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培训 效果评价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36-01

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网络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举办的集中培训和教师发展在线培训课程为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教师利用网上在线学习,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也弥补了多方面的不足像因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而导致的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差异。

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两面性,网络培训虽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由于网络培训和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使得很难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价,下面就以我院的近两年来的网络培训工作为实例来探寻高校网络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1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现状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现有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450多名,作为一所新办的职业院校,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我院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加大了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积极配合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教师网络培训工作,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称号。

在集中培训方面,2010年以来我院共组织了10余期集中网络课程学习,全院共有500多人次参加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题等10多门网络课程,共有140多名教师获得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等学校的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在教师发展在线学习方面,2010年以来我院共组织270多人报名参加教师发展在线的学习,整门课程可在两个月内学完,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师发展在线网站上输入学习卡账号密码在网上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远程学习与专家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网络培训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

虽然我院教师网络培训取得一定的成绩,像教师发展在线网站推出的网络在线课程,为我院教师通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人机对话方式,从而使培训各家自主与个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培训模式的不足。但是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较,网络培训由于没有时空的限制,所以网络培训的效果特别是教师参加培训后对现实的教学和科研的指导作用却很难衡量。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网络培训效果考核只注重了数据的统计,却很难有效地监控培训的过程和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像当前我院组织教师参加的教师发展在线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后台管理,及时的跟踪、记录并储存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建立网络化的学习档案,档案中包含了受训教师的选课的情况、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是否已经取得证书等多组数据,我们只能根据这些统计的数据对网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判的。虽然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从形式上反映受训教师的阶段特征,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评价的结果带有片面性,缺乏可信度。

我院在每个学期初都会收集教师们的培训需求,让教师们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和教学需求选择需要的网络集中或者是在线学习课程,为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培训资源,但是对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检查和督促,如果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话,就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个别受训教师只要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回帖量和相关作业就可以获得相应成绩,至于回帖的质量如何,作业完成的好与不好就难以监控了。而且对于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实际的教学和科研的指导作用更是没办法跟踪和考核。所以,根据现有的网络评价数据以及结果没有办法做到准确,全面、及时的监控反馈信息,甚至还会造成对网络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歪曲评价,这就造成了网络培训的假现象。

3 探寻高校网络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为了解决网络培训中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网培中心、高校和教师三者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才能有效的保障网络培训的效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3.1 网培中心要增大资源力度,努力提高受训教师的后续学习能力

网培中心作为网络课程的主要开发者和设计者,要想使网络培训真正发挥其潜在的功能并为受训教师所认可,就必须充分彰显网络培训的个性化功能,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大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力度,使网络教育资源在兼顾不同专业分布的同时,还要能体现人性化设置,参训者借助于这种拟人化虚拟教学环境和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用户界面,在学完课程后不仅能够继续拓展阅读、参与讨论,尽情地释放智慧,而且还能使自己的成就感、尊重感及合作的心理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大大提高后续跟进学习能力。

3.2 在高校中严格监控网络培训的全过程,以此来提高网络培训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网络培训的质量,就必须严格网络培训的过程监控,提高网络培训评价的有效性。为此,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教师实际情况的网络运行机制,加强对网络培训教与学的组织与管理,不仅要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结果进行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掌控培训信息,调整培训内容,还要对他们的培训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他们,使受训教师能够借助于外在的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找准自己发展方向,并体验参与培训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3.3 教师要积极投身到网络培训中去,有针对性地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师在选择参加网络培训课程是要以兴趣为出发点,立足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同时要转变学习概念,从“要我学”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转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认真按照课程的规定和进度去完成学习任务,培训完成后要认真撰写总结,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认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和科研中去,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滕飞.网络培训的“有效”与“失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1-3.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64-05

一、引言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基础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提倡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深化应用,以此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1]

近年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数量急剧增长,当前已有一些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成果发表,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分类、建设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应用上,而对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能力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影响着教师教学调控和教师的自我学习等。因此,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尤为重要,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概念分析

虽然网络学习空间早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但对其概念还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祝智庭等人(2013)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中指出,网络学习空间包括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他能为不同角色实体(机构、教师、学生、家长等)创建在线身份,支持他们之间的交互联结,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记录教与学的过程和保存重要的信息等。[2]

王世曾(2012)在《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认为,个人空间是指利用软件制作的或者利用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建立的,于互联网上的,展示个人工作、学习等内容的网页。[3]

佟钰(2013)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提出,网络学习空间是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4]

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见解,本研究认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络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反思与评价等。

从内容上看,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包括:编写教案与备课、设计与分享教学资源、培训与研讨教学过程、布置与批改课后作业、互动交流与答疑、教学日常的总结与反思。

从功能上看,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具有:资料的存储与管理功能、沟通与交流功能、信息展示功能、通知功能等。所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络空间环境下进行的学习、教学、交流与管理等活动的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三、研究设计

1.问卷依据与构成

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所以,本研究主要依据姚巧红副教授于2016年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第2期中发表的文章《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5] 中提出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的五个维度: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支持服务、专业发展。这五个维度是姚教授在基于对文件政策与重要文献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确立的,并利用调查问卷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研究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进行了测量,编写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问卷”,共计28题。问卷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网络空间学习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调查;第三部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自我能力评估调查。

问卷主体部分全部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的测量形式,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能力越强。

2.问卷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一线教师,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市小学或初高级中学,对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2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3.13%。

3.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为确保问卷能够有效地调查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语言能够较为精炼准确地表达问题,在汲取专家的意见后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初步论证。在本问卷中主要采取内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数)信度评估方式,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问卷中五个测量维度的总体α系数为0.969,大部分维度的α系数均远高于0.7,检验结果达到了高信度水平,表明了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的信度甚佳,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对本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KMO的值为 0.88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1183.477,由于KMO的统计量大于0.80,呈现的性质为“良好的”标准,表示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s球形检验也已达到0.05显著水平,说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因此,变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共同性估计值的高低可以作为项目分析时筛选题项是否合适(保留)的指标之一,[6]分析数据可知,题项的共同性均高于0.20(若低于,可考虑删除该题项),所以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前,首先对样本中变量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进行了检验,数据的Q-Q分布图如图1 所示,数据分布呈现正态分布。

利用SPSS的统计描述方法对本次调查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统计

经过初步的统计,受调研的95名教师中,83名是女性,12名是男性;年龄分布比所占人数最多的是:25-30岁;教龄统计分布数据是:5年以下的占34.7%,6-10年的教师比例44.2%,11-15年教龄的占16.8%,16年以上的有4.2%;教师所教学科分布比例为:文科占63.2%,理科占30.5%,艺术类的占5.3%,其他为1.1%;所有教师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有27.4%,所有教师中参加校级培训的有57.9%。

2.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的五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获得了每个能力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用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在五个维度当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个人展示,均值为2.44。在T12中调查教师在网络空间中,展示个人信息、提升个人形象是否有必要时,43.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

由此说明,当前教师已能够运用网络空间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大部分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特长、文艺作品等放在空间供大家欣赏,这对学生来讲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课程教学是五个维度中分数最低的,分数为2.07,这说明教师没有高效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不强,教学改革意识不高,还不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7]可以方便教师的备课,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方便师生的沟通和学习。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对问题“你经常用网络空间备课吗”的调查中,55.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45.3%的教师在他们的空间中,认为“偶尔”整理并使用空间内教学资源满足自己的教学。

由此可知,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学资源的查找、整理与应用方面能力不足,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率不高,网络学习空间对教学暂未体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3)协同互助、支持服务、专业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分数相差不大。网络空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环境和条件。

在协同互助维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与其他教师、学生或家长进行沟通,说明网络已经成为教师及时分享信息和意见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已能够掌握及应用。

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也都能够利用空间进行资源共享、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记录教学活动等,只是次数相对较少,还应不断加强,全面高效地享受空间带来的便利。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实际水平分析

通过教师自我能力的评估,了解到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各个能力维度的自我评估值均值主要在3(好)与2(一般)之间,五个测量维度的实际水平评估值都低于3。

由此可见,尽管当前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但是并未达到网络学习空间的能力要求水平。我们将五个能力维度的自评均值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如图2),分数最低的是课程教学。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自评分数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维度得分较低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水平的自评分数也较低。可见,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方面已刻不容缓。

4.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与教师基本信息的差异性分析

对教师的基本信息与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五个维度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经检验,教师基本信息各因素整体检验F值均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均未违反方差同性质假定。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在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调查样本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在学历方面,本次调查样本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有8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13人,可能由于被调查的教师学历大部分集中在“本科”,进而造成差异性不显著。学校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其他,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方面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即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不与教师所在的学校层次有关。

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虽然不与教师所在的学校有关,但是数据表明却与学校的性质有关,学校的性质,即所在学校是否为乡、镇重点,区、县重点以及省、市重点。数据如表3所示。

从上述方差分析摘要表中知悉:除个人展示外,均达到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学校性质的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存在。

5.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五个能力维度的共线性问题。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Pearson的相关系数|r|≥ 0.8时,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教学与支持服务这两个能力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8,支持服务与协同互助两个能力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818,这两组能力均呈现高度相关。

由此说明,具备较高网络学习空间支持服务能力(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8]的教师,他们在课程教学或协同互助这两方面的能力也会相对的较其他教师强一些。所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仍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以使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6.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预测作用及贡献分析

为了弄清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几个层面对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力是否有显著的解释力,研究其联合解释变异量的多少,我们需要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中,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Enter法),因而五个预测变量均会进入回归模型中,其进入顺序依次为“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专业发展”、“支持服务”,被选入的自变量顺序与自变量对校标变量的重要性无关(结果见表5)。

Durbin-Watson检验统计量可以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自我相关,当DW统计量数值愈接近2时,表示相关系数愈接近0,表中Durbin-Watson的值为1.902,说明数据没有异常点。由于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只有一个回归模型,因而R2改变量等于R2统计量0.687,所以五个预测变量共可解释“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效标变量68.7%的变异量。

从表6可以看出,五个变量的容忍度(允差)值大部分在0.200附近,VIF值均未大于评价指标值10,表示进入方程式的自变量间多元共线性的问题不是很明显。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的标准化回归模型是: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0.043*个人展示+0.278*课程教学+0.283*协同互助+0.192*支持服务+0.135*专业发展。在回归模型中,五个预测变量均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 效标变量有显著的影响,“课程教学”与“协同互助”的Beta系数绝对值较大,说明这两个预测变量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有较高的解释力。

五、结论与建议

1.抓住重点,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

通过对问卷整体的描述性分析可知,教师年龄分布比所占人数最多的是25-30岁,即新教师或者说还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所具有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稳定,对如何组织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掌握的还不够,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空间教学方面还存有抵触心理。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空间进行课前准备等,但数据反映出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维度分数较低,效果表现欠佳,还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

因此,教育管理者对这方面应高度重视。首先,要不断强调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来优化当前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各层次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战略地位的深度理解,加强教师紧迫感。其次,组织开展有关网络教与学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与整理能力。

2.建设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频数

从差异性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只与学校的性质有关,即重点院校中的教师相比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要高一些。

对于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频数类的题项,教师们的选择绝大部分都在“偶尔”这一选项上。可见,应用次数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由于重点院校会随着三通两平台政策的出台而相应地制定一些制度、采取一些措施去激励教师持续应用。虽然新鲜的事物总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如何长期持续地关注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络学习空间激起了教师网络空间应用的热情,但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及政策的支持,教师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流向于表象,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外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形成一种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有着积极的认识,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持服务维度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可见,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中,仍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培训。

教师们对于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已基本掌握,但在较复杂的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整理与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此外在网络空间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方面也比较薄弱。

从基本信息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调查中的所有教师均参加过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培训,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却仍不理想,所以应改变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

近些年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采用的是专家报告、教师笔记记录的方式,或者是集中培训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这种培训方式不利于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与学系统的掌握。因此,我们要丰富当前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卢蓓蓉.规划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6):5-8.

[2]祝智庭,管珏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3]王世曾.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40-142.

[4]佟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吉林省教育社区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3(12):26-29.

[5][8]姚巧红,武亚男,李爽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4-28.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实施“1+x”培训模式,加强学习指导

经过探索与研究,我们在网联培训中首次实施了“1+X”培训模式,即采取班级式管理将吉林省昌邑区千余名网联学员分成50个虚拟班级,“1”为辅导教师,“X”为若干学员,也就是一名辅导教师负责若干个学员的培训。我们充分利用了培训部门本身的特点及有利优势,组建了由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的网联培训辅导团队,充分发挥基层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每学期通过培训平台的短消息功能对学员进行学习督促、定期根据学习内容布置作业题目并及时批改;针对阶段学习的共性问题组织论坛讨论,并对论坛问题及时回复等工作,这样就实现学员学有所依、学有所管。辅导教师定期发表培训简报,总结本班学员的学习情况,汇报优秀学员的学习事迹,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充分实现了辅导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这样就形成了培训的凝聚力,形成了班级间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培训效果。

如我们在辅导教师中开展的“三加二”活动,“三”指的是“三条短消息”,即每位辅导教师通过继教网的平台至少给学员发三条短消息,包括学期初、作业下发后、考试前这三个时间段,如开学初,有的辅导员发短消息给学员说:“尊敬的某某老师,您好,我是1号辅导员,新学期已经开始,请您抓紧时间开始网上学习,您在学习中有什么困惑,请即时与我联系,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祝您学习愉快。”短短几句话,给学员们带来温馨的提示,带来善意的提醒,带来即时的督促。很多学员因工作繁忙忘记上交作业,影响培训成绩,那么辅导教师在作业下发之后给学员发放短信息如“作业已下发,请您在6月20日前务必完成作业。”一条短信,大大减少了作业未上交率。网联在线考试前,辅导教师也发送短消息提醒学员按时参加考试。这一条条小小的短信息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每一位学员读到这些短消息,会有一定的归属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盲目学习,是有人管理、有人监督的,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作业上交率、考试合格率。“二”指“两条认真的作业评语”,平时我们要求教师给学生的评语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和激励的话语,因此我们要求辅导教师也要在批改作业的评语上下功夫,要求每位辅导教师用优美适当的语言对学员的作业进行评价,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基层教师对学习的热情。

二、研培结合,有效开展校本研修

各基层校成立网络培训学习小组,有专人负责网络培训工作,组织和督促教师进行网上学习,每周至少要为教师提供两次网上学习时间,并将网上学习与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校内公开课等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加重教师学习的额外负担。鼓励教师把网络培训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远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展示所学内容,体现远程学习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和宗旨。

三、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教师网上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这个学期已接近尾声,我在担任数学教研组长的这半年中,感觉收获颇多。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遵照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教学教研计划以及永临学区小学教研工作重点要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计划,紧紧围绕“有效教学”为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重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研工作,继续营造一个“严谨、务实、有效”的教研氛围,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科研水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数学组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XX年2月24日、XX年3月9日进行了两次新课程培训,从中老师们收获颇多。先进的新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更重要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创造者。因此,要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的更高的提升。

(二)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到向全校教师开课,共同研讨,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本学期,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展备课活动。我们深知: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有效的备课,应该是大家、集体的智慧。我们这个学期分别开展了四次集体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把自己在备课时的困惑提出来,大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讨,努力解决在备课中出现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这个学期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组织开展了公开课教学活动,着重分析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交流。按照认知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反思实践中的得失,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此外,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教师网上平台,要求每位教师能针对一个教案设计或一个教学片断进行反思、点评,并在教研组中发言、交流。效果不错。

由于刚刚接手数学教研工作,当然也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数学专业素养,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2、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继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这一学期,我们着重以课改为中心,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积极实施课程改革。但在工件中也存在着不足。面对新课程,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面对新机遇,我们要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在发展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适应社会,才能在新课程实施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