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预决算,审核,工程造价,工程量
额工程预算是国家进行建设投资、工程拨款、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工程结算是调整工程投资计划,考核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成本分析和转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依据。简要介绍了预决算审核的准备工作,重点阐述了审查的基本方法,强调了预决算审核的主要内容,揭示出搞好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对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
1.预决算审查的基本方法
由于工程规模、特点及要求的繁简程度不同,施工企业的情况也不同,因此需选择适当的审查方法,确保审查的准确与高效。
(1)全面审查法,这是逐一地全部进行审查的方法。此法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查的工程预结算差错小、质量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小、工艺比较简单的一般民用建筑工程,编制预结算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可采用此法。
(2)重点审查法, 这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查的方法。选择工程量较大、单价较高和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如一般土建中的基础、墙、柱、门窗、钢筋混凝土梁板等; 补充单位估价子目, 计取的各项费用及其计算基数和标准。
(3)分解对比审查法,这是把一个单位工程按直接费与间接费进行分解, 然后再把直接费按分部分项进行分解或把材料消耗量进行分解,分别与审查的标准预结算或综合指标进行对比的方法。如发现某一分部工程价格相差较大,再进一步对比其分项详细子目,对该工程量和单价进行重点审查。免费论文参考网。此法的特点是一般不需翻阅图纸和重新计算工程量,审查时可选用1~2 种指标即可,既快又准确。免费论文参考网。
(4)用标准预算审查法。对于全部采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以事先编制标准预算为参考审查预算的一种方法。采用标准设计图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在结构和做法上一般相同,只是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不同有局部的改变。这样的工程预算就不需逐项详细审查,可事先集中力量编制或全面详细审查标准图纸的预算,作为标准预算,以后凡采用该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的工程,皆以该标准预算为准,对照审查。局部修改的部分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审查时间短,效果好。缺点是适用范围小,只能针对采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的工程。免费论文参考网。
(5)筛选法。筛选法是统筹法的一种。同类建筑工程虽然面积、高度等项指标不同,但是它们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各项数据变化却不大因此可以把建筑分部分项工程的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出其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及人工等基本数值,作为此类建筑的预算标准。以这类基本数值来筛选拟建工程预算的分部分项工程数据, 如数值在基本数值范围以内则可以不审,否则就要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详细审查。如果所审查的预算的建筑标准与“基本数值”所适用的建筑标准不同,则须进行调整。筛选法的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查条件的工程。
(6)分组计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预算中有关项目划分为若干组, 在同一组中采用同一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按照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编组,审查其中一个分项工程,就能判断同组中其它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例如,一般建筑工程中的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及屋面层可编为一组。首先计算出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楼面找平层、天棚抹灰,刷白的面积与楼(地)面面积相同。用地面面积乘以垫层厚度就是垫层工作量,用楼面面积乘以楼板折算厚度就是楼板工程量。此法特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7)预算手册审查法。即在日常工作中把工程中常用的标准构配件等,根据标准图计算整理成预算手册,按照手册对照审查,可以大大减少简单的重复计算量,提高审查效率。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用预算软件进行预算审查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预决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预决算审核经验来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各施工单位提高的工程决算一般都会超出实际造价的15 %左右,因此,在审核预决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审查工程量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设备材料表、建构筑物和总图运输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其它分项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 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2)精通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工程量的准确度是决定工程决算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定额中的各项说明和计算规则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往往通过障眼法等手段在构造交接部位重复计算,在审核中如不熟悉计算规则,多算冒算的工程量就难以察觉。
(3)熟悉定额中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审核人员首先要熟悉定额每个项目中注明的基价中包括和不包括的项目内容, 特别是一些综合定额项目。但有些施工企业在编制决算中对前列项目中已包括的内容重复立项,审核人员如果不熟悉定额内容,就会使其蒙混过关,增加工程造价。
(4)审核定额子目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子目,有时可能产生很大争议,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施工单位常用的办法是就高不就低地选套子目单价。所以要明确分清定额中的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
(5)材料价格的审核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材市场上材料价格差别较大,如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代办采购,却忽视了对市场价格的调研,必将为施工单位进行实价虚报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审核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6)经济鉴证的审查
经济鉴证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调整的工程量和材料差价, 一般施工单位编制工程决算时往往多计取调增项目的内容,少计或不计取调减项目的内容。例如, 原设计某一项目为砖砌墙体,后因需要,结构修改为混凝土墙体,但施工单位在编制决算时只计取增加混凝土工程量, 不扣除原设计而实际未做的砖砌部分工程量。因此,对鉴证项目的审查也不可忽视。
(7)取费标准和其它费用的审查
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定额及当地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 其它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的有关内容(如工期奖、抢工费、措施费、优良奖等),各种计算方法和标准都要进行认真审查,防止多支多付。综上所述,预决算审核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知识和业务能力,认真做好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以达到合理使用基建经费,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1、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哲论和"三个代表"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 育;
2、专业基础课: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经济管理学基础、建筑制图测绘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习;
3、专业主干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建设监理、建筑结构;
4、实训项目: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关键词:造价管理;压价;秩序;素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在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1.1造价管理部门政出多门。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存在着多部门、多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所以也就造成造价管理政策政出多门。诸如目前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就面临着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建设、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均有关于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业务或资质的管理规定。不取得以上各部门的资质证书,造价咨询机构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1.2所谓的"无标底"招标及招标工程人为压级压价,导致工程造价失真。招投标工程成本价的难以界定及其操作的困难,使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较难在中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这一关键问题上实施有效监控,致使部门业主为减少建设投资,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人为压级压价,致使"不合理"低价中标,同时也埋下了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1.3工程设计标准难以控制,浪费严重。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人为提高安全系数造成巨大浪费。应中标施工单位的要求,人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配合施工单位赚取超额“利润”。
1.4部分新型材料价格失真,导致工程造价虚增。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特别是装饰材料。由于信息不畅其价格异地差别极大。承包商利用部分业主的不知情,导致造价失控。
1.5“三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争取项目能顺利通过,采取"化整为零",尽管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1.6有的审计机关存在"以审代结"现象,扰乱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正常秩序。《建筑法》第十四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根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的规定,一切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均须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并经批准取得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方能根据批准的资质等级在规定的从业范围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结算审核。但有的审计机关认为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法》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实行审计,而工程结算是竣工决算的组成部分,他们不须持证,只须凭审计职能就可直接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审计部门的这种借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承揽业务的做法严重扰乱了造价咨询市场秩序。
2.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2.1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全面实行已制定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协调联系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衔接、配套。从政府组织管理逐渐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鼓励设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国家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分开管理,放开建材和人工的价格,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工作重点放到制定有关法规、政策,搞好协调,理顺关系,提供信息服务上。
2.2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1)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必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审核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3)加强工程预决算环节的监督管理。针对工程预决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除加强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外,还应将此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组织一次工程预决算的检查。工程决算后上交审计部门审查,多方面对工程建设造价进行监督。
(4)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一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加快企业定额的编制,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工程综合单价。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编制出体现本企业先进水平的内部定额,这个定额是企业对自身已完工程数据的积累和提炼,是真正能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个性化的企业定额。编制时要做到项目划分细,功能针对性强,并与工程施工方案实现双向反馈。
(6)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推行工程量清单后,大部分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将随着市场行情而变化。建设各方主体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及信息来源渠道的限制,不一定能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指导计价活动。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将最新的价格信息传送到社会有关各方,为工程计价服务,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
2.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良好竞争秩序
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提高该领域各级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廉洁奉公,严格执法,从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为止,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以主要部门牵头,众多相关单位参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和快速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和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和建筑市场的各种价格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对工程造价各阶段的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和可靠保证。
2.4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全球经济严峻的形势下,如果还是维持以前的状况,只是满足于识图、计算、套定额、取费、计算总价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状况,就不能达到当前建筑业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进行管理的新要求。所以,对建筑从业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并严格监督,执行实施,使广大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3.结语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复杂工作,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摒弃部门利益,共同组织,形成合力,才能合力,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随意压价等问题,节约国家建设资金,维护咨询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决算;造价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预算控制有着重要的管控地位,但是目前的预算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图纸的设计不够完善,管控失调等。为了解决这些预算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一、工程预算管理的含义
所谓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指在某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算人员根据工程的设计文件、国家对有关项目的规定限额标准以及工程各环节的施工金额指标为基础,针对该工程的每一施工环节的新建、重建或是扩建等所需要的金额进行较为精准的计算和确定,并且进行严格保密的管理。这整个一个过程就是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
二、建筑工程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在对待工程的预算管理上存在思想误区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存在一些误解。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资金都做好了安排和计划,严重忽略了财务管理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承担并计划,可以不设预算管理部门;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工程的预算管理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完全没有发挥出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像这些严重忽视工程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企业的资金浪费,实际利用率低等。
2、预算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需要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在工程预算工作中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其会对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工程整体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就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是有专业的预算人员,但是那些中小型的企业中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普遍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预算管理团队是在开工临近时才组建的,或者预算管理团队的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判断力不准确。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是十分繁琐并且工作量是很大的,这就需要预算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以及责任心。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其劳动者们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建筑行业中,虽然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人员的学历已经达到专科以上,但是却缺少实践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专业知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以上的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预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企业发展。
3、建筑工程核算方法滞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的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建筑领域中,这就需要建筑管理部门及时的对原有的预算编制和预算定额做出调整。由于缺少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导致造价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的获取成本定额的信息,只能通过定期的系数来了解,这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目前现行的工程核算方法缺乏弹性,确定预算的主要依据就是定额,而定额单价的统计是由几年前的机械台班、材料、人工的价格作为基础的,更新速度较慢,落后的工程核算方法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成本,这样很容易造成计算取费的偏差,最终影响到预算编制结果。
三、建筑工程预算问题的对策
1、改善部分企业对预算管理存在的思想误区
要想做好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工程的预算管理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改变以往存在的思想误区。这是一项需要企业领导、相关工程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任务。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自身就要对工程的预算管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企业员工和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前提条件。然后,就是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不仅要摆正对工程预算管理的思想,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严格约束预算管理人员。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重要基础。最后,工程的施工人员也要正确认识预算管理,避免因思想存在误区而导致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图纸等现象的出现。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关键途径。
2、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企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工程要按计划顺利的完成,就必须要重视起管理组织的作用,特别是预算管理,所以应从下面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培养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应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不断的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预算人员还要对法律常识、建筑知识和经济学有所了解,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预算中的每一环节。另一方面是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预算人员在工作中的协调能力要加强,使其可以与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培养其组织能力和遇事的反应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结合资源特点、施工环境和地域特殊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调整,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出现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积极更新工程核算方法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价格也会多次发生变化,所以滞后的工程核算方法是无法满足工程核算工作需求的,应积极更新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核算方法,在提高核算质量和速度的基础上,达到满意的审核结果,因此在施工中要充分的运用以下几种预算审核方法:第一,全面审核法。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施工定额和场价格等项目,计算和审核工程数量和单价费用,系统全面的审核和计算建筑工程。第二,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主要审核的是工程预算中的主要内容,与全面审核法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重点审核法在审核中更具有针对性,重点审核法通常应用在工程量大、费用多的工程项目中。第三,分组计算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算审核,然后根据形式判断出小组内不同项目间审核上存在不同,这种核算法的优点是检查的速度较快,而且有针对性设计范围小,可以降低核算人员的工作量。
4、分项目加强工程预算审核监理
要对分项目的预算建立管控,就要先确定材料的价格。要对施工单位所购买的设备所具发票进行询价,随时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程管理。在审核时,预算管理人员应与施工单位的预算员一起进行审核,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此外,还应提前编制需审核项目明细表,以免发生审核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审核程序的合理性和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重视对审核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对预算偏差进行及早控制。
5、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建筑工程可以顺利的完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于工程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积极的更新工程核算的方法。另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席林生.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99-100.
【关键词】 战略地图; 预算管理;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80-04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经费预算安排上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甚至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并需从战略高度对高校的预算进行管理。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办学竞争力。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为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主流[ 1 ]。绩效管理改革和新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推广运用,让政府部门从政治、财政、信任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将每个维度分成更多的要素,并结合战略规划,绘制相互之间关系图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 2-3 ]。战略地D的应用,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学习与成长层面的要素,优化内部流程,促进目标客户的认同,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4 ]。因此,从战略地图出发来研究高校的战略预算绩效管理,将极大地促进财务优化,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绩效预算流程设计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是战略预算的首要环节。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比较所在区域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根据既定战略,运用战略地图描述学校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战略重点。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适应发展战略的学校组织架构,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责任部门,设定关键指标,确定关键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责任部门为实现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确定必要的措施。同时结合发展战略,采用目标引导的规则,编制3―5年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战略预算分配的年度目标,编制年度部门预算。针对相对稳定项目和新增项目分别采用基础+增量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但是无论用何种方式编制的预算,业务部门均需对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描述和确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及时反馈沟通预算执行情况。对一些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预算偏差,根据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追加、调减。年末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同时将结果应用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修正战略预算。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绩效预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三、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一是办学方面,如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隶属关系、管理水平等;二是财务方面,如资金来源、会计制度、预算管理、预决算口径等。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同于企业,可以用成本、利润、产出等指标来进行评估核算,需要从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因此,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全面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资金的配置、运行及其效果。运用战略地图,A高校可建立一套较全面、动态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5-6 ]。
(一)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高校的办学情况,A高校将发展战略定位在“服务于地方的,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教育单位”,教育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目前的教育服务产品包括:在职学历教育、非学历技能培训、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成人全日制大中专教育等。在目前这么多的教育类型中,学校办学该如何选择呢?
用波士顿矩阵分析A高校的业务(图2),可以看出A高校在学历本专科教育的相对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但是由于该市场趋于饱和,并且存在市场总量下滑的趋势,划分在金牛区。
大专的全日制教育市场相对占有率较低且市场增长率较低,划在瘦狗区,若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此项目可以放弃。
非学历技能培训项目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但是具有较好的市场增长空间,该项目划在问题区。
老年教育目前市场增长率较高,相对市场占有率高,属于明星区。
因此,A高校的发展战略可以定位在稳住本专科学历教育,做强做大老年教育,大力开拓非学历技能培训。对于大专全日制教育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从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来分析,全日制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A高校也可以通过“全日制学历+技能”的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
(二)描述战略地图
A高校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适应发展战略的学校组织架构,根据教学业务类型可以调整组织结构,将业务部门分为:学历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老年教育中心,三个部门均为收支责任中心,各自的目标客户不同,需求不同,业务流程不同。学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描述战略重点,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形成战略地图(表1)。
(三)设定战略指标、目标值及权重
A高校战略指标设置的时候因为战略要求不同,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侧重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指标,一些指标的比重也不同,指标权重相对较大的,在绩效评价中比重越高,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A高校对不同的教育类型设定不同的战略目标,以学历教育为例,可作设计如表2。
四、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
(一)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并根据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在实现组织目标时,必须对组织结构的管理工作进行分工,形成职务范围、责任、权利等方面的分工协作结构体系,并遵循相应的组织结构原则,如任务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内部控制原则、精简机构原则等。高校战略预算的实施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体系下进行,通过分工协作来实现高校的战略预决算管理目标。
(二)预算全过程管理
预算是一种治理机制,通过表格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形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健全预算编制规则,采用目标引导规则和业务驱动规则来编制战略预算和年度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引入绩效预算,对基本支出可以采取定额基数的方法,对项目支出可以采用绩效预算的方法,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预期绩效目标的编制。对于重大项目,要建立专家论证制,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分析,才能上报预算。预算“二下”下达后,不得S意调整项目内容、缩减投资规模、拖延实施时间。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跟踪,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支出执行的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未经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批准,不得变更项目内容或调整预算。财务部门对项目支出进度偏慢的项目或资金支出不合理的项目及时提出意见,上报相关领导,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信息一体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财务、业务、技术一体化建设更加迫切。高校战略预算需要在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上实施,在绩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标准的界定,都必须以一定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相关的信息,如项目信息、项目评审、资金预算等信息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资源共享。高校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深化财务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参与决策的职能。
(四)绩效考评与考核机制
建立一套基于战略的、适合单位长期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将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执行相对接,将部门预算资金与其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将考评结果作为校内部门申请以后年度拨款、编制下年预算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学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小组,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院系、部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部门的绩优或绩差等级,以此为据对下年度的预算进行分配和调整。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树立战略预算意识,尝试编制适合自身发展的滚动预算,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值,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对于一些正处于转型发展中的高校而言,通过对其办学定位的分析,运用战略地图和关键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基于战略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 许云.预算管理研究:历史、本质与预算松弛[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 罗伯特・卡普拉,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259.
[3] 方振邦,鲍春雷.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演变[J].现代管理,2010(4):204-206.
[4] 张遥刘蕾.战略地图:高校绩效管理的基石[J].经营与管理,2010(9):94-95.
[5] 阮平南,邵亚平.基于战略地图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以GW公司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