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大学体育的硬件设施严重缺失。我国的大学体育硬件设施总体上来说,用于专业性教学的设备及厂房所占校区比例较大,使得学生的运动区域过小,无法正常施展体育教学,就拿足球和篮球来说,所需要的场地和专业设施较为严格,如果无法保证体育区域的面积,将极大影响相关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因此大学体育要从学生体育教学的最基本出发,为学生的体育设施进行尽力改造,加强大学体育教学中器材与场地的专业性,为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体育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大学体育的体育教学中,强行规定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这样强制的规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发作,引起学生对于强制体育教学的不满,所以,对于当前的情况,大学体育的领导应该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不同专业的体育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这是我国大学体育,甚至是我国教育界未来发展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
二、探究在可持续理念下加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措施
(一)加强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体育教师聘用的专业性。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师聘用的严格与专业性,是完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最根本方法,体育教师是带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媒介,专业能力强的体育老师能让学生学习到最根本的体育知识,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体育知识学习与体育能力锻炼。因此加强大学体育教师聘用与培养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学学校应与我国各大体育教师培养学校进行沟通与签约,为大学学校提供源源不断专业体育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又保证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性,能够与学生更好进行沟通,带动学生参与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来,为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二)加强对大学体育的体育硬件设施的改革,逐步加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设施的专业性。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硬件器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现如今很多大学学习的体育设施与器材破旧老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该逐步进行体育硬件条件的改造与优化,学校可以分步骤分年度进行慢性改造,毕竟一次性进行体育器材的更新换代需要相当一笔资金,所以学校可以委派专人进行分年度的体育器材改造更新,这样既能够为大学学校节省一定的资金,也能从实际上改变学校的体育设施专业性,需要得到大学学校领导层的注意。并且在进行学校体育器材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器材认识专业性过硬的老师跟紧,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体育设施专业性与安全性并存。
(三)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加教育机构中,现如今的学生因学习压力,身体素质大大降低,这样的制度可以在学生紧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对学生实行制度管理是学校各方面教学进行的基础,所以对体育教学也要进行制度的更新管理,可以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程度换算成成绩,加入到学生年度考核中,让学生认识到,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与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相同,这样才能彻底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深入认识与积极性,这样的制度可以广泛推广到我国不同的学习的同时,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我国未来人才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一)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阶段
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拓展课程和专业知识场所,创造一个同学们进行电子设计交流的机会。兴趣小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常年开展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同学,主要是提高他们程序设计能力;对于二年级同学,提高他们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同学,主要提高他们系统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对队员的进入和退出要求不作严格规定,有兴趣有毅力的学生会坚持下来并认真完成任务,跟不上的学生就会自动退出。
(二)中期培训阶段
在每年的3月初,正式启动参加全国或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工作。因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之一是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后备力量,所以参赛学生主要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中产生。这个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对单元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和EDA小系统应用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培训时间在每周的周末,每周培训结束后,指导教师会布置一些项目让学生做,并在下一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6月底,教师根据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暑期培训队员。
(三)暑期赛前培训阶段
经过中期培训以后,按照比赛要求让学生自愿组队。在队内,队员按负责单片机和EDA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和报告撰写进行分工。指导教师根据我校在竞赛中擅长仪器仪表和通信两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系统电路设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赛前培训每个题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时间,分资料查找、方案认证、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调试和测试这几个阶段。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现场氛围,赛前半月进行模拟比赛演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和规则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在竞赛组委会下达了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和器件后,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器件,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四)赛后工作
在学生完成参赛作品测试后,召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届比赛的作赛后总结,总结本次比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完成项目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并把所有训练时和竞赛的技术资料归档保存,传承给下一届的学生作为参考。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发现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现象。这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时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理顺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教学内容知识宽但不重复。些外,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前沿技术讲座》课程,分别讲述各自研究方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第二,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除了增加了实验学时和综合实验课程外,还在选修课中增加了《电子线路设计制作》、《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两门综合设计性选修课,在实习环节增加了《综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由于可编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子信息类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增加《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学生认识———训练———创新能力形成规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专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验、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中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时的27%左右。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实验内容,按照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对于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我们规定了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对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我规定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这样,对学生即达到某一实验目的的共性训练,又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之外,我们尽可能将各种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各种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安装电路和焊接电路等一些技能性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学时完成。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节约实验成本和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三、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仪器的功能、性能、类型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实验室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给学生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建成了电子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以建设先进、实用、开放的现代化实验室为目标,建成了7个实验平台:高频电路实验平台、EDA实验平台、单片机实验平台、电子测量、综合电路实验平台、DSP实验平台和通信工程实验平台。电子创新实验室能满足综合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教师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电子创新实验室以开放性建设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开放制度,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效能,除实验教学所安排的时间段外,其他时间段面向所有学生开放,这种管理方式,保障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有类型较多,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到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所有知识。在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在指导竞赛过程中,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拓宽教师的学术和专业视野,每一届比赛结束之后留下的技术资料更是教师最宝贵的资料。经过历届指导,教师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收前沿知识和技术。这不仅对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也会慢慢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充分运用以往的研究经验,形成清晰的学术观念,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竞赛的指导过程也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增强科研能力的过程。
五、结语
1.1对学习的专业不喜欢
高考后,学生开始填报志愿,此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分数原因,他们不能被录取,服从调剂,导致被调剂到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家长决定孩子选择的专业,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强硬的方式也导致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低。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扩大自身的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很多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攀比、盲目跟风等不良就业心态,还有部分大学生具有过强的依赖心理,想要通过家长、教师、同学的推荐就业上岗,坐等就业机会送到眼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为了逃避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了考研、报考公务员,延缓自身的就业时间,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或放弃就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处于失业状态或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淡薄,缺乏较强的创业能力,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非常少。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支持学生的创业事业,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就业现象。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整合多方资源,与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做好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运动是良药,让大学生拥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学毕业生,10%的女大学毕业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0%的男毕业生,15%的女毕业生形成体育特长。从“不自然,有意”到“比较自然,似乎已经有了从事此种活动的欲望”,再到“不经意间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习惯通常会伴随一生、。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2.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分析体育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性。体育运动本来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人发现其魅力所在,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天气、环境、搭档等诸多问题。结合“体育人口”的操作定义,发现在校学生是最容易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人群。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点、次/周、时间/次、运动强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见,利用课下时间、周六日和体育课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艰苦专业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动的时间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动不足半小时的学生。艰苦专业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从图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了中等强度以上水平,即身体出汗,感觉休息下后身体比较疲惫;强度较大的学生比例为24.6%。由此可见只要是参与体育运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运动年限是体育运动习惯稳定性最直观的体现。结合表1、表7可以得出,拥有和处于“动荡期”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运动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学生达到了一年以上。
1.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存在陋习情况分析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或现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坏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自由松散,自主性强,往往拥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做“陋习”。文章所指陋习主要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好习惯,主要包括不做准备活动、穿便装,戴首饰、空腹或饭后运动、活动过量成瘾、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准备活动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即使是慢跑也要适当做一下拉伸和体转等活动,毕竟让身体直接进入剧烈状态,心脏等系统是无法马上接受的。从图6看出,空腹、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和大量饮水的学生比例颇高;穿便装戴首饰运动的大学生时有出现;每次运动过量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建议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运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体育运动习惯应是个体主动积极性的需求,体现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形式、项目类别、稳定性四个方面。
2)艰苦专业大学生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
3)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集体社团、社会人士、个人为主;场所以学校、俱乐部、小区及公园为主;项目类别以球类、自行车、轮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较强;时间点以课下时间、周六日、体育课居多;周次数以一次居多,持续时间则较长,强度和量基本适宜。
4)艰苦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陋习”严重。
2.2建议
目前,社会上对于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看法不一。为了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和家长们对于高校转型的真实想法,我们对他们做了一份关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是一些社会人士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调查发现,当问及“你觉得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教育方面相较改革之前会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时,超过60%的调查对象坚信应用型大学在教育上更侧重理工科;33%的调查对象认为它是专门为培养理工类人才的新型大学;仅有3%的调查对象将它理解为引导大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大学。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或社会人士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义、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有一个狭隘的认识。但事实上,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目的就是希望地方高校能将自身的教育与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相结合,期望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外语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以英语专业为例
根据我国目前整体发展需求来看,理工科类的学生就业情况总体一直好于文科类的学生。从最近几年看,英语专业毕业生越来越趋于饱和,毕业生供过于求,导致其就业越来越困难。究其原因主要三点:第一,很多学校盲目扩招,一些学校不具备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的条件,开设的课程也不足以满足社会工作需要,于是导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的认可度降低。第二,传统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往往只具备单一的外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这一类型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第三,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僵硬死板,对没有就业有一个全面、理性、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英语专业学生期望自己将来从事高收入行业,而待遇优越的工作又没有能力去胜任,显得眼高手低,无所适从。但是,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2011年至2014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进行仔细分析,该专业学生近4年平均就业率几近百分之百。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外贸和服务行业的人数逐年递增,从事传统教师职业的人数逐年递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始在其他行业找寻就业机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外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以英语专业为例
英语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一座桥梁。在国际会议、论坛、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商务谈判中,外语无处不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加积极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为英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工作岗位从传统的教学领域已经慢慢延伸到金融、IT等领域。因此在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不应像清华北大那样偏重语言学这样理论性很强的内容,而是应将重心放在对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培养上,因为“应用型大学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生产或其他社会实践”,只有这样英语专业学生才能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不理想的状况下脱颖而出。例如,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专业翻译机构、新闻出版社、高级酒店宾馆、旅游公司、涉外企业、政府涉外部门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翻译、驻外记者、外文编辑、商务洽谈、导游、涉外公关等工作。在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随机挑选的100名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时发现仅有20%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教师,有近65%的大学生想要从事商务或翻译类工作,另外还有10%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充满热情。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