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1篇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不再是简单的手工及脑力的记账、核算、管理,而是在网络环境中完成对会计信息的资源整合及共享。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获取、传送、加工财务数据,及时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为企业进行核算监督、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服务。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会计信息化的萌芽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会计信息化的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会计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并迅速普及。会计信息化进程中ERP、XBRL和云会计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会计信息化正向着大数据时展。

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即会计信息达到需求者的某种满意程度而必须符合的特征和特性。会计信息质量,应该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质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等,量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数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从国民经济的总体信息量来看70%以上属于会计信息,足以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类似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过关才能在市场流通,同理而言提供给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必须进行真实可靠的确认和披露,达到一定的质量特征要求。2007年新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可以总结为“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明确的权限设置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严谨高效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加快了会计信息的计算、传输等,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化的链接查询等多样化功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重要性;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人为干涉,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特征的影响不大。

四、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例研究

JG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高质量的氧化铝制品、陶瓷制品和各类化工原料等,JG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员工1500人,年营业额在9000万元左右。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善财务管理,JG公司于2011年启用了用友公司的ERP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JG公司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中还存在内控、融资、会计软件的适用性、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及管理层理念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践行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JG公司不但要设置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要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行。对不相容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离,对每份工作都有相互监督制衡的方式,一个职员的工作由另一位职员或其上级监督审核。ERP环境中设置严格的工作权限,不得直接或越级干涉他人的工作,在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奖罚机制。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依靠严谨的内控制度,JG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

(二)拓宽融资渠道

JG公司业务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可用资金,不应仅依靠企业内部资金,还是要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大比例的外部资金。对外筹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吸引银行贷款等。同时可以尝试综合授信、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及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对会计软件进行正确选型或升级处理

JG公司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ERP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发现与企业业务存在不相符的地方,或ERP系统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综合考量对其进行升级或是重整处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JG公司立足长远发展必须要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JG公司应该招贤纳士,吸引掌握会计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项目管理团队,争取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业务处理流程,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各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提高技能等为基本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工作中呈现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管理层转变管理理念

JG公司的管理层应及时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积极迎合时展的要求,避免被时代进步所淘汰。JG公司的领导层不应该仅注重眼前的利益,应该向长远发展看齐,从企业产品及信息化等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依靠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分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制定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2篇

一、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信息真实、可靠、合法及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身份与需求是多样的,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依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通过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与评价方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判断。

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要素

(1)评价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主体指的是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会计信息有很多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

(2)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由评价主体的需求决定的,与评价主体是相对应的。对于企业来讲,评价客体指的是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内部、外部等方面的相关因素。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指的是对评价客体有助于评价主体的衡量,是用来对评价客体进行衡量的,评价指标的组合就是对评价客体的全面反映,最终形成了指标体系。

(4)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指的是会计活动需要达到的结果,是设计与运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南与目的。

(5)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的方式,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两种方法相互结合。

(6)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结果,属于一种结论性的文件。评价报告中包括企业状况、评价结论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

3.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与特性。对会计信息的标准进行规范,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高质量,同时还能够与利益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相契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作用强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实际上就是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对各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研究中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辅助特征方面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最主要的不同就集中在可靠性与相关性哪个位于主要地位方面。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兼顾可靠性与相关性能够实现会计信息效益最大化。但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可靠性与相关性在实现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必须要找到相互平衡的点之后才能够实现两者兼顾。通过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会计信息的核心应该选择可靠性,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相关性。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证明可靠性比相关性更加重要,而是说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这种选择,可靠性与相关性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而每个信息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与类别,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背景因素与供需因素两个方面。

1.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中的背景因素

(1)会计技术背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会计信息采集、传递与调用更加快捷、方便。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定义、加工等更加多元化。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

(2)经济、法律与文化背景。会计信息系统是通过人的创造而产生的、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的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文化背景是会计背景中重要的方面,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社会诚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中的供需因素

(1)会计信息的生产受到供需因素影响。第一,会计核算机制的规范性。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需要遵循会计规范,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核算机制从法律规范的约束力与程序方面的保障来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第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会计信息由企业内部产生,可能存在纵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对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防范,对接触与管理企业资产的人利用会计信息舞弊进行防范。第三,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会计信息都是通过会计人员来形成的,对其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确保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供需因素影响。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有着自身的供需规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供方影响因素众多,例如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等;需方影响因素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考虑,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供方只有一个,而需求方数量较多,而且需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供需不平衡,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高或者低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程度。

三、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1.可靠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能够对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为使用者所用。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是能够被信赖的,经得起核实与验证的。在进行可靠性的评价过程中,要明确可靠性只能通过强弱来表示,而不能表示对错,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只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可靠,却不能够保证完全正确。

2.可比性评价标准

对信息通过的人在不同时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对比,这些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就表明该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可比性中评价指标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会计估计的变更情况、会计差错的更正情况。

3.相关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就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促进问题的解决与决策的变更,满足信息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会计信息需要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才能够成为相关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性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只有会计信息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够判定该会计信息是有用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需求之间的相关;另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利益之间的相关。相关性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对会计信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并非是会计信息所固有的。

4.有用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这就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决策方面的有用性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者的决策质量与后果的影响,是会计信息最为进步的质量特征,是确保决策正确的前提与基础。

5.完整性评价标准

在满足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会计信息中的内容是全面的,这就是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完整性包括:财务报告附注信息披露、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披露、或有事项披露、关联交易披露等。

6.重要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程度就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需判断项目的规模、所致差错的大小等。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报告中重大财务问题的分析情况、重要分部信息的提供情况、重要项目的内部审计与监察情况等。

四、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1)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手段。基准点的设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准点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在会计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基准点的选取相当关键,基准点的合适选择能够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精准性。本文中的基准点就是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评价质量,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的真实。会计学术界中非常关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问题,关于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但是距离形成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还有一段距离。

本文通过分析之后,分类与整合了相关的评价指标,而这些评价指标都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来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其有效及可行性进行验证。通过这些评价标准体系就能够使评价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与检验,使评价主体使用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确保质量较高,确保其经济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与完善。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手段。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我国的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指示,检查与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一些存在会计信息舞弊与造假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对其他企业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各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检查与监督系统并不完善,导致了检查与监督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并不明显。我国并不存在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也仅仅停留在准则层面,其评价的指标与标准并不明确,而且检查结果往往比较模糊。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是检查工作的效果比较明显。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会计信息检查工作提供比较明确的检查范围与检查方式,实现检查工作的有的放矢,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

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各个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要通过系统的评价标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到全面而又正确的分析结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需要从对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系统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中包括完整性、相关性、稳定性等方面。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指的是在利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时,得出的结论要客观、合理。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线选取的过程中必须观察科学性的原则,能够对指标的有用性进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的影响因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指的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对西方权威部门评价的方法进行借鉴。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否则的话不管在理论方面设计的多么科学合理,都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发挥作用。

(4)重要性原则。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重要性。首先是年度报告中财务信息评价,在财务报告中,年度报告时比较常见与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信息使用者更加看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由于可靠性的特性,不能够对其进行完全的鉴别。因此,需要对重要性原则进行重点把握,换个方向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

(5)成本-效益原则。如果选择一个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该指标进行评价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此时就应该考虑通过可替代的指标来对其进行替代。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解,最终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如果需要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付出加大的成本才能够得到预期的收益,那么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某种需要重大成本投入的指标在进行替代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替代程序,那么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正确性,还是需要对该指标进行收集工作。

3.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选取

(1)相关性评价指标选取。可比性指标选取――会计策略变更情况、会计估计变更情况、会计差错更正情况;重要性指标选取――财务报告中重大财务问题分析的情况、重要分部信息提供情况、重要项目内部审计监察情况;及时性指标选取――定时报告及时披露、重大事项公告及时披露、会计业务处理及时披露。

(2)可靠性评价指标选取。谨慎性指标选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合理性、或有事项确认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分析合理性;完整性指标选取――年报信息披露完整性、会计政策与会计变更披露完整性。关联交易披露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指标选取――关联方关系的认定注重实质的情况、收入确认遵循业务实质的情况、企业合并遵循业务实质的情况;真实性指标选取――会计基础工作情况、高层管理稳定剂信誉情况、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情况、公司治理结构情况、企业资信情况、会计处理方法与会计原则的符合情况。

4.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如图所示。

图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要求 特征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或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基于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它能够约束会计信息,并使其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滨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除具有经济信息的一般特征,诸如可以被感知、识别、转换、传递、储存、加工处理等以外,具有自己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每个特征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各特征之间有主次逻辑关系与结构层次。

一、会计信息的主、次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企业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特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主要质量特征。(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指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即会计信息反映了它所希望表述的内容;可验证性指让不同的合格会计人员依据相同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应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会计信息;中立性指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在制定或执行各种准则时,应主要关心所产生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当会计资料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能如实反映它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并能提供给使用者作依据时,就具有了可靠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具备可靠性,才可能供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FASB指出:会计信息要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就必须通过帮助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或者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可靠的会计信息只有与决策相关才会有用,信息的价值在于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提供后如未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或对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用,信息就不具有相关性。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能够帮助使用者做出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盈利趋势等某些预测;必须能够证实或证伪使用者的某些预测、帮助其评价过去所做的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据之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必须具有及时性或时效性。信息如果提供得不及时、尽管曾经相关,但事过境迁,就会丧失其相关性。不相关的会计信息就不应提供,以免增加无效的信息成本。在会计核算中坚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对主要质特征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1)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2)会计信息的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融资租赁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合并报表等会计方法均体现了该原则的要求。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3)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一是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是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针对同一企业前后期的会计报表,要求选用相同的会计方法或会计政策,便于前后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进行对比。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可比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为了达到可比性,相同的经济事项应采用相同的会计原则或方法。但可比性并不要求各企业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而应该按各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会计方法,以反映真实性为依据。只有真实反映的信息,才能使其真正具有可比性。(4)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信息应当具备可理解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如果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不理解,即使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不会有用。可理解性是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会计信息应着眼于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要求其通俗易懂,用尽量浅显的语言表达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也就是要求会计指标简洁易懂,报表项目排列有序,勾稽严密,数据准确,注释完备,文字说明与数据资料密切配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有利于用户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可以提高信息的效益。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质量特征,是对所有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及其扩展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 前文分析了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但并非所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都应该提供,而应考虑以下约束条件:(1)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在决策者做出决策时及时取得。及时性本身并不能使会计信息达到相关,但若信息不及时,则会计信息便与决策无关了。及时性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济决策,就不符合及时陛的要求。(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对那些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项目予以全面和尽可能详细的披露;相反,不重要或与决策无关的项目,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以以简要的方式披露,甚至不予披露。这是出自于会计信息的效用和简化明晰的综合考虑,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施加了限制,使得财务报告的披露只涉及那些重要的足以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的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别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重要性本身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哪些情况重要,是否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讲,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来讲,当某一项目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来讲,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此外,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除适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外,还要对信息的有用性和所花费的代价进行比较,若花费的代价大于其有用性所带来的收益时,这种信息即使有用也不值得提供。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扩展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扩展:(1)公允性。这里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

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四、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现有报告的改进英国的ASB、美国的AF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均先后采取了相同的步骤:增加企业的财务业绩报表,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同已实现的盈利合并,共同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还要根据形式的变化对现有报表项目作出必要调整。

(二)揭示衍生金融工具近年来世界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之而来的交易风险也在迅速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工具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根据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成的新型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期权(Optino)、期货(Futures)、互换(swap)、远期合同(ForwardContact)、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利率下限。与旧金融工具相比,衍生金融工具的标的物是股票、债券、汇率、股价指数等内容,而不是现金或实物本身,其收益则来自于这些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因而它有着更高的风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四两拨千金”的特性极为明显。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既帮助企业转移经营风险,又诱使了企业从事金融投机,这种巨大的金融风险和它的巨大危害性决定了它无法被报表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所忽略,按照公允反映原则,企业财务报告附注中必须充分揭示这种风险。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 相关性

1 可靠性与相关性含义的概述

1.1 可靠性的含义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体系中,可靠性是基础和核心。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1.2 相关性的含义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2 可靠性与相关性性质与确认原则

2.1 可靠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1.1 可靠性的性质

部分定性,部分定量。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是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的。一个指标的可靠性,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所以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定性部分。或者说,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初出发点是如实反映,而且希望客观上也能如此。但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它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向的可能所以对其表达或理解只能是定量的。必须承认可靠性有程度之分。它几乎从来不是一个或黑或白的问题,而是一个可靠性更强或更弱的问题。

2.1.2 可靠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可靠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确认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源于可靠性的定性部分,会计信息必须忠实反映企业经济资财和债务,是否忠实反映,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二,程度性。程度性源于可靠性的定量部分,由于会计信息反映客观上存在计量上的困难,主观上存在偏向的可能,使得会计信息不可能是绝对精确可靠的,而只是在一定程度或幅度内可靠,因此,只要会计信息用户依赖它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经济情况或事项,即可视为可靠。第三,信息个体差异性。由于企业每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又由于每项会计信息的用处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之间,可能或要求的可靠程度不一样,使得不同会计信息之间于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确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视不同经济业务、信息的不同用处而定。

2.2 相关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2.1 相关性的性质

某一信息是否逻辑的与某项决策有关。回答只有是与不是。但这一信息是否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则要看这一信息对决策是否重要或金额相对的大,如果是,这一信息具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是相关的信息,反之则不是。但如果这一信息与决策没有关系,即使它代表的金额再大,也是不相关的。

2.2.2 相关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相关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崩认一项信息是否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客观性。由于相关性源于信息的性质,而信息是客观经济环境中交易和事项的反映,交易与事项是否与决策相关,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独立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外的客观事实。第二,发展变化性。发展变化性是由客观性派生的,由于确认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而客观经济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相关的会计信息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第三,选择性。这里的选择性,不是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选择,而是各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互制约与平衡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和可能予以揭示,相关的信息首先要能通过重要性这个网筛,其次要能满足一定的可靠性程度,最后还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概述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一份综合报告《改进财务报告…着眼于用户》特别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并使其成为贯穿报告的主线,但这份报告对现行的许多会计政策仍然持肯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两难选择。由于这种态度在报告中很多时候采取了用户意见的态度,我们可以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会计最为发达的国家,也面临着提高相关性的巨大压力,但若要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则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可能是美国的较好选择。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

一、XBRL简介

XBRL是基于XML语言的标准化财务报告,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报告,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XML的跨平台优势,能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第二是可靠性方面,XBRL自身提供了强大的验证机制,而且其柔性化报告模式的可能性能够在未来实现连续审计;第三是克服信息过载的问题,加强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便程度。XBRL的技术架构按层次分为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三部分。技术规范定义了创建XBRL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等应遵循的技术规则;分类标准由技术规范的FRTA制定,包含一个模式文档和若干链接库文件,是财务元素概念和关系的集合;实例文档由技术规范的FRIS和分类标准共同决定,是对财务元素的情景化和实值化,最终体现为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是会计人员接触的范畴。

二、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作用

(一)分类标准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

本文主要介绍分类标准部分功能在可靠性和可比性上的提高作用。在最新XBRL2.1规范的支持下,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上能够对公式链接库和维度链接库进行定义。XBRL文件中的公式链接库具备强大的本地验证功能,其断言功能能够判断财务数据勾稽关系的一致性和异常值。相对于狭义的公式,公式链接库会根据事实值来生成布尔值进行断言,只要将会计业务规则转化在公式中进行实现,那么财务数据的验证效率和正确率将得以显著提高,提高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另一方面,XBRL文件中的维度链接库克服了传统财务报告表格数据的结构固化导致的可比性差的问题,在文件中的超立方体项包含了定义好的各种维度,基本的财务元素会通过超立方体项加载上不同的维度成员,例如“库存商品”可以装载上“地区”和“商品种类”两个维度来制表。维度链接库灵活列示表格信息的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表格维度不一致而可比性差的难题。

(二)XBRL外部技术支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

针对XBRL的平台和技术等外部支持也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传统财务报告,当多种不同需求主体需求财务报告时,往往需要在需求主体的相应系统中进行二次人工转换,会提高信息差错的可能性,而XBRL具备跨平台的优势,可以自由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无缝交换,加强了信息的可靠性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及时性。而且,对于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来讲,XBRL实例文档能根据各种样式表转换为各种不同的列报方式,支持主表和附注之间的跳转,降低信息使用者的认知成本,改善信息的相关性。目前,沪深两市的XBRL平台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最多5家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与同一企业5年信息的纵向比较,信息的可比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XBRL信息质量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分类标准的适用性问题

我国财政部考虑了与IFRS的趋同性,因此在制定模式上效仿IFRS分类标准,以会计准则为导向进行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这使得通用分类标准能够与企业会计准则高度契合,财务元素与披露规则的匹配性较好。但这样的分类标准制定模式没有考虑到企业在报告实务中的偏好性问题,这导致企业在XBRL的编制中会自行扩展财务元素。在自行扩展上,企业在不仅要扩展元素,还需要扩展元素之间的关系,我国会计人员的XBRL技能与经验尚不成熟,在XBRL的编制上出错率较高,容易出现对扩展元素概念和概念关系的认知差错,元素的扩展反而会降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二)XBRL的技术复杂性问题

通用分类标准的维度链接库为信息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但是维度仍然由财政部固化在分类标准当中,不同行业为满足自身在附注上的实务偏好也要对维度进行扩展,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通用分类标准的元素结构实现了扁平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定义、展示等链接库进行表示。而我国的会计人员缺乏XBRL培训的背景,对这种扁平而缺乏层次的财务元素结构难以理解,很难灵活运用XBRL的维度功能。同时XBRL技术的复杂性导致进入成本较高,其在企业中采纳和扩散也受到了阻碍。因此,XBRL对信息质量的改善上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三)XBRL信息安全和审计问题

公式链接库的校验功能主要通过软件开发商来实现,而且已经能够满足证券市场对XBRL业务规则的需求。但是该优势仅体现在本地检验上。XML自身并没有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提供校验和加密机制,这使得XBRL报表在传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丢失和遭受拦截篡改的可能性。我国沪市在同步报送财务报告和XBRL报告时,会提醒用户以财务信息仍然要以PDF报告为准,也反应了这一情况。除了信息安全存在风险之外,我国对也没有针对XBRL报告的审计体系,目前两市直接以审计后的PDF报告生成XBRL文档,没有对XBRL的分类标准质量和实例文档的质量进行进一步审计,这也使XBRL表达出来财务信息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国外已有学者基于XBRL上扩展出了XARL语言,目的是对XBRL报告进行审计鉴证,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真实性评估的确定性,目前国内对于XARL的研究极少,相关工作也难以开展。

(四)XBRL报告的有用性问题

张天西、李晓荣(2011)指出XBRL的潜力之一就是支持数据挖掘工作。目前沪深两市仍然在采用各自的分类标准,实例文档中仅包含了合并过后的数据信息,没有对财务信息元素进行进一步细分,数据的向下挖掘没有实现。要实现从报表到账簿的追溯,需要将会计账簿标准化,这需要XBRLGL的支持。我国对标准账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XBRL并不能提高内部决策的有用性。另外,沪深两市的XBRL平台的功能比较单一,用户仅能获取限定年份的主表信息,主表和附注之间的跳转等帮助用户理解的功能也没有实现,外部决策的有用性上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小结

对于XBRL对信息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不同的行业特征,改善通用分类标准,避免企业自行扩展过多的财务元素;投入资金加强会计人员的XBRL技能培训,提高市场的认知接纳水平,加快通用分类标准在两市的推广运用;建立XBRL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加快建立风险评估和审计机制;利用多种优惠政策鼓励软件开发商对于标准账的开发工作,尽快实现XBRL信息的数据挖掘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潇怡.2016.XBRL财务报告实施现状、质量风险与对策.财会月刊[J],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