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婚礼宣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铜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试验用的铜铅混合精矿来自某氧化铅锌铜矿厂,该矿石原矿含铅 3.78%,含锌3.92%,含铜0.303%。现场采用部分混浮,然后抑锌浮铜铅,锌浮选,铜铅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铅精矿中铅品位达到了45.32%,铅精矿中含锌 6.41%。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0.19%,其中铅品位只有1.58%,铅的总回收率达到了92.65% ,锌精矿中锌的回收率达到 81.23%,尾矿中仅流失锌9.44%。但铅精矿中铜的含量较高,达到5.47%。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铜铅分离方案。
二、矿石性质
试验用的铜铅混合精矿由现场提供,其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1可以看出,该铜铅混合精矿中的铜和铅的含量都较高,如果直接出售铅精矿,将造成铜的损失。为此,有必要开展铜、铅分离试验,在得到铜精矿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铅精矿品位。
三、铜混合精矿分离试验研究
铜铅混合精矿中含有大量的浮选药剂,有可能对接下来的铜铅分离试验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进行铜铅分离试验前脱除铜铅混合精矿中吸附的药剂。硫化钠虽然对吸附捕收剂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其用量较大,成本高,所以本试验采用活性炭作为脱药剂。
1.磨矿细度试验
由于现场仅采用了一段磨矿,导致铜铅精矿中仍有部分的连生体存在,没有充分的单体解离,这也是铜铅精矿互含的主要原因。试验在药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磨矿时间,寻找最合适的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磨矿细度达到-0.044mm占73%时,铜精矿中的铅品位最低,且铜精矿的品位也最高,因此磨矿对提高铜精矿铜品位和降低铅品位都有益处。但随着细度的再增加,铅锌分离效果变化不明显,甚至还有所恶化,铜铅互含加重,所以初步确定铜铅精矿再磨的磨矿细度为 -0.044mm占73%。
2.单一抑制剂用量试验
方铅矿的常规抑制剂主要有重铬酸钾、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在单独加入硫化钠和单独加入重铬酸钾的情况下,对硫化钠和重铬酸钾的抑制效果进行探索试验。其中,活性炭加入球磨机中脱药,其它药剂制度不变,磨矿细度确定为-0.044mm占73%。试验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硫化钠和重铬酸钾的抑制效果都差不多。将单独使用硫化钠和单独使用重铬酸钾的试验结果与磨矿细度试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使用单一抑制剂效果较组合抑制剂的差。重铬酸钾用量低时对方铅矿抑制不明显。因此考虑用组合抑制剂代替单一抑制剂进行探索试验。
3.组合抑制剂探索试验
药剂的恰当组合往往能起到比使用单一药剂更好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重铬酸钾+硫化钠、水玻璃+亚硫酸钠+CMC( 羧甲基纤维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铁三种组合抑制剂来进行对比试验。
4.石灰用量试验
由于矿石中含有部分黄铁矿,该部分黄铁矿随着铜铅混选一起进入到铜铅精矿中,在铜浮选时影响了铜精矿的品位。石灰是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它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黄铁矿的上浮,提高铜精矿的品位。进入到铅精矿的少量黄铁矿对铅精矿的品位影响不大。同时,石灰对方铅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是在添加硫化钠用量1500g/t和重铬酸钾用量 600g/t的情况下,改变石灰的用量进行石灰用量条件试验。
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产率有所降低,当石灰用量为1000g/t时,浮选指标最好。用量为500g/t和1000g/t相比较,虽然铜的回收率一样都是 49. 5% 左右,但是,1000g/t 时的品位较高,说明此时黄铁矿得到有效的抑制,再增加石灰用量,铜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所下降。初步确定石灰用量为1000g/t。此时
溶液中矿浆的pH值为11左右。表5 铜铅分离开路试验结果
5.铜铅分离开路流程试验
借鉴现场的浮选流程,初步确定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同时确定精、扫选的次数,中矿的性质和流程内部结构。
从表5的开路试验结果看,铜铅分离经三次精选后,铜精矿的品位达到了18.62%,且其中含铅仅8.41%,铅在其中的损失为3.02%。说明铜的富集效果较好。从铅精矿的质量看,铅精矿含铜为1.97%,可以作为精矿出售,且铅精矿品位高达55. 06%。如继续增加分离精选,铜的回收率下降较多。所以建议采用三次精选。对于扫选,目前采用的是一次扫选,目的是为了保证铅的回收率,但势必造成铅精矿中铜含量高一些。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建议在生产时采用两次扫选。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流程较为合理。
四、新工艺试验研究
试样取自现场铜铅混合精矿,矿样的矿物组成与浓、细度、pH值等与以前基本相同。通过反复的预选试验后,对主要条件进行了详细考查。
1.活性炭脱药。活性炭是现阶段使用效果较好,且较方便的脱药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缓慢下降,当用量超过40克/吨后,铜分布率随之明显下降;当活性炭用量为零时,铜精矿含铅太高,达巧%,随着活性炭用量增加,含铅分布率下降,故活性炭用量为40克/吨为宜。
2.碳酸钠用量。
当碳酸钠用量由。到450克/吨时,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基本无变化,但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含铅分布率下降,用量在150一250克/吨时趋于稳定,之后又明显上升。
3.混合物用量试验。
随着混合物用量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略有下降,而铅的分布率明显下降,综合考虑,20克/吨为宜。
4.CMC用量试验。随CMC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缓慢下降,而铅的分布率急剧下降。因此,适宜用量为25一40克/吨。可见,CMC对铜的抑制作用较小,对铅抑制明显。
5.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闭路试验,工艺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作业组成。精选尾矿与扫选精矿合并返至粗选作业前的第一搅拌槽,与铜铅混合
精矿合并,经三次搅拌进入粗选作业。药剂制度。粗选.活性炭切克/吨,碳酸钠150克/吨,混合物20克/吨,CMC25克/吨,松醇油2克/吨;精选:混合物5克/吨,扫选。
五、结论
铜铅混合精矿中含有大量浮选药剂,为避免对接下来的铜铅分离试验造成不良影响,在试验前进行脱药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本试验采用活性碳作为脱药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抑制剂更能有效地抑制方铅矿,其结果比采用单一抑制剂的效果好。本试验最终确定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流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 17.85%、含铅 7.61% 的铜精矿和含铅53.90%、含铜2.65%的铅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铜铅混合精矿的铜铅分离。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 李宁钧...铜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中国矿业-2011年11期
[2] 袁明华 赵继春 铜铅混合精矿铜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年5期
关键词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混交方式;生长效果;闽东山地
中图分类号S7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29-02
福建省闽东沿海山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但是沿海地区风害比较严重,土壤贫瘠,杉木、马尾松、柳杉等纯林生长缓慢,常遭受风害袭击,成活率和成材率低,造成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下降,严重地制约了林地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因此,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立地、环境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所需的条件,从1978年开始,陆续引种广西六万山林场的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Dandy),营造了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及火力楠纯林约23.8 hm2。经过30年的培育,实践证明,火力楠生长快,萌芽力强,病虫害少,耐火性好,适应性强,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2]。该文针对火力楠杉木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效果,选择最适宜的混交方式,为闽东沿海山地培育高产、高效的火力楠用材林,改善贫瘠山地的生态环境和改造低产林及杉木连栽地所造成的地力衰退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地处北纬26°45′~27°09′,东经119°45′~120°26′,该地区沿海丘陵山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 ℃,1月平均气温9.1 ℃,极端最低气温-2 ℃,年降水量1 411.3 mm,年日照时数1 788.9 h,每年6 ― 9月常有台风过境,次数频繁,风力最大达12级以上,年无霜期302 d。造林试验地位于杨梅岭工区3-8.13小班,为杉木采伐迹地,海拔高250 m,坡度25°,坡向东南,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大于80 cm,腐殖质层薄,立地等级属于Ⅲ类立地级,植被以芒萁、菝葜及矮灌为主。
1.2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自1984年春营造的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及火力楠、杉木纯林。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其具体造林方式见表1,其中混交造林方式配置见图1。2010年10月分别在火力楠杉木混交林与火力楠及杉木纯林试验林分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分不同坡位(上、中、下、山凹),各设25 m×25 m的样地4个,3次重复。试验地经炼山后,采用拉线定点,株行距1.67 m×1.67 m(3 600株/hm2),挖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挖明穴回表土,2树种均用一年生裸根苗造林,造林后前2年每年各锄草松培土2次,第3年全面劈草1次,不间伐。相邻试验小区栽植1行黑荆树为标志行,各试验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试验地面积4.2 hm2。
1.4试验方法
对每个样地进行全面实测树高、胸径、冠幅及枝下高等生长指标,根据调查资料求算样地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及单位蓄积量[3-4]。立木材积按福建省林木二元材积公式计算:
V火力楠=0.000 052 76 D1.882 161 H1.009 317
V杉木=0.000 058 06 D1.955 335 H0.894 033
蓄积量=单株平均立木材积×林分保留株树
2结果与分析
2.1火力楠、杉木不同混交方式林分生长情况分析
火力楠在闽东沿海山地生长适应性很强,不怕风害及冻害,病虫害少,幼林较耐荫,大树透光;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生长快。四年生平均树高1.69 m,最高2.40 m;八年生平均树高5.08 m,平均胸径5.53 cm,最大树高6.80 m,最径9.70 cm。2010年10月调查结果表明(表2),火力楠与杉木混交,3种混交方式的混交林中火力楠的胸径、树高、冠幅均明显高于火力楠纯林,表现出火力楠与杉木竞长并茂,既成林又成材;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火力楠纯林高9.8%、44.5%、73.1%,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7.3%、67.6%、100.8%;林分生态条件得到改善,成效显著。但是处理A的林分生长不如处理B、C。因为处理A火力楠与杉木混交比例相等,二者竞争激烈,而火力楠生长快、冠幅大,竞争中杉木被压制至枯死,现有保存率为37.5%,还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相反处理B、C种间虽有竞争,但是火力楠比例少,杉木生长未受影响,杉木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林分生长正常,说明营造混交林比纯林好,既改变林分生态环境,促进种间竞争,又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取得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2.2火力楠人工林林木分化情况
林木分化程度是衡量林分质量和判断抚育间伐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混交方式的林分调查中各径级林木株树的偏态分布来看,不论是混交林还是纯林,此时的径阶分布均已偏离了正态分布,而且林分中有40%以上的林木胸径小于林分平均胸径,即应进行抚育间伐。经调查,不论是火力楠混交林还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分分别有48.65%、45.62%和43.40%的林木胸径小于林分平均胸径,而且林分枝下高超过1/2以上。说明此时林分密度已显得过大,林分被压分化严重,亟需通过抚育间伐来调整林分结构和卫生状况,一般在8年左右进行抚育间伐作业,增加林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林木质量。
2.3适宜的混交方式选择
人工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中,处理A、B、C 3种混交方式,最适宜的是处理C,混交最为理想,二者竞争并茂,长势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其次是处理B,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4、2.0倍,而处理A,火力楠密度大,林分郁闭早,杉木后期生长不及火力楠,大部分杉木被压严重甚至枯死,损失了林分生产力。在闽东沿海山地发展火力楠用材林,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混交方式,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其最适宜的混交方式为处理C,即火力楠与杉木的比例配置为2∶8,以行间式混交最佳。在成林期内,进行2次抚育间伐,第1次在8年左右,第2次在12年左右,最终保留密度为1 260~1 590株/hm2。
3结论与讨论
(1)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与杉木人工混交林是成功的。其最适宜混交方式是火力楠与杉木比例2∶8,以行间式混交最佳。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
(2)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适应沿海贫瘠山地的生长能力,营造火力楠混交林,通过与杉木等适宜树种混交,发挥了种间效益关系及辅佐功能,改变了林分生境条件,使林分生产力得到提高,既成林又成材,可作为闽东沿海山地树种、林种结构调整及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理想树种,值得大力推广[5-6]。
(3)因试验地林木未采取任何间伐措施,一方面,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且林木分化严重;另一方面,未采取间伐混交林中杉木自然枯死而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未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从营造林角度出发,根据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林木分化情况等,对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实施调整技术,在树龄8~10年,进行1次适当的间伐措施,改善种间关系和混交比例密度调整,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4参考文献
[1] 陈继发.杨梅岭林场混交林调查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1993,20(4):66-70.
[2] 林刚生,黄传英.火力楠混交林和纯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3,20(4):28-32.
[3] 李玉科,邱建清,肖石海.阔叶树种苗生产[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丁贵杰.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7,25(5):43-49.
[5] 黄宇,冯宗炜,汪思龙,等.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J].生态学报,2005,25(12):3146-3154.
关键词:六味地黄颗粒剂;制备工艺;药效学
在中药学中,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以及茯苓等数味中药材粉碎后以蜂蜜配制而成的中成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传统方式下所配制的六味地黄丸在作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不利于贮存,极易出现霉变。而刘伟地黄颗粒剂的制备,不仅保证原药成分含量,而且口感尚佳,起效快,疗效高,在临床中得到一致好评。本文主要就六味地黄丸剂和颗粒剂在药效学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单位为中药研究所,以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等作为主要材料,开展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
2 试验方法
由于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基础为传统重要理论,在依照现代科学方式将其支撑颗粒剂后,在患者用药方面更具便捷性。一下就其混选型六味地黄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分析,并开展药效学实验,进一步开展综合研究。
2.1 六味地黄颗粒剂制备工艺
以80g山茱萸、60g牡丹皮进行混合,粉碎为120目细粉代用。以80g山药、60g泽泻、160g熟地以及60g茯苓作为主要材料,以水煎煮两次,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好用水量,以确保所得滤液的标准型。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处理,加入0.95的乙醇进行搅拌,放置24h以待过滤。在对乙醇进行回收并浓缩至浸膏后,加入之前粉碎好的细粉,加入适量甜蜜素和糊精,搅拌均匀后加以烘干,继续粉碎为100目细粉。在0.60体积分数下的乙醇作用下,将上述细粉制成软材,再次烘干后整粒分装,保证每袋质量均匀。
2.2 质量标准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为保证六味地黄颗粒剂质量可靠性,以中国药典中对该药品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开展规范检测,并依照比例对丹皮酚、熊果酸的含量进行准确计算,以确保六味地黄颗粒剂满足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首批生产的批号为0次。
2.3 药效学实验
选取来自昆明的100只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这些小鼠分成5组,每只小鼠在体质量上无明显差异,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每组20只小鼠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给药,给药法为灌胃给药法,每日2次。在实验开始之前,在小鼠尾根部位将其体质量的1/10负荷骑上,从每组取出2只小鼠置于水中,观察期游泳耐力,并测算其游泳时间,直至小鼠在水中沉下且无法浮起。
3 结果
通过分析六味地黄丸剂和颗粒剂对小鼠游泳耐力的影响,可以明确六味地黄丸剂和颗粒剂对小鼠游泳耐力、游泳时间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六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相比,在增强小鼠游泳耐力上效果显著,颗粒剂与丸剂大剂量组对比,P
注:表中P值均系与盐水组比较,丸剂系焦作市第二中药厂出品。
就六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对小鼠自然活动的影响来看,二者在抑制小鼠自然活动方面均有中枢镇静作用,相比较而言,六味地黄颗粒剂比六味地黄丸剂的作用更加显著,具体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注: 表中P值均系与盐水组比较,丸剂系焦作市第二中药厂出品。
就颗粒剂与丸剂在对小鼠碳廓清率的影响来看,六味地黄颗粒剂与六味地黄丸剂在改善小鼠碳廓清率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但六味地黄颗粒剂的效果比较显著,二者想必,P
注: 表中p值均系与盐水组比较,丸剂系焦作市第二中药厂出品。
4 讨论
通过以上对混选型六味地黄颗粒剂制备工艺以及药效学研究可知,六味地黄颗粒剂与六味地黄丸剂能够对小鼠的游泳耐力产生一定影响,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小鼠与盐水组小鼠相比,其游泳耐力明显增强,其中以大剂量组小鼠的用药效果最为显著。研究可知,六味地黄颗粒剂和六味地黄丸子在抑制小鼠自然活动的中枢镇静作用方面效果显著,颗粒剂大剂量组与丸剂大剂量组成效对比结果为P
本品为剂型改革的中药,原则上,制颗粒剂时方中诸药均棵煎煮制浸膏,但实验发现,山茱萸、丹皮里的重要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煎煮后浓缩时,易挥发的主要成分将随水蒸气挥散损失,因此将山茱萸,牡丹皮特殊处理,便于质量控制。该颗粒剂有消渴功效,加糖不便于糖尿病患者服用,改加甜蜜素后,解决了此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胜,石建芹,孙阁混悬型六味地黄颗粒剂制备工艺与药效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99-1300.
【关键词】 双黄连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17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长, 复发率较高, 且可能会引发肾炎等器官病变, 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1], 采用双黄连颗粒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上述方法治疗, 对比单纯阿奇霉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2例;年龄3~13岁, 平均年龄(8.79±2.41)岁;病程4~14 d, 平均病程(8.02±2.11)d。观察组男30例, 女21例;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8.65±2.35)岁;病程3~13 d, 平均病程(8.25±2.0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728)口服治疗, 10 mg/(kg・d),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黄连颗粒(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14)开水冲服, 1袋/次, 3次/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 甚至严重。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 高于对照组的9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免疫指标 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 观察组治疗后CD3+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 低于对照组的25.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与支原体感染相关, 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头痛、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目前对此类患儿主要可采用药物治疗, 阿奇霉素作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有效缓解患儿炎症症状。但如果仅用西药治疗, 虽可取得一定疗效, 但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 高于对照组的9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免疫力, 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焦素敏, 沙玉英, 冯雪莉.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1):4888-4890.
[2] 吴金锴.蒿芩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5):576-577.
关键词:混龄教育;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选择性缄默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通过前一阶段的教育干预,我们的研究对象马某在各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对于缄默幼儿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幼儿的成长过程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往往教育研究在得不到有效的巩固之后会出现反复或倒退的现象。通过混龄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品德习惯,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同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其对幼儿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幼儿认知能力又包括健康情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性方面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通过混龄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品德习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为缄默幼儿建立个案并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并对幼儿的神态、活动、语言等进行观察分析。行动研究法: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系列活动方案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并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文献法: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矫治措施。
三、研究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6月。
四、研究对象评估
经过前段时间的研究,研究对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促进研究对象社会交往方面,缄默儿童的表现经历了反复和回归两个阶段,这表明该幼儿在心理上仍有一些波动,尚未形成本能的反应。其次,熟悉的集体环境缓解了缄默儿童的心理障碍,在自我意识和交往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只是与心理健康这个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五、具体干预过程
混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个班里,这个班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孩子可以面对不同年纪、类型、能力、特质的孩子。在交叉互动之下,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尊重彼此的不同、互相包容及互相协助。孩子不光从教师这一方面获得知识,同时,他们在其他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同阶段的成长结果,这也会成为督促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较多的相互支持成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源泉。
1.以大带小,培养幼儿自信心和主动交往的能力,体验快乐积极的情感。“大带小”活动打破了幼儿园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孩子广泛地去接触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伴。这对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陈鹤琴等教育家认为,儿童教育儿童有三个好处:一是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二是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励儿童所能获得的效果更为强大;三是儿童教儿童能教学相长。在缄默幼儿教育研究课题活动中,我们开展“大带小”的活动,以多彩的混龄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动交往的能力。
2.建立良好的品德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交往的环境中,良好的品德及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德包括:不怕困难、关心他人、责任感、合作交流等当面,这也将成为判定缄默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据。
六、干预效果与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混龄教育活动,经过对比发现混龄教育活动对幼儿自信心、责任感、沟通、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自信心方面,缄默幼儿要高于其他幼儿。
七、结论
我们明显感觉到研究对象的变化与进步。混龄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快乐,学习交往,养成谦让的良好品德,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把握幼儿共性的教育目标,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其知识结构,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更提高了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缄默幼儿在混龄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积极行为得到强化。混龄教育为选择性缄默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