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市场细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226-02
引言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它作为旅游业创新的直接成果,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需求,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村旅游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即一方面旅游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另一方面经营者也无从得知旅游者的真正需求。所以,旅游企业如何设计出满足乡村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迫切。从旅游需求者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具有相似性需求特点的群体的活动过程[1]。旅游企业只有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旅游经历,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2]。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7日。本研究对东陵、新民、铁岭、丹东、本溪等辽宁省内的5个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和访谈。调查方式是将印制的300份问卷发到旅游者手中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通过这种方式调查效果很好,共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81%。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细分变量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效性检验[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多为近程省内游客,故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辽宁省居民(在辽宁省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从事乡村旅游活动一次以上的,居住时间一年以上的相对稳定消费者)。该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乡村旅游者,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实证分析基础。
(二)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与有效性检验
对于乡村旅游,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和旅游消费额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本文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水平5个角度对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借助 SPSS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法,逐一调查分析其停留时间和日平均消费额,并进行卡方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确定有效的细分市场变量[4]。
1.停留时间统计
在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年旅游次数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5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停留时间,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分组的停留时间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按照性别和文化程度分组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因此,从停留时间角度来看,按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3个标准细分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2.日均旅游消费额统计
同样,在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5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日均旅游消费额,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尤其是按照职业和月收入水平分组,其P值小于0.01,差异十分显著。因此,从日均旅游消费额角度来看,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5个标准细分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最后选取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作为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的细分变量,分析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行为差异。
参考文献:
[1] 蔡洪胜,时永春,石宝明.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2-131.
[2] 芮田生,张菀.游客市场细分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94.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地区普遍存在有闲、有钱的消费行为,休闲经济已然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怎样在乡村旅游中应用市场营销策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任务。
细分市场,准确定位
乡村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因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年轻人。实际上乡村旅游产品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环境条件也不同,所以乡村旅游资源特性也存在区别,包括知名度高低、服务内容差异、可提供休闲的时间差异、经营者能力差异等。因此,在选择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应按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交通状况以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乡村旅游的目标消费者区域与需要开拓的市场的顺序问题,把和乡村旅游产品间距较近的市场、已经富裕起来的地区的青少年、中老年人群均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做到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实现对市场的准确定位。
全面落实4P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乡村旅游的产品需要提高创新度,并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一是主动研发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可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创新,在既有旅游景区增设新的娱乐活动、节日活动等,使游客产生新鲜感;或在既有的经典旅游线路上开辟新的线路,创新乡村旅游线路。二是针对乡村旅游的实体与文化实施创新,包括创新场所、建筑,立足实际制定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打造专属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三是遵循精品打造原则,和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市场,避免无序竞争。各级政府部门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市场,制定有鲜明特色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开发计划,避免产品建设重复、雷同,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产品竞争力。
价格策略。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构成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部分,价格策略要符合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以获取最高收益。针对同类乡村旅游产品,可依据游客的差别或时间、地点等进行市场的细分,界定不同的价格,使每一个市场都有最大化的收益,避免同一价格对细分市场收益产生消极影响。制定差异价格一般包括三种:根据不同旅游者或不同消费量定价;根据乡村旅游的淡旺季定价;根据乡村市场需求定价。就拿住宿来说,同一游客住第一天138元、第二天118元、第三天98元,而不是每天138元或每天98元,以便成功吸引游客连续住宿。而针对外省、境外的游客,可让其凭借车票购买打折门票,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拓宽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另外,乡村旅游需求存在季节性特征,因而大多数产品也有淡旺季之分,乡村旅游地就可按照淡旺季制定不同价格。旺季时制定较高价格应对高需求,增加收益;淡季时制定较低价格吸引游客,调节游客旅游时间。如此一来,就能在旺季适当减少游客数量,降低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淡季时就能收回经营成本。
渠道策略。只有借助一些流通方式,方可把乡村旅游产品送到游客手里,这就是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渠道策略。好的渠道对于乡村旅游地在当下远程市场推广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产品是非常关键的。如今,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并没有旅行社,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乡村旅行社的发展。乡村旅游地具体可选择一些销售渠道:一是乡村旅行社等乡村旅游零售商;二是乡村旅游商;三是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办事处等乡村专业旅游媒介;四是专业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当建立市场销售渠道之后,乡村旅游地就能把控销售渠道,协调各种渠道的经营目标。同时,要加强和旅游中间商的合作,激发大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座谈会,增强中间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认识;邀请中间商免费旅游,增强其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熟悉度、认知度,优化推广效果。
促销策略。一是网络促销。乡村旅游地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宣传乡村旅游,产品信息,同时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以及专业的旅游网站,更好地宣传产品,为游客提供各方面信息,增加网上的浏览量、A定量,方便游客出行。具体可在电视旅游专题、对外宣传画册等促销策略中加入网址,向游客介绍网站,链接,通过微信、微博开展活动宣传,或抽奖或点赞,送出一些半价或免费的旅游促销活动,达到宣传促销目的。二是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旅游地可借助民俗节庆活动达到促销目的,展示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特色。在民俗节庆活动前期,可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提高活动的运作效果;在活动期间,可邀请专业媒体报道活动,宣传乡村旅游,开发更多与当地乡土风俗息息相关的、对游客有较强娱乐性与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促销策略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实行乡村体验式营销
【关键词】文化营销;乡村旅游;乡村文化
一、乡村旅游概述
现代乡村旅游是当今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它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格局,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乡村旅游就是指现代乡村旅游,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自然旅游、农业旅游等。在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前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人才资源。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的人主要是村干部或者农民。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才不愿意呆在农村,他们更希望在大城市中发展。在这种价值导向的作用下,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比较缺乏。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农村中从事此项事业的人严格来说并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因此,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难题。不仅如此,从事乡村旅游业的非专业人才还给乡村旅游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影响着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二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不高。比如,在为游客讲解当地的某一风景名胜时,由于导游或者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因而就会出现无法为游客讲解的尴尬局面。三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得乡村旅游缺乏发展后劲。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乡村旅游缺乏专业的人才,后续力量也得不到补充,因而其发展后劲不足。(二)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不够科学。营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到经济项目的发展。基于这一点,营销策略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值得被重视。然而,从当前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在营销策略上还有待改进。营销策略上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乡村旅游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出现偏差,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只是以短期收益为建设目的。在这种短视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旅游项目的建设自然就出现了粗造滥制的情况,在质量上没有保证,同时也没有将乡村的特色发挥出来。第二,乡村旅游对市场的定位不够科学。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因此任何经济发展体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而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并没有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是盲目建设,造成旅游项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最终旅游项目无人问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存在着片面性,基本上是偏向自然资源。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人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思路没有打开,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自然资源上,而没有考虑到人文资源如民俗活动等也是增加旅游项目吸引力的因素。(三)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缺乏市场意识。市场是最终实现经济目的的载体,我国的市场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向了正轨。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归入市场机制中,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现有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所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普遍不具备市场意识。一是从业人员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市场属于经济学的概念,他们能够对市场加以浅层次的理解,但是却无法深入理解农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业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因而在经营中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可以发挥指路灯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某一项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明确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然而,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三是乡村旅游经济的建设缺乏品牌观。品牌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就越大。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品牌几乎没有关注,长期的发展下,也只是形成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旅游项目,真正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没有出现。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乡村旅游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文化营销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路径
(一)文化营销概述。文化营销是一种基于文化消费的营销方式。消费者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他们还有精神上的需要,这种需求就促使文化营销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在文化营销方式的引导下,一方面消费者的各种不同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经营者通过对消费者进行价值引导等,达成了销售产品的目的。可以说,这种营销方式满足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两方面的需求。在第三产业逐渐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营销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它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认同与应用,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可以把文化营销作为观照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视角,为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找到更多的路径。
(二)文化营销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路径。1.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以乡村文化为依托。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道路比较狭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行业很容易出现同质性的产品或服务,要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就要为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增添一些异质性的东西。对乡村旅游业来说,乡村文化是最佳的选择。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定位与相关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将乡村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旅游项目及产品的异质性,使它能够与同行的其他旅游项目区分开来,而且还能使旅游项目具有当地的特色,从而增加了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为此,乡村旅游可以在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一些富有农家特色的内容,比如将当地特有的民俗节日作为旅游项目的建设主题,也可以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施等作为人文景观进行推广。2.把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作为扩大乡村旅游经营规模的手段。乡村旅游之所以只能以小规模的形态存在,就是因为旅游项目没有形成品牌,而品牌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宣传。在现代经营理念中,宣传是提高产品知名度的主要手段,只有使产品在市场中具备相当的知名度,品牌才有可能形成。因此,乡村旅游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规模,就要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一方面,要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文化包装。好的产品如果得到包装就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乡村旅游项目同样如此。对此,乡村旅游可以选择与民俗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旅游项目的档次与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等介质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宣传与推荐,使更多的人知道乡村旅游项目。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乡村旅游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在改革中激流勇进,运用文化营销手段,使乡村旅游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尹元甲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桂顺,龙江智等.不同特质银发族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差异[J].地理研究,2012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行为;市场偏好;保亭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59-02
一、引言
海南省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和小城镇建设以来,旅游环境的改善和配套旅游设施的完善带动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观光果园也迅速发展起来。优美的生态风光、独特的乡风民俗、活力的新农村风貌,散发着海南乡村地域浓郁的旅游魅力,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驻足观光。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成为热带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保亭县位于海南省南部,独一无二的热带雨林气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别具一格的纯天然温泉,神秘浓郁的黎苗风情,诱人可口的热带蔬菜水果使保亭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积极探索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中,保亭县异军突起,极大促进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葛学峰、武春友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消费者个人特征与行为特征对乡村旅游产品选择偏好的影响。李俊峰对郑州市乡村旅游偏好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王云、史春云运用社会调查法,探讨了苏州乡村旅游游客偏好、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为苏州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林明太从旅游决策、旅游偏好、旅游认知体验等方面探讨了福建沿海地区乡村旅游游客的行为特征。钟诚等以程度郊区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消费行为规律。万绪才等从居民感知视角探讨了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及南京居民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应该说国内对于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旅游企业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经营乡村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但针对海南省乡村旅游研究比较少,以市场偏好为主题的研究就更少。为此现以保亭县为例,研究当地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市场偏好,其研究结果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及市场营销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保亭县乡村旅游者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分布在布隆赛旅游文化区和保亭县城的农家乐的乡村旅游者。调研采取随机抽样、书面问卷的方式于2014年11月12日至22日期间分段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1份,回收率为96.2%;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1.2%。
(一)人口统计特征
调查样本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年龄上,25-45岁游客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7.7%。18-24岁的游客约占25.8%,46-64岁的游客约占13.6%。其他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在教育水平上,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游客人数最多,约占60.8%,高中及中专学历约占26.7%,初中以下学历的游客占12.5%。在月收入水平上,月收入在2500-4000元的游客比重最大,约占43.8%,其次为月收入在4000-7 000元的游客及2 500元以下的游客,分别占27.9%和21.3%。从职业上,各职业游客所占的比例较为均衡,其中退休人员占据比例约占18.2%。
(二)旅游动机
从调查来看,休闲度假是多数保亭乡村旅游者的直接目的。而乡村旅游特有的原真乡土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保健养生的功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怀揣这两个目的的游客占据到40%左右。随着人们休闲度假时间的延长。保亭县要继续保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就需要开发更为特色、符合大众休闲品味的乡土旅游产品。
三、保亭县乡村旅游者行为特征
(一)出游停留时间
调查显示,56.3%的保亭县乡村旅游者会选择一日游。选择两日游的游客约占29.4%,三天及以上者约占14.3%。一日游游客大多偏好农家旅社,二日游游客均衡与农家旅社和经济旅馆之间。对一日游游客而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非常重要。目前保亭县过夜游的资源单一,主要局限于歌唱舞蹈活动,对游客吸引力不大。针对当地资源特色,打造丰富多彩的“过夜游”项目也将成为保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二)出游工具选择
通过分析发现,51.3%游客会使用自家车,选择旅游巴士、自行车、公交车的游客分别占总数的18.1%、10.2%、20.3%。大部分游客选择开自家车前往农家乐,主要原因是有些农家乐位置比较隐蔽,行车路面不够平坦,有些地段公交车不能到达,时常会有公交车拥挤或者难等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游客量大的旅游地点应增设公交车辆,并且加强旅游中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选择出游的工具。
(三)出游组织方式
数据显示,保亭县的乡村旅游者主要以散客为主,家人出游或者朋友结伴同行居多。除了“布隆赛”和“缘真谷”几家大型的农家乐服务接待设施较为完善外,其他的小家农户改造的农家乐暂时无法接待由单位或旅行社组织的大规模旅游团体。因此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场接待能力尤为重要。
四、保亭县乡村旅游者市场偏好
(一)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根据专家访谈、文献研究并结合保亭县周边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研究最终设定5类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问卷题目设置为多选和半开放式来调查保亭县乡村旅游者的产品偏好。
调查发现,乡土特色景观最受游客的欢迎,选择此项的人数达到调查人数的35.8%,其次是乡村民俗历史产品和乡村饮食,所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是26.4%和25.3%。保亭县在浓郁热带雨林的掩映下,谷丘、农场、木屋、庄园、森谷原境给游客带来奇妙的观心之旅。独具魅力的乡土气息让人回归民族的原真,心灵最初的感动。不仅如此,游客被黎苗原生态的竹木乐器、手工艺深深吸引,这些展现海南黎苗同胞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民俗历史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在今后产品开发中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更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在旅行中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品尝到新鲜的农家水果是不可或缺的经历。乡村饮食在乡村旅游中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相比之下,乡村参与活动和娱乐设施只受到少数游客的青睐,与游客的消费水平和停留时间直接相关外,活动本身的参与性不强,创意不够,如何增强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游客的感知体验是需要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乡村旅游住宿偏好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游客会选择在农家旅社居住,25.2%的游客会选择经济旅馆,而14.3%左右的游客会选择星级酒店。由此看出,游客在选择住宿方式时,首选考虑的是生活体验和服务,其次是环境、价格和设施。在农家旅社中,游客不仅能感受乡村风情的农家生活,欣赏到古朴雅致的农家建筑,还能享受农家人带来的家庭般的温暖和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农村居民旅游;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数据的来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关注农村。而农民旅游是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是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新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据统计,从1997—2008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一直高居我国国内总出游人次的60%左右,2008年,达10·09亿人次,占全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58·9%,比城市居民出游多3·06亿人次。从增量看,1997年农村居民出游率为40%,达3·85亿人次,而2008年的出游率则为111·9%,达到了10·09亿人次,相比1997年净增了6·24亿人次。从消费总量上看,1997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为560·9亿元,1997年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元,2007年则超过了2000亿元,2008年更达到了2777·55亿元,相比1997年增加了2216·65亿元,达39·5%,年均增长35·9%。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特征。
(1)消费总量大,但人均消费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其中,以交通费、参观游览费为主,旅游购物、娱乐、通信等非基本消费支出相对较小,导游服务等劳务消费支出过少。
(2)出游时间较短,人均出游天数多在4~8天;集中在农闲季节,分别在2~3月和7~9月。调查数据表明,有42·2%的被调查者是一日游,一日游时间短、距离近、安全、方便、费用低廉。
(3)出游目的较为单一,探亲访友居首位,占到64·4%,但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城市观光等旅游活动。由于受到收入水平、出游方便程度以及消费观念的制约,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大多在居住地度过,外出机会相对较少,长途出游通常会有多重目的。
(4)收入水平不同但旅游消费差距不明显。总体上看,各个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旅游人数相差较小,旅游人数最多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3999元的群体,占到26·3%;其次是年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群体,占到17·6%。各个收入水平的旅游者人均花费差别不大,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均花费为1178·8元;其次是年人均纯收入4000~4999元的,人均花费798·2元;而1500~3999元的群体人均花费都在450~550元。
3开发措施。
3·1提高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认识。
从旅游企业到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提高对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认识,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小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合理地开发它。旅游企业要改变以前忽视国内旅游需求、厌倦赚薄利的做法,正确认识农民旅游市场的地位,把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当做入世后,壮大产业规模、营造品牌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农民改变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外出旅游的意识。
3·2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①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旅游消费的前提。②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需求增长。
3·3强化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
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地方农村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宣传促销工作的缺乏,农村居民旅游意识还不够强。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兴趣,增强农村居民在旅游方面的购买力。
(1)整合促销。建议县、乡镇、村各级行政单位,通过墙体宣传语、广播等形式,加强农村居民对于旅游的感性认识,拉近农村居民与旅游的距离;旅游局和旅游企业联合起来到乡镇和村里进行宣传,同时向村民介绍旅游知识,增加农村居民旅游的兴趣;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辟关注农村居民旅游的新栏目,及时更新旅游信息,让农村居民感觉到旅游就像衣食住行一样,是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2)出游组织。农村居民出游以团队旅游为主,可以由村委会组织招揽客源,开展宣传。除此之外,农村青年中心、乡镇老年活动中心等也是宣传旅游产品、组织农村居民出游的重要渠道。
3·4针对性地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从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特征可以看出,农民旅游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农民旅游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
比如都市风情游、样板农村游、疗养健身游、新婚蜜月游、奖励旅游等。
3·5切实推出旅游惠农政策。
(1)完善交通通信条件。交通通信设施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出游意愿。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外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长途汽车和火车。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在铁路建设取得诸多成就,使得核心城市居民的出游更加便捷的同时,也把大量的农村小村镇抛在了火车外面。因而,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地区的公路交通建设,方便这些农村小村镇居民的出行。
(2)推出旅游惠民政策。由于现阶段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压力,政府相继出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图书下乡”等优惠政策。建议政府同样给予农村居民旅游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给农村居民发放旅游消费券,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下乡”等活动。
3·6重视农村导游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