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婚礼宣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铜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试验用的铜铅混合精矿来自某氧化铅锌铜矿厂,该矿石原矿含铅 3.78%,含锌3.92%,含铜0.303%。现场采用部分混浮,然后抑锌浮铜铅,锌浮选,铜铅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铅精矿中铅品位达到了45.32%,铅精矿中含锌 6.41%。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0.19%,其中铅品位只有1.58%,铅的总回收率达到了92.65% ,锌精矿中锌的回收率达到 81.23%,尾矿中仅流失锌9.44%。但铅精矿中铜的含量较高,达到5.47%。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铜铅分离方案。
二、矿石性质
试验用的铜铅混合精矿由现场提供,其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1可以看出,该铜铅混合精矿中的铜和铅的含量都较高,如果直接出售铅精矿,将造成铜的损失。为此,有必要开展铜、铅分离试验,在得到铜精矿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铅精矿品位。
三、铜混合精矿分离试验研究
铜铅混合精矿中含有大量的浮选药剂,有可能对接下来的铜铅分离试验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进行铜铅分离试验前脱除铜铅混合精矿中吸附的药剂。硫化钠虽然对吸附捕收剂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其用量较大,成本高,所以本试验采用活性炭作为脱药剂。
1.磨矿细度试验
由于现场仅采用了一段磨矿,导致铜铅精矿中仍有部分的连生体存在,没有充分的单体解离,这也是铜铅精矿互含的主要原因。试验在药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磨矿时间,寻找最合适的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磨矿细度达到-0.044mm占73%时,铜精矿中的铅品位最低,且铜精矿的品位也最高,因此磨矿对提高铜精矿铜品位和降低铅品位都有益处。但随着细度的再增加,铅锌分离效果变化不明显,甚至还有所恶化,铜铅互含加重,所以初步确定铜铅精矿再磨的磨矿细度为 -0.044mm占73%。
2.单一抑制剂用量试验
方铅矿的常规抑制剂主要有重铬酸钾、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在单独加入硫化钠和单独加入重铬酸钾的情况下,对硫化钠和重铬酸钾的抑制效果进行探索试验。其中,活性炭加入球磨机中脱药,其它药剂制度不变,磨矿细度确定为-0.044mm占73%。试验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硫化钠和重铬酸钾的抑制效果都差不多。将单独使用硫化钠和单独使用重铬酸钾的试验结果与磨矿细度试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使用单一抑制剂效果较组合抑制剂的差。重铬酸钾用量低时对方铅矿抑制不明显。因此考虑用组合抑制剂代替单一抑制剂进行探索试验。
3.组合抑制剂探索试验
药剂的恰当组合往往能起到比使用单一药剂更好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重铬酸钾+硫化钠、水玻璃+亚硫酸钠+CMC( 羧甲基纤维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铁三种组合抑制剂来进行对比试验。
4.石灰用量试验
由于矿石中含有部分黄铁矿,该部分黄铁矿随着铜铅混选一起进入到铜铅精矿中,在铜浮选时影响了铜精矿的品位。石灰是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它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黄铁矿的上浮,提高铜精矿的品位。进入到铅精矿的少量黄铁矿对铅精矿的品位影响不大。同时,石灰对方铅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是在添加硫化钠用量1500g/t和重铬酸钾用量 600g/t的情况下,改变石灰的用量进行石灰用量条件试验。
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产率有所降低,当石灰用量为1000g/t时,浮选指标最好。用量为500g/t和1000g/t相比较,虽然铜的回收率一样都是 49. 5% 左右,但是,1000g/t 时的品位较高,说明此时黄铁矿得到有效的抑制,再增加石灰用量,铜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所下降。初步确定石灰用量为1000g/t。此时
溶液中矿浆的pH值为11左右。表5 铜铅分离开路试验结果
5.铜铅分离开路流程试验
借鉴现场的浮选流程,初步确定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同时确定精、扫选的次数,中矿的性质和流程内部结构。
从表5的开路试验结果看,铜铅分离经三次精选后,铜精矿的品位达到了18.62%,且其中含铅仅8.41%,铅在其中的损失为3.02%。说明铜的富集效果较好。从铅精矿的质量看,铅精矿含铜为1.97%,可以作为精矿出售,且铅精矿品位高达55. 06%。如继续增加分离精选,铜的回收率下降较多。所以建议采用三次精选。对于扫选,目前采用的是一次扫选,目的是为了保证铅的回收率,但势必造成铅精矿中铜含量高一些。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建议在生产时采用两次扫选。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流程较为合理。
四、新工艺试验研究
试样取自现场铜铅混合精矿,矿样的矿物组成与浓、细度、pH值等与以前基本相同。通过反复的预选试验后,对主要条件进行了详细考查。
1.活性炭脱药。活性炭是现阶段使用效果较好,且较方便的脱药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缓慢下降,当用量超过40克/吨后,铜分布率随之明显下降;当活性炭用量为零时,铜精矿含铅太高,达巧%,随着活性炭用量增加,含铅分布率下降,故活性炭用量为40克/吨为宜。
2.碳酸钠用量。
当碳酸钠用量由。到450克/吨时,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基本无变化,但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含铅分布率下降,用量在150一250克/吨时趋于稳定,之后又明显上升。
3.混合物用量试验。
随着混合物用量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略有下降,而铅的分布率明显下降,综合考虑,20克/吨为宜。
4.CMC用量试验。随CMC用量的增加,铜精矿中铜的分布率缓慢下降,而铅的分布率急剧下降。因此,适宜用量为25一40克/吨。可见,CMC对铜的抑制作用较小,对铅抑制明显。
5.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闭路试验,工艺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作业组成。精选尾矿与扫选精矿合并返至粗选作业前的第一搅拌槽,与铜铅混合
精矿合并,经三次搅拌进入粗选作业。药剂制度。粗选.活性炭切克/吨,碳酸钠150克/吨,混合物20克/吨,CMC25克/吨,松醇油2克/吨;精选:混合物5克/吨,扫选。
五、结论
铜铅混合精矿中含有大量浮选药剂,为避免对接下来的铜铅分离试验造成不良影响,在试验前进行脱药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本试验采用活性碳作为脱药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抑制剂更能有效地抑制方铅矿,其结果比采用单一抑制剂的效果好。本试验最终确定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流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 17.85%、含铅 7.61% 的铜精矿和含铅53.90%、含铜2.65%的铅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铜铅混合精矿的铜铅分离。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 李宁钧...铜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中国矿业-2011年11期
[2] 袁明华 赵继春 铜铅混合精矿铜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年5期
关键词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混交方式;生长效果;闽东山地
中图分类号S7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29-02
福建省闽东沿海山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但是沿海地区风害比较严重,土壤贫瘠,杉木、马尾松、柳杉等纯林生长缓慢,常遭受风害袭击,成活率和成材率低,造成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下降,严重地制约了林地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因此,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立地、环境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所需的条件,从1978年开始,陆续引种广西六万山林场的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Dandy),营造了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及火力楠纯林约23.8 hm2。经过30年的培育,实践证明,火力楠生长快,萌芽力强,病虫害少,耐火性好,适应性强,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2]。该文针对火力楠杉木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效果,选择最适宜的混交方式,为闽东沿海山地培育高产、高效的火力楠用材林,改善贫瘠山地的生态环境和改造低产林及杉木连栽地所造成的地力衰退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地处北纬26°45′~27°09′,东经119°45′~120°26′,该地区沿海丘陵山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 ℃,1月平均气温9.1 ℃,极端最低气温-2 ℃,年降水量1 411.3 mm,年日照时数1 788.9 h,每年6 ― 9月常有台风过境,次数频繁,风力最大达12级以上,年无霜期302 d。造林试验地位于杨梅岭工区3-8.13小班,为杉木采伐迹地,海拔高250 m,坡度25°,坡向东南,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大于80 cm,腐殖质层薄,立地等级属于Ⅲ类立地级,植被以芒萁、菝葜及矮灌为主。
1.2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自1984年春营造的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及火力楠、杉木纯林。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其具体造林方式见表1,其中混交造林方式配置见图1。2010年10月分别在火力楠杉木混交林与火力楠及杉木纯林试验林分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分不同坡位(上、中、下、山凹),各设25 m×25 m的样地4个,3次重复。试验地经炼山后,采用拉线定点,株行距1.67 m×1.67 m(3 600株/hm2),挖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挖明穴回表土,2树种均用一年生裸根苗造林,造林后前2年每年各锄草松培土2次,第3年全面劈草1次,不间伐。相邻试验小区栽植1行黑荆树为标志行,各试验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试验地面积4.2 hm2。
1.4试验方法
对每个样地进行全面实测树高、胸径、冠幅及枝下高等生长指标,根据调查资料求算样地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及单位蓄积量[3-4]。立木材积按福建省林木二元材积公式计算:
V火力楠=0.000 052 76 D1.882 161 H1.009 317
V杉木=0.000 058 06 D1.955 335 H0.894 033
蓄积量=单株平均立木材积×林分保留株树
2结果与分析
2.1火力楠、杉木不同混交方式林分生长情况分析
火力楠在闽东沿海山地生长适应性很强,不怕风害及冻害,病虫害少,幼林较耐荫,大树透光;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生长快。四年生平均树高1.69 m,最高2.40 m;八年生平均树高5.08 m,平均胸径5.53 cm,最大树高6.80 m,最径9.70 cm。2010年10月调查结果表明(表2),火力楠与杉木混交,3种混交方式的混交林中火力楠的胸径、树高、冠幅均明显高于火力楠纯林,表现出火力楠与杉木竞长并茂,既成林又成材;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火力楠纯林高9.8%、44.5%、73.1%,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7.3%、67.6%、100.8%;林分生态条件得到改善,成效显著。但是处理A的林分生长不如处理B、C。因为处理A火力楠与杉木混交比例相等,二者竞争激烈,而火力楠生长快、冠幅大,竞争中杉木被压制至枯死,现有保存率为37.5%,还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相反处理B、C种间虽有竞争,但是火力楠比例少,杉木生长未受影响,杉木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林分生长正常,说明营造混交林比纯林好,既改变林分生态环境,促进种间竞争,又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取得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2.2火力楠人工林林木分化情况
林木分化程度是衡量林分质量和判断抚育间伐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混交方式的林分调查中各径级林木株树的偏态分布来看,不论是混交林还是纯林,此时的径阶分布均已偏离了正态分布,而且林分中有40%以上的林木胸径小于林分平均胸径,即应进行抚育间伐。经调查,不论是火力楠混交林还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分分别有48.65%、45.62%和43.40%的林木胸径小于林分平均胸径,而且林分枝下高超过1/2以上。说明此时林分密度已显得过大,林分被压分化严重,亟需通过抚育间伐来调整林分结构和卫生状况,一般在8年左右进行抚育间伐作业,增加林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林木质量。
2.3适宜的混交方式选择
人工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中,处理A、B、C 3种混交方式,最适宜的是处理C,混交最为理想,二者竞争并茂,长势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其次是处理B,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4、2.0倍,而处理A,火力楠密度大,林分郁闭早,杉木后期生长不及火力楠,大部分杉木被压严重甚至枯死,损失了林分生产力。在闽东沿海山地发展火力楠用材林,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混交方式,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其最适宜的混交方式为处理C,即火力楠与杉木的比例配置为2∶8,以行间式混交最佳。在成林期内,进行2次抚育间伐,第1次在8年左右,第2次在12年左右,最终保留密度为1 260~1 590株/hm2。
3结论与讨论
(1)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与杉木人工混交林是成功的。其最适宜混交方式是火力楠与杉木比例2∶8,以行间式混交最佳。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
(2)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适应沿海贫瘠山地的生长能力,营造火力楠混交林,通过与杉木等适宜树种混交,发挥了种间效益关系及辅佐功能,改变了林分生境条件,使林分生产力得到提高,既成林又成材,可作为闽东沿海山地树种、林种结构调整及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理想树种,值得大力推广[5-6]。
(3)因试验地林木未采取任何间伐措施,一方面,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且林木分化严重;另一方面,未采取间伐混交林中杉木自然枯死而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未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从营造林角度出发,根据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林木分化情况等,对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实施调整技术,在树龄8~10年,进行1次适当的间伐措施,改善种间关系和混交比例密度调整,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4参考文献
[1] 陈继发.杨梅岭林场混交林调查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1993,20(4):66-70.
[2] 林刚生,黄传英.火力楠混交林和纯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3,20(4):28-32.
[3] 李玉科,邱建清,肖石海.阔叶树种苗生产[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丁贵杰.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7,25(5):43-49.
[5] 黄宇,冯宗炜,汪思龙,等.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J].生态学报,2005,25(12):3146-3154.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凝土 路面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玄武岩纤维是以玄武岩矿石为唯一原料,在 1500℃高温下熔融拉丝而成。它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可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新材料。将其掺入于沥青混凝土中具有较强的阻裂抗裂、增强增韧作用,对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耐久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对湖北省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城区分局在省道虎周线路面施工中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做一介绍, 供在公路建设中参考。
一、工程概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为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宜昌城区分局在省道虎周线大修工程K40+000-K49+600中实施了9.6公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7.7米,路面横坡:2.0%,设计结构层由三部分组成,从下至上分别为:20厘米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4.5厘米厚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5厘米厚AC-13C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中仅在上面层中掺加玄武岩纤维。
二、短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体施工工艺
(一)施工机械的准备工作
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上面层采用机械化连续摊铺作业,因而必须配备以下主要施工机械。
1、沥青混合料拌和楼。
2、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3、纤维投料机。
4、压路机。
5、自卸汽车。
6、沥青洒布车。
(二)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上面层施工
1、级配
(1)添加玄武岩纤维时,混凝土集料级配维持不变。
(2)沥青混合料在掺加玄武岩纤维时油石比应增加0.1%-0.2%(具体量以实验室试验确定)。
2、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拌制
(1)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跟普通沥青混凝土略有区别,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60℃,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气温低于10℃时,不应施工。
(2)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玄武岩纤维应在喷入沥青的同时采用纤维投放机喷入拌和锅。
(3)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砼拌和时间及加料次序参照下表选用,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出厂温度155~165℃,温度超过190℃时应废弃。
拌和时间及加料采用次序
(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析漏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5)要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级配,避免油石比不当而产生泛油和松散现象。调整矿粉填加方式,避免矿质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偏低的现象出现。
3、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20吨以上的自卸车运输,车厢和底板上涂一层油水混合物防止沥青粘结,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内。
(2)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
(3)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完整无损的双层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4)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摊铺
(1)下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应已完成下面层施工,且撒布好乳化沥青粘层。
(2)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摊铺机,在摊铺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铺筑作业。
(3)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4)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节至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证连续不断的均衡摊铺,中间不停顿。摊铺过程中仔细查看纤维有没有结团现象。如果出现结团应通知拌和楼适当调整拌和时间。
(5)纤维加强改性沥青路面,混合料摊铺温度宜大于150℃,混合料温度在卡车卸料到摊铺机上时测量。
(6)纤维沥青路面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确定,建议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
5、 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压实
(1)纤维沥青混合料应在摊铺后立即压实,不应等候。
(2)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不大于5km/小时的速度进行均匀的碾压。初压用10T或10T以上钢轮压路机紧随摊铺机碾压,复压应在初压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用16吨~25吨轮胎压路机碾压。终压用较宽的钢轮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及组合方式依据试铺段确定。
(3) 由于纤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在碾压时需在正常碾压的基础上增压2~3遍。
(4)初压开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40℃,复压开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20℃,终压温度应不低于9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5)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水中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它适当的材料。但要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
(6)压路机静压时相邻辗压带应重叠15~20cm轮宽。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6、施工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面层与下面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
7、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玄武岩纤维等。
【关键词】 双黄连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17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长, 复发率较高, 且可能会引发肾炎等器官病变, 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1], 采用双黄连颗粒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上述方法治疗, 对比单纯阿奇霉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2例;年龄3~13岁, 平均年龄(8.79±2.41)岁;病程4~14 d, 平均病程(8.02±2.11)d。观察组男30例, 女21例;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8.65±2.35)岁;病程3~13 d, 平均病程(8.25±2.0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728)口服治疗, 10 mg/(kg・d),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黄连颗粒(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14)开水冲服, 1袋/次, 3次/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 甚至严重。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 高于对照组的9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免疫指标 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 观察组治疗后CD3+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 低于对照组的25.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与支原体感染相关, 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头痛、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目前对此类患儿主要可采用药物治疗, 阿奇霉素作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有效缓解患儿炎症症状。但如果仅用西药治疗, 虽可取得一定疗效, 但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 高于对照组的98.0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免疫力, 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焦素敏, 沙玉英, 冯雪莉.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1):4888-4890.
[2] 吴金锴.蒿芩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5):576-577.
【关键词】奥美拉唑;西利;铝镁加混悬液;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容易对胃粘膜屏障造成严重损害,且诱发胃粘膜炎症、肠化、糜烂、充血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7年5月至2010年5,应用西利、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15岁。临床表现:呕吐、恶心、烧灼性上腹痛、饱胀等。经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内附着有黄绿色胆汁,胃粘膜发生水肿、出血、糜烂、斑点等现象,经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将消化性溃疡、心源性胸痛等病症有效排除。随机将10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人数51例,且在年龄、性别、病状等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5 mg西沙必利和15 ml铝镁加混悬液进行治疗(餐后1~2 h口服)。给予治疗组患者5 mg促胃肠动力剂西沙必利和40 mg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餐前口服),并加用15 ml铝镁加混悬液进行治疗(餐后1~2 h 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达6周,治疗期间禁止饮酒,不得使用抗酸等药物。
13疗效判断治愈:患者全部症状得以有效消除,经胃镜检查无胆汁反流现象发生,胃黏膜正常恢复;显效:相关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胃黏膜恢复光滑状态较好,无胆汁反流现象发生;好转:相关症状得到基本改善,胆汁反流现象消除较好;无效:胆汁反流及相关症状未有效改善。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χ2和t分别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03%,明显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情况见表1。另外,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头晕4例、腹泻6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者4例,包括便秘和恶心分别2例,后经相应处理得以有效治愈。治疗后对肾包括、肝包括进行复查,均为出现异常状况。见表1。
3讨论
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胆汁反流性胃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且近几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在胃肠病的治疗中占据较高的发病率。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言,其病症的发生具备两个条件:十二指肠收缩活动在逆行状态下推动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移动和幽门关闭不全。相关研究表明,反流入胃腔的胆汁酸容易促使非特异性组织损害的严重发生,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程度较大,从而使反流性胃炎得以发生,逐步演变为胃黏膜萎缩。有关报告指出,在动物实验的条件下,胆汁反流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与食管腺癌有密切的联系。随着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程的逐渐迁延,患者在就医之后会在情绪波动、饮食饮酒、性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其原则是胃酸分泌的有效抑制,在胃蠕动及排空的促进作用下,起到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从而促使对病情的有效治疗。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情绪的稳定调整,在戒烟戒酒的状态下都可以促使病情的有效好转。本组病例中,患者采用的奥美拉唑能够选择性地对胃粘膜壁细胞进行作用的发挥,对胞浆内管状泡及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上的H+K+ATP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有效促使胃酸分泌的抑制,同时也不会因H2受体拮抗剂的影响促使精神方面的副作用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达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为此,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联合胃黏膜的保护、胃排空的促进、胃酸分泌的抑制三种疗法,可促使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症的综合性治疗。我院则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利、铝镁加混悬液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应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焦健,纳晔胆汁反流性胃炎37例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24.
[2]郑秀英中西药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189.
[3]朱小霞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 9(7):29.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