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基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而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政策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按用途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又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所以,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加强了管理,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具体如下: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

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2年5月23日,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审计检查证>,的通知》。

2002年,有关建立基金监管部门协作机制并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管责任主体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延伸性程序规定,正在加紧拟订当中。

2002年12号文,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在基金筹集及运用等环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国外社会保障情况简介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型”社会保障社保制度,基本特点:一是项目多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国家福利型”高,如在美国投保者每日领取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原工资的50%.;二是共同基金在养老保险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美国共同基金业已将重点转向了养老类型的投资项目。今后,养老市场仍将在共同基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基金的长期回报率一般达到10%左右。2001年回报率有所下降,但一般仍高于储蓄的利息。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比直接投资股票风险要小得多。

欧陆国家多数实行“稳健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一是公民必须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从而享有申请保险待遇的权利;二是除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均由独立的保险机构经营,实行自治管理,政府只起指导作用,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北欧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社会保障内容庞大,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如瑞典的社会保障覆盖了在瑞典居住的所有人(不论其是否有瑞典国籍,不论其是否就业,只要居住到一定年限,均可享受);二是基金的来源是各行业的雇主,雇员则基本不交纳。这种类型的理论基础是福利学派思想,主张建立合理分配、收入均等的国家。政府通过课征高累进税,向全体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社会保障。但这种类型因企业负担较重,如1995年瑞典企业主负担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各种法定保险费用占利润的32.9%,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实行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办法,在战后恢复和发展时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较高的奖金和职工集体福利。近年来,因受东南亚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有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日本采用职工持股制度补充退休准备金制度。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实例,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制不健全,包括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基金管理难以协调、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的筹集,运用和保值增值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基金未纳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一预算,缺乏统筹安排,基金分散,难以产生效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难以渡过“老龄时期”,“代际转嫁”方式将出现支付危机、缺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基金保值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四、加强会计与审计监管功效

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与社会保障整体改革步伐不协调之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管理过程暗箱操作手法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管理体系不顺畅,会计制度欠缺等。为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在实践中就必须加强会计监管及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这里的会计监管,是指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运动过程实施内部监管,具体执行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财政专户管理机构、税务征收机构以及银行、邮政、医疗等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为防范基金运作风险,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运用的内部会计监管及内部审计监督;而外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独立于各执行部门之外&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外部全程监控,审查各级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作用。

(一)加强法律规制

市场经济及WTO对法制环境的要求和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需要,均决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的必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使其与《会计法》、《审计法》联手,如果在某些关键环节实施会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受到阻碍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介入,在社会保障及其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发挥内外共同监管的效应。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联网管理,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所以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各层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安然公司的倒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假事件公诸于众&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包括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人员及社会各界执业人员,是确保执业诚信的根本。应定期开展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从业作风是加强诚信的第一步。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目的在于: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接受社会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经济 经济功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690(2009)000-0071-02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市场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之一,具备有利于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本文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努力探索并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领域内各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消费不足等经济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安全

当前,困扰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进一步导致消费不足,民间投资较少。尽管国家为拉动消费、减少居民储蓄、增加民间投资实施了很多措施.如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低利息,但是,内需不足、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难度仍然在增大。我国存在的这一消费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城镇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无力消费,而农村居民收人又增长缓慢;其二城镇居民出于对未来预期支出的不确定而不敢消费;其三,造成我国消费不足,经济紧缩,国民经济增长乏力局面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消费出现断层。据统计.目前我国75%的储蓄掌握在20%的人手中.消费难免出现断层。因为,对于富裕阶层来说,消费已趋于饱和,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又无力消费或不敢消费。除此以外,我国消费当前还面临新的严峻形势。一是国内外总体经济增长减速不利于消费增长 。?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2009年由于世界金融危影响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因而将导致我国外需进一步减弱,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压力也在增大,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8%左右,比2008年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使2009年就业更加困难,企业盈利再度减少,居民工资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消费增长将趋于缓慢。 二是GDP和工业增速放缓引发的消费需求降温将在2009年凸现 。在经历了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生产大幅回调后,经过一年至半年的滞后期,消费增速将出现回落,这在以往多次经济周期变动中已得到印证,因此,2009年消费需求增速减慢,符合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调整。三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 。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减慢对消费支出减少的影响在2009年将有所表现。受全球金融市场拖累,中国股市难以摆脱震荡下行走势,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造成居民财产进一步缩水。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将严重影响未来的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可能明显减慢。专家认为,这种由于消费不足而造成的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走低的经济形势.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并且,如果市场价格长期持续低迷最终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要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市场供求关系结构,而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市场供求关系结构就必须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要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启动居民消费,一是应该稳定居民对未来支出的心理预期.从而减少对预期支出的储备,增加即期居民消费,进而起到扩大消费、积极启动民间投资.抑制通货紧缩,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要增加城镇困难职工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其购买能力。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要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培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方式。要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多种要素市场的配合,其中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与社会保障存在密切联系的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保章制度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劳动力再生产。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中国人口多、出生率高,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减轻人口压力。为此国家采取对独生子女家庭予以补助,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而抑制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通过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奖助学金制度等,帮助、鼓励适龄人口受教育,从而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因此.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

三、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调节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经济的自然运动不可能始终保持供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因而要求国家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手段予以不断调节.以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以其特有的功能,在经济稳定增长方面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是通过社会保障支出的方式实现的。社会保障津贴支出后,就会使低收人者

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增加其对消费品的购买能力,从而刺激了其对消费品的社会需求,使生产消费品的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有更多的财力投资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去,起到促进社会生产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国家的财政税收收人也相应地增加,这样国家就有足够的资金投人到社会保障支出中,由此

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有利于调节经济运行、平抑市场经济周期性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往往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经济膨胀期和衰退期会交替出现。而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由于失业人数增加,更多的人加入贫困线以下的队伍,社会保障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必然增加。同时,由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货币积累减少,社会保障的收支状况表现为支出大于收入,或支出的增长快于积累的增长,使国民的货币收入不会大幅度减少,或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以减缓经济萧条的冲击;并成为保证个人消费的手段,从而增加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膨胀时期,就业人数剧增,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其结果一方面是使社会保障资金积累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脱离贫困状况,用于失业救济、困难补助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支付减少,社会保障表现为收入或积累大于支出。与此同时,个人收入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社会保障在需求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抑制需求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稳定地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正是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社会需求关系,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达到一定的平衡,来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我国要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一问

题,客观上也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五、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支出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调节

收人分配是经济运行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人分配由片面追求经济效率而不反映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决定,往往会出现收人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这不仅会危及社会稳定而且会影响市场经济本身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必须对收人分配进行调节,以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而社会保障则可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人分配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其保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来实现其对国民经济收人

再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即国家以立法形式通过税收或强制投保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然后通过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形式由政府进行二次分配,给予那些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失败者以适当的经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等不公平现象。因此,要加快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弹性保障支付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力度;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突破口,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六、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有利于社会保障自身和国家经济建设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社保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其营运管理现状与对策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营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的营运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资金缺口大、保值增值困难、监督体制不健全等方面,具体如下:

1、资金缺口大

这个主要体现在随着我过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存在着严重的支付危机,由于我国在体制转型的时候存在着庞大的历史欠账,为了解决社会统筹基金不足的问题,现在社会统筹基金挤占个人账户,使得目前我国“空账”现象严重,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较困难

(1)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组合单一

在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环节中,为了安全性的考虑,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监督管理原则为数量限制性原则。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别说保值增值,甚至存在着贬 值的可能。

(2)社会统筹基金的覆盖面窄、统筹范围小、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由各级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基金管理主体分散,使基金结余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必然削弱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

3、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

(1)监管和监督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社保基金管理中不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营运管理过程中透明度过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社保基金利用率低、挤占和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现行的管理办法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

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对于制度实施的后续安排并没有统一的连续的政策支撑,如是否有必要做实个人账户、怎么做实以及做实后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没有一个制度的延伸,这些都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

(3)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立法滞后和立法难度大的问题,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保制度的实行效果。

4、管理机构的弊端

(1)社保基金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

由于各部门和各级别相关机构都在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统筹, 这就导致部门和地区间难以集中和协调运营社保基金,扩大了基金的营运风险,同时不能发挥规模效应。

(2)缺乏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其次与社保基金营运有密切关系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不硬,存在着许多问题,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营运的对策建议

1、加强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来源

(1)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 转贴于

在保证一定安全性下,社保基金营运渠道应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也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根据不同的基金性质进行不同的投资管理,如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等就可以投资到海外市场,提高其收益率。

(2)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尽快提高我国各险种的统筹层次,打破其原有的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管理。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在今年的4月份将原来针对于非成都市户籍的人员而设置的综合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碎片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2、加强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

(1)加快信息披露和监督监管制度

一是加快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社保基金营运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专家论证制度、协调统一的内外部监控机制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来实现对社保基金管理运营的监督监管。

(2)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加快社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使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所以我国目前应尽快形成一套覆盖面宽、法理严明的社会保障法律监管网络。

(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制度

实行社保基金预算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明确政府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机构

(1)建立具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而且社保基金管理主要问题是其不善于营运经营、缺少专业人才。因而, 应逐步建立专业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聘用专门的人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进而实现社保基金的营运效益。

(2)建立基金的营运管理和监管机构

我国应建立基金的营运管理和监督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营运管理办法进行营运和管理。营运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宋晓梧.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2]:林义.社保基金管理.【M】.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李珍.孙永勇.张昭华.【M】.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人民出版社.2005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而实现老年保津产业化发展走杖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 3亿多,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 6亿,到2050年,达到4. 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形势日益严峻。正确认识老年人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养老保障产业化发展来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较有效的办法。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要求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大会给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心态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成为21世纪我国必须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中,有几点特别值得重视:(1)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2)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3)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养老保障的不足和养老保障需要增加的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存在并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国家和企业都没有能力把全社会的问题统包起来。由此人们不得不深思,在养老保障费用无法完全依靠政府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的出路何在?能否从其自身的发展中找到希望,走出困境呢?于是,提出了养老保障产业这一问题。

    二、发展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养老保障系统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附属的保护系统,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如果养老保障系统完全依靠国民经济主系统投入,那么国民经济出现滑坡,或者不能承担其费用的时候,养老保障系统也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从而它也就不可能对国民经济系统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因此,养老保障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保护系统,其资金的来源和运行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自我保护系统,养老保障系统应该具有增值能力,即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走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的道路。

    2.从养老保障基金的特性来看,养老保障基金的流动性和储备性,决定了养老保障基金可以用来发展产业。养老保障机构在经办养老保障业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养老保险等年金项目业务中,总会形成一笔暂时闲置的巨额保障基金,这种基金具有备用性和实用性并存的特点,可以用来营运;同时养老保障基金在不断地征缴、拨入和支付的运动中,养老保障费用收入与支出有一个时间差,这种时间差为保障基金的营运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3.从养老保障产业的前景来看,养老保障产业是一项新兴的、看好的产业。人们对养老保障需要的增长,将导致养老保障费用的急剧上升,也将成为养老保障事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充分挖掘现有养老保障基金的潜力,兴办养老保障经济实体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大有前途。可以预测,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国现行零星的、不规范的老人产业根本满足不了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需要,在我国发展老人产业大有潜力。

    三、当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是一个新兴领域,因此首先有许多人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了解较少,在认识上还不统一。具体表现为对什么是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和如何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些人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没有必要专门讨论;有些人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导致一些项目盲目上马甚至是一哄而上:而有些人则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常持消极或观望态度。在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方向上,有些人认为产业应该走市场化道路,让企业自主发展;而有些人则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涉及的许多服务和产品周期长,利润低,并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政府应该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存在的不同看法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

    其次,缺少具体政策支持,原则难以落实。因为考虑到财政投入困难,不少企业在发展中提出希望能够在起步阶段或成长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尽管目前一些重要的文件都提到重视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但是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配套的政策。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涉及到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等不同部门,难以统一协调。而且,投资者在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也很难得到相应支持。即使是己有的优惠政策,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第三,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目前上规模、上水平的老年产业项目还不多,主要是分散经营,服务和产品单一,层次也不高,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服务,针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内容的比较少,而且缺少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高水平竞争。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如老年旅游、老年保险等。

      第四,市场研究和开发不足,市场供需不平衡。现有产业的决策多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形势做出的判断,缺少市场细分和对老年人需求的具体调查分析,结果造成许多产品和服务(如养老机构的建设)模式雷同,缺少特色。在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供需领域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分布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养老设施一方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大量闲置的现象。

    第五,管理滞后,缺少市场规范和标准。尽管说是产业化和市场运作,但是目前有关的市场管理大多数还是依照旧有体制,而且市场运行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某个行业进行管理的依据是什么,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享有政策优惠,家庭服务业中对老年的护理要遵循什么标准才算达到要求等等,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和正确的措施去应付,要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创造一个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对策是:

    1.重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制订政策,提出发展规划和目标。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要在认识上不断重视,既要积极发展,又要稳步推进,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政府应尽快制定指导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有一个总的指导和遵循,并成立由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政府在制定、落实和检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应将重视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在各级发展计划部门制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项目时,要逐渐加大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特别是老年服务业的投入,积极推动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不断形成和健康发展。

      2.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企业或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财政投入、信贷、税收、投资、营销和流通等方面给予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必要的优惠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内外机构和个人参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由工商管理部门或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制定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专业化标准,在专门的老龄服务部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设立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并从社会福利彩票中划出一部分收入用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实行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及服务。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老年保障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实现老年保障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就近、方便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采取“重点培育、逐步剥离,建立基金、以强扶弱”的政策。

    3.养老社会保障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推动其产业化发展。(1)大力加强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的生产,满足养老社会保障对象的特殊需要。当前,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生产落后,品种不齐全,质量偏低,开发潜力大,必须加强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的生产,以逐步满足养老社会保障对象的需求。(2)积极发展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老社会保障社会化的逐步实现,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由单位转向社会的过程中,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正悄然兴起,有待开发的领域还十分广阔,养老社会保障产业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发展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产业要逐步建立机制,形成规模.(3)建立养老社会保障金融业,促进养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社会保障从其基金运行状态上看,可以看作是一项准金融性事业,因而在养老社会保障领域中引入金融机制,开发养老社会保障金融业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养老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杠杆使养老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进行安全性的投资,有效地促进养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也可以借助此融资投向养老社会保障事业。(4)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成是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重回校园,为更好地发挥余热充电。我国现在约有350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身体健康、愿意为社会继续作贡献的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要进一步发挥这部分老龄群体的余热作用。

    4.培育老年市场,加强宣传,引导老年人消费。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进行合理的市场划分,不断开发简单方便、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引导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更新产业观念,特别是企业界要从社会全局及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重要性,克服急功近利和只顾眼前利益的思想。加大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舆论宣传,提供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促使全社会了解和认识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参与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自觉性。尊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心理。采用一些更贴近老年人的宣传、促销方式,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促进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社会保障基金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养老保障资金筹措比例不恰当,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等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规范管理,特别是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不必要流失,更显得迫切而必要。

1、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体系

由政府强制推行的养老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障,它是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政府只在基本养老保障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养老保障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是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制度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首先就要实行养老保障的国家级统筹,统一制度、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和统一管理,使劳动者在流动过程中不致于中断原有的养老保障基础。但是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分割、封闭的,致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诸如,城乡覆盖面的差别、所有制差别、地区差别等,导致养老保障固态化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不愿意到企业去工作,国有企业员工又不愿意到非国有单位工作,东部地区不愿意接收中西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养老保险关系。其弊端是制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

1.2统筹层次偏低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自行制定缴费率,其初衷在于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以便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是,这一政策客观上造成养老保障统筹层次偏低。目前,全国只有少数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其他保障项目主要还是县市级统筹。资金筹集比例各地间有很大差别。养老保障资金统筹标准的不统一,违背了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实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基础是大数法则,即用恒定的大数来保障突发的小数。参与保障的人数越多,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统筹的层次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而且,强制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障统筹层次越高,越能体现养老公正原则。尽管从全国来看,养老保障基金累积节余在不断增长,但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收不抵支,形成全国性的养老支付危机,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公正。

1. 3资金筹措比例不恰当

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劳动者。其中,企业担负着筹资的大部分责任,要支付员工工资总额的20%作为员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加上其他的强制性保险项目,企业缴款达到了职工工资的28%左右。职工个人要承担工资收入的800。实际上,企业负担了养老保险资金的7200,个人只负担了2800。如此高的企业缴费率使企业的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负担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竟争力。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我国是在1997年才开始建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过去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职工养老保险由此全部移交给社保机构负责。退休老职工的养老金又不能不发,于是社保机构只能现收现付,拆东墙补西墙,致使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的来临,养老保险金支付的风险越来越大。

1. 4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人专户,严格禁止投人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尽管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全国社保基金适当投资于证券、股票,其比例不得高于4000。但是,该办法中所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国有股减持划人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人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不包括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政策的天平偏向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忽视了其收益性。而养老保障基金的增值是养老保障基金筹措的一个重要渠道。按照规定的途径,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养老金无法增值。

2、问题的主要成因

2. 1养老保险金清偿能力不足

过去,我国职工的养老保险由企业统包,职工个人账户没有养老金的积累,而国务院文件所确定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一种“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养老保险体制,使劳动力市场真正具有流动性。对过去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的欠账就造成政府资产负债表上的隐性直接负债,构成政府规模巨大的转制成本,目前关于这一成本的统计缺乏统一的口径和标准,各种测算结果之间差距很大。

2. 2企业统筹和社会统筹占养老保险金的比重低,财政负担沉重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是财政筹集、企业筹集和社会筹集各占1/3,企业筹集和社会筹集不足部分由财政弥补的筹资方式。但目前因企业养老保险金遵缴率低(约9000),企业筹集只占全部养老金的2000’"2500,养老保险金欠缴严重。

2. 3人口老龄化和赡养率提高

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将面临劳动力供给进一步增加和退休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双重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就业问题将使政府不能够采取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减小养老保险金支付规模。

2.4养老保险体制存在漏洞

这是指非国有经济尚未建立职工养老保险,政府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政策收效甚微。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职工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建立的,但对非国有经济而言,政府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企业承担了建立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部成本,养老保险金只能靠企业和职工个人来积累。在这种条件下,非国有经济建立职工养老保险的成本远远高于通过奖金或红利的方式对职工进行补偿所带来的成本,其建立养老保险体制的动机严重弱化,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 5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养老保险金的筹集、发放和管理混乱,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很低。我国养老金体制改革实行的是属地所有、属地负责的原则,即养老保险的责任主体是各地方政府,这就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分散化和低效率,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很低甚至为负值,而且养老保险金挤占挪用现象比较普遍。

3、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

3. 1建立全国统一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1.1全国城镇所有就业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各种性质企业的员工)都要交纳养老保险金,个人和单位交纳的比例要统一,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个人账户,全国联网、全国流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个人账号与身份证号合一,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记录到个人账户上。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如果意外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3.1.2个人账户全国范围内通用,职工更换工作单位时,其个人账户上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新的工作单位只要按规定往他的个人账户里存钱就行了。员工只要拿着自己的社保卡一查就知道,单位有没有替自己交养老金,账户上总共有多少钱。

3.1.3当职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成为计算其养老金的基本依据,这有利于调动参保人员多缴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国家再根据当时的生活水平,由中央财政按同一个标准给全国所有退休人员以适当的补贴。退休人员持有养老保障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到国家社会保障机构指定的银行领取养老金。

3. 2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弱势产业。我国农业生产又以户为单位,具有相当大的分散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风险也相对比较大,并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风险性就越大。农业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更需要养老保障。当务之急是针对农村贫困问题突出的现状,强化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然后是建立强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 3改革城镇养老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养老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障政策,促进养老公平,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二是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填补养老保险金缺口。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国有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靠老职工牺牲其消费和未来积累凝聚起来的,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是过去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障权益的沉淀。因此,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不是通过增加企业缴费来解决,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来补偿国有企业职工过去的养老保障权益也是完全合理的。三是调整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针对企业负担过重的实际,可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比例,提高职工的缴费比例。

3. 4加强养老保障资金的管理,找准保值增值途径

在城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所有就业者实行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个人账户,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记录到个人账户上,个人账户全国联网、全国流通。在此基础上,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账户基金。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地方政府的违规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

3. 5完善制度建设,化解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

3. 5.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提高基金运行效率。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诸多风险与国家养老保险立法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支、管、投。具体来说,一是要明确参保人的权利与义务。二是要用法律来明确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三是要明确社保经办机构的责、权、利。四是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规则、投资透明度等强制性规范加以明确界定,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3. 5. 2律立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拨付机制,形成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稳定的投人体系。根据国际惯例,养老保险基金通常由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负担,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一个基本原则。

3. 5. 3建立稳定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确保基金来源主渠道畅通。首先,实行“税费分筹”的养老保险筹资新机制。对于具有国家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统筹基金,改以收税方式筹资;而个人递延工资性质的个人账户基金,仍以收费方式筹集。其次,要降低缴费率。再次,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3. 5. 4积极探索高效的基金运营管理体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一是要实行“统账分离,分类管理”。即根据统筹账户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性质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与投资运营模式。统筹账户基金,由于在运行模式上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应由政府集中管理与投资营运,比较适合进行固定收益投资。而个人账户基金是由参保者个人缴费组成,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实行的是积累制,宜采取民营化的管理,并实行市场化的方式投资运作。二是要坚持专业化运作,委托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某些基本具备经营条件的金融保险机构改造为专门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公司,通过专家合理运作,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三是要放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限制。基金的保值增值必然要求管理机构探索更好的投资渠道,让基金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不能光买国债和存银行。同时,还必须规范投资行为及其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基金投资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