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我儿子3岁了,长得高高胖胖的,可一验血,血红蛋白还不到90g/L,儿童的正常值为110~160g/L。医生说孩子营养不良,是缺铁性贫血。他出生后的10个月里吃的是母乳,只添加最贵的进口奶粉。之后,我给他吃的都是可靠的精制食品,不给他吃动物内脏、粗制滥造的食物和不可靠的五谷杂粮。请问,生活好为何还贫血?
读者 钟佳妮
钟佳妮读者:
孩子不是吃得精细、长得胖就不贫血,关键是营养搭配要科学合理。
人体的造血工程和肌肉骨骼生长不一样,除了需要一般的营养之外,更需要丰富的铁元素做原料。
宝宝出生时从娘胎里带来的铁最多只够使用半年,以后全靠从食物中摄取。母乳不仅含铁量最低,吸收率也低,所以纯母乳喂养宝宝,必须从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或者尽量选用含铁的婴儿配方奶粉,而不是普通奶粉。你单纯依靠母乳和牛奶或奶粉喂养,迟迟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不能满足孩子对铁的需求。
另外,精制食品中铁含量不一定多,而含铁丰富的食品又被你排除在宝宝的菜单之外,比如动物血、肝脏、瘦猪肉、蛋黄、蔬果、粗粮等。现在,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去除上述缺铁及营养不良的因素,最好先采取饮食疗法,食补优于药补。
医生 张增辉
吃黑胡椒真的能减肥吗?
某网站上说,韩国的一项研究证实,黑胡椒中能引起人打喷嚏的辛辣物质——胡椒碱,具有阻止人体内脂肪囤积的作用,有望为脂肪代谢障碍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症)提供一种自然、绿色的治疗方案。我看了很兴奋,因为黑胡椒是做菜的常用调料,以后做菜时多放一些黑胡椒就是了。请问,这条消息靠谱吗?如果靠谱,黑胡椒怎么入菜最科学?
读者 丰晓云
丰晓云读者:
黑胡椒作为香料和药物,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都可见到,其独特的香味主要来自于胡椒碱。自古以来,黑胡椒就因其在调味与医学上的双重价值而备受珍视。
公元5世纪的《叙利亚医书》曾指出,黑胡椒可治疗便秘、腹泻、耳痛、坏疽、心脏病、疝气、声嘶、消化不良、昆虫叮咬、失眠、关节痛、肝病、肺病、口腔脓肿、晒伤、龋齿与牙痛。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黑胡椒可用于治疗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亦可用于食物中毒解毒。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黑胡椒。由于胡椒类对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刚做完腹部手术或有消化道溃疡的人,食谱中一定不能出现黑胡椒。另外,减肥是一个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关的系统工程,黑胡椒虽然对减肥有帮助,但是仅凭吃黑胡椒就能瘦身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向想要多吃一点黑胡椒的人推荐一道经典菜式,那就是黑椒牛柳。这道菜做法简单,营养丰富,吃起来也特别美味。
原料:牛里脊肉200克,洋葱1个,青椒1个,黑胡椒粉、蚝油、料酒、水淀粉、盐、白糖、鸡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切厚片,用刀背拍松,切成牛柳,加入料酒、油及水淀粉,拌匀后腌15分钟。洋葱和青椒洗净,切成大小相仿的片。3勺油烧热,放入牛柳炒至七成熟,放入黑胡椒粉、蚝油及白糖、盐、鸡精炒匀,放入洋葱和青椒翻炒至牛肉熟即可。
注意,切牛肉千万不要顺丝切,否则肉炒出来不容易嚼烂。做黑椒牛柳最好用整颗的黑胡椒碾碎,味道才浓,袋装的黑胡椒粉口味就差了一些。
医生 尹明群
为何中年女性易得胆囊结石病?
我今年43岁,身体健康,就是有点胖。前不久,我总感觉隐隐的胃疼,闷胀不适,泛酸嗳气,以为是吃瓜果和喝冷饮过多引发的胃病。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得了胆囊结石病。医生还说,中年女性,尤其是身体肥胖的女性易得这种病。请问,为什么胆囊结石病会盯上中年女性呢?
读者 孙秋艳
孙秋艳读者:
胆囊炎患者中70%~80%会并发胆结石,单纯性胆囊炎较少发生,因此,由于胆囊炎引发的胆结石又称为胆囊结石,多见于40岁以上、生育子女多的肥胖女性。
首先,生育后女性的激素改变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女性多在40岁以前生育,每一次生育的过程都会改变激素的分泌,而且女性在40岁以后逐渐进入人生另一个生理阶段,激素分泌较以前也会有所改变。雌激素变化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活动,使女性胆囊的排空收缩能力比男性差。而且女性激素分泌的多少还可影响胆汁的成分,并伴有轻度瘀胆,以致肝脏分泌胆汁酸减少,增加了结石形成的可能。
其次,肥胖本身容易“生石”,减肥速度过快也容易“长石”。胖人多数有血脂高症状,而血脂中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研究发现,在正常人胆汁中,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这是胆汁中含有足够量的胆酸盐和存在卵磷脂的缘故,它们以一定的比例关系存在着,保持平衡,胆固醇不沉积,也就不容易形成结石。反之,如果这种关系被打破,胆固醇增多或胆酸盐、卵磷脂减少,胆固醇就会在胆汁中渐渐结成团块,形成胆固醇结石。另有研究发现,控制饮食减肥的人中,10.7%~26%的人发生胆石症,如果是通过手术减肥,胆石症发生率还要高得多。研究还发现,减肥前体重越重,减肥速度越快,越容易引发胆石症。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是人体减肥后热量供应显著减少,沉积在组织中的脂肪大量消耗,胆固醇随之析出。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便会沉淀形成结石。另外,控制饮食后胆汁分泌减少,胆囊收缩减弱,收缩不完全,不易排空胆汁,胆汁淤积,也会形成结石。
中年女性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食物要荤素搭配,摄入蛋白和脂肪要适中,增加食物中的纤维成分,粗细粮搭配,不吃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特别要指出的是,早饭一定要吃饱,因为早晨空腹的人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高。提倡适当吃点植物油,以利胆囊收缩和排空。同时,要积极治疗容易引起结石的疾病,如肥胖者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减肥,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和控制血糖,等等。
医生 井春田
为什么经期总是腹泻?
我今年26岁,有两年的痛经史。每次刚来月经的时候,小腹胀痛,全身冷汗不止,继而出现腹泻,头两天特别严重,腹泻后腹痛会减轻,月经结束后,腹泻自然好转。请问,为什么经期总是腹泻,需要吃药治疗吗?
读者 池秀琳
池秀琳读者:
对于经期腹泻,中医认为多与脾虚肾弱有关。脾气虚弱,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所以出现腹泻。西医则认为与女性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比例失调有关。在月经期开始的时候,子宫内膜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PGE2a,这种激素会刺激子宫收缩,有助宫血和剥落的子宫内膜排出体外。PGE2a同时也会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腹泻,特别是月经头几天。当PGE2a增高时,痛经加剧,因此,经期腹泻往往与痛经一起发生。
建议你在月经期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减少前列腺素分泌,不但可以缓解腹泻症状,也可以缓解痛经。另外,经期注意饮食调理,温和的食物也会帮助减轻腹泻症状。
医生 刘胜利
宫颈糜烂会影响自然分娩吗?
我现在怀孕29周了,被查出有中度宫颈糜烂,其他产科检查结果都正常。请问,宫颈糜烂会不会影响自然分娩?我现在需要接受治疗吗?
读者 苗丽珺
苗丽珺读者:
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的糜烂,大都是因为子宫颈深部组织存在炎症,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因发生营养障碍而脱落,逐渐被宫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所覆盖,而柱状上皮菲薄,可以透见下面的血管及红色间质,宫颈表面看起来便像糜烂一样。
女性怀孕期间,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都很高,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受激素的刺激会向外移动,在阴道镜下看就像是中度宫颈糜烂。如果怀孕前就有宫颈糜烂,怀孕后由于激素的变化,糜烂常常会加重。
宫颈糜烂可分为生理性糜烂(柱状上皮外移)、病理性糜烂(合并细胞、支原体等感染)。没有证据表明以上两种糜烂本身会对分娩过程中的宫颈扩张有影响,但病理性糜烂根据感染的不同,有的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感染。
目前国外的观点是,生理性宫颈糜烂不需要治疗,国内则提倡有症状的才需要治疗,特别是有接触性出血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轻到中度的只要定期检查即可。建议你做进一步检查,排除了病理性糜烂和癌前病变,就可以放心分娩了。
医生 李均科
输卵管通水术有何弊端?
我结婚3年了都没有怀上孩子,怀疑是输卵管堵塞。有朋友告诉我,输卵管通水术能解决问题,但是医生拒绝了我的手术请求,说输卵管通水术存在很多弊端,应该做输卵管造影。请问,输卵管通水术有何弊端?是不是价格便宜,医院赚不到钱就不给做啊?
读者 程芳
程芳读者:
输卵管通水术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多数正规医院已经废除,但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及私人专科医院还在使用。
过去,由于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输卵管通水术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常用于各种原发或继发不孕症的检查和诊断,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弊端。
通水术既不能确定输卵管梗阻部位,又不能明确梗阻的严重程度和性质,作为一种检查手段,是不可靠的。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只有那些轻度阻塞的,如输卵管黏液栓,才能被水流冲开,恢复输卵管通畅。可是,大多数的输卵管堵塞,都已经纤维化,并有瘢痕形成,通水不能达到通畅管道的目的。
更糟糕的是,输卵管通水还会使不孕病情更严重。因为阴道本身有大量的细菌存在,通水容易把这些细菌冲到原本无菌的宫颈、输卵管、盆腔内,引发各种炎症,进一步加重输卵管阻塞,增加盆腔粘连的可能性。
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复通阻塞的输卵管,现在一般是做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手术。
医生 赵颖
舌下含药能救治哪些急症患者?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片可抢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很神奇。请问,用舌下含药的办法还能救治哪些急症患者?
读者 马达
马达读者:
舌下含药比口服药物起效快。研究证实,口服药物,从药物经胃肠毛细血管吸收到发挥作用,约需10~20分钟;而舌下含药,从药物经口腔毛细血管吸收到发挥药效,仅需30秒~1分钟。因此,舌下含药最适宜用来抢救急症患者。除冠心病患者外,可采用舌下含药方法抢救的急症患者还有以下几种:
1.高血压危象患者。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急骤升高超过200/110毫米汞柱时,患者可出现头疼、视觉模糊、意识障碍、抽搐等危险征兆,医学上称之为高血压危象。此时,取甲巯丙脯酸药片1~2片(25~50毫克)置于舌下,约2分钟后,血压便开始下降,1~2小时血压可降至比较理想的水平,药效可维持4个小时。
2.胆绞痛患者。胆绞痛是常见急症,多由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并发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引发。发作时腹部出现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可并发呕吐。此时,取硝苯吡啶1~2粒(5~10毫克)置于舌下,过几分钟腹痛就会明显减轻,70%的患者用药10~30分钟腹痛消失。
3.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由于血液中有栓子阻塞了眼底动脉,眼底视网膜失去了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视力突然下降引起的。发作时,一只眼的视力突然减退,甚至1~2分钟视力完全丧失,如果超过10分钟,视力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若及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视力会很快恢复。
4.肾绞痛患者。肾结石、输尿管结石都可引起剧烈的腰腹部绞痛,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甚至有濒死感。此时,取1~2粒硝苯吡啶,嚼碎后置于舌下,约5分钟后肾绞痛就能得到明显缓解。
上述几种急症只是可采取舌下含药救治疾病的一部分。目前,舌下含药治疗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如急性胃肠炎、痛经等。如果患者想准备一些舌下含服的药品,可以咨询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学会用药。
为什么结婚了还遗精?
我已婚,每周1~2次性生活,可我偶尔还会遗精。网上说,遗精一是因为经常穿紧身裤、玩弄生殖器、,我没有这样的习惯;二是可能患有前列腺炎,我没有任何不适;还有就是性生活过于频繁所致,难道我的性生活太频繁了?
读者 冯帆
冯帆读者:
简单地说,性成熟之后,受激素调控,不断生成,储存在附睾里,达到一定量后就有排出体外的需求。对于青壮年、未婚或分居男性而言,储满后,对性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因此常在睡梦中经由床、被褥等刺激,出现遗精现象,即所谓“精满则溢”。对于已婚男性来说,因为性生活有规律,这种现象自然比较少见,但性频率因人而异,没有明确标准,有的人对性的需求比较大,婚内性生活不能满足,也会出现遗精。
网上的解释值得商榷。经常穿紧身裤、玩弄生殖器官的习惯固然不好,但其刺激不至于延续到晚上才显现出来,导致遗精;、是排出的活动,排空后需要一段时间补充,这期间性敏感度下降,需要更强、更长时间的刺激才可以再次,难以出现遗精;在炎症刺激下,虽有可能导致生殖器比较敏感,但在没有其他不适症状的情况下,不能草率诊断。
偶尔遗精并非大不了的事,绝大多数不是疾病,只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过分强调宝贵,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正确面对生理现象,对网上的夸大宣传也应鉴别。
医生 和永军
婴儿排灰绿色大便正常吗?
我儿子只有3个月大,满月前排大便都是黄色的,满月后断奶,大便变成了灰绿色。现在他吃配方奶粉,一顿能吃150ml左右,三四个小时一顿,添加过一些口服液,大便颜色还是灰绿色。请问,婴儿排灰绿色大便正常吗?需要就诊吗?
读者 纪佩云
纪佩云读者:
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表现出多样化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赵伟等调查指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主人翁和责任意识”;〔1〕雷世富指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参与各方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张俊琴等指出当前研究生的“任务式和团队式”社会实践多,“自发性和个体式”实践少,实践认识存有偏差、忽视过程,“实践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而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当以疾病、生命实践对象等为研究范围,这一领域依然有许多缺失人文理性的行为存在。杨国荣认为“实践要以求善为指向,扬弃功利主义的正值与负值”。当前研究生社会实践所表现的负态与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有关。冯向东认为,教育中“功利主义的肆意扩张和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扭曲了教育实践”。因此,要设计科学的实践路径和机制来为研究生社会实践赋予人文理性价值和精神。
二、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人文需求
“项目化社会实践”是一种依托项目来培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嵌入道德伦理、科研精神和服务公众等人文理性的社会实践模式。在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中推行这一模式,是当下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缺失人文理性的现实需要和弥补。
(一)医德缺失下的实践需求
当下医患关系并不和谐,这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德教育缺失或失效有关。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呼声下,高等院校的医学教育和实践需要找出医学教育的最佳路径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来说,其医疗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教育模式转换下,医学研究生的医德和人文素养不可或缺。因此,除了课堂教育的改进和改革,还需要辅以具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从实践角度“项目化社会实践”功能之一就是要建构出新的医德内涵和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以理性的视野预前重构医患伦理关系和医德医风。
(二)生命意识淡薄下的主体需求
医学教育和研究的终极目标始终围绕着生命的延续和存在,但是当下生命意识的淡薄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及实践严重缺失。王一方指出,二十世纪的医学将“征服疾病和敬畏生命对立起来,忘掉了生命的敬畏”〔6〕。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使得医患失语。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不断消解着传统医德精神,医学科技和工具不断遮蔽了“生命”的人文关切。因此,在观念层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需要在浓厚的“生命”意识下重构“疾病”和“生命”的关系。
(三)医生污名化下的话语需求
在“自媒体”时代,随着医患矛盾关系的时常紧张,“医生”和“护士”不断地被妖魔化。与此同时,“白衣天使”和“白衣大褂”等传统的“隐喻”词汇也不断地被污名化。医生的“救死扶伤”形象和“大医精诚”精神被整个社会集体怀疑和不信任,由此传统的隐喻词汇的形象夸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缝”、“八毛门”、“医闹”等话语。这些话语的背后除了医德沦丧和医风不良的现实写照外,更是医学人文精神崩塌和严重缺失的表现。因此,在话语层“项目化社会实践”还需要重构医患话语表达的修辞和词汇。总之,“项目化社会实践”要把工具理念和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引导研究生进行主动实践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调动实践主体的自主性,不仅要培育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提升其生命意识、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等。
三、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现代性人文赋值
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把训练研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精神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更重视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因此,在项目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赋入具有现代性精神内核的人文理性。
(一)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德和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和规范是在长久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它已经超出了职业素养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层的道德哲学思想。尽管“大医精诚”的观念仍历久弥新,但在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大背景下,传统医德及其理论体系的消解,成为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医乃仁术”的医德内核,形成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医德伦理体系。传统医德“人贵物贱”的仁德理念和“重义轻利”的职业精神使得整个医疗体系充满浓厚的人文精神。现代医术和工具以及“重利轻义”的观念彻底消解了传统医德伦理,因此,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需要面对并构建新的医德伦理。在路径选择上,以“疾病”和“生命”作为选题和实践的核心议题,积极嵌入传统医德的“仁心”和“好生之心”,在继承传统医德精神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性的价值内涵。现代医学的“生命哲学”如何践行为具有传统医德精神的实践行为和模式,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关乎疾病、敬畏生命和关爱生命”的现代人文精神,是医学社会实践正在探讨和总结的课题。疾病信息、医疗技术和医德情感在现代医学转型下需要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形成现代的医德伦理和观念。
(二)建构出现代人文的创新人格和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核心要素要求具有发散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有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具有科学演绎和科学阐释的能力等。就能力构成看,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智力层面的,需要经过学科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的训练才能达成。另外,创新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非智力因素。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除了担负着重构和践行现代医德伦理的功能外,还要承担起培育和训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的任务。赵伟和张俊琴等关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调查和阐发,启示我们对社会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医学研究生在面对“疾病”和“生命”时如何保持具有现代科学所需的创新人格和精神,也是我们推行的项目化社会实践着力思考和建构的人文价值要素之一。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和死的范畴,“征服疾病”和“延续生命”需要医学技术和医疗工具,更需要人的正能量的心态。医学研究生保持积极正态的学术动机,是创新人格形成的重要内容。向善性的学术动机是当前研究生需要培育和具备的,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要积极构建的。以谋取利益和金钱的学术心态来对待生命,必然会导致整个医学伦理和道德秩序的崩塌。项目化社会实践还要着力培养研究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对问题的质疑力和洞察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好奇,以积极、幽默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和钻研,都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要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如果丧失对课题项目的兴趣、参与和交流,整个实践也就失去了人文性和科学价值。培育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建构人文理性的重要议题。项目的选题、论证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协作。在具体和系统的分工协作中,实践主体才能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认识到整体和个体的力量。同时,现代科学的竞争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建构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等,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践,也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精神。
(三)赋入公众意识和公平精神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三化;三效益;广西大学
[作者简介]牙韩高,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广西大学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197-03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施展才能、服务社会的宽广舞台,蕴藏着巨大的育人潜能。学生社团成为高校执行学分制、淡化班级概念后联系学生的纽带,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社团的资源,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一、社会实践之使命
“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由、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发起的,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反省自己,找出差距,达到学以致用、服务人民、增强责任、奋发有为的目的。由于多年来沿用的社会实践活动“精英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无法让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和得到真正锻炼。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学生骨干深入社会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给基层送去了先进文化和技术,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社团之使命
大学生社团是由校内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为实现自身的意愿和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团体,人多面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其鲜明的特征。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学校应高度重视并支持学生社团建设,紧紧抓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遵循扶持激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使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本着“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宗旨,倡导社团成员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高校要主动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创品牌,育精品”和“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原则,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鼓励学生社团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专业优势和团队协作作用,为农村、企业、社区办实事、办好事。
三、走“三化”道路,实现“三效益”
广西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有力支持,划拨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提供(落实)活动场所(基地),配备指导老师,出台相关政策。选好主题、立好项目、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的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个人力资源,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新领域,开创社会实践活动新局面。为此,广西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长期化、项目化”(以下简称“三化”)的新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以下简称“三效益”)。
在“三化”中,基地化是有效载体,长期化是有力保障,项目化是有效方式,三者互为辩证统一关系,缺一不可。
(一)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加深与当地干群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具体、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接受实际的锻炼,树立稳扎稳打的信念,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消除“走一圈,看一回,挥手拜拜,收旗归队”的不良风气,确保活动有“根据地”。
广西大学按照“选准一个点,建一块基地”的思路,扎实落实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到目前为止,学生社团已在广西区内18个县(市、区)挂牌建立了36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各社团服务队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和规划,为基地的三个文明建设出谋划策,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长期化。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化策略,有利于活动基地化的巩固,有利于活动项目化的开展,从而有效地防止活动步入表面化的误区。
广西大学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同时,与地方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并以实际行动保持了活动的长期性。
1.学生社团服务队为当地提供的技术帮助,不仅仅满足于“三下乡”的那几天。回校后,他们还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学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料继续跟踪服务,继续帮助农民朋友。在200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动物医学协会的同学到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的农民吴小林家,给这位养了420头猪的专业户提供了诸如怎样买猪仔和喂养的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怎样防治和处理疾病等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则由服务队员把问题带回学校,请教指导老师,然后反馈给农户,做到有始有终,直到难题的彻底解决。
2.学生社团服务队与当地群众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保持经常联系,做到“民有需要,我即行动”。文学社、经济学社、英语协会在罗城县、大化县、都安县等地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时,与当地多所学校的贫穷学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助
学活动。回校后,他们经常与结对的同学通信,设立“助学基金”,要求本社团的在校生一届接一届地开展下去,为这些贫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健康地成长成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路线的制定,不仅更好地为基地服务,而且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生活,体会创业的艰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得到有效的洗礼,从而更加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三)项目化。通过学校立项和地方立项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使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没有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受不住考验,产生不了效益,最终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有了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可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无序性、重复性,消除活动的简单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广西大学根据总书记在团十五大上指出“要引导广大青年把创新的要求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并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并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的规划。
1.利用学生社团兴趣爱好一致,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优势,带着自己的项目深人基地进行研究开发,既服务了社会,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1)鼓励社团指导教师、研究生社团带科研项目下乡。2000年暑期,博士生导师王双飞教授带领轻工与食品协会会员到广西柳江造纸厂实施“节水降耗及废弃水处理”和“造纸化学品应用改造”两大工程项目。为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设性的方案;2005年暑期,博士生导师韦化教授带领由博、硕士生组成的创新协会会员到桂林市荔浦县电力公司进行技改攻关,为该公司节省了一百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发挥学生社团专业优势,实施培训项目。广西大学每年组织“普通话推广团”、“计算机应用推广团”、“英语学习培训团”等特殊社团服务队赴河池市、百色市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普通话推广团”成员由口才协会的会员组成,他们针对广西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造成的普通话语音不标准的情况,深入到偏远的乡村中、小学校,给少数民族师生和群众矫正普通话发音,受到广泛的欢迎;“计算机应用推广团”成员由计算机协会的会员组成,他们不仅奔赴三江县、东兰县、田阳县等地给当地师生上计算机课,而且还联系有关部门安排这些教师到学校接受计算机培训,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由英语爱好者协会成员组成的“英语学习培训团”,与基地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学习,使当地师生获益匪浅。 2.地方确立需要服务的项目,学校派员去指导开发。广西大学与贵港市港南区开展“手拉手”科技致富行动。在此之前,港南区有20位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向广西大学申报了养猪、养鱼等需要服务的项目。广西大学派出了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相关专业8名专家及学生社团服务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服务团以每2人为l组分别到每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家中进行“三同”(同住、同吃、同劳动),向他们传授相关的技术并亲自指导他们开发科技致富项目。在“三同”过程中,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新的认识,决心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切实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3.依托项目,单位赞助,志愿者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学生社团走向社会,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壮大自身,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广西大学每年组织学生社团服务队参加自治区农业厅和团区委联合举办的“科技下万村,良种献真情”项目活动。并依托三农学会建立的“三农科技服务网”(广西第一个面向“三农”的学生网站)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长期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服务,这项活动对于良种的推广、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既解决了学生的活动经费问题又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
“八桂青年建小康行动”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影响深远的工程。充分利用“小康行动”平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帮扶点定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生社团轮流长期开展帮扶行动,并进行项目化运作,使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加具体化,广大的社团人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克服活动的“精英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活动,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另外,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学生社团不断创新。学校规定,学生社团可根据本协会的优势,结合自己联系的社会实践基地的具体需求,向学校申报项目(类似课题申报)。通过答辩、专家论证,学校批准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服务基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关键词:创新能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R-01;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群,重点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研究生毕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卫生事业实际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时代呼唤。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问题,调整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能够总体上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
一、目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重视学术的传统,一些高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与管理实践、管理技巧相关的实务课程在师资和教材上都明显匮乏,相关的实践基地建设也有待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得比例很少,形式较为单一,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不够全面。一些学生对毕业实习应付了事,毕业实习考核、反馈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在考核中的比重也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2015近5年研究生毕业分配情况调查发现,90%左右的毕业生分配进入医院机关、高校、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部门,只要不到10%的毕业生能够继续读博或从事教学科研相关的学术工作。可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实践教学置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重视理论素养,轻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的各大院校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由于高校教学重理论、重学术的传统,高校普遍重视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师资力量配备较强,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课程较少,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较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除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应重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增加实用性和实务类课程,如美国雪城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包括公共事务讨论、领导艺术等实用性课程等。
3.部分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部分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而是根据现有师资开设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部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价值和实用性较差。创新往往来自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结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选修课范围有限,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待加强,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医学社会学、循证决策、健康和疾病社会学、卫生职业社会学、社会行为学等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且与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都可以纳入选修课中,并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美国各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满足研究生的兴趣和专业需要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比如Harvard大学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共开设18门选修课,Iowa大学为研究生开设26门选修课。
4.方法论课程开设较少,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方法论课程通过对研究方法的讲解与总结,有助于研究生夯实研究基础,与国际学术界研究方法接轨,有助于研究生在宏观层面上把握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特点与局限性等,对于研究生如何正确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生通过方法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不仅有利于掌握正确而严谨的科研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对科研的兴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创新。目前,方法论课程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偏低,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着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较弱,缺乏严谨的实证分析,数学建模能力有待于加强等问题,应增加方法论课程的开设,如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卫生项目制定方法、高级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模型等方法学课程都可以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加强相关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1.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科研实践,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在导师已有课题思路的基础上,学生参与从开题、立项调查分析、课题实施、结题验收整个过程,熟悉研究课题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建立学习型小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同一课题组研究生之间定期研讨,鼓励研究生发表创新性科研论文,为研究生今后独立从事科研打下良好基础;二为社会实践,增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研究生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提高其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和学院应创造条件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荐研究生去医院、医疗管理机构、政府部门等参加社会实践,并改革和完善考核、反馈机制,将实习单位的考核纳入到研究生总体成绩的考核中。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增设交叉学科和方法论课程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拓展和调整。具体来讲,在公共必修课上缩减政治理论、公共外语课时,增加专业外语课时比重;调整基础课程的设置范围,增加理论前沿性和探索性的课程;以重点学科方向重新整合专业方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范围,激励导师开设前沿性、开拓性强的选修课,如艾滋危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聘请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兼职导师,举办跨学科专题讲座或学术活动,作为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的有利支撑与补充。增设交叉学科和方法论课程,鼓励学生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寻找创新点,通过方法论课程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创新。
3.实行“双导师”制,保持导师制和课程设置协调发展
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为促进研究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协调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采用双导师制,导师组由2名导师组成,要明确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医院管理岗位的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理论学习与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实习实践、项目研究、调研过程、政策研究等实践环节指导,促进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毕业论文由两位导师共同指导撰写。同时,完善导师评价机制,改变实践评价流于形式的现状,在研究生总体成绩中增加实践环节成绩的比重,保持导师制和课程设置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卞永桥,等.优化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4.
[2]洪学智,程薇,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
[3]孙娜,刘晓晶,等.中医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4,2
[4]满强,凌志海,李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岗位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5,7.
[5]王琳琳,何敏媚,洪学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调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5.
作者简介:何 畅(1981-),女,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技术性壁垒。
左 军(1971-),男,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方剂。
关晓光(1963-),男,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