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劳动总结

高中劳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劳动总结

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第1篇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教育.而数学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数学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顽强、不怕困难、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教师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

二、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在同样的学科教学中,目标不同,重点各异,实际效果就不一样.应试教育重视的是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因而千方百计对考试题反复训练,只要考出好成绩就行,造成不少学生把知识作为“敲门砖”,也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不但要用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武装学生,将学科知识生动科学地传给学生,还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求知.

三、关心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学生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特别是数学,每天都有很多作业.教师上课唯恐内容和题型有遗漏,不断补充例题习题,学生成天穷于应付,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课内精讲多练,课外作业中凡超纲的、重复的、过偏过难的,可出可留的都应大胆砍去,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生睡眠休息和锻炼的时间.身体素质不仅指强壮的体魄,还包含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头脑.高中数学教学在对学生心理和头脑的训练中也是大有可为的.

四、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的素质

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它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它的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真是美不胜收.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妙不可言!但是,美是需要发现的,审美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当数学教师用充满敬业情感的语言及漂亮的板书、标准的图形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数学神奇的美时,他们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他们审美的意识、情趣和品位能不得到提高吗?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这些美都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需要学生珍惜、继承和发扬,并具体落实到掌握好这些知识上,让自己的作业美、画图美,要争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创造更美的东西.

五、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

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不仅是劳技课和社会实践课要研究的课题,数学教学中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教师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教师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困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学生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学生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六、总结

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第2篇

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学习上一丝不苟,细致严谨,认真学好每一知识点,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与同学,室友打成一片,平时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班级,关心集体。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女儿,高中的生活学习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高中生。

时光飞逝,不只不觉中,高中三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三年中,我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我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在同学有困难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帮助,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学习上,我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疑难问题。在课外活动时,我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争光,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谱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为班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敢直前的优秀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热爱班级体,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班级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会坚定理想,确定目标,认定方向,迈者坚毅的步伐,不断走下去。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对待学习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总是经常看一些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我性格开朗大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爱好体育和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问题的设计

在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量为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问”,但是,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兴趣点。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想实现高效率,在问题设计时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问题的设计效果是教师能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如果问题设计得当合理,那么,教学目标就能够轻松实现,而如果问题设计不好就会起到消极作用,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灵活性,需要经过探究才能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服务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品素质的形成。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项内容出发。

(一)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很多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直观的表现方式,尤其是高中政治知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任何课程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离开生活实际的高中政治问题必然会失去实际效果。因为,只有将政治知识融会到学生看得见的生活中才会给学生带来亲身体验的感受,才会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缩短了政治课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比如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转变为课堂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你们购买自己的衣服时,都做哪些考虑?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品牌,他们的何种因素会影响到你的选择。”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回放自己购买衣服时的场景,学生会给很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学生也是消费者,但是他们并不会进行合理消费,很多消费活动还是随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进行,缺少必要的自控性和计划性,这些都是老师应给表达给学生的总结性陈述,在教师总结之后学生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多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从探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高中政治课堂之所以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要利用问题的启发性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而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失去了启发性,那么问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灵活的根据课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让问题成为学生的需要,课堂问题应该避免生硬的模式化设计,同时,也要避免不要连续追问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现象。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有层次的提出问题,用身边的小事来引导学生。比如,“你们今天都吃什么了?在吃饭时有没有出现过剩饭的先现象?对于剩饭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其他人对你的行为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在自己的消费观中有很多问题,进而会思考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就会非常感兴趣,会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师将问题表明。

(三)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高中政治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需要为整堂课程服务的,因此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贯穿整堂课,最好的问题设置点是正堂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处,并把这些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尽量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这样就能够实现问题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再从答案中寻找到新的探究问题,这一过程学生就掌握了问题的探究方式。就比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当前我国劳动者就业状况如何?第二,他们在就业之后应该有哪些权益?第三,新时期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这样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们的结论,提出主要观点。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要的指出了三点问题设计基本方法,即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具有整体性,还希望本人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定国.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6) .

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72-01

案例教学法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学家的实践和思考,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在我国刚开始知识是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现也广泛运用于初高中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基于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来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角色,换位思考,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互动等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共同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辐射。

一、高中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等方式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到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因为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扮演角色,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特别是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得互相尊重,学会聆听对方的观点,更要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小组和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可见,它是素质教育所呼吁的。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它肯定得紧紧围绕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标,落实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同时,能及时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更能锻炼高中政治考试中所必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

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根据“三贴近”原则精选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所以案例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及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即这节课所要实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目标来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案例在课堂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所选的案例一定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案例成为本土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记得去年去外校开公开课,课题是《新时代的劳动者》。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去上课,在案例的选择上就得煞费苦心。当时电视剧《甄传》正在热播,在学生中也颇受欢迎。原来《甄传》中皇帝与甄的定情信物――玫瑰簪子就是出于上塘珠宝城的一名劳动者黄飞达之手,所以我就以视频《黄飞达的成功经历》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从他的成功经历来分析:作为一名劳动者,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事后大家都对我选的这个案例赞不绝口,认为它能贴近该中学学生的实际,活跃课堂气氛,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文字的,图像的,声音的,视频的等等。但其实展现案例的最好方法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表现方式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政治学中的《我国的宗教政策》中的的本质这个知识点时,我没有说很多,只是痛心疾首地向学生展示几张“”和“全能教”一些教徒自焚、集体自杀的图片,学生被震撼到了,纷纷义愤填膺地指出伪善的一面,得出的本质,害人害己。他们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宗教观念,能做到坚决抵制。

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来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演示内容不能过多,播放节奏不能过快,不能片面追求感官刺激。

(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分析、讨论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让这些互动能很好地进行下去,就得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即使学生的思路偏离了主题,教师也不要急于去下定论,可以让他们自己反思,自我更正,教师只是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表意见。碰到冷场的局面,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把所设置的案例具体化,情境化,一起融入到讨论课堂中去。针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范围进行讨论或者辩论,甚至可以对案例进行延伸,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当然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小组讨论、集体辩论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个人准备等,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四)师生共同反思中总结案例,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的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落脚点。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分析案例的疑难点,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但仅仅教师总结是不够,还需要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生要对案例与课本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强化,特别是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甚至是其中所渗透的价值观教育要增强认同感,让学生对案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案例的总结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最好能把所学知识用来分析身边的现象、时政热点等,把理论知识延伸,不断促进知识地迁移,甚至能内化为自己实际行动。这才是案例教学法最高归宿。

参考文献:

[1]林庆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刘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山东教育2010(7)

高中劳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自身素质;周围环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5-0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很高,并受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状况、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影响,现将近三年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三年来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和再入院的脑卒中患者,及门诊复查的脑卒中患者。每例患者都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并且:①经临床及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②无精神障碍病史。符合人选条件患者共206例,其中男106例,女100例。年龄25岁-90岁,其中25-30岁2例,31-45岁5例,40-60岁109例,60-90岁90例;其中,脑梗死160例,脑出血46例;从事脑力劳动者60例,从事体力劳动者146例。文化程度:文盲32例,小学-高中152例,高中及以上22例。

1.2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评估和诊断,均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同时对入选的患者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职务、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就医经费来源,居住条件,家族史等,调查内容均经过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确认。调查的脑卒中发病时间为脑卒中后一周至三个月。2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5.83%,各种不同人群的抑郁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文化程度高者、从事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差者和家庭关系差者发病率较高,见表1。

表1脑卒中后抑郁与相关因素分析情况[例(%)]

类型1职业1文化程度1经济状况1家庭关系脑力1体力1文盲1小学-高中1高中以上1好1一般1差1好1一般1差总例数1651141161174171138184184182188136抑郁症144(67.69)171(50.35)124(39.34)138(51.35)153(74.65)114(36.89)141(48.81)160(71.43)148(58.53)145(51.13)122(61.11)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