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价师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复方青黛片;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47-0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AP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有特性染色体异位,即t(15,17)、(q22,q21),融合基因为PML-RARa。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大量增生≥30%(非红系细胞中),使正常细胞造血受抑制,并可造成器官和组织的浸润。其临床特点,除有发热、贫血、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常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凶险。近年来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治疗APL已取得巨大成功,现就我院自198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70例APL以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分别治疗,取得不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7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198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8-58岁,中位年龄29.4岁。诊断及疗效标准参考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三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分为诱导缓解(CR前)和巩固维持治疗(CR后)两个阶段。
1.2.1 诱导缓解:包括化疗组(HOAP方案化疗一周)30例,维甲酸组(40-60mg/d,直至缓解)100例,复方青黛片组(初服量15片/d,一周后增至30片/d,直至缓解)70例。
1.2.2 巩固维持治疗:在获得完全缓解后,化疗组予DA、HA、EA和MA等方案化疗,按第一年1次/1月,第二年1次/2月,第三年1次/3月方法,直至复发。维甲酸组予化疗与维甲酸交替序贯治疗,采用(国内常用的方案与剂量)DA、HA、EA和MA与维甲酸交替序贯治疗,化疗间歇期第一年为1-1.5月,第二年2-3月,第三年为6月,直至复发。复方青黛片组予化疗与复方青黛片交替治疗,采用患者完全缓解后即用化疗(DA、HA、EA或MA)巩固治疗,化疗间歇1月后,应用复方青黛片30片/日,连服30天,再间歇1月后给予化疗,此后继续交替治疗,间歇期第一年为1-1.5月,第二年2-3月,第三年为6月,直至复发。
1.2.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完全缓解后每月给予氨甲喋呤10mg+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1次,共6-8次。
1.2.4 对症治疗:酌情给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配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输注血小板及血浆。
2 结果
2.1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法的缓解情况
注:维甲酸治疗组中包括化疗未缓解及缓解后予化疗巩固治疗复发12例,治疗后缓解7例;复方青黛片组中包括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治疗后缓解6例。
2.2 缓解期与生存期:化疗组17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12个月(3月-38月),目前无存活病例,生存期>1年者8例,>2年者5例,>3年者1例。维甲酸组79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维甲酸与化疗交替序贯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36个月(8月-108月),生存期>1年66例,>2年者55例,>3年者49例。目前仍有16例存活。复方青黛片组65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化疗与复方青黛片交替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32个月(2月-76月),生存期>1年62例,>2年者59例,>3年者49例。目前仍有12例存活。
2.3 对化疗未缓解及缓解后予化疗巩固治疗复发12例,予维甲酸诱导治疗后缓解7例(58%);对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予复方青黛片治疗后缓解6例(75%)。
2.4 毒副作用:见表2。复方青黛片组在诱导治疗过程中早期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以纳差,腹胀为主,轻度肝肾功能异常,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影响治疗。该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化疗组(73.3%)及维甲酸组(30.0%),该组在治疗期间DIC发生率7.1%,明显低于化疗组(90.0%)及维甲酸组(15.0%),治疗期间无骨髓抑制,且不会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长期应用患者可有颜面及下肢水肿及皮肤色素沉着。维甲酸在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分别为15.2%和81.3%,且为诱导初期死亡的主要因素。联合化疗组在诱导治疗过程中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90%)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致感染为化疗后死亡的主要因素。这些严重毒副作用在复方青黛片治疗组均未见到。
表2 采用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既往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率低,易复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高,起病凶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经历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及砷剂诱导分化3个阶段。联合化疗使该病的缓解率明显提高,但在诱导缓解过程中易出现DIC及严重的骨髓抑制,而并发广泛性出血及败血症导致患者死亡,且患者长期生存率仍低[1]。全反式维甲酸在诱导缓解该病中取得很高的缓解率,且治疗过程中原有DIC的患者减轻而恢复,无DIC的患者则减少甚至不发生DIC,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2]。但维甲酸治疗相关毒副作用较大,主要是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且为诱导初期死亡的主要因素[3,4]。本组结果显示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分别为15.2%和81.3%,亦得到证实。复方青黛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有青黛、太子参、党参、雄黄、青黛等中药组成,关键药物是雄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NH4及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加用青黛使作用加强,具有高缓解率,低毒性等优点[5,6]。大量研究表明,其疗效优于化疗及全反式维甲酸,并且对复发及难治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仍有较高的缓解率[7]。
我们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及对比研究,大量结果显示:复方青黛片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联合化疗及维甲酸治疗组,分别为93%,56.6%和79%;复方青黛片治疗组与维甲酸治疗组在缓解期及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对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予复方青黛片治疗后缓解6例(75%),说明二者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复方青黛片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轻微且大多均为可逆性。
综上所述,复方青黛片与维甲酸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与联合化疗相比均有可靠的临床疗效,但复方青黛片治疗组有更高的缓解率,且对复发病例疗效肯定,临床缓解期及生存期均不低于维甲酸治疗组,采用复方青黛片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化疗次数及化疗的毒副作用。维甲酸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且对维甲酸耐药的病例无效。可以看出,中药复方青黛片为目前治疗APL较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152-169
[2] 乔振华.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的几点看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1:38-39
[3] Fenaux P, Castaigne S, Dombret H, Archimbaud E, Duarte M, Morel P, Lamy T, Tilly H, Guerci A, Maloisel F, et al. All-transretinoic acid followed by intensive chemotherapy gives a high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and may prolong remissions i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 pilot study on 26 cases.Blood. 1992 Nov 1;80(9):2176-81
[4] 孙关林.关于完善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疗法的几点意见.新医学,1996.27:566-567
[5] 白月辉,黄世林. 雄黄对NB4及HL-6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19(9):477-480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4-0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涉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实践性、综合性差,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未予以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往往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主体转变的不适应;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次,是对社会的认可度持一种怀疑心态,这种怀疑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在新生刚入学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就业形势,针对社会和高职学生自己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专业教师应始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本课程开始及各关键施工工序的讲解中,笔者始终以实例为佐证,将自己的自信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建筑工程平法图集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例:我校某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极度缺乏自信,因为同期进公司的若干人中只有他是高职生,其他都是本科生。然而,到工程现场不久,他的自信一下得到了恢复。首先,是结构图的识读。工程伊始,项目经理要求技术人员先看图纸,以备图纸会审,在此过程中,我校的毕业生在审图时,很快发现了若干问题,而其他的本科生连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因为在本科院校中,平法图集基本是不讲授的,所以,本科生很难熟读结构施工图。因此,我校的毕业生立即为项目经理刮目相看。此后在工地上,本科生跟着大专生学习成了一道风景。其次,是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基础梁浇筑后不久,下了大雨,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遇水膨胀,而基础梁砼未硬化,无抗弯能力,导致基础梁在上部产生裂缝。工程部例会的时候,我校毕业生分析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整个项目部成员为之动容。在这些事例中,高职学生有如此优秀表现,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些知识点均是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在新生入学后应统一对学生进行专业导学,使学生明确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的基础课是什么,主干课是什么,专业技能课是什么,毕业之后可能胜任哪些工作岗位。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行角色转换,对自己学习的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可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还可以请一些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用压力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健全定期师生座谈制度,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同时,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监督、参与整个教学的改革过程。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保障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上进心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有差别,但基于态度的责任心是必须具备的,而且教师的认真负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本专业教师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活动,教师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方法,彼此取长补短。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每一位专业教师定期下工地、去现场,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努力成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目标是两年内人手一“册”(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造价师)。
积极参与项目,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参加科学研究,能够明显提高教师的知识面、专业深度及专业驾驭能力。近两年来,我校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完成或在研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多项。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一是在学生中建立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定期填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课堂教学测评表”、“教学环节测评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同时,设置“学生信箱”,专业教师定期汇总学生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二是在教师中建立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室及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师信息反馈网,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实践环节检查等方式,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