介绍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特色和考试形式,使学生提前了解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及考试的形式。

4)教师队伍主要介绍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科研活动及成果和教学活动及成果。

5)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研成果,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教材的改革和研究成果,充分理解课程的搭建模式,对学习本课程起到了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6)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教学大纲、教学一览表、教学进度表、学习指南、电子教案、模拟试题、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学习计划和进度、授课时间安排,使学生灵活、高效、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7)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表、实验指导书、综合实验周教学大纲、综合实验周教学计划表、综合实验周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下载区域包括教学录像、CAI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和网络答疑五大内容:

1)教学录像为教学视频录像,主要展示各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特色和风采;

2)CAI课件是供学生在线浏览,或者是下载后学习,这充分体现出网络教学的开放性;

3)电子教案是任课教师把自己编写的电子教案放到网上,指导学生掌握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内容;

4)实验指导书是供学生下载的电子版实验指导书,供学生提前了解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术,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5)网络答疑是为学生学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提供一个师生交流及答疑的平台,方便学生能直接和教师沟通。

3.3 课程网站的准备和实现

根据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功能结构和内容,首先要收集、制作网站所需的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主要包括与课程有关的图形图像、动画、文本和符号、视频和音频等。

1)图形图像主要是用于制作网站的LOGO、按钮、标题菜单、网站背景、资料图片、示意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网络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Photoshop软件的超强图像处理功能,制作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像内容。

2)动画主要是为了形象生动地表达一些理论性强而且抽象的内容,将其动态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采用Flash软件制作的平面动画,占内存小,便于放置在网络上展示。

3)文本和符号是网站构成的最基本的素材,主要用于表现课件内容、标题、注释和菜单项目等内容。这些文本是在Dreamweaver8.0可视化的编辑框里直接编辑而成。

4)视频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音频用于解说,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效果。

在收集和准备各模块资料和文件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整理好的资料做成网页整合链接到课程网站的主界面上。整个课程体系框架是将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学队伍、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内容采用平行结构模式搭建的。应用Dreamweaver8.0软件把已经准备好的图形图像、动画、文本和符号、视频和音频等资料进行整合展显,使各个板块的内容和资料多方面地、立体化地展现出来,然后再对网页链接的行为动作的操作进行代码编写。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网页中的一个浮动框架展示给读者的,这主要是应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代码,利用Dreamweaver建立的浮动框架实现的。这样的结构模式使得整个网络课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应用Dreamweaver软件并融合了其他多媒体技术,建设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改云,高敬礼.《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8):1850-1852.

[2]戚爽.“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69-170.

[3]彭页.用Dreamweaver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几点技巧[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1):73-74.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44-02 

当前,国际上的职业教育均旨在培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也可谓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我们国家各项工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但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尴尬。 

比如,各项产业的大发展,是由技术的飞跃进步带来的;而技术的进步,是由具有更高知识水平掌握更多技能的人才推进的;而人才主要由各类中职和高职输送。归根结底,要求职业教育部门必须掌握最新最快的科技水平,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然而,笔者作为一名在中等职业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专业课教师,对职业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教材内容滞后等现象感慨颇深。很多教材介绍的内容和设备已经不再使用或濒于淘汰,个别教材已经出版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在使用。特别是建筑装饰相关专业,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迅速;这样,就要求教材不断更新,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而我们的教材往往都已经是五、六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的版本,且个别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过多,实践内容过少,可操作性不强;少数教材中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设备陈旧落后,已经与当前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的环保需求严重脱节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加之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同事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笔者主持开发了建筑装饰专业《建筑装饰设计基础实践篇》校本教材。下面,笔者对开发过程进行简单介绍和总结。 

一、需求评估及目标确立 

校本教材是为了更适应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对课程教材进行补充的,只在校内使用的辅助教材。其设置的第一目的,必须能对课程教材不足之处加以弥补。对于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本学期,笔者所担任的《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科书,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稍显单薄。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计划中,一周有四次90分钟的实践课。但在授课过程中无论从教师的教学反馈,还是学生受课反馈的信息都认为,课程的教科书中实践内容过少,而且实践操作单一,可操作性不强,书中要求的个别项目由于实际原因学生无法操作。因此上,学生实践操作时,有“吃不饱”的感觉,需要任课教师自行搜集有关操作资料,特别是正在施工进行中的建筑装饰项目资料。因此上,编写出一本适应本校教学、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需求的实践操作教材成了当务之急。 

综上,教材开发的方向和目标确定为实践操作。 

二、编写与实施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编写和实施是一系列的活动,也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根据事前的分析评估结果,教材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其次,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编写的章节,或确定设计制作的项目模块。然后,制定个人承担部分的《章节提纲》。最后,汇总所有的《章节提纲》,经全体参与编著的老师讨论修改,开始具体的编写。 

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应多搜集正在进行的装饰项目资料以及刚刚完成的项目资料。除了有上述要求之外,还为每位编写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给出具体的项目素材资料,并将设计流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以文字配图片的形式呈现。如果有相关的视频资料,刻出光盘。每位负责具体编写的教师,必须保证给出的相关资料真实、完整、完全无误。 

2.按照课程标准设置随堂实践操作;每章节设置章节综合练习,全部章节的综合练习具有关联性,结合在一起即一个具体独立完整的室内装饰设计项目。既要顾及知识的连贯性,还要考虑各章节知识点的独立性。 

3.梯形呈现难易程度分布。设定基本掌握、较好掌握、全面掌握三个层次的考核目标。要做到既满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适应正常的课堂教学,形成完备的练习和考核体系。并预设一定的机动教学课时,以满足教学过程中临时变动的需要。 

4.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大量运用图片资料,语言简明;内容具有创新性。教材内容的编写中应考虑到现阶段中职在校生的特点。试题中的条件陈述、目标要求、动作考核等语言组织在正确表述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教师教起来省心,让学生学起来容易。教材内容应始终融入创新思维。从习题的设计方式的创新着手,重点提高教材的新颖性。 

5.任课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内容略有差别。教师用书配有习题参考答案,部分项目的简单操作步骤等内容。 

以上要求设置的目的,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使用,节省时间。同时,这样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专业课学习的枯燥为乐趣,还加深了课程难度,一举多得。通过事实证明,这样的设置非常成功,并被其他课程和专业广泛采用。 

三、实践评价 

评价一本教材,应当从其理论性、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和难易程度、教材的实用程度、趣味性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而评价职业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应考虑到其专业技术与社会需求结合是否紧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这套校本教材开发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弥补课程教科书中,实践内容落后,具体操作要求与施工流程介绍,可操作性弱,施工工艺与实际要求脱节的遗憾。因此,对于其评价过程,笔者同编写小组的老师们采用了如下的评估手段: 

首先,各章教材编写完成后,统一汇总,由几名教学经验丰富、教龄较长的高级教师负责主审。挑毛病,找问题;不但要确保专业技术角度完全正确,而且不能有语法和语句上的瑕疵。如果出现有问题的章节或内容,评审教师提出评价意见与修改方案,该章节编写教师按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由评审教师重新评价,直至完全无误为止。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教材评价中来,让教材评价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可在实践操作中,将某些模块或章节习题布置给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做,教师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对这些操作的应用情况,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信息,便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另外,这样做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设置的感兴趣程度,对教材的后续编写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大量搜集具体项目资料,掌握第一手信息,保证教材结构和知识内容正确、合理、全面。 

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手段对校本教材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往往都是专业学科和课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知识点,而这些对实践性校本教材编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巨大的帮助。特别是针对中职教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重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教学理念,这样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经验,更是教材编写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四、开发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