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8月开始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全市各小学数学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到现在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当中,各学校依据方案拟定计划边摸索边实验,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研员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市小学数学“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情况做如下阶段总结: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实验初期,我们的重点实验学校纷纷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对“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案进行了重点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强调教师自学。自学中,实验教师常以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多集体研修为主。多读、多看关于数学主体性学习和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的书籍,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借鉴“他山”经验,使自己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多思、多想就是将所学、所记反复研究、剖析、研磨其中的内涵,丰厚自身的底蕴。使教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从课题内涵、研究方法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多集体研修就是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力求集体备课常态化。从而使实验教师在自学中成长。为课题实施打下理论基础。接着我们确定实验学校,各校确定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结合我们之前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及小学生的特点,各校基本上都确定了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流程,依据课标深挖教材积极大胆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
实验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普遍认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从教师课堂中看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探究、讨论、实验、猜测、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认知、主动建构,获得充分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看作数学学习的主人。调研座谈中教师谈到: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是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数学活动。也就是说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
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是对话与知识的建构活动,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从调研的课堂中不难看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诚互动的,是共同探究知识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
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以开放性的问题或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活动有了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进行主体性学习,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能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组织、营造和保持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行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让学生始终处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调研中,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积极互动,在合作中交流各抒己见,课堂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环境这一理念在部分课堂得到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多。把师生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全体或小组),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教学活动。例如:实验一小,实验二小课堂教学按照先通过看书自学完成学案,再小组交流统一观点,然后展示汇报暴露问题。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当堂检测这几个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按照这个教学模式轮流上教研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使得课堂日渐成熟。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课堂教学,我们规定在学案中必须要有的环节,如一小,四小是这样设定的:复习导入---学习目标---典型例题---复习巩固---当堂检测,在此基础上实验教师每人严格按学案要求执教了一节研讨课,从学案导学实施的情况来看,学案导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也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课不适合用学案教学,比如概念比较多的课,再比如一些结论需要孩子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结果的课,对这种课,我们可以激趣导入,探究环节丢给孩子效果会更好。
每个学期,重点实验学校都要搞一到两次教研活动,先是学年内教研,然后选出一两节好课,学年教师集体备课、试讲、修改后上公开课,效果很好。教师现在看课也把目光由教师转到了孩子身上,一节好课不是看你教师表现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在这次教学改革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如三小张丽,一小的李丽、八小韩丽、六小赵惠敏、十小王卓琳、实验一小的赵红梅、徐金、四小的郑英爱、郑成淑、崔银顺等。很多老师都从课堂中看到了这些老师平时教学中对孩子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机敏和睿智其实也闪现了教师的影子。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研氛围更浓了。
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逐日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实验老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科学、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两年的实验下来,改变了老师们讲授式与问答式教学,大力倡导主体性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改变了以往对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室的狭隘认识,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外开放,将数学的学习延伸到更广泛的实践应用范围。基本建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能较多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从多方面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从而改变了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交往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特别的喜爱和欢迎,在这种活动方式中产生了教与学共同成功的共鸣效应。一些成绩不很理想、行为习惯不很规范的学生在座谈会时这样说:“原来是老师讲,我们听。有发言的机会和有受表扬的机会的,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如果按老师规定的小组进行讨论,我们只能被好学生管着,听他们发言,服从他们的答案。现在我们自找伙伴学习,相互间没有嫌弃,也不需要服从,让我们有了在小组里自主发言和在大组里汇报的机会,我们就有兴趣学,愿意动脑思考,愿意向别人学习,有竞争的愿望了。有时我们找老师做伙伴,就得到了老师面对面的帮助,我们就得到更快的进步了”。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验中我们的实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把各个学校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定为4──6人,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并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合作学习中组内每个人都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效培养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数学课堂练习多数是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实验中我们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并不强,实验教师门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让学生较为理想的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原式=25×(4×26)=25×4×26=2600。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
(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
2、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所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在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复习巩固的习惯,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尽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逐步为教师所接受,但要真正把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还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表现在课堂上仍有许多不理想的做法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教学观念问题。个别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形式表面上是变了,但实际上平时教学中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以讲为主。到公开课反而上得四不像,学生表达不出来,发现不了问题,教师又不敢讲,整个一个夹生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小组长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在课堂交流中仍由少数优等生占领着,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精力集中,专门找其他孩子发言中的漏洞,而那些反应慢的孩子对于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显然没那么强,理解不够透彻。小组同学没有真正统一观点,很多问题该在小组内解决的解决不了,小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有的小组只关注自己组的发言情况,其他组的活动和自己没关系。教师对于孩子和课堂的评价还显得比较笼统,没有从更高的角度引导孩子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3、教师备课问题。我们在对我市小学数学部分教师的备课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教师的备课存在如下几个误区,需要认真反思。
(1)、重形式轻实效。备课与书写教案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即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80%的'精力用于盲目书写教案。
(2)、重教法轻学法。教学过程呈对话式,设问过于密集,牵引痕迹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3)、大量超前备课或课后补教案,为应付检查做无效劳动。
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相对稳定,教师受陈旧、落后、过时的传统教学思想弊端的束缚;二是过于依赖教案;三是管理上的某些”常规“要求(如统一的教案格式,以教案的详略、字迹工整与否、数量多少论优劣等),使教师不得不在有限时间内靠抄教案来应付检查。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1、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念和学科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相信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舍得放手,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对教学中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将,还要讲懂讲透。
2、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多加专研:
(1)、课堂中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课堂中不懂就问,有不同想法就说,有不同做法就动手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教师从设计教案始起,就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应给学生的合作研讨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重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有组织的合作研讨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3)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常教给训练和提供学生使用合作研讨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倾听,如何归纳问题,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质疑,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4)教给合作研讨的方法,提高合作研讨的质量,在合作研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研讨学习。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的合作研讨的风气和习惯。
(5)、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很多孩子们的质疑能力需要提升。很多孩子质疑还只是停留在挑对方语言逻辑上的毛病或声音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太纠结于表达的方式。
3、改进备课的方式
(1)、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开展具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活动。
(2)、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3)、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教材编者意图的分析,重视学科资源的开发。认真解读新版《课程标准》(特别是增加和删掉的内容)和教材,及时把握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把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加强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教研,认真备好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
1.1微课
微课称为短期课程或者单元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其核心是列出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核心概念,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强调视频的类型是在线网络课程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微资源。微课的特点:视频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相比与传统的课堂来说较少,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制作方法非常的简单,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问题精确,主题突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更加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的时长一般是5-8分钟。一个微课就是一个小小的主题,只需要会制作简单的PPT以及录制软件,里面包含着所有的教学环节,却能以此制作出有自己教学特色。
1.2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的以课前、课中为分解,把过去教师上课知识传递的部分迁移到课前,即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课外预习,预习完回到课堂研讨,课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首先由小组内学生帮助,促进学习、情况简述和反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翻转课堂的重构了学习的流程。实际教学中,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和协作探究,直接决定了课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学习的困难。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微课所选择的内容,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知识,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情景中产生,是学生在网上主动的收集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认知结构。通过微课的学习,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正确选择微课教学的内容,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分割;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沟通,以一个问题为主线,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互动性问题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微课的时间应较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设计互动性问题的时候一定难度事宜,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以及递进性,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添加些互动性的措施,如微课带有教师头像的视频,添加背景音乐,以及把握语言和字幕的节奏。设计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内嵌在前测、后测、测试反馈中,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和交流;微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精细化原则,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分成概要过程和细化等级过程,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使教学的过程能够层层递进,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取出来基本的概念和法则,适当加入与知识有关的图片和动画等,不断的一步步加深对知识的提升,以此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微课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弄清楚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从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入手;要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作业中的易错点制作成微课;确定需要围绕数学的核心概念,采取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自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素材选择。
3小学数学微课的个案设计
小学数学圆的学习属于重点。本课采取的是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录制课件:录屏软件+PPT式。微课制作:步骤一:情境导入(3分钟)。步骤二:分发前测任务单,明确教学任务,正确使用圆规画圆的步骤问题。步骤三:观看《圆的认识》微课视频。让学生将疑问及时的记录下来。步骤四:课堂答疑(7分钟)。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步骤五:教师讲解与总结(3分钟)。教师将各组都不会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询问学生是否都已经理解。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们兴致活跃,课堂氛围很好。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应当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的表现出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脑。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提供更有效的微课制作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的条件。
作者:尹丽峰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Tan,S.C.,&Wong,A.F.L.Teachingandlearningwithtechnology-AnAsia-Pacificperspective[M].Singapore:PearsPrentice-Hall,2001.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课。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游戏、实验、调查、讨论、演讲、探索、写小论文等活动得到的,一堂课中所教的数学知识哪怕很少,但获得这个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却不容忽视。美国的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亲身体验再创造发现为认知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在活动课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教师总是设法创设一种愉悦而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中遨游。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还给学生。只有朝这个方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转变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
2对中职数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如果说中职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那么应该说教材编写脱离中职学生实际是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尽管教材作了多次修改,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仍基本与高中相当,中职特色不明显。鉴于进入中职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和数学教学课时限制的现状,现阶段教材没有与初中数学教材相衔接的自然过渡,对中职学生而言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而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大。现行教材要求中职学生必修部分内容面广,未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因而缺少针对性,是否可以开设类似小学、初中教材,增加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讲故事课、趣味游戏课、思维训练课、操作实践课等活动课呢?是否可以在教材里就创设教学情境,以实验、调查、讨论、演讲、探索、写小论文等活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数学知识呢?是否可以改变教材的一副“学究”面孔,增加一些数学史、数学家传记、数学趣事轶闻等文化内容,编写得通俗、生动、引人入胜些呢?……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下面就“数列”一章提出一个编写建议(供讨论):(1)“世界末日”,介绍数列有关概念,不完全归纳、整体思想等数学方法。2课时。(2)“数学王子高斯”,介绍等差数列有关概念,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倒写相加法。2课时。(3)“国王的奖赏”,介绍等比数列有关概念,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2课时。(4)“兔子的繁殖”,介绍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关系,寻找自然界的数列。2课时。(5)“购房贷款”,调查与探索,数列的应用,数列小结。2课时。
3对数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课程教学目标在能力培养要求中明确提出:“数学思维能力就是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建议中也明确告诫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历自身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激活学生合乎情理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优良思维品质,也正体现了“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还应该补充一句“授人以渔不如启导学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中职数学教育改革更需要启导学生学的欲望、学的方法,启迪中职学生的思维更是数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数学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美国把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机领域的人才一起列为高科技人才,奥巴马总统多次强调要加强数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甚至在总统竞选中公开指责罗姆尼数学太差。日本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强调“数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发展之,应当赋予学生将来在市民社会中强健的生存实力,数学教育不单是体系、逻辑和知识的教育,也是与人类生存方式相关的教育,它与文学一样,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见,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国内外都有共识。事实上,已经有人作过调查统计,在今后工作中,用到中学数学知识的人不到30%,而用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人超过90%。数学教育改革应该突出什么很清楚了。可以设想,在中职教育中,忽视数学能力教育,忽视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学生不善于分析归纳,不善于猜测联想,不善于抽象概括,不善于推理探索等等,这样的学生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教育改革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4结语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25×674=16850(千克)"以后,接着又给出"也可以这样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总共可得2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指导书写12时,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大胆地说:"老师,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说:"十位上的1斜一点就好看了。"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比较漂亮的12,学生情不自禁地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圆的认识"时,采用动画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停止播放,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