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爱国作文

高中爱国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爱国作文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第1篇

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和语文成绩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采取了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和创新作文批改等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新课改下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来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作文教学发展滞后,学生创作效率低的后果。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找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批改不当

高中语文教学分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作文的学习,在教学中往往多数的时间都花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当中,而作文教学花费的课时和精力较少,很多教师和学生误以为学基础知识才是根本,作文一般不太重视,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导致作文教学发展滞后。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仍然存在敷衍心理,静不下心来认真地阅读学生的文章,不能很好地发现学生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批语也较为随意。另外,学生对教师的批语也是视而不见,他们只看分数,很少反思分数背后存在的问题,作文写完改完就算结束了,批评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指导和反思的作用。

(二)态度不正,抄袭严重

作文课上,教师要求一般比较宽松,学生应付心理较强,很少自觉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态度极其不端正。面对写作任务,他们首先不是去构思,而是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翻阅作文书、去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最后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目前作文教学和创作的诟病。

(三)观念影响,缺乏阅读

家长和学校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存在学科偏见,“重理轻文”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样,在教学中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被忽视了,学生被捆绑在大量的习题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造成学生作文创作基础不佳。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当代教育的主流,为了应付各样的考试,学生的时间被一再压缩,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造成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创作。

(四)阅历肤浅,缺乏感悟

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越来越窄。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与自然的亲近成为期盼,高中生活多数是“三点一线”,严重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这十分不利于语文作文创作。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显得十分狭小,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探究

(一)扩大阅读量,扩充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内课外阅读,阅读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量是扩充他们写作素材,造就写作灵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创作熏陶,情感激发,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利用语文课,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拥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告诉学生作为写作材料积累。譬如,教师可以把的《沁园春·长沙》、的《祖国山川颂》、鲁迅的《拿来主义》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中的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三)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写作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作文批改手法来说,都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全包圆,这样费时费力,并且批改的精细度也不会提高。其实,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优化作文教学,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须改革,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改,或轮流批改,或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也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口头作文;话题;实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口头作文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语文教师为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普遍开辟的语文口头写作新课堂。口头作文的话题选择,一般在中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目录里选取现当代作品的名篇或者当今最新的时事热点新闻话题较多。这次,我选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南北朝乐府诗歌《木兰辞》一课,设计这次口头作文课堂。课前老师需要进行精细备课,根据课程、学情自由结合兼老师建议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各小组进行课外话题材料收集准备工作。课堂由语文课代表汪铭琳主持,分小组进行口头作文展示。

精彩话题一:爱国主义

【实地课堂】第一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个单元作品安排从光未然的《黄河颂》,到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再到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及日本作家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和这篇乐府名篇《木兰辞》。教材编写的目的就表现一个主题:“热爱我们的祖国”,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生2:《木兰辞》中花木兰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形象,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人们所景仰的爱国巾帼英雄。从小时候的最爱——迪斯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到常香玉豫剧大师的豫剧《花木兰》。课外,我们组还收集到在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这位爱国艺人常香玉先生带她的豫剧团在全国各地募捐义演,并将义演所得款项购买一架飞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事迹。她的爱国事迹堪称近代的“花木兰”。

生3:中华五千年,忠臣三千位。我们想起屈原,面对国家的腐败,他知道凭借自身不能拯救这社稷,只得跳江,以身壮山河!他爱国,惊天地,泣鬼神。百姓深受感动,只能扔入食物喂鱼,使屈原身躯不被鱼所亵渎。想起岳飞,精忠报国,当属猛将岳飞,岳母在其背精忠报国,无奈国运衰竭,满朝皆黑,但更使他白上添白,名垂千古。想起林则徐,是他,引起了,中国不再受外国的腐蚀,使中国被动引起战争,扎破气球,有了背水一战的机会,他的意志我们不能忘!想起……然而还有其他爱国者,在历史的海洋中不落,在长空中闪亮。在2003年非典期间,千千万万名医护人员日日夜夜的忘我工作,甚至因为尽力为挽救任何一名患者,不惜牺牲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还有至今让我们大家都无法忘却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军民同心协力、共抵天难的一件件感人事迹。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当代和平社会里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师评】:爱国主义是我们一直弘扬的主题。弘扬爱国主义就要同学们把个人的行动融入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使爱国主义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背景音乐——成龙/刘媛媛《国家》响起)

精彩话题二:孝敬父母

【实地课堂】第二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让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弟弟尚还年幼、无人从军的困难,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我们深深地感受出木兰对家里人的那份浓浓亲情,请每个同学都要做到“孝敬父母”。

生2: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从牙牙学语时的《弟子规》,到“卧冰求鲤,孝感动天”等《二十四孝》里的每个故事伴随我们一同成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小家到大家,只有珍爱亲情,孝顺父母,我们的家才能和睦,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师评】: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周围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精彩话题三:“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儿当自强”

【实地课堂】第四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我们女性从古至今也有很多传奇的代表。从汉代才女卓文君,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堪称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近代里为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当代有我们喜爱的作家冰心奶奶、杨红樱阿姨,敬爱的副总理吴仪奶奶,女运动员邓亚萍和郭晶晶,更有我们的飞天英雄刘洋姐姐等等……

生2:我们组的实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由我为大家即兴表演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家掌声鼓励!谢谢!全体女性同胞们,我在此倡议大家携起手来,从今天起要更加努力学习,让本班女生的名字在全校的光荣榜上大放异彩吧!

生3:由我代表解释本组话题为什么是两个。(嘻嘻!)第一个话题是我们组根据老师选的文章内容需要一致通过,“男儿当自强 ”是本组男同胞又添加上的,既然你们女生都有倡议书,我们男儿们更不能退缩,本班的男同胞们我们要更加努力了!

【师评】:这些话题选择都很有意义,希望孩子们时时铭记你们努力的方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到,我会一直给你们加油打气!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学《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汪蓉、刘伶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苏轼的文化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和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真情实感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是讲解作文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技巧,却忽略了作文最本质的内容,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是摆出了高中生本不应该具有的老气横秋的庄严架子。真情实感被遗弃在了大家看不到的角落。现如今,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为新课改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要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情感的积淀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协调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学生的知识导师,更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亦是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促进教学相长的同时,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就能够给学生以情感的积淀,让他们更多地放飞心灵,更真切地进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把学生的心灵打开了,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体验―积累―再体验―再积累的良性循环,从而能够在写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中的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关于我国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拨动学生的情感脉搏,使学生在写作中叙述事件、表达情感时能够有多角度、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李清照的温婉豪气、陆游的浓郁冷峭、杜甫的沉郁顿挫,古代文人寄寓于明月、霜露、杜鹃的乡愁,以阳光、春天、燕语、莺啼来表达的希望,用梅、兰、竹、菊来体现气节等,这些被传承下来的古典文化,韵味十足,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如果能够以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求,那么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就能够撷取一些精华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增强情感体验。

三、利用现有教材创设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中的情感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利于形成内在感悟,以致内心充盈,在写作中自然流诸笔端。首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信陵君在救赵时展现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屈原让人叹惋的爱国情怀,司马迁催人奋进的隐忍等。其次,教师要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以便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素材积累,如鲜活生动的新闻图片、富有独特魅力的大自然等。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在备课时广泛搜集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这些情感教育的内容,日积月累下来也就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情感素材库,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信手拈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第5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章在结构上对于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有着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教材进行梳理后发现,巧借教材例子去写作,不但能够深化所学知识,更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小组学习 三段论模式 论证方法 例证

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对于写作的训练,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理解,作文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提高的,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其他学科上才是更行之有效的提高成绩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以教材为依托,分小组学习,引导学生活用教材,写出好的文章。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作文部分,都是让考生们或从材料、话题中,或从图画里,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那么很显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想要写好议论文,论点、分论点的确立,论证方法的使用,典型事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借鉴模板。

以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的《六国论》为例,这篇文章的论证结构就很平常,是议论文最常见的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模式。

苏老先生在第一段中首先提出了一个总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了解历史的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因为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赂秦了,借“有的人”之口,分论点自然道出,第一种情况是赂秦的国家:“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赂秦的国家:“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一个总论点,两个分论点就使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首段破题,寥寥数句,开章明义,层次分明而全面,让自己的分论点牢牢站立,这是学生最应该学习的。

接下来分析问题用了两个段落,每个分别证明了自己的分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是文章摇曳生姿。

在第二段中,首先运用了对比论证:“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把秦国战胜得地与收受贿赂得地进行对比,六国战败失地和赂秦失地进行对比,有力地揭示了“赂秦而力亏”的道理。这是第一处对比。第二处:“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先辈们辛辛苦苦得来的土地被子孙“今五城、明十城”的拱手送人。第三处:“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地有限,欲无厌;奉弥繁,侵愈急。最后的结论显而易见: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三组对比,逐层论证的观点。

其次,第二段中还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引用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的话,把“以地侍秦”比成“抱薪救火”。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使论证更有力量。在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作者又运用了举例论证,以齐、燕、赵三国正面分析了不赂者灭国原因。紧接着,作者运用假设论证:“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令人在惋惜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论证之严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这就是很好的议论文的写作模板。当然,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像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的《劝学》,围绕着“学不可已矣”这个论点,发散式的分三段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说完了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和论证方法,再来说说例证。很多同学反映,每当习作时,往往陷入“套版反应”,用来用去还是那几个老例子,要么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缺乏典型性。其实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素材,我们可以巧借教材进行写作,以小组竞赛方式,集思广益,从教材出发找素材,效果十分理想。

例如,“理想志向”类的素材,小组同学们联想到《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了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最终因此被杀害了。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勇敢地选择了虽受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恒心毅力,逆境成才”类的更是俯拾即是。其中有小组成员们整理素材,总结出如下内容:罗曼・罗兰《名人传》中,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也有描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再来说说“爱国”类的素材。学习组筛选整合教材,认为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为中国之前途英勇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字里行间闪烁的爱国主义光辉恰恰是一个伟人对人性的自觉关照;苏武北海牧羊数十年,无疑是痛苦的,可这位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几十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