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计算机教案

小学计算机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计算机教案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1篇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中,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助于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技术学校;算机

前言

职业技术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将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围绕着设定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对其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了知识,并且在讨论中直接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这对于学生学习更加有利,案例教学法通常都是特定的案例材料,因此在案例中大部分都是本节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点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中有很多优点是传统教学法中没有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吸收教学内容,只要教师机械地将教学内容讲出来即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案例教学法却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大不一样,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工作有效地进行,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计算机教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案例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技术学校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计算机学科中更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行对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可以有效地结合实际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掌握更多的实操经验,那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应该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熟练的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合理地将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2.1在备课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案例进行设计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量身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使案例教学法科学有效地实施,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案例,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计算机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使计算机教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那么总结出来就是两个方面:①明确主题;②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筛检。根据这两个重要条件,对案例进行设计。

2.2多样化教学案例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其主要的特点和关键就在于案例,那么在寻找和设定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有话可说,只有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参与其中,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就要对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生活案例: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注意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新资讯案例:结合当前的最新资讯或者时事新闻等案例。互动案例:通过一些互动案例,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事案例: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加工改编,通过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从中吸取一些积极的经验和学习内容。

2.3应做好案例的筛选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案例的科学筛选,不要过分的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不是各种案例的堆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案例,构建出完整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体系,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即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课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交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使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有效地使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使学生进步,同时锻炼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3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得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其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优秀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5):183.

[2]秦先永.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28-29.

[3]李雪松.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122.

[4]蔡飞.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134.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引导

一、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事项研究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内容,为高校的在校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万千变化、生动形象、实效快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高校的教学水平。下面将其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讲述。

1.课堂教学与实际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以课本知识内容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尽量将让各种知识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供一个切入口。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操作指导,而不是用知识进行口头的讲述。

2.对于基础常识中的。对于涉及计算机内部优化和性能提升的发明;有关测量测试过程控制的涉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发明;用于外部数据处理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涉及汉字编码和汉字输入法的发明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述,教师要在这些常识基础上进行案例讲解,对于其存在的先进技术突破方法、改革历程、技术创新研发等事项进行讲解,能够带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渗透分析

1.上机操作中的内容分析。高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趣味性强、内容模块化、基础性同发展性相结合等特点。它的基础部分主要是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内容,这些内容结构性强,从单一操作到几个操作,可以复合成一个整体的内容模块。在进行长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将自身学习的众多内容重视起来,真正将操作流程与自身的能力需求、流程控制进行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哪些,对重点事项的研究力度提升,使自己真正能够取得长足进步。

2.教师对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连贯讲述。首先,应该将网络管理软件中的部分问题呈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来克服各种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减少错误代码和差错发生率对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计算机网络软件可以对网络运行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擦剂和跟踪,监控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排除。对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校内部的信息结合案例研究。在高校内部各部门间进行校园配置、信息联动、资源整合,建立一个更安全保密、信息共享和方便快捷的多媒体网络平台,有效满足者的一切咨询要求及宣泄需求。要加强IP同光纤网络间、信息同通信技术间、固定同移动通信间的畅通管理,加强高校网络工作站和网页的建设,为广大的者提供快速畅通的信息访问交流平台;逐渐开创信息的网上管理、收集和宣传,提高问题网络预测及分析能力。从学校自身内部的部分信息平台的实施中找到案例分析的实例,这样讲述给学生,能够更加有说服力。

三、创新技术中的结合引导方法研究

1.案例教学法中的情感引导。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机课程作为一种纯操作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些操作步骤,没有什么情感不情感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询问学生的创作思路,通过这种日常交流,从而让学生们对老师更加熟悉,更加亲近;也可以将娱教技术融入到中学教学中,让中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在愉悦的同时,轻松的获取并掌握知识、技能,这也是教育界多年来苦苦追求的目标。

2.错误案例的避免。在计算机课程的演绎中,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在长期的建设方案研究中,应该找到较好的案例进行概述,避免对一些偏激、错误的案例的利用,从身边的实例开始,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将系统性、多边性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

把握重点环节中的重点问题,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分析与全面的讲述概括中,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体系的理解,同时,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自我提升中,教师利用创新的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研究与总结计算机课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带动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联合学过的知识,真正懂得上机操作的方法与目的,才能求得完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3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4篇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改革的逐步贯彻,各个职业学校纷纷加入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学形式发生改变,从传统授课式慢慢转型到案例教学模式,坚持逐步渗透的原则,消除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在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有效运用所学内容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应用现状

(一)案例选择不合理,背离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情况取决于案例选择,要求应满足教学目标,同时,具有现实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教师所选案例背离学生实际,以Excel财务公式运用为例,直接将某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们大多第一次接触Excel以及财务报表,而这将变成一个难点问题。即便财务报表涉及Excel财务公式,然而,这也并非重点,由于第一次接触财务报表,大部分学生均不能有效理解,而公式运用也将变成空谈[1]。

(二)参与积极性不高

参与积极性关乎着专业教学开展情况,决定着教学效果,但现阶段,教学现实并不理想,课堂参与性普遍不高,这成为案例教学的最大困扰。分析原因可知,传统教育的束缚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自律能力薄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实践短缺

中职学校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其办学宗旨为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当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可灵活应对社会生活,满足就业单位提出的标准,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实践操作积累,使其技高一筹,促进自我发展。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形同纸上谈兵,实践短缺,案例分析不深入,大多依照网页浏览寻求解决对策[2]。

二、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一)巧妙引入知识点

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应用案例教学时,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知识点重关重要。因课程的不同,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以计算机组装为例,讲解显卡内容时,因显卡涉及较多的知识点,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讲授显卡内容,会让中职学生产生枯燥感,教学效果不理想。经由反思与学生的沟通,进行了下述改进,在课堂上,准备两台计算机,其显卡各不相同,其中一台优良,另外一台较差,除此之外,它们的配件近乎相同,随后分别装设CS以及劲舞团游戏,组织男女生分别体验游戏效果,最后教师让学生指出效果较为优良的计算机,并思考原因。待学生沉思后,教师应进行总结,挑明本节内容,显卡是影响计算机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待吸引一定的注意力后,完整、清晰讲述本节内容。

(二)全面调动参与积极性,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因中职生大多为16、17岁,为激发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教师应选择新颖别样的教学方式,优化传统教学,让学生主动、完全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巧妙穿插充满趣味、生动的知识点。例如,讲述PhotoShop应用内容时,应为学生直观展现PhotoShop的奇妙与独特,可通过处理前后的直观对比图,吸引注意力,使其明确PhotoShop的独特,调动参与积极性,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3]。

(三)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促进有效性建构

案例教学开展要求教师付出较多的精力,全面准备,中职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参照基本要求,依托实际情况,围绕基础教学合理渗透案例教学。合理编排教学计划,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前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文献资料,为案例分析奠定基础。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走进广告传媒公司与设计单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组织,统一管理,及时提出案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回归至案例,实施评析与总结。另外,所选案例应满足教学大纲,处于学生正常承受范围内。应用案例教学时,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由实践活动检验知识吸收情况,评判技能掌握情况,体会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

(四)巩固知识点,灵活应用

巩固知识点指代借助反复讲授,让学生形成深刻记忆,全面掌握所讲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借助重复和死记硬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属于下下策。现阶段,为达成该目标,中职教师应多多讲授实例,且科学选择教学案例,达到灵活应用,这是巩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例如,讲授计算机维护时,谈及显示器内容时,CRT显示器包含较多技术指标,其中场频这一内容尤为重要。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则教师应着重指出该指标的重要性,其与人眼密切相关。当显示器刷新率位于72Hz时,超过90%的人机会不会体会到屏幕闪动,而小于60时,所有人均可体会屏幕闪动,学生听后纷纷进行实验,经由该调查方法,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还活跃了教学氛围。

三、结语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5篇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之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教学时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硝酸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创设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播放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增设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出现了冷场。接下来学习硝酸物理性质,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有的学生一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当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后,大量NO■外逸,教室里刺激性气味很重,学生注意力分散。引入阶段虽比较顺利,但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当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剩下的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从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示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后,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课本中描述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生成NO■气体。”教师追问:“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体?”部分同学答道:“反应前排出试管中的空气,然后重复刚才的实验。”教师继续追问:“那么如何排出试管中的空气呢?请大家设计实验装置。”这时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此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够):我们收集气体时可用什么方法?”学生马上回答:“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教师继续引导:“用什么气体好呢?”学生甲首先想到:“用CO■气体,排水法中是气体把水排出。”“那么水能把气体排出吗?”这一次学生乙最先想到:“能,贮气瓶中气体就是用水压出的。”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上述思路设计实验装置。经过几分钟,有几位同学画出几种实验装置,部分同学仍然无从下手。师生共同评价几套装置的优劣后,教师推荐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先把细铜丝放在针筒中,然后抽取2~3mL稀硝酸,针头用橡皮塞堵住(注意:不可用手)。观察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后,把注射器竖立,针头朝上,拿掉针头上的橡皮塞,向外拉注射器,吸入少量空气。立即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三、案例结果

对比两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第二种教学方法明显优于第一种,不仅没有出现第一次教学实验中出现的有毒气体逸出或者教学进度偏慢慌乱局面,而且整个教学按教材顺序从上到下,有条不紊,一一传授各个知识点,同时把硝酸的性质与盐酸和硫酸进行比较。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积极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大部分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实验由几位学生来演示,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四、案例评析

通过对两次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分析,我认为第一次教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对学生不够了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是稀奇的方式而已,久而久之,随着好奇感的消失,学生就很难进入状态。其次,学生分组及小组竞赛规则介绍耽误时间。再次,实验前未让学生彻底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学生实验不能同步进行,课堂节奏不好控制,延误了不少时间。最后,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所有内容都进行探究,造成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不够。

对于第二种教学方式,我比较认同,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现代教学理念,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授。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发展能力。实验的安排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体现于绿色化学理念。之所以这次教学能取得成功是由于:第一,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课前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第二,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地构建自己的意义。第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第四,探究点设置明确,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虽然第二种教学方法相对于第一种要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经过思考我觉得硝酸这一节内容还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探讨:1.你通过对硝酸的观察能得到那些信息?2.你能找出硝酸与盐酸、硫酸的区别吗?3.硝酸为何保存在棕色瓶中?4.通过实验,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异同,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5.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有何规律?6.你是如何认识硝酸的氧化性的?你能对硝酸还原产物做出判断吗?这些只是构思,并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