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为依法惩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0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

    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涉案人员往往较多,犯罪主体复杂,既包括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也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等,有的还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而且事故原因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原因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关联程度又存在差异,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区分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是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这次出台的《意见》,首次明确审判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的三项原则,即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区分责任、均衡量刑;主体平等、确保公正三项审判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三项原则被确定

    一是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对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尤其是相关职务犯罪,必须始终坚持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对于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要及时审结,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区分责任,均衡量刑。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往往涉案人员较多,犯罪主体复杂,既包括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也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有的还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要根据事故原因、危害后果、主体职责、过错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全案,正确划分责任,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三是主体平等,确保公正。审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对于所有责任主体,都必须严格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确保刑罚适用公正,确保裁判效果良好。

    高法《意见》要求正确确定危害生产安全责任

    审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事故原因、损失大小、责任划分作出的调查认定,经庭审质证后,结合其他证据,可作为责任认定的依据。认定相关人员是否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必要时可参考公认的惯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多个原因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在区分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同时,应当根据原因行为在引发事故中所具作用的大小,分清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确认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合理确定罪责。

    一般情况下,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对于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从业资格、从业时间、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现场条件、是否受到他人强令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因素认定责任,不能将直接责任简单等同于主要责任。

    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履职依据、履职时间等,综合考察工作职责、监管条件、履职能力、履职情况等,合理确定罪责。

    高法《意见》要求准确适用危害生产安全的相关法律

    严格把握危害生产安全犯罪与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不应将生产经营中违章违规的故意不加区别地视为对危害后果发生的故意。以行贿方式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或者非法、违法生产、作业,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构成数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或排放、倾倒、处置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监督;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关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2007年3月,国家统计局批准了2010版《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部署,抓住卫生监督信息工作的难得发展机遇机,使我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 提高对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卫生监督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是卫生监督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分析可以确定卫生监督工作重点,查找薄弱环节和空白地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的决策措施。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务公开、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系统记载履职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履职不到位甚至履职缺失的重要手段。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监控权力运行过程,用科学的手段预防控制腐败的重要措施。

2 紧跟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做好落实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以应用为基、制度为纲、创新为魂”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新思路。我们监督所建立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首先,按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等规定的要求,实行信息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卫生监督信息工作从上到下在人员上得到保证。

(2)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根据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具体单位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卫生监督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完善了信息工作组织机构,及时对有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调整;同时对基础资料,如本单位、本地区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权限的分配等进行了设置和分配。

(3)加强了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

要及时掌握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及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的有关要求后,做好有关人员培训工作。对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人员、骨干卫生监督员进行理论培训和上机操作进行了培训,进一步进行了应用性的培训,做到培训及时、指导到位,不留盲点。

(4)及时跟踪指导,加强信息工作的过程控制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刚刚接触的一些在电脑操作不太强项的卫生监督人员来说,达到一定程度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就利用现场指导、网络通信软件、电话指导等形式,指导辖区各监督机构和所内科室进行对卫生监督信息的及时处理。每张报告卡的每个元素、每个栏目及其逻辑关系,认真讲解;信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和《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手册》要求,对卫生监督个案报告做到依法统计、规范管理,严格审查、核对数据,确保数据来源于卫生监督各项业务工作,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根据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努力实现工作转变

国家卫生监督“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就是“建立覆盖全国的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高效管理”的目标要求,使信息化和卫生监督业务发展同时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卫生监督工作创新,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010年―2013年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由每年的汇总填报逐步转变为个案信息的实时上报。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统计报告,“重收集、轻应用”,不善于运用信息来分析指导卫生监督工作的决策与执行,信息收集、分析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信息和工作共享能力差。我们要根据工作实际,利用网上汇总数据,及时分析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报告,我们看出卫生监督的重点工作由原来的食品卫生占较大比重转变到现在以公共场所和医疗卫生为监督的重点的监督工作局面。

总之,面向未来,卫生监督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和省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们卫生监督事业在信息化这条高速公路迅猛的前进,我们卫生监督人正在以新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关生命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行业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前,各地对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实物监督为主,《条例》出台后,把过去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为主,变成了对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汪光焘部长指出,要变"实物监督为行为监督"。如何实现"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行业管理管得好就是要让企业真正负起责任。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建设各方行为主体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也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

一、突出重点、转变管理方式

我们建筑施工为什么事故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在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应付公司、公司应付主管部门,工人的教育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高发。作为管理部门就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现场提问等形式对工人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而不是单看项目的安全教育资料。在对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对照JGJ59—99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仅和项目交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部门成了“头痛医头”,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还是查机构、查人员、查资金、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控等。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经理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二、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强化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单位由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费用不到位,导致企业无安全经费;还有的建设单位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另外,现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就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三、突出监理管理作用,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的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却放任自流,自身不熟悉安全的标准规范,仅仅对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不行动也不向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四、抓现场管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核心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总结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转贴于

五、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教育体制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民工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民工学校,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要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效果,第一充分发挥企业民工工学校的作用,按班组为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对教育培训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职工学习登记卡。现场检查时我们就检查职工教育登记卡并现场抽职工提问,对持有教育卡而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的,对该职工受教育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六、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如何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真正为企业提供好中介服务工作,这也是安监机构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创新 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更是发展的前提。如何进行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控制及管理创新一直是我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此结合笔者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2年多以来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及管理创新的实践,具体再就此作进一步探讨,以供同行相互交流、学习与共同提高,从而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一、安全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创新管理背景

(一)建筑企业原有积弊带来的创新挑战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普遍存在内部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而有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基层(工人、司机、后勤岗位)直接转岗到管理岗位上来的,虽说有一点工作经验,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管理素质、技术知识、电脑操作水平却也亟待急速提高,必须锐意创新,彻底解决历史积弊,否则不但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还将会阻碍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有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团队的现状呈现“一高二低”现象,既:(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职称偏低)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管理短板)带来的创新挑战

1、安全责任落实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有的对违章现象视而不管,部分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经理)“一岗双责”、“管施工必须管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确保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管控,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2、安全意识方面,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不强,仍停留在“要我安全”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3、方案执行方面,施工方案流于形式、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不到位。一是施工方案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要求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有的方案流于形式,导致方案的编制与执行形成两层皮;二是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不到位,重点危险区域部位安全防护措施与工程进度未同步进行,存在侥幸心理,消除隐患的主动性较差。

4、安全管理团队建设方面。一是“安全第一” 有停留在口头上现象、“重生产轻安全”思想,造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职称)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在施工现场小部分人员或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科学观点理解不深,甚至有意回避安全问题,“安全第一”往往是停留在口号上,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指导下,基本上一些精兵强将都选择在施工管理岗位上,而且施工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而导致那些有学历、有职称、有专业知识、有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走向了施工管理的岗位,造成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中有文化、有技术、有职称的人员相对缺乏;二是只重视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而忽视了人员质量。因为有的企业的特定的环境及状况,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对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等条件考虑较少,注重了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甚至将一些根本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及连最起码的电脑办公都不会操作(打字、收发邮件都不会)的人员安排到安全管理关键岗位。从表面上看项目人员数量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但从本质上讲,该类人员在项目部施工现场,连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都不知道,根本谈不上及时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更不知道什么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该类人员的加入,造成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下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专”。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兼职情况较多。例如司机、通勤、后勤等相关工作都由安全管理人员兼职,现场安全监管覆盖面被削弱。

(三)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管理上的创新就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下经营模式的需要,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文化追求卓越的需要。管理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经营机制要适应发展的需要。针对存在的安全管理基础管理短板、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基础管理的短板,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创新,努力解决发展的短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科学、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管理创新是企业强化集中集约化管理,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战略实现的要求

2009年以后,随着部分建筑企业股份上市后的要求,为进一步强化集中集约化管理,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战略的实现,原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要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竞争现状的精细化管理。

二、安全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创新内涵和实践

创新安全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应主要体现“三个发展”:管理阶段的发展,要从传统的安全生产的事后管理逐步向事前管理发展;管理对象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隐患管理发展;管理手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结果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预警管理发展。

第一,管理创新,就是要“执行制度”。管理是不断适应市场,与时俱进的体现。制度管理就是强调流程、标准的统一化管理,通过基础管理的加强与落地,真正提升管理水平(见图1-执行力图解)

图1执行力图解

第二,管理创新,就是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特别是安全监督管理中要善于承担责任、善于提升自己。要强化执行能力,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切实克服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等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等行为。要真正将各项工作部署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将各项要求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到措施里、体现到效果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求实求效。

第三,管理创新,就是要求向优学习、提高全员能力素质。要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重视全员学习、提高安监队伍职业素养,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管理创新,就是要求求真务实,用真抓实干的精神把务虚的工作做好,把务实的工作做深。要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把每一项管理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千遍,不如实事一件。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做到在落实中破解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在落实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五,管理创新,就是要求乐于奉献,甘愿吃苦,以平和之心待“名”、淡泊之心待“利”、敬畏之心待“位”、精进之心待“事”,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第六,管理创新,就是要求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要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机制、做法的束缚,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要善于用管理创新的办法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出新贡献。

第七,管理创新,就是要坚持风险管控。安全监督管理的风险管控就是首先要管控好招投标签约阶段里合同的安全通用条款和安全专用条款的识别;其次要在合同履约阶段进行风险管控;最后是要在发生事件后阶段的对风险进行有效化解,主要是事件发生后怎样规避管理责任上的风险。

第八,管理创新,就是要进行对标找差及短板管理。目前,安全管理对标找差工作还有待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还较薄弱,安全隐患、违章现象未能得到根本遏制,要深入查找存在差距的原因及进行短板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早日进入良性轨道。管理无止境,要通过学习、学习制度、与同行业先进安全管理和做法进行对标,结合自身实际,有效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方法。(见图2)

图2 管理创新的步骤图

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

笔者个人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四大方面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一)首先重点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在规范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安全管理制度,丰富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抓常新。

重点是需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安全责任追究考核奖罚细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和管理制度》等安全监督管理的管理性文件,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形成了安全管理投入、技术、检查、考核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二)其次是重点要在安全管理团队建设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一直将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安全管理现状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抓,通过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入岗门槛、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构成、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素质和加大履职能力的考核等多方面的进行创新,将取得显著的效果,重点是要加大对安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履职能力。

(1)、要加大对安全人员文化知识及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要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一线工人、司机转岗,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低、电脑操作水平低、对规范标准不了解、对企业相关制度不熟悉等等的现状,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检查标准、相关制度、施工用电、消防安全、环境管理、综合治理相关知识及内业资料的建立、归档的专项培训,通过学习提高各人员安全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考试及高等网络教育学习,从而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知识。

首先要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入岗门槛,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构成(学历、职称、最起码的电脑操作水平等等),通过信息化系统、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履职能力和素质,推进管理规范。二是要加大引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力度,每年都要往安全队伍中充实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改善安全管理队伍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从而建立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及公司安全管理系统。三是要改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职称结构方面,要尽量杜绝无一定文化知识和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从事专职安全管理工作。四是要定期组织各项目间的专职安全人员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使专职安全人员在现场监管方面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五是要通过考核等手段强化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六是要在项目总体策划中明确安全员岗位职责,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落实的考核,并做好安全员考核评价工作。

(2)、要加大对安全人员的考核力度

要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从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半年、年度考核,考核采用考核表、安全知识考试和充分听取其主管项目的业主、监理、分包商、项目部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的形式,全面对其考核。对不能胜任其履职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本着“教育、教育、再教育”的原则,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经教育后仍然不能胜任其岗位的人员采取调换、调离原工作岗位。

3、重点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重点是要在管理方法上以危险源辨识、管控作为安全工作重点进行创新,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并进行实时、定期和动态监测。要严格按照(按照建质(2009)87号文进行分级),实行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及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危险源实行项目部全程旁站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定期抽查旁站监控;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实行项目部全程旁站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派人全程旁站监控,以此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防范群死群伤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企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要求,编制、审核、论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于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开工后3日内,由项目(经理)部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表》并报告企业安全监督机构。

其次,项目(经理)部和分包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检查、检测、检验情况做好文字记录,建立档案。

第三,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台帐,对列入监控范围的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全程监控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抽查;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或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全程监督管理,企业安全监督部派人实施全程重点旁站监督,直至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或重大危险源解除。

最后,项目(经理)部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施工完成后3日内,填写《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解除表》,并向企业安全监督机构报告重大危险源解除。

4、重点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工作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资料的建设,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的实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常抓不懈,实现时时达标,事事达标,促进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使整个企业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其中我个人认为“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工作上的可推进实践的管理创新成果。

(1)“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的内涵

“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施工现场围墙、统一施工现场图牌设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统一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及垃圾处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设置;

“1+3”安全监控体系即:通过筛查危险源,并形成针对不同危险源的分级监控,对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改进、评估等,突出行业安全管理重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苗头。

(2)“五统一”管理和 “1+3”安全监控体系的具体实施

在“文化落地、重在践行”管理上,建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严格推行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要求工程参战各方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的同时严把安全生产关,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一是做到工地设施定型化、防护工具化,工地大门、彩板围挡、彩板板房、木工棚、钢筋加工棚等临时设施必须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设计、制作、安装;

施工现场“五统一”内容为:一是统一施工现场围墙式样及色彩。市区主要路段围墙不得低于2.5米,一般路段围墙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墙内、外应粉刷或油漆,形式力求美观。门楼两侧的围墙统一为白底,各施工企业结合企业文化特征,统一企业主色、统一企业标识,要利用围墙宣传企业文化及社会公益广告,有条件的要做到绿化、亮化。

二是统一施工现场图牌设置。施工现场要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图及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理电话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导向牌等,要整齐划一,制作美观,安装牢固,式样及颜色做到“一企一牌”。

三是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工地主出入口道路,必须按标准硬化,建立统一冲洗台,配备冲洗设备,沉淀池、排水沟应加统一制作的盖子,不得做成明池、明沟。健全车辆出入冲洗制度。对冲洗设备选用技术参数也作出了规定。对主要干道的重点工程逐步推行自动冲洗。

四是统一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及垃圾处置。现场内所有易发生扬尘的物料必须有遮蔽措施,避免扬尘。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周转材料及建筑材料堆放有序,并分别设置堆放场地和标识牌。生活垃圾定点集中放置,及时清理。

五是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设置。大门设置高度要与围墙相适应,大门两侧要绿化。施工现场应设立24小时门卫值班制度,所有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按社会治安和平安工地创建的具体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所有进出施工现场的非施工管理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并必须佩戴安全帽。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等,安全宣传设施做到牢固、美观、防雨等要求。

(3)“1+3”安全监控体系的具体实施

1)、“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1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

3是: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

2)、单位应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a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b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c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d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e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f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g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h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i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j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3)、单位应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

a单位应组织有分管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任何级别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应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b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级登记建档。

c凡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组织职工群众定期进行检查。

A级(红色监控区域):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

B级(橙色监控区域):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

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4)、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

a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

b建立事故预警制度。

c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

d建立奖励制度。

5)、单位应急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是:

a建立全员排查制度。

b建立持续改进制度。

c建立创新提升制度。

6)、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a职工评价。

b技术评价。

c监管评价。

7)、单位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卡);

b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c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d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

e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f岗位安全台帐记录完整;

8)、单位作业场所应设置“三图五卡”。

“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

“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

5、 结束语 创新管理,安全先行,安全管理是动态的,意味着要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活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不断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从而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因为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没有过渡,只要踏出100%的安全一步就进入100%的不安全。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在全面合同履约管理过程中,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及在监督管理上进行创新,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北京海德中安工程技术研究院,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卢安坚,美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3].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4].项目管理者联盟,以WTO原则审视我国工程分包制度,www.mypm.net,2004年7月

[5].张检身,工程项目承包与管理――土木工程精品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6].张廷元,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定稿日期:2013-03-10

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一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忻州市精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建精华商务写字楼工程项目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相互协调配合,切实履行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承诺如下:

1、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项目负责人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立即制止。

4、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

5、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章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和专家论证,符合要求后组织实施。

6、建设工程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7、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做好现场防护。

8、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符合卫生标准。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9、对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10、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11、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12、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13、采购、租赁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安排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14、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验收合格后使用。

15、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任职。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16、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施工日期:

施工单位:

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二我单位建设的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促进我单位加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质量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现郑重承诺如下:

(一)建筑工程开工前,我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二)我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

(三)我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四)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五)我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六)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七)我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八)我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九)我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十)我单位承诺在工程建设中未履职履责到位按以下原则处罚: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按其规定从严、上限处罚。

建设单位(公章):

日期:

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三xx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开工前的手续已齐全,施工、监理等单位已通过招标选定。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保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7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建设安全“十不准两严格”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47号)文件的具体规定要求,努力做好建设安全工作。作为建设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者,我单位郑重承诺:

一、兼并重组整合改造矿井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或代行兼并主体企业全部责任,保证对整合井田范围(包)内的所有矿井实现全面接管,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建设。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规范建设行为,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严格落实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建设需要的专职安全人员和各种管理人员,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对项目建设安全负总责。

四、切实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做好统一协调管理工作,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不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不多头多面建设。

五、加强施工、监理等队伍管理,严格落实施工单位人员入场培训和人员的备案及管理工作,严禁施工等单位使用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

六、加强项目建设基础工作,为施工方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和设计等技术资料,做好双电源供电、矿井通风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基础工程及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条件,保证安全投入及时到位。

七、加强建设过程中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安全不建设。杜绝工程转包、违规分包和挂靠资质现象的发生。

八、科学组织制定瓦斯、水、火、顶板等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和落实工作,切实加强采空区积水、积气等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基础工作,有效防范各类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教育、队伍建设和演练,熟知应急知识及避灾路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工迅速撤出人员。

十、依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照,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建设,不进行任何违法违规建设活动。

十一、自觉接受煤炭、安全等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绝不弄虚作假。

如果违反上述承诺或未执行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自愿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