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尿酸(UA)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绝经后女性CHD患者467例。根据血UA水平将患者分为UA正常组和UA增高组。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血UA增高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血UA正常组(均P>0.05)。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CH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会上升104%。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就会相对增加13%。结论: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血UA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关键词 冠心病 绝经 血尿酸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uric acid level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ang Mingyi ,Zhang Yujing,Xu Jian,Yang Xinbin,Feng Feng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110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uric acid level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Methods: 46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ostmenopausal women CHD we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13.According to the blood levels of UA,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UA normal group and UA increased group.According to Syntax score,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low risk group and high risk group according to disease severity.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CHD,number of stenosed coronary vessel and Syntax score of UA increas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A normal group(all P>0.05).The increase of blood UA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CHD,blood UA increase every 1 μmol/L,the relative risk of CHD will rise 104%.The increase of blood UA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blood UA increase every 1 μmol/L,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ll increase relatively 13%.Conclusion:In postmenopausal women,blood U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CHD. The higher Blood UA level is,the more severe the coronary lesion i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Pausimenia;Blood uric acid

近年来,血尿酸(Uric acid,UA)被认为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种可能危险因素[1]。研究发现,血UA会增加CHD的风险,然而当对其他CHD的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血UA所增加的CHD风险就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UA水平的增高往往伴随着年龄的增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故血UA可能仅仅是CHD危险因素的一个生化标志[2~5]。有研究观察发现,血UA水平在女性绝经后明显上升,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导致的。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女性绝经后血UA水平与CHD风险的关系,且已经有研究报道女性绝经后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显著降低血UA水平[6]。然而绝经后女性的血UA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还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本研究旨在观察血UA水平与绝经后女性CHD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绝经后女性CHD患者467例,并初次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入选标准:①绝经后女性;②入院疑诊CHD初次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术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②既往曾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研究方法:全部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介入专业医师操作,造影路径由术者根据经验选择,送入导管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病史(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脑血管病史、心衰史、心律失常史、肾功能不全史、CHD家族史等),并收集患者住院当日或次日检测的血清U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肌酐等生化检查结果。根据血UA水平将患者分为UA正常组(190~434μmol/L)和UA增高组(>434μmol/L)。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x±s)描述。其中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冠脉造影诊断是否CHD或Syntax评分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进入法),各危险因素及相关化验值为自变量,进入变量的概率标准为双侧0.05。P

结 果

血UA正常组和血UA增高组基线资料的比较:符合入选标准患者467例,平均年龄(63.9±7.6)岁。全部患者根据血UA水平分为两组,血UA正常组386例(82.7%),血UA增高组81例(17.3%)。两组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血UA水平与CHD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单因素分析:血UA增高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血UA正常组(P值

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冠脉造影诊断是否为CHD作为二分类变量,将表1中所有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CHD=-6.50+1.34×糖尿病史+0.85×高血压史+0.83×血UA+0.07×年龄+0.01×甘油三酯-0.41×总胆红素。结果显示: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04,95%CI 1.38~4.28,P=0.033),血UA每增加1μmol/L,CH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会上升104%,见表3。

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以Syntax评分分级评价的冠脉病变程度作为二分类变量,将表1中所有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Syntax=-5.79+1.06×糖尿病史+0.68×高血压史+0.40×血UA+0.06×年龄-0.14×总胆红素。结果显示: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13,95%CI 1.03~1.77,P=0.027),血UA每增加1μmol/L,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就会相对增加13%,见表4。

讨 论

目前,有许多观察性研究试图证实高血UA水平是否为CHD的一个危险因素。然而由于血UA水平往往与其他CHD危险因素互相影响,因此,很难确定血UA水平与CHD风险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关联。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血UA水平与特定人群(绝经后女性)的CHD风险之间是否存在独立关联以及血UA水平对CHD严重程度的影响。

众多研究报道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而女性绝经期后CHD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甚至与同龄男性一致,成为其主要的死因之一[7,8]。因此,大量研究报道老年女性CHD发病率升高可能与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系统失去其保护作用有关。但是研究报道,老年女性CHD发病率与雌激素下降幅度无显著相关性[9]。故这种CHD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影响了体内其他代谢系统有关,而血UA增高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通过对绝经后女性不同血UA水平CHD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在绝经后女性中,血UA水平增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和甘油三酯水平,而胆红素是其保护因素。本文还提示血清UA水平越高,CHD病变程度越重,表明血UA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女性CHD的病变程度。Sumino等的研究发现绝经后合并高UA血症的女性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使得UA水平下降,从而减少CHD患病危险。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本文的发现[10]。

因此,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可能原于雌激素具有增加UA肾脏清除率的作用,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血清UA水平增加,从而间接导致了CHD风险的增加。虽然目前血UA可能会增加CHD的风险这一假设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其潜在机制却不断被提出:包括增加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对炎症和血压的不利影响,并增加了平滑肌细胞的增殖[11~13]。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受限于回顾性研究。其次,本文得出的结论仅限于绝经后且疑诊冠心病的女性,无法扩展到更广泛的女性人群中去。

参考文献

1 Qin L,Yang Z,Gu 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individuals[J].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2014,14(1):26.

2 Kuzuya M,Ando F,Iguchi A,et al.Effect of aging on serum uric acid levels: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 large Japanese population group[J].J Gerontol A BiolSci Med Sci,2002,57:660-664.

3 Yalcin M,Kardesoglu E,Isilak Z,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uric acid leve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hort-term follow-up study[J].Medicinski Glasnik,2013,10(2).

4 Forman J P,Choi H,Curhan G C.Plasma uric acid level and risk for incident hypertension among me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7,18(1):287-292.

5 Jie Y,Jiangli H,Jieming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4,127(6):1039-1045.

6 Mc rosano G,Fini M.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impact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Cardiology in review,2002,10(1):51-60.

7 Gruber CJ,Tschugguel W,Schneeberger C,et al.Production and Actions of Estrogens[J].N Engl J Med,2002,346(5):340-352.

8 SoRelle R.ATP Ⅲ calls for more intensiv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owering in target groups[J].Circulation,2002,106(25):9068.

9 Cauley JA,Gutai JP,Glynn NW,et al.Serum estrone concentration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ArteriosclerThromb,1994,14(1):14-18.

10 Sumino H,Ichikawa S,Kanda T,et al.Reduction of serum uric acid by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hyperuricaemia[J].Lancet,1999,354(9179):650.

11 Mustard JF,Murphy EA,Ogryzlo MA.Blood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economy in subjects with primary gout[J].Can Med Assoc J,1963,89:1207-1211.

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总TBIL(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风险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疑诊CHD并初次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患者46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TBIL正常组(>4μmol/L)和TBIL降低组(22分计为高危)。结果:血TBIL降低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血TBIL正常组(P均

关键词 冠心病 绝经 血总TB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serum TBIL level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ang Mingyi1,Sun Yan2,Zhang Yujing1,Xu Jian1,Yang Xinbin1,Feng Feng1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1100411

The east part of Qingdao City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26607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TBIL(total bilirubin,TBIL)leve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risk and severity in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467 suspected CHD and initial diagnostic coronary angiography patient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3.According to the blood levels of TBIL,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TBIL group(>4μmol/L)and TBIL low grou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nopause;Serum total TBIL

近年来,血清总胆红素(Bilirubin,TBIL)被认为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呈负相关,血清中TBIL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多支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1]。TBIL能够抑制脂质氧化、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及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进而发挥其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的作用[2]。上述观点大多数于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得到证实,但并未在女性患者中得到一致的肯定[3],可能由于女性雌激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造成血清TBIL水平较男性较低。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女性TBIL水平与CHD风险的关系[4],然而绝经后女性的TBIL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还有待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证实。本研究旨在观察TBIL水平与绝经后女性CHD发生风险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疑诊CHD并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67例绝经后女患的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①绝经后女性;②入院疑诊CHD,并首次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术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②既往曾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方法:全部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病史(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脑血管病史、心衰史、心律失常史、肾功能不全史、CHD家族史等),收集患者血清TBI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总TBIL正常组和TBIL降低组。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x±s)描述。其中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冠脉造影诊断是否CHD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进入法),各危险因素及相关化验值为自变量,进入变量的概率标准为双侧0.05。P

结 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共467例,平均年龄(63.9±7.6)岁。全部患者根据TBIL水平分为两组,TBIL正常组368例(78.8%),TBIL降低组99例(21.2%)。两组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TBIL水平与CHD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单因素分析:TBIL降低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TBIL正常组(P

TBIL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以冠脉造影诊断是否为CHD作为二分类变量,将表1中所有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CHD=-6.50+1.34x糖尿病史+0.85x高血压史+0.83x血UA+0.07x年龄+0.01x甘油三酯-0.41xTBIL。结果显示:TBIL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5,95%CI 0.61~0.91,P=0.044),TBIL每增加1mmol/L,CH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会下降25%,见表3。

TBIL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以Syntax评分分级评价的冠脉病变程度作为二分类变量,将表1中所有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Syntax=-5.79+1.06x糖尿病史+0.68x高血压史+0.40x血UA+0.06x年龄-0.14xTBIL。结果显示:TBIL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8,95%CI 0.81~0.97,P=0.014),TBIL每增加1mmol/L,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就会相对降低12%。见表4。

讨 论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TBIL水平为CHD的一个危险因素[5]。然而由于TBIL与血脂等其他CHD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很难确定TBIL是否与CHD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本文探讨TBIL水平与特定人群(绝经后女性)CHD发生风险是否存在独立关联以及TBIL对CHD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

TBIL作为一种抗氧化剂[6],能够清除过氧化氢,防止脂质氧化[7]。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8]。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不仅能够损伤内皮细胞,而且可被巨噬细胞吞噬,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物质泡沫细胞[9]。在此分子理论基础上,发现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反应即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减轻粥样硬化程度[10,11]。因此,TBIL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从而抑制OX-LDL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

本文通过对绝经后女性不同TBIL水平CHD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在绝经后女性中,TBIL水平减低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还提示TBIL水平越低,CHD病变程度越重,表明TBIL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女性CHD的病变程度。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作用减退,雌激素影响脂类代谢,降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一氧化氮[12,13],因此,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可能缘于雌激素对脂类代谢调节作用的减退,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血清TBIL水平减低,从而间接导致了CHD风险的增加。因此,低TBIL血清水平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成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新的预测因子,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靶点。然而,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受限于回顾性研究,而且,本文得出的结论仅限于绝经后且疑诊冠心病的女性,无法扩展到更广泛的女性人群中去。

参考文献

1 Erkan A,Ekici B,U?urlu M,et al.The role of bilirubin and its protective fun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Herz,2013:1-5.

2 Hileman CO,Longenecker CT,Carman T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bilirubin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HIV-infected adults on stable antiretroviral therapy[J].HIV medicine,2012,13(10):609-616.

3 Endler G,Hamwi A,Sunder-Plassmann R,et al.Is low serum bilirubin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en but not in women[J].Clinical chemistry,2003,49(7):1201-1204.

4 Oda E,Kawai R.A possible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a Japanese health screening population[J].Heart and vessels,2012,27(1):29-36.

5 Schwertner H A,Jackson W G,Tolan G.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ical chemistry,1994,40(1):18-23.

6 Minetti M,Mallozzi C,Di Stasi AMM,et al.Bilirubin is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of peroxynitrite-mediated protein oxidation in human blood plasma[J].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1998,352(2):165-174.

7 Erario MA,Gonzales S,Noriega GO,et al.Bilirubin and ferritin as protectors against hem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 liver[J].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Noisy-le-Grand,France),2002,48(8):877-884.

8 Pe?ek K,Bukovi? D,Pe?ek T,et al.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diagno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from Croatian Zagorje County[J].Collegium antropologicum,2008,32(2):369-374.

9 Shimada K,Mokuno H,Matsunaga E,et al.Circulating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cardiac ev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4,174(2):343-347.

10 Ference BA,Yoo W,Alesh I,et al.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Low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Beginning Early in Life 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60(25):2631-2639.

11 Ruiz FJG,Ibá?ez AM,Pérez-Jiménez F,et al.Current lipid management and low cholesterol goal attainment in common daily practice in Spain[J].Pharmacoeconomics,2004,22(3):1-12.

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第3篇

荷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成功建立一个小鼠肝炎冠状病毒三维模型。由于这种病毒与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有许多相似特征,这一模型可用于抗非典药物研究。

非典关联

这项研究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病毒学家贝伦德・扬・博斯领导。他说,小鼠肝炎冠状病毒和非典病毒非常接近,“只要你认真研究一下非典病毒,就可以找到和(小鼠肝炎冠状病毒)相似的特征”。

他说,正因为此,对小鼠肝炎冠状病毒的研究结论“可以直接用到非典病毒上面去”。

小到感冒,大到肠胃病,冠状病毒能导致动物和人类患上多种疾病。以非典型性肺炎为例,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疾病就是由那些原本只在动物间传播的冠状病毒引发。这些病毒变异后,感染到人身上,并不断传播。

非典疫情在2003年肆虐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大约800人死亡,估计造成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

建立病毒三维模型

研究中,博斯和他的同事让小鼠肝炎冠状病毒处于冰冻状态,同时使用新型电子显微技术给它拍照,“我们用这些图像来构建病毒的三维模型”。

博斯说,破译小鼠肝炎冠状病毒结构只是研究的初步成果,但这一步能让研究人员更清晰地了解病毒在人体内的变体。研究人员还发现,小鼠肝炎冠状病毒的外壁比想象中要厚,因为它内部还有一个保护层。这一外壳会在必要时与健康细胞的细胞壁融合,以感染这些细胞。

博斯等人的努力并非绝无仅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实验室成功重建了蝙蝠身上的非典冠状病毒。

深入研究

自从非典型性肺炎病原体确诊为病毒以来,各种动物和人类的冠状病毒得到高度关注,研究人员也开始对动物和人类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等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眼下研究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非典病毒,当年用于防治非典的一些疫苗或治疗方案可能不管用。正因为此,重建类似非典病毒的病毒模型对防治非典意义非凡。

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第4篇

近日,英国和沙特阿拉伯分别发现病毒感染病例。我国卫生部称,目前尚不能排除该疫情输入国内的可能。据悉,该冠状病毒已证实与SARS(“非典”)不同,但引发的病例严重程度类似SARS。请关注——病毒会流入我国吗??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发现两例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病例,并发出全球警示。虽然这种病毒和非典病毒不同,但基于目前确诊病例的严重程度,世卫组织正参与进一步确认这种病毒的工作。

病毒并非SARS

世卫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强调,这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和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不同。因此,此前媒体用“类非典病毒”来称呼这种病毒并不恰当。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日前也证实,状病毒并非2003年的非典病毒。中心同时发现,病毒与两种香港蝙蝠携带病毒的基因排序相似度达70%至90%。

卫生防护中心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主席袁国勇指出,病毒与香港两种蝙蝠携带病毒基因排序相似,相信是近亲。现阶段难以判断新病毒是否来自蝙蝠。“人们接触到蝙蝠未必有事,但一定要洗手,且最好不要接触”。

针对中东出现两例状病毒感染病例。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指出,虽然病毒不是SARS,但冠状病毒可引起一系列症状。目前的两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表现为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程度类似SARS。

“目前两例确诊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现在不清楚这是不是该病毒感染后的典型症状,以及该病毒是否可以广泛传播。“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建议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住院治疗,并采取对症支持疗法。”

出现新型病毒不奇怪

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非典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冠状病毒的灭绝,冠状病毒有四个亚群,而近来发现,这类病毒在人群中依然有一些传播。2003年的非典病毒为冠状病毒的变异所致,现在在自然界,特别是中华巨头蝠身上出现与SARS很相似的冠状病毒。

“有些美国病毒学家说,SARS病毒在2003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第一,2004年我们又有4例,而携带病毒的果子狸肯定不是它的原始宿主。另外,最近在人群里检查,还是有一些正常人群有SARS冠状病毒的抗体,这就说明这种病毒可能在人群里还是有传播。”钟南山同时表示,“对于现在又出现的这个,还需要做全新测序等各方面工作,但总的来说还属于这个亚群的其中一种,还是值得重视。但是它常会有一些变异,变异以后有时候就会产生大规模的人传人。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值得警惕吧。”不过,钟南山也提出,暂时还没有实施大规模防护的必要,但要密切观察它的动态。

目前应该多观察

新型病毒的情况到底如何,目前人们还在等待,而丹麦刚刚发现5名疑似感染病毒患者。目前世界各个地区已提高警惕。

“目前应该多观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这一病毒症状严重,应当密切观察是否有其他的病源发生。但是没有必要太过恐慌。

曾光强调,这一病毒和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不同,并不能和SARS划等号。目前在英国确诊的患者病情很重,很多方面比较类似于SARS。就我们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很相近,比较类似,不能说完全等同,主要是它的结构是不是完全一样,传播类型是不是完全一样,还要等世卫组织进一步的消息。

曾光认为,该病毒确有传播和致死的风险,如果发现得晚,造成社会传播,就比较危险;现在发现得比较早,范围很小,涉及到的人少,现在是控制的最好时机。

到中东感冒加重应立即就诊

针对新近发现的病毒,10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国际旅行和出入境健康提示,请往返于阿拉伯半岛国家的所有人员注意病毒感染的预防。

健康提示说,出境前可适当准备一些预防及治疗常见传染病如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可适当准备一些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纸巾等;出发前如感到不适,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肌肉疼痛等,建议痊愈后再开始行程。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请前往阿拉伯半岛国家的人员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尤其是密闭的场所并长时间停留;目前,病毒感染的传染源、储存宿主等尚不清楚,不排除病毒通过动物感染人类的可能性。因此,健康提示请前往上述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人员应尽量避免到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如果到了中东并出现感冒、发热症状,且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应该立刻就诊。

对我国公共卫生风险尚无法判断

据卫生部消息,截至目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无证据表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亦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9月28日,卫生部透露,现已由流行病学、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风险沟通、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卫生部应对病毒疫情专家组”,并对此起疫情进行了研判和风险评估。

专家认为,由于国际上对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严重性、疫情危害程度的认知有限,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此次病毒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大小,也不能排除我国存在该疫情输入的可能。

卫生部已组织专家完善相关预案,制订相关防控工作方案,部署相关工作。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具备了对病毒的实验室分子检测能力,将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疫情应对技术准备。近日,全国32个省级疾控机构、130余个口岸城市疾控机构,以及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机构的人员进行了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记者?李颖)

新型冠状病毒范文第5篇

很多人还对12年前的春天记忆犹新。SARS突如其来,曾令整个中国措手不及。而MERS的病原体,恰恰是SARS的近亲。它也是一种冠状病毒,一度被称作病毒,直到 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命名它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5年5月4日,它跟随一名68岁的男子从巴林返回韩国,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导致了7人确诊,64人隔离。

5月26日,其中一名确认患者的儿子逃避隔离,前往中国,引起了香港、澳门、广州、台湾等多地恐慌。

短短两年时间,MERS已经从发源地中东传播到欧洲、北非、东南亚、美国、韩国等地,但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MERS还很陌生。

MERS,另一种冠状病毒

MERS的全称是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准确来说应该叫MERS-CoV。最早于2012年9月在沙特被发现,它与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家族,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有急性肾衰竭。因与SARS同属冠状病毒而出名,也成为第6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也是过去10年里被分离出来的第3种。人体内的冠状病毒最早于1960年代在英国被分离出来,病毒因其表面皇冠状的突起物而得名。它可能与人、猪、猫、狗、鼠和鸡的呼吸系统感染相关。

出于通俗易懂的考虑,媒体经常把MERS称为新SARS,但事实上,虽然这两种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但它们在基因上具有明确的差异,而且使用不同的受体。

先让我们了解下这两种病毒命名的涵义――这两种疾病的病原同属正义单链RNA病毒,网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乙型冠状病毒属。MERS的病原叫做MERS-CoV,非典的叫做SARS-CoV。

了解到病毒的分类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们都以正义单链RNA作为遗传物质,正义是指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后就能直接当成信使RNA进行翻译。单链RNA在复制过程中本身就爱出错,也没有像双链DNA那样强大的纠错功能,导致这类病毒通常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错太多,基因组自然就相对较小些。

那么这些病毒的进化策略是什么呢?一种可行的办法是用相对精简的遗传信息,去感染不同的物种,在物种之间交叉传播并得到更多的变异机会。尽管 MERS-CoV的来源和传播模式并不清楚,但当前认为,MERS 是由动物宿主或间接动物宿主传播给人类。MERS-CoV和SARS-CoV目前都被公认为是跨物种传播的,又称人畜共通,人畜共通病通常都非常棘手。

棘手的人畜共通病

能在人和脊椎动物间发生感染和传播的病原体超过800 种,近 30 年来新发传染病中,人畜共通病比例超过 75%。

人畜共通病,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烈性人畜共通病的暴发,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据历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 1000 万人的重大疫病流行次数就曾暴发了 5 次。除了天花病毒被彻底消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还有血吸虫病……这些听起来有些古老的人畜共通病,至今仍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和流行。

旧的不去,新的已来。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还有中东呼吸综合征……新的人畜共通病在世界范围内接连出现。

目前已被记载的人畜共通病包含了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能在人和脊椎动物间发生感染和传播的病原体超过800 种。值得注意的是,近30 年来新发传染病中,人畜共通病比例超过 75%。

如果病毒一直在自然宿主动物身上,人类不去接触这些宿主动物,怎么会得病呢?那么,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吧: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探索那些人迹罕至之处,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你飞越半个地球到达非洲,被这片神秘大陆深深吸引。你前往莫拉玛干布森林,并听说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巨蛇洞”,里面盘踞着一种捕食蝙蝠的非洲岩蟒。

进去吧,就应该探险,不是么?

对荷兰人阿斯特丽德・约斯腾来说,进入这个布满蝙蝠的洞穴,就是生命倒计时的开始。她感染了马尔堡出血热,这是埃博拉病毒科的近亲。

很多时候,病毒就在那里,躲在大自然的某个角落里,与人类相安无事。如果病毒一直在自然宿主动物身上,人类不去接触这些宿主动物,就不会得病,但人的活动范围在扩大,接触了一些过去不曾接触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有了感染人的机会。

人畜共通病流行风险的增多,还与全球化相关。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动物以及动物产品跨境移动日益频繁,若检验检疫不到位,就给疫病传播和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国际生态旅游成为新的时尚,但如果个人防护不够,也会增加自然疫源性人畜共通病被带入人类社会的可能。

MERS与SARS

MERS的症状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大多数住院患者出现发烧、发冷、寒颤、咳嗽、呼吸急促和肌肉疼痛等症状。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同时表现出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最大潜伏期是两周。检查中常可发现肺炎,重症病例可导致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部分病例可出现器官衰竭,尤其是肾衰竭和感染性休克。已报告的MERS病例大约有27%已经死亡。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和伴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

这种感染症状也和SARS比较类似,SARS初期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嗜睡,肌肉酸痛等,常伴随高烧不退,呼吸急促等症状;肺炎症状明显,重者转为肺纤维化,肺组织增厚,丧失换气能力。潜伏期一般在4-10天,临床报告最短病例为1天,最长有20天,甚至有极个别病例达到28天。

尽管MERS和SARS具有一些相似的临床特征(比如:发烧、咳嗽、潜伏期),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重要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病人群、临床进程和传染性上。

SRAS病毒更容易在医疗机构中和年轻人之间传播,与SARS相反,绝大多数MERS患者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参照埃及卫生和人口部的警告,除了医务工作者,年龄在15岁以下的小孩和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患有心血管、肺炎等慢性病和抵抗力较差的病人,都是易感人群。

MERS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为呼吸衰竭,比SARS早至少5天。

MERS病毒的传播能力并不强,比2003年SARS病毒和2009年甲型H1N1病毒都弱,可能是该病毒由动物感染到人之后,还没有在人体内完全适应。大部分的病例都出现在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这表明病毒并非高度传染性,即便你接触过一些从沙特阿拉伯的人――哪怕他已经被感染――传染给你的几率依然很低。大多数感染者都是在沙特阿拉伯的工作人员或者医院的病患,而且多是年长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MERS可以在一般人群中传播。客观的说法是: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染,密切接触者风险较大。

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和标本检测中发现,部分人感染MERS-CoV后并不出现症状。

此外,这两种在致死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SARS综合致死率约为14%(对65岁以上人群致死率高达50%以上)。相比之下,MERS的综合致死率要高得多,一直在30%上下波动。MERS能引起非常严重的肾衰竭,通常被认为是致命的主要原因。

MERS会在全球流行吗

既然MERS病程更快、致死率更高,很多人担心,MERS会不会出现像SARS一样的全球流行?

从目前的MERS暴况上来看,不太可能。首要原因是上文所述,MERS的传染性不如SARS,自2012年该疾病开始流行以来,大部分新病例出现在沙特西部的吉达地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MERS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异,虽然报告发病数急剧增加,但还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的几个国家,没有广泛扩散。

其次,MERS-CoV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大容易,除非有密切接触,如看护病人时未作防护。在医院发生的聚集性病例中,人际间传播似乎更容易实现,特别是当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时候。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有持续的社区传播。

最后,病毒之所以在吉达肆虐,也是因为医院缺乏卫生学知识,至少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防护,从而加速病毒在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传播,沙特阿拉伯的卫生部长也因此被解职(他至少漏报了113起病例,其中有92人现已死亡)。客观来说,只要医院在处理原因不明的呼吸疾病患者时,采取严格的感染预防与观察措施,病毒的传播就能够被遏制住。

感染源来自哪儿?

那么,人类是如何感染MERS-CoV的呢?实际上,确切的感染来源尚不完全清楚。早先研究认为,沙特阿拉伯的代表性动物骆驼是MERS病毒的宿主,1000年以来,中东居民依赖骆驼作为肉类、奶类、兽皮和运输工具的来源――在埃及、卡塔尔和沙特的骆驼中分离到和人类病毒株相匹配的病毒,并在非洲和中东的骆驼中发现MERS-CoV抗体。人和骆驼感染的MERS-CoV基因序列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但更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蝙蝠才是MERS-CoV的终极源头,它携带了许多类型的冠状病毒,最终在人体中导致了严重的肺炎。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西氏墓蝠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一种似乎来自于上述病毒的微小基因片段,与首位人类患者的病毒完全相同,而且,它来自首位病患住所附近。欧洲与阿曼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单峰驼血清样本中发现病毒的抗体,表明单峰驼可能作为中间宿主,在病毒传播中起到“帮凶”作用。

作为一般的预防措施,任何前往农场、市场、谷仓或者其他有动物场所的人,都应该采取一般的卫生措施,如接触动物前后要常规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动物。

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如奶和肉),存在较高的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风险。通过烹饪或巴氏灭菌法适当处理的动物产品可安全食用,但处理时仍需小心,避免与未煮熟的食物交叉污染。骆驼肉和奶在加热灭菌、烹饪或其他热处理后可放心食用。

目前认为,患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肾衰竭或免疫抑制的人群是罹患MERS的高风险人群。因此,这部分人群应避免与骆驼接触、也不要喝生的骆驼奶、接触骆驼尿及食用尚未煮熟的肉类。

骆驼农场和屠宰场的工人应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在接触动物后勤洗手、可行的面部保护和穿防护服(工作后需要脱下和每天清洗)。工人们还应该避免让家庭成员接触可能被骆驼或骆驼排泄物污染的工作服、鞋子或其他物品。不要宰杀和食用生病的动物。避免直接接触已经确认被MERS-CoV感染的动物。

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和疫苗

大部分时间,病毒与动物宿主相安无事,仿佛签了一张“休战协议”。每一种病毒都需要宿主,如果它危害到自己的宿主无法生存,那么病原体自己也就无处可待。但当病毒从一种宿主转移到另一种宿主时,战争就随之开始。

战争的惨烈程度,跟病原体的致病机理有关。病毒受体能够跟病毒结合,介导病毒侵入,并促进病毒感染。MERS 冠状病毒的受体为二肽基肽酶 4(DPP4)。这种蛋白在人体内的肺、肝脏和肾脏等多种脏器内都有分布。因而 MERS 冠状病毒除了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能引发肾衰竭。

战争打响了,但人类通常一时半会儿难以拿出有效的武器,也就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案,疫苗的研制更是需要时间。也就是说,现阶段,还没有针对这一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治疗方法基于病人临床状况的支持对症治疗(即维持及帮助机体功能的治疗),并非特定的抗病毒治疗。

客观来说,MERS-CoV目前没有特效药,没有已经投入使用的疫苗。但这并不代表,科学家对这个病毒束手无策。

首先,如前所述,科学家们确定了病毒的源头和传播机制――蝙蝠是终极源头,单峰骆驼是中间宿主。此后,中美科学家首次发现该病毒从蝙蝠传染到人类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了解该病毒的动物起源,以及预防和控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及相关病毒在人类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卡塔尔和荷兰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2014年进行了关于卡塔尔骆驼生态系统调查工作,发现约20%的被MERS病毒感染的骆驼会在粪便中排泄病毒,调查的109位骆驼相关职业者中有8.7%已经携带MERS抗体,这表示他们曾在某一时刻被感染,但被病毒感染的骆驼工作者病情并不严重。这些发现也 表明,MERS比预想的更普遍和更不致命。

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科学家正在试验各种抵抗MERS的方法。在2013年4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建 议尝试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2b两种药物联用的疗法,该方法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有效。之后,德国的研究团队也研发出一种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 (MVA),通过将疫苗注射到小鼠体内,由此产生的MVA-MERS-S病毒颗粒在组织培养中被发现可诱导产生抗体,该抗体特异性识别MERS-CoV和 有效地阻止易感细胞被感染。到目前为止,该疫苗研究并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不过,这些方法对人类是否有效还有待检验。

沙特阿拉伯健康部门已经联合5个国际医药公司开发相关疫苗,并争取赶在MERS流行季节到来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