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创新思维观察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它讲究教学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那么如何能教好小学语文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和写作教学,平时不仅着眼于教材中优美课文的阅读,更放眼于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达到了很好效果。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通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
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一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
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而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的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公民教育 道德观念 渗透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64-01
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贯穿公民教育,存在一定的必然性,须知语文能够将社会的诸多事、情、理、志等因素予以真切映射,并且表现出可靠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等,即承载着极为多元的文化基础,对于中学生标准世界和人生观念的养成,有着决定性意义;再就是语文学科中强调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训练,更加是培养良好公民素养的高效途径。至于究竟怎样科学化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公民教育,具体细节将如后续内容所示。
1 透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公民教育
1.1 充分开发沿用教材内容
德育渗透理应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毕竟教材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包括孔子积极人世精神的《论语》、陶渊明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传》、杜甫忧国忧民的《春望》、蒙田的《热爱生命》等优质化文学著作,当中将社会现实、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情怀等予以清晰化映射,不单单能够作为学生读写技能拓展的指导样本,同时更可以在无形之中自然地令学生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促使他们人格的健全化发展。
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讲解过程中,不单单要辅助学生欣赏作者对洞庭湖景致的高超描写技巧,同时更要令学生谨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警句,明白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胸怀,令中学生情操得以适当陶冶并立志高远。
1.2 适当结合延伸相关背景资料
将课文内容刨除在外,包括课文对应的情感资料和情境氛围等,都可以令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官效应,进一步令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中获得愈加深刻的体会。如在进行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课文讲解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闻一多在讲演之后遭遇枪杀的悲剧,令学生在聆听这部分背景资料过程中,怀着缅怀和崇敬的心情进行课文细致化朗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朗读的技巧,又可以令他们透过作者经历养成高尚的革命情操。
1.3 引入贯穿多元化教学引导模式
在中学语文课堂之上,为了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适应地位,除了教师倾心讲授之外,更要沿用小组探讨、竞赛、画图、想象等多种模式,这样便可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渗透更为深刻的公民教育内容,顺势培养中学生应有的团结互助、良性竞争、动手操作、丰富想象、求知探索等技能。如在进行《寓言四则》课文讲解时,因为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塞翁失马等都是流传许久的寓言,如若依照传统鸭架式灌输方式,势必无法令学生得到丰富可靠的锻炼机遇,公民教育实效极为有限。因此,在课前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安排单位小组进行一类寓言情景表演,其间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程度地加工改编;持续到正式上课期间,则安排四个小组进行表演竞赛。这样一节课下来,课堂氛围便会显得极为愉悦风趣,学生在寓言的理解和加工上都彰显出高超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出想象、表演、合作等能力和公民素养,证明中学生的塑造空间是极大的。
2 借助课外阅读指导渗透公民教育
2.1 开展五分钟的演讲活动
即保证每天令学生依照学号或是座位轮流的在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故事、成语、诗歌或是新闻,之后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长期过后,不单单可以全面扩充学生视野范畴,辅助个体积累丰富的人文和公民素质培养素材,同时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搜集整理信息,以及演讲和辨析技能。
2.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作品指导
即安排学生进行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课文作品阅读,旨在拓宽学生阅读范畴,使其能够自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进行《出师表》讲解过程中,可以预先安排学生长期阅读《三国演义》这类名著,督促学生在课后阅读过程中找出和课文相互对应的诸葛亮事迹,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
2.3 向学生推荐各类优质化文学著作,并鼓励他们写读后感
学生与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偶像剧和推理片之上,不如观看一些题材丰富的书籍。教师完全可以安排一些课文阅读任务,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诸如《福尔摩斯传》《花季・雨季》等书籍,并且为避免学生观后感想稍纵即逝,还需要督促他们写读后感,这样便可以把他们当时阅读的思想火花保留,最重要的是锻炼个体写作技能并见证他们公民素质培养的轨迹。
经过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关于公民教育观念已经引起更多领域的关注和认可,以往中学生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应试成绩,对于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化培养重视程度有所不足,而经过全新课标出台和执行之后,对于中学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强烈需求。毕竟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资讯又高度发达,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希望日后相关语文教师能够多加关注和监督指导。
3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原本和政治课程就有着本质化差异,不过进行公民教育的渗透却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相信日后经过教育主体多重创新调试之后,势必会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令学生愿意主动地阅读各类篇章并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中体会学习深刻的品质素养,令中学生逐渐地转变成为一类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彭发玉.奠基现代公民教育之路[J].教育,2015,45(41):155-16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朝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积极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便及时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接受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而现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不少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担任两家面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期刊的审稿和编辑工作。在审稿和编辑过程中,我一方面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投稿的热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稿件的质量问题感到忧虑。很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的论文被无情地退稿。有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术期刊对稿件太挑剔,有的则认为投稿要靠特殊关系。其实,就我所知,目前外语类学术期刊都有稿件难求的问题。稿件难求并不是说没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优质稿件难寻。
我个人认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研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员和编辑人员也应该经常与作者群体进行沟通、交流。为此,我愿意结合自己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的体会,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谈论文写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所谈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认识。
一、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
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论文时,经常为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师在翻阅别人写的论文之后,还是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各种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并没有统一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其实,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类型。下面我们谈谈常见论文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写得最多的还是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有人认为总结经验不算学术论文。其实这是对学术论文的狭隘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总结成功教学经验,并从中提炼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理念,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师为了写
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其次,有些年轻教师的确从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心得和体会,但这些心得和体会已经反复总结和交流过。
为了避免老生常谈的现象,我们建议教师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要使自己的经验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有新意。另外,平时要多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第二,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虽然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很多教育教学的决策依赖于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因此,现状调查与分析类的论文也是中学教师和教研员经常撰写的论文类型之一。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 调查设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采样方法、调查工具、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等;
* 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的结果;
* 分析与讨论: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撰写现状调查与分析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样本的数量要适当。很多教师经常问一个问题:究竟需要多大的样本?其实,关于样本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样本的数量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样的比例。假如某中学有30名英语教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某些情况。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当然会得到可靠的数据。但如果条件有限,只能随机调查其中的15名教师,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数据。当然,有些统计方法对样本的数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统计方法。调查的结果如果不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就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统计方法并不熟悉。我们建议大家看一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刘润清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韩宝成编著的《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文秋芳编著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详细信息见本文的参考书目)。另外,大家还可以请数学学科的教师提供帮助。
(三)理论学习与探究
有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满足于总结经验,而是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一些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如对某些理论本身或其实际价值提出质疑,或提出改进意见。这类论文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很有意义的。撰写这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理解所探讨的理论,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师对某个理论并没有完全理解,就对其进行批评或质疑。无论是批评还是质疑,都要讲究证据。如果没有一手的数据,也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
第二,不要试图对某个理论进行全面的讨论。如果所写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长,我们建议教师针对某个理论的某一点展开具体的讨论,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对所探讨的理论全盘否定。
第三,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的论文一般不会投给那些学术性或理论性较强的期刊,而是投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侧重实践的期刊。这类期刊在审稿时都要考虑论文是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四)实证研究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撰写实证性论文。所谓实证性论文,就是在实验室或自然教学环境中设计某种实验来检验某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要有实验对象。这类论文学术性较强,写作要求较高。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和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2.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4.数据分析与报告: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常见语言表达和行文格式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问题
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达意,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恰当。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语言,正文中尽量减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现象。我本人在审稿过程发现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缺主语的现象最为突出。(2)词语搭配不当,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导”应为“要求”。(3)语言的口语化现象突出,如“想在一个单一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中体现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整体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好事”。(4)重要信息与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颠倒,如“高三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高考,这是教师们普遍的看法”。
(二)准确性问题
很多教师在论文中提到某种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往往不提供准确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说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纲”、“新课标”。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学大纲时,要使用完整的名称,必要时提供出版时间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时可以使用简称,但必须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称后面注明简称形式,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
(三)小标题的使用问题
合理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清晰、明了,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我在审稿中经常发现不用小标题和滥用小标题的现象。有时连续几个段落没有小标题,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标题。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滥用小标题,有时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两句话。另外,小标题与正文内容不吻合、小标题层次不清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标题,而且要使小标题层次清楚。同一层次的小标题要么统一使用名词短语,要么统一使用动词短语,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级小标题应单独占一行,而且小标题不宜过长。标题的层次标号要规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热爱语文,学好语文。语文是教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首要条件,掌握语文知识,加强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单纯的教学任务,使用各种题海战术,这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其学习水平也无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一、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从语文教学来看,语文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水平,而要完成素质教育,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落实各项语文知识的教学,为进行素质教学提供条件。实践中,有的老师会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整合单元教学,讲解语文内容中的常见知识点和重点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会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己找出其中的重点,并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找寻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对各项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出一套学习系统。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找出各知识点间存在的联系。事实证明,及时掌握语文内容中的各项知识,对开展素质教育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道德思维能力也逐渐转向成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在这个阶段加强素质教育,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是实现道德优化的重要转折点。而强化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责任,也是初中语文融合素质教学的新尝试。素质教育内容广泛,我就以从语文教学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则要利用语文内容本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的语言文字教育是中学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开始了解爱国主义,培养爱国热情,从一些语言文字出发,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解到,能够正确使用和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通过语文知识将这些理念渗透到学生心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合理使用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教育广大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那祖国的形象就能以山河的形式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初中语文内容的作者将祖国河山刻画得风景旖旎,美不胜收。例如,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幅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景画卷已经深深刻在了学生的心里,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学习我国的英雄人物也已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就记载了我国很多的古代文明: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他完美的体现出我国建筑家的艺术之美;《口技》中那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以及在古典文学中出现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都能让人沉静在古代文明的高尚意境之中,渐渐的也就接受了这种爱国情操的熏陶。
三、努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从教育的层面看,初中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培养也是关键,并在素质教育环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明显,语文教与学的矛盾,就是老师起着主导作用,而正是这种主导作用,已经开始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才能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只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同时采取高素质的教学行为,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人文教学是教会人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不断协调自身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甚至自然的关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科学的理解责任,从更高的层次追求精神上的完美。语文,是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就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人文教育的教材内容有:《论语》,它让人正确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语文老师应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较好的情操,成为一个具备道德素质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开展课外活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但要全面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扩展训练的机会,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巩固。课外活动是开展实践的最好场所,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真实社会,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目的是为让学生扩展知识,融入社会,熟悉生活,认识更多的事物。通过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接触、理解,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例如,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带学生参观、考察工厂、农村等,了解各种新产品、新信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学习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完善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的第一道门。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水平,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对素质教学的独特促进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中,以求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传武.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0,(25):42.
[2]傅全胜.略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10,(12):25.
创业教育不仅能赋予学生一技之长,而且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创业教育是非功利性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开拓就业之路的高层次技能,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和革新性的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具体来说,应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跳出固有的樊篱,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地方市场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对创业宏观过程进行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不畏艰难、敢于创业的精神品质。应通过实施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迁,从“就业者”转变为“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能使学生系统了解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将他们培养成为创业型人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我们说,一切创业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创业型人才。
二、产学研合作对实施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是培养企业工程师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实现择业与创业的对接。因此,应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实施,积极将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中,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1.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产学研合作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因而是办好高等教育、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良好举措。该方式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尽早了解自己将从事工作领域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时代性观念”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主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传统产业和壮大新兴产业,特别是应重视开展专业领域的市场调查,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构建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使教学过程可控,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推动创业教育机制改革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业型人才、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顺利开展产学研合作,应改革原有的创业教育机制,促进产、学、研三方的互动,形成“高校寻求企业合作、企业主动参与合作”的良好局面,增强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信心,确保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本文从创业教育的服务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考评体系等四个方面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1.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有活力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产学研合作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了确保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1)出台创业教育政策
为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应制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课外创新学分,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有机相结合,以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2)确保充足的经费
高校要提供充足的经费,包括创新创业实习实践经费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经费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高校还应不断加大对“创业科研课题研究”项目资助的力度,并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项的经费支持。
2.针对企业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加强校企共建,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建立以满足学生创业知识需求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高校可以在校内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创业教育专家指导组,还可以从校外聘请知名企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专家等作为客座教授。对于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团队,学校可从校内创业教育师资和校外客座教授中遴选优秀师资,为其配备校内外“双导师”,为团队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指导、风险投资引入和公司注册等服务。
(2)改革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应与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科技服务活动、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活动等相结合。教学可采用“两阶段培养模式”,即大学前两年为创业素质教育阶段,后两年为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训练阶段。依据“两阶段培养模式”,学校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了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等有利于创业意识培养的必修课;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创业能力素质类、创业实务操作类等有利于创业技能提升的选修课。
3.注重素质提升,构建互动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以创业社团为主体,以网络平台为辅助,以网络创业实验室、创业模拟实验室等多个平台为基地,促进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1)举办创业专项培训
应成立高校创业社团,对欲创业的学生进行培训。聘请知名企业家、高级创业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多元格局的师资队伍确保了培训的实际效果。举办创业教育专项培训,应注重创业理论与实践模拟的有机结合,可利用创业模拟沙盘、创业示范中心等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模拟创业的机会。应针对创业学生处于不同知识诉求阶段的特征,分层分类为他们提供GYB、SYB、IYB等创业教育专项培训。
(2)创建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
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遵循“企业自愿、校方支持、政府协调”的原则,积极创建创业教育平台和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另外,也可以将网店作为学生创业的载体。高校可以开通创业联盟博客、创业信息短信平台等渠道,利用时尚元素传递创业精神,形成立体式、覆盖广的创业宣传网络体系。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充分发挥网络阵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适应社会发展,构建个性化创业教育考评体系
创业教育考评体系应以自主创业为打分点,该考评体系的建立旨在提升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教学考核要求
创业教育的实施应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导向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和校园模拟经营等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和技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取得某些成果,如申请专利、项目立项和竞赛获奖等,对于取得上述成果的学生,学校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2)建立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