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节对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联:心血育桃李
下联:辛勤扶栋梁。
上联:栋梁砥大厦
下联:桃李芳九州。
上联:栋梁撑大厦
下联:桃李遍中华。
上联:须尊师重教
下联:待举栋兴邦。
上联:桃李交谊笃
下联:橘柚及时登。
上联:桃李及时秀
下联:桔柚应时新。
上联:碧血催桃李
下联:丹心育栋梁。
上联:红梅知春早
下联:翠柏识岁寒。
上联:春霖滋沃土
下联:矢志育新苗。
上联:点燃理想火花
下联:培育建设人才。
上联:培育祖国花朵
下联:造就建设人才。
上联:踏踏实实做人
下联:兢兢业业为师。
上联:一片丹心随世古
下联:千声赞语颂师恩。
上联:一身许国传科技
下联:两袖清风作人师。
上联:人梯巧搭登攀路
下联:心血勤浇栋梁材。
上联:千篇新诗园丁赞
下联:万首衷曲育人歌。
上联:日暖风和开桃李
下联:笔酣墨浓写春秋。
上联:丹心一片育新苗
下联:赞歌千曲颂园丁。
上联:乐教梓楠同受范
下联:喜观桃李广成材。
上联:乐做人梯通大厦
下联:甘当绿叶托红花。
上联:立足三好育桃李
下联:着眼四化出栋梁。
上联:且喜满园桃李艳
下联:莫悲两鬓霜雪寒。
上联:生敬师有礼有貌
下联:师爱生同志同心。
上联:白发喜见迎春柳
下联:丹心笑种向阳花。()
上联:百年树人成大计
下联:一心跟党献红心。
上联:毕生心血哺新秀
下联:一代桃李谱华章。
上联:甘做人梯托俊彦
下联:但求薪火有传人。
上联:辛勤育得花朵艳
下联:汗水换来桃李香。
上联:烛炬昭昭辛燃夜
下联:园丁眷眷总浇花。
一、“知识链接”的基本特点
1.激发学习兴趣
除少许文学作品外,很大部分的“知识链接”是专门介绍学习方法的,却努力避免抽象的条分缕析。它往往借助生动的小故事、浅显的言语和精彩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内化知识,掌握方法。如“说话要有中心”讲了“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撇开郑国的生死存亡不谈,而紧紧围绕灭掉郑国对秦国的利弊来分析,从而打动秦王,使其退兵,这就是突出了问题的关键。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既感受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又明白了说话有的放矢、直刺要害的重要性。
2.紧密结合文本
“知识链接”放在相应的课文之后,自然就发挥了文本解读的支持作用。它通过作者、主题、内容等方面的意义勾连,使学生在遇到“瓶颈”时,能借助这个台阶,作纵向横向的拓展,加深理解。这在七年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刚进入初中,尚未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遇到比较陌生、抽象的学习内容,倘若给予相应知识支持,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之于汪国真的《旅程》、《人生寓言》之于原野的《人生》、《化石吟》之于三张化石图片,《看云识天气》之于“云的解说”,就能缓解他们学习上的无所适从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茫然,提高学习效率。
3.完善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但都无法通过相关的模块加以落实,即使“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等“阅读”要求,也难以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知识链接”则使《课程标准》有了物化的保障。如七年级下“朗读的好处”“要读出感情来”“朗读要注意重音”“学习快读”四个“知识链接”,明确了朗读的作用,分解了朗读的要求。又如“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侧重于任务驱动的话,八年级“测一测你的听力”“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说话要有中心”“说话要连贯”“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等一系列“知识链接”就侧重于“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
二、“知识链接”的有效运用
1.随文而教,彰显“知识链接”的价值
“知识链接”的一个重要意图,是分解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并有机渗入对应的文本阅读。
首先,融入文本阅读。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链接”作为文本阅读的有机组成,融入课堂教学。当然,融入只是手段,激活思维才是最终目的。从融入指向看,找准融入的节点,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主题,迁移方法,提升能力。从融入时机看,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智慧,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如“新课导入”时,以之明确阅读方向;“文本解读”时,作为知识背景,让学生灵活类推,准确剖析文本;“迁移巩固”时,搭建拓展的平台,让学生演绎才情,学会学习;甚至以此作为新的知识窗口,透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增强后续学习的动力。
其次,依托文本训练。对操作性强的“知识链接”,则立足于文本阅读,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探寻规律,领悟方法。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情感朗读的范本。如把《要读出感情来》放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后面,可谓珠联璧合。它告诉我们,只有“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语句的意蕴”,“把握朗读的技巧,例如快慢、轻重、长短、升降、停顿等等”,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触摸文中先抑后扬的起伏、由缓而急的节奏、由悲愤而昂扬的情感波澜,进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适当加工,完善“知识链接”的作用
“知识链接”篇幅短小,内容单一。作为专项知识点,融入文本进行训练时难免会捉襟见肘,就有必要对“知识链接”二次加工,凸显知识本身的框架体系和操作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所谓二次加工,就是教师从学生现状和潜能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者重组,以期教师“教”的内容不断转化为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化的“学”的内容,使“教”与“学”不断发生变革和创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以满足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教师巧妙加工。写作教学本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教材缺乏完整的指导体系,教师只好利用自身积累起来的经验、学识和才情,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而关于写作的“知识链接”提供了有力的可行性支撑。教师可以艺术凸显“知识链接”中的合理元素,或有效补充“知识链接”中尚不够具体的内容,突出其教学价值。“知识链接”告诉我们,初中写作训练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它们基于模仿,又不局限于模仿,而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创新。
《学习续写》提供的训练思路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胸,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并使“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发生变化,也要合情合理”。而这必须与文本相合相契,才能提高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不妨作如下处理:一是把这个“知识链接”移到21课《桃花源记》之后,布置《再入桃花源》的续写,使写作训练、“知识链接”与文本之间有更多的相关性、延展性。二是提供续写方法:确定续写主题;找准切入点;运用“巧合”“转折”等手段,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不要简单重复。这样的未雨绸缪,使学生的续写更有方向感,更具操作性。
其次,学生自主加工。课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不断共同生长、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教”的策略,更要考虑“学”的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二次加工“知识链接”,自主梳理知识,把思维层面由“识记”提高到“理解”和“运用”。
语文教学历来主张“听、说、读、写”的和谐统一,现代社会更强调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要求之一是“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怎样才算连贯?怎样才能连贯?仅靠教师的单向灌输而不予以践行,学生是很难掌握的。《说话要连贯》这一“知识链接”本是一个情节色彩比较浓的场面再现,口语交际方法没有直接点明,而是隐藏其中。但是,笔者并不直接言说,而是分三步引导。第一步,让学生揣摩三次表达的侧重点:第一位阐述“我的家乡”的特点;第二位揭示其言语的不连贯;第三位提出修改建议(三者之间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到行为跟进的递进)。第二步,让学生提炼语言连贯的方法:根据“鱼米之乡”这一表意中心,合理安排语序,做到前后一致。第三步,鼓励学生补充连贯语意的其他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利用平时积累的学习经验,加上自主研究、合作讨论,得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总之,利用“知识链接”,有机结合文本阅读、写作训练、综合实践等,由点到面,由理念到行为,由外在的相机诱导到内在的主动建构,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链接”中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海盐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练打结合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0902285);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2016)。
问题的提出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宝贵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底蕴,武术具有健身、防病、娱乐、自卫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表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形态,是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是民族特色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高校武术教学如何突破固有的教学程式和观念,使武术课程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到深入学生心中,受到学生欢迎。对强化武术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武术教学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练打结合”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武术课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武术课单调、枯燥、不够实用。而武术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上的武术的确存在着“三多”现象:即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武术课的教学效果,探索科学的武术课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作者拟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心得体会,提出在大学武术课教学中建立“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构建新的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架构,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2)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的教学过程结构。(3)突出攻防的教法体系。
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练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练打结合”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想法、进步和发展
纵观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状态 ,在实践上多是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热身活动――基本功练习――套路学练”的武术教学模式。从体校和专业队训练的角度出发,这是个成功的模式。但是从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却是个失败的模式。第一,基本功。武术的基本功极其繁杂和枯燥,如基本的手型(拳,掌,勾 ),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基本手法(冲拳,推掌等),基本腿法(正踢,里合,外摆,侧踢,弹腿,扫腿),以及跳跃等等。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严谨性,使得许多学生在练习时一下子达不到要求,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上课积极性下降。 第二,武术套路(上课主要内容),多年来,武术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不外乎少年拳一,二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二十四势太极拳等国家统一规定的套路,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且不实用 ,加上课时有限,造成学生对武术课热情不高,出现爱武术却不爱上武术课的现象。
因此,高校武术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充分了解或认识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教学中倡导:“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既学到了武术套路,又掌握了实用的技击术,提高了自身的防卫能力,增加了上课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
2004年教育部组织有关高校研究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指导纲要》针对现行学校武术教学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在《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课程,明确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对武术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同样适用于“练打结合”教学模式。
淡化套路,并不是不教套路,而是教一些简单易学、实用性高的传统套路,如少林五行八法拳、形意拳、八极拳、翻子拳等;这些套路招法简洁实用、易学易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同时对基本功中的柔韧素质、步型的规格等适当降低标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后,再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将会达到入门容易、兴趣持久、效果良好的教学目的。
3.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的教学过程结构
“练打结合”、“打练一体”就是强调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坚持即学习了套路,又学会招法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研究透彻,对套路中的动作攻防含义清楚明了,当学生学会了套路后,立即进入招法攻防练习。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后,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再进行“拆招”、“喂招”的练习,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具体的招法攻防练习,速度由慢到快,用力由轻到重,待熟练后,再进行攻防互换。整个练习过程,老师都应时刻监护、要求点到为止,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突出攻防的招法体系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练打结合”既重视套路的学习,又突出攻防招法,因而,形成了学练套路是为了掌握招法,练习招法又加深了对套路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武术教学将由单一变为多样,增加了厚度和深度,武术最本质的东西将呈现出来,使学生真正领略中华武术的魅力,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结论与建议
1.结论。本文对“练打结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阐述,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过程结构以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重视突出攻防的招法体系。
2.“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套路的同时也学会攻防招法的应用,加深理解武术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含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收获。
3.建议。根据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武术教材内容的改革,在教材的选编上应该朝着动作简单、特点鲜明、练打结合、有较强实用性的动作组合和短小精悍的套路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等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发挥自身特色,如河南可选太极拳、少林拳,广东福建可用南拳,陕西可用红拳、翻子拳等作为教材内容,提炼、精选出特色动作进行教学。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等教学实践中应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块教育阵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加强民族自尊心的重建和加快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播。“练打结合”、“打练一体”武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将使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特点突出,并体现武术运动本质属性和文化含义,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李江平.对传统武术发展对策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9).
[3]刘旭东,刘朝生.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武术科学,2005(4).
[4]颜辉萍.试论“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J].武术科学,2004(4).
[5]孙刚.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于失[J].武术科学,2004(2).
[6]教育部体艺司.关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2003)7号.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篮球教练;素质结构;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07-02
篮球教练是运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训练运动员,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达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教练起着主导作用。教练的质量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合理性,是影响科学训练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因此,提高教练的素养、素质结构优化已成为科学训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主要途径。“素质”一词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一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二是指素养、品质、资质。人的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是身体素质(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三是社会文化素质。这三类素质结构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篮球教练员素质的发展。
一、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的发育发展状况,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等有重大影响。教练员的工作,既是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更是一项艰辛备尝的体力劳动,其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着对其较为独特的身体素质要求。篮球教练员的身体素质是篮球教练员在身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它是篮球教练员体质的反映,也是篮球教练员在训练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机体能力,具体表现为具有较好的体格、体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
二、心理素质
教练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状况。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惊慌,不窘迫,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球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达到更好的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有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照顾和关爱运动员。只有教练和运动员产生广泛的心理相融,善于了解运动员的心态,掌握并应用相应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指导运动员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取得比赛的佳绩。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尽量使运动员冷静,训练中忌发怒,甚至打骂运动员,作为教练要耐心地讲解和演示,才能赢得运动员的爱戴和尊重,和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友谊,促进比赛。
三、社会文化素质
1.文化素质。教练员所需要的文化素质分为四个方面:(1)要知晓:体育史、创伤学、行为科学、“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基础知识、审美学。(2)应了解: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概论、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3)应掌握: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哲学、教育学、竞赛学、计算机、外语。(4)必须掌握:专项训练理论、专项技战术、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竞技体育管理、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等。
2.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乃为人之本,是篮球教练员各项素质中的灵魂,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是提高各种素质的动力和源泉。教练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运动员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分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后者体现在四个方面:(1)把忠诚体育事业放在首位。(2)热爱运动员。(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4)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3.审美素质。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成为体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体质教育更加审美化了。这种审美化在篮球训练中主要表现为:在篮球施教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如采取教学比赛、游戏性练习手段等,以唤起运动员的审美情感,建立良好的心理情境;在篮球训练环境中增强审美因素,如使自然空间整洁,服装器械新颖别致,色调明快,建筑物造型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并且有韵律和动感,以便引起运动员对运动的渴望和愉悦,提高运动训练的审美效果,进而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专科护生;临床实习;视频教育;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积累和更新的过程,是培养和历练护理实习生综合分析和独立实践能力的第一步,更是护理实习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发展。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应用科学,尤其目前独生子女多,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是当前护理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静脉穿刺是护生临床实习最想学会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但是,由于护生初涉临床,对环境、工作的陌生导致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1],从而使学习与带教工作均有一定的难度。静脉穿刺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专科护生实施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结合视频教育,提高了专科护生的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1-2012年在我科实习的52名护理专科生为观察组,女生45人,男生7人,平均年龄20-22岁。每5-8人一组,每组在我科实习2-4周。以往届(2009-2010年)49名护理专科生为对照组,女生46人,男生3人,平均年龄19-21岁。两组性别、年龄、在校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进行带教,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及操作,带教老师相对固定,每组实习生进行集体操作培训讲课及理论讲课,出科进行操作及理论考试。观察组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均为责任护士,并注重护生的兴趣,除每组实习生进行集体操作培训讲课及理论讲课外,均采用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结合视频教育。
1.2.2 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 首先注重护生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正如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一样,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2]。
具体方法:穿刺前(穿刺前的核对、血管的选择、穿刺前心态的调整、扎止血带的方法等);穿刺时(穿刺时的核对、穿刺时的角度、消毒的方法、固定皮肤的方法、无痛技术的经验等);穿刺后(穿刺后的核对、针柄的固定、滴速的调节等)。尤其是对护生穿刺时的手感的训练,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训练,让护生使用一块布来模仿皮肤,用止血带充当血管,布置护生每日进行模拟穿刺训练的家庭作业,模拟穿刺50次/日,使护生减少对穿刺的陌生感,减少对穿刺的恐惧感,增强护生穿刺时的自信心。
1.2.3视频教育的制作。通过本科室护士对静脉穿刺前、穿刺时、穿刺后的经验制作成静脉穿刺讲解视频,并由带教组长示范操作录制成视频。包括:穿刺前(穿刺前的核对、血管的选择、穿刺前心态的调整、扎止血带的方法等);穿刺时(穿刺时的核对、穿刺时的角度、消毒的方法、固定皮肤的方法、无痛技术的经验等);穿刺后(穿刺后的核对、针柄的固定、滴速的调节等)。为了激发护生对视频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配备背景音乐,解说、图片、字幕、示范操作视频等,使视频教育内容生动形象,突出重点,让护生易于接受。1.2.4 视频教育的实施方法 讲解静脉穿刺方法后,在护生对静脉穿刺感兴趣的情况下,使用静脉输液操作视频教育和理论视频教育,在示教室内每周一、每周四下午15:30-16:00播放一遍,并可以让护生进行拷贝视频,在家可以继续学习,方便于护生记忆。
1.2.5 评估与考核 护生出科时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带教老师每日将护生对病人进行穿刺数及一针见血数进行电脑表格的填写,每月进行统计,出院时发放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两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带教老师方面: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且病床使用率和患者更换加快,以及新技术的开展,患者对护理要求的提高,都使工作量不断加大,带教老师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在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不够。在临床工作中,她们既要指导护生的实践,又要对学生行为负责,不但精神压力大,也影响了“放手不放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对专科护生实施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结合视频教育,对于授课能力欠佳的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说,减轻了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量,统一了授课内容,使授课规范化。表1显示,护生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较往届护生有较大的提高。
3.2护生方面:许多护理管理学家、教育家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能力是护士成长的基础。[3]护生一般见习得多,实际操作少,动手能力欠佳。对专科护生实施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结合视频教育,增强护生的自信心,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护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表2显示,护生的一针见血率较往届护生有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专科护生实施自制静脉穿刺训练法结合视频教育,提高专科护生的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带教工作量,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临床实用型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桂兰,张俊红,彭南海.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期望值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 110-111.