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反思必不可少。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结束后,把对教学过程的感觉、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想法汇总成文字材料,对自己课堂的总结和反馈。反思是教学的进步,是提高教师素养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环节。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一套教学的系统,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更有助于其钻研学生心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剖析自己课堂的优缺点,不能照顾学生的情绪,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那么,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时积累,上升到一定高度,使之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对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反思教学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查找到原因,找到对策,我们就会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反思教学
(一)教师的反思
1.加强自身学习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也是很关键的,有了理论基础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才更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发展要求。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过程,也为我们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的学习很重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需要有三桶水,这样别人才会觉得你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为人师者更应该如此,要时时刻刻不忘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重要学科,这些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积极的影响。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学习过程就是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自己不断完善并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才会顺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与同事交流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动力,一个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尊重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作为个体,你会常常感到自己力量的单薄和知识的匮乏,要相信集体的力量,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个人才会进步,学生才能感受到力量,不但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学生也会感觉豁然开朗,重视和采纳不同意见,是我们提高自己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习是一个团体性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就能创造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3.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学生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教师教学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必须及时听取和积极改进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要经常进行交流与对话,不仅学生要听教师的教导,而且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是一种修养,是素质教育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不懂的、似懂非懂的问题要及时找到原因,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平等的良好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渴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的反思
1.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的年代需要我们创新学习方法和手段,使学习适应时展的要求。开放性学习、问题式学习都是不错的学习方法,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创新型小组的学习中,大胆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妙,体会学习的乐趣,发挥其主动作用。
2.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教师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促进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重难点知识能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对于教师的讲课方式、方法,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肯
的意见和建议,既能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也能使教师进步。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不断思考,也是教师进步的一种途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听课和评课中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是促进教学观念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二、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的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兴趣爱好的反思。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对教材更深的理解和对学生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会学生自我反思
如果说老师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那么学生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那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一、统筹兼顾,把握整体,反思教学的合理性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表现为自然、顺畅,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各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等细节上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显现出闪光点,比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精彩导言、突破重难点的别具一格的智慧火花、对学生进行赏识的激励性评价等,这些都应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
当然,每节课下来,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自己不太满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启发点拨不是精确到位、环节设置欠合理、方法选择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等。教师只有从整体上宏观把握课堂,认真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对今后的教学产生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教师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学生,反思自我,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不断进行改进,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反思教学的人文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避免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伤害。事实上,教师对待学生学习的冷漠、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是对学生更大的伤害。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在无意间中伤了学生的情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经常反思自己的这一行为,在课堂上就会关注学生的存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例如,对于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卷:已知向量a≠e,│e│=1,对任意t∈R,恒有│a-te│≥│a-e│,则A.ae B.a(a-e) C.e(a-e) D.(a+e)(a-e )
在求解这道题时,学生如果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已给条件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会直接从不等式│a-te│≥│a-e│着手,进行计算,这的确也不失为一种解法,但运算量显然很大。而我们如果仔细思考题中的条件,向量a≠e,且不等式│a-te│≥│a-e│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完全可以借助向量本身的意义来进行思维,这样,运算量大为减少。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之后,其他同学也给予了肯定。我抓住这一机会,对该生大加赞赏和表扬。针对这一事例,在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感觉到在课堂上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当然,这一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纵观以往的教学,由于受高考升学指标及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和教师,习惯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而事实上,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基础、态度和能力不同,对他们统一模式,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在各个环节上下足工夫,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另外,分层教学也体现在作业的分层上,教师完全可以将作业设计成不同层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让力不从心的学生吃得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推进。
四、认清自我,不断提升,反思教学的时代性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如何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运用学生易懂的方式讲解,让学生领会其本质,是对广大数学教师的挑战,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使自己的业务能力紧跟时代的脉络。另外,教师还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吸纳先进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本领,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民主、人文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同组教师的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故步自封。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学生是被动地获取知识,整节课下来很疲惫,而新课程则要求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实施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个研究课题或让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实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四、适当变换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让数学知识“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