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三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结合年初制定的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完成了研修任务,特总结以下:

一、主要成绩

1、这次研修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我深入熟悉到:学

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出色展现的舞台。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很多疑问题目,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掌控教材、交换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进步课堂教学效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修的进程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3这次研修,我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让我更加明白:实在,学生是需要鼓励的, 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欣赏的。我们总是被这些发自内心的鼓励的声音所感动着。

二、存在的题目

1、学习的内容还要再宽泛些。

2、在学习上还存在惰性。

3、在教学实践中,还缺少创新精神。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进步个人专业素养

2、专心备课、上课,教学要有豪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援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四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幼儿园教师研修心得范文

在历下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参加了4月份的xxx培训。为期三天半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报告,收获颇丰。

这一次培训,首先聆听了xxx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边霞所做的《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专题报告,她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中一句“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师和幼儿都在被造就,老师通过给幼儿上课,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反过来,幼儿在活动中也学到了各种技能,形成了各种习惯的养成。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薛文彪为我们做了《幼儿美术教育新概念与方法》的专题报告,并在现场示范美术水粉画的操作过程,讲解了他自己创新的借形想象美术创新方法。

中国早期儿童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卓雅为我们做了《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专题报告。她的报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她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音乐领域的有效教学,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时间,我却收获了许多。在美术方面,要多给幼儿

欣赏作品,无论是幼儿、老师或是大师的好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绘画时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其中,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我想这样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一定是预想不到的。在美术的教学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鉴薛老师的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在音乐方面,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许卓雅给我们的培训,我深刻的理解了音乐游戏每次教学都是在学习者认可前面一难度层次的学习已经通过的情况下,才进行新的难度挑战;并且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经常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幼儿能够被合理的教学目标所激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不同种学习情境中都能够不断获得新的成就,那么,在不断获取新的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需求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学习自然就会成为他们自己主动追求的事情!同时,老师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各种学习品质,如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原有经验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培训中,看了扬州幼儿园和xxx一幼幼儿园的音乐课,她们主要就是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这次培训,我理解了如何通过艺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两方面怎样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不断完善。在以后幼儿园的教学中,我本着这个目标,努力尝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挥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更好的在学中玩,玩中学。

关于幼儿园教师研修心得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次学习中张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培训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是老师们学习的兴致很高,每天大家都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以后积极讨论,交流。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幼儿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的又一次参加了第二阶段的全国幼儿教师远程培训,这次培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第二次,所以倍感兴奋,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听讲座、看文章、学习研修课程,完成各类作业。把学习到的先进的知识、理念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在远程培训的这段日子,有担心、有迷茫、有艰辛、有喜悦和欣慰。对于半路出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平台。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总结、反思是进步、成长的推动器。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吗,”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孩子们的内心需要,孩子们的天真无暇,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掌握的东西,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有了新的理念指引,在今后的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在专家的课堂中学习后的反思,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着我的教育理念,许多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听了专家讲座后豁然开朗,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地固的一些认识受到了冲击,时时激发我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其中有几位专家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的观念值得我反思。

二、同行的交流,让理论实践再次升华。

这次培训中我的收获还来自同班的学员们,说句实话,我以为自己还是一位较学习,思想比较超前的老师。但是看了同伴学友的日志、他们的 见解确实准确、实用、精炼。她们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记录记录再记录,实践实践再实践,反思反思再反思,这些言论,无一不是以幼儿的成长为中心,无一不是孩子的快乐学校为目的,它深深地感动着我,每次的讨论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让我不断地提醒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真的该认真学习了,不然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自己就是一名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和实践,要善于积累反思,那才是真正的财富,比尔都无法夺走,让同行,让家长给予你赞赏的目光,信服我,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三、心动后的行动。

有人总结:“培训就是培训时心动,培训后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这个可能是许多培训的真实写照,但是这次国培我相信会是个例外,我需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设计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分为正式的教育活动和非正式的,游戏是儿童天赋的权利,应真正成为它的主人,让游戏环节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自立探索,获取经验,让自己的经验更具持久性,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幼儿,指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了解幼儿内在的需求,真正起到游戏中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2、更新知识,设计学习过程,提高业务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新的理念,走出去,引进来,让自己的见识面更加广泛,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吹拉弹唱进行练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尊重孩子,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一切以幼儿为中心,身心发展为依据,让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有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观念上的洗礼、理论上的提高、知识上的积淀和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汇成以下的思路和心得。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R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中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瓶颈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国学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高中音乐鉴赏的教育要从“音乐何须懂”入手。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多欣赏世界经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真正魅力。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艺术学者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 题 记

奥尔夫教育(Orff-Schulwerk)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之一。如今奥尔夫在中国真正地火了,不是以往的那种一时的热情和求新,而是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老师和孩子们需要和喜欢的教学方式。因为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基于人本主义①和文化人类学②,它包含着人类古老的传统,并尊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要求各国从自己的本土文化出发,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进行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儿童,也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它一方面主张从人本出发,回归人类原本自然和古老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目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倡导的多元文化理念不谋而合。

近几年我国的奥尔夫师资培训可谓如火如荼。尤其是今年暑假,仅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就举办了北京、牡丹江、蚌埠、兰州、武汉、西安、深圳、成都和开封等近十个城市的师资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大约有七百人参加了学习,其中北京的培训班将近二百人。今年,我们邀请了奥尔夫学院前任院长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奥尔夫学院教授迈克尔・魏德迈尔(Michel Widmer)和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三位世界著名的奥尔夫专家来华讲学,反响强烈。其中詹姆斯的《盒子》、《音乐和电影》等课例,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奥尔夫的“完整艺术观”,以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③ 的原理;迈克尔的教学比较突出多元文化的理念,让学员们领略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魅力;曼努埃拉今年已是第九次来华讲学,她最引人入胜的是儿童音乐剧,能够根据学员的能力水平和需要即兴地生成课程,让学员们体会到奥尔夫的“原本性戏剧观”以及“儿童中心”④ 的教育理念;他们三人的课让参与者都惊叹不已。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奥尔夫教育(Orff-Schulwerk)和教师教育培训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的奥尔夫师资培养中起到了引领和奠基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中国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的先驱

在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前,我国的奥尔夫教师培训最初是由廖乃雄先生开启的,廖乃雄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奥尔夫引进中国以后,多次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所举办全国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并邀请德国西柏林奥尔夫教师玛戈・施耐特夫人(Margot Schneider)先后在上海、南京、广州和北京等地讲学,引起了首轮的“奥尔夫热”。后来主要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师资培训,还邀请了奥尔夫学院的彼得・库巴斯(Peter Kubas)、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沃尔夫冈・哈特曼(Wolfgang Hartmann)等教授来华讲学。[1]这些活动书写了我国奥尔夫师资培训的历史篇章,点燃了奥尔夫在中国的星星之火,为我国后来的奥尔夫教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奥尔夫培训活动,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并渴望学习奥尔夫,为了满足广大教师的学习需要,也为了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1989年6月2日中国奥尔夫学会成立筹备组。1991年8月9至19日中国奥尔夫学会发展了第一批会员,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李妲娜任组长。1992年8月16至21日召开了中国奥尔夫学会第二届年会,并宣布了经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理事长李妲娜,副理事长李燕诒、郁文武、许卓娅、朱崇慧、吴国本。1993年中国奥尔夫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二级学术社团组织,由李妲娜任会长、李燕诒等任副会长。[2]从此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奥尔夫教师教育机构诞生了。近年来下设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音乐教育三个研究中心,补选刘沛和王甘为副会长,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奥尔夫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二、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的回顾

奥尔夫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婴幼儿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年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组建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大都具有出国学习的背景、硕士以上学历,以及十年以上研究并教授奥尔夫的教学经验。随着骨干教师对奥尔夫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教师教育课程也不断完善,并逐步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程标准和本土化模式。

(一)2013年之前的课程模式

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经历了:长期班、提高班、短期班和大师班等多种模式。其中以暑假的短期班人数最多,人员结构也最为多元化;大师班的规模最大,每次都是百余人参加,并且很多学员都是坚持学习多年的老学员。

1.长期班

自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北京为期一年的长期班共举办了十七届,每届50个单元,200课时。主要是利用周末上课,学员大都是北京及周边省、市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治疗专业在校生。长期班的优势在于老师们可以边学边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但由于很多现实原因导致长期班不得不中断,最终长期班于2012年暂停招生。然而,长期班对于培养师资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短期班等其他课程模式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哈特曼所说:“培养一个合格的奥尔夫教师至少需要上十年的时间,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培养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对此,李妲娜会长也曾表明:“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奥尔夫教师教育领头人,不能仅考虑市场的需要,越是没有人搞,我们才要搞,必须给大家提供一个能够长期学习奥尔夫的平台。”可以说长期班是中国唯一一个为所有人开放的为期一年的奥尔夫班,虽然暂停了,但是随着近几年广大教师对奥尔夫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些学员逐渐开始意识到长期学习的必要性,期待长期班能够重新开办并加以完善。

2.提高班

在长期班举办以后,很多学员通过实践还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满足长期班学员的学习需要,本会曾先后举办了两届为期一年的提高班,这些学员经过在提高班的学习,都成了单位的骨干,有关奥尔夫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也显得更为扎实。

3.短期班

短期班主要是在寒暑假举办。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曾先后在北京、西安、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牡丹江、郑州、上海、广州、开封、淄博、成都、兰州和云南等地举办过三十余期短期班。其中以北京班最为突出,几乎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教师前来学习,包括幼儿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医生和家长等不同身份的学员。此外,西北地区以西安班和兰州班为代表,其中西安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懿流教育园・西安朗瑞德教育机构联合举办,自2011年起已举办七期;兰州班与兰州长鑫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自2012年起已举办四期,为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奥尔夫的机会。东北地区以牡丹江班为代表,该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自2011年起已举办五期。南部地区以广州中心为代表,广州中心的特点就是集中了一批由李妲娜、管建华、刘沛和蔡乔中教授组成的导师组在星海音乐学院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作为骨干培训教师,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举办十期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西南地区以成都中心和乐山师范学院班为代表,其中成都中心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由李妲娜会长亲自负责,将金娃娃早教机构作为执教中心,为西南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奥尔夫的机会。

4.大师班

大师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最受欢迎的课程。如今国际上著名的奥尔夫专家主要集中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的奥尔夫学院,此外,美国旧金山学校也云集了一批优秀的奥尔夫专家,并经常与奥尔夫学院的专家互换。自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曾邀请奥尔夫学院的教师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迈克尔・魏德迈尔(Michel Widmer)、安德莉亚・奥斯特塔格 (Andrea Ostertag);美国旧金山学校的教师道格・古德金(Doug Goodkin)、〔西班牙〕索菲亚・洛佩斯-伊沃尔(Sofia Lopez-Ibor)、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德国SONO公司的艺术总监沃尔夫冈・史密斯(Wolfgang Schmitz)、美国奥尔夫协会前任主席朱迪・邦德(Judy Bond)、美国奥尔夫专家凯莉・林恩・尼克斯(Kerri Lynn Nichols)、芬兰的早期音乐教育专家卡特娅・奥亚拉-科恰克(Katja Ojala-Kocak)、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罗伯特・安姆切(Robert Amchin)教授、德国迈克尔・西福克教授(Michael Siefke),以及曾毕业于奥尔夫学院、现任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早期教育系教师洪寒冰、中国台湾奥尔夫专家陈惠龄和刘嘉淑等来华讲学。这些专家给我国带来了国际奥尔夫教育的最新信息,扩大了我们的多元文化视野,同时也显现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让我们感受到了奥尔夫从各国本土化出发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二)2013年之后的课程模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自2013年起,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对“奥尔夫教师教育”做了如下改革:一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为“奥尔夫教育”;二是将原先的“师资培训”改为“教师教育”;三是将本会的“教师教育课程”暂定为三种类型,包括教师资格认证课程、高级研修班课程、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3]其中,外国专家的大师班大都安排在教师资格认证课程或高级研修班课程期间,学员可在学习认证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兼顾并选择大师班和研修班的课程。

1.教师资格认证课程

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共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均为10天,共240课时,每一个级别都有结业考试,前一个级别考核通过后才准许学习后一个级别。此外,为保障资格证质量,在同一地点,每位学员不能三个级别证书一次性获取。[4]该课程是在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奥尔夫协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构建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同时也突破了美国奥尔夫协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局限,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并融入了本土化教学的内容。

2.高级研修班课程

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奥尔夫教育的新动态,包括理念、教具和教法等。[5]该课程主要为学习奥尔夫多年的老学员设置,让学员们了解国内外奥尔夫教育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奥尔夫教育界的学术交流,以及奥尔夫教育与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和社会音乐教育等领域的学术链接。

3.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

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打击乐、动作、音条乐器、竖笛、节奏教学、乐器制作、造型艺术和戏剧等奥尔夫教育所运用的各项技能。[6]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这些方面都应该掌握,然而这却是我国教师比较薄弱的方面,因为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割裂的,并以声乐和钢琴为主要学科,这种单一的学科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该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们各方面的艺术才能,同时在奥尔夫“完整艺术”的教育理念下,这些课程彼此之间又都有联系。

以上三种课程模式互相补充、互相支持,较之以前的课程更加系统、丰富和深入,得到了学员们的诚挚认可。其中教师资格认证为基础的普及性课程,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为特色提高课程,高级研修班则侧重于有关奥尔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和交流。这些课程都深受学员欢迎和喜爱,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以课例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基于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通过一定的教学案例,将语言、动作、嗓音、歌唱、舞蹈、声势、打击乐器和有音高乐器的演奏、即兴创编、作曲和教学法等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并融合艺术的基本元素,如音乐中的时值、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表情、伴奏织体和曲式结构,绘画中的点、线和色彩等进行教学。这些新的探索促使了我们对我国奥尔夫教师教育的深层思考,也激励着我们对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三、对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的展望

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之所以能够长达二十年来持续地举办大规模、大范围的教师教育课程,并且每年都能够吸引很多老学员来不断地学习,主要是因为拥有陈蓉、曹利、宋丹、何璐、黄沙玫、方曦、莫卉卉、尚永娜、蔡霞、罗翼、邓舒婷、李奕和刘颖超等一大批对奥尔夫教育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骨干教师,他们在李妲娜、李燕诒和陈淑宜等老一辈奥尔夫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奥尔夫教育研究及其与奥地利、德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印尼和古巴等国家的学术交流,为广大教师做出了榜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渴望学习奥尔夫,尤其是近两年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早期的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的教师,逐步扩大到中小学、高校、治疗师、医生、家长以及公司、企业等各个阶层和领域,这让我们对中国奥尔夫教师的培养,以及对促进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充满了希望。然而,奥尔夫教师的培养绝非是一项短期的任务,正如安吉利亚所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奥尔夫教师,必须为此而付出一生的时间。”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遵循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使其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音乐教育,绝不能简单照搬和模仿,而是从人本出发,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各方面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创造性地生成课程。

目前本会只是初步建构起了一个比较容易推广和参与的奥尔夫教师的培养方案,在未来我们还必须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广大教师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比如,奥尔夫在中国的本土化;奥尔夫与人类学、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链接;奥尔夫对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和铃木等教学法的吸收与融合;奥尔夫在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及企业文化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并逐步落实到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中,这样才可能建构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课程,与世界各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结 语

二十年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培训师资数千人,并已逐渐形成了一支骨干培训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尤其在奥尔夫的本土化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推动了奥尔夫在中国的“内生性”发展,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推广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音乐教育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相信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未来一定会给社会各界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课程,并带着中国的文化传统走向国际。正如奥尔夫夫人莉丝洛特・奥尔夫(Licelote Orff)所说:“今天,当中国的孩子们和教师们采撷这件珍宝时,他们将立足于本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去完成肩负的重任,那就是,通过即兴、变奏和创作,使这一遗产焕发青春,古为今用。”[7]

参考文献:

[1]李妲娜著,《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第33页。

[2]李妲娜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为台湾中华奥福学会年刊》2002年出版,第14至15页。

[3]、[4]、[5]、[6]参见中国奥尔夫音乐网。

[7]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编,《奥尔夫在中国―纪念奥尔夫诞辰一百周年》,1995年出版。

注 释:

① 奥尔夫曾说:“我从出身到教育都深受人本主义的影响,我的全部创作,还有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全都处于这个标注之下。”详见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著,《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第42页。

②关于多元文化,奥尔夫曾说:“人们应当倾听整个其他世界的音乐心脏跳动。这里正是比较音乐学诞生的时辰,这里,对自然性、原本性的理解第一次萌芽,这里,对一种全新的教育学的感官方才苏醒过来,而反之,这全新的教育学正要扩展到整个世界上去。”(《奥尔夫学院年鉴》1963年出版,第175页)1974年奥尔夫又说:“欧洲的发展正走向它的终结。它几乎不再有活力了。如今最重要的东西是精神……同样对欧洲会有一个时代来临,那时将洋溢着东方和黑人世界的活力……”详见廖乃雄著,《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第463、471页。

③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是用人的生活来阐释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活动对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要求教育活动必须关注社会生活的需要,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即教育”则是用教育来阐述人的生活,昭示的是人的生活对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求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参见王攀峰著,《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第128至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