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考试题 背景揭示 感悟 有效性 解题能力
高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也可以说学生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高考,而高考也成就了很多的鱼跃龙门的神话,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因此高考试题在出题的过程中,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反映出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教与学,高考试题命题的精彩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大大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将高考试题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作为学生练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内容。
一、高考试题的题目
在2011年的全国数学高考试卷(一)中的第21题是这样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椭圆方程式正半轴位置上的一焦点,椭圆方程式是■,在焦点F处,又存在着一条斜率是■的直线I,直线I和C在直角坐标系中相较于AB两点,点P符合■的要求。
求:(1)证明:点P位于C上。
(2) 假设点P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有一个对称点是Q,那么证明:A、B、P、Q4点是位于同一个圆中的点。
解:(1)省略。
(2) 通过问题(1)和题干信息可知:P、Q两点的坐标:P(■),Q(■),因此P、Q两点之间的垂直平分线I1的方程式是:
■ ①
假设AB之间存在着一点M,恰好是AB的中点,那么点M处的坐标是M(■),那么AB的垂直平分线I2的方程式是:
■ ②
通过公式①、②可以得到两条垂直平分线的焦点的坐标是:N(■)。
根据两点间距公式可知:
■
通过弦长公式可以得出:
■
通过计算可知■。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
■
使用勾股定理后得知:
■
因此,得出■
又■
■
A、B、P、Q四点在圆心是N的圆上,椭圆的半径是NA,方程式是:
■。
三、高中试题所引发的的感悟
1、忽视解题技巧,重视问题的实质内容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可以看出,本题在解答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解题方法都属于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没有解题技巧可言。因此通过对这几年的高中数学试题的解读和研究发现,高考中数学的考试越来越偏向于高中数学基础,比较重视问题的实质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非常注意给学生强调基础内容的重要性,万变不离其中,考题与考题之间是互通的一种关系,只给学生介绍一点解题的技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一再的向他们强调基本方法与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任何题目都离不开课本基础内容的支持。
2、以数学教材为源头,遵守考试大纲规定的原则
有的老师和学生在高考数学结束之后会说考试大纲中没有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规定,超出规定的范围了,但是很多的题目需要经过消元法来求解,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根就可以了。这种解题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案例,因此只要学生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更何况高考数学试题中大部分的试题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只有一小部分的试题属于源于教材,但是又高于教材,考试大纲中的规定的要求明确划分出了高考数学考试的范围,指明了高三进行数学复习时的方向和目标,严格遵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要求进行,不仅能够大大减少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本文章中一开头中所引用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一)中的题目就与人教版选修4-4也就是课本第38页中的例4非常的相似:已知在椭圆方程式■中存在着两条相交弦,分别是AB、CD,焦点是P,且两条相交弦之间产生的倾斜角又有互补的关系,求证■。因此说要以数学教材为源头,遵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原则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一切数学高考题目都来源与高中数学教材,是对数学教材的延伸。
3、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我国教育的目的,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并不轻松,尤其是高三学生负担更重,这种负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们这些老师造成的,期望能够通过大量的试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学生往往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机械性的写做,学生自行思考的内容较少,因此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体现在更加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高考重要的使命是选拔人才,以高等数学内容为背景的试题因为背景公平,能有效考查学生后继学习能力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高中数学老师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材中的试题和内容进行筛选,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试题,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有选择性的学习,通过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不同形式例题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思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主思考的能力,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基于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感悟
在高三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历年高考试题屡见不鲜,但多数情况下只是将其作为课后练习题对待,匆匆带过而已。时候反思发现,该种做法未能真正发挥历年高考试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践中可以看到,高考试题主要出于学科专家之手,其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构思之巧妙自然值得称赞,而且也考虑对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深入考查。对于高中数学老师而言,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高考试题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其作为高考复习与备考的重要资料。实践中,若想真正的用好和发挥好高考试题的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高考试题结构进行全面解剖,从中挖掘构成要素,在明确试题考查的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考试题的动向、难易以及开放程度。实际教学与复习过程中,不能为了解题而去解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考试题进行形式的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对高考试题的探究程度变化,不断的对学生强化分层教学,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基于本文所讲述的一道数学试题,笔者认为应当从解题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这样所取得的效果非常的理想。高三数学课堂上上的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解题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解题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之间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考题试题应用,不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盲目的追求训练数量,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追求针对性、实效性,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质疑、反思空间和时间。高考试题之于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所起的作用就是资源提供、教学导向作用,并非试题本身,而是更多基于试题却有高于试题的教学本质。教师基于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通过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规律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可将历年高考试题作为章节复习“导航仪”、“风向标”,以此来增强学生复习和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笔者之见,高三数学课堂上的每位学生的头脑并非一张白纸,他们经过不断的学习,对数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认知与感受。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看作“空容器”,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灌输”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技能,这是一个教学的误区,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老师、学生之于数学知识、活动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以致于他们在面对同一个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大相径庭。在回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时,多数老师的回答是因材施教,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又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这实际上是非常矛盾的。基于此,笔者认为仍应当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试题的命题队伍中,高校老师占有绝对的比例,因此可以从高考数学试题中看出从高中数学转变为高等数学存在的一个衔接度。从上述考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越来越向着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方向发展,忽视了解题技能,重视高中数学的实质性内容,以数学教材为基础,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范围进行数学教学的安排,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学波.一道高考试题 一番学生探究 一串教学感悟——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多视角开发利用[J].数学教学研究,2012(03).
[2]黄耿跃.一道高考试题的高数背景揭示及其推广[J].中学数学研究,2010(11).
[3]李红春 卢琼.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题的整体感悟[J].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2(05).
[4]张琥.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研究与解题感悟[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01).
[5]朱亚丽.基于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1.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进入高中以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不少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而沦为数学“学困生”。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知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很好理解,不能够按步骤进行运算、作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数学“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浅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原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的消极情绪,逃避数学学习。
2.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且不少数学差的学生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形成的。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目前,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应试教育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难点的突破和难题的讲解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显然消化不了,数困生的数量因此大量增加。
4.数学学科自身特点
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记忆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人的智力本身就有差异,出现数学学困生是自然的事。
二、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
1.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上高中的学生,面对新教材、新老师、新环境,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高一起初的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1)教材衔接:可把高中教材初中化使用。比如:读书分层次,把教材简单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深刻理解。(2)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调整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高一教学进度安排上,一定要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灵活处理,教学策略宜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循环、重反馈。(3)从学法上搞好衔接:刚上高中的新生,往往还是沿用初中的数学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
2.尊重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他们,切忌讽刺和挖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就要关心爱护他们,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给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合“学困生”。对于“学困生”的闪光点,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其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其学习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力。
3.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指导他们会学学习。(1)要求学生学会预习。(2)教会学生听课。首先,听课时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地思考;其次,抓住重点做笔记。另外,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总结要特别注意,这些总结都是老师对知识的归纳,是精华。(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知识很重要的一环是“记”。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多时候都是依赖于“记忆”的。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大部分是因为没有遵循记忆的规律,没有科学用脑造成的。我们要及时复习巩固,当天的知识在当天就要复习巩固一遍,并且要习惯于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看看这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某种解法又可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题目?等。(4)培养学生小结、归纳的习惯。对本节课、本章节,对一类解题方法,对知识的结构等多进行小结、归纳,可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学生也会发现数学知识并不会枯燥难记,数学知识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5)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
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鼓励,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经常出现时而奋进、时而疲软的状态。为此,我在评价方式上作了一些尝试:(1)变求全评价为寻优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对时,尽量从中找到正确的成分,肯定学生思考中的积极方面,理解他的不足。这样,学生总能感受到鼓励。(2)变长期评价为短期评价。过去,只在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后学生才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滞后的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励学生。我尝试通过每周的小测验、每天的作业及每节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综合评价,肯定学生阶段性的成功。(3)变外部评价为内部评价。学困生的一个特点就是缺少自我评价。很少反思自己,糊里糊涂地过,每当考试完了,痛苦一阵子,可是,因缺乏自我鼓励和分析评价,时间长了,又不知所以了,把所有的决心抛在了脑后。为改变这种现状,我要求学生写数学考试反思。引导他们总结章节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在反思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苦与乐。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会各不相同,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能找准每个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京海,葛起裕.学习困难学生研究.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1996.
[2]成卫东.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西部科教论坛,2009(5).
关键词:旧知识 新增知识 困惑 思考
随着当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及课堂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到改革课堂教学的迫切性,也已尝试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改革的形势。因此,由于初中的新课程数学改革面临着许多困惑,从而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去研究、去思考。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困惑于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学生,他们究竟学到了多少高中必备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技能怎么样,这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去认真分析和了解的。现在的中考,750分的总分,考700分的学生进入高一就成为差生;数学考140多分的学生进入高中居然会数学考试不及格,乃至学不走。乍一看,他们的中考成绩语文120多分算差的,数学、英语几乎都是140分左右,而物理、化学仅扣1-2分,个个都如此优秀,高中如何选拔人才,高中教学应该怎样去教,值得我们深思。
我刚带完高三接这一届高一,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从中发现很多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都不具有,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更是糟糕。如简单的数与式的变形与整理的运算,一做就错,甚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也不高,求根公式背不到,韦达定理不知道,就连一个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也要磨蹭半天还不一定有结果。一些基本公式:如立方和、立方差、和的立方、差的立方、三个数的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都没学过,这些知识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基石学生发展必备的,我们一方面需要改变以往的“繁、难、偏、旧”的倾向,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的双基。
(二)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语言不规范,欠准确;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方法。学生答题时不习惯动笔,只动脑想,一道解答题几乎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他们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学习不是通过做题来总结方法、培养能力,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来逐渐积累,让他们从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不仅可以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还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学以所用。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困惑与思考
(一)怎样把握《课本》?新课程中人教版课本对以前的某些知识在正文中只略提了一下,但紧接着课本中附带着“思考”、“探究与发现”、“阅读材料”、“课后习题”等都对该知识进行了研究、加深、拓广。比如《必修1》在“对数函数”一节提到了反函数,只是提出了指数函数y=axa>0,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a≠1互为反函数,没对反函数加以定义,也没引进符号表示,更没有提到性质,但课后的“探究与发现”中专门提出反函数的几点性质,而“人教版”的配套资料上也对该知识如旧教材一般研究。又如幂函数一节的课后习题第一题:“试判断下列哪些是幂函数:y=x,y=x2,y=1x,y=1”同一版本的两次不同时间印刷的教材,后者删掉了该题。我想应该是关于函数y=1是否是幂函数?难到编教材的专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让教师们有些琢磨不透。
(二)对《课程标准》中一些降低要求的旧知识和一些新增的新内容,应该掌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教师们不明了。如上面提到的反函数,《标准》中只说能认识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即可,但课本在“对数函数”一节的后面又增加了“探究与发现”,让同学们去探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那么在高考中考不考这个知识呢?又如《三角函数》一章中只定义了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而余切函数与它们紧密相连,那么教师是否应该简单介绍一下余切函数呢?还有新增内容,如“算法”,教师们都认为是新增内容,高考中一定不会考得很难,因而不愿加深、拓广,让学生简单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语句和结构等。在我们的必修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但考场中不允许学生带计算器或使用计算机,那么这部分内容应该怎样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们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三)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不清晰。例如高中几何的内容主要分为“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部分。其中“立体几何”分为“立体几何初步”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与“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与选修都要学,教师们几乎都按照以前的旧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以往旧课程的所有知识,还要多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如“立体几何初步”中的三视图、直观图等等,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他内容也是如此。
(四)围绕高考的“指挥棒”,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题型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起来”。由于教师对考试不放心,高考考什么内容、考什么题型,教师就教什么内容、教什么题型,并且还要加深、拓广,从而把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教材做“并集”,应讲尽讲,希望把什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进度跟不上,甚至抢占学生自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那么,教师应怎样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高考?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取得改革的深入与成功,对现在面临的诸多困惑,教师必须去认真思考,从而改变教学行为与策略,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做好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有关培训活动。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专题研讨,对实践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2、搞好毕业班的复习教学研究工作
组织初三数学教师学习和研讨《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引导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几节有质量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探讨和研究提高复习课质量的教学策略。
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组织高三复习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和研究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做好两次模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分析等有关工作,及时反思,研究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策略。
3、抓教学常规学习,促青年老师成长
组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常州市中学数学教学建议(常规)》,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召开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时间三月上旬。分析上学期高三数学期末考试情况,对下一阶段的高三数学复习提出合理建议。
2、认真参与对各所高中的高三教学调研工作,组织高三数学教师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月份:
1、开展高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提高高一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实施水平。
2、召开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座谈会,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研究任务,商量今后教研活动安排。
3、召开高二数学备课组长会议,研讨教学要求,学进度。
四月份:
1、协助协作片开展初中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各校初中复习经验。组织学习《20xx年中考说明(数学)》,传达常州市中考会议精神,研讨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组织高三模考、阅卷及分析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3、组织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积极参与常州市初中数学精品课的建设工作。
4、高二数学教材教法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促使青年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月份:
1、组织高中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与青年数学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学习研究“20xx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毕业班复习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组织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活动,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商量七、八、九年级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3、召开我区数学学科区、市级教科研课题组组长会议。各课题组长交流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六月份:
1、了解高考最新动态与趋势,分析一模、二模的数学试卷与高考数学试卷相关度,为下年度高三的教学与复习作准备。
2、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组织部分高一、高二数学教师总结一年来高中课改得失。
3、做好中考数学阅卷的组织与试卷分析工作。
4、组织高一与高二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及时作出试卷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75-01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试卷讲评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强化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素养。
一、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形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试卷作为课堂教学对象,对学生考试中遇到的难题错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试卷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考试中,通过定期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能力的检查,进行试卷讲评对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还是由于学生的不认真导致。通过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提高质量,促进成绩的进步,同时提高真题数学素养。
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效率的有效措施
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试卷的讲评教学,要开展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讲评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归纳总结试卷出现问题,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在进行试卷讲评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试卷上的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出现问题的原因[1],另外,做好统计工作,有利于在进行课堂讲评时具有教学依据。了解学生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类似问题的认识,避免出现由于知识点混乱而造成的出错。例如,在试卷中出错频率较高的有关“圆锥侧面积”问题,如下所示:
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半径为2,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A.11∏ B.10∏ C.9∏ D.8∏
学生在这道题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分析出由于学生将“圆锥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记混,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实物的观察,通过对比标记圆锥与圆柱的侧面积,让学生加深两者之间的区别,避免下次出现公式混记的问题。
(二)优选试卷讲评关键点,提高课堂讲评效率
在进行试卷讲评的过程中要对讲评的关键点进行合理选择,并非所有试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的效率。对学生基本掌握并能够准确完成的问题可以选择不讲,对出错率较高,知识点较为重要的题型进行统一讲解。优化讲解内容,提高试卷讲评效率[2]。例如,“结合图像求不等式解集”时,大部分学生会出现少解的问题发生,教师在讲评时着重进行强调,将图像求解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征求同学的好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三)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讲评效率以及开发学生学习思维有着重要作用。数学试卷讲评课堂上,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一旦出现逃避心理,则会对学生成绩造成较大的影响。加强师生沟通,使课堂讲评环境轻松,使讲评形式不断丰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积极性[3]。例如,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讨论,进行问题讲解,对该问题出错的原因的分析。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B、E分别在AB、AC边上,DE与BC平行,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的相似比为1比2,那么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的面积比为()
A.1:2 B.1:4 C.2:1 D.4:1
学生主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出错原因为将面积比错认为是相似比。通过讨论和讲解的过程,学生将课堂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解决的状态,学生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问题的印象加深,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效增强。
(四)加强学生反思,进一步落实巩固练习
通过课堂试卷讲评,教师要结合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针对性总结,学生在问题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反思的过程既是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的回顾,也是对问题的巩固与加强。在进行反思巩固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重新进行计算解决[4],例如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试卷错题集”,将每一次的试卷讲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统一类型的问题可以总结在同一目录下,既方便查找,也利于学生加深对某类题型的印象,降低该类型题的出错率。再如,教师定期对试卷中出现的典型题进行总结,整理出一个新的“小试卷”,对典型题和出错题进一步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巩固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对问题的解决游刃有余。
初中数学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扎实的掌握,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试卷讲评是即使一种教学类型,也是一种复习模式。通过试卷讲评的过程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出现问题的认识,减少以后问题出错的机率,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在试卷讲评中注重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提高能力,正真达到试卷讲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熊 亮.高三数学试卷讲评的前置习题编制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